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周科創要聞(9月13日-19日)
【1】 科技 部、國開行:力爭專題債為 科技 成果轉化提供融資100億元以上
9月18日, 科技 部辦公廳、國家開發銀行辦公室發布《關於開展重大 科技 成果產業化專題債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將圍繞重大 科技 成果轉化、產業化規模化應用等,加強對重點 科技 創新地區、重點 科技 創新項目的金融供給,通過共同組織實施重大 科技 成果產業化專題債等工作,引導 社會 資本支持 科技 成果轉化、企業關鍵技術研發和 科技 型企業發展壯大,力爭通過發行專題債為 科技 成果轉化提供融資100億元以上。重點支持方向為:重大 科技 成果產業化示範工程,「百城百園」行動,國家重大能力平台建設,創新聯合體建設。
點評:創新驅動發展,科創離不開金融支撐。上一次國開行發行專題債的主題是「抗疫」,沒想到 科技 成果產業化也有了專題債,這將是一場惠及各地高新區、 科技 園區、創新基地、眾創空間、創新聯合體的 科技 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及時雨!
【2】證監會:擴大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試點范圍
2021年9月17日,證監會公布《關於擴大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試點范圍的公告》,為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包容性,支持優質紅籌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證券上市,助力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具有國家重大戰略意義的紅籌企業申請納入試點,將不受行業限制。
根據2018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行業,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 汽車 、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紅籌企業,納入試點范圍。
點評:紅籌企業,是指注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此前由於中國國內證券市場對企業盈利要求的限制,一些企業不得不選擇赴海外上市。近年來,隨著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等多層級資本市場逐步完善,以及創業板、科創板注冊制試點推進,中國 社會 對高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的重視,中國 科技 創新的產業氛圍向上和配套金融服務提升可以說是一日千里,接下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回歸A股,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把A股作為IPO首選地。
【3】發改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
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刊發關於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要以建立科學管理制度為手段,以提升基礎能力為支撐,強化和完善能耗雙控制度,深化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進能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經濟 社會 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方案提出合理設置國家和地方能耗雙控指標,優化能耗雙控指標分解落實,同時要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對國家重大項目實行能耗統籌,堅決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鼓勵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鼓勵地方超額完成能耗強度降低目標,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
點評:「十三五」期間,中國建立了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以降低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由於各地能源稟賦不一、能源消費情況地區差異很大,此次新政增加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等舉措,務實且直切要點,我們同時更期待中國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托起更美好的未來。
【4】國務院:批復《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
9月16日,國務院批復《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明確到2022年建成高標准農田10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並改造提升現有高標准農田1.05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0年建成12億畝,並改造提升現有高標准農田2.8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將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准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2021—2030年完成1.1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點評:高標准農田具有規模化、地力肥沃、生態友好等特點,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未來糧食安全的基礎,同時高標准農田建設是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部分。通過高標准農田的建設能夠有效提升土地產能,同時達到節水、節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效果,還將利於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的發展。
【5】工信部:發布《加強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工作的通知》
9月16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加強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工作的通知》,對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有關部署,要求相關企業落實安全的保護責任,採取管理和技術措施,及時發現並解決安全隱患,全面加強安全保護,保障車聯網安全穩定運行;強調要加強智能網聯 汽車 完全防護、車聯網網路安全防護、車聯網服務平台安全防護和數據安全保護,加快車聯網安全標准建設。
