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東吳證券申報無效

東吳證券申報無效

發布時間:2025-04-28 07:29:17

A. 股票中的申報無效:無效帳是什麼意思

申報無效就是,如果是以前在別的證券公司已經開過股票賬戶,目前的賬戶只能買賣深圳股票。東吳證券是滬市股,所以買不了深圳股票。還有資金不足、掛單價格不符合規定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申報無效。如果不是以上原因,出現無效賬就可能是線路故障,在股市交易日過度火爆也會造成這個現象的。
無效委託是指超過漲跌幅限制的委託 。 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規定一個交易日中股票的漲跌幅為±10%,如果你委託的價格超過了這只股票當日的漲跌最大幅度,就視為無效委託。
比如:一隻股票價格為10元,按當日漲跌幅為±10%計算,這只股票當日最高價為11元,最低價為9元。委託的價格區間是:不能高於11元,也不能低於9元。

B. 關與申購新股

網上申購新股的三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在營業部現場通過自助委託或填單申購;

第二種,通過營業部的電話委託系統進行申購;

第三種,就是通過網上交易系統進行申購。

投資者可選以上三種方式之一。建議採取平時熟悉的操作方式進行申購,比如,平時的操作是在營業部交易,那麼,最好還是選擇在營業部內自助委託來申購,以免出現漏誤。

網上申購流程

☆投資者申購(T日):投資者在申購時間內繳足申購款,進行申購委託。

☆資金凍結(T+1日):由中國結算公司將申購資金凍結。

☆驗資及配號(T+2日):交易所將根據最終的有效申購總量,按每1000股(深圳500股,下同)配一個號的規則,由交易主機自動對有效申購進行統一連續配號。

☆搖號抽簽(T+3日):公布中簽率,並根據總配號量和中簽率組織搖號抽簽,於次日公布中簽結果。

☆資金解凍(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予以解凍。

注意:個別股票發行是按特別流程,即T+3日公布中簽及返回資金,如中國平安:2月12日進行網上申購,15日網上申購資金解凍。

兩個交易所公布的資金申購上網定價發行的流程基本一致。申購當日,投資者要根據發行人發行公告規定的發行價格和有效申購數量繳足申購款,進行申購委託。如投資者繳納的申購款不足,證券交易網點不得接受相關申購委託。假設張三賬戶上有50萬元現金,他想參與名為「××××」的新股的申購。申購程序如下:

1、申購

假定XX股票將於6月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發行價為5元/股。張三可在6月1日(T日)上午9:30~11:30或下午1時~3時,通過委託系統用這50萬元最多申購10萬股XX股票。參與申購的資金將被凍結。

2、配號

申購日後的第二天(T+2日),交易所將根據有效申購總量,配售新股:

(1)如有效申購量小於或等於本次上網發行量,不需進行搖號抽簽,所有配號都是中簽號碼,投資者按有效申購量認購股票;

(2)如申購數量大於本次上網發行量,則通過搖號抽簽,確定有效申購中簽號碼,每一中簽號碼認購一個申購單位新股。申購數量往往都會超過發行量。

3、中簽

申購日後的第三天(T+3日),將公布中簽率,並根據總配號,由主承銷商主持搖號抽簽,確認搖號中簽結果,並於搖號抽簽後的第一個交易日(T+4日)在指定媒體上公布中簽結果。每一個中簽號可以認購1000股新股。

4、資金解凍

申購日後的第四天(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進行解凍。張三如果中了1000股,那麼,將有49.5萬元的資金回到賬戶中,若未能中簽,則50萬元資金將全部回籠。投資者還應注意到,發行人可以根據申購情況進行網上發行數量與網下發行數量的回撥,最終確定對機構投資者和對公眾投資者的股票分配量。

網上申購新股需注意的問題

●申購新股必須在發行日之前辦好上海證交所或深圳證交所證券帳戶,並在證券公司(營業部)開立資金賬戶且將資金打入該賬戶。

●投資者可以使用其所持的賬戶,在申購日(以下簡稱T日)申購發行的新股,申購時間為T日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

●每個帳戶申購同一隻新股只能申購一次(不包括基金、轉債)。重復申購,只有第一次申購有效。

●滬市規定每一申購單位為1000股,申購數量不少於1000股,超過1000股的必須是1000股的整數倍,但最高不得超過當次社會公眾股上網發行數量或者9999.9萬股。深市規定申購單位為500股,每一證券賬戶申購委託不少於500股,超過500股的必須是500股的整數倍,但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且不超過999,999,500股。

●申購新股的委託不能撤單,新股申購期間內不能撤銷指定交易。

●申購新股每1000(或500)股配一個申購配號,對所有有效申購按時間順序連續配號,配號不間斷,直到最後一筆申購,交易所將配號結果傳到各證券交易網點.凡資金不實的申購一律視為無效申購,將不予配號。

●投資者發生透支申購(即申購總額超過結算備付金余額)的情況,則透支部分確認為無效申購不予配號。

●每個中簽號獲配1000股(或500股)。這時,投資者無需另行「買入」操作,交易所系統會自動將中簽的股數打入你的股票賬戶,未中簽的資金解凍並自動退回。

●新股上市日期由證券交易所批准後在指定證券報上刊登。

●申購上網定價發行新股須全額預繳申購股款。

●新股發行的具體內容請詳細閱讀其招股說明書和發行公告。

★一般在申購日後的第三個交易日(T+3日),即可通過:到證券營業部進行查詢,或在網上進行新股配號的查詢,可以在「配號」那裡查到配號號碼,假如你申購了10000股,那麼你就有10個號碼(深圳20個號碼),因為號碼是連續的,所以只顯示第1個號和配號數。待公布中簽號碼後,你可以自己對一對是否中簽。不過,不看也沒有關系,如真的中簽,股票自然就劃到你的帳上了(錢自然也被扣了)。

