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阿根廷的匯率會突然暴跌
阿根廷的匯率暴跌,給很多的投資人造成了困擾,也給阿根廷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由於阿根廷的經濟結構化太過於單一而且太過於依賴美元導致了受到一些經濟壓力就會阿根廷匯率暴跌。
阿根廷曾經發生了很多從的債務危機,導致了本國的匯率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但是讓人高興的是雖然這樣但是經濟還是在增長、失業率有所下降了。同時,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低於2001年金融危機時。而且,當前阿根廷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也顯著增強。
㈡ 《國際金融》誰能給我講講本國貨幣供給增加時匯率超調過程。
增加之後,匯率的最初貶值會大於匯率的長期貶值,即本幣會「超跌」。這種匯率對於貨幣波動的即刻反應超過了長期反應的現象,稱為「匯率超調」。
匯率超調是一種重要現象,因為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匯率的日常波動可以有如此之大。匯率超調的經濟解釋來自於貨幣平價條件。
如果我們假定在貨幣供給增加之前,人們沒有預期到美元/歐元匯率的變動,匯率超調現象將比較容易理解。在這種情況下,美元利率與某一給定的歐元利率相等。
美國貨幣供給的永久性增加對歐元的利率不產生影響,但會使美元利率下降,並低於歐元利率。貨幣供給增加後的美元利率會一直低於歐元利率,直到美國的價格水平完成長期調整。
但是為了使外匯市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保持均衡,歐元存款的利率優勢必須被美元相對於歐元的預期升值所抵消。
簡單說,在美國貨幣供給增加以後,利率和匯率會立即下跌,但是美國國內的商品價格並不會立即下跌,而是緩慢的下跌。商品價格的下跌會使美元相對於歐元的匯率有上升趨勢。
所以從長期來看,美元對歐元的匯率應該是先跌後升。
而只有當美元/歐元匯率過度時,市場參與者才會預期到美元相對於歐元將出現升值。
匯率超調是短期價格水平剛性的直接後果。如果假設當貨幣供給增加之後,價格水平能夠立即調整到新的長期水平並使得實際貨幣供給並不增加,那麼,美元利率就不會下降。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以匯率超調來維持外匯市場的均衡。只要匯率立即跳到新的長期水平,市場就會繼續保持均衡狀態。
(2)匯率的放大效應擴展閱讀:
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所謂超調通常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起因在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存在「粘性」或者「滯後」的特點。 所謂粘性價格是指短期內商品價格粘住不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水平會逐漸發生變化直至達到其新的長期均衡值。
基本因素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
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
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
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㈢ 金融學基本理論知識
貨幣的功能及應用:
貨幣的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貨幣儲藏,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貨幣的作用:1降低交易成本,2提高交換效率,3推動經濟發展。
外匯匯率:
直接標價法:匯率越高,外幣值越高,本幣值越低。
間接標價法:匯率越高,外幣值越低,本幣值越高。
基準匯率:選定對外經濟最常用的外幣,作為標准。
套算匯率:根據本國基本匯率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套,算出本幣與其它非基本貨幣之間的匯率。
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其作用是促進社會資金的合理作用,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推動經濟增長。
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復利:利息額在進入本金計算利息。
融資:資金從盈餘單位向短缺單位的流動和轉化,就是資金融通。
金融機構有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的作用:
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匯兌)。
二,融資。
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金融服務便利。
四,改善信息不對稱。
五,風險轉移和管理便利。
銀行的重要歷史特徵:
1對企業發展在資金上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2成為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重要渠道。
保險公司:
1積聚風險,分散風險,降低個人損失。
2融通長期資金,促進資本組成,重新配置資源。
3提供經濟保障,穩定社會生活。
保險公司業務:
1籌集資本金。
2出售保單的收取保費。
3給付賠償款。
4資金運作(銀行存款,證券投資,發放抵押貸款)。
證券公司:為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買賣證券的投資機構。
信託機構:充當受託人的法人機構
融資租賃機構:為承租人提供長期資金融通的租賃公司。
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雙方藉助金融工具進行各種資金交易活動的場所。
貨幣市場:短期(融通一年以內)資金場所。
資本市場:一年以上的資金交易市場。(狹義資本市場是指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現貨市場:交易雙方協議達成後即可交割,在兩日內。
期貨市場:交易雙方協定達成後,但是並不立即交割,利率和匯率風險很小。
原生金融工具:
票據(可轉讓有價證券)
股票(可獲股息紅利)
債券(短債,長債,金融債)
基金(集合投資)
衍生金融工具:
1金融期貨(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期貨合約)
2金融期權:約定選擇權的合約
3金融互換
期貨合約是一種為期貨交易而制定的標准。
貨幣市場:
1同業拆借(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短期資金拆借所形成的市場)
2票據市場:商業票據的承兌市場和貼現市場。
3國庫劵
4回購協議市場:回購協議短期融資。
