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6月9日香港匯率

6月9日香港匯率

發布時間:2023-07-18 18:12:34

Ⅰ 舉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重大金融事件,說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急,謝謝!

很詳實的資料

1997年7月,泰國的泰銖因為被人為高估而遭到國際投機商的攻擊,泰國中央銀行動用外匯儲備來維系較固定的聯系匯率,但隨著市場信心的不斷下降,聯系匯率越來越難維持,1997年7月2號,泰國中央銀行宣布泰銖實行由管理的浮動匯率,致使泰銖一跌千丈,並且迅速波及到周邊國家,其中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直到1999年下半年,受波及的亞洲國家才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21世紀值得說的當然是08年全面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了。
介紹如下:全球金融系統正面臨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癬疥之疾,如何釀成全球性的深重危機?昔日翻雲覆雨的華爾街何以脆弱不堪?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在這場危機中分別應扮演什麼角色,如何挽救全球經濟於既倒?
次貸危機終於徹底打破了華爾街神話,繼貝爾斯登中彈倒下之後,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也奄奄一息,無論是破產還是被施援,曾經聲譽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在戰後金融史上絕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因為這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風險的大爆發。
當前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
什麼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形成原因
此次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最根本原因是美國房價下跌引起的次級貸款對象的償付能力下降。美國居民儲蓄率卻持續下降,當美國居民債台高築難以支撐房市泡沫的時候,房市調整就在所難免,進而導致次級和優級浮動利率按揭貸款的拖欠率明顯上升,無力還貸的房貸人越來越多。
一旦這些按揭貸款被清收,便造成信貸損失。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致使華爾街主要金融機構或者倒閉,或者被接管,華爾街輝煌的時代已經終告結束。
9月15日,美國政府拒絕對雷曼兄弟施以援手,雷曼兄弟宣布尋求破產保護。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還將深化,全球經濟景氣周期下行幾乎成為定局。
迄今為止,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行中,有三家在6個月內消失,更多的金融機構在等待命運的審判。一個終極問題產生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否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政府應該更多地介入市場微觀運作?
貪婪與恐懼體現在次貸危機的各個環節,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業內人士理查德·比特納在《次貸危機真相》一書中揭開了可怕的真相——幾乎在每個環節中都充斥了謊言與虛假的評估。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斥責,「近年相當一部分放貸是既不負責任也不謹慎的」,這在美聯儲主席的語言體系中,幾乎是瘋狂和不理性的同義語。
但事實真相絕不如此簡單,次貸危機不僅暴露出金融機構的瘋狂,更暴露出美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瘋狂。美國的房地產貸款是支撐貸款消費的基礎,購房者通過貸款購房,通過增值的房屋獲得消費貸款,通過各種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產品被證券化後,出售到全世界——以房地產為中心形成貸款、消費、生產鏈條,以負債或者債權的形式,全球的美元資產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美國。在房貸證券化鏈條中,美國政府隱性擔保的房利美與房貸美起到了樞紐作用。
不是嗎?正是美國政府的插手,才讓美國債券證券化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蓬勃發展,正是利用房貸提振消費的舉措,才讓柯林頓時代美國經濟數據花團錦簇,正是美國政府的隱性擔保,才讓幾十萬億的次貸產品通過兩房行銷全世界。可見,次貸危機不僅是金融資本市場幻夢的破滅,更是美國政府主導的金融資本主義拯救美國經濟、拯救消費的國家政策的破產。如果說金融市場大潰敗,也是美國政府與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的共同潰敗。
美式金融市場的創新能力無可比擬,但任何一種金融市場都無法抵抗制度性的造假行為,而次貸危機恰恰顯示出大面積的制度性造假行為,從評級機構到擔保公司,無一倖免。
在造假過程中,金融資產出現爆炸式增長。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稱,全球金融資產佔全球年度產出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109%飆升至316%,2005年,全球核心資產存量已達140萬億美元。同期英國的金融資產比例從278%升至359%,美國則從303%升至405%。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執行官約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說:「我不再相信市場的自我修復能力」,政府接手兩房、拯救貝爾斯登,說明政府的控制能力已經達到極限。
次貸危機之後,國際金融市場將出現深刻變化。直觀表現是,金融資產體量下挫,投資者越來越趨向保守。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表示:「最終大家可能會發覺有需要回到基本去,再次認清資金融通的根本目的,而負責保障公眾利益的監管機構也要意識到,最簡單的方法長遠來說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實際上在說,我們不願意上華爾街復雜到無人能懂的金融衍生品的當,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而不是讓貪婪者得暴利。
投資者開始自我保護,手握現金,投資最保守的資產,以求度過嚴冬:各個市場的投資者均縮減杠桿頭寸;投資者轉向現金和國債等安全資產。次貸危機,說明金融衍生品應該有明確的疆界,而金融市場趨向保守,是認可了保守的趨向。直至安然度過本輪由次貸引發的經濟下行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才會重新掉頭向上。
那些曾經信奉美式金融創新制度的國家,會因此變得更加謹慎,他們原本就不信任難以掌控的復雜的金融體系,次貸危機將使他們看到失去監管的金融市場的破壞力,各國主權投資基金與金融創新會更加謹慎。
但是,可以相信,金融資本主義不可能重回政府管制之路,而是會走向加強監管之路,否則,美國政府會繼續幫助雷曼兄弟,以及受到破產威脅的幾十家金融機構。可能的監管手段包括,收緊資本金要求,對金融機構的表外資產有更透明的要求,評級機構的失信評級將受到管制,對造假者的處罰會更嚴厲,謹慎對待金融市場中的政府信用擔保。
次貸危機是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的刮骨療毒過程,就像1929年大蕭條催生了羅斯福新政,安然、世通破產催生了薩班斯法一樣,次貸危機會催生新的管制手段、新的金融產品。
* 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感受最深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經濟放緩,沒辦法從銀行借貸,信用卡沒辦法透支。

