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策略大贏家炒股軟體好用嗎
是這樣的,確實是個騙局,服務差,軟體也差。
㈡ 看來你是炒股高手,敬佩!絕招在哪呀
選擇一個質地好的公司,在熊市的地位潛伏買進,然後等待牛市的最高點附近賣出股票,這就是決勝的關鍵,把握好機會買賣才是股票的硬道理,祝你好運,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㈢ 在網上證券公司的人說與我合作,我出資金,他們收月傭金,然後提供股票止損,止盈方法,這個能合作嗎
證券公司是不可以這樣做的,是違法行為。你碰上的不是證券公司的人,只是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騙子而已。
㈣ 骨灰撒在秘密地點,愛因斯坦遺願究竟是要把骨灰撒在哪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歲的愛因斯坦病逝於普林斯頓醫院。普林斯頓醫院坐落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小鎮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是全世界都認識的偉人,他是德國籍猶太人,是物理學家。他的戰績主要是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對最於智商普通的我們來說,應該少有人理解它們是什麼東東。但憑著這些戰績,愛因期坦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其實對於愛因斯坦的大腦研究已明確告訴我們,就是天下沒有天生的天才大腦,人只有通過後天的培養和個人的努力,才能成就“最強大腦。
㈤ 史蒂文傑拉德 和 哈維阿隆索為什麼要 接吻
傑隊真心不錯喜歡多年雙德難容一直是英格蘭的痛點。好多偉大的球員也都沒有拿過冠軍足球的魅力就是遺憾!那些說英超欠傑拉德一個冠軍的球迷你能給個理由嗎?有實力就拿,沒實力就一邊涼快去,還欠他一個冠軍,搞笑。他這種低級失誤不是一個兩個了,也許以後還會有,這叫學慣成自然。不得冠軍也無損傑隊在我心中的地位,當面對藍黑皇馬車子穆帥爵爺等等一大片誘惑時傑隊依然忠誠於紅軍是個站著撒尿的人!能說出來的都不叫苦說不出那才是真難!祝福傑隊!
㈥ 請推薦幾本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等著的關於股市投資的書,謝謝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 馬克 泰爾 著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沃倫 巴菲特&勞倫斯 著
《熱門商品投資》 吉姆 羅傑斯 著
㈦ 哈維斯持有的股票全部下跌,巴菲特是怎麼做的
公司投資收益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據統計,哈斯維公司每股賬面價格為37900美元,僅僅比1998年高出100美元,升幅不足0.3%,而同期標准普爾指數的漲幅為16%。到2002年3月情況變得更糟,哈斯維所持有的可口可樂、吉列、迪斯尼等公司的股票全部下跌,單單可口可樂就令巴菲特損失14億美元,導致公司利潤下降45%,巴菲特不得不寫信向股東道歉,「這是在我任期的最差絕對業績」,他願意為此負全部責任。不過他同時表示,即便如此,他也不打算改變他的投資組合,他「願意以我們的錢支持我們的信念」。
㈧ 皮爾洛 貝克漢姆 哈維 誰強
皮爾洛,擅長組織中場
貝克漢姆,體能,腳法,任意球技術好
哈維,進攻能力,助攻和傳球能力非常棒!
㈨ 美國除了巴菲特索羅斯還有哪些是靠炒股賺取上百億美元的
巴菲特和索羅斯到底誰最厲害?
索羅斯名義上退休了,我們都很難在明處看到他的投資動作了。
惜乎?惜哉!
