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金融對證券業的影響

金融對證券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4-10-30 11:14:37

1. 金融危機對中國券商的影響

今日的風暴,遠因肇始於80年代,當時由於70年代面臨石油危機,造成戰後所建構的國際金融體系,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的基石動搖,進而使石油進口國遭遇結構性貿易逆差,石油生產國擁有龐大油元。國際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出了問題。於是而有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運動。

金融自由化就是讓資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以解決國家間、區域間的不平衡。這當中產生了許多的管制松綁與金融創新,也就是證券化與證券商品的興起。取代傳統借貸的商業銀行模式,這也是投資銀行業能大幅成長的原因。在資金積累與人口結構老化所帶來龐大的退休基金,形成龐大資金在國際間快速移動,也是各國股匯市高度連動的基礎。

在資金長期過剩的背景下,市場利率趨降,更進一步刺激投機性資金需求,包括股市與房市,再加上各國央行一旦面臨投資鈍化,包括股市和房市,就會進一步以利率政策來做反向刺激。而低利固然維持房市、股市榮景,但也逼使龐大的基金經理人要另闢路徑尋求較高的報酬,於是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應運而生。整個衍生性、結構性商品的概念就是把各種不同風險系數的貸款資產,用極為復雜的加權、杠桿作為運算,得出高出一碼、兩碼報酬的金融商品。只要產品一出,透過龐大行銷通路立刻為全球金融機構與投資人所選購。一旦爆發次級房貸這樣的風險,原有投資人紛紛要求贖回,這些大的投資銀行就像商業銀行面臨擠兌,立刻就會面臨流動性危機而無法支撐。

因此,欲根本性解決此一問題,應該從市場、制度、系統上做根本的改革,否則在金融自由化的前提下,各國金融危機無法隔絕,彼此連動,致使金融風暴猶如海上的台風、颶風一樣,只要氣壓形成,就難免造成災害。從這個角度,或可探尋金融風暴的根本原因。

2. 金融危機對證券業的影響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中國具備龐大的內需市場開拓潛力。對中國的出口會有一定影響,但中國13億人口和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即使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雖然美國消費的倒退使得我國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一旦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啟動,是完全可以通過內需彌補出口下降的。從投資的角度,中國龐大的城鎮和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大量的項目需要資金,帶動經濟。無論是從資金的供應還是從項目的選擇上,都有較大的潛力。我們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能力是足夠的。

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下,國際輿論普遍把中國當成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他們普遍希望中國擔當新的領跑者,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站在一起來應對這場危機。一些跨國公司和企業家也把中國當作躲避這次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和比較選擇後的最佳投資地,他們看好中國,投資中國。與此同時,從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必然還會帶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分工,中國要從製造業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務業的高端轉型。

綜上所述,這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對中國而言,不僅不是災難,相反,還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機遇。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二、要異船相幫,不要同舟共濟

當前世界各國都希望我們能夠對美國出手相助,此時我們也應履行大國責任,展現我們和世界主要國家站在一起共渡難關的姿態,把握歷史機遇,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雙贏模式。

雖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幾乎有一半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但是,目前中美兩國仍有一些人士認為,中國應該繼續以購買美國國債方式幫美國救市,和美國「同舟共濟」。

以中國現有的國力、財力和外匯儲備的實力而言,要想拉美國「走出泥潭」是不現實的,而且風險很大。希望通過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或者直接運用中投公司類的主權基金來讓中國「上船拯救美國的同舟共濟」模式將會使我們越陷越深。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進一步惡化的話,最終我們會從「局外」人變成同行者,陷入被動,無法脫身。

因此,我們應從戰略高度走出兩個誤區: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中國的次生災難,因此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誤區;二是「救美國就是要購買美國的債權和股權」的觀點。

面對這場危機,我們應該選擇的不是「同舟共濟」而是「異船相幫」,也就是我們在美國這條船之外,尋找幫助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從振興股市入手,幫外先安內

首先,美國的金融危機並不能否定以證券金融為主導,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將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如果說,美國這場危機起源於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創新和過度發展,那麼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現狀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國所處的金融發展階段和美國完全不一樣,必須大力發展。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其次,股市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狀況的晴雨表,也是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狀況最敏感的顯示器。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盡管實際上中國的機遇遠大於災難,但為什麼國人卻感覺身在其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的股市一年來持續暴跌,且下跌幅度遠超美國。為什麼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而中國的股市卻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災戶呢?

股市這種狀態,從長遠看危害極大。第一,將會連帶商業銀行,單腿支撐社會融資的重任,重蹈2005年銀行壞賬率過高、存在系統性風險的舊轍。第二,股市不振,對我們實體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會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陸續發生。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導致金融業和其他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進入惡性循環,掉入這場全球范圍的經濟災難之中。

顯然,無論是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角度,還是從中國自身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需求看,都應從振興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從資本市場入手,抓住機遇。只要找到我國股市下跌與美國不同的主要原因,對症下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頹局。

四、走出中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

從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時間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們往往把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國的次貸危機連在一起,造成市場的恐慌。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細分析中國股市今年來持續的暴跌和美國股市受次貸危機影響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國資本市場的下跌,是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連帶導致的。而中國股市這一時期的宏觀經濟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微觀業績面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都得到極大提升,近兩年業績持續以 50%的速度遞增,根本不具備美國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條件。同時我國的股市也與美國的股市體系沒有直接相關,其風險並不能直接連帶到A股市場,盡管從表象上看,兩國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場自身規律所致。而中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則是由政策人為所致。在中國,政策因素對股市的影響要比市場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得多。一年來,中國股市不僅和美國股市一樣下跌,而且比美國跌得還厲害,無論美國股市是漲是跌,中國股市都是跌,美國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過下跌了30%,而中國股市的跌幅超過了65%,因此,必須走出我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國影響,而是有其特殊的內在原因。

五、導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何謂「大小非」?