證券市場投資分析:
一基本面:宏觀經濟,宏觀政策,產業周期和行市,公司狀況。
二技術面:技術指標法(各種數學模型),切線法,形態法(m和w),k線,波浪理論(上5下3),循環周期理論。
國際收支: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進行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
記賬原理:
1復式薄記:每一交易借方和貸方同時記錄。
2權責發生制:交易的記錄時間以所有權的轉移為標准。
3市場價格
4所有記財單位拆合為同一種貨幣。
國際收支差額: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以貿易差額為基礎加上收入項目和經常轉移項目的差額),國際收支總差額。
國際收支失衡原因:
1經濟增長狀況(有周期性收入性不平衡)
2經濟結構性
3貨幣性因素:物價、幣值、外匯、利率
4偶然性因素
5外匯投機和國資流動
失衡調節:
1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價格,匯率,利率,收入
2國際政策調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用政策和外貿政策。
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應:
1一體化效應:國際資本流動全球一體化。
2放大效應:放大某國或全球經濟發揮遠超實力的影響。
3沖擊效應。
沖擊效應:
1對經濟主權的沖擊(許多國家結成自由貿易區)
2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
3對匯率的沖擊
放大效應:
1杠桿效應:以一定數量的國資實控資本遠超自身的交易數額
2羊群效應:一人帶頭,大家跟風。
經濟全球化:
1貿易一體化:消除或消減國際貿易障礙的趨勢
2生產一體化:生產過程的全球化
3金融一體化:全球統一的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
全球化的作用
積極作用:
1促進國貿和國際投資的發展,
2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3促進全球金融業犧牲效率的提高,
4加強金融監管領域的國際協調與合作,
消極作用:
1金融風險的增加
2削弱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3加快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
中央銀行的職能
發行的銀行:具有獨占貨幣發行權
銀行的銀行:
1充當最後貸款者
2集中管理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
3全球票據清算中心
4監督和管理全國的商業銀行
國家的銀行:
1代理國庫
2代理發行政府債券
3為政府籌資
4代替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國際金融活動
5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貨幣需求分析:
1收入,2價格,3利率,4貨幣流通速度,5金融資產的收益率,6對利潤和價格的預期,7其他。
通貨膨脹的成因
需求拉上的膨脹:
一,財政赤字增加印發
二,信用膨脹,貸款上升資金來源
三,投資需求膨脹
四,消費需求膨脹
成本推動的膨脹:
一工資上漲
二利潤上漲
三結構型:經濟結構,部門結構比例結構
四其他:供給不足,預期不當。
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促進作用:
1提高貨幣供給,增長率,
2有利於高收入階層國民收入再分配
3利潤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資積極性
促退作用:
1借貸成本降低,資金需求上漲,金融體系效率下降
2生產性投資風險上漲,流向非生產性部門
3擾亂相對價格體系,扼殺價格機製作用
4提高了現期消費,社會儲蓄率降低
中性作用:各種效應相互抵消。
治理膨脹:
一控制貨幣供應量,
二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四其他政策,。
通貨緊縮與之相反。
金融調控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作用:
1調控貨幣供給總量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平衡,
2調控利率和控制貨幣總量貨幣平衡,保持物價水平。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重,
4引導儲蓄向投資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
5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匯率相對穩定。
財政政策: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
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的復合金融監管,依據國法對整個金融業實行的監管,以及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與稽核的自律性監管。同業組織的互律性監管,社會中介組織和輿論的社會性監管等,包括市場准入,市場運行過程,市場退出的監管。
經濟發展與金融的關系:
1金融依附於商品經濟是正比關系
2商品經濟決定金融發展的結構規模和階段。
㈣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六個大的方面:
1.匯率變動會影響貿易和國際收支;
2.匯率變動會影響資本流動;
3.匯率變動會影響國際儲備;
4.匯率變動會影響通貨膨;
5.匯率變動會影響國際債務;
6.匯率變動會影響國際經濟、金融關系。
拓展資料:
一、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
匯率變動後,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進而以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價格也發生變動。
匯率變動後,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也發生變動。如本幣匯率下降,則外幣購買力提高,國外進口商就會增加對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應數量不能相應增長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必然上漲。在初級產品的出口貿易中,匯率變化對價格的影響特別明顯。
在資本主義周期的高漲階段,因國內外總需求的增加,進口增多,對外匯需求增加,外幣價格高漲,導致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的提高,並在此基礎上推動了整個物價水平的高漲。
(2)一定情況下影響出口商品的生產部門