點評:車聯網是新一代網路通訊技術與 汽車 、電子、道路交通運輸等領域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形態,近年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風險日益凸顯,事關生命安全,亟須健全完善保障車聯網網路和數據安全,這對產業主管部門和企業都是極大的挑戰,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應對和貢獻智慧,產業才有更廣闊的空間。
【6】稅務總局:進一步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9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在允許企業10月份納稅申報期享受上半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基礎上,2021年10月份納稅申報期再增加一個季度優惠。
公告所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在實際發生支出數額的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進行加計扣除;調整優化了研發費用中「其他相關費用」限額的計算方法,讓企業最大限度享受優惠政策。
點評:企業是最重要的研發投入主體,研發有可能失敗、研發費用有可能「打水漂」,因此對企業來說,研發投入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項風險投資。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近年中國財政部門不斷加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在財稅上予以傾斜,這對科創企業是重要利好,也是形成良好科創氛圍和健全科創體系的重要舉措。
【7】工信部:發布《網路產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9月13日,工信部發布《網路產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漏洞收集平台備案通過工信部網路安全威脅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開展,採用網上備案方式進行。網路產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是指相關組織或者個人設立的收集非自身網路產品安全漏洞的平台,僅用於修補自身網路產品、網路和系統安全漏洞用途的除外。
點評:工信部7月13日發布《網路產品安全漏洞管理規定》,對「白帽」黑客的行為進行了規范,此次升級對安全漏洞收集平台的管理,將為發現網路安全和漏洞信息提供更多途徑,也將推動收集非自身網路產品安全漏洞的平台合規化。
【8】廣東:印發《廣東省深入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
9月1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深入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提出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與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為根本,強化資金配置能力,引導信貸資金向重點領域傾斜,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打造功能互補、內外聯通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搭建境內外資金跨境流通橋梁。
方案提出,到2025年,廣東省外幣貸款余額達30萬億元,其中製造業貸款余額達3萬億元,普惠貸款余額3.5萬億元,涉農貸款余額2萬億元;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提升,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500家,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達到500家;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達到2萬億美元;綠色信貸余額達3萬億元,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試點取得積極成效。
點評:建立完善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資本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對 科技 成果落地、企業關鍵技術的研發有關鍵性作用,在科創方面方案提出深化科創金融改革、創新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技術交易市場和 探索 設立綜合性科創金融服務平台,用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撬動科創改革和區域合作。
【9】安徽:打造新能源 汽車 和智能網聯 汽車 世界級產業集群
9月13日,安徽省政府出台《新能源 汽車 和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實現整車生產規模300萬輛,出口規模60萬輛,產值突破1萬億元;全省新能源 汽車 產量佔比超過40%,佔全國比重超過20%,基本形成「純電動為主、混動為輔、氫燃料示範」的發展格局;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路基本實現全覆蓋,「人—車—路—雲」高度協同的智能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形成布局完整、結構合理的 汽車 零部件產業體系,孵化或引進一批行業隱形冠軍和小巨人企業,打造新能源 汽車 和智能 汽車 關鍵零部件產業增長極。
點評:安徽的 汽車 工業起步於零部件生產,擁有江淮、奇瑞、中鼎、環新、國軒高科等整車及零部件製造企業,此前在 汽車 產業的地位並不突出,但新能源 汽車 和智能網聯 汽車 ,某種程度上給了它「換道超車」的機會。大眾牽手江淮、入股國軒高科,合肥引入蔚來 汽車 ,最近兩年安徽 汽車 產業的發展,已隱約可見此前在顯示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模式雛形,期待安徽接下來的表現。
【10】SpaceX 商業載人飛船成功入軌
北京時間9月16日 (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晚),美國太空技術 探索 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與龍飛船(Crew Dragon)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起飛,進入海拔 575 公里的預定軌道,以2.7萬多公里的時速飛行,每90分鍾繞地球一圈。
這是全球首個完全商業化、全平民的太空飛行任務。本次任務代號「靈感 4」(Inspiration4),四名機組成員均非專業宇航員,飛行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為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籌集2億美元,該醫院專門治療兒童癌症。