「大小非」產生於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招股書上說的是非流通股暫不流通,導致股民高價入市。鑒於非流通股要進入流通狀態,則將會帶動流通股的股價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過對價讓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而在這一過程中,可能給流通股股東帶來的損失由非流通股股東給予補償。在股改中,由於基本模式採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後,非流通股股東則獲得了流通權。考慮到非流通股股東一送完股就獲得流通權市場壓力大,於是監管部門又頒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鎖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個月後,可流通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4個月後,可流通10%,36個月後,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被稱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稱為「小非」(小非在12個月後即可100%流通)。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從2005年6月開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從進行股改公司的總體情況看,在送完股之後,由於「鎖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並不能立即賣出,因此,股市大盤表現為整體的上漲,甚至摸高到6000點。但隨著解禁期的到來,「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獲得了「自由身」,給市場造成極大的壓力。

2、關於「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時發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鎖定期,即從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方可流通。這種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內以增資擴股方式認購的股份,則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即可流通,鎖定期僅為一年。這樣的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為「小限」。

目前市場上被大家所稱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產生的。所謂新老劃斷是以2006年5月18日為限,在此之後,新上市的公司屬於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權分置問題。也就是說,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鎖定期結束,這些股票不用再通過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動流出。因此,股民購買這類股票時,就應考慮這種風險。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發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間,價格相對較低。然而,我國股市在股改新老劃斷後,發行的 298隻股票,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高達30倍,最高為99倍的中國遠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權分置時期股票發行的市盈率還高。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對「新老劃斷」這一重要的時點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告訴股民從2006年5月18日起買的股票已經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須在購買時就考慮到它一年或三年後將自動流出的風險,不要再以如此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買賣。但由於這一宣傳幾乎就沒有進行,導致可憐的股民在不知不覺中仍在按股權分置時的思維購買股票。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3、「大小非」和「大小限」現實與未來的巨大壓力

在2005年6月股改時,我國1300多家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約為4600億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新發的298隻股票中,由於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盤股較多,「大小限」竟高達8000億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兩者合計竟高達1.26萬億股,比18 年來兩市所形成的6000多億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錢左右的成本作價入股的,這和股民在市場上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IPO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點,「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潤空間。

迄今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億股,實際賣出的僅有213億股。那麼後面還有1.18萬億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時間也越來越緊迫,市場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壓力。而「小限」也開始流出,加上對2009年下半年「大限」開始流出的預期,對市場壓力極大。所以這是股市抬不起頭來的最主要原因。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但投資人在考慮投資風險時就是這樣的思維,因為現實中存在著它們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況下簡單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會流出,並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們就找不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對策,

六、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 化解限售股壓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得出當前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那麼,再反思我們解救中國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國式救市政策就會發現,無論是減稅、融資融券,還是注資回購,都沒有對症下葯。中國股市缺的不是由於錢導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導致的信心缺失。所以,當前穩定中國股市的關鍵,在於正視 「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

當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識,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離解決這一難題也就不遠了。因為從主觀上看,目前中國股市的有關各方,無論是監管者還是股民,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還是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都期盼股市實現上漲中的多贏。而從客觀上看,無論是從中國國民經濟的宏觀面,還是從上市公司業績的微觀面,都具備股市上漲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

具體做法是:通過大股東對限售股解禁後的可流通底價進行自願基礎上的鎖定,把限售股的問題從簡單的時間鎖定風險滯後,調整到用價格鎖定徹底化解。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1、何謂大股東減持價格自鎖。所謂自願的價格鎖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自願將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減持的價格鎖定在一個預設的可流通底價上。這一價格是指由大股東自己預設一個可流通的最低價格,其所持股票的價格只有高於這個價位才能售出,而低於這個價格,其所持股份將自動鎖定,不再賣出。這個價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據本公司實情,並參照大盤在3000-5000點時本公司的股價來確定。假設某一公司的大股東自鎖的可流通底價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賣出。如果由於其售出,該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則會自動鎖定。

2、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的程序

(1)大股東提出自鎖可流通底價的議案。從公司法律上說,任何一個超過5%的股東都可以提出議案,並按關聯交易的法律程序進行表決,而這項議案是對提案人的自我約束,它符合中小股東和整個公司的利益,並無被否決之憂,且在法律上無任何障礙。

(2)該項議案在通過後,要在媒體上公開披露,把大股東自願鎖定的可流通底價公之於眾,該項議案和股東大會的其他議案一樣,一旦通過,即應被遵守。同時由滬深兩個交易所來把關執行。

(3)若公司未來發生送股和轉股,其可流通底價也相應除權下移。

這一議案應是由大股東啟動的、自願為實現股市多贏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東自願的價格鎖定。

3、相應的配套措施

具體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特點,近860家國有上市公司可由國資委倡導,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而另 80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則可由證券業協會來統一倡導和協調。中國證監會只需在這一過程中對那些通過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議案的上市公司給予再融資的優先安排。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施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當前中國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僅股市的功能喪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增值功能也都無法實現。這是一種多輸的局面。從筆者和十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接觸看,他們願意通過可流通底價的自鎖向市場投資人明確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隨時會流通出來的疑慮,實現其股價的上漲。同樣,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是對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盤點位下,什麼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導,有關各方就能在這一問題上形成共識,因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價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頒布了類似的信息,但由於沒有形成群體效應,在大盤的整體下跌中,聲音微弱,沒有發揮出作用。