索羅斯的投資成就無與倫比,事實上他比另一個大師巴菲特更加偉大。表面上,巴菲特個人財富更多,但是只要我們深通背後的邏輯,我們就發現索羅斯比巴菲特的成績高很多。
首先:起點大不一樣。
巴菲特是地道的美國人,家庭背景比索羅斯好。巴菲特的爺爺歐內斯特﹒巴菲特曾擔任奧馬哈扶輪俱樂部主席,是地方名流。巴菲特的爸爸霍華德﹒巴菲特是美國議員,交友甚廣,而且他還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經紀人。霍華德﹒巴菲特曾在1963年,即去世的前一年立遺囑,把他的財富中33萬投到小巴菲特的公司。
在此之前,1957,也就是索羅斯剛到美國的第二年,巴菲特就掌管50萬美元的資金;1962年,巴菲特個人已經擁有100萬美金,而此時索羅斯剛到美國第6個年頭,還是個為混飯而發愁的分析師呢。
與巴菲特的家世比起來,索羅斯相見形拙。就在巴菲特還是學生時代就可以拿出一萬一千美金買股票得時候,而彼時索羅斯和他父母天天還在躲避希特勒的迫害,索羅斯在英國倫敦商學院讀書的時候還不得不申請貧窮救濟才能糊口。
索羅斯1956年到美國的時候,身上攜帶的全部家當只有5000美金,生存和生活只能全能靠5000元,而此時巴菲特個人資產已經幾十萬美金。當索羅斯1969年剛剛成立雙鷹基金的時候,巴菲特的個人財富已經達到6500萬。起點大不一樣,這是一個屌絲和貴族之間的差別,初始財富差距以萬倍來計。
其次,資金分配天壤之別。
巴菲特是有名的摳門,每天就喝可樂吃麵包,對於子女也是十分摳門,比爾蓋茨到巴菲特家造訪,發現他簡朴的不得了。巴菲特在給比爾蓋茨慈善基金捐錢之前,是有名的吝嗇鬼,基本上很少捐款。巴菲特的錢只用一個用處:繼續投資,復利賺錢。
而索羅斯就大不一樣了。索羅斯有偉大的社會目標,他一生致力於開放社會,為此他捐了很多錢,在比爾·蓋茲和沃倫·巴菲特開始捐款前,索羅斯的捐款金額多年蟬聯第一。
索羅斯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稱,在過去30年時間里,他捐贈了80多億美元資金來促進民主、培育言論自由、改善教育和消滅全球范圍內的貧窮現象。
雖然巴菲特也把錢捐出去了,但那是後來一次性捐出去的,之前一直是積累,本金沒有縮小。而索羅斯捐款是在投資過程中不斷捐出去的,每捐出去一筆錢,都縮小本金。
蘇聯解體的時候,索羅斯個人曾經出資養活蘇聯一半的科學家,索羅斯害怕這些科學家被極端獨裁分子和恐怖分子拉攏,所以出手很慷慨。巴菲特是賺到錢等老來一起捐,索羅斯是邊捐款邊賺錢,這是兩種模式,當然巴菲特積累的更多了。如果索羅斯把捐出的80億美金也加在他的基金上面,按照他本人的收益率,索羅斯的總財富要翻一番還不止。
第三,巴菲特通過控制波克夏哈維公司來控制投資,而索羅斯通過基金來控制投資。
本質上,巴菲特是作為股東,用經營企業的方法來投資,而索羅斯則是基金經理,通過拿提成和管理費來投資。這兩種企業組織形式,當然巴菲特更容易積累錢。說白了,巴菲特更接近企業家,而索羅斯更充滿金融投資家的色彩。
這么一比較就知道,索羅斯和巴菲特個人財富差別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我說索羅斯比巴菲特偉大,還源於:
第一,投資收益。據復旦大學孫飛舟博士的博士論文《喬治索羅斯金融投資思想研究》統計,從1969到2002,巴菲特的復合收益率24.31%;而索羅斯是30.23%。關於這兩個大師的收益率比較,媒體有不同版本,但是記者的寫法都不嚴謹,我採用博士論文的數據,這比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數據嚴謹多了,也比證券公司的數據客觀真實。
根據孫飛舟博士的統計,我把索羅斯和巴菲特的年度收益率和累計收益率用兩個圖表來直觀對比,如圖1和2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年度收益率巴菲特比較穩定,索羅斯比較波動大,但整體上索羅斯比巴菲特收益高。這點在後面的累計收益圖就更明顯了,索羅斯的收益總是遙遙領先於巴菲特。這是用數據說話,索羅斯比巴菲特更能賺錢。
㈩ 關於1600~1780年的英國歷史
【大致時間表】
--------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
公元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統一了英格蘭和蘇格蘭
公元1620年:對新教徒的鎮壓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號"抵達美洲
公元1642~1651年:英國內戰爆發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決,克倫威爾宣布共和政體,開始獨裁統治,同年,鎮壓掘地派運動;鎮壓愛爾蘭起義
公元1651年,征服蘇格蘭
公元1652年,第一次英荷戰爭
公元年,克倫威爾驅散議會,擔任「護國主」
公元1658年,克倫威爾病死
公元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成為國王
