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
對我國資本市場功能的思考
十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
目的成就。從上市公司的數量、融資金額和投資者數量等方面,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在產品以及法規制度方面,市場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技術系統建設方面成果顯著。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我國資本市場功能和作用日益顯現,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
資本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在融資、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思考,全面審視我國資本市場結構,綜合分析、對比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成熟制度,為我國發展、完善資本市場提供理論指導依據,有利於資本市場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一、資本市場的概念
資本市場,在過去我們認為那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而現在在中國,它已經是個不陌生的、使用頻率很高的詞了。在中國金融理論中,資本市場理論是最年輕的。因為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而又「變幻莫測」,許多方面還處在試驗、爭鳴、探索的過程中,所以定義它是個挺困難的事。即便是在西方經濟學中,資本理論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個領域。可能是由於資本工具的復雜性,或者可能是由於資本市場的強操作性和多變性,導致人們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很不一致,於是對資本市場的界定五花八門,人們幾乎可以在任何角度使用它,並且在不同的場合賦予它不同的內涵。有的人講資本市場時指的是股票市場,也有的人說的是證券市場。比如1995年世界銀行發表的專題報告《中國新興的資本市場》中,相當多的專家將資本市場界定於證券市場,他們認為,證券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最核心部分。而199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寫的《國際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及關鍵性政策問題》中資本市場包括:外匯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衍生工具市場、銀行系統和貸款市場等。還有大家所熟知的美國S"克里"庫珀的《金融市場》專著中,資本市場的范圍涵蓋抵押市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到底資本市場這個概念指什麼?
盡管對資本市場的定義見仁見智,但其有著一個確定的內涵,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講,資本市場至少應涵蓋:證券市場(股票市場、長期債券市場——長期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長期信貸市場(長期抵押貸款、長期項目融資等)、衍生工具市場(金融期貨市場、金融期權市場等)。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概括出資本市場的基本概念。
資本市場是全部中長期資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動的總和,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和中長期信貸市場等,其融通的資金主要作為擴大再生產的資本使用,因此稱為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通過對收益的預期來導向資源配置的機制。
二、資本市場的功能
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本來意義是指長期資金的融通關系所形成的市場。但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 資本市場的意義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其原始內涵, 而成為社會資源配置和各種經濟交易的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 資本市場的功能可以按照其發展邏輯而界定為資金融通、產權中介和資源配置三個方面。
(一)融資功能
本來意義上的資本市場即是純粹資金融通意義上的市場,它與貨幣市場相對稱,是長期資金融通關系的總和。因此,資金融通是資本市場的本源職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資本市場通過對資金流向的引導而對資源配置發揮導向性作用。資本市場由於存在強大的評價、選擇和監督機制, 而投資主體作為理性經濟人,始終具有明確的逐利動機,從而促使資金流向高效益部門,表現出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三)產權功能
資本市場的產權功能是指其對市場主體的產權約束和充當產權交易中介方面所發揮的功能。產權功能是資本市場的派生功能,它通過對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造、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傳遞產權交易信息和提供產權中介服務而在企業產權重組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個方面共同構成資本市場完整的功能體系。如果缺少一環節,資本市場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資本市場的功能不是人為賦予的,而是資本市場本身的屬性之一。從理論上認清資本市場的功能,對於我們正確對待資本市場發展中的問題、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三、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探討