5、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進這樣的改革措施需做兩個說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價的自鎖絕不是二次股改。首先,這一措施是大股東自願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關部門強制推行的問題。其次,可流通底價的確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根據自身的情況在3000點到5000點之間自願做出的,並無一個外部強加的、千篇一律的價格規定。可流通底價定得低,其股價也會低;可流通底價定得高,其股價則會高。因為不到那個點位,股民就無對該公司大股東減持的疑慮。第二,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是一種價格約束,而不是像「鎖一爬二」那樣的時間約束,風險滯後。

筆者認為,如果這種自願鎖定的提案是一種群體行為,而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話,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統風險,振奮市場信心的。

6、推出這一措施的時間是關鍵

長達一年的股市下跌,盡管其負作用已開始在上市公司顯現出來,但由於總體看我國的宏觀經濟面和上市公司微觀業績面還沒有走壞,我們通過調整和實施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自鎖的措施,還能發揮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場和上市公司之間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將回天無術。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們通過政策措施扭轉股市大盤持續低迷的關鍵。

3. 急~~金融政策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這個東西網路一下就好了啊
其實金融政策包含的面太廣泛了。如果包含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匯率政策的話,那我們大概談一下:
財政政策,包含了財政補貼、減稅等方面,通過行政手段進行資金的調配,對不同行業進行不同的影響
貨幣政策:主要就是加息等手段,通過控制貨幣,也就是控制流動性來對市場進行控制
其實這兩個方面最終影響的就是這個行業是否流動性充裕,也就是貨幣足夠多,錢多自然就會漲價!股市好了,證券公司肯定賺的多,2009年的行情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4. 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我國證券市場只有十年的歷史,但其發展速度卻是罕見的。至2000年底,在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超過1000家,企業從股票市場籌集的資金累計已超過4000億元,上市企業市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了50%。證券市場的作用愈來愈大,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斯人已去,遺害尤在?本次次債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背後的根源在於美聯邦的寬松貨幣政策,尤其是格林斯潘貨幣政策的後遺症所引起的。用「斯人已去,遺害尤在?」來評價前Fed主席格林斯潘,應該是最恰當不過了。在格林斯潘時代,為應對互聯網泡沫破裂對美國實體經濟沖擊,美聯儲連續降息至1%,大量剩餘資本產生。美國金融體系吸引了全世界的剩餘資本,並推出了許多金融創新工具作為其增長的主要因素,美國金融部門的發展非常迅速。然而,這也導致了目前所出現的「過度增長」和「過度膨脹」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機構巧妙地把各種各樣的房屋抵押分門歸類,然後打包成被稱為「債務抵押證券」(CDOs)的新投資產品。隨後,這些債務抵押證券可以按照不同的風險測評賣給謀求不同回報率的各類投資者。事實上,隨意發行債務抵押證券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
全球金融市場正處於「金融恐慌」階段從性質上看,此次西方市場的金融危機屬於典型的金融泡沫破裂後的「金融恐慌」。按照經典的金德爾伯格理論,「金融危機」形成過程進行了具體概括,即「投資機會出現→資金過剩,金融投資持續擴張→過度發放貸款→資產交易過度→資產價格暴漲→資金需求增大,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利率上升→資金周轉困難,投機家開始拋售金融資產→資產價格暴跌,金融資產縮水→金融危機產生」(Kindleberger,1978)。
金融市場危機的波動沖擊本次次債危機所引發的金融風暴,完全可以用金德爾伯格的危機理論來解釋。在經歷經濟繁榮和全球資產價格膨脹之後,2008年9月終於迎來了金融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全球資本市場趨近「市場崩潰」的邊緣。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金融市場的動盪日益加劇,美國五大國際投資銀行也在這一過程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貝爾斯登,這個有著85年歷史的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率先因這次凶險的危機而走上了被收購之路,被摩根大通以超低價收購。已經爆發近一年的次貸危機還遠沒有結束,9月15日,繼貝爾斯登之後,雷曼兄弟——這個華爾街市場上有著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也宣告破產,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與此同時,擁有94年歷史的美國另一家大投行被美國銀行以約50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從而倖免於破產。那麼,至此,華爾街著名的五大國際投行只剩下來高盛和摩根大通兩家,但從這兩家最新報告期的財務數據來看,也不是那麼樂觀。
金融風暴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沖擊效應美國爆發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主要通過兩條路徑影響中國證券市場:
實體經濟沖擊美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28%,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美國次貸危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全球經濟,從而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這將直接應到中國經濟的出口,加劇了中國經濟的下滑速度和深度。根據央行研究,我國對美出口與美消費數據變化高度相關,美經濟增長放慢1個百分點,我出口會下降6個百分點。很明顯,美國經濟下滑和美元貶值對中國出口需求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目前這種負面效應已經顯示。 除了出口的直接影響外,次貸危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和潛在風險,例如對銀行信貸緊縮、消費能力下降、對其他資本市場的溢出影響以及人們對經濟增長信心的下滑。
(二)金融風險溢出沖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佔全球GDP的25%,其金融部門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國際化的部門。此外,美國金融市場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完善和最有秩序的金融市場。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得危機發源地市場主要指數對全球其他主要市場指數也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風險溢出,而且各主要市場之間也互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溢出。從全球各主要市場指數之間的影響程度上來看,次貸危機給全球金融市場所帶來的影響比前兩次危機都更嚴重。像標普指數對恆生指數和東京日經指數的風險溢出最為明顯;此外,受美國股市波動影響較大的還有印度孟買sensex指數和英國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等。與前幾次危機比較來看,本次危機背景下,中國股市受美國股市的風險溢出影響程度明顯超過了前兩次危機。

5.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及對策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及對策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不但促使證券行業實現了價值的增速,同時也對其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所以,對於證券業而言,如何更好的抓住發展機遇,實現同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結合進而推動自身的更好發展就顯得尤為必要。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MBA論文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內容請瀏覽(www.oh100.com/bylw)。

