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第一節杠桿反思亮點不足

第一節杠桿反思亮點不足

發布時間:2023-06-05 10:15:23

⑴ 大班科學杠桿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大班科學杠桿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杠桿教案1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杠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大班科學杠桿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活動過程

1、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4、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⑵ 如何寫杠桿的研究教學反思

導語:為了鞏固學生的發現,本人再次出示幾組數據,讓學生先判斷,再動手用杠桿尺驗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再次體驗到三種杠桿與用力點到支點距離和阻力點到支點距離之間關系。

如何寫杠桿的研究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上節課通過杠桿尺的研究得出杠桿如何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類杠桿類工具。對於此課教學,簡單枯燥的說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盡可能多的通過實物,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在游戲中體會科學的奧秘,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

教材第一部分是如何區分杠桿是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我告訴學生可以分兩個步驟:

1、先要找到杠桿類工具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

2、分析三個點之間的位置關系,依據杠桿尺實驗的結論來區分。對於鐵片撬開鐵桶蓋、夾子夾東西、開瓶器開啤酒瓶三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分析,前兩項較易掌握,在開酒瓶蓋時有的學生找不準阻力點和支點,這里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分析。

第二部分是生活中更多的杠桿類工具的分析,老師要多准備些實物,通過演示操作,讓學生親眼看到各類杠桿類工具的工作過程,學生就容易發現三個點,從而能方便的區分是何種杠桿的應用。對於剪刀,教師有必要進行補充,對於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費力情況也是不同的。對於費力的鑷子和筷子這兩種杠桿類工具,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設計成費力的?

如何寫杠桿的研究教學反思

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的一種簡單機械,學生對比較規則的杠桿識別是比較容易的,如撬杠。在教學中我感到學生存在以下幾點認識不足:

1、支點的尋找,如用撬杠撬物體時,向上用力和向下用力的支點不同,學生在確定支點時不能根據實際來確定,究其原因是學生對圍繞轉動的點不能很好理解。可能把它理解成與物體接觸的點或移動的點。

2、力的方向的和作用點的尋找學生存在較大的問題,例如用剪刀剪物體時,知道手是施力物體,剪刀是受力物體,把手作用在剪刀上的力畫出來了,可畫刀口上受力時,卻畫成了被剪的物體,這樣的問題存在非常普遍,說明學生對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分析、區別是非常模糊的,還有對題目中研究對象確定也沒有確定好。

3、經常把杠桿的長度當成了力臂的長度,來分析解題。有這種現象的同學是對杠桿的平衡條件和力臂沒有完全理解。

4、還有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注意一個方面而對另一方面又沒有注意到。如豎直掛著一杠桿的下面吊著一物體,用一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拉動杠桿,把物體從最低點提到水平位置,學生在分析時,只注意到了物體的重力和動力臂的變化情況(都沒有變化)而得出結論,動力的大小始終不變的錯誤答案,而沒有注意到阻力臂在這一過程中由零到最大,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出正確的答案是變大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除注意這幾點的教學要多舉例子,還應在思考的方式培養學生能力,如杠桿平衡條件,我們應分析的四個物體量,確定它們中的`三個量的變化情況再來確定另一個物體量的變化,而不只是動力和阻力之間的關系或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

如何寫杠桿的研究教學反思

《杠桿的科學》是六上科學第一單元的第2課,在生活中,學生也經常會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螺絲刀擰螺釘、用鑷子夾東西,等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經驗的積累,學生們可能並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的教學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並且通過杠桿尺的實驗,來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本課我加強了實驗前的指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來學科學,盡可能用好課程資源,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悟,整堂課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聯系生活實際,認識杠桿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而我們科學的教學本來就是來源於生活而服務於生活,因此在第一部分的教學時,我先呈現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圖,讓學生判別這兩種杠桿,它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地方。然後又出示了羊角錘拔釘子、老虎鉗、剪刀、天平、螺絲刀、擀麵杖,讓學生判斷這些工具是不是杠桿,並說說自己的理由。通過老師的引導,再加上一些生活情境的再現,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判斷,並說理由。

二、加強實驗指導,發展能力

本課的重點部分是最後一個環節杠桿尺的研究實驗,由於有了前一年上課的經驗,我在實驗前加強指導,強調:1.暫時規定把杠桿尺左邊掛的鉤碼,看作是重物,當作阻力,鉤碼掛的格數就是阻力點的位置;右邊掛的鉤碼看作是我們用的力,鉤碼掛的格數就是用力點的位置。2. 問學生: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是幾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又是幾格呢?(一個小孔就是一格)左邊掛1個鉤碼,右邊掛2個鉤碼達到平衡了,你認為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3. 我們要求只在左右各選一個位置掛鉤碼,並且演示。4. 盡量掛出更多的平衡。有了這些實驗前的指導和提示後,學生實驗效率明顯大大地提高了。

三、用好課程資源,拓展思維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出示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圖,最後在拓展運用時,我又再一次地出示,並且問學生:他們是屬於什麼杠桿呢?為什麼?讓學生馬上用課上所學進行判斷並作出解釋,不但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⑶ 教案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教案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節文言文教學課,我注意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將學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全程之中,時時處處創設輕松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思維動起來。