外幣升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更貴,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而對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較為有利。
外幣貶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便宜,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下降,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也增強,而同時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則得不到由於匯率變動而帶來的好處。
非貿易項目由於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而發生的資本流向的變化等,也將對出口商品生產部門的資金供求等方面發生相應的影響。
2.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經濟的影響
(1)對一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從長期看,當本幣匯率下降時,本國資本為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逃往國外,特別是存在本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或其它投資,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如本幣匯率上漲,則對資本移動的影響適與上述情況相反。也存在特殊情況,近幾年,在短期內也曾發生美元匯率下降時,外國資本反而急劇湧入美國進行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利用美元貶值的機會,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這對緩解美元匯率的急劇下降有一定的好處,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2)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本幣價值下降,具有擴大本國出口,抑本國進口的作用,從而有可能扭轉貿易收支逆差。
(3)對旅遊部門的影響
其它條件不變,以本幣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而國內物價水平未變,對國外旅遊者來說,本國商品和服務項目顯得便宜,可促進本國旅遊及有關貿易收入的增加。
3.匯率變動對一國黃金外匯儲備的影響
(1)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儲備貨幣升值,則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提高,反之則降低。
(2)本國貨幣匯率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出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3)匯率變動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
㈤ 提高人民幣匯率對中國有神好處和壞處
1.人民幣升值背景:1994年前,中國實行官方匯率與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匯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兩種匯率實行並軌,取消官方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匯率為8.72元合1美元,比官方匯率5.7元貶值33%。
從1994年至今,除1997年外,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出現雙順差的局面,這就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日本等亞洲國家貨幣紛紛貶值,他們希望人民幣不要貶值,以避免出現更大的沖擊。中國採取了負責任的態度,承諾了不貶值。
從1995年到2001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以後人民幣兌1美元保持在8.27-8.28元之間,匯率基本釘住了美元。
2.對國內各行業的影響:
主要受益行業包括: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類行業是非貿易的不動產行業,升值將全面提升國內地產資產價值,同時提高具有資源有限、壟斷性或建設周期較長而供給彈性較小的特點的機場、港口、鐵路、高速公路這類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的投資價值,以上兩大行業因此明顯受惠;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和證券業,屬於經營貨幣和資本業務的資金密集型行業,由於具有較好變現能力和流動性,屬於高人民幣資產的行業,因此將吸引國際資金大量流入,從而受益;航空、電力、煉油、造紙、工程機械等行業收益於原材料或設備依賴外國采購為主而導致的成本降低,或大額外債而導致的還本付息所產生的匯兌損益方面的收益,對國內市場擁有壟斷優勢的航空業更為突出;技術進口依賴型的高科技類行業,在關鍵科技知識產權上還不具有優勢,在一定時期內還將保持著大量進口的勢頭,在匯率升值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在成本方面的優勢。
主要受損行業包括:對以出口型為主的行業而言,如紡織業(特別是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行業受損較大,其後依次為棉紡業和毛紡業)、家電、建材等,人民幣升值將很大程度上削弱產品的競爭優勢;外貿企業在產業鏈中處於劣勢地位,進口業務很難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取超額利潤,但是出口業務則會遭受重大損失;採掘業、石化業、有色金屬業由於產品定價國際化將受到沖擊。
(一)房地產行業
預期效應:我們認為在評估升值影響時,應該對人們的心理因素給予高度的重視,人們的趨利心理和從眾心理非常普遍,並隨著市場的升溫將表現得非常充分,這會對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價格上升起到明顯的推波助瀾作用。
資金流入效應:人民幣升值一般意味著國內經濟整體向好,投資機會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對可觀(至少可以得到額外的匯兌收益),因此將有大量的外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股市和房地產等市場由於流通性較好將成為這些資金集中的場所,最終導致股市上漲,房地產價格上揚,這在日本和台灣市場表現得比較明顯。盡管我國外匯管制比較嚴格,但從2003年外資流入情況看這種趨勢也正在形成:近2-3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額與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之間的缺口呈上升趨勢,可能就有大量的投機資金在其中,而且外商直接投資中也不排除改變投資方向,再考慮這部分資金的放大效應,對整個地產的影響不可低估。
