㈠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意圖:
物體的上拋、下落現象是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經常遇見的,如何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問題,我選擇和設計了「物體的上拋、下落」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主動獲得物體上拋、下落的經驗。在製作玩具的同時,為了讓不同水平幼兒都在各自基礎上獲得發展,我為幼兒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自製玩具,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的:
1.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上拋、下落的不同現象,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2.激發幼兒自製玩具的興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塑料袋、沙包、紙張、夾子若干
2.難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傘范樣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與沙包上拋的不同現象
2.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易拋與不易拋的物體
3.探索紙與夾子上拋不同現象
4.探索紙與夾子從同樣高度下落的不同現象
5.探索怎樣使紙能快一點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興:讓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兒自製玩具
1.討論:怎樣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減漫
2.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自己製作玩具
3.幼兒製作玩具,教師個別指導
三、玩玩具,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線、排列、間隔有關。
2、了解多米諾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夠通過觀察、合作、比較,大膽的進行有目的有規律地探索。
4、培養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三張路線圖、兩張記錄表各5份、骨牌若干數量、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理解多米諾骨牌的玩法及規則
1、「今天我們來玩一種特別的游戲——多米諾骨牌。」
老師演示玩法,提醒幼兒注意排列的特點:注意在排列時木塊之間的距離盡可能是一樣的,推積木時要用手指輕輕推第一塊積木,我們就可以看到後面的木塊跟著倒下。
2、「骨牌為什麼會一塊接一塊地倒下?」
3、規則:每人10快,在墊子上進行
二、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線、排列、間隔有關
(一)幼兒個人自由探索,初步嘗試多米諾骨牌的玩法
老師輔導,及時給予幫助,並觀察幼兒操作過程中的亮點
結束提問:好玩嗎?你成功了嗎?
(二)探索其中的規律之一: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排列的路線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彎曲的就越慢。
要求:1、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2、合作
導語:為什麼有的組排得快,有的組排得慢?(排得快的組每個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組也要象他們一樣更合作才行)。再想想為什麼有的組倒得快,有的組倒得慢?(雖然是同樣數量的木塊,排列的路線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彎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規律之二:同一路線里間隔密就倒得快,間隔疏就倒得慢。
導語:假如是在同一路線下木塊的間隔疏密不同又會怎樣呢?
要求:
1、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過程可以反復嘗試
小結:從我們剛才的實驗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與慢是和排列的路線、間隔的疏密、木塊的數量有關的。路線越彎曲木塊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樣路線的骨牌間隔距離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諾骨牌的起源
多米諾骨牌起源於中國,它是一項體育活動,需要人們投入極大的耐心、細心和智慧,觀看多米諾骨牌吉尼斯記錄的圖片。
目的:
1.觀察蠟燭燃燒,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2.產生觀察興趣,初步了解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准備:
1.「主蠟燭」一支。
2.幼兒每兩人合用一張操作台,另備托盤一隻、大小相同的蠟燭兩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兩只、碗兩只、泡沫塊、顏色水、抹布等。
過程:
活動一 看蠟燭燃燒
1.引出活動,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固定蠟燭?(如插在泡沫塊上或小瓶子里。)
2.啟發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點燃蠟燭?
3.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火焰會隨風「跳舞」;蠟燭燃燒時會產生一股特殊的氣味,等等。
活動二 自製蠟燭花
1.幼兒手持燃燒的小蠟燭,將蠟燭油滴到盛有清水的碗里。
2.觀察「水中蠟燭花」,說說它像什麼,還發現了什麼奇特的現象。(它會像荷葉那樣飄浮在水面上,不會下沉。)
3.嘗試將蠟燭油滴到黑紙上、藍布上,看看它們有什麼區別。
活動三 蠟燭熄滅
1.請幼兒先將兩支相同的蠟燭固定在同等大小的泡沫塊上。
2.請幼兒分別點燃蠟燭並罩上玻璃瓶,觀察並介紹看到的有趣現象,如瓶身會發燙、瓶壁上有水蒸汽、火焰是慢慢熄滅的,等等,鼓勵幼兒討論其中的原因。
3.請幼兒兩人一組,再次點燃兩支蠟燭,然後同時罩上一大一小兩只玻璃瓶,觀察蠟燭熄滅的現象,互相討論實驗結果。
活動四 水中的蠟燭
1.在托盤內倒人淺淺的一層顏色水,然後點燃放在水中的蠟燭,再罩上玻璃瓶,引導幼兒觀察蠟燭熄滅後瓶外的顏色水進入瓶子內壁的現象。
2.引導幼兒討論:這瓶壁上的水是哪兒來的?為什麼?
建議:
1.材料中提供的「主蠟燭」由教師點燃,幼兒可以在「主蠟燭」上引燃小蠟燭,以避免使用打火機或火柴等引火工具,保證操作安全。
2.當幼兒解釋錯誤時,教師切勿當場糾正,可引導幼兒討論,鼓勵幼兒在再次實驗或尋找相關資料後,再進行討論。
3.本活動適合在區角或分組活動中進行。因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比較抽象,故活動應以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現象為主要內容,盡量創造機會讓孩子進行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牽牛花的生長過程,讓幼兒發現牽牛花的變化,以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准備:
種植園地、塑料杯、牽牛花種子、工具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育苗
1、請幼兒觀察牽牛花的種子。討論種植牽牛花的方法。
2、發給每個幼兒2~3粒種子,讓他們按自己的方法在塑料杯中種植牽牛花。
並將自己的名字標簽插在杯子里。然後將杯子放到陽光下或背陰處(暫不要糾正幼兒的錯誤,通過實踐,檢驗自己行為對否)。
3、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討論:為什麼有的種子發了芽,有的種子不發芽?
活動(二)移植
1、請幼兒挑選較壯的小苗,移植到園地里。並在自己移植的小苗旁邊插上姓名標簽。
2、教師在適當時幫助幼兒給小苗搭上架子。並讓幼兒討論:為什麼要這么做?
活動(三)管理
1、幼兒自己給牽牛花澆水、施肥,並做好觀察記錄。
2、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的變化。
討論:
牽牛花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它能直立起來嗎?
牽牛花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它的花像什麼?
牽牛花都在什麼時候開花?早晨、中午和晚上牽牛花有什麼不同?
牽牛花凋謝以後變成什麼了?花籽是什麼樣子的?
活動(四)自然角
1、將收獲的牽牛花種子保存在玻璃瓶中,瓶上貼好畫有牽牛花的標簽,放到自然角。
2、讓幼兒把觀察日記畫冊,放到自然角展覽。
活動建議:
1、教師要創設條件,鼓勵幼兒主動觀察,積極探索。
2、要結合當地的物候條件,擴展種植活動的內容。
活動反思:
這篇課文上了三個課時,加上寫字。明顯,超標了。不過值!課文還是採用的隨文識字教學,朗讀訓練也比較到位,現在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朗讀,也知道怎樣朗讀了,心裡很高興。可是學習的過程中總有新東西不斷的出現,這堂課就要處理一個「祈使句」的問題。首先,我請孩子們反復讀「牽牛花,請你快快長大發芽,讓王奶奶也能看到鮮花吧!」這句話,在帶著他們到現實中去體會,孩子們說到了「有禮貌」、「著急的期待」等等,有了感情的鋪墊,在告訴他們這句話是祈使句,並且再板書一句祈使句,觀察特點,總結出祈使句的模式:XXX,請你_______________吧!熟悉了句式以後,讓孩子仿寫、拓展,加深了他們對於祈使句的印象,掌握了「!」的使用方法。這個地方耗時較多,但是效果還不錯。
另一個耗時的地方就是寫字的指導。指導模式:請小老師來教,自己選字,先說結構,再說筆順、筆畫,接著觀察壓線的筆畫,最後是試著到黑板上來寫。通過孩子自主參與來提高他們在寫字環節中的.興趣,效果不錯,就是費時。不是特別難的字最好不用這種方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具體體檢。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
3.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准備
1.一隻燈或手電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戲用)
2.幼兒用書畫面「這些手影像什麼」。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什麼時候會有影子?」(太陽光、電燈光照著我們的時候就有影子了)「還有什麼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為什麼會有影子呢?」(幼兒猜測並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為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及變化
「請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再找一找、看一看,還發現了哪些影子?它們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變?為什麼會變?怎麼樣就使自己沒有影子了?」(我們把光的位置改變了,影子變會改變,躲到陰暗處,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改變光照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玩手影游戲。
「下面我們來玩手影游戲。老師用手做一個影子,讓你們猜這是什麼?然後再跟老師學著做好嗎?」師生共同做手影游戲。「我們變了這么多手影,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不同手影嗎?」(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動建議
啟發幼兒注意晚上在馬路上,路燈照著自己的影子有什麼變化。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願望。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隻,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重點難點:
1、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2、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活動流程:
出示宇宙圖介紹介紹延伸
引起興趣-->太陽-->月亮-->活動
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麼?(幼兒這樣回答)[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麼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麼?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
1、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2、你知道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己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
1、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於手錶、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電……)
2、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麼月亮他本身回發光嗎?