、設計獨具匠心:

教學時我抓住了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把「讀」的活動在教學中一以貫之,從范讀到自由練讀,再到深情誦讀,使學生逐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並在不知不覺中熟讀成誦。

、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能尊重學生,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自由理解,張揚學生的個性,對學生有創意的見解與心得加倍愛護,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貼近學生的在本課

教學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導學生在學古文的時候,明理巧妙聯系學生實際,讓他們自悟自得,從中深受教益。

、不足之處:

在解釋每句話的意思時,對助詞「之」的講解尺度把握不很准確,講得稍深,部分學生掌握不好。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2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獲: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台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後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藉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麼?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麼?……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後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

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3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七年級的英語教學佔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英語基礎打得不好,會削弱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八年級的英語繼續提高不說,同時也會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制約學生各科成績的平衡發展,甚至影響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因此,如何防止兩極分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初中階段打好基礎,取得較好的成績,是我們初中英語教師值得研究討論並著手解決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新生入學伊始,對英語好奇心強,學習興趣高。

教師要用心引導學生,講明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表揚、鼓勵學生,少批評、挖苦。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要怕犯錯誤,因為誰都會犯錯誤,包括以英語為母語的人。

二、七年級學生英語語感還不強,表達潛力也不高。

教學應以聽說為先,讀寫跟上。要求學生要熟讀每單元主要語法句子和對話,必要時要求背誦。由於初一學生自律性不強,教師要引導、監督,

三、詞彙在英語學習中占重要地位,教會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用心重要。

教會學生熟讀音標和音節,詳細講解英語字母、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要花較多時間去教會學生怎樣用音標去記憶單詞,直到掌握為止。

四、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制定有效地教學策略,充分備好課。

上課時做到精講多練,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多用啟發性語言組織課堂教學,努力向「互動式教學模式」發展,讓學生在簡單活躍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做到「玩中學,學中玩」,這種教學模式是很受初中階段學生歡迎的。

五、在詞彙和語法教學中,要把握重難點,以學生為主體。

講解要清楚透徹,通俗易懂,切忌貪多貪快而導致學生難以消化理解,影響其學習信心。課余時間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困難,及時輔導,加深記憶。

六、每上完一個單元,要布置適量的針對性練習,反饋教學效果,鞏固所學知識。

及時總結學習的得失,合理評價學生,肯定他們的努力和進步,並提出不足,及時改正。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4

水果是熟悉、喜歡的,同時水果也蘊含著豐富的`資源。結合「秋天」這一季節的特徵,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我們開展了「好吃的水果」的主題。在為期兩周的主題中,我們的活動安排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令人回味無窮。

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們充分利用資源,請家長帶參觀水果店,收集水果圖片、實物,豐富有關水果的經驗,並且與孩子一起製作水果。在家長的共同參與下,在惹人喜愛的水果娃娃吸引下,孩子們對水果產生了濃厚的,逐漸走進了水果的世界。而我們的主體牆也是由於得到家長的幫助,內容十分豐富,有常見的水果,也有很多是孩子沒有見過和沒吃過的水果,如獼猴桃、山楂、橄欖、火龍果、冬棗、黑布林等,適時地擴展了幼兒的視野,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通過活動《水果照相館》,孩子們觀察了水果外形特徵,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到水果的多樣性。通過《水果全家福》的科學活動,能區分明顯的大小差異,並學習3以內手口一致地點數、說出總數。活動《酸酸甜甜的橘子》、《水果沙拉》、《好吃的水果羹》是讓幼兒在吃水果的過程中,知道如何剝水果,了解水果還有其他的吃法,並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活動《水果謎語》使幼兒對猜謎語產生了興趣,學習猜謎的方法。

主題帶來的: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創設環境的目的主要就是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條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在環境的創設中讓孩子、家長和我們共同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資料、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布置等就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途徑。

活動後,我也還有一個遺憾:如果主題中,能安排一個活動,讓家長來園與孩子一起做水果沙拉、水果羹、水果面具,一定更能激發了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也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活動,增進家園聯系。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5

一、課前反思:

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學生認知,左右相關教材,制定教學策略

1.研究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我們總感覺新教材內容不多,卻有說不完的話題,其一,如人教版《物理必修一》「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一節中關於「加速度的定義」,教材內容只有一段黑體字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我認為這一定義的內涵非常深刻,其中暗示了決定加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是一個比值,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變化量。其二,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在課本中以圖1.5-2簡要說明而已。但本節課最重要的理解就是加速度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所以應將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研究學生,制定發展目標

通過對學生學前學習的反思,在加速度第二個班教學中我以摩托車,賽車,飛機起步加速的實際視頻引入教學。學生從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不但自己發現了幾種車子起步的速度變化快慢不同引入了加速度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未學習重難點之前先奠定了主動,渴望,愉快的基調。

二、課中反思:

注重學生反饋,控制教學進程,優化師生行為

1.營造學習氛圍

加速度大小的教學,我把問題放了出來,沒有直接告訴結果而是讓學生組織辯論。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小組展開了如下討論

問題1:加速度的大小與那些物理量有關?