點評:SpaceX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於2002年創立,先後實現了小型運載火箭、中型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的自主研製、試驗和發射,實現了「從0到1」的創新以及「從1到N」的快速迭代。近年來,SpaceX、藍色起源、維珍銀河等公司均致力於發展商業航天與航天旅行。中國也涌現出藍箭航天、星際榮耀、零壹空間、深藍航天等民營火箭製造公司。這些來自民間的航空航天領域的創業和嘗試不斷,人類從未停止過 探索 宇宙的步伐,而且參與者越來越多、越來越積極。
【11】鴻海精密和PTT簽署協議成立合資企業生產電動 汽車
9月14日,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簽署合資協議,在未來5-6年內投資10億-20億美元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特區建造一座工廠,並設立研發設施,採用鴻海精密的技術生產完整的電動 汽車 。工廠的建設將需要2-3年,第一階段的初步生產目標是每年5萬輛 汽車 ,未來將擴大到每年15萬輛 汽車 。
點評:如果要像智能手機一樣在智能 汽車 領域找出一家代工企業,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 科技 集團)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之一。這些年它積極布局電動 汽車 產業,2021年1月它和中國的吉利控股宣布計劃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 汽車 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2021年2月宣布攜手Fisker打造電動車產品,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產;這一次牽手泰國PTT,有別於此前與 汽車 企業的合作,富士康集團將提供完整技術支持,看來,電動 汽車 行業的OEM、ODM真不遠了。
【 12 】礦山鴻蒙操作系統 發布
9月14日,國家能源集團和華為共同發布「礦鴻操作系統」,這是鴻蒙面向煤礦產業而推出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也是鴻蒙操作系統首次從To C向To B領域擴展,在工業領域進行B端商業化嘗試。
礦鴻操作系統將從四個方面助力煤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一是共同打造煤礦工業互聯網、建設未來煤礦,有效解決「產業安全」問題;二是通過制定煤礦行業介面、協議標准,有效推進行業適配;三是打磨煤礦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實現工業控制體系的國產、安全可信;四是構建煤礦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推進數字經濟和能源經濟的融合,實現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點評:鴻蒙向煤礦領域的延伸無疑為傳統煤礦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讓人看到了數字技術與傳統工業之間建立連接的新可能。物聯網技術方興未艾,對於傳統工業來說,通過物聯網實現產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鴻蒙的B端嘗試不僅僅是其自身領域的拓展,也為傳統煤礦產業一種可能的未來提供了現實參考。
【13】中國「腦計劃」正式啟動首輪項目申報
9 月 16 日, 科技 部發布《 科技 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2021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根據指南,2021年度「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的國撥經費概算為31.48億元,主要圍繞腦認知原理解析、認知障礙相關重大腦疾病發病機理與干預技術、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技術及應用、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技術平台建設等5個方面展開,部署59個細分方向,執行期一般為5年。此外,「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還設立了青年科學家項目,每個項目預算不超過500萬元,不受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限制。
點評:雖然大腦實體只棲居於人類不大的腦袋內,但是研究大腦並不比研究浩瀚的宇宙簡單。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早在「十三五」期間便納入「 科技 創新2030—重大項目」,足見其在 科技 創新中的重要地位。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計算機學與生物學等融合交匯,期待腦科學和類腦研究能有更多新發現和新突破。
【14】超過130億年的宇宙演變模型開放線上訪問
2021年9月,《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由日本、西班牙、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智利、法國和義大利的國際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 The Uchuu simulations: Data Release 1 and dark matter halo concentrations (《The Uchuu模型:數據釋放1和暗物質光環濃度》),該研究團隊通過大量數據計算構建了一個完整可下載的虛擬宇宙,是有史以來最大、最詳細的模擬宇宙。
該模擬宇宙包含2.1萬億個「粒子」,橫跨96億光年的空間,建立了超過130億年的宇宙演變模型。暗物質是星系形成的主要驅動力,而Uchuu的精度足夠高,能夠讓研究小組識別出從星系群到單個星系暗物質光環的所有細節,通過調整模擬的不同方面,能觀察到暗物質和暗能量如何在我們的宇宙中發揮作用。
點評:更為逼真、准確的宇宙模型如同「宇宙切片」,是天文學家深入了解銀河系構成、了解宇宙的重要方式,Uchuu模型將在數據挖掘、天文學研究中帶給研究者更多靈感和啟發,更期待開放線上訪問能夠激發更多 社會 公眾對宇宙 探索 的興趣。
【15】韓國:向谷歌罰款2074億韓元
9月14日,韓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公正交易委員會14日決定,以谷歌(Google)涉嫌向三星電子等智能手機製造商強加自家安卓操作系統(OS)為由,向谷歌徵收2074億韓元(約11.4億人民幣)的罰款。韓國公正委主席趙成旭表示,谷歌限制了移動OS市場競爭,阻礙智能終端OS領域的創新。
韓國公正委指出,谷歌與製造商簽署有關應用商店許可、早期訪問操作系統的關鍵合同時,要求必須簽署反碎片化協議(AFA,Anti-Fragmentation Agreement),以此使製造商推出的智能手機、智能手錶等所有終端無法使用和開發其他操作系統。谷歌在智能終端領域濫用支配地位,從開發階段開始就把競品扼殺在搖籃里,其限制競爭的行為前所未有。
點評:谷歌這些年陸續在全球各地遭遇反壟斷調查、訴訟,收到大大小小罰單,所涉產品從搜索、廣告到操作系統、語音助手等等,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 科技 巨頭們在引領 科技 創新、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也將在全球數字治理的邊界中,學會與這個世界更好地共生共處。
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