(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金星、水星、木星……)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於互聯網,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路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小網路: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設計意圖: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社會,為獲取信息,人們的生活自然離不開報紙,因
此,報紙隨處可見。那看過的舊報紙該如何處置,又有哪些用途呢?為發揮報
紙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合理消費意識,特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對報紙製作產生興趣,能用報紙表現出簡單的作品。
2、教育幼兒廢物利用,減少浪費,增強幼兒的合理消費意識。
活動准備:
1、報紙服裝三套服裝2、紙球、紙棒、紙辮子3、舊報紙若干、漿糊、釘書機、剪刀、蛋
活動過程:
一、時裝表演引入:
1、(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看一段時裝表演,在看的時候你們還要想兩個問題,第一,模特身上的東西是用什麼做的?第二,你能猜出它的製作方法嗎?好時裝表演現在開始)三名幼兒身著報紙服裝,手上拿有紙球、紙棒等進行表演
2、(模特定格)提問:(1)「看出是用什麼做的嗎?」
(2)「能猜出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如:將紙揉成紙球、將紙捲成紙棒等)
(3)「如果你有一張報紙,你會用它做什麼呢?」(幼兒討論報紙的多種用途)
(4)「再回想一下,你有沒看到家裡人用舊報紙做些什麼事呢?」(講述報紙的生活用途:包蛋、擦皮鞋、擦玻璃、包書等)
3、小結:「原來報紙看完以後還能做出這么多有趣的東西。」
二、教育幼兒廢物利用,減少浪費,增強幼兒合理消費意識
1、「那以後看見有人看完了報紙就把它扔掉,我們該告訴他們什麼呢?」
2、小結:報紙的作用很大,如果我們合理地利用報紙,做出很多好玩的玩具,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小麻煩,這樣就能夠減少垃圾,廢物利用,這還算是節約了錢呢。
三、幼兒分區操作,用報紙製成各種所需的物品或玩具,強化幼兒的消費行為。
1、提出活動要求:「我已經給你們准備了一些舊報紙和其它材料,現在我們就一起動腦動手,將它廢物利用吧。」
2、(每一桌六個小朋友)大體分成體育器械組、美工組、生活組
3、主講老師巡迴指導、配班老師分別指導三大組
4、集中小結:「誰能把自己的玩法告訴給大家。」(讓個別幼兒介紹自創作品的名稱、演示怎麼玩)
5、繼續操作探索:「現在小朋友還可以去嘗試剛才沒有做過的方法,然後把你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小朋友。」(在延伸探索操作中自然結束)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杠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預設活動名稱:科學生活小竅門
重點領域:科學
預設活動目標:
1、利用科學小竅門解決幼兒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潔難題,培養幼兒少用化學洗滌用品的習慣,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2、培養幼兒有身邊處處是科學的意識。
活動准備:有污垢的茶杯若干;臟的醬油瓶若干;臟的煤氣爐一個;有腥味的碟子和碗若干;鹽、醋、果皮、牙膏、雞蛋殼若干(分別用盒子裝起來分成三份);幼兒人手一小張廢報紙;教師用的大記錄表和油性筆以及幼兒人手一張小記錄表和一支蠟筆;歡快的音樂;錄音機;
預設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進行互動進入活動室內。(以兒歌的形式進入)
准備工作:教師和幼兒打扮成搞清潔的樣子。(教師穿圍裙、戴手套;幼兒穿圍裙)兒歌:「」
2、「昨天客人來了,屋子還沒有收拾好,現在請小朋友幫忙收拾一下,把要清洗的分類放在桌子上。」「好,現在開始!」請幼兒幫忙收拾屋子裡的臟東西,找出後把物品分類放到桌子面上。(配班播放歡快的音樂)
3、(配班教師幫忙把三盆溫水放在桌子上)再請幼兒說說這些東西什麼地方臟了,平時在家媽媽是如何把它們洗干凈的?
4、請幼兒觀看課件的第一部分,讓幼兒知道洗滌用品對人類、環境的危害。
5、教師講出洗滌用品對人類、環境的危害,然後出示並介紹新型的生活清潔用品——鹽、醋、牙膏、果皮、雞蛋殼。(「如果我們的洗滌用品用多了,就會對我們人類以及環境造成危害」)(「昨天老師在上網時發現了一個小秘密,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洗滌用品還有很多環保的生活清潔用品也可以把物品洗干凈,你們看老師今天就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有鹽、有醋、有牙膏、還有果皮和雞蛋殼呢」)
6、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再結合實物講解實驗的記錄方法。(「原來我們生活中的鹽除了可以炒菜,醋可以吃,牙膏可以刷牙等還可以清潔呢,還有果皮雞蛋殼等廢物也可以用來清潔呢!你說奇怪不奇怪?那麼你們知道這些東西當中哪些可以清潔茶杯的污垢?哪些可以清潔醬油瓶和煤氣爐?」)教師在介紹時邊手指記錄表邊結合實物講解。配班老師把鹽等的物品都放在三張桌子上。
7、讓幼兒手拿小記錄表自由選擇先後進行實驗,利用鹽、醋、牙膏、果皮、雞蛋殼等物品清潔茶杯、醬油瓶和煤氣爐。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幼兒。
8、教師從幼兒的實驗結果中總結三個實驗的結果。教師提問:「剛才你們發現有什麼東西能把茶杯的污垢洗干凈?」(醬油瓶、煤氣爐同上)教師用筆記錄幼兒的實驗結果。
9、教師再引入課件的第二部分內容,使幼兒認識更多的生活清潔小竅門的知識。(「除了上面我們看到的這些生活小竅門外,還有更多的清潔小竅門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10、你剛才認識了多少種清潔的小竅門,你能說說嗎?讓幼兒回家試試這些好辦法。(「你們剛才認識了什麼清潔的小竅門呢?你能說說嗎?好,讓我們一起回家試試這些好辦法吧!)
11、活動延伸:以課件中紙皮可以擦亮玻璃的例子,讓幼兒嘗試結束活動,並讓幼兒幫忙收拾干凈。(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用廢報紙擦亮玻璃是否會成功?那現在請各個小朋友每人取一小張廢報紙來試試啦!)
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萬物蘇醒。很多小朋友都對昆蟲很感興趣,所以特設這個活動讓小朋友認識青蛙。
活動目標
1、明白青蛙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激發幼兒愛護、關注小動物的情感。
2、觀察並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徵,通過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了解青蛙從卵變蝌蚪最後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3、鍛煉幼兒的肢體動作協調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難點
蝌蚪如何變成青蛙的過程,青蛙為什麼是吃蟲子的好蛙?