問題2:速度大加速度大?加速度大速度大?

問題3:速度增大加速度就增大?會不會出現加速度減小而速度在增大

問題4: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就大?反之也成立嗎?

問題5:如何理解比值定義?

通過以上問題學生開始了辯論,每組同學都舉出了生活中的實例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證明同時也對自己的錯誤觀點回歸概念進行了說明。展示了自我,剖析了自我從而最終發展了自己

2.優化學習過程

我們還是來看《加速度》從v-t圖象看加速度。學生在討論中說出了很多想法和「高招」,有取相等時間看速度的變化量,有求相等速度變化看時間的等等,雖然不一定有代表性,但是他們能理解的,在一定時候去用也是有效的;可能也說不出什麼道理,但經過教師的點撥他們會豁然開朗,你想這樣的教學比說教不更有用嗎?我在「從v-t圖象看加速度」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強調「實踐與討論」,使歸納和總結賦予了活力。

3.發展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並且在教學中我們可能還會遇到「傷心」:學生不合作、不理會,啟而不發是常有之事。但想想你的「說教」他又聽了多少?而嘗試著鼓勵他動起來,從學習習慣讓他變起來,終有一天會有突變。學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實現學習主體各方面素質的主動、生動、全面、和諧、充分地發展上,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創新力的開發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更應採用多樣活潑的方式,藉助多種媒介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對標新立異的想法給予分析性指導和支持,以養成學生全面進取、不斷創新的習慣。有時教師可有意識地提供假信息,從反面刺激學生的選擇和判斷能力,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論證的根據,在反復磨煉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課程標准中的模塊教學,使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給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想像。如在「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p27內容並參閱圖1.5-2歸納總結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並根據學生回答給了及時的肯定與表揚,可以說不深不淺的學習了知識,恰到好處的激勵了學生。

三、課後反思:

小結教學得失,關注過程效果,提高師生素養

在第一個班教學後我及時寫「教學後記」及時記錄教學後的體會,及時修改教學過程設計,不但有效提高自身素質,重要的是改進了第二節課。教學後反思是積累教學經驗,修正教學策略的必由之路。一節課下來想想有效果嗎?你使用的教學方法是講述還是探究,是將發展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嗎?自我感覺好嗎?自主學習安排了多少時間,學生得到充分的參與嗎?我們有多少問題需要反思,有多少問題需要解決,從備課到上課,再到指導學生的學習,我們在觀念上轉變到新課程標准所需要的境界了嗎?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6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短篇小說。課文中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漁夫和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准確朴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窮人》是一篇老課文了,也教了多次,可是每次都是一個全新體驗。課前設計時緊扣單元訓練點: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的描寫抒發美好的情感的。因此在設計研讀時,緊抓環境、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來體會。

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的表現出人意料,能迅速通過抓出句子中關鍵部分,體會出真摯的感情。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多數學生找出「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的矛盾統一,感受到桑娜善良是本能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想法。這比預設中的關心窮人更貼切更能說明桑娜的品質。

「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兒的嗎?……嗯,揍我一頓也好!』」學生在自讀,討論,互讀中,抓住「忐忑不安」,幾處省略號表示的心理時斷時續,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學生在聯系背景與實際深入體會人物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質中,表現出來的理解力,真摯情感令人驚嘆。別小看了這群學生,當我們教師創設了適宜的氛圍時,學生在課堂上定會精彩生成。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7

進入筆算除法教學以來,我越來越感到困難。面對學生的作業,我憂心忡忡:是新課標教材太難了,還是我沒有更好地把握新課標教材的編排意圖,或是我沒能正確了解學生,沒有找准新知的切入點,使教學陷入被動?

經過這幾天的實踐與反思,我覺得原因主要有幾點:

首先,我在教學時對學生原有知識狀況了解不夠,如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夠。回頭想一想,由於學生只在二年級下冊學過簡單的筆算除法,並且當時只是以乘法口訣表進行口算為主,缺少豎式書寫格式, 試商方法,相隔時間又較長,好多學生對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已經淡忘,而我在教學時對這部分內容只在復習時用一道練習題一帶而過,沒有花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復習鞏固。導致第一節課上下來給自己一個吃驚,這部分知識如果把前面知識復習的充分一些再進行新課教學,這樣教學效果肯定會更好一些。

其次,教材例題編寫的精簡,使新舊知識點的跨越度太大,新知點濃縮,使學生學得很吃力。新課標教材以其選材內容貼近生活,形式新穎活潑給我們帶來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但正是其靈活多樣讓學生難以把握,如在教學「一位數除兩位數、三位數商是兩位數或三位數」時,難點較多,如學生的思維停留在根據乘法口訣表進行口算, 缺少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試商方法,正確判斷商是幾位數,商中間有0,商末尾有0。這些都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而那些學習處於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學起來尤其吃力。