(一)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企業債券和股票初露頭角。開始櫃台交易。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後,中國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開始飛速發展,截至2006年3月底,上海、深圳兩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達1373家,上市證券1787隻。股市投資者7127.95萬戶,證券投資基金64隻,股票市價總值達3631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08%。同樣,以間接融資主導的中國企業融資,近年來中國企業直接融資取得較大發展。在企業融資新增領中直接融資所佔比重不斷增高。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成為監管部門最關心的重要問題,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進一步加強了證券市場的管理。資本市場是資本和產權交易的市場,交易涉及的是金額巨大的金融資產,關繫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切身經濟利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並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資源配置優化,必須有規范、合理、公平的法律和法規予以保證。為此,我國建立了一些規范資本市場運作的監管機構和法規體系。例如:《證券法》、(公司法》、《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等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對資本和產權交易的當事人、中介服務、企業公司和交易所等等已經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行為規范。
但是,與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還存在諸多缺陷。一是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占金融資產的比重仍然很高。據統計,截至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金融資產總額中,銀行存款佔75%以上,有價證券約佔10%,現金和其他金融資產不足10%。二是證券市場目前規模仍然較小,結構也不合理,表現在一級市場上股票發行比重過低,二級市場證券流通比重過低,總體上過度依賴股票。三是信息不對稱,股市價格及收益與公司實質表現高度不相關。四是中國企業融資制度仍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直接融資規摸總體仍然較小,從企業融資的存量結構看,間接融資佔到較大比例。五是在監管方面,規范的監管力度尚不夠。由於建立時間較短,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後,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隨著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資本交易的市場化程度也將繼續提高。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進程加快,資本交易的市場化進程也將加速發展。
綜上可見,我國資本市場目前正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不成熟階段。結構調整和制度完善的任務仍然很艱巨。
(二)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演進
1.我國資本市場的形成
要了解我國資本市場形成的初始功能,有必要簡單回顧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在改革初期,我們根據對傳統國有企業弊端的認識,在資金、利潤分配方面作了以下兩項改革:一是對企業放權讓利,實行利潤按比例分成的分配製度,以改變國有企業在統收統支的傳統體制下沒有任何資金使用自主權的狀況。二是將原來對企業的財政撥款(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改為銀行貸款,以改變企業無償佔用國家資金的狀況。改革沒有收到預定的效果。國有企業按一定比例留下來的資金,由於失去了所有者的約束,企業管理者更傾向於將錢作為工資和獎金分配給個人,而企業擴大生產所需要的資金主要依靠銀行的貸款。但銀行本身的改革滯後,致使銀行的債權對企業的財務約束也並不象期望的那麼強。企業普遍負債過高。各級政府再也不給原有的國有企業注入資本金的同時,在確定建設項目時,也沒有能力給新建企業注入資本金。在前幾年,地方政府靠指令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給這些項目貸款。這些企業從建立之日起就處於所謂無本經營的狀況。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無權參與項目的確定,只是奉命給沒有資本金、因而沒有任何資產擔保的企業提供貸款。在這種情況下,既然是奉命貸款,就沒有理由讓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完全承擔回收貸款的責任。其實,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一般也很少考慮去履行這種責任,因此,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風險在日積月累,呆帳和壞帳不斷增加,資產質量日漸下降。事實上,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企業的債權約束很弱的原因,是相當多的企業認為項目是政府定的,項目是否有效益責任在政府,一旦項目不成功,企業既無力也不想歸還銀行的本金和利息。對於一個完全靠銀行貸款建立的企業,企業經理人員會認為企業並不屬於沒有實際投入資金的政府,也不屬於最終要求企業歸還貸款的銀行。他們也許認為企業應該屬於企業全體員工的。所以企業產權關系很不清楚。其結果企業經理實際掌握了企業利潤分配的權力,但卻把企業負債的風險扔給了銀行,這當然既不利於企業改革,也不利於銀行體制的改革。
於是,人們開始思考,對於國有企業來說,靠國家的所有權約束和靠國有商業銀行的債權約束,都無法轉變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要改變國有企業無本經營的狀況,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靠國家財政也無可能。