活動准備
青蛙圖片,《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引導幼兒欣賞圖片並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有誰?
2、這些青蛙平時都是吃什麼長大的呢?
3、你們害怕青蛙嗎?為什麼?你們會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嗎?
二、青蛙外形特徵
1、自主探索:請幼兒仔細觀察青蛙圖片、模型,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徵,如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通常為莖綠色,趾間有薄膜相連,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躍,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
2、集體探索:你見過青蛙,聽過青蛙的叫聲嗎?說說青蛙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
三、探索青蛙生長過程
1、出示《小蝌蚪找媽媽》掛圖,講述故事。
2、提問:水草上沾著的一團圓圓的東西是什麼?大腦袋長尾巴、游來游去的動物是什麼?是由什麼變來的?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幼兒復述故事。
4、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玩法:小朋友圍成圓圈站好,老師一邊出示字卡一邊說:青蛙媽媽產下許多圓圓的卵(幼兒蹲下雙手抱腿,頭低下,做圓圈形狀),又成小蝌蚪(幼兒小跑步雙手放在身後做搖擺狀),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幼兒伸出兩只胳膊繼續小跑做游泳狀),又長出兩條後腿(幼兒把兩腿分別伸一伸),最後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兒做蛙跳狀,嘴裡學青蛙叫聲:呱呱呱)。
活動反思
在本節課中,小朋友學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徵,以及它演變過程,也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變來的。但是由於活動准備只是圖片,有幾個孩子不積極參加,如果再添加幾個相關動畫視頻,我覺得會調動起更多孩子的興趣。本節課少講了青蛙是好蛙,教導幼兒要從小保護它們。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先告訴大家環境在不斷惡化,但有些小動物還是堅持自己的工作,幫人們捉害蟲,引入本篇課文。
㈡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輪子的作用。
2、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探索精神。
3、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汽車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積木玩具、有輪子的盒子和沒輪子的盒子。
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抬沙袋;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背著旅行袋;3、場地布置:運物路線(圓形、雙圓)可接力的站點(兩種顏色的點)。
4、區角操作材料:①圖畫紙、彩筆;②紙盒、輪子、雙面膠、繩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兒作品)活動過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導入(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著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多、最有趣。)二、分類游戲,討論探知:
快速把它們放進這個籃子里。好,小朋友們真能幹,現在到我這里來。《伸手招呼幼兒過來,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2、小朋友來看,你能告訴我這些玩具為什麼能滾動嗎?幼:他們有輪子。
3、師:哦!因為它們有輪子,所以才會滾動。那如果我們用長方形和三角形做輪子會怎麼樣呢?可以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4、師:那有了圓形的輪子有什麼好處呢?師:還有嗎?
三、實驗感知:
教師請幼兒分組推動有輪子和沒輪子的盒子,然後報告試驗結果,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
1、師: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試一試,想一想,輪子還有什麼作用呢?看這里老師准備了兩個不同的盒子,一個是有輪子的,一個是沒輪子的。現在我們分成四組,去試一試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幼兒分組進行實驗)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個盒子更容易推動了嗎?舉起來讓我看一看。
2、師:小朋友剛才都試過了,有輪子的盒子輕輕用力就能走很遠,而沒有輪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勁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師邊說邊示範)這樣看來有輪子的盒子要比沒有輪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對比(輪子的省時省力的功能)師:老師為小朋友們准備了幾件有意思的東西,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都有些什麼?教師出示物品(兒童購物車和米袋)。現在我們來像運動員一樣玩個接力賽,這里有兩個跑道,一個跑道一組小朋友,現在老師把你們分成四組,我們按箭頭的方向進行運物比賽,看看那個組能輕松獲得勝利。①用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抬沙袋;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背著旅行袋;師:小朋友都參加比賽了,比賽結束了,你們有什麼想法?你運物的時候怎麼樣做會既節約時間又力氣呢?
五:拓展思維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杠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小小聽診器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聽診器能把聲音放大的科學現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意識;激發幼兒對聲音的探究慾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卡紙、書、25~35厘米長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錶、手機等。
五、活動過程
說一說周圍有哪些聲音?人的身體內部有什麼聲音?
聽一聽,把耳朵貼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麼聲音?與平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區別?身體里還有哪些聲音也是很微小的?
試一試。幼兒將卡紙捲成紙筒,將紙筒一端貼在同伴的胸口,將自己的耳朵貼在紙筒的另一端,聽一下心跳的聲音,與耳朵貼在心口聽到的心跳進行比較。
做一個小小「聽診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鬥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戲:「聽診器」好用嗎?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聽同伴的心跳聲,再用耳朵直接聽,比一比用哪種方法更方便、聽得更清楚。
(2)請同伴原地做運動,再用自製「聽診器」聽他的心跳聲,比較一下你聽到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3)利用「聽診器」聽同伴呼吸、腸蠕動等內臟發出的聲音。
應用「聽診器」去聽周圍的環境及身體內部發出的細小的聲音,如手錶、手機、喝水、咽唾液、呼吸等聲音。
六、注意事項
1.應選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長短應選擇在25~35厘米之間。
2.橡皮管和漏斗銜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膠帶密封。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分類,讓幼兒進一步掌握動物的不同特徵,並理解動物的基本概念。
2、發展幼兒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游戲磁帶;2、各種動物卡片、掛飾若干;3、動物的家背景圖。
三、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
以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獅王辛巴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特徵嘗試分類:
①師: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會怎樣給動物分類,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分組操作圖片,嘗試給動物分類。
③各組幼兒相互交流分類的理由,教師引導幼兒比較不同動物的異同。
3、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總結概括不同動物的不同特徵,並形成概念。
4、幼兒操作動物圖片,進行分類調整。
5、引導幼兒根據已往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與動物有關的知識,並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①師:除了這些動物,小朋友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屬於哪一類?
②師: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
6、游戲:動物找家:
玩法:設置游戲場景。
第一遍游戲:一名幼兒扮演獵人,其他幼兒掛胸飾扮演各種動物,音樂響起,幼兒隨著音樂做相應動物的模仿動作,獵人來時,"動物"趕緊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游戲:幼兒互換胸飾,增設難以歸類的動物,增加游戲難度,讓幼兒來進行猜測與比賽。
7、知識擴展觀看《動物世界》多媒體課件,豐富幼兒有關動物的知識,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動物奧秘的慾望。
8、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煉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通過對調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養幼兒努力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准備
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料分類放好。
2、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卜、火腿、白蘿卜等切好分盤。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環境布置「寶貝廚房」一處。
活動過程
一、布置活動室,將調料分盤放好。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料大世界。」音樂起,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准備的各種調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並利用調料製作簡單的冷盤。
1、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料?」幼兒回答:「白糖、雞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請幼兒說出是如何知道這些調料的,引導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咸、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好的菜,請幼兒品嘗並說出菜中用到的調料。教師總結各種調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料是為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於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塗抹,減輕傷痛;塗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製冷盤。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挑選調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沖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盡量不重復。攪拌完畢之後幼兒試嘗,然後根據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鹹的加點雞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請幼兒將調好的菜裝盤,為菜起名並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為:我們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調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卜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嘗,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幫爸爸和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活動目標】
1、願意了解動物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
2、提高觀察、分析及口語表達能力。
3、學習了解動物主要通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信息。
【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主要是通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信息。
難點:了解動物運用氣味的聯絡方式。
【活動准備】
知識:課前請幼兒搜集有關動物間聯絡方式的知識。
物質:各種動物的圖片、展板、頭飾、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教師口技表演(小鳥叫聲),激發興趣。
過渡語:小鳥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絡夥伴,那你們想知道其他動物是怎麼聯絡夥伴的嗎?今天我就給你們帶來了動物交流聯絡時的錄像,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2.觀看兩種動物的聯絡方式,引出主題。
提問:蜘蛛遇到危險時,是怎樣聯絡夥伴的?