美國當下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成共識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次貸危機終於徹底打破了華爾街神話,繼貝爾斯登中彈倒下之後,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曾經聲譽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在戰後金融史上絕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因為這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風險的大爆發。
當前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在全球化圖景下,這樣的危機不可能只關乎美國的事或者有錢人的事,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密切關注它將要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看國際變化:

2008年10月20日,韓政府實施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
2008年10月20日,荷蘭政府向荷蘭國際集團大規模注資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國央行將聯手應對金融危機
2008年10月17日,德通過5000億歐元救市計劃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國最大銀行寶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國公布首輪救助方案細節
2008年10月13日,英國向銀行注資370億英鎊
2008年10月12日歐元區國家通過大規模救助計劃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組建一個規模為300億歐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島政府金融監管委員會宣布接管該國最大的商業銀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內分行給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島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財困的當地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瓊斯指數四年來首度跌破萬點,這是2004年10月以來,該指數首度跌破萬點關口
2008金融危機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正是美國家庭的巨大負債,消化了中國不斷膨脹的產能
美國金融危機,首先會帶來心理沖擊。這場危機必然會在中國資本市場製造悲觀氣氛,中國持有的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會縮水、海外投資者也可能大量拋售中國資產回母國自救,從而對中國資本市場施以向下壓力。但更主要的,中國的經濟是高度外向的,進出口總值超過GDP的60%,以前正是由於美國人借錢消費,消化了中國的過剩產能,從而使美國的金融和中國的製造雙繁榮,現在美國金融一倒,必然終結美國人借錢消費模式,中國製造隨之受影響。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陶冬:中國未大面積受次貸危機影響
陶冬表示,中國從基礎面來講,是唯一一個真正大面積未受到次貸風暴影響的國家。雖然資本項目的管制又救了中國一次,但金融開放、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不可避免的……
申銀萬國:次級債風波的影響有限
雖然由於各國央行出手干預,美國的次級債風波一度有所緩和。但近日隨著某些問題的進一步暴露,形勢似乎變得再度嚴峻起來,海外證券市場也因此出現了劇烈的調整……
花旗經濟學家:次貸危機對中國沒有直接影響
如果美國進入蕭條的話,通過測算,美國經濟放緩1%,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1.3%。美國可能在下半年減息0.25%,而明年可能持續1到2次減息,最終在2008年年底達到4.5%的中性利率水平……
巴曙松: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不大
對於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巴曙松認為影響不大。他認為,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其直接的聯系管道就是可能對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有價格爭議……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機百年一遇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並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
羅傑斯:有生之年看不到金融危機觸底反彈
羅傑斯說,這是一條漫長道路,事實上,在我們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他說:「伯南克(美聯儲主席)和他的伙計們開始來援救了,這可能會把問題掩蓋一段時間,當然我不知道他們能掩蓋多久,然後災難就會繼續。」
伯南克提議轉移金融公司不良資產
伯南克提議,將美國金融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不良資產轉移到一個新的機構中去。 這項計劃是保爾森納和伯南克的又一次努力,此前他們未能恢復金融和房地產市場信心。
保爾森:對美國金融市場彈性持有信心
保爾森稱,健康的資本市場,是具有活力的美國經濟的主要骨架,也是美國經濟和美國家庭福利的關鍵。我們對美國的金融資本市場的彈性應持有信心。
卡恩:明年經濟會復甦
卡恩表示,盡管日前爆發的美國金融風暴增加了經濟發展的潛在威脅,IMF預計全球經濟會在2009年逐步復甦。IMF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約4%,這將體現為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放緩,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勢減緩。
索羅斯:英國是下一個
索羅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采訪時,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和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困境發表意見。他說:「我擔心,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仍在進入風暴的過程中,而非走出風暴。」
---
應對金融危機,各國舉措一覽
中國
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
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個人儲蓄存款利息稅
美聯儲聯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點
美聯儲9000億輸血銀行體系
共同降息50基點
歐盟各國將提高最低存款擔保額度
歐洲央行加大對金融系統注資力度
英國宣布新救市方案 將動用五千億英鎊
日本首相下令研擬追加經濟對策 規模龐大
日本央行一日內3次注資貨幣市場
俄羅斯向銀行大規模注資9500億盧布
俄羅斯對股市設立新的漲跌幅限制
澳央行降息100個基點 幅度為16年之最
西班牙設立300億歐元基金支持銀行
荷蘭將本國銀行存款賬戶擔保額提至10萬歐元
德國政府出台諸多應急措施
---
2008金融危機的幕後元兇
元兇一:過度消費的投資者
正是無限制擴張的消費和透支欲在背後使壞。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的泡沫來維持消費者的透支行為,市場被無節制地放大了。
元兇二:腰包鼓鼓的金融從業者
華爾街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推出各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不斷擴張市場,造成泡沫越來越大。
元兇三:睜眼閉眼的監管者
美國較為寬松的監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這次風波,而整個監管體制顯然已經無法跟上金融創新的速度。
元兇四:百依百順的亞洲國家
亞洲國家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給了美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且輸送流動性的無限動機,讓其有足夠的流動性。
簡單的說金融危機就是把錢恩存到銀行變成廢紙。
看看這個對你也會有所幫助。http://ke..com/view/20114.htm?fr=ala0