新課標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學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滿意。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8

本學期新接手的這5個班級,在經過了兩堂課的課前交流後,決定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習慣入手安排教學。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因為杠桿的發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米德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動地球的「大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杠桿上的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系,結合平時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杠桿前後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系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那些距離關系。等弄清楚這些關系之後再讓學生在杠桿尺上掛一個省力杠桿和一個費力杠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杠桿。

最後總結科學概念。這一環節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表格,相當於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並分析,然後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約,匯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類型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嘗試的發現,第一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一個平衡杠桿,然後分析自己的杠桿是屬於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Т擁詼個班起我改為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杠桿的情況和費力杠桿的情況,然後再來掛杠桿尺上的鉤碼。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9

《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我們年組的課題是《多種形式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以讀為本,學生合作探究。

在《火車的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設計了幾個比較好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比如在學習《火車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時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們自己閱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提問:"你從種了解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板書:蒸汽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火車。接著提問:"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文中提到的三種類型的火車嗎?然後再問問大家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你還知道有什麼樣的火車?給大家介紹介紹。"最後能像小介紹員一樣把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有感情。

二、啟發求異思維

《火車的故事》這樣的常識性課文,需要老師做大量的補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則便會十分枯燥乏味。於是,我找了許多有關機車、電力機車的圖片,以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磁懸浮火車的短片,豐富了課文所介紹的幾種火車的形象,並讓學生體驗了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輕松地了解火車的幾種類型及發展歷史。

孩子們對於火車這種熟悉的事物是很有感情的,平時在他們的圖畫中也是比較多見的事物,今天上了這一節課,對於火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獲得了更多有關火車的知識,磁懸浮火車這新穎的新鮮事物讓大家感興趣,特別是近來武廣高鐵的開通更易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於是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行設計一列新型火車,然後畫下來,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為此而不斷努力。

教案的教學反思 篇10

我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有學生質疑:「這篇課文題目是《將相和》,那麼只要寫『負荊請罪』一個小故事就可以,為什麼還要寫『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呢?」問題涉及到這三個故事的相對獨立性和組合的完整性,我便讓學生深入討論,使學生明白,通過三個故事的具體敘述,具體回答了「和」的重要性:

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寫藺相如抒璧斗秦王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這與後面「負荊請罪」中廉頗、藺相如矛盾發展到高潮的情景絲絲入扣,正如藺相如所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文章前後呼應,自然有機聯成一體。前面濃墨重彩大寫智勇,在結構上是為後面直接寫「和」與進一步表現人物埋下伏筆,起鋪墊作用。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故事內容雖是進一步寫藺相如為維護國家尊嚴,大智大勇,置個人生死不顧,敢斗秦王,但是,它明白地表現「和」的重要。「趙王決定動身……作好防禦秦兵的准備。」由於有堅強的武力作後盾,所以,「澠池會上,……只好放趙王回去。」廉配合藺,一起與秦國作斗爭,使趙國獲得勝利,這說明「和」的重要,突出了文章中心,也為後面解決矛盾作了鋪墊。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是整個故事矛盾發展的高潮,也是表現人物性格和說明「和」的重要性的高潮。兩個人物都在故事中出場,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忍讓,使得計較個人得失、居功自傲的廉頗內疚自責──尖銳的個人矛盾,在為了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最後得到解決,更進一步說明「和」的重要。

通過討論,學生領會這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因果聯系,在此基礎上,我和學生一起總結:「《將相和》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藺相如機智勇敢、隨機應變,一再為趙國立了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職位比老將廉頗高,引起廉頗不滿,後來藺相如的高尚品德感染了廉頗,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⑷ 初中課後教學反思

初中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課後教學反思1

初中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

所以從初二的物理教學開始,首先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打開初中物理的大門,其次是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礎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拔高。

1、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三維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並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准確。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准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2、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悅。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

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體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數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3、對訓練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題要規范。對新生一開始就要特別強調並逐漸養成解題的規范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范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訓練貫穿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我們的教學思路應該由原來的覆蓋題型、重復不斷的模仿練習轉到以問題為載體,訓練學生思維,滲透物理學的思想方法。

目前,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成為一種潮流,就是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能在參與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體驗,產生感悟,學到方法,從而有效的發展能力。我們應該從中受到啟發,並在教學實踐中注意運用和改進。

第三,訓練扎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

第四,作業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講評、講評了必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要求學生解題過程要做到多反思、歸納和總結。

4、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要規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同時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學會畫直線,畫圓,畫各種姿勢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范。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演示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

總之,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初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只要我們善於引導,學生的智慧就會在玩與錯中碰撞出火花,會在玩與錯中逐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初中課後教學反思2

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尚未體現提升民族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觀的物理課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強調接受式學習,忽略科學探究方法的培養;強調統一性,忽視地區差異和學生個性差異,難以適應各地學生發展多樣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長期以來,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師講解教科書,以使學生掌握教科書的內容,於是形成了這樣一種關系:教學時教科書通過教師的咀嚼喂給學生,考試時教科書經過教師的加工變為考題去檢查學生。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系,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沖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學啟於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等的認識就有可能進一步發展。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慾,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

