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匯率風險案例
要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你可以選擇貨幣的保值方法,例如硬幣保值法,(如今美元下跌,但是歐元等前景良好,你可以選擇硬幣對此進行保值。)或者是「一籃子」貨幣保值法,在貿易中,你雖然以美元作為作為計價貨幣,但是卻可以在簽訂合同時,選者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組合成一個籃子貨幣,對這個貿易的值進行保值。從而規避了匯率風險。
② 跨國公司受匯率影響的原因_跨國公司匯率風險控制機制建立的分析與探討
隨著一些跨國公司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在提升海外規模當量和資源控制比重的同時,也承擔了較高的美元貸款。目前國際經濟形勢發展趨向不明朗、國際匯率波動幅度加大,美元貸款所帶來的匯兌損益影響和風險日益增加。因此這些企業迫切需要加強匯率風險的管理能力,以在國際競爭中獲取更加有利的位置。
一、美元貸款基本情況
如某跨國公司境外子公司2008年貸款30億美元,並應於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分期償還本金。
鑒於該境外子公司日常運營的功能貨幣和記賬本位幣為澳元,償債時需要將澳元兌換成美元進行支付,因此實際還款時的匯率與借款時的匯率差異,將導致不同貨幣兌換產生匯兌損失或收益。按照會計准則要求,跨國公司在披露定期報告時,需將報告期末美元兌澳元的匯率與年初匯率進行比較,折算出賬面損益。近幾年該跨國公司匯兌損益情況如下圖所示:
由於長期以來美元貸款利率較低,境外子公司承擔的貸款融資成本較低,但與此對應的匯率波動則較大,而該境外子公司一直未對美元負債賣雀擾的匯率風險採取控制措施,導致企業的經營業績波動較大。
二、建立匯率風險控制機制的必要性
1.控制匯兌損益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目前美元兌澳元匯率水平約為1.06:1,在國際經濟形勢發展不明朗的形勢下,資本市場對於美元和澳元的走勢也眾說紛紜。彭博資訊2012年1月19日綜合摩根大通、瑞士銀行、花期、巴克利等40家國際投資銀行對美元和澳元的走勢預測,結論如下圖所示:
對境外子公司的30億美元貸款而言,如果在實際還歲老款時美元升值導致匯兌比率低於0.9則會形成匯兌損失,澳元升值導致匯兌比率高於0.9則會形成匯兌收益。作為實體型企業而言,如果不將匯率風險鎖定在可控范圍之內,一旦出現美元升值的局面導致實質性匯兌損失,該境外子公司需要支出更多的澳元兌換美元還貸,將對企業的實體經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此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香港中信泰富集團均因對國家匯率變化預測失誤導致投資出現重大損失,致使公司聲譽受到極大的傷害,公司領導人和相關責任人辭職、公司經營陷入困境,時至今日依然是資本市場的反面教材。
2.維護良好公司形象的需要。近年來該跨國公司H股價格始終低於A股價格30%~35%左右,而A股價格也表現為上升乏力,主要是由於境內外投資者認為公司存在美元負債的匯率風險,而且沒有採取任何風險管控措施,有悖於跨國運作的常理。
綜上所述,雖然該跨國公司未來存在最終實現收益的可能,但是出現匯兌損失的可能性亦無法排除,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應建立匯率風險控制機制。
三、控制匯率風險的主要方式分析與探討
大型跨國公司在日常運營和資本運作過程中,常常涉及不同幣種匯率變化損益問題,通常採用貨幣掉期或匯率期權組合等風險控制機制鎖定匯率風險。為便於表述,僅選擇跨國中旦公司規避匯率風險最常用的兩種方案進行分析,並將美元兌澳元的目標匯率基準假定為0.9:1,將風險控制資金額度假定為30億美元。
1.貨幣掉期。該方案主要操作思路為:直接將2012年~2014年的美元兌澳元鎖定在0.9:1.屆時無論市場匯率如何變化,境外子公司都按照此匯率,使用33.3億澳元償還貸款本金。
2.匯率期權組合。該方案主要操作思路為:境外子公司獲得在2012年~2014年按照0.9:1的美元兌澳元匯率兌換30億美元的權利。屆時如果匯率在0.9以下,則可行使匯兌權利實現成本控制;如果匯率在0.9以上,則可放棄權利直接在市場換匯還貸,繼續享有澳元升值的收益。