財富效應:由於資金面的充裕、股市的上漲以及整體經濟的景氣,居民的收入水平將得到較大的提高,並進而刺激人們形成強烈的財富效應,那麼房地產將作為消費升級的主要聚焦點將得到大家的追捧,從而提升對房地產的有效需求。日本在1985-1990年間日元升值幅度最大時也是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上漲幅度最大時期。
(二)金融業
1.銀行業
如果人民幣匯率上升,會提高對國際國內資金的吸引力,大量資金流入國內銀行體系,將對銀行業務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上市銀行的外幣資產和外幣負債在銀行業總資產中的比重較小,升值導致的銀行外幣資產的縮水,對銀行業的實際影響有限。
外幣資產縮水效應:銀行外幣資產負債余額占總資產比重約0.52%,人民幣升值5%可能使上市銀行平均每股收益減少0.014元。但如果升值10%,則5家上市銀行每股收益將平均減少0.03元。
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調整效應:人民幣升值預期將促使人民幣貸款趨於減少,外幣貸款趨於增加;人民幣存款趨於增加,而外幣存款趨於減少,從而使銀行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發生調整。不過,由於我國銀行的主要業務都限於國內,因而銀行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調整隻是微調。
收入結構變化效應: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匯率波動幅度的擴大,外匯交易、匯兌規模將趨於增加;衍生產品進一步豐富;風險對沖與投機趨於活躍。銀行的匯兌收益,外匯理財的手續費等趨於增加;但不規范的外匯理財風險也將上升。
綜上所述,5家上市銀行外幣資產負債余額只有95.58億元人民幣,占總資產的比重僅0.52%。因此,人民幣升值5%對上市銀行帶來的總影響非常有限,但其中深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和民生的匯率風險相對較大。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其他方面影響相對較小。
2.證券業
升值預期下,注入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有利於集聚股市人氣和增強投者信心。而市場的走強將為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以及自營投資業務的穩步增長提供積極的支持,這將直接增加券商的盈利,提高證券業競爭能力,股市上漲往往對證券公司經營形成放大效應。但從長期來看,則存在股市泡沫及其與其它資產市場形成的連帶效應對整個金融體系形成沖擊的風險。
(三)交通運輸行業
1.航空業
人民幣升值將使外幣負債水平高的行業公司,以支付較少的人民幣完成原先等額的外幣債務支出,其中交通行業以航空股的外幣負債最為集中,航空公司有大量的航空器材融資租賃負債,每年需支付一定數量的利息費用和本金。
以南航為例,其資產負債率基本維持在70%左右,其中融資租賃款78%左右為美元負債,20%為日元負債,銀行借款中54%為美元負債,美元及日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每變動1%,匯兌損益分別為0.98億元和0.18億元。
人民幣升值對航空股產生以下的效應,一是升值當期產生一次性帳面匯兌損益,二是在長期內將使航油成本、經營性租賃等支出降低,航空公司毛利率上升。經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航空公司毛利率將提高0.5%百分點。三是人民幣升值還將促進航空出境游的快速增長。
2.航運業
目前中海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有37%左右的外幣結算收入,但同時公司也有基本對等的外幣支出,兩者基本可以抵消。
中遠航運(資訊 行情 論壇)有90%以上的外幣結算收入,但公司經營性支出中外幣佔比達到70%以上,包括收購項目承擔外幣負債等,公司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公司影響有限。這一點與外貿出口類公司有著明顯的區別
3.公路、機場、港口業
少數高速公路公司有少量的外幣負債,但數量有限,因此人民幣升值對其影響有限。
國際機場一般有一定的外幣收入,但數量也有限。
沿海港口也都有基本對等的外幣收入和負債,對人民幣升值不敏感。如深赤灣(資訊 行情 論壇)外幣收入佔比達到50%以上,而其外幣負債佔比也占總負債的50%左右。
(四)金屬行業
1.有色金屬業
人民幣升值首先造成的將是國內金屬產品價格的下跌。而對於國內供應缺口較大的金屬品種如銅、氧化鋁、鎳等,人民幣升值影響幅度相對較小。對於出口比例較大的行業如電解鋁等,則短期內帶來價格沖擊較大,但來自於氧化鋁采購成本的下降將有效緩和利潤削減。
由於國內絕大多數金屬品種都需要從國外進口精礦原料,因此在不考慮其他前提下,人民幣升值將降低行業從國外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原料采購成本;但對於以來料加工方式貿易進口原料進行生產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將降低其以人民幣計價的加工費,從而導致利潤率下滑。從目前來看,全球精礦的加工費普遍呈現上漲態勢,並且幅度遠超過人民幣潛在升值幅度,因此,我們認為未來人民幣小幅升值對於該類來料加工企業而言影響相對也較小。
2.鋼鐵業
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於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受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寶鋼、武鋼、馬鋼、濟鋼、南鋼等以進口鐵礦石為主要原料的公司, 這些公司的鐵礦石采購進口和國內采購的比例基本是7:3,其它如鞍鋼、新鋼釩(資訊 行情 論壇)這類公司以自有礦山為主的公司,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佔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價差的逐步縮小,特別是獨聯體價格目前已經比較接近國內價格,這些地區的價格對國內價格會產生抑製作用,而人民幣升值將加的這方面的影響。對於具體公司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鋼鐵行業上市公司出口的比率都非常小。
(五)IT行業
1.電子製造業
電子業分為兩類,即低價值產品及高價值產品。低價值產品生產商受人民幣升值影響的風險更高一些,因為其大部分原材料來自國內。該類產品包括空調及電視機。高價值產品風險較低,因為其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因此其投入成本將隨著人民幣升值而有所降低。該類產品包括個人電腦及DVD、數碼相機等電子消費產及電子元器件製造業等,其中大部分產品均為代工廠商。
