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收購融資較之傳統的企業融資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一是籌資企業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資金便可以獲得較大金額的銀行貸款以用於收購目標企業,即杠桿收購融資的財務杠桿比率非常高,十分適合資金不足又急於擴大生產規模的企業進行融資;
二是以杠桿融資方式進行企業兼並、改組,有助於促進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行企業兼並、改組,是迅速淘汰經營不良、效益低下的企業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效益好的企業通過收購、兼並其他企業能壯大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
三是對於銀行而言,由於有擬收購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貸款的安全性有較大的保障,銀行樂意提供這種貸款;
四是籌資企業利用杠桿收購融資有時還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這種收益主要來源於所收購企業的資產增值,因為在收購活動中,為使交易成功,被收購企業資產的出售價格一般都低於資產的實際價值;
五是杠桿收購由於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參股,因而可以充分調動參股者的積極性,提高投資者的收益能力。
㈡ 什麼是杠桿收購
杠桿收購又稱融資並購、舉債經營收購,是一種企業金融手段。指公司或個體利用收購目標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收購此公司的策略。杠桿收購的主體一般是專業的金融投資公司,投資公司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是以合適的價錢買下公司,通過經營使公司增值,並通過財務杠桿增加投資收益。
在具體應用杠桿收購一般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杠桿收購方法的典型優勢在於:
1、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2、產生協同效應。
3、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4、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5、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6、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7、杠桿作用。
杠桿收購的局限性:
1、並購公司通過盜用第三方的財富來榨取目標公司的額外現金流, 被收購公司由於支付利息而享受的免稅政策,在隨後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只有很少的賦稅,但股東分配到的股息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
2、與杠桿收購最大的風險存在於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不可預見事件,以及政策調整,等等。這將會導致定期利息支付困難、技術性違約、全面清盤。
3、如果被收購經營管理不善、管理層與股東們動機不一致都會威脅杠桿收購的成功。
㈢ 杠桿並購為什麼要叫杠桿並購 急急急!!!!
1) 杠桿收購復作為收購的一種形式制主要強調其收購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借款而非自有資金。
2)財務杠桿不牽涉到收購,只是企業自身日常經營中,在一定范圍內的負債經營。經營杠桿和上述兩個概念距離最遠。因為和借款沒有關系,只是針對生產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邊際效益遞增的探究。
換句話說應該可以將經營杠桿歸為規模效應的范疇。而前兩者是企業融資范疇,區別在於融資後的用途不同,一個用於收購,一個用於自身經營。
㈣ 杠桿收購一般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一般作為杠桿收購目標的企業應具有下列特徵:
(1)具有穩定連續的現金流量,因為杠桿收購的巨額利息和本金的支付一部分來自於目標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
(2)擁有人員穩定、責任感強的管理者。因為債權人往往認為,只有人員穩定,管理人員勤勉盡職,才能保證貸款本息的安全。
(3)被並購前的資產負債率較低,這樣杠桿收購增加負債的空間才大。
(4)擁有易於出售的非核心資產,因為杠桿收購的利息和本金除了來自於目標企業未來收益外,變賣目標企業的非核心資產也是其來源。
在具體應用杠桿收購一般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㈤ 杠桿收購融資的條件有哪些
杠桿收購融資的條件
杠桿收購中絕大多數資金來源於銀行貸款,因此銀行會對籌資企業的條件進行嚴格審核。
第一,收購方資本運作能力與經營管理能力良好,能順利獲得融資和償還債務且在收購後順利重組;
第二,經營穩定,獲利能力高,償債能力強;
第三,經營管理水平高,並有合理健全的企業長期發展計劃;
第四,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
第五,財務狀況良好,負債率低,資產流動性好。
同時,理想的目標公司也需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第一,被收購公司的公司價值被市場低估;第二,穩定連續的現金流量,這要求目標公司的產品具有穩固的需求和市場,也要求企業償還負債期間企業資產沒有更新改造,以爭取債權人的合作;第三,被收購前的資產負債率低。只有如此,目標公司可抵押資產才較多,債權的安全性提升,收購方才可能獲得較大的借貸空間;第四,具有較大的成本降低空間,有足夠能力緩解償債壓力;第五,具有穩定和經驗豐富的管理層,可增加債權的安全性,有利於借款的獲得;第六,擁有易於出售的非核心產業,可增強對貸款方的吸引力;第七,與收購方的主營業務或未來戰略相關,且資源和能力兩方互補。
㈥ 杠桿並購的好處