3.交易成本的影響。實施匯率風險控制必然存在一定交易成本,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鎖定基準匯率。在美元兌澳元匯率為1.06:1的情況下,向下鎖定具有可行性。而鎖定的基準匯率越高、越接近1.06,則成本越高,同時公司獲得的澳元升值收益越大。(2)鎖定風險資金額度。交易金額越大,成本越高;交易金額越小,成本越低。(3)風險可控區間。在匯率風險組合方案中,選擇的保障區間越大,成本越高;保障區間越小,成本越低。(4)實時匯率。交易實施時,現有實時匯率越高(澳元增值幅度越大)、交易成本越低;實時匯率越低(澳元出現貶值)、交易成本越高。
4.簡要對比分析。上述兩種示範案例均能實現匯率風險的實際控制,對兗州煤業的影響簡要對比分析如下:
由於該跨國公司目前仍享有一定匯兌收益,較為理想的選擇,是綜合衡量考慮各種因素,使公司獲得的澳元增值收益能夠抵消匯率風險控制交易成本,甚至是抵消交易成本後還能獲得一定的澳元增值收益,實現鞏固既得利益、規避或有風險的目的。
此外,在實踐中,還可以考慮將境外子公司取得的美元收入,部分以美元形式保存,以減少結售匯損失,對沖美元債務匯差等匯率風險控制措施。
防範匯率風險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業務,而且直接關繫到跨國公司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建立健全匯率風險控制機制,注重培養和引進精通外匯管理的專業人員,與政府有關部門、銀行、中介咨詢機構等保持密切聯系,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及時獲取匯率風險信息,利用各種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有效規避外匯風險,把匯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將經營活動建立在可預測的基礎上,使企業的國際化之路越走越寬。
③ 案例分析 (1)利用人民幣遠期結售匯業務規避匯率風險 (2)利用期權交易規避匯率風險
(1)做遠期,到期時收到2000萬美元,出售得人民幣2000萬*8.3649
不做遠期,到期收到的美元,兌換人民幣:2000萬*8.2649
做了遠期結售匯業務,多獲人民幣:2000萬*(8.3649-8.2649)=200萬
(2)一是遠期避險:
日元升值,3個月後現匯匯率為$1=JP¥220,與預期一致,執行期權,即240的價格兌換24億日元,需要美元1000萬
如果遠期保值,同樣需要美元1000萬,相比較,期權保值多付了期權費
日元穩定不變,3個月後現匯匯率仍為$1=JP¥240,放棄期權,按市場購買日元與做遠期一樣,均支付美元1000萬,期權交易多支付了期權費。
日元貶值,3個月後現匯匯率為$1=JP¥260。放棄期權,按市場支付,需要美元24億/260=923.0769萬美元,遠期避險需要美元1000萬
期權交易比較靈活,對自己有利時執行,不利時放棄,遠期交易是鎖定將來的支付,防範損失的同時也抑制了收益,且有信用風險的存在。期權交易需要支付期權費,且無論執行與否都不能返還。
④ 外匯匯率變動進出口企業怎樣規避風險的案例
2009年下半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逐漸增大,不少企業已做了相應的准備。但即便如此,匯率依然成為出口企業為之困擾的難題之一。最近,一服裝公司的經理比較頭痛:公司准備向美國出口一批服裝。雙方將在2010年1月1日簽訂合同,約定以美元支付總額為500萬美元的貨款,結算日期為2010年7月1日。目前,匯率為1美元兌人民幣6.85元。由於美元一直貶值,公司結匯後的人民幣收入可能會明顯減少,如何迴避美元貶值所導致的外匯風險呢?如果選用避險工具後,美元卻升值了,又如何處理呢?銀行介紹,目前的匯率風險迴避工具包括遠期、掉期、期權、掉期期權以及它們的組合。具體的使用,要看企業使用外匯的實際狀況。結合該服裝公司的情況,銀行設計了二種方案。1.用遠期外匯交易鎖定匯率,即在7月1日以實現約定的價格(1美元兌人民幣6.80元)結匯。這樣就迴避了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到時候該企業可以用6.80的匯率換回3400萬人民幣。2.企業買入一筆看跌美元期權。期權的標的是美元兌人民幣,執行價為6.85,期限是6個月,名義本金為500萬美元。按照目前報價,看跌期權的期權費是3萬美元。期權到期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如果低於6.85就可執行看跌期權,如果高,可視情況放棄執行期權,執行期權,企業用500萬美元換回來的是3425萬元人民幣。放棄或執行所付出的成本:3萬美元的期權費,約摺合20.55萬人民幣。