公元1665年:第二次英荷戰爭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設立
公元1685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年,宮廷政變,即「光榮革命」
公元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
公元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
公元1698年:倫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7年:英格蘭、蘇格蘭合並,形成"大不列顛王國"
-------- 漢諾威王朝1714~1917
公元1721~1742年:羅伯特·沃爾浦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
公元1727年,牛頓去世
公元1760~1830年:工業革命
公元1763年,結束英法七年戰爭
【權利法案】
1凡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經國會准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徵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徵收金錢,超出國會准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5向國王請願,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願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
6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徵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起見,得酌量情形,並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置備武器。
8國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9國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
10不應要求過多的保釋金,亦不應強課過分之罰款,更不應濫施殘酷非常之刑罰。
11陪審官應予正式記名列表並陳報之,凡審理叛國犯案件之陪審官應為自由世襲地領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讓與及對罰金與沒收財產所做的一切承諾,皆屬非法而無效。
13為申雪一切訴冤,並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
【工業革命成果】
瓦特
1764年至1769年,英國的儀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
1782年前後,瓦特將機器進一步改進,完成了兩項重要發明:在活寒工作行程的中途,關閉進汽閥,使蒸汽膨脹作功以提高熱效率;使蒸汽在活塞兩面都作功(雙作用式),以提高輸出功率。這時的活塞既要向下拉動杠桿又要向上推動杠桿,扇形平衡杠桿和拉鏈已不再適用,瓦特使發明了平行四邊形機構。瓦特還於18世紀末將曲柄連桿機構用在蒸汽機上。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1764年,發明珍妮機,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標志;
牧師卡特賴特
1785年,發明水力織布機;
【英荷爭霸戰爭】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是荷蘭於1652年7月28日發動的,目的是為了回擊英國國會針對荷蘭把持貿易經紀權而於1651年通過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間,除了在 兩國近海展開作戰行動(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戰、1652年和年紐波特海戰、年 波特蘭海戰)以外,還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峽同時進行了 海戰。英軍艦艇裝備有較先進的火炮,而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優勢,因此擊潰了荷蘭 海軍,並對荷蘭海岸實施封鎖,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