Ⅱ 2008年港元與人民幣的匯率

2008年4月12日人民幣對港幣匯率是
100元外幣兌換人民幣如下
現匯買入價89.69
現鈔買入價88.97
現匯賣出價90.3

Ⅲ 歷史上港幣兌換人民幣的最低_和最高值是多少

最高值:歷史上港幣兌換人民幣最高曾達1:4.27,也就是1港元兌4.27人民幣,這是在50年代的建國初期,改革開放後最高為1:1.4,出現在1993年。

最低值:1982年,美元大幅升值,港元貶值壓力加大。 同年9月英國首相撒徹爾夫人訪問北京,社會上各種猜測和傳聞甚囂塵上,觸發了港人信心危機。撒徹爾夫人訪問北京後的短短1年間,港幣貶值1/3,港元兌美元的匯率跌至1美元兌9.60港元的歷史最低水平,兌換人民幣1:0.779。

(3)6月9日香港匯率擴展閱讀:

香港政府的貨幣政策市和美元為聯系匯率,對香港政府來說,1美元對港幣匯率7.75是高。香港官方設定的美元兌港幣匯率波動區間為7.75至7.85,自1983年推出以來已經平穩運行了超過30年,即使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最高峰時也未曾被放棄。

1994年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以來,2007年人民幣匯率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人民幣首次比港幣值錢。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鉤,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鉤,最初匯率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

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布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鉤,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一直維持至今。

Ⅳ 港元和美元掛勾的問題

中國香港聯系匯率制度

中國香港聯系匯率制度指港元與其他貨幣採取固定匯率的制度,現與美元掛勾。

歷史

港元與其他貨幣掛勾的制度其實由來已久,自民國至1935年12月行銀本位制與中國銀元保持在穩定水平,港元於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間,曾經與英鎊掛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間,1英鎊可兌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鎊則可兌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則與美元掛勾,之後曾自由浮動。