蜜蜂是怎樣跳舞的?我們一起來學學。(搖擺舞,八字舞)
你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聯絡的?
過渡語: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請小朋友和你的小夥伴邊看著大圖片邊交流討論:其它動物都是怎樣聯絡的。孩子們,請到這邊來!
(二)展開:了解動物的三種主要聯絡方式。
1.幼兒自由觀看討論動物圖片,發現學習。
2.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主要的三種聯絡方式。
(1)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的聯絡方式。
(2)幼兒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動物聯絡方式的歸類。
A.通過模仿動物叫聲,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聲音」聯絡方式。
B.觀看螞蟻聯絡時的動畫,引導幼兒了解「行動」聯絡方式。
C.演示科學小試驗的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氣味」聯絡方式。
3.幼兒操作圖片,練習鞏固。
(1)幼兒每人自由選擇一張動物圖片,與同伴相互交流聯絡方式。
(2)幼兒自己判斷再將手中的圖片貼到相應的板子上。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檢驗。
4.開闊視野,粗淺懂得動物與人們的關系。
(1)了解動物的其它聯絡方式。
(2)觀看課件,知道動物的聯絡方式還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蝙蝠(超聲波聯絡方式)――發明了雷達
海豚(超聲波聯絡方式)――對治療腦癱患兒非常有效
狗(氣味聯絡方式從中延伸介紹很多動物像狗一樣具有兩種或三種的聯絡方式)――搜救犬。
(三)結束:表演動物的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設置情景,帶領幼兒表演螞蟻的「行動」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目標:
1、簡單了解人與動物的生態關系,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2、了解一些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
准備:
1、各種動物受傷的照片。
2、動物受傷原因介紹的課件。
3、環境布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動物頭飾、小樹苗、小草、標牌、透明膠等。
重點: 了解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
難點: 通過看照片能自已總結出動物求救的原因。
一、導入部分:
1、老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去旅遊,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呀咱們要開著小火車去旅遊。你們准備好了嗎?火車要出發了。嗚――――(放課件音樂《火車開了》)。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經過草原。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那裡了?幼:大草原。師:咦?你是誰呀?
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還有那些動物朋友?
幼:羚羊、牛、馬、兔子……師:有這么多動物朋友呀!它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真高興呀!我們請梅花鹿坐上旅遊車好不好?火車繼續出發,嗚――
2、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來到森林。
師:現在,我們到哪兒了?
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裡,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森林裡除了有老虎,還有那些動物朋友呢?
幼:獅子、豹、棕熊、野豬……師:我們請老虎坐上旅遊車好不好?
3、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來到大海邊。
師:現在,我們又到哪兒了?
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大海里還有哪些動物呢?
幼:鯊魚、鯨魚、海星、海龜、海馬、海豹……
師:大海里的動物們可真多,我們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時間不多了,我們該回家了,請小海豚到我們家去做客吧!
4、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回到座位上。
師:剛才,我們旅遊了這么多的地方,見到了可愛的動物朋友,你們高興嗎?你們喜歡動物朋友嗎?你喜歡哪種動物?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討論: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師:可是,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
小結:動物給我們帶來快樂。有的動物可以幫助人類勞動,像牛和馬。有的動物是有益動物,可以保護莊稼,消滅害蟲。像啄木鳥、貓頭鷹、壁虎等。有些人類飼養的動物可以提供給我們肉、蛋、奶,供給我們人類食用。
總之,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和動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
現在我把這節課的自評情況匯報一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所有可以產生效果的教育活動,都源自於興趣,而動物是小朋友最感興趣、最喜歡的。因此,在選題上我選擇了以動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從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出發,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從本次活動來看,幼兒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好可憐啊!」是達到了這個目的。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帶領小朋友開著火車在三個場景中游覽、參觀,用孩子最喜歡的這種游戲方式,幫助孩子回憶認識各種動物。孩子情結高漲,反應熱烈,愉快地體驗出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種生態關系。如何讓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 如何讓深奧的道理變得直觀、淺顯,一看就明白呢?為此,我搜集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動物受傷的圖片,幼兒人手一份,通過觀察交流、講述、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小朋友自己去發現、去理解、去體會,真正體現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
如何去保護動物這是一個必須落實到行動中的問題,只有讓孩子做過了,他才能記憶深刻,只有讓孩子樂於去做,自覺去做,並堅持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設計和孩子共同去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並且從孩子所能做的活動入手,去種樹、種草、捐零花錢、做標牌,因為形式多樣,而且都是孩子所能身體力行容易操作的,所以,小朋友特別感興趣,自己選擇、自由分組,忙碌而又有序地進行著。
當然,在這次教育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像個別語言不夠簡煉,有的環節進行得不夠深入。這提醒我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學習、豐富知識,認真領會新《綱要》的精神,多鑽研、多實踐、做一名幼兒喜歡、家長滿意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活動前評析:
一天早晨,寬寬頻來一個不倒娃娃。孩子們立刻對這個倒不了的娃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圍在娃娃的周圍觀察著議論著。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會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結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來。孩子們百思不得其解,臉上寫滿了疑問。我及時抓住幼兒的好奇心,組織幼兒進行了科學探索活動《不倒的奧秘》。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說說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不倒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
孩子們饒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裡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裡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小朋友爭先恐後的舉手,有的說不倒娃娃頭小腳大;有的說娃娃沒有腳,娃娃下面是圓的;有的說不倒娃娃永遠倒不了;還有的小朋友感覺不倒娃娃有點重。
(二)進行比較(發肚子里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才發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師:小朋友你現在發現了什麼?
有的小朋友發現兩個娃娃一模一樣,有的小朋友發現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發現後發的不倒娃娃很輕。
(三)開動腦筋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為什麼前面發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後面發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說不倒娃娃肚子里有東西 ,有的小朋友說因為前面發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時肯定了幼兒的一些想法。
(四)動手嘗試師:那給娃娃肚子里放什麼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准備的東西試一試。
幼兒打開後發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結果發現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現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現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後發現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現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才會倒了再站起來。
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並進行再次嘗試。
(五)交流結果師: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爭先恐後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現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裡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後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
師;誰發現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六)看看構造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部結構。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麼?
(七)發現秘密師:小朋友現在你發現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嗎?
幼兒總結: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並固定住。
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探索。
3、准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製不倒翁教師評析:
《綱要》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科學探索活動《不倒的奧秘》源於幼兒對不倒娃娃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慾望,大膽嘗試,樂於交流。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通過發現問題、進行比較、開動腦筋、動手嘗試、交流結果、看看構造、發現秘密七個環節使活動內容層層深入,有利於幼兒不斷探索、驗證,自己發現不倒娃娃不倒的秘密。
㈢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背景
在活動中,幾乎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不但經常把自己的玩具拆得零零亂亂,還會把家裡的一些日常用品,如電筒、鬧鍾、相架、筆等拆開來,但由於孩子的能力和經驗不足,拆開東西後他們往往不能按原來的樣子裝好。為此,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交流,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生活經驗,提高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探索慾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拆筆、裝筆、換筆芯的過程中能一邊拆一邊仔細地觀察研究。
2.鼓勵幼兒在拆拆裝裝的過程中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准備
1.提供拆裝難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三種筆及與之相匹配的筆芯若干。
2.操作盤人手一隻。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嘗試給最簡單的水筆換筆芯,引導幼兒邊拆邊動腦
1.請幼兒給水筆換新筆芯。
師:這些水筆的筆芯已經用完了,請小朋友給水筆換上新筆芯,你們願意試一試嗎?
2.幼兒開始操作,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
(1)觀察幼兒如何把筆拆開。
(2)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引導幼兒較完整地講述自己是怎樣換筆芯的,並說出理由。
師:你從筆的什麼地方打開的?你是怎麼發現的?