根據這一和約,荷蘭實際上承認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年),是由於英國佔領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蘭對英宣戰。1666年2月,法國和丹麥同荷蘭結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爾克海戰中,廖特爾海軍上將統率的荷蘭艦隊擊敗了 英軍,但未能鞏固既得的戰果。同年8月4—5日於北福倫角再度交戰,荷軍敗北。1667 年6月,荷蘭海軍封鎖泰晤士河口,殲滅部分英國艦只。由於倫敦直接受到威脅,英國 被迫締結和約。根據1667年7月31日《布雷達和約》,英國佔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將英 軍在戰爭期間佔領的蘇利南(在南美)歸還荷蘭。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年),是荷法戰爭(1672—1678年)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間的秘密條約,英國參加了這場戰爭。英軍突然襲 擊了荷蘭海軍。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
海戰失利和對於比荷蘭更危險的競爭者法國實力增強的畏懼,促使英國退出戰爭。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約》規定1667年《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 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從 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志,海上霸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 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 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 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
二是改進海上武器 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①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 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②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 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准化的 加農炮等;③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 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 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 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 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文學作品】
---- 1、玄學派和騎士派 ----
---------------------------
玄學派指的是在詩歌風格上有共同點的一批詩人,除代表詩人鄧恩外,
還有喬治·赫伯特(1593——1633)、理查·克拉肖(1613——1649)、享
利·方恩(1622——1695)等。他們主要寫作愛情詩、宗教詩、輓歌、詩簡、
諷刺詩、冥想詩等。
『約翰·鄧恩』
(1572——1631)青年時期寫了許多愛情詩、諷刺詩和一些應景
詩。1615 年出任教職以後主要寫宗教詩和佈道詞。他的愛情詩歌多是1614
年以前的作品,主要收入《短歌集》,共有55 首。
作品《早安》:「我臉蛋在你眼裡,你臉蛋在我眼裡出現,/兩顆平凡的真心在臉蛋上安息;/哪兒我們能找到更好的兩個半球,/沒有嚴寒的北極,落日的西方?」
騎士派詩人指一批在本·瓊生古典詩風影響下喜歡寫抒情詩的貴族青年
詩人。他們沿循16 世紀下半葉宮廷詩歌傳統,以愛情為題材,反映貴族階級
生活與情調,文字整潔流暢,音調優美。主要詩人有羅伯特·赫立克(1591
——1674)、托馬斯·步魯(1595——1639)、約翰·薩克金(1609——1642)、理查德·勒甫雷斯(1618——1657)等。
『赫立克,《致少女》』
「玫瑰堪折君須折,/時間是不住地飛;/今天露著笑靨的花朵,/明天也許會枯萎。」