1980年代初,中國香港出現前途問題,加上中國香港股市出現股災,市民對港元信心出現動搖,港元不斷貶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中國香港金融體系,中國香港 *** 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匯率制度,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

聯系匯率制度依賴中國香港龐大的外匯儲備支持。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元曾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大手買賣而造成匯價大幅波動,其後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決定投放資金穩定匯價,令7.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才可繼續維持。
[編輯] 利弊

中國香港是一個城市而非國家,經濟自由度高,屬開放性經濟體系,聯系匯率有助穩定中國香港經濟,減低外國經濟及匯率上的波動對中國香港做成的沖擊,亦可減低與中國香港從事貿易及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香港投資的匯率風險;由於中國香港的原材料、食品與消費品等,大部分依賴入口,聯系匯率亦可穩定中國香港的物價。但聯系匯率令中國香港需要跟隨美國調整利率,經濟體系因而較被動,未能發揮以利率調節經濟與通貨膨脹/收縮的作用。

資料來自: zh. *** /zh-/%E9%A6%99%E6%B8%AF%E8%81%AF%E7%B9%AB%E5%8C%AF%E7%8E%87%E5%88%B6%E5%BA%A6
--------------------------------------------------------------------------------------------------

聯系匯率制

聯系匯率制(Currency board,簡稱:聯匯,又譯作:貨幣發行局制度、鈔票局、貨幣局制度、貨幣發行板、貨幣發行局機制、貨幣局安排、)是固定匯率制的一種,即將本幣與某特定外幣的匯率固定下來,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使貨幣發行量隨外匯存儲量聯動的貨幣制度。如果所聯系的貨幣是美元,也可稱作「美元化制度(dollarization)」。

歷史

十九世紀末,英國為殖民地提出並設立了聯系匯率制。中國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而採用此匯率制度,與英鎊聯系,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啟用,與美元聯系,7.8港元兌1美元。

比較典型的例子有阿根廷比索對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和保加利亞列弗對西德馬克(如今為歐元)的聯系匯率制。
[編輯] 特點

1. 對本幣匯率穩定的更強承諾和更小的逆轉可能

[編輯] 優點

1. 穩定了幣值,降低了市場的交易費用

[編輯] 缺陷

* 聯系匯率制被認為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經濟危機的持續動盪中放棄了聯系匯率制,大幅下調了官方匯率,並引進了雙重匯率制。
* 中央銀行採用聯系匯率制,無法發揮最終貸款人的作用,不能通過放寬貨幣政策提供流動性,也不能直接融資來支援陷入問題的商業銀行,實際上把貨幣政策的決策權讓給了所聯系貨幣的管理當局。
* 聯系美元的情況下,經濟美元化,中央銀行損失本幣發行、本幣需求增長和本幣存量利息這三項鑄幣稅收入。

[編輯] 中國的准聯系匯率制

中國前總理 *** 借鑒國際上的聯系匯率制,提出一個以直接成交的指數為錨確定人民幣匯率的方式,對經濟的穩定發展效果顯著。

資料來自: zh. *** /zh-/%E8%81%AF%E7%B9%AB%E5%8C%AF%E7%8E%87%E5%88%B6

2009-11-29 23:31:45 補充:
亞洲金融風暴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此危機另一名稱是亞洲金融風暴(常見於中國香港及台灣)。

受影響國家

印尼、南韓和泰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中國香港也被波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加坡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中國在此次金融風暴前實行宏觀調控,並因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使損失得到減少),而台灣在表面上沒受影響,但傷害是被延後,因此台灣在2001前後面臨「本土型金融風暴」的威脅。但是日本處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自身的長期經濟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風暴的影響並不大。
[編輯] 經過

2009-11-29 23:32:45 補充:
1994年底,人民幣大幅貶值45%,各國資金開始湧入中國投資,東亞諸國資金開始失血。
[編輯] 東南亞

1997年,泰國經濟疲弱,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等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並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籃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系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由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的量子基金乘勢進軍泰國,從大量賣空泰銖開始,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中國香港的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
[編輯] 中國香港