換句話說,當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主要依靠政府進行社會積累的機制被打破以後,應當建立怎樣的有利於社會發展的積累機制這個問題就凸現出來了。靠間接融資即銀行貸款進行積累除了存在著企業產權不清、缺少所有者約束、銀行承擔的風險過於集中的弊端之外,由於銀行本身機制轉換的滯後而難以形成對國有企業的有效監督。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經濟學界普遍達成了共識,即應該發展直接融資,通過證券市場融資的方式將社會儲蓄轉化為投資,同時促使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可以說,中國的資本市場是改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形成的必然產物。
2.我國資本市場的初始功能
我國資本市場形成的過程,賦予了其初始功能。
⑴為國企的企業治理機制改革創造條件
在國外,證券市場出現首要的目的是融資,其次是分配資金,對上市公司經理人員的行為約束是附帶的功能。而我國證券市場的產生,所賦予的責任是為國有企業的企業治理機制改革創造條件。
⑵為國企脫困提供資金
這幾年證券市場增加了一項功能,為國企的脫困提供資金。不少人把國企的問題歸諸於負債率太高,希望通過上市融資來減輕資金成本,為國企脫困服務。
3.重視資源配置功能
199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實質性的地強調了利用資本市場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達到提高資源配置的目的。
國有企業的問題表現為資產負債率高、經濟效益低下、缺乏競爭力,是在產權單一的情況下公司治理結構的非有效性。國有企業所面對的從形式上看是融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實質上是融資體制乃至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這里所說的不合理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除了銀行間接融資和政府財政的直接注資外,經由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管道沒有打通;二是即便打通了這一管道,如果將其作用僅限於「圈錢」,而沒有相應地引起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改變,資產利用效率低、不良債務問題嚴重等老弊端仍將依然存在。
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就在於它在解決上述兩方面問題上有可能發揮積極作用。自從提出為國有企業脫困以來,資本市場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從融資角度提出的。通過資本市場開辟新的資金來源,對高負債而又急需資金的企業說當然是件好事。但對處在轉軌時期的國有企業來說,發展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推動融資體制的轉變,進而推動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轉變。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在於將市場機制強加給轉軌時期的國有企業。
4.發展資本市場對推動國企轉軌的積極作用
從推動國有企業轉軌的角度看,發展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大體有如下幾點:
首先,推動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造。為使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特別是成為上市公司,企業首先必須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
其次,促進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積極改變。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引入新的直接投資時,也就引進了新的股東。經驗證明,除去極少數特殊情況外,多元化的股東結構,包括由若干個國有股東構成的產權結構,比國有獨資形式更有利於提高企業效率。另一方面,如果由資本市場引入的新股東過於分散,如基本上是中小散戶,普遍的「搭便車」行為也難以對企業決策產生作用。對當前的國有企業來說,有意義的是引入一些能對企業治理結構發生積極影響的機構投資者。
第三,為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提供有效地資本流動機制。當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目標確定以後,國有資本在一些行業和企業的退出或進入,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上國有股權的售出和購入而實現。在更多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國有股份與其他股份在資本市場上平等競爭,通過競爭形成國有資本在行業和企業中的合理分布。
第四,推動企業並購及其他資產重組活動。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以多年來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優勢企業,特別是生產名牌產品的優勢企業為龍頭,按照企業自身擴展的需要,由企業自己決策,對合適的企業進行並購和其他形式的資產重組活動。
第五,有利於提高企業經營的透明度,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殖。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具有較高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它們必須定期接受外部審計機構的審查,按照規則向社會公眾詳細公布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數據。這樣不僅有利於國有股東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而且有利於其他股東特別是個人股東以雙重身份(個人股份的股東與全民所有制財產最終所有者)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以國有資產直接所有者身份出現的國有股東的對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狀況,從而改進了對國有資產保值增殖情況的監督效果。