如果美元兌換人民幣價格高於6.85時,企業將部分或全部回收期權費,並有可能獲取美元升值後的額外收益。點評:企業要想了解什麼樣的外匯避險工具適合自己,首先必須對自身業務需求和相應風險進行識別,確立風險量化及風險治理目標,然後再選擇相應的外匯風險迴避方案。如果該企業的避險目標就是要避免美元貶值所帶來的風險。那麼以上二種方案均可行。但選擇簡單鎖定遠期結匯匯率的方案一的代價,就是企業要支付相應的貼水點差,約摺合人民幣25萬人民幣。方案二選用期權進行外匯風險迴避,期權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如果美元貶值,可以選擇行權,迴避外匯風險。但如果美元升值時,可放棄行權,只需支付20.55萬人民幣期權費,就可享受美元升值的意外收益。人民幣期權產品,可以通過境外的銀行,如匯豐、摩根大通等進行交易。
⑤ 匯率風險管理方法
國際貿易匯率風險管理有三種基本方法:
一、遠期合同法
此種匯率風險管理thldl是藉助於遠期合同、創造與外幣流入相對應的外幣流出來消除外匯市場匯率風險;例如:
一家義大利企業向美國某公司出口貨物,該企業三個月後將從美國公司獲得80000美元的貨款。為了防範三個月後美元匯率價格的波動風險,義大利企業可與該國外匯銀行簽訂出賣80000美元的三個月遠期合同。假設簽訂此遠期合同時美元對歐元的遠期匯率為US$1.0000=EUR0.8900,三個月後,義大利公司履行遠期合同,與銀行進行交割,將收進的80000美元售予外匯銀行,獲得本幣71200歐元;如此操作就消除了時間風險與貨幣風險,最後得到了本幣的流入。
二、提前借入——即期合同——投資法
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Borrow-Spot-Invest即BSI),此種方法在出口商有應收外匯賬款的情況下,為防範應收外幣的匯率價格波動,首先借入與應收外匯相同數額的外幣,將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轉變到現在辦匯日。借款後時間風險消除,但貨幣風險仍然存在,貨幣風險則可通過即期合同法予以消除。這樣操作可將借入外幣賣給銀行換回本幣,外幣與本幣價值波動風險不復存在。消除風險雖然有一定費用的支出,但可將借外幣後通過即期合同法賣得的本幣存入銀行或再進行投資,從而賺得投資收入,抵沖一部分採取防險措施相關費用的支出。
三、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
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Lead-Spot-Invest即LSI),此種方法是具有應收外匯賬款的出口商,徵得進口方的同意,請求其提前支付貨款,並給予其一定的折扣。應收外幣賬款收訖後,時間風險消除。以後再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從而也消除了外匯匯率風險。為取得一定的利益,將換回的本幣再進行投資。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LSI)與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BSI)的整個過程大體上相似,但兩者只是第一步從銀行借款並對其支付利息,改變為請債務付款方提前時間支付,並給其一定折扣。
以上三種外匯匯率風險管理的防範基本方法,均能消除從現在到將來這一時間段,出口商應收外幣與本幣價值之間因為外匯匯率價格波動而帶來不利於出口商的外匯風險。
⑥ 如何運用遠期匯率避險
遠期外匯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又稱期匯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其中至少有一方是銀行)成交後,不立即進行交割,而是在未來的某個約定日期(至少是成交後第三個營業日以後)進行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通過遠期外匯交易買賣的外匯稱為遠期外匯或期匯,使用的匯率稱為遠期匯率。
遠期外匯交易是通過合同(合約)來完成的,它是買賣雙方達成的協定。合同一經簽訂,雙方必須按照合同的有關條款履行,不能任意違約。合同中一般包括五方面的內容:貨幣種類、匯率、數量、交割期限以及買賣外匯的類型(到期買進還是賣出)。
常見的遠期外匯交易的期限為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當然也有短至幾天或長至1年以上的,不過這在實際中比較少見。
綜上,我們可以總結出遠期外匯交易的特點:即「三個固定」:價格(遠期匯率)固定、數量固定、交割期限固定。