幼A:我發現筆頭的地方有一圈一圈的,我轉啊轉就轉開來了,換好了新筆芯。
幼B:我想從筆蓋的地方拆開,可是很緊,打不開。後來,我再從筆頭試試,就打開了,換好了筆芯。
幼C:我學了陽陽的辦法,換好了筆芯。
(評:水筆的結構比較簡單,在活動中,大部分孩子很侍首快能發現筆頭處的螺旋線,可以轉開來,換上新筆芯,露出滿意的表情。有四五個孩子先從筆蓋處試著打開,但筆蓋比較緊,無法打開,教師就鼓勵他們從筆的其他地方試試。教師沒有把正確的方法告訴幼兒,而是讓他們自己嘗試,充分探索,一方面幫助孩子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
二、通過給圓珠筆換筆芯,鼓勵幼兒在拆拆裝裝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試著通過自己和同伴解決斗談激問題
1.請幼兒給圓珠筆換筆芯。
師:我們還有一支圓珠筆也要換筆芯了,但這支筆很奇怪,看看它的筆頭會怎樣?(引導幼兒觀察圓珠筆的筆頭會伸縮)給這支筆換筆芯可能會很難,你們敢不敢試試呢?
2.觀察幼兒在換筆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關注以下問題:
(1)幼兒會把圓珠筆拆成什麼樣子?
(2)幼兒如何選擇筆芯?
(3)重點觀察幼兒在裝筆過程中,會碰到什麼困難。
3.師幼共同探討。
(1)引導幼兒提出自己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師: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幼A:我把筆拆開了,東西太多,裝不好了。
幼B:我換好了筆芯,但筆頭不會伸縮。
幼C:我的圓珠筆筆頭看不見了。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拆開了的圓珠筆里有些什麼東西。(引導幼兒認識彈簧、筆芯套――「幼兒稱大帽子、小帽子」等配件,為接下來的討論做好准備。)
(2)鼓勵幼兒帶著問題再拆一支圓珠筆,並能一邊拆一邊仔細地觀察研究。
師:裝筆時碰到困難的孩子可以再拆一支筆,邊拆邊仔細看看,研究研究,圓珠筆里的彈簧、大帽子、小帽子是怎麼裝的。
(3)集體空襪討論:解決裝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師:你們有什麼新發現嗎?誰能幫助我們解決剛才碰到的困難?
幼A:我發現小帽子要裝在大帽子裡面。(幼兒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並講述)
幼B:筆頭不會伸縮可能是忘了裝彈簧。
幼C:剛才我選錯了筆芯,所以筆頭看不見了。
4.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評:教師提供的圓珠筆內部結構比水筆稍復雜一點,裡面有彈簧、大小不同的兩個筆芯套――「幼兒稱大帽子、小帽子」,外部有筆頭、筆蓋。教師還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筆芯,讓幼兒自己在與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帶著自己的問題再拆一支圓珠筆,這樣,不僅能使幼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且拆裝的過程是一次真正的探究性學習的過程。)
三、鼓勵成功的幼兒嘗試給較復雜的筆換筆芯,沒有成功的幼兒繼續努力完成任務
1.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2.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困難,並請同伴幫助解決。
(評:幼兒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教師提供配件較復雜的筆,鼓勵成功的幼兒繼續探索,沒有成功的幼兒可以請教同伴和老師堅持完成任務。教師充分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讓能力不同的孩子在活動中都得到發展。)
活動延伸
請嘗試給比較復雜的筆換筆芯的幼兒說說自己的新發現或遇到的問題,鼓勵幼兒把問題帶到科學角去研究。
總評
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創設了一個富有探究性的學習環境。水筆、圓珠筆等材料,對幼兒來說,既熟悉又新鮮。其中,帶有筆芯套、彈簧的圓珠筆,操作性強,變化大,這為幼兒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供了極好的契機。
其次,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緊緊把握材料、探索、問題這三者間的雙向流動,以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幼兒圍繞「換筆芯」不斷地探索、操作、觀察、研究,鼓勵幼兒多角度地提出問題,交流發現,並通過向同伴學習的途徑獲取和積累經驗,大大滿足了幼兒不斷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發現圖書中恐龍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知道圖畫書種不同的類型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3.認識化石並理解化石存在的意義
重點難點:
認識化石並理解化石存在的意義
活動准備:
圖片《真的有恐龍嗎?》,幼兒用書《真的有恐龍嗎?》,有關挖掘恐龍化石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很久很久以前,恐龍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現在已經看不見它們了,既然看不見,我們怎麼知道曾經有恐龍呢?
二、展示圖片,先把圖片的半邊遮住,讓幼兒觀察局部的幾張圖,討論圖片中展現的某些動物的局部外形特點。
1.考古學家先會在地下發現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畫上的這幾張圖。你們看看這些分別是什麼?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2.這只腳看起來像是什麼動物的腳呢?
3.牙齒和嘴巴又像什麼呢?
4.為什麼畫面中有鴕鳥和犀牛呢?
三、再將掛圖種恐龍骨骼模型的部分呈現出來,請幼兒觀察恐龍的骨架,發現剛才死的局部圖在在整體圖的什麼部位。討論模型的外形特點。
1.專家們把挖出來的話時都拼湊起來,形成了這樣的模型,發現不是現在還存在的動物。你說說這個骨架是什麼樣子的?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2.紅色虛線圈是什麼意思?
3.為什麼說它和現在的動物不一樣?
四、播放恐龍化石的視頻,讓幼兒對化石及挖掘工作有初步了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煉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通過對調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養幼兒努力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准備
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料分類放好。
2、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卜、火腿、白蘿卜等切好分盤。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環境布置「寶貝廚房」一處。
活動過程
一、布置活動室,將調料分盤放好。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料大世界。」音樂起,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准備的各種調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並利用調料製作簡單的冷盤。
1、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料?」幼兒回答:「白糖、雞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請幼兒說出是如何知道這些調料的,引導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咸、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好的菜,請幼兒品嘗並說出菜中用到的調料。教師總結各種調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料是為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於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塗抹,減輕傷痛;塗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製冷盤。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挑選調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沖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盡量不重復。攪拌完畢之後幼兒試嘗,然後根據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鹹的加點雞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請幼兒將調好的菜裝盤,為菜起名並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為:我們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調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卜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嘗,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幫爸爸和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一、活動目標:
1.能按要求連接管子,發現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2.嘗試繪制和使用管子組合連接線路圖,了解線路圖的作用。
3.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准備:
接管子的模型(線路)結構框架、長短不一的各種管子、接頭、記錄表。
三、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驗操作:按要求連接管子。
(1)觀察操作材料,了解連接要求:將分離的兩個管子連接在一起,並能通過兩個「花園」。
(2)幼兒兩人一組連接管子。
(3)幼兒交流介紹,發現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3.依據管子組合連接順序繪制線路圖。
(1)集體討論線路圖的繪制方法。
(2)幼兒根據本組管子的組合連接順序繪制線路圖。
(3)集中展示線路圖,並驗證是否正確。
4.實驗操作:看線路圖接管子。
(1)幼兒交換線路圖,並看圖連接管子。
(2)討論並小結:線路圖的作用。
5.延伸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感知圖形的基礎上,初步學著按圖形的形狀進行匹配。
2、初步培養幼兒思維的准確性及口語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體驗樂趣。
活動准備:
1、honey 、danfer 、billy各一隻。
2、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honey。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對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要請我的好朋友一起來祝賀,你們想知道我請了誰嗎?)
