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在做空股市
真正做空中國股市的是:
1、杠桿融資資金。只要股市一跌,一些高杠桿倍數的資金就會奪路出逃,否則就會爆倉,這部分高杠桿資金,是股市暴漲,同時也是股市暴跌的根源。
2、國家隊。匯金已經大幅度減持了中國股市的股票,在高泡沫的情況下,匯金這種理性做空是非常對的。社保基金在如此高泡沫的情況下,也將會減持中國股市的股票。國家隊的資金都離開了中國股市,你還憑什麼要留在這里。
3、產業資本在瘋狂做空。過去的一段時間,產業資本在一個月多點已經瘋狂減持了近2500億的股票,不可謂不瘋狂,如此拚命做空,中國股市不暴跌才怪。但是產業資本在中國股市泡沫如此之高的情況下,這是非常理性的做法,無可厚非。
4、外資資金。這是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幾乎對中國股市的大漲起不到什麼作用,對中國股市的大跌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5、中國股市的部分股指期貨做空力量。這部分做空力量基本上就是技術派,對大格局沒有任何的影響。
中國股市發生如此重大股災,根本的原因還是股市泡沫過高,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泡沫,估值過高,而又靠杠桿資金推動的,這本來就是賭博,來得快,去得更快,去杠桿化才剛開始,更大的痛苦還在後頭。
❷ 國外股市跟中國股市有什麼不同
國外股市跟中國股市在市場主體,交易規則,交易系統,投資者心態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別。以美股和港股為例。
市場主體。在國際上,美股和港股歷史都超過百年,市場機製成熟,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國內則以散戶為主。
交易規則。①,交易代碼,國內的交易代碼為6位數字,如A股代碼為600xxx;,港股為5位數字,在香港上市的騰訊控股代碼為00700;美股是公司代碼的縮寫,如蘋果公司代碼為APPL;②,交易單位,國內以「手」為單位,1手100股,港股的交易單位不確定,由上市公司自己決定,300股、500股不等,美股沒有交易單位限制,1股起賣。③,交易制度。港股和美股遵循「T+0」交易制度,可以當日買入,當日賣出。國內為「T+1」交易,當日買入,次日才能賣出。④,漲跌幅限制,國內股市有10%的漲跌幅限制,美股和港股沒有,但有針對指數和個股的熔斷機制,如果股價波動出現異常,會暫停交易。⑤,美股和港股都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國內只能做多。
交易系統。美股和港股交易系統齊全。金融衍生品完備,股指期貨,個股期貨,個股期權都很完備,方便進行對沖交易。國內的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等金融衍生品正在起步階段。
交易心態。港股和美股股民的交易心態以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為主,傾向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對沖的情況較多,因此股市波動也較小。國內股民更傾向於追漲殺跌,股市波動大
總而言之,國際股市交易制度相對成熟,投資者相對理性。中國股市則處於成長期。
❸ 東方財富網推出的股票買賣L2決策版有用嗎誰買來用過
就是高買低賣的賠錢貨,,東方財富 L2決策版,騙錢,,東方財富它們的客服炒股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只會找走出來的股票做案例,比如德興交運,東方通信等等,你買的標的虧錢就說你的標的弱,
2018年9月,東方財富公司銷售員忽悠買了東方財富 L2決策版 ,騙人手段老辣,只要你在東方財富證券開戶的人都會接到他們的電話。忽悠沒有接觸過這種軟體的人,騙人技法,先問你手上有什麼票說幫你看看,先用機構監控。散戶監控騙,一般你會要他看的股票都是虧錢的標的,然後通過他們給你們的賬號,在東方財富的網站登錄,打開網頁就能看到所謂的監控信息,這就是你上套的開始,會先問你成本多少,。
騙人技法方案1,虧錢的標的要是顯示機構監控在賣出。散戶監控在買入,那麼多散戶跑進去了,這股票怎麼會漲,會告訴你要是你有這軟體是不是就可以提前知道,不至於虧這么多錢。
騙人技法方案2,要是你問已經止盈的標的,標的要是顯示機構監控在買入。散戶監控在流出,就會告訴你止盈早了,因為顯示機構監控還在不停的買入,機構沒有出貨的打算。問你什麼時候買的,成本價,比如你20元的成本價,他就會找到比你成本價還低的地方就是買點(比如15,18),這時會告訴你要是你有這軟體是不是就可以提前把握知道,買點,賣點不至於虧這么多錢。
你要是不買,會第2次,會第3次打電話給你,要是告訴它等行情好的時候來炒股,它會拉著你別走說牛市要幾年才一次呀。這次你這條魚就上鉤了。我付款後,不到兩分鍾發現被騙了,找它們退錢,結果大家都知道的,錢進了騙子的口袋,是吐不出來了,它們的口才很好,會把你忽悠的沒有辦法,我們弱勢群體只能破罐子破摔用它們的軟體了。
下一個教你使用的工作人員告訴你使用方法1。控盤線金叉後,機構監控在買入。散戶監控在流出,出現D點就是最佳買點,K點就要及時賣出要不然.....(我使用這賠錢軟體,3千多隻股票這個最佳買點每天可能就只有10隻符合要求,反正我是這軟體3個月從來沒有碰到過這買點)
使用方法2,這個買點就是不看控盤線是否金叉,只要機構監控在買入。散戶監控在流出,出現D點也可以小倉位買些,K點就要及時賣出。(這就是坑人的地方了,都是當天高位出現D點,買了當天被套,有的時候第2天就出現賣點也有3-5天出現的,賣出要虧4個點左右,要是你倒霉的話碰到那種一根直線打下去的那種,15分鍾那根k線,紅一下綠一下,還沒有真正出現k賣點,這次交易就就要大面虧慘了,)
用它們的軟體方法炒股票你就會發現根本行不通的,就會用你以前的方法炒股(10個標的,我可以做到4隻賺20多個點,6隻止損-3%,要不是大家都說2018年國慶後會大漲,我也不會滿倉,經歷了千股跌停,才會被東方財富的人騙了),