四、依靠科技,豐富教學手段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化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新課程改革是應時代之需而提出來的,重視實驗教學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開發和製作相應的教學輔助軟體和直觀性教具,有利於其有效實施。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為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體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比如過去認為抽象難懂的物理微觀世界的東西,通過計算機的模擬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網路的發展使物理網路教學成為可能,從而有利於豐富學生知識,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有了一流的教師,才會有一流的教育,才會出一流的人才。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當代物理教師應認清未來教育中教師的職責和使命,盡快完成角色轉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放開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差異,學生提出的問題參差不齊,有的層次比較低,有的比較有價值。當然教師應該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相互提問題,承認學生有差異,教師應有價值導向,讓學生明確哪個問題有價值。讓學生體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本課內容相互提問,然後將問題進行綜合。

初中課後教學反思3

首先是復習正比例函數的有關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函數知識,為接下去學習反比例函數作好鋪墊,其次給出了三個實際情景要求列出函數關系式,通過歸納總結這些函數都是反比例函數,以及反比例函數的幾種形式,自變數的取值范圍。

又通過列表格的方法對反比例函數和正比例函數進行類比,鞏固反比例函數知識。

通過做一做的三個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但到這里用時接近25分鍾,時間分配上沒有很好把握為接下去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埋下伏筆。

接下去是要進行例1的教學,先進行的是杠桿定理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在學生練習紙上讓學生自己來獨立完成三個問題,然後有學生回答,當進行到第二時,時間已經不夠了,很倉促進行了小節。

這節課在設計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備好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有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不是恰到好處,思考問題的時間不是很充分;還有的學生課堂表現不活躍,這也說明老師沒有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課堂中指教者的示範作用體現的不是很好,,肢體語言也不夠豐富,鼓勵的話顯得很單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還出現了差錯,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存在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嚴謹親切有餘,但活潑激情不足,顯得平鋪直敘的感覺,缺少高潮和亮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經過這節課的教學,讓自己收獲不少,反思更多。

教學之路是每天每節課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條路的成功秘訣只有一個:踏實!對於我,任重而道遠,我將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讓我教的每一個孩子更加優秀。

初中課後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內容是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是中學《體育與健康》的重要教材。本課靈活的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共同營造了一個和諧、充滿樂趣的情景,讓學生能夠在自主的空間里,積極投入的進行自學、自練、自悟以及同學間的合作與探究。以下是本人課後的幾點反思:

首先,學生永遠是課堂上的主角。課堂上要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自主選擇學習方法。本課的主教材教學中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觀察,模仿,自己試投,然後再跟教師的正確動作做比較,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易錯動作的印象,更激發了他們自主研究的意識,提高了自學的能力。

多元化的設計更吸引學生。本課的准備活動的熱身操和放鬆肌肉環節都是在音樂下完成的。熱身操選用節奏歡快、動感十足的樂曲,在課的開始階段提高了學生的興奮度;而放鬆操又選用了節奏舒緩的輕音樂,幫助學生放鬆肌肉的同時也平靜了他們的心情。另外本課還打破的常規的隊列隊形,加入了螺旋、圓形等隊形,同樣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本課的反思,我還感覺到自己需要深究教材,要進一步學習、研究、探索、運用學生自主學習這個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引導、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了什麼,感悟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收獲了什麼,使學生得到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華?還得實踐、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

初中課後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在這堂課中,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是做的比較到位的:

(一)在教學上我努力切合自主教育的課堂要求,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小組探討合作展示交流相結合,最後進行總結提升,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二)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後,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

(三)找出文中的多次外貌描寫,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重點分析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使學生從中體會魯迅的偉大精神品質。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本文詞語的感情色彩強烈,課文已對關鍵詞語作了一些批註,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他微笑,默認地點了點頭,好像我心裡想著要說的,他已經統統知道了一樣。」「微笑」,表現出魯迅的慈愛與安詳;「點頭」,表現出魯迅的信賴和放心;「知道」,表現魯迅的理解和關切。這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到魯迅關心和愛護青年的品質。

(二)文章末段的文字含蓄,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結合時代背景,作必要地提示。

(三)魯迅離我們的學生有點遙遠,學生的理解一直處於表面層次,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對外貌描寫的學習上,比較「干」,缺乏「圓潤」。

(四)在一些問題的設計上,沒有進行一些學習方法的回顧,過於主觀的設定了方法,限定了學生的思維。如任務一「小貼士」的設計和對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的提示。

;