---- 2、彌爾頓(1608——1674) ----
-----------------------------------
1625——1640 年是彌爾頓創作的早期,作品主要是中短篇詩作。以意大
利文命名的姊妹詩篇《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1632)是他早年詩作的
代表作品。《快樂的人》描寫了生活中輕松的一面,無憂無慮的青年愉快的
心情。他晨起聽鳥鳴雞啼、獵人號角,看到牧野美麗景色,牧人田園生活,
也嚮往城中歌舞昇平的景象。《幽思的人》里,青年受「神聖的憂郁」的支
配,夜間讀書思索,清晨漫步冥想。彌爾頓作為人文主義繼承者的歡快精神
與作為清教徒的嚴肅沉思態度,在他早期詩作中便顯示出來。
彌爾頓在早期還創作了假面劇。《科摩斯》(1634)不同於17 世紀頭
35 年興盛的假面劇,重點不在音樂和舞台背景,而在於故事,主題是典型的
清教意味的,寫一個迷路的少女拒絕妖魔的百般誘惑,終於得救,美德和純
潔的力量征服了邪惡的力量。
彌爾頓寫有24 首十四行詩,其中7 首寫於早年,其餘17 首寫於中年革
命時期。他的十四行詩沒有遵循傳統,不是愛情詩,也不自成一組,而是表
現了廣泛的題材。有5 首是寫給朋友的,頌揚友誼,主要是應酬之作。有兩
首回擊對他所寫的離婚問題小冊子的批評。還有兩首與他的宗教小冊子有
關,反對宗教迫害,提倡宗教自由。有6 首關涉政治問題。
1660 年王朝復辟,彌爾頓先在友人家藏匿,但不久被捕,在著作被焚、
財產充公後獲釋。結束了政治活動的彌爾頓,專心寫詩,在女兒和一些青年
的幫助下,完成了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詩體悲劇《力士參孫》三
大傑作。
《失樂園》的中心故事取自《聖經》。世界上第一對男女亞當、夏娃,
被魔鬼撒旦誘惑,違背上帝旨意吃了知識樹上的禁果,受到上帝懲罰,被逐
出樂園,期待聖子耶穌為人類贖罪。彌爾頓對這個在西方家喻戶曉的故事進
行了獨特的處理。
《失樂園》藝術風格雄渾宏偉,結構宏大場景壯觀。天上的戰爭雙方拔
山相擲,漫天刀光劍影,氣勢磅礴。無韻體詩歌充滿「連行句」甚至一氣幾
十行的「詩段」奔騰雄壯,與內容十分相稱,被稱為「彌爾頓式」。《失樂
園》在歐洲詩歌史上,常與荷馬史詩、《神曲》等一起被看作史詩的範例。
《復樂園》(1671)在標題和故事上都是《失樂園》的續篇,情節來自
《新約·路加福音》,但比《失樂園》要單純,篇幅只有四卷。彌爾頓在《科
摩斯》和《失樂園》中都寫到了「誘惑」,《夏樂園》繼續了這個主題,寫
基督如何在曠野上抵禦撒旦的誘惑。
戰勝誘感的主題,體現了詩人的清教主義思想,也具有豐富的政治意義。
基督在某種意義上是清教革命家的象徵。他不忘「解救以色列人於羅馬輪
下」,表露出詩人堅持革命的態度。對以色列人順從忍受的描寫,也表露出
詩人在復辟時期深切的悲傷心情。這首詩里的撒旦與《失樂園》中的形像大
為不同,作為惡魔的化身出現,沒有《失樂園》中的反抗精神。這首詩表現
了彌爾頓,虔誠的信仰、堅定的意志,具有彌爾頓特有的雄偉風格但缺少激
情。
《力士參孫》(1671)是彌爾頓最後一部重要著作,是以希臘悲劇為典
范的偉大詩劇,劇情發生在一天之內,場景在一個地方,採用使者報告悲壯
結局的方式,還有合唱隊對劇情加以評論與補充。這出悲劇取材於《舊約·士
師記》。
---- 3、「德萊頓時代」的古典主義 ----
-------------------------------------
『約翰·德萊頓』
(1631——1700),
是復辟時期文壇上的權威人物,對文學作出多方面的傑出貢獻,以至文史學
家把他創作的時代稱為「德萊頓時代」。
。1659 年,他為克
倫威爾寫了悼詩,但一年後,政局陡變,他加入保王黨,寫詩向新政府表忠。
1667 年他寫了為斯圖亞特王朝歌功頌德的長詩《奇跡之年》,第二年被授予
「桂冠詩人」稱號,兩年後又在宮廷任職。光榮革命後,德萊頓由於皈依了
天主教,被肅奪官職、桂冠和豐薪。他逝世於1700 年,正好是17 世紀結束
的那年。
德萊頓對文學有多方面傑出的貢獻,他是詩人、戲劇家、文學批評家、
翻譯家,是英國古典主義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德萊頓最著名兩首抒情詩是為慶祝聖酉酉莉亞日寫作的頌詩《聖西西莉
亞之歌》(1687)和《亞歷山大的宴會》(1697)。傳說聖西西莉亞是音樂
的保護神,風琴也是她發明的。前一首詩寫到不同樂器的不同效果,後一首
詩寫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後,如何受到宴會音樂的影響,兩首詩都把音樂頌揚
為美妙無比的藝術,在詩歌形式上也追求音樂性的效果。德萊頓的頌詩和諷
刺詩標志著英國詩歌中古典主義的確立。
1663 年,德萊頓開始他的戲劇生涯。他寫了27 部不同類型的戲劇:喜劇、悲喜劇、歌劇及悲劇。他引入了新的戲劇類型——仿效法國古典愛主義詩人的「英雄劇」。這些戲採用古典主義戲劇常見主題,愛情和榮譽間的矛盾,代表作品有《格拉納達的征服》(1672)和《奧倫—蔡比》等。