摘要:互聯網金融,有效結合了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屬於未來金融行業發展的一重大方向,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具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另外,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崛起,給傳統證券行業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不僅實現了證券行業價值實現方式的有效轉變,同時也引發了財務管理和證券經紀的渠道改革。基於此,本文就針對互聯網金融對於證券行業的影響及對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對於我國後期互聯網金融及證券行業的發展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證券行業;價值實現;影響

互聯網金融同傳統金融有著明顯的差異,其最大的特徵就是不再依賴於金融中介,而是充分的利用互聯網平台,因此,其交易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而且市場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現階段,由於我國市場經濟的轉型,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一有利的條件,促使其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同時也給傳統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影響下,證券業的銷售模式也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互聯網金融不僅給證券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給其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

(一)促使證券行業的價值實現方式發生改變

由於互聯網金融所具備的虛擬性特點,將直接加快證券行業的價值創造速度,相應的也勢必會引起價值的不斷擴張;同時交易結構和主體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促使金融更具民主化特點。因此,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證券行業價值創造及價值實現方式發生了本質變化,其具體可體現在以下兩大方面:首先,互聯網技術在減少信息不對稱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互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使得各項中間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基於互聯網技術,促使之前的不對稱信息結構更趨扁平化,使得信息更加對稱,進而使得金融服務的民主化和有效性得到了有效的實現,促使證券行業的服務邊界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另外,依據互聯網技術,也成功的實現了非現場開戶的功能,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催生出一些移動終端產品,這些對於證券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全新的增長點。其次,伴隨著社交網路、第三方支付以及電子商務等多項服務體系的不斷發展,使得互聯網所具備的大量數據更具價值,通過對互聯網數據的應用,使得證券商獲得了更多的信息資源;另外,隨著雲計算、神經網路等一些全新概念的提出,對於數據信息的分析和挖掘也提供了極大地便利,而這些數據資源也順利的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總的一項重要戰略資產。所以,強化數據挖掘和收集,對於實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實現了對傳統金融中介功能的有效弱化

在傳統的金融發展模式中,之所以會存在金融中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金融客戶一般對於規模經濟及專業化的技術不太熟悉,而金融中介卻比較專業,因此在金融業務中,金融中介的存在也就能夠實現資金融通過程中交易成本的有效降低。二是金融中介能夠對一些信息進行專業的處理,對於改善交易雙方之間的不對稱信息狀態發揮出了良好的作用,而且還有效的降低了由於信息的不對稱而出現道德風險問題發生的可能。從上述可見,金融中介所具備的主要功能就是媒介信息和媒介資本兩大功能,而這兩大基本功能也是在其具備了相應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的基礎上實現的,而信息的收集和處理也正是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所在。所以,實現互聯網金融同證券行業的有效結合,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對稱程度,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避免金融風險的發生,由此,傳統模式中的金融中介功能也就得到了明顯的弱化,在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下,交易雙方甚至可以不通過金融中介就可進行直接交易,由此極大的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但同時,它也給證券金融中介功能發揮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三)促使證券經紀和財務管理的渠道發生改變

由於互聯網同證券業的進一步融合,給證券商營銷渠道的有效拓寬頻來了有利的幫助,同時也實現了當前財務管理及經紀業務運營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優化,進而促使其服務邊界得到了有效的擴大;另外,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也使得用戶網上開戶及網上銷售證券產品成為了可能,由此,證券商也逐漸失去了在傳統發展模式中所具備的物理網點優勢和地域優勢,傭金率得到有效降低,而相應的信息管理業務和新產品經濟的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基於互聯網金融,證券商也被迫不得不將經紀業務由最初的發展通道向理財業務和信用中介終端轉變。

二、證券行業開展互聯網金融的有效對策建議

由於互聯網金融在信息和成本兩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給證券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也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不但促使證券行業實現了價值的增速,同時也對其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所以,對於證券業而言,如何更好的抓住發展機遇,實現同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結合進而推動自身的更好發展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正確、全面的認識技術變革

基於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趨勢,證券企業首先就需要從思想上有一全面的轉變,不管是在經營理念還是在經營實踐中,都要將重心由之前的實體市場向虛擬市場轉變,充分藉助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優勢,轉變自身傳統的門店式經營方式,通過網路來吸引更多的客戶群體;另外,新形勢下,證券企業的營銷方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在傳統金融模式中,基本上都是一種面對面交流的營銷推廣方式,而在新時期,要能夠有效的藉助互聯網開展網路社交營銷,藉助網路對客戶需求進行全面的掌握,進而方能為客戶提供出更精準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最後,在企業的經營戰略方面,證券業要強化同互聯網金融的有效合作,達成一種互利共贏的局面。

(二)提升服務水平

我國互聯網金融歷經多年的發展,至今已漸趨完善和成熟,同時由於互聯網的日趨普及,對互聯網金融的又提供出了一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基於這樣一種形勢,對於證券企業而言,更應該關注自身的服務水平和專業優勢的進一步提升,加強和完善自身建設,從而實現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有效地提高。

三、結語

總之,由於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使得當前證券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金融不但有效的促進了證券業的發展,同時也對其帶來了新的挑戰,而這些挑戰也正是證券行業得以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契機,所以,對於證券行業來說也就需要緊緊抓住這一發展機遇,正確全面認識、提高服務水平、堅持創新探索,進而實現自身的長久發展。

作者:陳沫聿 單位:福建江夏學院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拜婷.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與對策[J].品牌,2015,12:135+137.

[2]王吉.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5.

