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牙買加體系下各國普遍實行哪種匯率制度
在牙買加體系下,浮動匯率制與固定匯率制並存。一般而言,發達工業國家多數採取單獨浮動或聯合浮動,但有的也採取釘住自選的貨幣籃子。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多數是釘住某種國際貨幣或貨幣籃子,單獨浮動的很少。不同匯率制度各有優劣,浮動匯率制度可以為國內經濟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與獨立性,而固定匯率制則減少了本國企業可能面臨的匯率風險,方便生產與核算。各國可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開放程度、經濟結構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去權衡得失利弊。
㈡ 牙買加體系的匯率制度有哪些性質
(1)黃金非貨幣化。
即黃金與貨幣徹底脫鉤,取消國家之間必須用黃金清償債權債務的義務,降低黃金的貨幣作用,使黃金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下降,促成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的建立。
(2)多樣化的匯率制度安排。
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目標是維持經濟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牙買加體系允許匯率制度安排多樣化,並試圖在世界范圍內逐步用更具彈性的浮動匯率制度取代固定匯率制度。IMF 把多樣化的匯率制度安排分為以下三種:「硬釘住匯率( hard pegs) 」,如貨幣局制度、貨幣聯盟制等;「軟釘住匯率(soft pegs)」,包括傳統的固定釘住制、爬行釘住制、帶內浮動制和爬行帶內浮動制; 「浮動匯率群(the floatinggroup)」,包括完全浮動匯率制以及各種實施不同程度管制的浮動匯率制。
(3)以美元為主導的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
牙買加體系中, 可供一國選擇的國際儲備不單只是美元,還可以黃金儲備、歐元、日元和英鎊等國際性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SDRs),盡管如此,美元仍是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原有貨幣體系的根本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4)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多樣化。IMF允許國際收支不平衡國家可以通過匯率機制、利率機制、資金融通機制等多種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對國際收支不平衡進行相機抉擇。
㈢ 簡述牙買加體系的基本特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臨時委員會在1976年1月於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的關於國際貨幣制度的會議上,就當時有關重大國際金融問題達成了牙買加協定,這個協定所確定的國際金融體系稱為牙買加體系。自從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兩次貶值以後,各國相繼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戰後建立起來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逐步走向瓦解,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1976年的牙買加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下列問題達成了協議。①增加各會員國的基金份額,由原來的292億特別提款權增加到390億特別提款權,石油輸出國組織基金份額由5%增加到10%。②匯率制度。各會員國可自由選擇匯率制度,基金組織承認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同時並存等。③廢除黃金官價,使特別提款權逐步代替黃金作為國際貨幣制度的主要儲備資金,會員國可以按照市場價格買賣黃金等。④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融通,設立信託基金,擴大基金組織信貸部分的貸款額度,提高基金組織的出口波動補貼貸款的額度等。牙買加協定於1978年4月隨第二次修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同時生效。
㈣ 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迄今為止,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間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代。在這種制度下,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在「黃金輸送點」的作用下,匯率相對平穩,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的機制。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輸出和紙幣停止兌換黃金,國際金本位制受到嚴重削弱,之後雖改行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穩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沖擊下國際金本位制終於瓦解,隨後,國際貨幣制度一片混亂,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資本主義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劇烈的通貨膨脹。戰後,歐洲各國經濟實力大大削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黃金儲備迅速增長,約占當時資本主義各國黃金儲備的3/4。西歐各國為彌補巨額貿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現了「美元荒」。國際收支大量逆差和黃金外匯儲備不足,導致多數國家加強了外匯管制,對美國的對外擴張形成嚴重障礙,美國力圖使西歐各國貨幣恢復自由兌換,並為此尋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由44國參加的「聯合國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這個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是:(1)以黃金作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雙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2)實行固定匯率制。(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預先安排的資金融通措施,保證向會員國提供輔助性儲備供應。(4)會員國不得限制經常性項目的支付,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這個貨幣體系實際上是美元——黃金本位制,也是一個變相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種種缺陷也漸漸地暴露出來。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外匯收支逆差大量出現,黃金儲備大量外流,導致美元危機不斷發生。1971年8月15日美國公開放棄金本位,同年12月美國又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發兩次危機,同年3月12日美國政府再次將美元貶值。1974年4月1日起,國際協定上正式排除貨幣與黃金的固定關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制度又一次陷於混亂,導致國際金融形勢動盪不安。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舉行會議,達成了著名的「牙買加協定」。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體系的實行,對於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牙買加體系並非是理想的國際貨幣制度,它目前仍存在著一些缺陷,國際貨幣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㈤ 匯率制度的演變
匯率制度的安排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本國匯率水平的確定、匯率變動方式等問題做的一系列安排。匯率制度的演進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國際金本位制下的匯率制度
在國際金本位制下,各過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決定。而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則圍繞兩國貨幣含金量之比所確定的金平價上下波動,但是這種波動被限制在黃金輸送點之間,匯率的穩定與黃金輸送點的位置有關系。所以金本位制度是一種穩定的固定匯率制度。其特徵表現為:1.匯率制度以黃金作為物質基礎,保證了各國貨幣對內和對外的幣值穩定。2.匯率具有自動穩定的機制,政府無法干預。3.匯率制度更有利於擁有更多黃金的發達國家。