★新股申購T+4日交割單顯示「賣出」。申購新股後T+1日券商列印的是「買入」交割單,T+4日券商將資金返回投資者帳戶交割單列印的是「賣出」申購款,如申購成功則列印「買入」某股票1000股,這里的「賣出」申購款與通常的股票買賣含義不同,它是交易所統一規定的返還投資者申購餘款的一種形式。例如,某投資者申購新股5000股,中簽1000股,則在T+4日交割單上顯示「賣出5000股」和「買入1000股」。

★證券代碼的變更。滬市新股申購,T日的申購代碼是780XXX,申購確認後,T+1日開始投資者在帳戶內查到的是申購款790XXX,T+3日查詢新股配號時的代碼是791XXX,如果中簽,T+4日後投資者帳戶內會有中簽的新股780XXX,該股上市交易的當天,證券代碼變更為601XXX。深市新股申購,代碼為0XXXXX,其申購款、配號、中簽新股直至上市後代碼均不變。

★新股申購期間指定交易變更。如果投資者在某天申購了新股但又撤銷了指定交易,則該投資者的新股數據會傳送給申購席位,投資者應在原申購席位上進行查詢。

★新股申購不收手續費。根據兩個交易所的規定,申購新股不收取手續費、印花稅、過戶費等費用,但可以酌情收取委託手續費,但大多數券商出於競爭的考慮,不收取這項費用。

網上發行新股申購注意事項

①投資者認購新股前應充分了解招股說明書和發行公告。

②申購前須在資金賬戶中存入足額資金用以申購。每個證券賬戶申購下限是1000股(深市500股,下同),認購必須是1000股或其整數倍。

③每個賬戶只能申購一次,每1000股給一個配號。多次申購的只有第一次委託有效,其餘委託申購無效,無效申購不給配號。

④委託合同號既不是申購配號也不是中簽配號,只是投資者在證券部下單委託的電腦序列號。投資者可在申購日後的第三個工作日(T+3日)通過自助系統、電話委託系統或網上交易系統查詢新股配號。申購日後的第四個工作日(T+4日)可根據媒體公布的中簽號與自己的申購配號核對是否中簽。

⑤申購新股不收取手續費。申購未中簽的資金在申購日後的第四個工作日(T+4日)自動返還到資金賬戶上。

⑥新股申購不能撤單。新股委託申購時間為上午9:30--下午3:00,上午9:30分前下單委託可能無效(集合競價時段會不允許新股申購)。

【新股申購FAQ】常見問題解答 更新中……

(一) 申購

Q:請問申購新股是不是和平時買股票的程序一樣填單?

A:是的。根據自己的資金量,按「買入」流程,輸入新股申購代碼和申購股數(500或1000的倍數)即可。

Q:通過網上交易系統進行申購是不是直接下單委託就行呀?下單時,只有「股票代碼」欄,那「申購代碼」填在哪兒呢?

A:是的。就填在「股票代碼」處

Q:我申購的新股顯示已提交,還沒顯示交易成功,要不要再申購一次啊?

A:若「委託」「已申報」,說明申購有效,就不要再申購一次,因為重復申購是無效的。

Q:請問下單後顯示「已申報」「未成交」,算不算申購成功了?

A:算委託成功。

Q:「委託已成交」是否為申購成功?

A:投資者在用網上交易系統或電話委託申購新股時,交易系統或電話委託里查到的「委託已成交」,並不表示自己的申購已成功(中簽),已購得到所需之新股。實際上,此處的「委託已成交」只能算申購委託進入交易所電腦主機,能否申購得到新股,還須在T+4日查驗配號尾數是否和中簽號相符,若相符才說明已中簽並可以購得該新股。

Q:昨天申購002135東南網架1000股,今天帳戶上已經顯示有1000股在帳上,是不是已經申購成功了啊?

Q:我的資金被劃走了,股票也到我的帳戶上了,這是中了沒有?

A:僅說明申購已確認,要等配號、搖號、公布中簽號後,才能知道是否中簽(買到)。可在T+4日或之後查詢(部分網上交易系統在T+3日晚上可查到),顯示有申購的新股在賬上,才能確認中簽。如全部凍結資金解凍退回,則沒中簽。申購新股和買彩票有點類似,讓我們做一個類比:因為彩票市場嚴重供不應求,所有彩票都採取預約式銷售。有一天(T日)你花錢去買彩票(相當於申購新股),錢已經付出去了(申購下單),但這時你只能拿到買彩票的付款憑證(查賬戶,上面顯示「委託已成交」、「委託已報」、「未成交」),第2天(T+1日),你可以拿到預約憑證(有交割單,或在當天晚上或次日查賬戶,上面顯示有XXXX股在賬上),可是這時彩票還沒拿到手,第3天(T+2日)晚上或第4天(T+3日)上午,你才能拿到彩票(配號),第4天((T+3日))上午進行搖獎(搖號),第4天晚上(T+3日)或第5天(T+4日)在媒體上公布彩票的中獎號碼(中簽號),如果你拿到的彩票號碼和搖獎出來的中獎號碼相符,才能確定自己中獎(中簽)。這里不同的是,如果未中獎(中簽),買彩票的錢是不會退還的,而申購新股的資金將全額退還。

