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方財富股票股吧比亞迪
近來比亞迪股價漲勢十分迅猛,動態市盈率已經高於900了,大部分朋友都認為這個股價已經高了,可比亞迪被中信建投評估比為1.5萬億目標市值,也就是說還有70%的上漲空間。到底比亞迪的評估是怎麼的出來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來探討下國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龍頭--比亞迪。
在開始說比亞迪股票前,給大家說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領域龍頭股名單,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新能源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比亞迪在中國稱得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老大,業務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者之一。
比亞迪的亮點:
1、產品力持續向上,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強勁
公司當前到了產品與技術的集中兌現期,因為很多車型攜帶著比亞迪全新技術陸續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升高,仍然可以繼續引領電動車領域的行業發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突圍明顯,進步顯著。
2、刀片電池出鞘安天下,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刀片電池具備超級安全、超級壽命、超級續航、超級強度、超級功率和超級低溫性能六大技術創新,跳過模組,相較於傳統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升50%,在成本上也更加有優勢。目前電池市場佔有率15%,僅次於CATL(寧德時代)。從技術創新中獲得了利益,比亞迪刀片電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置身全球電動化里,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有望不停進取,擴大市場佔有率,讓核心競爭力得到強化。
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的產業鏈布局被不停退進,半導體分拆被努力推進上市,先後入股華大北斗(高精度導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極材料)等產業鏈核心公司。可以認為,比亞迪依靠產品鏈進行精妙布局,有助於明顯增強對核心技術、供應鏈風險的掌握力,彰顯了標桿的地位。
二、從行業角度分析
如今看來,在碳中和減排政策的推出,加上鋰電池成本的控制雙輪驅動下,汽車電動化的發展進程迅速,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一半。與此同時汽車智能化革命發生,汽車駕駛由輔助駕駛逐步發展到進入自動駕駛,駕駛艙智能化,完成了交通工具場景向智能出行場景的轉變,出行服務未來將占據汽車市場主導權,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70%。當下電動化與智能化變革,正在改變著傳統汽車產業鏈格局,即將就要進入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階段了。
由於篇幅受限,很多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深度報告與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就能了解:【深度研報】比亞迪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三、總結
總而言之,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巨頭,在行業發展情況這么可觀的情況下,有可能迎來繁榮發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的,如果想要更准確地知道比亞迪股票未來行情,可點擊以下鏈接,有優秀的投顧幫你判斷,看下目前比亞迪股票的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比亞迪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B. 京津冀一體化概念股有哪些
從市場表現來看,在42隻京津冀概念股中,昨日股價實現上漲的個股有39隻,上漲個股佔比92.86%。漲幅靠前的10隻個股包括:北辰實業、春秋航空、唐山港(601000,股吧)、凱瑞德(002072,股吧)、常山股份(000158,股吧)、首鋼股份(000959,股吧)、河北宣工(000923,股吧)、廊坊發展(600149,股吧)、榮盛發展(002146,股吧)和大龍地產(600159,股吧)。
資金方面,昨日大單資金凈流入的個股有14隻,大單資金凈流入超過1000萬元的個股有10隻,分別為:唐山港、北辰實業、廊坊發展、春秋航空、華魯恆升(600426,股吧)、首鋼股份、常山股份、天汽模(002510,股吧)、樂凱膠片(600135,股吧)、凌雲股份(600480,股吧),這10隻個股累計吸金達9.01億元。
中金公司預計京津冀發展規劃的重點將至少包括三個方面:
1。交通一體化:城際交通上,目前北京和河北各城市間的高鐵、動車和公路連接仍然較不發達;京津冀地區貨運強度高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但客運周轉量較低,鐵路和公路的客運強度也都明顯低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有必要進行交通基礎設施的一體化規劃和補充,來使得整個區域的交通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和便捷。
2. 環境治理:根據環保部披露的數據,2014年空氣質量較差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地區獨佔8席。在過去十年中,京津冀地區的空氣污染情況雖略有緩解,但仍然是全國空氣污染最重的區域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就是環境治理問題。
3. 產業結構調整和重新布局:京津冀的產業體系互不相關、各自獨立,產業一體化的程度較低。同時,京津冀的許多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尤其是工業與製造業企業,在京郊、天津和河北都有廣泛分布,缺乏有效協調。未來產業的重新布局既要考慮各自優勢,又要兼顧當前的基礎和承載能力,同時也要兼顧環境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