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產證券化有哪些風險
:(1)欺詐風險:從美國證券市場及其他國家證券市場中的一些案例我們可以了解到,由於欺詐的發生而使投資者受損的例子屢見不鮮。陳述書、保證書、法律意見書、會計師的無保留意見書及其他類似文件被仍不足以控制欺詐風險的發生。
(2)法律風險:雖然法律函件及意見書原本是為了消除外部的風險因素,但有時法律的不明確性及條款的變化本身往往成為整個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事實上法律風險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一直伴隨且起關鍵作用的一種風險。
(3)金融管理風險:資產證券化是金融管理發展的高峰,它代表了履約、技術和結構技巧的完美的平衡。如果任一因素發生故障,整個交易可能面臨風險。我們把這種風險稱為金融管理風險,主要包括參與者不能按協議進行交易,設備不能按要求運作如電腦故障,以及交易機制出現故障等。
(4)等級下降風險:從已有的證券化實例中人們已經證實,資產證券化特別容易受到等級下降的損害,因為資產證券化交易的基礎包含許多復雜多樣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之一惡化,整個證券發行的等級就會陷入危險境地,從而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除了上述幾種風險之外,還存在一些其它風險,諸如政策性風險、財產和意外風險、合同協議或證券失效、對專家的依賴風險等等。所有這些風險都不是彼此獨立地存在著,而是相互聯系的。這些證券化風險的影響及發生的可能性因交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資者必須識別這些風險,分析它們的規模,審查減少風險的方法,以及正確估計那些減少風險的手段的有效性。
『貳』 資產支持證券有什麼風險
您好,風險一:資產風險
資產風險主要來源於資產本身。而這種風險,無論是否證券化,都客觀存在。資產風險主要與資產的質量有關,將會影響到未來產生現金流的確定性、穩定性有關。例如債務人違約、行使抵消權等可能性的存在。除此之外,從收益上講,資產收益也會跟自然災害、社會動亂等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有關。
風險二:證券化風險
證券化風險有三大表現。
1.信用評級風險
證券化的信用評級風險是指評級機構存在問題,例如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方面。有時候有些信用評級機構會為了獲得更多業務,而通過提高信用評級來討好客戶,造成報告與可觀事實有差距。
2.風險隔離風險
所謂的風險隔離風險,就是資產還沒有脫離發起人的控制,最後導致投資者因為發起人的這一狀況而無法及時獲得資產收益。
3.法律風險
所謂法律風險,是指相關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導致資產證券化交易中的市場主體之間的義務和權利缺乏清晰法律界定。而法律風險也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一直存在並且起到關鍵作用的一種風險。
資產證券化是金融發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其中的風險不可忽視,如果脫離監管要求野蠻發展,那麼很可能會釀造巨大的金融災難。美國次貸危機就與此有關。
『叄』 金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
在帶來各種利益的同時,資產證券化也有風險。最大的風險即是有些證券所代表的資產信用風險過大或應收債款的品質不良,導致投資人損失。最大的風險即是有些證券所代表的資產信用風險過大或應收債款的品質不良,導致投資人損失。例如,美國陶爾金融公司從事健康保險應收帳款證券化的業務,最後該公司的主席卻因被控詐欺而判刑20年。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第一家從事信用卡債款證券化的德拉瓦共和銀行在發行後一年即宣告失敗。然而,投資者可以較放心的是,以美國過去的經驗,這些例子的比例並不高。
事實上,在現今資產證券化的流程中,有多項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降低投資者的風險,例如採用各種信用增強措施、投資評等、防止利益沖突機制、建立公平交易機制、資訊公開機制等,這些措施多已在法律條文中明確規定。有了這些保障後,投資人則可依據各項揭露的資訊做為投資的參考。
然而不論規范如何完備,實際操作中亦潛藏著風險。例如,建立專業客觀的評比機構及專家(例如會計師)的中立客觀也是在操作中所要注意的課題。一般而言,投資金融資產證券時,投資者相當依賴律師與會計師的專業意見,此時專家需根據專業誠信的原則對投資人做出建議,千萬不可像恩隆案中的安達信會計公司,因揭露不實而造成整體社會的傷害。
此外,除了投資人的風險外,相關銀行也會製造出一些道德風險。有學者指出,銀行因從事金融資產證券化後,因可將債權轉移,違約風險也同時轉移,故銀行在審視貸款時可能過於輕心,而造成更高的借款人違約風險。因資產證券化使得銀行疏於貸款審查,也算一種道德風險。
金融資產證券化的過程十分復雜,牽涉許多各種不同的參與者。若要做到各種機制完備,並使投資者接受需要一段時間。一般而言,整個制度要步入正軌需要5-10年的時間。國內因剛剛涉入此一領域,政府與銀行皆還未能適應,例如在不良債權上,目前還是以直接出售為主。然而,這些應都只是暫時的現象,在經過摸索期後,資產證券化的商機終將吸引銀行業者的投入。
『肆』 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存在哪些風險
您好,有以下幾個風險:
1. 基礎資產風險
基礎資產指的是那些現階段缺乏流動性,但在未來具有穩定的現金流的資產。投資者的
本金和利息收入源於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收益。一旦基礎資產出現問題,投資者的利益就
會受損。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出現的是安全級別不高的基礎資產會努力尋求證券化機會,而優質的資產卻被擠出,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就會出現「逆向選擇」。
2. 真實出售風險
資產證券化的關鍵「真實出售」,目的就是實現需要證券化資產與發起人其他資產風險
隔離,實現真實出售的資產不受發起人損失和風險的影響。「真實出售」的問題復雜,而風
險就存在於無法界定中。
3. 提前支付風險
提前支付風險是指借款人可以提前償還貸款,但不受懲罰。貸款人因許可這種提前支付
的權力而承受的風險。
4.利率與匯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債券價格受利率波動發生逆向變動而造成的風險。對一個計劃持到期的投
資者來說,到期前那種債券的價格變化無關緊要,然而對於到期日前將出售債券的投資者來
說,在購買債券後利率的上升,即意味著一次資本損失的實現。利率的變動趨勢不但會影響
抵押利率水平從而影響提前支付行為,還會隨著抵押利率的變動影響投資者的再融資行為。
5. 經濟周期風險
經濟周期是一種經濟運行循環往復的現象。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階段。
資產證券化的風險也來源於經濟運行的周期性,在經濟復甦階段,國家為了刺激經濟,
降低利率,大量貸款產生,證券化基礎資產越來越豐富,證券化行為大量產生,風險也相對
增加; 經濟蕭條時,各種危機紛紛出現。
6.法律和政策風險
各國法律都可能在債券期限內發生無法預測的變化,其帶來的損益大小也無法估計。同
時,法律本身也可能存在模糊性,可能導致投資者所依賴的法律在司法實踐中可能以與投資
者理解相異的方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