6. 金融環境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有何影響

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對證券業有何影響融資融券是券商新的利潤增長點,對於券商來說,融資融券業務將促進券商利潤增長。融資融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增加利息收入。融資融券利息收入是穩定的利潤來源。以傭金自由化的香港為例,單純的傭金收入已無法達到盈虧平衡,但是券商通過融資融券業務獲得穩定的利差收益,使行業得以生存。美國證券行業數據來看,自2001 年至2007 年,美國證券行業信用交易利差收入(Margin Interest)占營業收入比重在3%-7%左右。2007 年美國投行在交易、投資及承銷等業務方面均受到金融市場環境動盪的較大影響,在此背景下,信用交易利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7%,成為傭金、資產管理以外的第三大業務收入來源。促使基金具有做大做強的動能。由於《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對單只證券的融資融券規模進行了以下限制,即單只標的證券的融資余額達到該證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時,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暫停其融資買入;單只標的證券的融券餘量達到該證券上市可流通量的25%時,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暫停其融券賣出。因此,規模大的場內基金在融資融券業務中將具有更好的流動性,投資者對大規模場內基金的需求將增加,這使得基金具有做大做強的動能。實行轉融通後,保險、指數基金及養老基金等長期投資者將大為受益。此外,這些長期投資者在實行轉融通後,可以以參股的形式,投資金融證券公司,並享受證券金融公司從事轉融通所帶來的收益。不過在試點期間,由於業務由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來經營,並且只能是以自有資金和證券進行經營,這種方式使得短期內長期投資者幾乎不受影響。 融資融券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將會增加銀行的資金存管和代理清算業務。《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規定, 證券公司經營融資融券業務, 應當以自已的名義在商業銀行分別開立融資專用資金賬戶和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資金賬戶, 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增加了銀行的資金存管和代理清算業務。資金轉融通業務將為銀行提供新的業務機會和利潤增長點。同時,有利於擴大銀行的客戶范圍,促進銀行理財業務的拓展;銀行通過與券商、融資融券客戶簽訂信用資金存管協議,尤其是開立實名信用資金帳戶等途徑拓展客戶范圍,有利於銀行理財業務的擴張。融資融券初期,商業銀行尚不能從事轉融通業務,至於資金存管及代理清算業務,由於初期融資融券規模有限,因此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也相當有限。

7. 金融危機對股市的影響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形勢簡析

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泡沫及經濟的虛假繁榮;

2、 美國衍生工具和信用評級的金融監管不力,致使類似網路泡沫的經濟重現,使世界各國深受其累;

3、 美國對次貸危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沒能在早期及時糾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國金融危機的後果:

1、 造成美國及全球實體經濟的衰退,很多貌似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 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較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放大了危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⑶美國及全球經濟趨勢預測:

1、 雖然全球各國都已經信誓旦旦的聯合起來救市,為此出台了天文數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後幾個月的觀察。而且救市產生的金融國有化問題、救市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及其後續影響、救市單單只針對金融的流動性手段是否合適問題、今後實體經濟也面臨「救市」問題(如汽車行業)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聯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時間也很漫長,經濟的中長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1、 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 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後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 中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1、 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目前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並且,出口型企業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將在此次合駿集團的倒下後展開,更多的外向型企業死掉將是必然的;

2、 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我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 房地產業的冬天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4、 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也將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對於鋼鐵及機械製造業來說中期看好,至少不會嚴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也可能由於中國內需的快速啟動致使能源價格不致下降過快,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取暖期,對能源的需求將在未來半年內是穩定和持續的。

6、 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更多的資金將撤出這個市場,消費者對實物的購買也將直線下降;

四、關於救市

1、 房地產業:現在針對房地產業的救市論甚囂塵下,本人認為此時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費納稅人錢的變相利益輸送。

⑴ 從此次房地產冬天的形成因素來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過程中房地產業的暴利是眾所周知的,這部分利潤必須在市場的調節下回吐;

⑵ 現在房價相對消費者的工資來說還是太高,特別是中小城市後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未明顯下降,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房地產業的未來;

⑶ 房地產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需求的不足,但這正是房價過高造成的。中國百姓有嚴重的「買房情節」,潛在購買力是巨大的,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一旦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大量的購買力將使房地產業自然復甦,所以無需救市。