Q:網上申購新股,11:30到13:00之間的申購是無效申購嗎?
A:中午11:30~13:00,盡管不是正常的交易時間,但現在一般營業部在上午收盤和下午開盤之間的非交易時段仍接受委託,投資者也可以進行股票買賣委託。這時候,投資者的委託單不會立即申報和成交,申報將被儲存在營業部電腦主機中,並在下午13時開市後進行申報。這種方式適合那些下午不方便買賣股票的投資者(為避免風險,務必洽詢開戶的證券營業部,以確認中午委託是否有效,否則建議不在中午委託)。

Q:新股申購日賣出股票的錢能否用來申購新股嗎?當天轉入證券資金帳戶的錢也已用來申購新股嗎?
A:都可以。

Q:現在還不知道價格,怎麼申購?什麼時候可以知道發行價格?
A:新股發行經過詢價之後,會在發行前一天(T-1日)以公告形式公布發行價格。

Q:申購新股時是不是出的價格越高,申購到的幾率就大點?
A:目前,新股網上申購採用的是「定價發行」規則,也就是投資者只能按發行價下單,價格不能高填,也不能低填,否則申購無效。

Q:新股申購只能申請一次嗎?第2次申購不成功不會還劃走錢吧?
A:新股申購一個帳戶只能申購一次,並且不能撤單,重復申購除第一次有效外,其他均無效。而且如果投資者誤操作而導致新股重復申購,券商可能會重復凍結新股申購款,重復申購部分無效而且不能撤單,這樣會造成這部分資金當天無法使用,一般要等到當天收盤後,交易所將其作為無效委託處理,資金第二天回到投資者帳戶內,投資者才能使用。

Q:重復申購新股資金被雙倍凍結,如何處理?
A:新股發行公告中明確規定申購新股不能撤單。如果投資者誤操作,導致新股重復申購,上交所的電腦交易主機除了接受並確認第一次新股申購的委託指令外,也接受新股重復申購委託指令,但不確認此筆委託指令,並在新股申購結束後,將其視作為「無效委託」處理。因此,絕大多數證券營業部就是這樣設置櫃面委託系統的:投資者重復申購新股,就重復凍結新股申購款。如果投資者在交易時間內發現誤操作,可以馬上聯系開戶的營業部,並要求將重復凍結的申購款「手工解凍」。

Q:證券保證金帳戶沒有持股能申購新股嗎?
A:申購新股不需要賬戶中有股票,現在是以現金申購,只要證券保證金帳戶有足以滿足申購的資金即可申購新股,和有沒有持股沒關系。曾經,新股發行有「市值配售」的規定,目前這個規定已經不適用了。
(二) 配號
Q:合同號是不是配號?
A:不是。合同號只是券商電腦系統配給投資者的委託流水號,並非中簽配號。申購新股的配號由交易所電腦系統統一配給的。

Q:為什麼只查到一個配號?
A:新股配號是按照每1000股配一個號,按時間順序連續配號,號碼不間斷。每個股票帳戶在交割時只列印(顯示)一個起始配號,同時列印(顯示)配號數,例如:,配號為10003502,配號數為5個,則配號依次為10003502、10003503、10003504、10003505、10003506。

Q:什麼時候可以查到配號?
A:交易所系統在申購日後的第二個工作日(T+2日)分配配號,當天晚上叫配號傳送給券商,因此大部分人可以在T+2日的晚上,通過網上交易系統等途徑查到自己的配號。最遲在T+3日上午可以查。

Q:怎麼知道自己的配號是多少?
A:在申購日後的第三個工作日(T+3日)通過營業部櫃台或自助系統、電話委託系統和網上交易系統來查詢申購新股的配號。此外,可以通過深交所提供的語音查詢電話:0755-82288800進行查詢。上交所也提供新股申購查詢聲訊電話服務,號碼是021-16883006。

Q:滬市申購新股所得配號為何有時大於配號總數?
A:滬市新股申購中,由於每次申購新股時交易系統並不是從1號開始配號,故投資者是有可能得到大於配號總數的申購配號的。

Q:營業部有無可能作手腳把我的中簽配號或獲配股票弄到他們手裡,而我發不現?
A:懷疑券商作手腳是多餘的,有不少投資者擔心券商會在申購中使調包計。這種擔心是不切實際的。一、新股申購中簽後,交易所主機直接按中簽新股記入投資者證券帳戶,券商無法更改。二、如果投資者有疑問,也可在新股上市後,通過查詢交易記錄,取得證據。(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快速導航——投資者教育專欄——投資手冊——投資者常見問題解答——關於新股申購、配股 ——上網申購新股須注意什麼)

(三) 中簽和資金解凍

Q:什麼是中簽率?
A:目前,網上發行的新股,一般採用定量定價發行方式。投資者申購新股後如何確認可認購股票的數量?