下面主要分析一種典型的杠桿收購(把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的杠桿收購)杠桿收購,尤其是管理層收購(以目標公司管理層為主要推動力量的杠桿收購),使管理人員持股增加,從而增加了他們提高經營業績的動力。首先,一些高效益的投資項目需要管理人員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因此,只有在管理人員獲得與該項目收益相應的收益時,該項目才會被採納。但是,外部股東可能會認為對這些管理人員報酬合同「過於慷慨」。在這種情況下,將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有助於報酬協議的達成。其次,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可能浪費資源,以在潛在的競爭者和外部的股東面前保住自己的職位。他們可能進行一些利潤並非最高、但收益比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項目。轉為非上市可以消除這類成本。一般說來,按管者持有大量股權。因此,他們會密切關注接管後的企業管理。這將減少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的信息不通暢、不對稱現象。從這種角度來說,杠桿收購導致的「股權集中」反映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再結合,這必然會降低代理人成本。再次,自由現金流量往往促使管理人員進行奢侈的支出,而不是將其作為股息分發給股東。通過杠桿收購而增加債務,可以迫使這些現金流量被用於償還債務。此外,杠桿收購是支付股息的有效替換方式。相對於股息的發放來說,管理人員對於償還債務的自由選擇餘地就比較小了。因此,債務的增加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分配權;杠桿收購減少了自由現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債務的增加也會給管理人員帶來壓力,並促使其加倍努力,以避免公司破產。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杠桿收購代表了一種債務約束行為,對管理人員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下面兩組數據可作為上述理論的經驗證據。第一,在管理層收購後,管理人員持有股權比例大大增加。一項1980年到1986年間對76例管理層收購的抽樣表明,接管前,總裁和管理人員的持股份額比例分別為1.4%、5.88%。按管後,分別變為6.40%和22.63%。因此,管理人員所有權在接管後增加了三倍。第二,杠桿收購企業的經營業績。研究人員通過對重新上市的公司的第二次公開發行公告書的發現,超過2/3的企業(72家中有54家)揭示了在杠桿收購後至少進行了一項重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重新調整資產(生產設備重組以及資產剝離等等)、採取成本降低計劃、改變市場策略(包括產品線、產品質量、定價以及客戶服務)等等。作為這些重組活動的結果,這些公司的經營業績有了很大改善。在35例可以獲得相關數據的案例中,對於中等規模的企業,在杠桿收購後到第二次公開發行前這段時期(平均為29個月)中,以不變價格衡量的總銷售額增加了94%,毛利潤和經營利潤分別上升了27.0%和45.4%,成果是比較顯著的。 (1)對被收購方而言:
由於公司整體經營戰略的變化,本公司的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可能已不再適宜繼續經營,那麼可以通過杠桿收購賣出股權同時保全自己員工的利益,避免勞資沖突。另外,如果股票市場不活躍,很多股票的市價低於其資產凈值,而杠桿購並卻能在市價基礎上為其支付一筆溢價;對於那些「煙囪工業」(夕陽產業)來說,因為發展前景不樂觀,這種溢價效應更加明顯。
(2)對於收購方而言:
a.杠桿作用,以少量的投資購得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並充分享受高額負債帶來的杠桿作用。
b.納稅優惠,高杠桿帶來更多利息避稅。帳面資產價值增加帶來較高折舊;如果被收購方是虧損企業,還會產生虧損遞延等等作用。
(3)對債權人而言:
可獲得高於優惠利率3-5個百分點的利率好處,另一方面又可通過接受抵押、擔保,參股等多種形式降低貸款風險。
(4)對政府而言:
前面提到參與杠桿購並的公司可以獲得納稅優惠,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財富由國家轉向企業,國家利益受到損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在杠桿收購中出售的股票,股東要為相應的資本利得繳納所得稅;另外,如果以後企業變得更加強大並重新公開上市,公司將會交納更多的公司稅。
為什麼國家和企業均可受益,原因就在於杠桿購並往往會帶來價值創造的過程。這在前面所述的管理人員激勵效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示。另外一個價值源泉可能來自杠桿購並帶來的資產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㈦ 杠桿收購的歷史
你好,杠桿收購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當時公開市場發展迅猛,向借版貸人敞開了方便之權門,允許他們借貸數百萬美元去購買那些本來是很勉強的項目(先前是絕不可能的)。在杠桿收購發展之初的1980年,被認為是杠桿收購之基的四大並購項目,其累計交易額就達到了17億美金。1988年是杠桿收購的發展巔峰時期,當時累計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880億美金。這些通過大舉借貸完成的交易行為,必然會導致極大的風險,也就是那些利率極高的「垃圾股」。這些所謂的垃圾股,之所以風險極大,是因為它們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東,而其背後卻無支持力量。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項目最終演變成了災難,並以借貸人的破產收場。
㈧ 什麼是杠桿收購能舉個例子通俗說明一下么謝謝
杠桿的意思來就是放大資金自,比如某房地產公司賣地2000一平方,,剛好隔壁就有有一園林公司裡面有國家保護的林木價值不菲,他們就利用杠桿原理先把隔壁林園收購,以樹木的價格加土地的價格賣出,這樣價格就數倍了,望採納
㈨ 什麼是杠桿收購
問題1:什麼是杠桿收購?