進行遠期外匯交易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使進出口商、貨幣借貸者以及投資者藉助外匯交易來消除匯率變動的風險。但是,隨著金融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遠期外匯交易已同時被廣泛地作為國際間的外匯投機和套利的工具,因而其功能也不斷擴大。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保值避險
通過遠期外匯買賣,能夠事先將貿易和金融上外匯的成本或收益固定下來,有利於經濟核算,避免和防範外匯上的風險。例如,在國際貿易中,經常會碰到合同中的貨幣與進口商手中持有的貨幣不一致,而合同中的支付一般在將來的一定時期。為了避免在支付時外匯匯率的變化,進口商可以事先進行遠期外匯買賣,固定成本,避免在將來支付時因匯率變化帶來的外匯風險。在國際借貸中,也會經常碰到借款貨幣與實際經營收益(通常即還款的資金來源)的貨幣不一致,而借款人的償還一般又是在遠期。為了避免在還款時外匯匯率的變化,借款人可以事先進行遠期外匯買賣,固定還款金額,避免將來在還款時因匯率變化帶來外匯風險。
2、投機以賺取利潤
遠期外匯市場為外匯投機者提供了簡單易行的投機場所。
投機者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掌握的各方面信息進行判斷,若預計某種貨幣匯率(如美元匯率)將要下降,便可以預先賣出該種遠期貨幣(遠期美元),等今後該種貨幣(美元)匯率下降,再買進(美元)以抵補,從中賺取差價。這種先賣後買的投機行為稱為「空頭」。
反之,若投機者預計某種貨幣匯率(同樣如美元)將上升,就預先大量買進該種遠期貨幣(遠期美元),待今後交割時,如果該貨幣(美元)匯率上升,則賣出(美元)以抵補,從中獲利。這種先買後賣的投機行為稱為「多頭」。
投機交易與保值避險交易的區別在於:第一,投機交易沒有實際的商業或金融業務為基礎,其交易的目的不是為了這些商業或金融業務,而單純是為了賺錢;第二,投機交易屬於買空賣空,實際沒有真實的資金;第三,投機交易在遠期外匯市場上起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作用,如前介紹遠期匯率的決定中提到的,他能使得市場最終趨於均衡。
(四)遠期外匯交易的起息日和交割日
遠期外匯交易的起息日為成交後的第二個營業日,即即期日;而遠期外匯交易的交割日則是遠期交割月的最後一個營業日,可按照外匯交易通用慣例來確定。這些慣例可以概括為「日對日」、「月對月」、「節假日對節假日」、「不跨月」。
1、「日對日」是指遠期交易的起息日與即期交易的交割日相對應。也就是說交割期限是從起息日開始計算,而不是從成交日開始算起。例如:在3月25日達成一筆3個月期的遠期外匯交易,則其起息日為3月27日,交割日為6月27日。
2、「月對月」也稱為「月底日對月底日規則」。月底日是指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營業日,而不是指某個月的最後一天。按照外匯市場交易慣例,如果即期日為月底日,那麼遠期交易的起息日也應該為月底日。例如,某月的月底日為28日,29日、30日為周末,31日為法定節假日,如果即期日就是該月的28日,那麼一月期遠期交易的起息日為下一個的30日或31日,而不是下一個月的28日,因為下一月的月底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為30或31日。
3、「節假日順延」是指遠期交易的起息日為周末或公共假日時,則起息日順延到下一個營業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起息日向後順延時,一定不能跨越其所在的月份,這就是「不跨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遠期外匯交易的起息日是那一天呢?應該返回到該月的最後一天作為起息日。
⑦ 國際金融實務:如何設計匯率風險防範方案
不同情況下是不同的,匯率風險防範的工具很多,遠期交易/期貨/期權等,以下舉兩個遠期交易的案例:
一、A公司進口貨物,合同規定到貨後3個月付款JPY(1136000),現因A公司預期日元匯率在這三個月內將上升,就購買了一份遠期匯率合同以防匯率風險。現匯市掛牌為:
USD1=JPY111.00/115.00,三個月遠期25/50,問:
(1)A公司為防範風險會增加多少進口成本(以日元計)?
(2)如A公司不做遠期套期保值,3個月付款時匯價為USDl=JPY109/113,則A公司將比做遠期保值多付多少美元。
回答:
(1)根據題意,遠期匯率USDl=JPY110.25/114.5 0