1、如有效申購量小於或等於本次網上發行量,不需進行搖號抽簽,所有配號都是中簽號碼,投資者按其有效申購量認購股票,剩餘股票由保薦人(主承銷商)包銷;

2、如有效申購數量大於本次網上發行量,則由交易系統主機按每500股(深交所)或1000股(上交所)確定為一個申報號(即配號),順序排號,然後通過搖號抽簽,確定有效申購中簽配號,每一中簽配號可認購500股或1000股。

中簽率=網上發行總量/網上有效申購總量×100%

Q:要怎麼樣才知道自己中簽了?
A:通常有兩種方法:
①T+3日查到自己獲配的配號,T+4日公布中簽號,若配號尾數與中簽號相符,即中簽
②T+4日查看自己的股票/資金帳戶,若顯示有該股票,說明已中簽且獲配的股票已入賬(未中簽的餘款應也已退回)
③T+4日到正確營業部列印交割單,或用網上交易系統查看交割單

Q:請教各位中簽後如何認購新股?
A:中簽後,交易所系統會自動從凍結資金里扣款,投資者無需再作任何操作,中簽的股票自動劃入你的帳戶。

Q:每次的新股發行都要特意去申購才能取得那個什麼中簽的資格嗎?怎麼聽說如果中簽的話會有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通知的啊?
A:目前的新股發行網上申購,投資者必須要有「申購」委託,才能取得配號,進而取得中簽的資格。中簽後有工作人員打電話通知,這是有些證券營業部開展的「增值服務」!不是每家營業部都有這種服務的,即使有也不一定面向所有投資者(很可能只針對資金量大的VIP客戶),具體的情況可以咨詢一下自己開戶的證券營業部。

Q:新股申購後幾天後凍結資金才能解凍?
A:假設申購當天為T日,則T+4日錢解凍(特別流程的除外)。
例如:周一申購,周五資金解凍;周二申購,第2周周一解凍;周三申購,第2周周二解凍……

(四) 上市

Q:我中了新股,什麼時間可以賣?在掛牌的當天就可以賣嗎?
A:參加網上申購中了新股要想賣,須等上市掛牌那天起才可能賣出。新股通常在發行工作完成後5~10天上市。

Q:網下配售獲得的新股禁售期一般多長?如何可以知道新股禁售期的長短?
A:通常,機構通過網下配售獲得的股票將鎖定3個月,鎖定期自上市日起計算。 可以在新股的《定價發行公告》中查到該新股網下配售股票的禁售期。

Q:如果申購新股成功是否就一定可以賺到錢,一般情況新股申購價和上市價的比例是多少?
A:如果申購新股成功,就目前的市況,肯定是能賺錢的。一般新股上市的開盤價會比其發行價上漲50%~250%

(五) 綜合或其他

Q:(T+1日)中的「T」什麼意思?

A:T日=新股發行日(申購日)

Q:請問休息日算不算天數內?

A:不算。按交易日計算天數。

Q:什麼是網下配售和網上申購?個人能否參加網下配售?

A:網下向詢價對象詢價配售稱「網下配售」,網上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稱「網上發行」。個人不可以參加網下配售,只能參加網上申購。有資格參與網下申購的必須是指符合《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37號)有關規定,且已經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公布名單的機構投資者。此外,網下配售獲得的新股都有禁售期,要上市一定時間以後方可解禁;網上申購獲得的新股沒有禁售期,上市即可交易。

Q:新股的發行價格是如何確定的?

A:目前新股的發行一般都是通過向詢價對象詢價來確定發行價格的。詢價對象是指依法設立的證券投資基金、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證券公司,以及其他中國證監會認可的機構投資者。

Q:什麼是「詢價」?

A:詢價制是一種新股發行定價的方式。早先新股發行價的確定,都是由發行人(擬上市公司)和承銷商(保薦機構)自行定價,自2004年以後,證監會出台「詢價制」,用來確定新股發行價,據說這符合「市場定價的原則」。而詢價對象是指那些特定的機構,個人不能參加詢價。

附《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部分條款:

1、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及其保薦機構應通過向詢價對象詢價的方式確定股票發行價格。

2、詢價對象是指符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投資者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以及其他經中國證監會認可的機構投資者。

Q:打新股資金在凍結期間有沒利息?

A:申購新股的資金凍結期間,所產生的利息將劃撥給「投資者保護基金」,投資者申購若未中簽,只退還本金。

Q:什麼時段申購有講究嗎?

A:理論上申購下單的時間與中簽與否基本無關,這個只要是學過概率、了解目前新股申購規則的人都會清楚。但在實際操作時,有些人可能會自己選一個時段,以討個「吉利」,就像人們喜歡88888的車牌號一樣。我一般習慣下午申購,如13:18,呵呵,迷信,自己騙騙自己而已。

Q:如果我用40萬來申購新股,是放在一個帳戶里還是分半放在兩個帳戶里,中簽率哪個會更高一些?

A:提兩點個人之淺見:

①從理論上講,是不是分開帳戶來申購新股,中簽的概率都是一樣的

②從操作層面來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很難提出更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舉例而言,某一新股中簽率1%,而你的資金申購這只新股恰好只夠獲配號100個,那麼,用一個賬號集中申購,可保證中一個號,但也只能中一個號;但如果你分成兩個帳戶來申購,則有可能一個號也中不了,但也可能中兩個號……所以只能憑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了。

Q:有的股民發的帖子一次能中兩、三個號,他們是怎麼中的、不是規定一個資金帳號只能申購一次、重復申購無效嗎?請介紹一下好嗎?

