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證券投資學論文主題的擬定
中美證券投資基金持有人狀況比較分析
[摘要] 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中美兩國基金持有人的主要特徵與發展規律,發現我國基金持有人結構卻不盡合理和完善。低收入、高投入、高成本、低財富,投資理念不成熟,機構投資者少,風險承受能力低是當前我國基金持有人的顯著特徵。由於基金的波動特別是流動性風險關繫到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本文對如何優化和改善基金持有人結構,引導投資者行為等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證券投資基金 持有人 特徵比較 對策
一、選題背景與目的
證券投資基金作為一種金融投資工具,從問世以來在海內外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猛發展。美國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發展歷程。1996年美國的共同基金就已超過商業銀行業的資產規模,成為全美第一大金融產業。我國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起源於1998年,規范基金的發展歷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時間里基金行業和基金市場取到了跨躍式的發展。突出表現在我國基金的數量、資產規模在高速增長。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成為近兩年金融市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業。2003年~2006年間,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的平均增長率為15%,保險業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為32%,而證券投資基金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卻高達65%。2007年8月末,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的資產規模已超越保險業而成為我國第二大金融行業。
開放式基金始終要面臨投資者的不確定贖回要求,如果投資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應」下集中要求贖回,就會引發基金的流動性風險,進而引發基金紛紛拋售重倉股,加重基金凈值的縮水和股價的走低,加重市場的恐慌氣氛和贖回潮。因此優化基金持有人結構,引導投資者行為不僅關繫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穩定程度,更關繫到金融市場乃至金融體系運行的安全穩定。
二、持有人特徵比較
1.我國個人投資者比例高,投資經驗不足,易導致流動性風險
從2005年到2007年,我國基金持有人結構中個人比例大幅上升。統計顯示,2005年個人投資者佔比僅有59%,但2007年中報這一比例已經飆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當中,這一比例高達90%。由於我國基金投資者多以個人為主,抗風險的能力較低,投資經驗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場大幅調整、基金凈值大幅縮水或長期滯漲,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決策。羊群行為通常會助長追漲殺跌,將導致基金投資的短期化。
2.我國機構投資者中養老保險和社保基金所佔比例低
美國的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中,人壽保險、養老保險等機構投資者的資產規模非常大,這類投資者的投資周期長,承受短期風險的能力強。美國共同基金中大約40%的份額由退休資金持有,其中僱主發起的退休計劃和來源於401k 的退休計劃大約各佔一半。401K計劃是美國一種特殊的養老金制度,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員工自主選擇證券組合進行投資,收益計入個人賬戶,員工退休時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數額取決於該賬戶投資資本市場中的資產增值情況。而我國基金中養老保險和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規模遠遠低於美國等成熟市場,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業年金所佔比例不足2%,機構投資者主要以保險公司和其他一般機構為主,機構投資者介入資本市場特別是持有基金的規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贖回率高,投資行為短期化
我國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現明顯的「短期化特徵」:2004年我國偏股型基金的贖回率達到63%,相當於基金平均持有周期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贖回率達85%,相當於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國基金持有周期也明顯縮短,持有人逐漸「從長期投資走向中期投資」:20世紀50年~60年代美國股票基金的年度贖回率僅為6%左右,相當於基金持有周期長達16年。
4.基金產品線結構不夠豐富
美國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資產佔全美基金的63%,債券基金資產佔14%,貨幣市場基金佔23%。美國股票基金的構成豐富,有行業基金、國際基金或海外基金、藍籌基金,也有高風險的基金。而我國股票型與配置型基金共占據基金市場總規模95%,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投資者購買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為主,基金市場結構嚴重失衡,需要進一步優化。
5.基金投資佔全部家庭資產比重增高
美國1980年時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資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投資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與之相似,我國的基金投資佔全部家庭資產比重也在增高。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07年四季度的調查統計,當前基金個人投資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個人投資者,佔比76%,可見這是一個中低收入的群體。主要包括專業技術人員、企業和公司管理人員、機關團體和事業單位幹部等工薪階層人員。
6.缺乏鮮明的選擇基金的標准偏好