國際金本位制度下的匯率制度持續了30多年,有力的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但是當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金本位下的匯率制度便不再合時宜,金本位匯率制度穩定的基礎也不復存在,所以終究讓新的匯率制度安排給取代了。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確立的是以黃金-美元為基礎的、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這一制度的安排特徵是「雙掛鉤」,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貨幣的匯率也是由各國貨幣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價來決定的。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也就是一個變相的國際金本位制度。雖然布雷頓森林體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制度安排,隨著全球經濟繁榮發展,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全球國際儲備的來源兩者之間必然避免不了會發生不可調和的沖突。最終的結果是由於美國不可能有源源不斷的黃金儲備,從而造成70年代的美元危機,並於1971年美國公開放棄金本位制,各國也紛紛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實行浮動匯率制度。1974年,國際協定正式解除貨幣與黃金的關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牙買加體系。
三、牙買加體系
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簽署了「牙買加協定」,形成了新的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Jamaica System)。其主要內容包括:
1. 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 黃金完全非貨幣化,各國可自行選擇國際儲備貨幣。美元扔作為主要的國際貨幣,日元。德國馬克等貨幣則隨著本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而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
2. 匯率安排多樣化。出現了以浮動匯率為主,盯住匯率並存的混合體系,亦稱為「無體制的體制」,各國可自行安排自己的匯率制度。
3. 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一是運用國內經濟政策,通過對國內的供求關系和經濟狀況的調整,消除國際收支失衡。二是通過匯率政策來調整本國幣值,從而影響進口和出口來實現經常項目的平衡。三是通過國際融資平衡國際收支。四是通過加強國際協調來解決國際收支平衡問題。五是通過外匯儲備的增減來調節國際收支失衡。
牙買加體系的實行,對於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的結構為國際經濟提供了多種清償貨幣,擺脫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對美元的依賴。其次,多樣化的匯率安排適應了多樣化的、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需要,為各國維持經濟發展提供了靈活性和獨立性。再次,靈活多樣的調節機制,使國際收支的調節更有效與及時。
隨著牙買加體系的多年運行,很多弊端和缺陷也暴露了出來,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三點: 第一,以國家主權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可以享受「鑄幣稅」等多種好處,但是卻不用承擔穩定國際儲備貨幣及其所致風險的責任。譬如,美國就可以通過發行貨幣來收割全世界。第二,以浮動匯率為主體,匯率會經常大起大落,變化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國際貿易活動形成抑制。並且極容易導致國際金融投機的猖獗,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負面影響更為突出。比如由國際炒家造成的各種金融危機。第三,目前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並不健全,各種調節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全球性的國際收支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㈥ 簡述三代貨幣制度的主要區別
現如今已經是四代貨幣制度了,分別是金本位制、銀本位制、復本位制、紙幣本位。它們之間的區別具體如下:
【金本位制】
將歷史上至今曾經出現過的貨幣制度可以分為兩類,即金屬本位與紙幣本位。
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為貨幣金屬的一種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點有: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輔幣和價值符號(如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在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之間,根據兩國貨幣的黃金含量計算匯率,稱為金平價。
2、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銀行發行、以金塊為准備的紙幣流通的貨幣制度。它與金幣本位制的區別在於:其一,金塊本位制以紙幣或銀行券作為流通貨幣,不再鑄造、流通金幣,但規定紙幣或銀行券的含金量,紙幣或銀行券可以兌換為黃金;其二,規定政府集中黃金儲備,允許居民當持有本位幣的含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後兌換金塊。
3、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是指以銀行券為流通貨幣,通過外匯間接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金匯兌本位制與金塊本位制的相同處在於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國內流通銀行券,沒有鑄幣流通。但規定銀行券可以換取外匯,不能兌換黃金。本國中央銀行將黃金與外匯存於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允許以外匯間接兌換黃金,並規定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比率,從而穩定本幣幣值。
布雷頓森林體制
布雷頓森林體制是指各國政府將本幣與美元掛鉤制定兌換比率,這樣使各國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在這種國際貨幣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貨幣處在等價於黃金的關鍵地位。所以,這種制度又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
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體系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形成的國際貨幣制度,主要內容:(1)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2)匯率安排多樣化;(3)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包括 ①運用國內經濟政策。② 匯率政策。③通過國際融資平衡國際收支。④通過國際協調來解決國際收支平衡問題。⑤通過外匯儲備的增減來調節。牙買加體系對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仍存在著一些缺陷,國際貨幣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是指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在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中銀本位的歷史要早於金本位。銀本位制的運行原理類似於金本位制,主要不同點在於以白銀作為本位幣幣材。銀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其名義價值與實際含有的白銀價值一致。銀本位分為銀兩本位與銀幣本位。
【復本位制】
復本位制指一國同時規定金和銀為本位幣。在復本位制下金與銀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下一樣,可以自由買賣,自由鑄造與熔化,自由輸出輸入。
復本位制從表面上看能夠使本位貨幣金屬有更充足的來源,使貨幣數量更好地滿足商品生產與交換不斷擴大的需要,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具有內在不穩定性的貨幣制度。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即金銀兩種金屬中市場價值高於官方確定比價的不斷被人們收藏時,金銀兩者中的「貴」金屬最終會退出流通,使復本位制無法實現。這一現象被稱為「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的根本原因在於金銀復本位與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具有排他性、獨占性的矛盾。
【紙幣本位】
1、將紙幣本位制又稱作信用本位制,概由於從國家法律而論,紙幣已經無須以金屬貨幣作為發行准備。
2、紙幣制度的主要特徵是在流通中執行貨幣職能的是紙幣和銀行存款。
3、紙幣給政府通過調節貨幣數量影響經濟活動創造了條件。
4、對紙幣制度自實行之日起就存在著不同的爭論。
主張恢復金本位的人認為只有使貨幣能兌換為金,才能從物質基礎上限制政府的草率行為,促使政府謹慎行事。贊同紙幣本位制的人則認為,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政府通過改變貨幣供應量以實現預定的經濟目標,已經成為經濟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