⑸ 杠桿中的力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體驗和對杠桿實例的觀察,歸納出「杠桿是在力的作用下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能說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2、通過對實驗探究的分析、論證、評估,建立力臂概念。提高實驗探究的分析、論證能力,增強實驗評估意識;3、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採用比較法和綜合分析法科學分析相關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會畫杠桿中的動力臂和阻力臂,能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具體問題;5、在杠桿的模型建構中領悟物理模型建構的一般方法:選擇樣例——建立初步圖示——圖示改進——建立模型;在探究中領悟「科學的發現往往需要向前再邁一步」。【教學重、難點】1、認識杠桿,探究並得出杠桿平衡條件。2、在探究中建立「力臂」概念,在實際應用中准確畫出杠桿「動力臂、阻力臂」。【設計思路】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吸收教材中活動設計的優點,重組教材結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探究活動。在活動、體驗中認識杠桿,在杠桿的應用中尋求探究的需要,在探究、評估中建立力臂概念並獲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整體設計由四組系列活動組成。系列活動一:認識杠桿。設置「拔圖釘」、「尋找身體中的杠桿」兩個層次的操作、體驗活動,形成對杠桿模型的正確認知。系列活動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以「用彈簧測力計稱象」創設探究背景,提出探究問題;通過模擬背景事件進行探究,形成杠桿平衡條件的初步結論;再通過實驗論證、評估,明確力臂,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系列活動三:知識應用。通過「畫力臂」完善對杠桿模型的認知,通過解決具體問題,了解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系列活動四:課後探究。由「自學與歸納」、「觀察與探究」組成,旨在加強對杠桿原理的理解,進一步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流程圖】【教學資源】實驗器材:釘有圖釘的木板、墊木、螺絲刀、羊角錘、扳手;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台、直尺、細線;視頻資源:「羊角錘拔鐵釘、開瓶器開瓶蓋、扳手擰螺絲」錄像,自製PPT課件。【教學過程】一、認識杠桿活動1:拔圖釘(教師)木板上釘了一枚圖釘,請把它拔出來(圖1)。(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拔出圖釘。(教師)懂得使用工具是一種智慧的表現。生活中還很多任務是採用工具來完成的。(學生)觀察羊角錘拔鐵釘、開瓶器開瓶蓋、扳手擰螺絲(視頻);觀察撬石頭、蹺蹺板、抽水機手柄(動畫)。(教師)以上工具在工作時有何共同的特點?(教師)待學生回答出轉動後,用flash演示並說明(圖2):在物理學中,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稱作杠桿(lever)。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即圖中的O點;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即圖中的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即圖中的F2;活動2:尋找身體中的杠桿(學生)尋找並用動作表達出來。(教師)舉例「昂首向天、提起足跟、手提重物」 ;(教師)點評:盡管人體的各種運動相當復雜,但最基本的運動都是由骨骼在肌肉的作用下繞關節轉動產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桿。現代科技工作者從人體手臂得到啟發製造了太空梭的機械臂用以抓捕衛星。設計意圖:本環節採用二層次的活動設計,通過用杠桿來認識杠桿,通過看杠桿來了解杠桿;通過尋找身體中的杠桿來體會杠桿,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構建杠桿模型。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出示探究背景] (教師)2001年6月22日,杭州的一位物理老師用一隻彈簧測力計並藉助杠桿「稱」出了一頭質量約為3t的大像的質量(圖3)。他的具體做法是用一根10m長的槽鋼製作了一根杠桿,在離支點較近的位置掛上鐵籠和大象,在離支點較遠的位置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測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的示數。[提出探究問題] 稱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的大小與F2、l1、l2有何關系?[實驗設計](教師)你能利用桌上的器材設計出合適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嗎?(師生共同討論)模仿稱象過程,選擇器材,設計實驗。具體裝置如圖4:1、用木製杠桿代替槽鋼,為消除杠桿自重的影響,杠桿應在中點懸掛,並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2、用鉤碼代替大象;3、l1、l2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4、實驗中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記作F1,鉤碼的拉力記作F2,OA記作l1、OB記作l2。(師生)探討步驟設計並確定實驗記錄表格。設計思想:控制變數法;步驟一: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步驟二:取F2=1N,l2=10 cm,l1=5cm,測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F1的大小;步驟三:l1、l2不變,增大F2,測出F1;步驟四:F2、l1不變,增大l2,測出F1;步驟五、F2、l2不變,增大l1,測出F1。(教師)引導學生明晰實驗注意點:注意點一:彈簧測力計要調零;注意點二: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動,待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讀數。[進行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參考數據):測量序號F2/Nl2/cml1/cmF1/N①11052②1.51053③1.51253.6④1.512151[實驗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做出分析結論:1、比較①、②,說明:l1、l2不變,增大F2,則F1 增大;比較②、③,說明:F2、l1不變,增大l2,則F1增大;比較③、④,說明:F2、l2不變,增大l1,則F1減小;2、綜合分析①、②、③、④,可得杠桿平衡時: F1 l1= F2l2。3、引申分析:若l1>l2 則F1<F2 ,可以省力……(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上述表達式中,F1是通過彈簧測力計測得的,F2是鉤碼的重力造成的拉力;那麼l1、 l2究竟是什麼呢?是指OA、OB的長度嗎?[實驗論證](教師)請學生採用圖5的操作方式(彈簧測力計豎直上拉),用實驗驗證上述結論的正確性。實驗中取F2=1.5N, OB=10cm,OA=15cm,先計算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再進行實驗驗證。