8.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的沖擊表現在哪些方面

互聯網金融來襲,傳統銀行業戰戰兢兢,想方設法迎接挑戰。在銀行業燃起了烽火之後,證券業的烽火也為期不遠了。眼看著互聯網公司到處跑馬圈地,不少證券公司坐不住了。總不能等著互聯網公司殺將過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領地就那麼失去吧?在逼人的形勢面前,證券公司如何把握時機備戰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現實問題。
——亞夫
■在互聯網金融來襲時,證券公司受到的影響程度及時間先後會有所不同。對券商而言,雖然目前不會對自己的主流客戶形成分流,但互聯網金融提醒了券商對長尾市場的重視,同時應加快對高端核心客戶的服務層次,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推進,經紀業務首當其沖。對於券商而言經紀業務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資管業務、創新業務的基礎。當前換手率和市值上升面臨瓶頸,網上開戶即將落實,互聯網公司開展經紀業務也只需監管者應允,彼時純通道業務競爭更激烈,傭金面臨下行壓力。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券商的發展將是一個定位差異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將依據自身稟賦進一步分化,強者恆強與創新者逆襲都符合演進邏輯。證券公司應冷靜、理性地透過成功互聯網企業的形式和表面,探究屬於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創新策略。
□孟慶江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一系列戰略性技術從趨勢走向主流應用,互聯網從一種技術演變為人們生活的環境,信息技術讓金融無所不在。在溝通無極限的扁平互聯網世界裡,人們希望以開放、聚合、互聯、智能的方式,自組其需要的金融服務場景,便捷、快速地獲取針對自己的個性化金融產品,享受全天候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
互聯網金融激戰狀況
互聯網金融既不同於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它屬於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2013年,互聯網金融概念的熱度開始急速攀升。6月17日,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額寶」產品,截至2014年2月27日,余額寶資金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客戶數超過8100萬戶,創造了令金融界震驚的奇跡。
隨後出現的「類余額寶」拉開了互聯網金融的大幕,產業界、投資界、學術界乃至監管部門紛紛開始加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布局,P2P網路借貸、眾籌、網路小額信貸、比特幣等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已成為社會各界的焦點。據《2014年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受訪大眾富裕階層中有41.7%的人群參與了互聯網金融投資,顯示了大眾對互聯網金融投資的強烈需求。
隨著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藉助網路入口和移動端的客戶優勢,正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新的營銷渠道和平台。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網路,都有著海量用戶,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放量級的精準客戶群。互聯網企業在網路和移動入口上的爭奪,已經表明了理財營銷渠道創新的重要性,這從淘寶上線基金網店後成交的活躍中可見一斑。
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核心企業市場持續穩定,伴隨著傳統行業電子商務化程度的加深,部分電商、傳統零售、傳統金融巨頭出於戰略考慮,紛紛切入第三方支付市場。金融產品銷售電商化將成為未來支付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之一,而第三方支付進軍傳統金融服務領域,也在成為大勢所趨。
互聯網金融的突飛猛進,使傳統金融業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一方面可以推進利率市場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迫使傳統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互聯網浪潮從民間金融領域獲得突破,從互聯網企業跨界滲入到金融領域,關鍵在於降低了信息和資金交易的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正在迫使傳統金融業改變服務模式,而互聯網企業在這場變革中不僅獲得了真金白銀,同時也對傳統金融業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互聯網企業能夠迅猛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從信息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雲計算推動了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產生和發展,隨之產生的海量數據形成了大數據;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反過來又促進了雲計算的進一步發展。
雲計算和大數據是相輔相成、互為依託的關系,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雲計算兩種接入終端的衍生體系。這些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沖擊和改變著所有的行業,最突出的就是穩健、保守的金融業。傳統金融業要想全面擁抱互聯網金融則必須依託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撐。
移動互聯網在原有桌面互聯網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對用戶的禁錮,不僅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而且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交易和支付結算,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可獲得性,釋放了部分被束縛的需求。根據統計,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同比增長46.8%。並預計未來兩年互聯網金融對於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推動作用將會更強。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企業跨界涉足金融業日趨常態,涌現出大量的初創企業,對傳統金融業的多個領域形成了沖擊,從支付結算到投融資服務、再到流通貨幣、證券、基金等傳統金融行業無一倖免。互聯網企業滲入的范圍正在不斷擴大,並開始向金融業的核心領域拓展。
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技術
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服務,無法滿足廣大顧客的全部需求,80%的客戶把錢存入銀行,卻只讓20%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很多傳統金融理財都有一個不低的門檻約束著用戶的參與機會。金融企業本身的頑固和高傲需要積極富有激情的創新性應用的沖擊。無論阿里巴巴還是網路,它們擁有著海量的數據,並且接納任何初級的用戶,給所有的用戶一個參與的機會,進而帶來大量的長尾資金。當用戶的需求得到不斷地延伸和拓展的時候,金融大數據的優勢恰恰是這些公司的最大依仗。互聯網金融充分利用大數據來顛覆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各種數據的組合。
互聯網金融企業掌握的最重要資源就是交易數據。在信用風險管理產業鏈中,若由銀行最終掌控大數據資源,將意味著銀行觸角進一步延伸和客戶基礎大規模下移。平台是互聯網時代壟斷性數據的唯一可持續來源,由此基於線上交易平台獲得數據是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必要條件。無論是銀行搭建電商平台還是互聯網企業利用交易用戶做服務,其核心都是想通過交易平台對客戶數據分析預測客戶可能的消費和交易需求,從而精準掌握客戶的信貸需求和其他金融需求。