德萊頓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早的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他在《論戲劇詩》
(1668)及在他的各種作品的序言里,闡述了自己的文學觀點。《論戲劇詩》
採用對話形式,討論英國與法國、古代與現代詩劇各自的功過,表現出他古
典主義戲劇原則的傾向。
---- 4、英國喜劇 ----
---------------------
『威廉·康格雷夫』
(1670——1729)是這時期喜劇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
一方面模仿法國喜劇家莫里哀,一方面繼承並發展了本·瓊生、瑪斯頓等人的社會諷刺喜劇傳統。1695 年,他的名劇《以愛還愛》上演,轟動倫敦舞台。劇中在描寫男女間關系的同時,接觸了財產繼承問題,可見本·瓊生喜劇的影響《如此世道》(1700)是康格雷夫及復辟時期喜劇的代表作,寫了虛偽的婚姻和愛情的糾紛。他作品的語言鋒利、精確、雅緻、備受推崇。
『威徹利』
(1640?——1716)也很有成就。他的《鄉下妻子》、《直率的人》寫貴族男女之間不正當、不正常的關系,諷刺味較濃。
『喬治·法克爾』
《募兵官》和《花花公子的策略》,描寫鄉村生活,人物多來自中下層,這些善良簡朴、生動鮮活的人物代替了冷嘲、世故、機智、放盪的宮廷男女,帶來了寫實主義色彩,人物間的關系更自然、充滿幽默感。
『約翰·班揚』
第一部重要作品《罪人受恩記》(1666),敘述了他信教的過程、傳教早期的生活,是他精神生活的一部自傳,文字淺顯,情感真摯。
班揚的代表作《天路歷程》(1678)在當時的英國大受歡迎。這是一部寓言形式的諷喻小說,如同中古諷喻文學,以夢境開始。
班揚重要的作品還有對話體小說《惡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1680),
描寫典型的市儈形象,提出「貧窮而能誠實」的正面理想,宣傳清教主義。
散文寓言《聖戰》(1682)更多抽象的概念,主題似《失樂園》,寫魔鬼與
上帝的交戰,人的墮落和人的最終得救。《天路歷程》第二部寫於1684 年,
敘述基督徒的妻子和四個兒子前往「天國的城市」的冒險經歷,比第一部遜
色,社會諷刺成分減弱。
---- 5、十八世紀文學 ----
-------------------------
『亞歷山大·蒲伯』
(1688——1744)出身倫敦布商家庭,家中都是天主教徒,遭受到政治上的岐視。蒲伯從小體弱多病,終生為病痛、殘疾所苦。但是他自幼聰穎,16 歲時模仿維吉爾作《牧歌》,贊頌鄉間樸素寧靜的環境,詩才引起注意。1711 年,蒲伯出版著名的《批評論》,建立了詩人的聲譽。
他進入文學圈,結交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艾迪生等人,組成了「馬丁納斯·史
克利白列瑞斯俱樂部」。他以寫詩和翻譯為生,是當時文學界中心人物之一。
『約瑟夫·艾迪生』
(1672—1719)1699 年起他在歐陸游歷,准備在外交界服務。1704 年出版的《遠征》一詩,歌頌英軍在布倫寧附近的勝利,為他帶來聲譽和升遷。他的文學活動還包括古典主義悲劇《凱圖》,上演獲得了成功。
『理查德·斯蒂爾』
(1672—1729)生於都柏林,在公學與牛津大學時代與艾迪生同學。他大學未畢業便參加軍隊,生活放浪不羈,在教誨性小冊子《基督教英雄》中作了懺悔。他寫過幾部喜劇:《葬禮》(1701)、《撒謊的情人》(1703)、溫柔的丈夫》(1705)及《互相諒解的情人們》(1722),這些傷感喜劇不同於復辟時期喜劇的輕佻,在對婚姻、愛情的描寫中表現了中產階級的道德綱,符合作者自己「使文學凈化,使舞台道德化」的意圖。
『丹尼爾·笛福』
(1660—1731)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小說家。
主要作品:《略談各種計劃》(1698),《土生英國人》(1701),《處理不信國教者的捷徑》(1702),《魯濱遜漂流記》(1719),《摩爾·弗蘭德斯》(1722),《辛格頓船長》(1720),《傑克上校》(1722),《羅克薩娜》
(1724),《疫年雜記》(1722)、《騎士的回憶靈》(1724)。
『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創作大約開始於1720 年,出版於1726 年,包括四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是英國醫生格列佛的航海飄流旅行記錄。
《格列佛游記》以幻想性的情節,對英國18 世紀初期的整個社會,從政
治、宗教、法律、軍事到科學、哲學狀況,都進行了諷刺、批判。在批判中,
特別是在最後一卷,作者透露出悲觀恨世情調,格列佛回到英國看到他的親
人、同伴,因聯想到「耶胡」而感到難以忍受。但斯威夫特並不是一個厭惡
人類的人,他描繪人的惡習、弱點,但依然有悲天憫人的人物,說「我想盡
我的綿力來使英國的耶胡們的社會變得好些」。
『塞纓爾·理查生(1689—1761)』