(教師)請學生逐步傾斜彈簧測力計(如圖6)。(學生)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發生變化。(教師)彈簧測力計傾斜後F2、OB沒有變化,是什麼引起了F1的變化?[實驗反思](教師)組織學生探究:讓F1為1.5N時杠桿處於水平平衡,假如F1 l1= F2l2成立,則l1為10cm。組織學生用直尺測量尋找l1。(學生)通過測量發現l1為支點O到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見圖7)。(教師)PPT演示,在杠桿中,我們把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稱做「力臂」。(教師)為什麼我們一開始模仿稱像所做的實驗,結論是成立的呢?(學生)由於杠桿處於水平平衡,拉力豎直向下,所以那時的OA、OB本就是力臂。(教師)點明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以用字母表示成:F1 l1= F2l2。[探究感悟]阿基米德在總結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後,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對此,你有何感想?(教師)盡管我們有著古老的文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就有了使用桿秤的記錄,我們的祖先早就把杠桿應用於實際生活,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但卻與 「杠桿原理」擦肩而過。在今天的探究中,我們能夠得到的另一啟發就是「科學的發現往往需要我們向前再邁一步」。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課的中心,在本課重點的突破上採用了三步走,先是利用背景創設引起學生探究慾望,通過模擬背景進行探究,得出杠桿平衡條件的初步結論;接著通過對探究結論的驗證、評估與反思明確再探方向;最後利用再探究,由學生在尋找中建立杠桿力臂的概念,在化解力臂認知難點的同時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三、試一試問題一、標出圖甲杠桿中的力F1、F2的力臂;問題二、圖乙中,F1的作用點在A,請畫出撬圖釘時所需要的最小的力。學生作答,教師點評。解答如下:問題一:畫力臂的方法,先找支點和力的作用線,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做垂線,用l1表示動力臂,用l2表示阻力臂(見圖10甲)。問題二:由F1 l1= F2l2知, l1最大時,F1最小;連接OA即為最大的l1,從A點做OA的垂線向下即為F1的方向(見圖10乙)。設計意圖:問題一旨在加強對力臂的理解,問題二旨在加強對杠桿的平衡條件理解的同時,加深對力臂的理解。四、小結與作業(教師)本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什麼是杠桿,探究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在探究中,我們通過測量找到了力臂。但這只是對杠桿有了初步認識,課後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自學與歸納 閱讀書本第6頁內容,解決稱像問題中的計算,並歸納利用杠桿原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觀察與探究 生活中的杠桿類工具有很多,它們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請觀察、收集部分生活中的杠桿類工具(如剪刀),利用杠桿原理分析它們的作用,並嘗試分類。設計意圖:延伸課堂探究思維,從物理走向生活,培養將物理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意識。