第六,有利於選擇出有競爭力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者。誰來充當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者,是多年來爭議頗多的一個問題,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方案,許多部門、機構、企業也提出種種理由試圖說明自己可以勝任這一角色。其實,當資本市場得到一定發展後,這基本上也是一個可以而且應當由市場決定的問題。在進入市場之前,可以規定某些機構為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者,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進入資本市場後看誰有競爭力。競爭力強者將擴大其經營規模,反之,競爭力弱者將不得不縮小其經營規模,乃至最終失去經營管理者的資格。
最後,通過「股權」問題的解決進而解決「債權」問題。股權與債權似乎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問題,通過直接融資而擴大自有資本金比重,會相應降低負債比重,所引起的只是資產結構上的變化。然而,在這種結構變化的後面,主角是行使股權的股東。由負債籌措到資金是由股東及其選定的經營者使用的。國有企業融資體制的問題,主要不是負債率本身的高或低,而是現有的股東及其代理人對負債而籌措到的資金缺少責任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高負債沖動。所以,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解決,除了增資減債外,關鍵還是要改變企業股東及其代理人的行為,否則,減下來的債還是要增上去的,而且許多債是無力償還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發展資本市場一方面可以給企業增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改變企業的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而對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問題創造條件。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4773fc57010003in
⑵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的解讀
1.為什麼要發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 答: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家庭的發展既促進每個家庭成員身心發展和自我實現,又對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的長期均衡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中國家庭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旨在全面梳理中國家庭變遷的特點和趨勢,深入分析影響家庭發展的各種因素,研究提出未來中國家庭發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2.請簡要介紹一下《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的主要內容和結構? 答:《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是首部由政府部門發布的、全面展現中國家庭發展狀況的研究報告。報告共分十章,分別介紹了中國家庭變遷的特點和趨勢、家庭戶的數量與規模、家庭的類型與結構、家庭關系、家庭功能等內容,總結了在人口政策、城鎮化和老齡化背景下中國家庭的發展與變化特徵,分析了影響家庭發展的各種因素,提出了未來中國家庭發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3. 中國家庭變遷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我國的家庭發展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家庭數量居世界之首,共有家庭戶4.3億戶左右,佔世界家庭戶總數的1/5左右。二是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戶規模為3.02人。三是家庭類型更加多樣化,核心家庭比重持續下降,獨居老人比例有所升高,單親家庭、丁克家庭、隔代家庭等快速增長。流動人口舉家遷移的趨勢日益明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出現。四是計劃生育家庭成為主體。據測算,目前中國計劃生育家庭為3億戶左右,約佔全國家庭戶總數的70%。五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關系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中確立。六是家庭功能重心轉向情感、消費、照料、安全和娛樂等,經濟功能收縮。快速的人口老齡化給家庭養老帶來挑戰,家庭對外部支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4.中國家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答:中國家庭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面臨突出困難。流動家庭在社會融入、子女教育等方面有一些現實的困難。留守家庭在兒童養育照顧、老人贍養、夫妻關系等方面也面臨困難。二是快速老齡化給家庭養老帶來壓力。目前,中國有65歲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過8800萬戶,佔全國家庭戶的比重超過20%。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家庭養老壓力較大,老人獨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養老問題較突出。三是家庭發展支持政策尚不夠完善。目前,我們尚未建立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長期家庭政策和制度安排。 5.中國家庭未來發展的趨勢如何? 答:中國家庭未來的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家庭戶數量來看,雖然全國人口增長率已處於較低的水平,但家庭數量還會在一個時期內持續增長。