二、認識圖形及進行圖形匹配。
出示danfer 、billy
1、幼兒逐一認識,然後觀察他們嘴巴的形狀。
2、出示各種形狀讓幼兒認識。
(小動物說他們要吃和他們嘴巴形狀一樣的餅干)。
請幼兒說一說三角形的餅干給誰吃,圓形餅干給誰吃,正方形的餅干給誰吃。
三、幼兒操作。
提醒幼兒要給小動物吃和他們嘴巴一樣的餅干,邊喂邊說:「honey,給你吃圓餅乾等。」
四、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honey說小朋友們真能幹,把小動物的肚子喂得飽飽的,所以honey也要獎勵小朋友,看她給我們准備了什麼?(出示三種形狀的餅干)
活動結束:
幼兒要說出:我要吃什麼形狀的餅干,說對才能吃。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動手動腦,探索影子的秘密。
2、初步了解光被物體擋住會出現影子的現象。
3、知道影子的變化與光和物體的位置關系,在探索試驗中獲得對影子變化的經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准備
1、大屏幕一個、幻燈機一台、手電筒19個、影子的ppt、手影視頻。
2、幼兒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探索影子:猜謎,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的興趣。
請幼兒猜謎語: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在一起,有時跟在前,有時跟在後,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猜猜這是誰?
2、以談話的形式說一說:我知道的影子
提問:你在什麼時候見到過影子?
都見到過哪些影子?
3、觀看影子的ppt,請小朋友自己說說影子長什麼樣子?
4、探索為什麼會有影子呢?
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請一幼兒走到大屏幕一邊,讓幼兒看看屏幕上有沒有影子,讓幼兒進行對比,有了對比幼兒很快就會明白:有了光,物體擋住光才會產生影子。
為什麼教室里沒有影子
師:請小朋友自己想想,我們的教師怎麼沒有影子,
幼:因為沒有光。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教室里會馬上出現影子。
老師拉上窗簾,打開燈在請小朋友找一找影子,,當小朋友玩的興致勃勃時將燈關掉,問:影子哪裡去了,為什麼?
老師小結:有光不管是什麼光,都會有影子出現,例如:在陽光下有影子,月光下有影子等。
5、自由探索影子
出示手電筒
師:「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認識它嗎?手電筒打開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在牆上演示一下,出現亮的光。
在輕松氛圍中,幼兒通過擺弄操作材料,讓手電筒與物體之間產生影子,發現影子的特徵。
請幼兒進行操作:手電筒與物體之間產生影子,發現影子的特徵,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語言提示引導幼兒從觀察影子的顏色、影子變化的形狀來觀察。
自由討論
提問:「在玩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玩的?」請個別有不同發現的幼兒來演示。教師也可以進行操作演示。
老師總結出:1原來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個輪廓,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2光源的位置變了,影子的大小也變了。3物體的姿態變了,影子的形狀也變了。
6、觀看手影視頻簡單了解手影。
師:影子很神奇,手影愛會跟我們做游戲呢,現在我們一起看一看手影能變成哪些可愛的小動物,請幼兒觀看視頻。
7、結束活動:學習手影,到戶外玩手影游戲
老師教小朋友簡單的手影動作,我們一起到陽光下看看會變成哪些有趣的`小動物。(戶外尋找影子)
活動反思
這節科學課會變化的影子,我想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操作來探索影子的變化,在選擇這節課時我覺得孩子們應該對影子不熟悉,而且他們對影子的變化用語言表達時,不會很清楚,這是自己的預設情況,通過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我反思了一下,對自己預設的情況和實際的操作情況進行了簡單的對比,總結出以下幾點:
1、老師的引導
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老師的引導最為重要,特別是當孩子在探索影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操作一下,對於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老師應該提前考慮周到,這樣才能針對問題進行指導,例如:在探索影子的長短、大小問題上,教師可以自己操作一下,把自己演示的過程提上一個環節,先演示在讓孩子探索,這樣他們會在探索的時候對比著來操作,不至於其他小朋友亂操作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有,孩子們在感覺影子的時候,老師的引導也很重要,可以讓孩子在大屏幕前做一做手影,這樣手的影子會立刻呈現在屏幕上,老師不用再用更多的語言進行描述了,所以老師的引導在教學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引導不正確或是不到位會導致孩子的操作出現問題。
2、活動前的准備工作
科學探索課老師應該做足准備工作,應該為孩子提供很多的工具供孩子操作,我為了讓他們探索影子,為孩子們准備了18個手電筒,這樣兩個孩子一組,這也是我故意安排的一個活動,除了探索影子的秘密,我想讓孩子在這個環節中學會互相合作,由於自己的准備工作做得不到位導致了在取放物品時很亂,沒有任何的秩序,孩子們不排隊而且不知道禮讓,所以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養成,考慮問題在周到些,准備工作在到位些,讓孩子在有序些。
3、孩子的進步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孩子的前期經驗是老師意想不到的,當我在提問:為什麼會出現影子時,郭志賢的回答讓老師太意外了,她說:"除了有陽光,還要有人,"是的,影子必須有兩個條件:首先得有光,然後再是物體的遮擋,孩子的回答太精彩了,他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老師沒有想到的,所以說孩子進步了,其實不光她自己,全班孩子在探索影子時,都發現了影子的不同變化,而且用語言表達出來,雖然語言不是很准確,但是能講出影子的變化,這說明孩子進步了,通過本學期的學習,他們會發現物體的變化,也能自己探索,真的為孩子們提高的感到高興。
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值得老師去反思思考,我會根據自己的反思經驗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讓自己的課堂更有趣味,讓孩子們更喜歡自己的教學課堂。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杠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准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裡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簡訊、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三、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准備些什麼?
四、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准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裡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裡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㈣ 杠桿原理及公式
杠桿原理為了平衡杠桿,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的大小必須相等。
公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₁·L₁=F₂·L₂。式中,F₁表示動力,L₁表示動力臂,F₂表示阻力,L₂表示阻力臂。
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應該使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節省距離,應該使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所以杠桿可以節省精力和距離。然而,如果想省力,必須移動更多的距離;如果想移動更少的距離,必須花費更多的努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4)杠桿省力的原理教案擴展閱讀:
杠桿原理的分類: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㈤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思路:
新的《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興趣。我設計的這個小火箭的科學活動就重在於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通過一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火箭上天,讓幼兒通過親身活動,在獲得大量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及操作活動基礎上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大氣壓強的作用,積極思考動腦,自主的加以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理解與掌握。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答圓卜力量,感受大氣壓強的作用。
2、嘗試探索小火箭發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3、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 精神。
活動准備:
1、幼兒經驗基礎——對空氣有一定清穗的了解。
2、材料准備:小火箭及發射器人手一個;記錄表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讓幼兒自由嘗試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體討論你用什麼方法讓火箭上天的?你最喜歡哪一個方法?
3、幼兒再次探索、游戲。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問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我們拍瓶子,小火箭能飛起來?
2、把瓶蓋蓋起來現在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為什麼?
三、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系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感受大氣壓強的作用。嘗試探索小火箭發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 精神
1、請兩位幼兒比一比,誰的火箭飛得高。啟發提問:為什麼一樣的火箭,有的飛得高,有的飛得低呢?