⑹ 誰可以把九年級上冊物理重點,公式給我。【跪求】

Ek=½MV² I=U除以R U=IR R=U除以

九年級物理力學部分
    一、速度公式
     [表格數據暫時無法顯示]
    火車過橋(洞)時通過的路程s=L橋+L車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表格數據暫時無法顯示]
    冰與水之間狀態發生變化時m水=m冰 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個容器裝滿不同的液體時,不同液體的體積相等,密度大的質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體積V空=V總-V實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題目未交待時g取9.8N/kg) 同一物體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桿平衡條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動滑**式
    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1/2(G動+G物) s=2h
    六、滑輪組公式
    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1/n(G動+G物) s=nh
    七、壓強公式(普適)
    P=F/S 固體平放時F=G=mg
    S的國際主單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液體壓力公式F=PS=ρghS
    規則物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壓力差法)
    (2)、F浮=G-F (視重法)
    (3)、F浮=G (漂浮、懸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體舉高時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舉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總-W額
    十三、總功公式
    W總=FS (S=nh) W總=W有/η W總= W有+W額 W總=P總t
    十四、機械效率公式
     η=W有/W總 η=P有/ P總
    (在滑輪組中η=G/Fn)
    (1)、η=G/ nF(豎直方向)
    (2)、η=G/(G+G動)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熱學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熱:Q吸=Cm(t-t0)=CmΔt
    2、放熱:Q放=Cm(t0-t)=CmΔt
    3、熱值:q=Q/m
    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放=Q吸
    6、熱力學溫度:T=t+273K
    7.燃料燃燒放熱公式Q吸=mq 或Q吸=Vq(適用於天然氣等)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質量 m 千克 kg m=pv
    溫度 t 攝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頓(牛) N G=mg
    壓強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鍾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主單位:千克; 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准,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公式: m=ρV 國際單位:千克/米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關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讀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3千克。
    ⒉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質量,量筒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簡單機械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處於水位置的目的:便於直接測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於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於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⒉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距離。W=FS 功的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瓦特; W的單位:焦耳; t的單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⒊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v<2f 倒縮小實 照相機
    f<u<2f v>2f 倒放大實 幻燈機
    u<f 放大正虛 放大鏡
    ⒌凸透鏡成像實驗: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個高度上。
    九、熱學:
    ⒈溫度t: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是一個狀態量。】
    常用溫度計原理:根據液體熱脹冷縮性質。
    溫度計與體溫計的不同點: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彎曲細管,④使用方法。
    ⒉熱傳遞條件:有溫度差。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是過程量】
    熱傳遞的方式:傳導(熱沿著物體傳遞)、對流(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實現熱傳遞)和輻射(高溫物體直接向外發射出熱)三種。
    ⒊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方式:蒸發和沸騰,汽化要吸熱。
    影響蒸發快慢因素:①液體溫度,②液體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蒸發有致冷作用。
    ⒋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單位:焦/(千克℃) 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讀法:4.2×103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物理含義:表示質量為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熱量為4.2×103焦。
    ⒌熱量計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與c、m、⊿t成正比,c、m、⊿t之間成反比。⊿t=Q/cm
    6.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內能單位:焦耳
    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即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它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十、電路
    ⒈電路由電源、電鍵、用電器、導線等元件組成。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 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電器短路等現象。
    ⒉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酸、鹼、鹽的水溶液。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木頭、玻璃等。
    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⒊串、並聯電路的識別:串聯:電流不分叉,並聯:電流有分叉。
    【把非標准電路圖轉化為標準的電路圖的方法:採用電流流徑法。】
    十一、電流定律
    ⒈電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
    電流I: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 Q=It
    電流單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
    測量電流用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並考慮量程適合。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
    ⒉電壓U: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單位:伏特(V)。
    測量電壓用電壓表(伏特表),並聯在電路(用電器、電源)兩端,並考慮量程適合。
    ⒊電阻R:導電物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符號:R,單位:歐姆、千歐、兆歐。
    電阻大小跟導線長度成正比,橫截面積成反比,還與材料有關。【 】
    導體電阻不同,串聯在電路中時,電流相同(1∶1)。 導體電阻不同,並聯在電路中時,電壓相同(1:1)
    ⒋歐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導體電阻R=U/I。對一確定的導體若電壓變化、電流也發生變化,但電阻值不變。
    ⒌串聯電路特點: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電阻不同的兩導體串聯後,電阻較大的兩端電壓較大,兩端電壓較小的導體電阻較小。
    例題:一隻標有「6V、3W」電燈,接到標有8伏電路中,如何聯接一個多大電阻,才能使小燈泡正常發光?
    解:由於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於總電壓8伏大於電燈額定電壓6伏,應串聯一隻電阻R2 如右圖,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歐。答:(略)
    ⒍並聯電路特點: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電阻不同的兩導體並聯:電阻較大的通過的電流較小,通過電流較大的導體電阻小。
    例:如圖R2=6歐,K斷開時安培表的示數為0.4安,K閉合時,A表示數為1.2安。求:①R1阻值 ②電源電壓 ③總電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歐
    求:R1;U;R
    解:∵R1、R2並聯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據歐姆定律U2=I2R2=0.8安×6歐=4.8伏
    又∵R1、R2並聯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歐
    ∴R=U/I=4.8伏/1.2安=4歐 (或利用公式 計算總電阻) 答:(略)
    十二、電能
    ⒈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作功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單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庫 P瓦特
    ⒉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作的電功,表示電流作功的快慢。【電功率大的用電器電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單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庫 P瓦特
    ⒊電能表(瓦時計):測量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儀表。1度電=1千瓦時=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電可使二隻「220V、40W」電燈工作幾小時?
    解 t=W/P=1千瓦時/(2×40瓦)=1000瓦時/80瓦=12.5小時
    十三、磁
    1.磁體、磁極【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磁體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
    2.磁場: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一個對其它磁體發生作用的區域。
    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磁場方向: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磁體周圍磁場用磁感線來表示。
    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3.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通電螺線管對外相當於一個條形磁鐵。
    通電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與螺線管兩端極性的關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則來判定
下一頁 第1/3頁
餘下全文 目錄

回頂部↑
<< 網路首頁
<彩版>
反饋.客服
手機騰訊網-導航-軟體-登錄
搜網頁
小Q報時(22:31)

閱讀全文

與第一節杠桿反思亮點不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機構委託第三放 瀏覽:520
外匯風險防範案例分析 瀏覽:371
延江股份生產紙尿褲 瀏覽:558
交易所怎麼取消提幣 瀏覽:531
消毒櫃股票 瀏覽:324
期貨純手續費 瀏覽:715
福建中觸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96
貴金屬需求群體 瀏覽:425
安信證券ipo 瀏覽:100
給別人鏈接下載後自己拿傭金 瀏覽:137
收益高的網路理財平台 瀏覽:419
前海證券基金公司 瀏覽:690
玩金融投資公司 瀏覽:928
東南大宗交易所行情軟體下載 瀏覽:893
含權類理財產品 瀏覽:730
武漢聚福鑫金融信息有限公司 瀏覽:780
沖量指標 瀏覽:837
廣州商品清算交易中心 瀏覽:132
萬達集團2012年凈資產 瀏覽:480
倫敦金及其交易基礎知識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