2.通信運營業
首先,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各大電信運營商在國外的發展有利。中國的電信運營商特別是移動運營商要想進一步發展,應該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應該在電信起步較晚的發展中國家搶先一步佔領市場,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而人民幣的升值,也就產生了資金的升值,對各大運營商在外國的投資產生擴大效應,對運營商在國外市場的基站,鋪線,組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人民幣升值後,運營商在海外的投資,建設,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的人才,提高技術水平,完善管理體系,使我國的運營商在外國的運營更加規范化,合理化;可以吸引當地的勞動力,於當地的運營商相比,有相對較低的勞動成本,從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此外,人民幣升值後,運營商的外債本息還付壓力減小,所以運營商可以在外國向當地金融機構貸款,擴大投資建設,形成規模效應。
3.通信製造業
首先,對生產通信硬體設施(如手機等終端設備,程式控制設備,計算機等)的中國通信企業(如中興,華為等)出口有著致命的打擊。中國通信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在人民幣升值後肯定會大幅上升,這樣與同樣的產品相比,我們的產品就具有劣勢,不利於國產的通信設備在國際競爭。假如,在國際市場上降價,由於國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固定,這樣又會導致國內通信企業利潤的虧損,嚴重時會造成通信企業失業率上升。影響國民對國內通信企業的信心,不利於中國通信企業做大做強,更不利於中國通信業建立品牌。所以,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通信企業走出去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4.計算機軟體業
對於國內軟體行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更是嚴重,盡管國內軟體行業受出口與進口對貿易影響較少,但由於軟體行業是人才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上升對軟體廠商帶來的壓力將是巨大的,這對當前國內軟體業剛剛突破的軟體外包業務無疑有極大打擊。
(六)電力設備行業
人民幣升值對電力設備行業總體而言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
首先,由於我國電力設備企業出口規模較小,雖然每年都向世界很多國家出口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組和變壓器等設備,但是電力設備企業國外市場的規模要遠遠小於國內企業的規模,目前電力涉筆行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國內電力投資需求增長拉動而造成的,人民幣匯率升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電力設備企業出口額的較少,但因此對電力設備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小。
其次,人民幣匯率升值可降低電力設備製造成本。電力設備的一些主要原材料,如特厚板、大口徑管、發電機主軸、硅鋼片、銅、電子元器件大量依賴進口;煙氣脫硫和煙氣脫硝技術引進需要支付一定的技術引進費用,另外每年還要交納一定的技術咨詢費用;人民幣匯率升值預計有利於降低電力設備行業相關的製造成本及技術引進、技術咨詢費用。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對電力設備行業有較為積極的影響,尤其以進口材料相對比重較大的變壓器、電線電纜行業受益較為顯著。
最後,人民幣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進口,電力設備企業引進更現金的技術、設備和工藝以開發更高技術等級的產品,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開支會加大,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電力設備企業的競爭力。
(七)煤炭行業
主營業務方面的負面影響: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煤炭企業的市場定位在國內,從2004年來看,全國出口煤炭8500萬噸左右,佔全年原煤產量的4%左右;從產品品看,洗精焦煤和焦炭的出口量較大,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目前我國的焦炭出口佔世界貿易量的50%左右,直接左右著國際的焦炭價格;從上市公司的出口量看,兗州煤業(資訊 行情 論壇)出口量最大,每年出口日本等國家接近1200萬噸左右,其次西山煤電(資訊 行情 論壇),山西焦化(資訊 行情 論壇)等也有少部分出口,由於國際結算多採用美元結算,因此人民幣升值,對於煤炭主營業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削弱了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進口方面,2004年我國進口煤炭 2000萬噸左右,由於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進口主要集中南部省市,因此人民幣升值將大幅增加國外煤炭的進口數量。
資產負債及財務費用的正面影響:由於我國煤炭企業在國外的資產較少,因此如果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的應該是企業外債,部分大型企業采購的高檔採煤和洗選設備大多進口,在支付方式採取買方或賣方信貸的形式, 因此人民幣生升值將減輕公司的外債壓力,減少每年的財務費用支出。
資本支出及海外收購的正面影響:由於人民幣升值,國內的大型企業將會加大高檔設備的進口,特別產能擴張要求高的企業,在效率的要求高的前提下,會利用人民幣升值,進口國外的設備,增添或替換更新現有的生產設備,加大固定資產的資本支出;同時大型企業集團也會加大海外擴張的步伐,通過收購兼並等手段,合理利用財務杠桿,實施全球化能源戰略,減少國內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
(八)石化行業
我國石化行業進出口模式是資源換技術和資金。就進出口結構而言,石化行業出口主要集中在基礎化工加工原料,產品附加值比較低,例如:尿素、純鹼、燒鹼、磷肥、硫酸鎂、碳酸鈉等基本化工產品;進口主要集中在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品。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國際市場高附加值產品增強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會削弱資源類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優勢。受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比較小的主要是依靠非關稅壁壘保護的化工產品,配額外的高關稅能夠減緩價格下降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作用。