2、請幼兒操作,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力氣大小之間的關系,填寫好記錄表。
3、 小結:拍瓶子力氣用得大,火箭飛得高;力氣小,火箭也就飛得低。
設計意圖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他真正感興趣的活動,會做得最認真,也做得最好。而「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幼兒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為此,本次活動我根據幼兒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試圖通過創設蘊涵問題、疑惑的教學環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性材料,先讓幼兒聆聽和分辨各種聲音,以趣生疑,再讓幼兒自選各種材料並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聲音,最後引導幼兒選擇最佳方法隨動畫片的播放進行模擬配音。從而開闊幼兒的思維領域,為幼兒的探索創造最大的空間,使其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鞏固,且能遷移到其他方面,不斷生成新的問題,獲得新的腔念知識經驗。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各種聲音,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種多樣。
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發出聲音,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3.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活動准備
1.各種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蓋、茶杯、砂紙、玻璃球、紙、算盤等。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猜他是誰
請4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後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他們分別是誰。
(評析:以幼兒最喜歡玩的游戲導入,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師:剛才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為什麼呀?哦,因為每個人的聲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玩一玩,也讓它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來。
幼兒自由玩,老師與幼兒即時交流。
(評析:這是幼兒與材料之間的第一次互動,豐富多樣的材料,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通過探索,幼兒獲得了各種感性經驗。)
師:誰來說一說,剛才你玩的是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來的。(幼兒講述,幫助幼兒豐富詞彙: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師:我們讓手裡的東西動了,它就會發出聲音來。為什麼現在它們不響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響了;我不敲,茶杯就不響了……)
師:這些東西我們不再動它,它就沒有聲音了。
(評析:通過探索,讓幼兒淺顯地了解:只有震動才能產生聲音。)
三、感受聲音的不同
師:剛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麼聲音也聽不清。讓我們分開來聽一聽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細聽,好聽嗎?它的聲音怎樣?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節奏走一走。
3.敲鼓。鼓發出的聲音和玻璃杯一樣嗎?
4.搖算盤。輕輕搖,用勁搖,比較聲音有什麼不同。
(評析:這一環節是為後面的給動畫配音做鋪墊,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聽錄音想像,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師: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聲音,老師這兒錄下了一些,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到這些聲音,你會想到什麼事?
(一)實際聲音再現:
1.一隻鳥兒叫,兩只鳥兒唱,許多鳥兒鬧。
2.馬兒在叫,馬兒飛奔起來,越跑越遠。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群鴨子嬉戲,遇見鵝大媽,互相問候,小河裡熱鬧極了。
4.風雨中。
5.《獅王進行曲》。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出發生的事情。
(二)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節日里的鞭炮聲、大街上的各種汽車聲等。)
五、探索模擬發聲
l.看課件。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畫故事,這個故事裡也有很多聲音,我們一起看一看、聽一聽,請你想一想故事裡講了什麼事。
2.示範模仿。
師: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哪些聲音呢?我們能不能來模仿小馬走路的聲音呢?可以用什麼來模仿?還可以用什麼來模仿呢?
師:剛才我們玩的這些東西中,什麼發出的聲音和小馬走的聲音很像?還有什麼也很像?其他小動物發出的聲音你能不能也找些東西來模仿一下呢?
3.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自己所發出的聲音。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想盡一切辦法,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的聲音。幼兒探索的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准確,其發出的聲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實際聲音,但卻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結果,此時教師沒有給予任何評價,只給予鼓勵,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學習。
師:××,你剛才模仿的是什麼小動物,用什麼來模仿的?我們一起來聽聽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師操作課件並講述故事,幼兒配音:
清晨,鳥兒們醒來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紙片模擬小鳥飛上飛下)
兩三隻鳥兒快活地叫著,(吹口哨,斷斷續續交替進行)
許多鳥兒快活地鬧著,(口哨和紙片同時進行)
晨練開始了。
小馬快快跑,(用瓶蓋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錘,拍桌子,按中速進行)
烏龜越爬越遠了,(用刷子輕輕刷砂紙)
早晨,大森林裡多快樂呀。
活動延伸
1.提供大海背景等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創編故事,配以合適的音響。
2.引導幼兒聽聲音編故事。
3.指導幼兒繼續探索,用布條等生活用品模擬發聲。
活動總評
1.選材新穎,貼近幼兒的生活
活動中,為了給幼兒的探索創造最大的空間,教師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如筷子、塑料袋、木梳、刷子、瓶蓋、茶杯、砂紙、玻璃球、算盤、空瓶、易拉罐、氣球、空塑料桶、空酸奶杯、熱水袋等,讓幼兒大膽探索。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利用從材料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去分析、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所選取的材料都是幼兒身邊的物品,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珍惜和利用資源。這樣可以讓幼兒真切地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
2.體現了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
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教師是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嘗試多種方法。幼兒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直接受到其原有經驗的影響,難免出錯或走彎路,我就鼓勵幼兒變換方式,尋求其他的或更多的解決方法,引發他們更富有創造性的探究活動。同時我鼓勵、引導幼兒間交流、分享自己的新發現,在觀點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並引發深入探究的慾望。
3.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一個教學活動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幼兒在活動中有沒有獲得什麼。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把讓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了幼兒願意學的內容,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實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導航,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獲得了有效發展。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杠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了解打噴嚏的原因。
2.通過觀察、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
3.了解一些保護鼻子的小常識。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掛圖。
2、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香水、咖喱等材料。
活動過程
1.聯系幼兒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說一說鼻子為什麼會打噴嚏?
——你打過噴嚏嗎?什麼情況下會打噴嚏?
——幼兒討論,自由回答。
2.出示准備的教具。
師:老師這有好多東西,誰來聞一聞?
——他們聞過以後怎麼了?請他們來說一說。
——打完噴嚏後有什麼感覺?
——請沒聞過的幼兒都來聞一聞,並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幼兒回答後師小結。
3.出示掛圖,和幼兒一起討論:
——人為什麼會打噴嚏呢?
——我們聞到哪些味道會打噴嚏?(冷氣、尾氣、灰塵等)
——你覺得哪些時候特別容易打噴嚏?(感冒、過敏等)
——如果打噴嚏了你會怎樣做?
4.活動延伸
——將准備的教具(辣椒粉等)放到區角讓幼兒繼續體驗打噴嚏的感覺。
活動設計意圖:
《綱要》要求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確定活動的主題,強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鼓勵幼兒與周圍環境發生有意義的互動。在預設活動「聰明的烏龜」中,班上幼兒在觀察烏龜時,一幼兒自豪地介紹說:「烏龜的殼硬硬的,要是有誰來吃它,它就會把身體全縮在裡面!」,孩子們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動物怎樣保護自己」這一個問題上。作為時刻關注幼兒的我,及時地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所在,開展了與之相應的活動「誰來保護我的寶寶」。該活動把《綱要》的要求和「做中學」的理念比較好的結合起來,兩者互相促進。活動中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他們提出問題,研究問題,使師生有效地互動起來……
活動目標:
一、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體驗和探索「動物怎樣保護自己」,豐富幼兒的科學小知識。
二、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和創造,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三、支持幼兒在活動中的想像和創造,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令其在探索、創造的過程中展現自我表達的獨特性,獲得自信心,學會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活動准備:
一、幼兒聽過《聰明的烏龜》的故事,共同收集有關「小動物怎樣保護自己」的圖片、VCD;課件製作「蛋寶寶」。
二、實驗操作的記錄單,幼兒記錄用具人手一份。
三、雞蛋若干個,棉花、膠布、積木、紙盒、網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過加工、製作可以保護物體的材料。
活動方式:集體活動、分組活動相結合
活動重難點分析:
一、要實現「幼兒與環境發生有意義的互動」,我們在活動中就必須「正確處理好師生互動關系,推動幼兒的探索活動」這是活動的難點之一。
二、在孩子們探索活動中,要「展現自我表達的獨特性,獲得自信心,學會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也是重點之一。教師應認識幼兒的思維,接過幼兒拋出來的球(活動的突發事件,善於激發幼兒的智慧,與幼兒交流經驗,與幼兒共享情感,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對方的支持。
三、「做中學」重視活動中的集體記錄,這集體記錄應真正體現教育價值。
活動過程預設:
一、以故事《聰明的烏龜》情景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對問題「小動物怎樣保護自己」的思考興趣。 教師:小烏龜真聰明,懂得用自己的殼保護自己,可其它小動物遇見敵人怎麼辦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其它小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 1 、出示圖片,請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體驗和探索,發現小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 2 、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幼兒將「小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記錄在實驗單上。
三、在視頻上「跳」出一個搖搖晃晃的大雞蛋(插曲:《老母雞》,教師將幼兒的興趣轉移到「保護 蛋寶寶」上來。 發現問題:蛋寶寶沒手沒腳的怎樣保護自己呢?討論結果:「雞媽媽會保護它!」、「我在蛋寶寶上邊畫上老虎,大家見了都怕它!」……
四、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進行探索,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自主的活動中激發幼兒關愛、保護蛋寶寶的情感。 1、設置情境, 引導幼兒繼續尋找保護蛋寶寶的方法。 (情境:老師將雞蛋遞給小朋友時,「啪」的一聲,雞蛋掉了、破了! 發現新問題:哎呀!畫上大老虎也保護不了蛋寶寶!聰明的小朋友會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保護它呢? 2、幼兒討論,將預計的保護方法記錄在實驗單上,激發幼兒按設想方法進一步探索。 3、指導幼兒探索保護雞蛋的方法。 1、為幼兒介紹現有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結伴,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探索。教師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兒進行實驗:可以看看小實驗的預計記錄,了解幼兒的實驗設想,再與幼兒一同進行實驗,引導幼兒不偏離實驗走向。 2、請幼兒將實驗結果記錄在實驗單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間互相介紹和演示探索結果。 4、師生共同歸納保護雞蛋的方法,將其整理記錄出來(集體記錄:文字、繪畫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將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殼包裹上一層蠟、泥土、網袋等)。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殼加上「護架」)。…… 5、請幼兒欣賞叔叔阿姨為保護蛋寶寶的工具及方法。(如:運載蛋的紙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4、教師對「保護雞蛋的方法」進行小結:除了這些,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繼續動動 你們的腦筋,探索發現出新的方法。
五、以輕松活潑的歌表演《小小蛋兒把門開》結束活動。教師:雞媽媽有了我們幫忙,它的蛋寶寶再也不會受傷了。它呀,將雞寶寶孵成一隻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雞來,讓我們來把小蛋兒的門兒打開吧!