2009-11-29 23:33:12 補充:
1997年10月,當索羅斯利用資金橫掃東南亞後,索羅斯帶領的國際炒家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香港。雖然中國香港基本沒有當時泰國那麼糟糕,但是房地產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後瓊斯及索羅斯選定中國香港作為第二波沖擊的主戰場,他們認為維持住聯系匯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認定中國香港特區 *** 挺不過去,所以便開始積極研究,很快便發動攻勢。1997年11月,對沖基金開始了對港幣長達十幾個月的進攻。宏觀對沖基金在匯市、股市、期市聯動造市,全方位發動對港元的立體式襲擊: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現匯換美元,同時賣空港元期貨,然後在股市拋空港股現貨,此前後在恆生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沽售期指合約。但在中國香港特區 *** 的抵抗下,三次進攻均未摧毀港元。

2009-11-29 23:33:54 補充:
1997年,中國香港 *** 在狙擊索羅斯的金融攻擊時,首先動用了900億儲備中的150億美金,導致索羅斯在中國香港戰場直接損失超過20億美元,間接損失約150億美元。

2009-11-29 23:34:15 補充:
1998年8月5日,在美國股市大跌、日元匯率重挫的配合下,對沖基金開始對港元發動第四次沖擊。一場幾乎使中國香港金融市場和聯系匯率制度陷於崩潰的戰役就此打響。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發動攻勢,開始炒賣港元,首先向銀行借來大量港元在市場上拋售,換來美元借出以賺取利息,同時大量賣空港股期貨。前者會使利率急升,導致股市下跌,從而在期貨市場獲利;

2009-11-29 23:34:36 補充:
同時一旦港元下跌,他們也可以同時在外匯市場獲利,可謂一石二鳥。中國香港特區 *** 把息率大幅調高,隔夜拆息一度高達300%,並動用外匯儲備近1200億港元(約150億美元)大量購入港股,結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貨結算日被迫以高價平倉,損失嚴重,加上在俄國和馬來西亞同時受挫,最終炒家撤退。在此一役,中國香港 *** 動用了大量外匯儲備投入股市,一度佔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為部分公司的大股東,一旦股市下挫聯系匯率將有可能崩潰。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

2009-11-29 23:34:54 補充:
[編輯] 影響

此危機迫使除了港幣之外的所有東南亞主要貨幣在短期內急劇貶值,東南亞各國貨幣體系和股市的崩潰,以及由此引發的大批外資撤逃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給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資料來自: zh. *** /zh-/%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9%A2%A8%E6%9A%B4,

Ⅳ 2017港幣兌人民幣匯率 6月9日最新銀聯港幣對人民幣匯率報價多少

1港元=0.8730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1.1454港元

Ⅵ 2010年港幣匯率

2010年12月31日港幣兌換人民幣元外匯牌價:1港幣=0.8509人民幣元。

Ⅶ 為什麼港幣和美元的匯率走勢完全一致啊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鉤,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鉤。匯率由1972年7月6日開始,最初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布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鉤,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一直維持至今。

後來港元匯價與美元可以作有限度的自由浮動,只要與掛鉤匯率(7.80港元兌1美元)差距不大即可,如港元在2003年時曾一度升至7.70港元兌1美元,但很快又回復至接近正常水平。

自2005年5月18日起,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收緊匯率控制措施,限制於7.75-7.85港元兌1美元之間浮動,並把7.75水平名為「強方兌換保證」和7.85水平命名為「弱方兌換保證」,以穩定聯系匯率制度。

若觸及或極接近任一介限,金管局會立即透過行政手段,保持匯率在此范圍內。當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便會買入美元而賣出港元;當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則買入港元而賣出美元。

Ⅷ 6月9日的人民幣美金匯率多少錢

2017年6月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中間價為:
1人民幣兌0.1471美元,

閱讀全文

與6月9日香港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港幣兌人民幣匯率表歷史 瀏覽:305
力合科創集團參股股東 瀏覽:614
理財產品喜好調查問卷 瀏覽:746
以太幣實時交易價格 瀏覽:760
mt4外匯交易系統手機版 瀏覽:151
匯率轉換選擇題 瀏覽:179
下列關於經營杠桿說法正確的有 瀏覽:531
無人貨架指標 瀏覽:507
雙重匯率是哪種 瀏覽:696
貸款買車能拿到購車合同不 瀏覽:103
持倉市值不對 瀏覽:253
廣州小龍蝦融資 瀏覽:878
助學貸款逾期記錄刪除 瀏覽:40
老虎證券違法嗎 瀏覽:914
金融公司查個人信用是否違規 瀏覽:465
st瑞徳股票 瀏覽:662
小小酒股票 瀏覽:708
嘉葯堂股份 瀏覽:960
山東日照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169
固定收益類信託業務 瀏覽: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