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2040年中國的家庭戶數量將跨上5億戶的台階,2045年達到峰值(5.04億)後開始減少,到2050年仍將保持在5億戶左右的規模。其次,從家庭類型來看,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個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組成的家庭)的數量和比重都將出現更為顯著的增長。2010年直系家庭總數為9240萬戶,佔全部家庭的比重為23.0%,比2000年增加了24.9%。未來一個時期,直系家庭的數量和比重都將出現更為顯著的增長。再次,從家庭的生命周期結構上看,中國家庭的生命周期結構將會進一步簡單化和重心後移。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結構有所缺損,還有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的擴展期變得更短、穩定期變得更長、收縮期來得更早、空巢期來得更早並且持續的時間更長。 6.中國家庭戶的規模和構成有哪些特點? 答:家庭規模的小型化是現代化家庭變遷的重要標志,並已成為全球性趨勢。中國家庭規模的小型化趨勢也十分明顯。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家庭戶平均人數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1990年縮減到4.0人,2010年縮減到3.1人,2012年進一步縮小為3.02人。 家庭戶構成方面表現出以下特點:1-2人微型家庭的數量大幅增加;3-4人小型家庭戶數量明顯減少;5-6人中型家庭戶佔比下降;7人及以上大型家庭戶數量繼續減少;城鄉各類規模家庭戶分布變化趨勢高度一致。2010年城市、鎮和農村家庭戶數量排在第一位的都是3人戶,排在第二位的都是2人戶。 7.中國家庭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呈現哪些變化特徵? 答:家庭按照代際層次和親屬關系進行分類主要分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聯合家庭、單人家庭和其他家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轉變,中國的家庭類型及其分布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是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婦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比重持續下降。二是核心家庭類型構成變化明顯,標准核心家庭(即一對夫婦與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比重大幅下降,由夫婦二人組成的核心家庭比重大幅提高,在數量上僅次於標准核心家庭,單親核心家庭(指因離異、喪偶或未婚的單身母親或父親及其子女組成的家庭)比例持續下降。三是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個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組成的家庭)數量穩中有升。四是單人家庭數量迅速增長。 8.中國家庭關系有哪些特點?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 中國的家庭關系正在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整體來看,基本上完成了五個轉變:一是從血親主位轉變為婚姻主位,家庭關系軸心由血親縱向關系轉變為夫妻橫向關系;二是從父系父權轉變為夫妻平權和親子平權,家庭成員無論性別、年齡和輩分,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三是從男性家長專制轉變為家庭民主決策,妻子在家庭事務中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和決策權;四是個體家庭本位取代了家族本位,家庭的私人性和獨立性顯著增強,並加強了家庭權力的穩固性;五是家庭生活的主體意義從傳宗接代的工具性價值轉變為家庭幸福和家庭成員的自我實現。這五個方面的轉變標志著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關系的確立。 9.中國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變化?還存在哪些問題? 答: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口轉變和家庭變遷,家庭功能發生了多重變化。一是家庭經濟功能收縮。二是家庭功能的分化和弱化。隨著家庭類型的多樣化和家庭結構的簡單化,家庭功能也出現了分化,一些功能因需求消失而關閉,一些功能因家庭結構不完整或能力缺失而弱化甚至喪失。三是家庭功能外化。由於家庭功能難以滿足日益增長且不斷豐富的家庭需求,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需求需要通過外部供給獲得滿足,因而出現了家庭功能外化的趨勢。四是家庭功能重心轉移。在工業化、城市化、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的背景下,家庭功能的重心發生了轉移,更加偏向於感情、消費、照料、安全、娛樂等福利性功能。 10.計劃生育政策對中國家庭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答:自上世紀70年代全國普遍實行計劃生育以來,計劃生育家庭的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家庭的主體類型。中國已初步建立獎勵、優惠、保障、扶助等計劃生育家庭福利政策體系,以強化家庭養老功能為重點內容,改善計劃生育家庭福利水平,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計劃生育政策對家庭發展產生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減輕了家庭撫養子女的負擔。實行計劃生育使得女性的初婚年齡推遲,育齡推遲,生育終結期提前,生育數量減少,生育周期大大縮短,減輕了家庭撫養子女的負擔。二是改善了婦女兒童的發展狀況。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大幅下降。三是有利於促進子女的健康成長。實行計劃生育使得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於對子女的撫養教育上,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 11.老齡化對中國家庭帶來了哪些影響和挑戰? 