防範風險做遠期,即購入遠期日元1136000,價格為110.25,而即期購買價格為111,以美元計值成本增加:1136000/110.25-1136000/111=69.62美元,以日元計:69.62*115=8006.30日元
(2)做遠期保值,即遠期支付價格為109,比做遠期保值多付美元數為:1136000/109-1136000/110.25=118.16美元
二、Cooper是一家美國公司,公司有一筆資金投資於面值為50萬英鎊的票據,90天後到期,票據的年利率為9.5%。英鎊的即期匯率是GBP/USD1.5612,90天後遠期匯率是GBP/USD1.5467。
假設Cooper有一個180天的98萬英鎊應付款,這是否影響公司做出對該英鎊進行套期保值的決策?如何影響?為什麼?
回答:不影響,因為套期保值的目的是市場預期的3個月實際匯率比遠期匯率1.5467還要小作一個未來收入(50萬英鎊本利)價值的鎖定,而根據市場情況英鎊貶值趨勢是明顯的,既然英鎊貶值趨勢明顯,對98萬180天後的支付應該是有利的,即有利的風險頭寸,保留即可。
⑧ 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的案例,越多越好!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也是匯率的產生原因。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財富生活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財富生活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財富生活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1)購買力平價 (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舉一個漢堡包的經典案例,如果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一定是 2 美元每 1 英磅。如果盛行市場匯率是 1.7 美元每英磅,那麼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 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此理論假設這兩種貨幣將最終向 2:1 的關系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另一個不足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另外,除了通貨膨脹率和利息率差異之外,還有其它若干個因素影響著匯率,比如:經濟數字發布/報告、資產市場以及政局發展。在 20 世紀 90 年代之前,購買力平價理論缺少事實依據來證明其有效性。90 年代之後, 此理論似乎只適用於長周期(3-5 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價格最終向平價靠攏。 (2)利率平價 (IRP) 利率平價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麼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20 世紀 90 年代之後,無證據表明利率平價說仍然有效。與此理論截然相反,具有高利率的貨幣通常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因對通貨膨脹的遠期抑制和身為高效益貨幣而增值。 (3)國際收支模式 此模式認為外匯匯率必須處於其平衡水平——即能產生穩定經常帳戶余額的匯率。出現貿易赤字的國家,其外匯儲備將會減少,並最終使其本國貨幣幣值降低(貶值)。便宜的貨幣使該國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價格優勢,同時也使進口產品變得更加昂貴。在一段調整期後,進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從而使貿易余額和貨幣向平衡狀態穩定。 與購買力平價理論一樣,國際收支模式主要側重於貿易商品和服務,而忽視了全球資本流動日趨重要的作用。換而言之,金錢不僅追逐商品和服務,而且從更廣義而言,追逐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此類資本流進入國際收支的資本帳戶項目,從而可平衡經常帳戶中的赤字。資本流動的增加產生了資產市場模式。 (4)資產市場模式 目前為止的最佳模式。 金融資產(股票和債券)貿易的迅速膨脹使分析家和交易商以新的視角來審視貨幣。諸如增長率、通脹率和生產率等經濟變數已不再是貨幣變動僅有的驅動因素。源於跨國金融資產交易的外匯交易份額,已使由商品和服務貿易產生的貨幣交易相形見絀。 資產市場方法將貨幣視為在高效金融市場中交易的資產價格。因此,貨幣越來越顯示出其與資產市場,特別是股票間的密切關聯。