在美國,牛市時年均20%的收益率會使6%左右的基金費用被忽視,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費率將減少實際投資收益率,投資者對費率成本就會格外重視。很多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通常會比較查閱基金的收費情況。我國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占行業總規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規模已佔50%以上,行業集中度已接近發達市場水平,資金的集中趨勢明顯。這說明,激烈的同業競爭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須不斷進行業務和品種、服務的創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過往業績、市場形象等將成為投資者選擇基金的重點參考標准。
7.基金整體收益跑輸大盤、投資者心理預期降低
美國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贏大盤指數,而1940年當時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贏大盤。1983年~2004年美國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僅為大盤收益的79%,落後於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資訊的分類,2006年我國運作滿一年的138隻股票型基金算術平均年收益率高達128.16%,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全年漲幅161.55%,絕大多數基金沒有跑贏滬深300指數,真正為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的僅有華夏大盤精選、中郵核心優選等9個產品,不足股票型基金總數的10%。
三、優化我國基金持有人結構的對策建議
1.大力發展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開辟長期資金來源
大力發展資金穩定性、風險收益傾向,以及投資周期不同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將有助於完善基金治理結構,減少基金集中贖回發生的概率。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風險低,周期長,現金流穩定,加大他們的投資基金的比例將有助於基金的穩定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 美國的養老金市場發展迅速。1990年末, 美國的養老金資產總額為31978萬億美元, 2002年末總額達到10115 萬億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養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險基金已經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三大主力機構投資者。
我國擁有13億人口,20紀60年代和80年代中國出現過兩次人口增長高峰,這兩部分人群對專業理財需求強烈。根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中國養老基金資產將會達到1.8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企業年金市場,未來潛力巨大。建立類似美國401k 的個人養老賬戶投資計劃,可以在完善我國的養老金體系的同時,引導投資者對基金進行長期投資,不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左右。
2.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機構投資者適度提高投資比重
稅收保護機制是資本市場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稅法中,根據持有證券的時間長短不同,分為長期資本利得和短期資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長、則賣出時的稅率越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基金持有人就會注意稅後回報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風格也就比較長期化。我國現行法規中,個人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收益都是免稅所得,機構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收益是應稅所得,機構的股票分紅為應稅所得,機構的基金分紅為免稅所得。
3.調整基金收費結構,鼓勵投資者長期投資
通過調整基金申購贖回費率結構,引導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贖回的風險。如採用時間累退制下的贖回費率設計,根據基金持有人持有時間的長短不同,分別收費,持有時間越長,費率越低。再者靈活調整基金的各種費率,進行基金分級。還可以按照投資者的類型進行分類費率設計。機構投資者又可以細分為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幾類,設計不同的收費標准,以滿足不同類型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4.推廣定期定額等投資方式
目前美國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過固定繳費計劃帳戶持有共同基金的。採用定期定額投資方式的投資者,在市場面臨短期調整時不會贖回基金份額,反而會以較低的價格,用同樣的資金,購入更多的基金份額。定期定額投資方式的推廣,將為我國開放式基金提高穩定的資金流入,從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贖回的風險。
5.設計差異化產品,樹立成熟的投資理念
依據投資者對風險收益的不同偏好,為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種顯得十分必要。考慮到行情低迷時的穩健需求,可以適當加大債券型和貨幣市場基金的比重,大力發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險基金應對股市調整,形成一條完善的基金產品線。還可以考慮基金分拆、二次發行、基金理財帳戶的推出等創新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新杜書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能否戰勝市場[J].金融研究,2002,(1)
[2]吳世農吳育輝: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重倉持有股票的市場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3,(10)
希望對您有幫助。
2. 證券投資學課程設計論文怎麼寫關於宏觀經濟分析的。。。。急~~`
黑龍江省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宏觀經濟分析
摘要:從宏觀層面對黑龍江省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現實條件進行了分析。從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宏觀政策、農業政策以及農業國際化等方面分析了黑龍江省建設農村小康社會面臨的宏觀經濟條件。通過對宏觀經濟條件的分析,得出相關結論並進行了簡要評述。