互聯網對金融的變革,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兩部分:互聯網思想和互聯網技術,這兩者類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是互相輔佐和滲透的。互聯網技術從深層次具體化的角度解讀可以分為:大數據、P2P人人組織網路和兩面市場。其中大數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促進金融的開放性,大數據首先要數據全量在線。現在太多系統都是孤立的,即使銀行本身的很多業務,比如對公業務、對私業務、卡業務等都是相互分離的難以形成聯動效應;況且決定信用本身的不單是金融數據,很多其他領域的數據也會產生影響,這對於數據的開放性要求更高。互聯網有天生的開放性、透明性,使得大數據的應用有了可能。
互聯網金融對大數據的使用,天生具有優勢。互聯網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范圍內捕捉信用評估所需要的個人或群體的行為信息,並將這些繁雜的信息提供給大數據作業系統進行處理,完成對個人或群體的信用價值的評估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其核心是風險控制。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同樣明顯,如何完善監控仍是個問題。網貸平台不見面、不審查、無抵押的快速貸款模式雖然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卻也讓貸款風險無限放大。阿里巴巴等雖有大數據支持,但其資料庫建立為時不長,其可靠度還有待繼續驗證,那些不具備大數據支持的其他互聯網金融,風險評估需要的經營、誠信等信息根本無法核實。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控制大致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類似於阿里巴巴的風險控制模式,他們通過自身系統大量的電商交易以及支付信息數據建立了封閉系統的信用評級和風控模型;另外一種則是眾多中小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貢獻數據給一個中間徵信機構,再分享徵信信息。
利用電商大數據進行風控,阿里金融對於大數據的謀劃可謂非一日之功。阿里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大數據挖掘系統,通過積累的大量交易支付數據作為最基本的數據原料,以及賣家自身提供的銷售數據、銀行流水等情況作為輔助數據原料。所有信息匯總後,將數值輸入網路行為評分模型,進行信用評級。
在風控革新領域,現在理論上的業內觀點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技術的手段,可以實現很好的風控,從而讓壞賬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傳統金融機構採取的是人工盡職調查,依靠經驗判斷和數據調研等辦法實現,盡量壓低壞賬率,而互聯網金融其實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容納更多的數據來實行,傳統金融機構的風控方式,其實長期實踐的效果來看,並不理想。而互聯網金融採取的這種風控思維也一樣沒有得到實踐的證明,短期內估計也很難被證明行之有效。利用大數據風險控制短期內不現實,一方面是數據的寬度和深度不夠,另外大數據的技術處理能力也跟不上。
小貸類網站積累的信貸大數據包括信貸額度、違約記錄等。但單一企業缺陷在於數據的數據級別低和地域性太強,以及部分小貸網站平台通過線下採集數據轉移到線上的方式來完善信用數據。這些特點決定了如果單兵作戰他們必定付出巨大成本。因此,貢獻數據的模式正逐步被認可。
如今互聯網金融席捲而至,一方面互聯網自身存在安全問題,另一方面金融業也具有特定的風險問題,如此結合或將風險相互放大,這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徵信機構的產品及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其核心在於背後的信用體系。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獲取成本的存在,其業態最初源於線下,具有一定的物理邊界。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技術與金融業態的結合在提升客戶便利性的同時,可使信息獲取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各類新型金融業態的出現與發展成為可能。隨著證券行業在互聯網領域探索的不斷深入,在推動經營業發生轉變的同時,相關領域的交叉也會對現有的行業競爭格局帶來一定的變化。
由於證券公司不同業務的門檻不一,對應的監管要求也不一樣,在互聯網金融來襲時,其受到的影響程度及時間先後都會有所不同。同質化、低技術含量、低利潤率、監管者有意放開的業務會率先受到沖擊,而對知識、技術、資本及風控要求高的業務則可能在互聯網金融向更高層次發展以後受到影響。對券商而言,雖然目前不會對自己的主流客戶形成分流,但提醒了券商對長尾市場的重視,同時應加快對高端核心客戶的服務層次,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推進,經紀業務首當其沖。當前換手率和市值上升面臨瓶頸,網上開戶即將落實,互聯網公司開展經紀業務也只需監管者應允,彼時純通道業務競爭更激烈,傭金面臨下行壓力。即使近年來部門券商在調整收入結構上成績顯著,但對於券商而言經紀業務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資管業務、創新業務的基礎。
從現實情況看,券商也已經開始備戰互聯網金融。網上開戶、網路商城、基於大數據的客戶資產管理等業務開展如火如荼不勝枚舉。證券公司早已實現網路交易,擁有標准化大數據,在行業特性上就具有融入互聯網金融天然品質。2014年4月份,國泰君安等6家券商相繼宣布獲得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圍繞賬戶管理為核心的行業革命也因此開始打響。
在證券業協會發布的創新大會意見徵求稿指出,將支持證券經營機構建立與私募市場、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相適應的賬戶體系,強化賬戶功能。互聯網降低了信息傳統和客戶切換的成本,也會加快券商差異化的進程。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券商的發展將是一個定位差異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將依據自身稟賦進一步分化,強者恆強與創新者逆襲都符合演進邏輯。
證券公司應冷靜、理性地透過成功互聯網企業的形式和表面,探究屬於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創新策略。
第一、要以專業為本,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用開放的心態迎接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的重心仍在金融,互聯網只是工具。市場擔心互聯網企業投身金融會對傳統機構造成沖擊,過於強調實現的方式而忽視金融業所包含的投資、融資、資本中介、風險管理和結構設計等更多專業的領域。
第二、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和採用靈活多樣的營銷方式。面向廣大客戶特別是零售客戶,提供全新的標准化服務產品,構建依託互聯網的客戶營銷服務體系和模式。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具有尊重客戶體驗、強調互動式營銷、主張平台開放等新特點,運作模式更強調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核心業務的深度整合。
因此從金融互聯網化,到按照互聯網理念做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券商要建立靈活、敏捷、快速、高效的扁平化組織,以及捕捉互聯網新服務場景商機。要在產品、服務、系統的設計、交付過程中,建立強大的服務和營銷隊伍,將客戶體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完備的線上客服體系,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體系,成立專門的客服團隊,提供24小時不間斷電話和在線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證券公司系統建設
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業務布局轉型階段需要從產品、賬戶、服務三個方面入手搭建互聯網金融的雛形,為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具體的系統建設包括構建產品中心,實現對於產品信息及全生命周期的統一管理;建設消費支付管理系統,打通保證金內外流動的渠道;建設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於客戶的分級分層管理;建設微信平台和QQ平台,實現證券公司服務方式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1.產品研發中心