⑨ 用人民幣國際結算如何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變動的風險,能舉例說明最好
用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幣種,那麼,不存在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變動的風險。因為人民幣對於中國來說是本幣,不需要兌換成其它幣種,因此不存在兌換問題,那麼,又何來匯率變動發現。
舉例來說,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以人民幣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那麼,如論其它幣種如何變換,對於中國的買家或賣家而言,人民幣並不發生與其它幣種兌換的問題。比如,合同約定總金額為人民幣100萬元,那麼,進口或出口結算時,中國的買家或賣家只要支付或收取100萬人民幣即可。即便此時人民幣對其它幣種有什麼樣的變化,都不會多付錢或少收錢。
⑩ 舉外匯風險的例子說明外匯風險
案例7 外匯風險案例:百富勤破產案
百富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Peregrine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成立於1988年底,由集團主席杜輝廉和董事兼總經理梁伯韜在香港創辦。在短短的幾年間,其業務已遍及亞太各地。該集團主要為客戶提供各類型的綜合投資銀行及證券經紀服務。百富勤由最初3億港元的資本發展成為擁有240億港元總資產的跨國投資銀行,在東南亞及歐美共設有28家分行,業務遍及證券、期貨經紀、基金管理、投資融資、包銷上市等。
1997年下半年爆發了滌盪全球的金融風暴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泰株、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吉特、印尼盾和新加坡元兌美元的匯率大幅下跌,屢創歷史新低。由於百富勤大量投資於東南亞市場,持有巨額亞洲貨幣債權,此番東南亞貨幣狂瀉給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同時匯市的動盪也帶來了股市的暴跌,10月23日恆生指數由11700點暴跌至10426點,跌幅達到10.4%。10月24日,恆生指數略有反彈,但在10月28日恆指再次暴跌1438點,創歷史紀錄,收報9059點。從10月20日到28日,恆生指數在短短的幾天里跌去4541點,跌幅達33.4%。若以香港股市7月3日的3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到10月28日已損失約1400多億美元。作為從事證券業務的百富勤在1997年7月至10月的股票損失估計至少近10億港幣 。
1998年1月12日下午5時,百富勤宣告破產。
-------------------------------------------------------------------------
【案例分析題】20×7年1月,中華集團公司與美國某公司簽訂出口訂單1 000萬美元,當時美元/人民幣匯率為7.20, 6個月後交貨時,人民幣已經大大升值,美元/人民幣匯率為7.00,由於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該公司損失了200萬元人民幣。
這一事件發生後,該公司為了加強外匯風險管理,切實提升公司外匯風險防範水平,於20×7年3月召開了關於公司強化外匯風險管理的高層會議,總結本次損失發生的經驗教訓,制定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對策。有關人員的發言要點如下:
總經理陳某:我先講兩點意見:(1)加強外匯風險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對於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2)外匯風險管理應當抓住重點,尤其是對於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的管理,必須制定切實的措施,防止匯率變化對於公司利潤的侵蝕。