關鍵詞:農村小康社會;經濟體制;宏觀分析
經過2O多年改革,以市場調節為主,輔以政府宏觀調控的資源配置方式在我國已初步建立,農業、農村有了較大發展,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宏觀經濟環境日趨完善。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2004年農業人口比重為47.2 9,6,數量為l 802.3萬人。2004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5 30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3 897元,比2003年增長11.6 9,6 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 1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3年增長18.5 ,但人均僅為6 270元,尚不及總體人均生產總值的5o 9,6。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與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有失協調。因此,農業、農村是小康社會建設的重點,有必要從宏觀層面對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政治經濟條件進行分析。
1 涉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1.1 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長期穩定
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農村政策的核心,是農村經濟體制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基礎。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的制度性創新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經營方式,激發了農民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農產品從供不應求的「糧票」時代轉變為現在的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相對良好狀態。據測算1978~1984年lO年中,中國農業產出增長了42.23 9,6,其中來自於制度變革的貢獻為46.8 9,6,相當於同時期資本、勞動力、土地投入的總效應[1J。黑龍江省農業自然資源豐富,耕地總量為960.1萬hm ,居全國首位。2003年人均耕地0.51 hm ,戶均2.4 hm ,有進行集約經營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優勢,為農業進一步適當集中和合理布局及區劃提供了可操作平台。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制度的穩定和完善,維護了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在制度創新過程中體現了農民的物質利益要求,保證了農民民主權利的實現。
1.2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2003年以來國家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隨著稅費改革和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實施,各地糧食市場相繼放開,2004年底終於完成了有利於發展糧食生產,有利於農民種糧增收,有利於糧食市場穩定,有利於國家糧食安全的」糧改」市場化進程。結合實際,黑龍江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從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人手,加快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糧食市場體系,維護正常糧食流通秩序;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落實好對種糧農民的補貼政策,抓好糧食生產和銷售,保護農民利益;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糧食工作行政首長責任制,為深化糧改提供有力保障等5個方面進行。同時繼續完善各項配套改革,堅持科學發展觀,用改革的方法化解各種矛盾 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3 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初現
農村稅費改革是新時期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保護農民利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而採取的一項新舉措。基於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的雙重考慮,2004年中央加大了糧食主產區減免農業稅的力度,在黑龍江、吉林兩省先行免徵農業稅改革試點;河北等11個糧食主產省(區)降低農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其他地區降低農業稅稅率1個百分點;沿海及其他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進行免徵農業稅試點。2005年「中央1號」文件中強調繼續減免農業稅、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從政策實施效果看,農村稅費改革以及隨後的糧食直補政策不僅提高了農業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使中央實行的惠農政策得以穩定和連續。2004年黑龍江省全面取消農業稅,並按播種面積給予種糧農民直接經濟補貼,減輕了農民負擔、鼓勵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黑龍江省農民純收入1995年僅為1 766.3元,2004年增長到3 010元,增加了1 243.7元,增幅為41.32 。
2 經濟總量增加,經濟結構優化
2.1 產業結構日趨優化
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經濟平穩發展,國內生
產總值由1980年的221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
4 433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
513億元、2 532億元、1 388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
長2.5 、11.9 9,6和10.1 。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
比2002年增長10.3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1 623