A:
1、每一個資金帳戶針對每隻新股只能申購一次,重復申購無效(第一次申購有效)
2、必須按500股的倍數(以深圳市場為例,下同)進行申購
3、申購獲確認後,以每500股為1個單位,系統分配配號,如申購30000股,就給60個配號(也就是說,資金量越大,獲得的配號就越多)
4、承銷商會根據中簽率,組織搖號(類似彩票搖獎),搖出的號碼即「中簽號」
5、凡配號尾數與中簽號相符的,即中簽,如60個配號中有2個與中簽號相符,即中2個號(很明顯,配號越多,中簽的號也可能越多)
6、每個中簽的配號可獲配500股新股,如中2個號,就獲配1000股新股。

Q:請問在哪個網站買新股?(試著解釋網上申購和網下配售中的「網」指的是什麼)
A:提問者也許對「網上申購」有誤解。網上申購中的「網」,不是指互聯網,也不是指某個網站。這個「網」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系統網路。網上申購,就是要通過交易系統來申購,跟平時買賣股票一樣操作,只能在交易時間內進行申購。

網下申購(網下配售)是不通過交易系統進行的,申購操作也不一定要在交易時間內進行。參與網下申購的配售對象須填寫書面的《申購表》並加蓋單位公章,連同其他資料於指定時間內傳真或送達至主承銷商處,並在規定時間劃出申購資金到主承銷商的指定帳戶,同時還要向主承銷商傳真劃款憑證復印件。網下配售比網上申購的手續復雜多了。

Q:什麼叫做股票發行的回撥機制
A:回撥機制是指在同一次發行中採取兩種發行方式時,例如市值配售和上網定價發行、市值配售和法人投資者配售或者上網定價發行和法人投資者配售,為了保證發行成功和公平對待不同類型投資者,先人為設定不同發行方式下的發行數量,然後根據認購結果,按照預先公布的規則在兩者之間適當調整發行數量。目前,大多採取將網下配售的額度中的一部分,回撥給網上,這樣就增加了網上發行的額度。現階段,在發行大盤股時回撥機制經常被採用。

C. 證券公司一般是什麼性質的公司

現在中國的證券分為4類.1.國有控股(國信證券)2.私有(騰訊證券)3.外資如(日本的野村)4.中外合資

摘 要] 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當股權結構同股東性質結合起來考察時更是如此。但是,股權結構只是影響公司治理的一個因素,不存在最優或合理的股權比例結構。股權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與股權分散的治理模式一樣,都可能損害公眾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試圖使各股東均勻持股並適度參與公司治理的努力,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

一、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

美國證券市場發達,法規體系完備,證券監管架構成熟。研究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及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對改善我國證券公司的治理機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美國投資銀行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其股權結構存在以下特點:

1。股權分散。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極為分散,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機構投資者股東合計持股佔有較大比重,但單個機構投資者持股較小。從2001年總市值計算,排名前5位的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嘉信、雷曼兄弟的機構投資者股東(加權)平均持股比重為48.1%;但排名前十大投資銀行的機構投資者股東(加權)平均持股比重為45.5%,卻是由數百個甚至1 000多個機構投資者擁有的。其中,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機構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為55%,這部分股權分散在1 869個機構投資者手中;美林證券的機構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為60%,分散在1 180個機構投資者手中;嘉信集團的機構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為51%,分散在1 089個機構投資者手中。

(2)個人投資者所擁有的投資銀行股權佔有重要地位。美國十大投資銀行的個人投資者持股比重平均為54.5%,其中高盛集團的個人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高達84%,沃特豪斯集團公司的個人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更是高達93%。遠遠高出標准普爾500公司的個人投資者平均持股比重 42.5%。

(3)股權集中度較低。在美國前五大投資銀行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超過5%的只有1家,十大投資銀行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超過5%的也只有3家。其中高盛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僅為1.74%;前五大投資銀行中只有美林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較高,為13.37%。若以投資銀行前五大股東持股比重作為股權集中度的衡量指標,則美國五大投資銀行的平均股權集中度僅為15.6%,十大投資銀行的平均股權集中度為16.7%。其中高盛集團的股權集中度為5.86%,沃特豪斯集團公司的股權集中度為3.34%,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股權集中度為14.56%。

2.股權高度流動。美國投資銀行發行在外的股票大多是可以自由公開交易的活性股。所謂活性股,指的是在投資銀行發行在外的股票中,扣除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內部持股、持股比例達5%以上的股東所持股票以及其他在交易上受到限制的股票後其餘交易比較活躍的股票。在美國前五大投資銀行中,活性股(加權)平均所佔比重為74.9%,其中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活性股比重高達98.2%,美林證券的活性股比重為80%。美國十大投資銀行中的活性股平均比重為68.8%,其中愛德華公司的活性股比重更是高達98.8%。股權流動性較差的是五大投資銀行中的高盛集團、十大投資銀行中的沃特豪斯集團公司,二者的活性股所佔比重分別只有21.7%和 10%,其主要原因在於這兩個公司的內部持股比重較大。

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主要是由公司性質和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造成的。美國投資銀行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且股權極其分散,一旦機構投資者所持股份的投資銀行業績欠佳時,機構投資者便拋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投資銀行的股權具有較高的流動性。