常務副總經理吳某:我完全贊同總經理的意見,在人民幣匯率比較穩定的背景下,我們只要抓好生產,完成訂單,利潤就不夠實現,而目前我國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發生了變化,我們不能再固守以往的管理方式,漠視匯率風險,必須對所有的外匯資產和外匯負債採取必要的保值措施。另外,總經理提出的加強折算風險管理的觀點也十分重要,我們建立的海外子公司即將投入運營,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對於折算風險進行套期保值,避免出現賬面損失。
總會計師李某:加強外匯管理的確十分重要。我最近對外匯風險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發現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金融工具還是比較多的,採取任何一種金融工具進行避險的同時,也就失去了匯率向有利方面變動帶來的收益,外匯的損失和收益主要取決於匯率變動的時間和幅度,因此強化外匯風險管理,首先必須重視對於匯率變動趨勢的研究,根據匯率的不同變動趨勢,採取不同的對策。
董事長張某:以上各位的發言我都贊同,最後提兩點意見:(1)思想認識要到位。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了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在此宏觀背景下,採取措施加強外匯風險管理十分必要。(2)建議財務部成立外匯風險管理的小組,由財務部經理擔任組長,具體負責外匯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
要求:
(1)題目中給出的匯率是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還是間接標價法?
(2)題目中的舉例體現的是哪一種風險?
(3)從外匯風險管理基本原理的角度,指出總經理陳某、常務副總經理吳某、總會計師李某以及董事長吳某在會議發言中的觀點有何不當之處?並分別簡要說明理由。
【分析提示】
(1)直接標價法
(2)交易風險
(3)
——總經理陳某:
有關外匯風險管理重點的觀點不恰當。
理由: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經濟風險比折算風險和交易風險更為重要,因為其影響是長期性的,而折算風險和交易風險的影響是一次性的。
——常務副總經理吳某:
(1)對所有的外匯資產和外匯負債採取保值措施的觀點不恰當。
理由:外匯資產和負債由於匯率變動可能出現增值或減值,這種增值或減值可能自然抵銷,因此不需要對所有外匯資產和外匯負債採取保值措施。
(2)對於折算風險進行套期保值的觀點不恰當。
理由:減少折算風險的同時可能會增加交易風險,因此,如果折算風險不對現金流量產生影響,就不必對折算風險進行套期保值。
——總會計師李某:
(1)「採取任何一種金融工具進行避險的同時,也就失去了匯率向有利方面變動帶來的收益」的觀點不恰當。
理由:採取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貨等金融工具避險,通過鎖定匯率,可以迴避匯率不利變化帶來的損失,但同時也失去了匯率有利變化帶來的收益,而採取外匯期權金融工具避險,既可以迴避匯率不利變化帶來的損失,又可以享受匯率有利變化帶來的收益。
(2)「外匯的損失和收益主要取決於匯率變動的時間和幅度」的觀點不恰當。
理由:外匯的損失和收益取決於三個因素:(1)受匯率變動影響的外匯敞口;(2)匯率變動對外匯資產和負債的影響程度;(3)匯率變動時間和幅度。
——董事長張某:
「建議財務部成立外匯風險管理的小組,由財務部經理擔任組長,具體負責外匯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的觀點不恰當。
理由:外匯風險包括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其中經濟風險涉及生產、銷售、原材料供應以及區位等經營管理的各方面,因此,經濟風險的管理超出了財務部門的職責,而是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通過調整企業經營策略和採取內部管理辦法來達到管理經濟風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