產品研發中心是公司級的、開放的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提供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產品模型定義、供應商管理、渠道管理、產品配置、評估、審核以及風險合規等功能。通過產品研發中心可以實現對於產品供應商的管理、對於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對於產品的靈活配置組合。
2.客戶信息管理系統
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定位為公司級的客戶信息系統,它通過整合形成單一客戶視圖,獲取包括基本信息、賬戶信息、額度信息、風險管控和關系信息等在內的全面的客戶信息;它與各類應用系統進行整合,接受訪問和更新,展現完整的、一致的、共享的、權威的客戶信息,可以解決客戶信息重復採集、共享性差、利用率低、操作風險高等問題。同時,系統通過對客戶信息的歸集、整理、分析,發現客戶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而提升營銷服務水平。證券公司通過構建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達成「統一客戶,統一賬戶、統一資產、統一服務、統一營銷」的目標,滿足綜合理財服務的業務需要。
3.互聯網營銷服務系統
互聯網營銷服務是基於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社交方式的改變與發展而產生的新需求,通過證券公司服務理念和互聯網服務方式的融合,開啟內控外聯全兼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滿足企業客服穩定、安全、快捷的工作需求,為企業真正實現高效率客戶服務和有效客戶關系管理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4.建立流程平台與交易功能統一接入系統
目前各個系統之間的數據互聯可以通過數據中心進行,但需要實時處理的業務功能互聯多採取點對點的方式,存在變更困難、後台業務系統暴露於前台後性能不足的問題,建立跨系統的流程平台和交易功能統一接入平台,以提升數據交互的標准化、統一性。
5.未來系統建設規劃
實現了布局轉型階段的系統建設後,證券公司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已經粗具雛形,在切入擴展階段可以繼續建設一戶通和內貸業務管理平台等系統,實現客戶賬戶、產品、服務的一站式體現及徵信授信業務辦理;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較為成熟的融合鞏固階段,輔以相關系統的建設實現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下對有價資產進行登記管理的需求,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時代證券公司的信息系統建設,促進證券公司從傳統金融領域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跨界經營,發揚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中介職能。
證券公司應推動互聯網金融下的創新
金融業的潛在進入者通常是藉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從金融業的薄弱環節切入,通過破壞性產品或破壞性商業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場結構,在不斷升級自身的產品與服務後,則很可能在未來攀升到金融業產業鏈的頂端。
現階段券商互聯網實踐進入實務操作:一是賬戶開戶實現網路開戶。多家券商推出手機開戶。二是金融商城落地。三是客戶的服務更為有形。基於大數據的集成,券商可以實現客戶識別和產品推介,不僅可以通過軟體做理財規劃。還有組合推介,甚至引導客戶做工資卡定投等。技術僅僅是外衣,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服務,提供更貼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更便捷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鑒於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證券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建議證券公司應把握機遇、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在公司的發展與創新,具體措施如下:
1.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搭建
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搭建對於公司的後繼發展作用至關重要。在搭建平台的過程中,主要考慮三個因素。首先要通過分析精準掌握用戶需求;其次考慮在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最後考慮用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在持續迭代中完善和更新產品,使之與時俱進。
金融互聯網業務的開展初期需要以下技術系統支持:
(1)電商網站。面向網上客戶提供服務的網站,包含開戶、產品銷售、在線交易、在線服務等功能。
(2)微信服務平台。建設中投證券微信公眾平台,構建公司在微信上的信息服務渠道,業務辦理渠道,營銷推廣渠道和客戶行為數據收集渠道。
(3)互聯網財富管理賬戶體系。目前公司賬戶體系無法支持用戶在無開設資產賬戶的情況下購買金融或服務產品。需建立涵蓋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保險、期貨、服務產品購買的統一賬戶體系。並實現客戶網上自助開戶。
(4)整合對接系統。電商網站需與多金融產品銷售平台、經紀業務工作平台、前台營業管理系統、呼叫中心系統等相對接。
2.加大市場宣傳
目前券商不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券商宣傳不夠,缺乏運營網上商城的經驗。當前券商網上金融商城最大的問題是在同質化競爭中,如何將原有實體用戶吸引到互聯網中,為網站導入長期有效的客戶訪問量及銷售量。券商把業務搬到互聯網,主要目的是喚醒其存量客戶,增大存量金融客戶的金融需求黏性。同時,給增量客戶一次使用後留下深刻印象,上手快、體驗佳是互聯網券商的主要訴求。
市場拓展方面前期應注重合作渠道的拓展與線上廣告,包括建立客戶共同開發渠道、與多家單位互換服務資源、在微博、網站聯盟、微信等渠道營銷等,迅速擴大品牌知名度,擴展客戶群。
3.藉助大數據的分析工具
互聯網金融並非簡單地把傳統金融業務搬到網上去,而是充分利用大數據來顛覆券商與用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各種數據的組合。以客戶和互聯網用戶在公司各個渠道表現的行為數據為基礎,收集市場融資企業信息數據,輔以金融市場資訊、宏觀分析、行業分析等外部數據,以雲計算基礎平台作為支撐,建立公司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對用戶互聯網操作行為數據、市場趨勢數據、已有或潛在投融資合作企業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進行公司金融產品、服務模式以及融資中介創新應用嘗試。通過交易平台對客戶數據分析預測客戶可能的消費和交易需求,從而精準掌握客戶的信貸需求和其他金融需求。
4.引進和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人才的要求頗高,除了要求精通互聯網技術,還需要有專業和豐富運營經驗,同時又了解金融行業。要求從用戶體驗、業務模式、銷售運營模式與文化、溝通等方面去改變傳統金融人。建議證券公司能夠引進和培養能夠適應互聯網節奏的金融人才。

閱讀全文

與金融對證券業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開立賬戶時應當經金融機構高級管理層 瀏覽:799
華福證券人力部 瀏覽:82
金融對證券業的影響 瀏覽:440
微積金互聯網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 瀏覽:233
銀河證券招商證券 瀏覽:96
外匯虧損維權團隊是真的嗎 瀏覽:225
民營企業融資難論文 瀏覽:462
聯通金融服務借現金用什麼手續 瀏覽:998
在明洞換錢匯率多少 瀏覽:770
各金融機構起薪 瀏覽:132
寧夏匯銀貴金屬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718
股市再融資是利好還是利空 瀏覽:973
棉花期貨概念股 瀏覽:291
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中國山西分公司 瀏覽:87
中國供銷集團參與糧食 瀏覽:717
理財產品歸集什麼意思 瀏覽:963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周勤業 瀏覽:428
金融簡單說權知道哪家金融機構 瀏覽:100
中融信託什麼意思 瀏覽:822
融資融券最早由誰提出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