答: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國有老年人的家庭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第五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2010年期間,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增加了28.7%。老齡化改變了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安排、居住模式和養老方式,同時也對家庭的養老能力提出了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家庭養老負擔加重;二是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難以得到及時滿足;三是老人獨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養老問題更為突出。 12.在促進家庭發展方面國際上有哪些可供借鑒的經驗? 答: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更加關注家庭發展,特別是發達國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更多地考慮到對家庭的支持,加強家庭功能,以使家庭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這些國家的家庭政策價值取向在兩個方面出現了重要變化:一是家庭的自我保障轉變為由社會與政府共同支持的導向,各國政府正在探索新的福利政策安排,來應對家庭功能的變化,家庭逐漸成為社會政策的主要關注層面。二是家庭政策從支持型轉為發展型的導向。福利政策的對象開始從一部分貧困階層擴大到一般居民,福利內容也從單一的經濟補助轉變為非貨幣化的福利服務,反映了許多國家的社會福利從滿足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轉向建構家庭的功能,進而提升家庭的能力。這些探索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13.下一步在家庭發展方面國家衛生計生委有哪些工作設想及計劃? 答:下一步,國家衛生計生委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拓進取,更加重視家庭的基礎性地位與發展需求,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全面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圍繞「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主題,扎實開展「宣傳倡導、健康促進、致富發展」三大活動。二是全面開展「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圍繞家庭保健、科學育兒、養老照護、家庭文化等方面為廣大家庭提供培訓和服務,提高家庭成員的健康水平和家庭發展能力。三是繼續加大對貧困家庭特別是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扶助力度。四是不斷完善促進家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評估體系。五是啟動實施「中國家庭發展追蹤調查」,構建全國家庭信息動態監測網路。六是每年發布年度《中國家庭發展報告》。
⑶ 求一份證券分析報告,就比如某股票投資可行性的分析報告
⑷ 請大家幫幫忙,證券投資分析報告怎麼寫啊
炒股軟體的話,裡面應該有企業的基本信息,簡單的財務報表。如果需要詳細的信息,可以到巨潮網上下載公司的定期報告來看,上面的東西都很詳細。如果要更簡單的方法,去券商的網站上找個分析報告,比葫蘆畫瓢,把恆順醋業的東西替換一下就行!
⑸ 一份證券投資分析報告
學生寫論文要的吧?實在不行,到一些證券類網站找找這類報告,很多的。自己拼湊一份沒問題
專業股票期貨數據提供商,到網路搜索:標普永華數據中心 提供國內外長期的股票,期貨,股指期貨分筆tick明細數據,還有1分鍾,5分鍾等各類數據
⑹ 證券從業人員寫的分析報告在哪找啊,help!
您好,請點擊我的名稱,到網校論壇,證券從業板塊問一下專業人士。
⑺ 求證券投資分析報告模版一份。。。
*****投資分析報告(二號 黑體)
班級 姓名 學號 得分 (四號楷體)
一、公司基本情況簡介(黑體 小四)(20分)
1、股票代碼、公司名稱、主要經營業務(*)及業務收入比例
2、近三年(05年12月31日、06年12月31日、07年3月31日)主要會計數據及財務指標(*)
財務指標
05年12月31日
06年12月31日
07年3月31日
主營業務收入 (萬元)
凈利潤(萬元)
總資產(萬元)
股東權益(萬元)
每股收益(元/ 股)
每股凈資產(元/ 股)
凈資產收益率 (%)
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元/ 股)
3、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情況
二、所選股票的行業分析(10分)
1、公司所處行業的市場結構、行業生命周期(*)
2、行業技術含量(*)、政府的產業政策
3、其他影響因素分析
三、所選股票的公司分析(30分)
1、公司在行業中地位(*)、所處區位分析
2、主要生產產品(或經營業務)分析(*)
3、財務分析(*)
指 標
05年12月31日
06年12月31日
07年3月31日
銷售毛利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
存貨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營業利潤增長率(%)
流動比率(%)
資產負債率(%)
4、公司投資項目、資產重組等其他相關因素分析
四、所選股票技術走勢分析(*)(15分)
五、目前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六、投資策略(*)(15分)(通過對以上分析總結,得出本人對該公司的投資判斷)
備註:1.請選擇一家公司進行以上分析:(帶*號為必做題)
2.頁面設置:A4,標題為(黑體小四),頁邊距:上下2.54,左右:2.5,正文為(宋體小四),段落(單倍行距)
3.排版及文字處理(10分)
⑻ 中國證券行業研究報告 哪裡有的下載
"國家市場研究中心"上有的下載 直接去「國家市場研究中心」 搜索 中國證券行業研究報告
⑼ 求一份證券投資分析報告
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都不容易進行原創,只能進行摘錄。投資心得和建議倒是可以通過近期的投資買賣進行總結分析。請問你是大學生嗎,是為了交證券投資分析的作業而發帖的嗎?如果是的話,我可能會有相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