沒有過多久東方財富它們的客服會回訪你,就是拿你那6隻止損的股票做文章,再次教你使用,要要說這軟體沒有用騙人的,他就會找以前符合買點的股票給你看,說你沒有把握到,不是軟體沒有用,要是你再次被說服就是你噩夢再次起航。因為東方財富它們的客服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只有符合買點的才會作為案例(騙術)。最氣人的就是18年12月27廣哈通信出現k點賣出虧了2個點,第二天就來了2連板,我就告訴它都是高買低賣,,它就會告訴你虧3-4個點你也虧不起呀,又說炒股票虧不起錢,還炒什麼股票呀,它那傻逼怎麼會不知道積少成多的道理呀,就是偷換概念,虧錢不是他們軟體的問題,是你虧不起錢。我那時真想罵人,草我炒股有不是來送錢的。自從用了這賠錢軟體虧損了賬戶總額的42%,我敢說這句話只要在半年內在東方財富上海營業部開戶(網開)的人,都接到他們的忽悠電話吧
最後這次給我打電話想要我續費,我就想聽它們怎麼說服我續費,我說你們軟體就是騙人的,忽悠那些沒有接觸過這些軟體的人。它說他們公司是上市公司不會騙人。大家都知道長生生物,是上市公司吧,上市公司為了業績才可怕,真是不擇手段的,不排除內幕交易,虛構某個標的數據,,經過元旦後我痛定思痛,再也不信它們的話了發現國通證券28號有異動,2號我就買了天風證券,3號做了個t(3號方正證券回購利好漲停,券商標的都很團結的,只要一家漲,其他券商都會跟風,有券商漲停,那其他券商股會來搶日龍2,),4號受美股大跌影響早上開盤前股票微信群的人說會到2200,有的人說會到2300,,我說券商會拉的(根據方正證券回購利好最少2個漲停板吧判斷的,也許這就是盤感吧),上證直接回到政策底2449,,當天果然券商漲停潮,在天風證券低開2個點我加倉了收獲2個漲停板,算開門紅吧。, 最後奉勸大家要是被忽悠買了那賠錢貨軟體,先用模擬軟體交易。不要學我破罐破摔,不要為了被騙買了軟體而嘗試實盤買賣了,因為你虧掉的錢,可以買好多次軟體,我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❹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和趨勢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
(一) 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保險業
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
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
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
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
(三)證券業
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
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
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
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
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
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
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
(一) 銀行業
1.經營規模比較
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
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
總資產
一級資本
分行機構數量
跨國經營情況
工商銀行
4275.46
219.19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銀行
2442.93
162.6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建設銀行
2658.45
131.9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銀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花旗銀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美洲銀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德意志銀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巴克萊銀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
2.業務功能比較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
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
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務
當局立法限制
工商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工商東亞
無
分業經營
農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無
無
分業經營
建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金公司
無
分業經營
中國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銀國際
無
分業經營
花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能銀行
有
全面混業經營
巴克萊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創新比較
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綜合帳戶
銀證轉帳
浮動利率貸款
票據融資
電子銀行
循環貸款
網路結算
消費信貸
給點分吧,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