3.大量內部持股。美國前五大投資銀行平均內部持股比重為24.9%,其中高盛集團內部持股比重最高達78%;美國十大投資銀行的平均內部持股比重為30.98%,其中沃特豪斯集團公司的內部持股比重最高達90%。美國投資銀行的內部持股大多是實施長期激勵策略或員工持股計劃而產生的,這部分股權的流動大多會受到一定限制。由於存在大量內部員工持股,因此公司員工特別是高級經理人往往比較注重對公司的治理。

二、我國證券公司的股權結構

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法律體系和監管架構都不完善,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我國證券市場具有新興市場和轉軌經濟的特徵,證券公司股權結構也具有這樣的特徵。在這里筆者選取截至 2002年底的125家證券公司中總資產規模排名在前20家的公司作為樣本,對我國證券公司股權分布狀況進行研究。在比較中,筆者選取能反映公司股權集中度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作為指標進行衡量,並給出了全行業的平均水平,見表1。

表1 2002年國內排名前20家(以總資產計)證券公司股權分布表

證券公司

總資產(億元)

凈利潤(億元)

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

國泰君安

銀河證券

申銀萬國

海通證券

華夏證券

中信證券

廣發證券

天同證券

大鵬證券

華泰證券

光大證券

湘財證券

招商證券

廣東證券

國信證券

東方證券

北京證券

上海證券

長江證券

聯合證券

361.72

357.15

334.29

287.16

233.8

186.4

141.73

126.23

114.32

105.72

102.42

97.96

91.62

89.42

87.35

74.14

73.41

69.77

69.61

66.99

0.19

0.37

0.03

0.73

0.05

1.1

0.23

0.05

0.13

0.01

0.02

0.58

0.05

0.03

0.58

0.06

0.02

0.01

0.12

-5.3

16.38

100.00

19.93

9.16

40.80

37.85

20.00

14.62

4.40

28.40

51.00

23.86

14.97

7.31

30.00

31.00

33.87

66.67

20.00

21.20

37.49

100.00

48.54

22.90

58.63

57.07

48.75

28.37

13.20

53.56

100.00

56.47

38.31

76.31

70.00

51.00

54.72

100.00

37.50

41.66

平均全行業平均

153.56



-0.047



29.57

36.20

54.72

63.42

通過對上述樣本證券公司股權結構分布狀況的實證分析發現,我國證券公司的股權結構有如下特點:

1.股權結構相對集中。總體上講,我國證券公司股權分布的集中度較高。從表1可以看出,在前20家證券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平均為 29.57%,遠高於美國十大投資銀行。股權最集中的是銀河證券,為100%(由財政部持有),最低是大鵬證券,為4.40%。在前20家證券公司中,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高達54.27%,而美國十大投資銀行的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僅為16.7%;全行業股權的平均集中度更高,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36.20%和63.42%。

2.各證券公司股權結構差異性較大。各個證券公司由於其歷史起源和發展過程各不相同,股權的具體分布狀況存在很大區別,我國證券公司的股權分布狀況可概括為三種類型:

(1)股權極度集中型。股權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大股東手中,分布落差很大。典型的例子有上海證券、銀河證券和中信證券,前兩者的股權都集中在一個股東手中。

(2)股權均勻分布型。股權比較分散,股東個數也比較多,且前幾個股東往往同等比例持股。這一類型比較典型的例子有南方證券、大鵬證券、國泰君安、申銀萬國和招商證券。從數據上看,這些證券公司具有下列共同之處:單個股東擁有股份的比重都不大,即使是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也在20%以下,其中大鵬證券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甚至在 10%以下,最大股東不佔有絕對控制地位;前三大股東的持股總和都不超過50%,其中大鵬證券的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甚至不到15%,這意味著公司的股東數量較多。但即使是該類公司,其股權集中程度也明顯高於美國投資銀行。

(3)股權相對集中型。股權相對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少數股東手中,股權分布呈從高到低的階梯式形態,其中最大股東擁有一定的控股權。這一類型比較典型的例子有國信證券、光大證券、湘財證券、國通證券和華泰證券。在數據上它們反映出的共同點是: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都在20%以上,最高的光大證券甚至達到51%,處於核心股東的地位;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總和已達到60%以上,與第二種類型的前十大股東持股高限相近,表明公司股權具有相對較高的集中性;前十大股東的持股總和都在80%以上,國信證券和湘財證券甚至達到了100%,也就是說,這兩個證券公司的股東個數不超過10個。

3.國有股份占支配地位。根據2002年度113家證券公司上報的數據統計,第一大股東股份性質為國有性質的公司總計有88家,占證券公司總數的77.87%,見表2。這說明不僅國內證券公司的股東數量較少,而且性質也較為單一。由於我國證券公司基本上是在政府行為的主導下產生的,而非市場選擇的結果,因此我國證券公司所有權性質具有典型的國有企業特徵。

表2 2002年證券公司第一大股東性質

第一大股東性質

家數(家)

比例(%)

國有獨資

國有控股

其他性質

59

29

25

52.21

25.66

22.12

合計

113

100

4.個人持股極少。截至2002年底,從對118家證券公司總體股權的統計情況來看,個人股東所佔比例非常小,僅有0.52%。

近年來不少證券公司進行了增資擴股或重組改制,股權結構相應發生了變化。總體來講,這種變化呈現以下明顯特點:第一、國有資本仍居主導地位;第二、民營、外資等非國有資本開始投資證券公司,已出現少數民營資本實際控股的證券公司;第三,上市公司參股證券公司的現象比較普遍;第四,個人參股證券公司微乎其微,內部持股幾近於零。