元,比2002年增長1O.2 。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
增加到5 303億元,人均達到13 897元。在總量增
長同時,經濟結構也逐步調整,經濟資源良性整合,
加之農業「主輔換位」的導向作用,三次產業比例已
由1980年的25.0;59.3:15.7,調整為2003年的
11.6;57.1:31.3。第一產業的比重明顯下降,第
三產業的比重顯著上升。
產業結構優化說明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和鞏
固,各地按照區域比較優勢調配資源的構想得以實
施。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成果斐然,傳統
裝備製造業的兼並和聯合,在整合企業優勢資源同
時,使企業在資本、技術、人員方面優勢互補,從而更
具實力迎接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和挑戰。另外,第三
產業比重明顯提高,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和農村富餘
勞動力轉移提供了就業空間,並為更深層次的國民
收入再分配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契機。
2.2 種植業結構不斷完善
經過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黑龍江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種植比重由2002年的73.1:23.9;3.0調整為2003年的72.7:24.1:3.2。優質農作物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85.0 。盡管糧食總產量因災減產,但綜合生產能力仍維持在2 500萬t以上。根據黑龍江省區域特點提出的種植業和畜牧業「主輔換位」的產業調整構想逐步實施,初見成效,全省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黑龍江省2004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4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3年增長了16.5 ,占農牧漁業產值比重由2003年的35.2 上升到2004年的38.2 。2004年末全省奶牛存欄141萬頭,比2003年增長19.9 。肉、蛋、奶產量分別較2003年增長19.9 、8.8 和24.4 。2004年水產品產量43萬t,比2003年增長2.6 9,6[3]。
3. 證券投資學論文題目選題參考
1、模擬教學法在《證券投資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2、關於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3、中國股市價值投資與投機的思考--兼論《證券投資學》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4、《證券投資學》課程建設前沿問題探討。
5、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6、多媒體教學應用與《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
7、以實訓教學股票投資基金形式開展證券投資學實踐教學的新嘗試。
8、證券投資學原理。
9、基於學生能力培養的證券投資學教學模式探討。
(3)證券投資學課程論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股票市場幾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賠錢,這就充分說明了股票市場的風險,從股票市場成立到現在,賠錢的賬戶遠遠大於賺錢的賬戶,這也是一個證明股票市場風險很大的例子,所以作為新手一定要謹慎入市。
新手投資股票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投資的資金大小,建議一些新投資的朋友們資金控制在三萬元上下,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大家的風險,同時三萬元資金可以實際操作一下,學習股票市場的操作經驗。
4. 證券投資學結課論文。。。2000字左右
上 網路 搜下 月期刊 58期刊 問問他們。
5. 金融學的基礎課程有哪些
金融專業:融學現在是個很熱門的學科,金融學專業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法律。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公司金融)。目前,金融學以取消先前的聯考形式
然後這些是主幹課: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學、世界經濟概論、金融工程學、國際保險、信託與租賃、公司金融、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統計分析、國際結算、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金融專業英語。
金融專業課程
同時還開設英語精讀、英語閱讀、英語口語、英語聽力、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應用等多門基礎課程
我們學校是 大一、大二:學科基礎類課程如英語,數學,大學語文,計算機等等;專業基礎類課程如管理學原理,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等,課程前兩年都一樣,只是各個系安排課程的時間不同。
大三: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如計量經濟學,金融市場學,中級財務會計,國際金融,金融企業會計;證券投資學,公司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其中有選修課程。
大四:課程一般較少了,專業必修課就只有一門,其他都是選修課;
6. 投資學屬於什麼專業
投資學(大學專業)一般指投資學專業。
投資學研究如何把個人、機構的有限資源分配到諸如股票、國債、不動產等(金融)資產上,以獲得合理的現金流量和風險/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則為指導,獲得個人財富配置的最優均衡解。
該專業具有融實務投資、金融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於一體,微觀與宏觀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交叉,財經管理、法律和理工知識相滲透,重點培養學生從事各類投資活動的決策和管理能力等特點。
(6)證券投資學課程論文擴展閱讀:
投資的基本類型有:
1、財務方面
在財務方面,投資意味著買證券或其它金融或紙上資產。估價是估計一項潛在的投資的價格值得與否的方法。投資的類型包括房地產、證券投資、黃金、外幣、債券和郵票。之後這些投資也許會提供未來的現金流,也許其價值會增加或減少。股市裡的投資是由證券投資者來執行。
2、證券投資
投資者(法人或自然人)購買股票、債券、基金等有價證券以及有價證券的衍生品,以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和投資過程,是間接投資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