匯率上升對石化的長期影響主要體現在需求方面。我國石化是靠國內需求拉動的行業,並且我們研究發現,石化行業是受經濟自主增長能力拉動的行業。匯率的上升會降低國內需求,最終作用於經濟的增長。這對石化的長期影響將更甚於短期內的價格換算波動。
1.原油開採行業
目前我國石油進口依賴度進一步上升,在國內原油價格根據國際三地美元定價的前提下,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降低原油進口成本,但國內原油開采業的售價也相應下降。即對開采業的影響也是相對負面的。
2.煉油業
人民幣升值短期內使原油采購成本相對下降,但不是影響煉油業的主要因素。
3.化學原料業
目前和未來幾年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的國內市場可能還會處於進口大於出口的格局。但人民幣升值可能使得進口產品價格走低,加劇國內市場競爭。
4.化學製品業
人民幣升值對化學製品的影響需要從上游成本傳遞和產品市場的競爭模式來分析,國際市場上可能會削弱價格競爭力,但這只是影響產品綜合競爭力的一個方面,不能一概而論。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市場化工下游產品的需求增長是影響國內石化行業各產業鏈定價方式和市場規模的主導因素,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是一個階段性因素。
(九)醫葯行業
總體上,由於醫葯行業一般沒有舉借大量外幣負債而產生匯兌損失以及依賴進口原料或生產設備而引發成本變化風險,因而我們主要從外幣收入引起銷售收入的記帳價值變化來考察人民幣升值對醫葯行業及上市公司的影響。
1.化學原料葯行業
化學原料葯出口比重較大,價格由國際供需決定,人民幣升值降低其收入的記賬價值。若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引起產品出口產品價格上揚,進而降低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從出口的產品結構看,化學原料葯約占醫葯產品貿易總額的一半,因而化學原料葯子行業受的負面影響比較大。特別是大宗原料葯(VC、青黴素鹽等)和特色原料葯的銷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國外市場為主,人民幣升值使得產品競爭力下降,該類葯品的生產企業會受到較大打擊。
原料葯上市公司海正葯業(資訊 行情 論壇)的抗腫瘤原料葯和他汀類原料葯、華海葯的業降血壓、抗艾滋病、抗抑鬱等原料葯、華北制葯(資訊 行情 論壇)的維生素C、抗生素等產品的原料來自國內,但產成品大都用於出口,因此人民幣升值將降低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對其產生不利影響。
2.化學制劑葯、生物葯品和中葯
化學制劑葯和生物葯品:國外新特葯的進口價格將會下降,間接壓縮了國內仿製葯的盈利空間,國內企業產品的價格會略有降低,但總體影響不大。
中葯行業:原材料的采購及成葯的銷售絕大部分以國內市場為主,匯率的變化對其基本沒有影響。從長期看,人民幣升值將影響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增長模式,消費品將取代投資品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中葯在我國有很好的消費基礎,特別是那些資源有限、壟斷性較強的中葯品種,受進口商品的替代作用影響較小,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推動下,具有持續穩定增長的特點。
(十)電力行業
我國電力企業利用外資比例總體很小,部分電力企業利用的外債主要是美元和日元,且多屬於長期借款。根據我國現行財務會計制度,匯率變動產生的外幣折算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償還期之前隻影響其財務報表,並不影響其實際現金流。據初步統計,電力上市公司在2003年的匯兌損失合計約2.3億元,漳澤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000767)是個典型例子。漳澤電力所屬河津發電廠的兩台350MW發電機組是利用日本海外協力基金借款建設的,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共取得貸款217.77億日元。近年來,日元匯率波動顯著,漳澤電力匯兌損益在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9月分別為2.1億元、1.4億元和1.1億元,占當期經營利潤比例分別高達213.99%、50.04%、34.18%——人民幣對日元匯率每變動1%,漳澤電力每股收益變動約0.014元。若人民幣步入升值通道,遭受巨額匯兌損失的電力行業業績將有較大改觀。
在電力設備投資方面,火電機組30萬千瓦以下發電機組都產自國內,燃料也主要是國內采購,人民幣升值對這部分火電企業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但對部分大型燃油、燃氣機組和大容量、高參數、超臨界機組,因對外依存度高,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總體采購成本降低。燃料成本方面,國內發電企業除華能國際(資訊 行情 論壇)外,大多採用國內燃煤;對進口重油的燃油電廠以及進口天然氣的燃氣電廠,則人民幣升值後影響較大。以深南電(資訊 行情 論壇)(000037)為例,該公司每年進口重油60萬噸,輕油6萬噸,若人民幣上漲5%,該公司成本將減少6000多萬元。
(十一)紡織行業
人民幣升值對紡織行業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據研究,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銷售利潤率下降2%-6%。如果人民幣升值5%-10%,行業利潤率下降10%-60%。特別是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行業受損較大。上市公司中的先進企業,因利潤率較高,導致成本中可貿易品佔比下降,每百元受損的絕對額較大,但利潤率下降的幅度較小;加之議價能力較強,因此龍頭企業所受升值的負面影響小於全行業.但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議價能力下降,其升值的邊際負效應會擴大。行業全面受損程度———我們對升值後內銷產品利潤率變化的判斷是:理論上計算,因成本中可貿易品的存在,內銷產品的利潤率應上升。如果動態分析,外銷產品利潤率的下降必然導致銷售的「外轉內」,內銷的「升值優勢」很快消失。
1.棉紡織業