三、中美證券公司股權結構差異比較

1.股權分布差異。

(1)股權集中度不同。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十分分散,在按2001年的市值衡量排出的美國十大投資銀行中,有7家投資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不超過5%,這十家投資銀行的前五大股東持股比重的加權平均數也只有16.7%;而我國證券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大都在9%以上,最高的甚至達到100%,前五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最低也都在28%以上,遠遠高於美國的水平。

(2)股東類型不同。除大量的機構法人外,美國的投資銀行還有眾多的個人投資者,美國十大投資銀行的個人投資者持股比重平均高達54.5%;而我國證券公司的股東目前基本上全部為機構法人,個人投資者所佔比例很小。

(3)股東數量存在差異。美國各個投資銀行的股東個數很龐大,僅機構法人數就超過了140個,最高的摩根斯坦利公司有1869個機構股東,除此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個人投資者。而我國證券公司的股東數目十分有限,除國泰君安的股東人數達到136個外,其他證券公司的股東數基本上在100個以內。

2.股權流動性差異。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具有高度的流動性;而我國證券公司的股權除法人之間轉讓外,其流動性近似等於零。美國大型投資銀行無一例外都是上市公司,這既使其股權分布比較分散,同時也使其股權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在美國十大投資銀行中,平均有68.8%的股票屬於交易比較活躍的活性股,如果投資銀行出現公司治理上的問題,或者投資銀行的經營業績出現下滑,投資者就採用「用腳投票」的方式,拋出該公司的股票,由此對投資銀行形成一種有效的外部約束機制。

與美國形成對照的是,我國證券公司的性質決定了股權流動性很差。除中信證券、宏源證券外,絕大多數證券公司都沒有上市,股權只能在法人之間協議轉讓,不能通過證券市場這一高效透明的流通機制實現轉讓,效率十分低下。四、股權結構對證券公司治理的影響

1.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的一般影響。公司的股權結構可簡單地劃分為集中型和分散型兩種。集中型股權結構,包括極度集中和相對集中兩種形式,其典型形式表現為「一股獨大」。「一股獨大」一般是指在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中,某個股東能夠絕對控制公司運作,包括:占據51%以上的絕對控股份額;不佔絕對控股地位,只是相對於其他股東股權比例高,但其他股東持股分散,而且聯合困難,使該股東仍然可以控制公司運作。分散型股權結構,包括均勻持股和極度分散兩種形式,在這類結構中沒有形成特別的控股股東。

對這兩種股權結構的評價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同時也左右著公司治理研究發展的方向。支持集中型股權結構的人認為,盡管可能缺少來自其他小股東的約束和制衡,導致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但大股東可以對經營者形成有利的監督管理,從而提高治理效率。國外成熟股票市場上集中型股權結構是比較普遍的。霍德尼斯和希恩(Hodernes and Sheehan,1988)發現,在美國非投資銀行類上市公司中,有相當多的公司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1%。弗蘭克斯和梅耶(FranksandMayer,1995)統計,1990年德國17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 85%的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25%。可以說,在發達的市場環境和完善的監管機制下,集中型股權結構並不一定導致公司利益和中小股東利益受到損害。施勒弗和維希尼(ShleiferandVishny,1986)的模型表明,一定的股權集中度是必要的。因為大股東具有限制管理層犧牲股東利益、謀取自身利益行為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監督經理行為,降低經理層代理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同時,股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使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利益趨於一致,大股東具有足夠的激勵去收集信息並有效監督管理層,從而避免了股權高度分散情況下的「搭便車」問題;此外,大股東在某些情況下直接參與經營管理,解決了外部股東和內部管理層之間在投資機會、業績表現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主張分散型股權結構的人則假設多元化股權能夠形成股東民主,有助於對公司管理層和大股東進行制衡,減少和防止管理層浪費自由現金流的決策行為。德姆塞茨(Demsetz,1985)和拉波特(La— Porta,1999)認為,控股股東的利益和外部小股東的利益常常並不一致,兩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利益沖突。股權分散型公司的績效和市場價值要優於股權集中型公司,這種股權結構可以避免集中型股權結構下股東兩極分化以及大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合謀。在證券市場比較發達、股權流動性較強的情況下,分散股東可以利用發達的證券市場,低成本、高效率地對公司經營進行監督,或採用「用腳投票」方式對公司經營施加影響。但是,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股權結構分散使任何一個股東都缺乏積極參與公司治理和驅動公司價值增長的激勵 (Grossmanand Hart,1980),導致公司治理系統失效,產生管理層內部人控制問題(Jensen, 1989),形成公司管理層強、外部股東弱的格局 (Roe,1994)。