問題2:杠桿收購是什麼意思?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LBO)又稱融資並購,舉債經營收購(美)是一種企業金融手段。
杠桿收購是指公司或個體利用自己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收購另一家公司的策略。 交易過程中,收購方的現金開支降低到最小程度。 換句話說,杠桿收購是一種獲取或控制其他公司的方法。
杠桿收購的突出特點是:
1、採用杠桿收購融資方式,籌資企業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資金便可以獲得較大金額的銀行貸款用以收購目標企業,即杠桿收購融資的財務比率非常高,十分適合資金不足而又急與擴大生產規模的企業進行融資。
2、以杠桿收購融資方式進行企業兼並、改組有助於促進企業的優勝劣汰。
3、對於銀行來說,由於其貸款由擬收購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作為抵押,因而其貸款的安全性有較大的保障,銀行比較容易接受貸款申請。
4、由於被收購企業在收購交易中一般出售價格低於其實際價格,籌資企業由於杠桿收購融資有時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
5、有利於調動參股者的積極性,提高投資者的收益能力。
杠桿收購的步驟
在具體應用杠桿收購一般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杠桿收購的優勢
杠桿收購方法的典型優勢在於:
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產生協同效應。
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有些管理人員管理公司的方式(通過控制、回報等管理手段來提高個人權威),往往是以犧牲公司股東利益和公司長遠優勢為代價的。通過並購可以讓這些管理人員或者立馬出局,或者遵守“規矩”。 高額利息償付的壓力,迫使管理人員不得不想法設法提高運營績效和生產效率。頭腦里緊緊綳著“債務”這根弦,他們的注意力不得不時時集中在各種提高績效的行動上,如剝離非核心業務、縮減規模、降低成本、投資技術改造,等等。
杠桿作用
當債務比率上升時,收購融資的股權就會做一定程度的收縮,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只要付出整個交易20%-40%的價格就能夠買到目標公司。
杠桿收購的局限、缺點
對於杠桿收購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並購公司通過盜用第三方的財富來榨取目標公司的額外現金流, 如聯邦政府。 被收購公司由於支付利息而享受的免稅政策,在隨後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只有很少的賦稅,但股東分配到的股息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 此外,與杠桿收購最大的風險存在於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不可預見事件,以及政策調整,等等。 這將會導致: 定期利息支付困難、技術性違約、全面清盤。 此外,如果被被收購經營管理不善、管理層與股東們動機不一致都會威脅杠桿收購的成功。
實施杠桿收購融資企業應具備的條件:
1、企業經營比較穩定,收益水平一直比較高。
2、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比較高,主要為經營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3、企業具有比較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較高,產品和銷售市場多元,能夠抵禦經濟的周期波動。
4、企業財務狀況比較良好,負債率較低,有比較充足的流動資金,並且有良好的流動性。在償還收購負債期間,沒有大的資產更新改造。
5、企業現金流量比較穩健,預期有穩定的現金流入以償還到期的債務。
6、有合理健全的企業長期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