棉紡織行業中原料占成本的65%,80%屬於可貿易品,根據對行業相關指標統計,設定棉紡織的平均毛利率為10%。棉紡織行業以棉紗、坯布等初級產品為主,因與國際價格連動的原料佔比較高,附加值較低,議價能力較弱,90%的升值壓力由自己承擔,出口相對受損程度較高。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棉紡織出口依存度為20%,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業的全面受損程度表現為行業利潤率下降3.19%,如果動態分析,因棉紡織為服裝的上游,服裝的出口受損也會向上游傳遞,最終的結果應該是,棉紡織業略高於3.19%。
2.毛紡織業
毛紡織業中原料占成本的60%,90%屬於可貿易品,根據對行業相關指標統計,設定棉紡織的平均毛利率為12%。毛紡織行業雖然羊毛原料主要靠進口,但因產業鏈較長,附加值較高,產品的議價能力強於棉紡織而弱於服裝,出口相對受損程度較低。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毛紡織出口依存度為27%,人民幣每升值1%,毛紡織業的全面受損程度表現為行業利潤率下降2.27%,如果動態分析,因毛紡織也是服裝的上游,服裝的出口受損也會向上游傳遞,最終的結果應該是,毛紡織業略高於2.27%。
3.服裝業
服裝業中原料占成本的55%,30%為可貿易品,根據對行業相關指標統計,設定棉紡織的平均毛利率為14%。服裝行業等深加工產品因包含的勞動力價值較多,比較優勢明顯,其價格比國際同類產品低15%以上,因此議價能力較強,假設通過提高外幣標價可以傳遞40%升值壓力,出口相對受損程度居三子行業中游。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服裝業出口依存度為60%,服裝業因出口依存度最高,受損最大,人民幣每升值1%,服裝業的全面受損程度表現為行業利潤率下降6.18%,如果動態分析,服裝的出口受損也會向上游傳遞,最終的結果應該是,服裝的受損程度略低於6.18%。
㈥ 貨幣替代的匯率效應
一、貨幣替代匯率效應
貨幣替代是開放經濟下的一種貨幣性擾動,它對一國的經濟金融形勢產生嚴重影響,如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響、政府的財政稅基遭到削弱、國際收支失衡、減緩甚至阻礙該國貨幣的自由兌換進程等,更為重要的是它會造成一國匯率水平的劇烈波動。
1、靜態的角度
一般說來,貨幣替代現象表現為該國居民大量地用本幣來兌換外幣。貨幣替代程度越高,人們對外幣的需求也就越高。在外幣供給沒有大幅變動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的供需不平衡狀況就決定了本幣匯率會大幅貶值,而外幣匯率大幅升值。美國的DonRoper和 LanceGirton認為,在貨幣替代條件下,貨幣需求主要取決於本外幣之間以及本外幣和非貨幣資產之間的真實收益率之差。並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及費雪方程式,得出公式:
其中:e表示匯率;e』表示對匯率的預期;α表示本外幣與非貨幣資產之間的替代彈性;β表示本外幣之間的替代彈性;上式表明,貨幣替代程度對匯率水平有重要影響,貨幣替代系數β越大,預期匯率的變動對當期名義匯率e的影響也就越大,即貨幣替代會超成匯率的不穩定性。極端地即如果貨幣替代趨向無窮大(完全替代),則匯率也趨向無窮大,本幣一錢不值。其本義是指某些國家已放棄了該國貨幣的使用,而用外國硬通貨完全取代本幣,拉美國家的美元化現象即是如此。
2、動態的角度
上述貨幣替代對該國匯率的影響分析只是從靜態的角度進行了考察,而未涉及動態的匯率決定,特別是未涉及一國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化時,匯率的波動幅度問題。由於貨幣存量的大小會影響單位貨幣的購買力,所以一國貨幣供給量的變動會造成本外幣之間相對價值發生變化,在貨幣替代的前提下,國內居民必然會用幣值穩定的貨幣來替代幣值下降的貨幣,因而大規模的兌換必然會導致匯率的波動,甚至超過貨幣供給的增長幅度。在這一方面,瑞士的Manfred Gartner提出了匯率的「放大效應」,即一國持續性的通貨膨脹政策會導致本幣匯率的貶值幅度超過本幣供給量的增長幅度。並根據匯率是可以預期的、購買力平價成立及非拋補的利率平價成立等前提條件
二、人民幣匯制選擇
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同年公布了一籃子貨幣的組成原則,其中: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是主要的籃子貨幣,另外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泰國等與中國貿易量比較大的國家的貨幣,也在人民幣匯率參考的一籃子貨幣范圍之內。對於現階段中國的匯率狀況來說,應該是一個十分理性的選擇。下面著重從貨幣替代的匯率效應,即從靜態的角度、動態的角度這兩方面,對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分析。1、靜態的角度
盡管自1994年以來,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面臨新的經濟運行環境的情況下,繼續維持釘住匯率制度成本是很大的,同時,中國尚未具備浮動匯率制度所需的條件和環境,難以承受浮動匯率制度的沖擊。正如歐元之父蒙代爾所說的,當前放鬆人民幣匯率管制,允許人民幣匯率升值必須滿足三個前提:人民幣可兌換、國際收支平衡、全球經濟穩定,而最關鍵的國內問題是國內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這些問題都還沒有得到解決,以及市場預期的波動性極大的特點,使得人民幣匯率極易發生逆轉,給脆弱的金融體系帶來嚴重的後果。可以預見,匯率一旦自由浮動,國際、國內的炒家將會利用經濟金融體系內的結構性缺陷爆炒人民幣,會使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加大,根本不會達到所謂的市場均衡匯率水平,這種結果極有可能導致人民幣大幅貶值,國內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甚至導致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一系列難以預期的不良後果。其路徑為:
放鬆管制→人民幣匯率升值→實際因素、非實際因素→人民幣匯率貶值→貨幣替代程度擴大→人民幣匯率更大幅度的貶值→金融危機
即一旦放鬆管制,由於人民幣已積累了大量的升值預期,短期內必然導致人民幣升值,但因為國內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市場預期的波動性,使得人民幣匯率極易發生逆轉,而一旦人民幣匯率貶值,公眾出於保值需求,必然引發貨幣替代。正如唐羅撥(DonRoper)和蘭斯格爾頓(LanceGirton)認為的,貨幣替代程度β越高,使得的值越大,即預期的匯率變動會導致當期名義匯率的更大波動,進而引發更大規模的貨幣替代,形成貶值——替代——再貶值的惡性循環,這種匯率變動的大起大落帶來的系統風險必定會對中國的經濟金融形勢產生嚴重影響。由市場決定的人民幣匯率水平肯定是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是當前,由於匯率形成機制的不完善,不可能完全放開匯率的管制,而回歸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即放棄了一味盯住美元的固定盯住制,降低了維持這一制度的成本,又能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不致對當前經濟形勢產生不利影響。