股權的治理效應,也就是股權結構對企業治理效率的影響,其具體表現為股東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監督經營者行為。分析股權結構要分析股權結構的質和量兩個方面,股權結構的「質」體現為股份持有者的特性,即誰持有公司股票;股權結構的「量」體現為公司股權結構的集中和分散的程度。由股權結構質和量的特性分化出不同的「投資者行使權利」的方式,按這種不同的方式,公司的治理結構又可分為外部型控制模式和內部型控制模式。外部型控制模式的治理結構又稱英美法系型公司治理結構(也有人稱之為新古典式公司治理結構模型)。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公司外部治理結構中所要求的資本市場、經理市場、兼並市場比較發達,公司股權比較分散,一般股東與企業的關系淡化,股東權利弱化,而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由於受法律的制約不能對持股企業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用腳投票」成為一般股東行使其權利的主要形式。在外部型控制模式下,股票的流動性較好,投資者的風險成本較低,但這種模式要對經營者形成一個強大而完備的外部制約機制,付出的治理成本較大。內部型控制模式的公司治理結構又稱為大陸法系型公司治理結構,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這種模式的特點與前一種有些不同:公司股權較為集中,尤其存在公司之間大量持股和銀行對公司大比例持股。在這種模式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在公司治理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股東有條件對公司管理進行直接控制,而對資本市場依賴較小,所以說在這種模式下公司的治理成本較低,但同時投資者也承擔了較高的風險成本。另外,如果在這種模式下存在「所有者缺位」的情況,就很容易形成較為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治理結構形式都是無效的。

2.證券公司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在前面的研究中,我們已經看到就整個行業而言,我國證券公司股權結構的主要特徵是:股權集中度較高且股權性質基本上是法人持股,個人持股極少,內部控股接近於零,而在法人持股中,又主要是國有單位持股。

單純的股權集中或分散並不一定會加大治理成本,從國外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的實際情況看,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非常分散,而東亞和歐洲的證券公司的股權結構就比較集中,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公司治理困境。我國證券公司的問題在於,股權結構的集中同股東的國有性質相聯系,即國有控股權在證券公司股權結構中具有壟斷性。在我國目前證券市場尚不發達、法律不完備、外部監督安排還不健全的情況下,股權結構集中於國有性質的機構股東,一方面使大股東容易干預、控制經營者行為,通過支付特殊紅利,進行關聯交易,或者通過合理利用會計准則進行利潤操縱,甚至與經營者合謀損害小股東利益;另一方面,國有股東的虛化又使得國有股權的控制權實際上掌握在其代理人手裡,這本身就產生了新的委託一代理關系,加大了代理成本。特別是在外部監管安排和資本市場發展不配套的情況下,這種新的委託一代理關系,創造了一個尋租空間,使內部人得以控制公司,大大提高了治理成本。

股權集中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國內不少文獻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支持股權集中的人認為,大股東可以對管理者進行監督從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降低代理成本;而反對的人認為,控股股東有更強的能力和動機來為自己謀取利益,從而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其實,問題根本不在股權集中的程度,而在於同股權結構相適應的股東的性質及其行為方式。在國有股東為主導的股權結構中,股權集中度高或者說「一股獨大」現象肯定不利於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並且對公司的業績將產生負面影響。

按照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0%和50%作為分界線,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於50%的公司作為股權集中度高的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低於 20%的公司作為股權集中度低的公司,這樣區分之後,根據CSRC的《證券公司財務分析報告》,可以得到股權集中度低的公司38家,股權集中度高的公司22家,我們來比較這兩組公司2002年的業績(用凈資產收益率來衡量),見表3。

表3 股權集中度對證券公司業績的影響

類型

均值

中值

標准差

T值

Z值

股權集中度高(第-大股東持股比例>50%)

-0.0835

-0.0648

0.093

-1.862*

-2.148**

股權集中度低(第-大股東持股比例<20%)

-0.0420

0.0021

0.077

說明:T值是用來檢驗兩組樣本的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Z值是用來檢驗兩組樣本是否同分布,*,**分別表示10%,5%的顯著水平。
資料來源:根據CSRC2002年《證券公司財務分析報告》加以整理而成。

實證分析表明,證券公司的股權集中度對其業績確有影響,股權集中度高的證券公司2002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為—8.35%,顯著低於股權集中度低的公司-4.20%。考慮到凈資產收益率的分布很可能不是正態分布,為了使結果更加穩健,我們進一步採用Mann-Whitney檢驗,從中值來看,股權集中度高的公司為-6.48%,也顯著低於股權集中度低的公司的0.21%。這個檢驗為我們提供了股權集中度對證券公司業績影響的實證證據,表面的結論是,股權集中度高的公司,其業績水平較低,說明公司的治理效率低下;而實際揭示的內在關系是,由於國有股權在證券公司中佔主導地位,使我國證券公司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託一代理關系外,增加了國有股權所有者與國有資產代理人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掌握在內部人手裡,增加了代理成本,影響了公司的治理效率,最終影響到公司的經營業績。

作者:陳共炎

來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第3期

閱讀全文

與東吳證券申報無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吳證券申報無效 瀏覽:117
卓爾金融服務集團北京辦公地址 瀏覽:688
股票融資杠桿借款 瀏覽:384
中信銀行貸款20萬 瀏覽:327
九價疫苗上市公司 瀏覽:863
出口減少匯率怎麼變 瀏覽:301
友菜融資 瀏覽:60
投資理財專家 瀏覽:207
杠桿收購籌資是指某一企業 瀏覽:19
金融公司戰略計劃 瀏覽:447
廣業粵桂投資集團 瀏覽:649
理財產品代銷業務統計表 瀏覽:539
郵政儲蓄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的項目 瀏覽:614
999千足金今日回收價格 瀏覽:886
中國有5億人沒理財產品 瀏覽:524
股東會通知 瀏覽:703
150萬股票交易流水 瀏覽:782
章源鎢業股票吧 瀏覽:487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工資待遇 瀏覽:325
申通股票歷史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