延伸活動:
一、可引導幼兒欣賞VCD《動物的自我保護》,不斷豐富孩子的的科學小知識。
二、請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繼續探索,並將探索到的保護蛋寶寶的方法記錄在小實驗活動單上。
三、尋找其它需要保護的物品,開始新的探索。
附:活動評析
一、孩子們是沿著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堅持,很專注地參與,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急於表現自己的想法,活動氣氛輕松,幼兒的潛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二、老師通過創設情境,把幼兒的興趣轉移到保護蛋寶寶上來,從而幫助他們發現新的問題,能持續不斷地探索下去。在不斷的操作中,孩子們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發展。
三、在探索「保護蛋寶寶的方法」過程中,教師藉助開放性問題「為什麼蛋寶寶破了呢?」,與幼兒有效地互動,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
四、在操作實驗前讓孩子做出實驗預測,預測後再動手做實驗去求證。孩子們將實驗過程中發現的情況用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記錄下來,不僅通過語言,而且通過某種符號去表現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多種蔬菜的基礎上,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知道蔬菜有營養,培養幼兒愛吃各種蔬菜的習慣。
活動准備
1.菜場內各種蔬菜的錄像,音樂磁帶。
2.從各類蔬菜中分別選一種蔬菜圖片貼在桌子前做成汽車。
3.幼兒每人一隻小籮筐,內放實物蔬菜(白蘿卜、胡蘿卜、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茄子、辣椒、黃瓜、西紅柿)3~4種。
4.與幼兒人數相等、可貼在身上的各種蔬菜娃娃卡片。
5.每人一份燒好的蔬菜(炒青菜或拌蘿卜絲或糖汁西紅柿)。
活動過程
一、請小朋友看段錄像,說說是什麼地方?裡面有些什麼?
二、提問,重點討論蔬菜的作用。
1.請小朋友看看各自的筐里有些什麼蔬菜?
2.這么多的蔬菜中你最喜歡吃哪一種?
3.媽媽平時是怎麼做給你吃的?
4.我們為什麼要吃蔬菜?
三、區分蔬菜不同的食用部分。
1.每一種蔬菜都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2.請小朋友從自己的筐中選一種蔬菜,說說平時我們吃的是這種蔬菜的哪一部分。如:××是吃根,××是吃葉,××是吃果實。
3.小結:蔬菜吃的部位各有不同,有的吃根,有的吃莖葉,有的吃果實。
四、給蔬菜歸類。
1.游戲「運送蔬菜」。幼兒根據自己籮筐中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聽音樂將它們送到相應汽車上。教師與幼兒一起檢查。
2.游戲「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麼部分的,然後聽音樂去找也是吃同樣部分的蔬菜娃娃做朋友。
五、邊放音樂邊讓幼兒品嘗蔬菜,看看誰吃得最干凈。
㈥ 桿杠省力的原理
阻隱滑力矩等於動宴攜啟力矩,動力矩等於力和力臂長度的乘積,當阻力矩晌如一定時,動力臂長度與力成反比,動力臂越長,所需力約小,所以省力。
㈦ 關於杠桿原理的講解, 簡介一下什麼是杠桿原理,具體的要點.
1、什麼是杠桿:能夠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物體).
2、杠桿中的「三點、兩力、兩力臂」:
「三點」: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常用O表示.
動力作用點——動力在杠桿上的作用位置.
阻力作用點——阻力在杠桿上的作用位置.
「兩力」: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常用F2表示.
「兩力臂」: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常用L1表示.
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常用L2表示.
(力的作用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3、杠桿的平衡條件(原理):作用在杠桿上的力與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即: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動力/阻力=阻力臂/動力臂
數學表達式:F1×L1=F2×L2 或 F1/F2=L2/L1
4、杠桿的分類:a、省力杠桿:在F1×L1=F2×L2中,L1>L2,則F1<F2;
b、費力杠桿:在F1×L1=F2×L2中,L1<L2,則F1>F2;
c、等臂杠桿:在F1×L1=F2×L2中,L1=L2, 則F1=F2.
5、應用舉例:一大人與一小孩用一根1m長的直桿,水平抬起桿中所掛500N重物,小孩所用豎
直向上的力不大於100N,重物位置離小孩端多遠?大人用多大豎直向上的力?
以大人端為支點,則動力臂L1=1m,阻力臂L2=(1-x)m,有杠桿平衡條件得:
100N×1m=500N×(1-x)m,解得:x=0.8m.
設大人用力F2,以杠桿小孩端為支點,由杠桿平衡條件得:F2×1m=500N×0.8m.
解得:F2=400N.
以上回答供參考.祝學習進步.
㈧ 杠桿省力的原理
杠桿省力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是,動力臂越長,那版么動力權就可以越小,這樣就更省力。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
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動力臂 > 阻力臂)。
(8)杠桿省力的原理教案擴展閱讀:
人體內杠桿
幾乎每一台機器中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是人體的杠桿在起作用,了解了人體的杠桿不僅可以增長物理知識,還能學會許多生理知識。
點一下頭或抬一下頭是靠杠桿的作用,杠桿的支點在脊柱之頂,支點前後各有肌肉,頭顱的重量是阻力。
㈨ 關於杠桿原理的講解,越詳細越好!!
杠桿原理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力點,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圖1)中,在杠桿右邊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來了;在(圖2)中,在杠桿右邊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在(圖3)中,支點在左邊、重物在右邊,力點在中間,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
你注意到了嗎?在(圖1)中,支點在杠桿中間,物理學里,把這類杠桿叫做第一種杠桿;(圖2)是重點在中間,叫做第二種杠桿;(圖3)是力點在中間,叫做第三種杠桿。
第一種杠桿例如:剪刀、釘鎚、拔釘器……這種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圖1):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種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遠,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第三種杠桿例如:鑷子、烤肉夾子、筷子……
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費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來剪紙板,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