2、動態的角度
由於中國近幾年國際收支大量順差、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如果央行不進行干預或干預力度不足,必然引起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的相對穩定,不得不大量購入外匯,投放基礎貨幣,導致貨幣供給量大幅增長,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央行不得不擴大票據發行,或採取「對沖」政策等手段,但是由於這些手段往往執行的成本過高並且對通脹壓力的抵消作用也是有限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並不能完全消除,這就使得經濟主體極易形成通貨膨脹預期,進而引起匯率較大幅度的貶值。其路徑為:
持續擴張本幣→通脹預期→貨幣替代、貨幣政策的不確定風險→本幣匯率大幅貶值
即由於貨幣當局持續擴張本幣,使得公眾形成了通貨膨脹預期,即:這樣公眾由於保值需求,必然引發貨幣替代;而且由於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政策的透明度不高,公眾在市場中獲得的信息不充分,並且央行在調控宏觀經濟時還缺乏足夠的政策手段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政策的一貫性與科學性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因此對公眾而言,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風險也很大,即:說明由於通貨膨脹預期引起的大規模的貨幣替代會導致本幣匯率的貶值幅度超過貨幣供給的增長幅度,即蓋納爾所說的匯率的「放大效應」。針對這種情況,為了維持相對穩定的匯率體制,央行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從而導致匯率更大的放大效應、更多的基礎貨幣投入,形成擴張本幣—匯率放大貶值—再擴張本幣的惡性循環,這一循環過程將使得央行為維持相對穩定匯率制的成本越來越大,並最終不得不被迫放棄這一政策。因此,從較長期來看,應逐步為提高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創造條件,減輕央行被動操作的壓力,進而放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范圍,實行靈活的匯率制度,這或許正是央行對付通貨膨脹的最好的辦法。
本次匯率制度改革使得央行不再盯住單一的美元貨幣,當然也不是盯住一籃子貨幣,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這是因為不管盯住什麼貨幣,都免不了可能受到投機資本的沖擊。在匯率改革過程中,由於實行管理浮動匯率並且只是參考一籃子貨幣,對中央銀行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使得央行在實際操作中獲得了更大的主動性、提高了宏觀調控的靈活性,而且可以更全面的反映中國的貿易狀況,特別是有利於分散中國匯率的風險,可以避免交叉匯率的不穩定。本次匯率制度的進一步改革表明,有管理的浮動的匯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固定匯率制度和盯住一籃子貨幣制度的優點,可以說是成功的。這一匯率制度的改革可以實現匯率水平的基本穩定和增加人民幣的競爭力,可以在面臨外部和內部沖擊,國內物價和工資的逐步調整無法吸收沖擊所產生的影響時,可以從容地對匯率水平進行調整,可以在地區性或全球性貨幣沖擊或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較大影響時,對市場進行積極干預,使危機傳染、通貨緊縮、資本外逃等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匯率制度的改革表明中國政府在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上又邁進了一步。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結論:回歸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是一個非常十分理性的選擇,它有利於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並為提高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創造條件。
㈦ 人民幣匯率上升對中國國內經濟的影響,並舉例!急急急急!
1、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外貿企業出口,若我國整體出口下降,會進而影響就業。
2、人民幣升值降低了進口成本,有利於進口,進口多了,會沖擊我們的民族企業,也會影響就業和國家安全。
3、短期看升值貶大於利,但長遠看人民幣是升值趨勢。
舉一個不利出口的例子:比如某企業向美國出口,假定當時匯率為6.5(即1美元可兌換人民幣6.5元),這時出口產品單件成本為100元人民幣,以130元人民幣價格出口給美國,美國人花130/6.5美元即可買到。假若後來人民幣升值到6.3,那麼同樣以130元人民幣價格出口給美國的產品,這時美國人再花130/6.5美元就買不到了,他需要花130/6.3美元。因為匯率問題導致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對美國人來講比過去貴了,他可能不願再買,我們的出口就會減少。如果我們主動降低價格,相當於我們的產品成本加大了,贏利下降,也是我們不願做的。
㈧ 什麼是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簡稱巴薩效應)是指在經濟增長率越高的國家,工資實際增長率也越高,實際匯率的上升也越快的現象。當貿易產品部門(製造業)生產效率迅速提高時,該部門的工資增長率也會提高。國內無論哪個產業,工資水平都有平均化的趨勢,所以盡管非貿易部門(服務業)生產效率提高並不大,但是其他行業工資也會以大致相同的比例上漲。這會引起非貿易產品對貿易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我們假定貿易產品(按外匯計算)的價格水平是一定的話,這種相對價格的變化在固定匯率的條件下,會引起非貿易產品價格的上漲,進而一起總體物價水品(貿易產品與非貿易產品的加權平均)的上漲。如果為了穩定國內物價而採取浮動匯率的話,則會引起匯率的上升。無論那種情況都會使實際匯率上升。
在思考匯率的中長期趨勢時,本國貨幣與內外通貨膨脹之差按比例折扣以後的(相對)購買力平價是一項可參考的指標。購買力平價成立,意味著實際匯率保持一定。但我們不能忽視下面兩種力量的效果,它們使匯率偏離購買力平價,使實際匯率發生變動。一是巴薩效應,即越是增長率高的國家,實際工資的上漲率也就越高,受此影響,實際匯率的上漲率也就越高。另一個是貿易條件(出口產品對進口產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化。在其他條件保持一定的情況下,貿易條件的惡化意味著實際匯率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