《帕米拉》(1740—1741),副題是「美德有報」。。《帕米拉》是第一部以人物刻畫為中心的小說,由「流浪漢小說」傳統的寫事轉為寫人,對人物心理進行細致的刻畫,帕米拉一封封天真純朴、多愁善感的書信,引起了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克拉麗莎·哈婁》(1747—1748)長達一百萬字以上。這部小說比《帕米拉》更受歡迎,影響到歐陸,如法國作家盧梭的《新愛洛綺斯》便受到了明顯的影響。
《恰爾斯·格蘭迪孫爵士》(1753)這里塑造了一位完美的男性,與社會罪惡對抗。格蘭迪孫具有英俊的外表和崇高的品性,盡管他受到無數次的誘惑,仍然保持清白,自然也是「美德得報」。小說出版當時受到贊譽,但近代讀者多以為這是理查生小說中最弱的一部。它的勸善性和人物的過於完美性,使得普希金寫出
如此幽默的詩句:「完美的格蘭迪孫,讀著他時,教我們發困。」
『亨利·菲爾丁』
(1707—1754)是18 世紀最傑出的小說家。《巴斯昆》(1736)和《歷史記事》(1737)。
《巴斯昆》上演歷久不衰,前半部諷刺選舉中的賄賂舞弊,後半部諷刺牧師、律師、醫師等行當的腐敗情形。《歷史記事》,借用當時記述國內外大事的年鑒的名稱,寫發生在1736 年社會、政治、戲劇方面的情況。
《約瑟夫·安德魯傳》
小說中塑造了正面形象珠寶商人哈特夫利夫婦,他們遭受到魏爾德的無情迫害,最終苦盡甘來。但他們形象刻畫得並不成功,哈特夫利善良,富有感情,但了無生氣,哈特夫利太太無從魏爾德手中的逃脫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湯姆·瓊斯》,全名《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1749),是菲爾丁的代表作,也常被看作英國18 世紀小說的最傑出巨著。
《湯姆·瓊斯》因為它出色的結構備受稱贊。小說篇幅宏大,有鄉村、
路上、倫敦三部分,描繪鄉村、城市生活的全景、各色男女肖像,但線索清
晰.故事連續、引人入勝。湯姆的身世之謎成為強烈的懸念,直到結尾才解開。
結尾是出人意料的,但以前的伏筆又是令人信服的。小說的語言也清晰、靈
活、機智。
『多比亞斯·喬治·斯摩萊特』
(1721—1771)
《皮克爾歷險記》(1751)由三部分組成:主人公的童年、青年生活;在法國、佛蘭德斯、荷蘭等地旅行;在英國主要是倫敦貴族社會、政客界的冒險。皮克爾出身富豪,自幼頑皮,他早慧但胡鬧,完成學業後去歐陸旅行,尋歡作樂,不斷地鬧風流韻事。他又嘗試進入政界,最終失敗。皮克爾不象藍登,他無須為生計奔波,更多地出入上流社會,他的活動反映了貴族社會道德的墮落、議會選舉的腐敗。小說中塑造了出色的怪誕人物,如退休的艦隊司令官霍塞·特恩尼恩,他性急、嘴裡念念不忘以前的航海生涯,在粗暴的外表下有一顆善良的心。
書信體小說《亨弗利·克林克》(1771)用意不在敘述一個故事的發展,而是努力表現人物的風趣與性格。來自威爾士的老鄉紳伯拉布性情急躁但心地善良,他遵醫囑游歷英格蘭和蘇格蘭,隨行的有他的妹妹、老處女塔比薩、女僕傑金斯、外甥女麗狄亞和外甥傑里米,還有僕人、棄兒克林克。雖然小說以克林克為書名,書中信件卻是除他以外的人們寫的。作者通過他們的書信反映了英國廣闊的現實,公路上盜賊橫行,窮人貧困,游覽地巴斯的富人們則極其奢華。
『撒纓爾·約翰遜』
(1709—1784)
他的諷刺詩《倫敦》(1738)、《人類願
望的虛妄》(1749)模仿古羅馬詩人朱文納爾的諷刺詩,採用英雄雙韻體。
雙韻體悲劇《愛琳》寫土耳其皇帝默哈梅對希臘俘虜愛琳的迷戀,嚴格按古
典主義風格寫作。1750 年,他創辦沿循《閑談報》和《旁觀者》傳統的《漫
談報》,在報上寫了兩百多篇談道德、風俗、文學等問題的文章,裡面有人
物性格素描、寓言、故事等,有些象蒙田、培根的格言警句,風格受拉丁散
文影響。他的《詩人列傳》(1781)寫了英國17、18 世紀五十餘位文人的生
平、創作,作者最表同情的是屬於古典主義傳統如德萊頓、蒲伯、艾迪生、
斯威夫特等。他注意生活細節的敘述,夾雜對作品的評介,他不同情彌爾頓
的政治、宗教觀,卻對他《失樂園》所表現出的想像力加以稱贊。對文學史
上有意義的現象他加以注意和分析,比如為17 世紀的「玄學派」詩下了定義。
『勞倫斯·斯泰恩』
(1713—1768)
《特利斯川·商第的生平和意見》即《商第傳》是斯泰恩的代表作,小說共九卷,發表於1759—1767 年間。
小說的形式非常奇特。各章有的很長,有的很短,一句話可能成一章,
偶爾全頁空白,讓讀者想像去填充。故事半途開始,突然又介入另一插曲,
序插在小說的中間,常沒有標點符號,有時出現奇怪的畫來替代字,插話比
比皆是。從內容到形式,小說都顯得奇異、怪誕,顯示作者以感傷代替理智
的態度,對幽默情趣和新奇手法的追求。
『哥爾斯密』
《好心人》(1768)寫一位善良的年輕人由於慷慨輕信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充滿有趣的對話和戲劇性場景,既沒有復辟時代風俗喜劇的輕佻,又不象18 世紀初期「傷感喜劇」拘泥道德,使喜劇回歸本·瓊生的傳統。《屈身求愛(1773)更為成功。小馬洛因為迷路,錯把未見過面的未婚妻家當成旅舍。哈德卡斯爾小姐將錯就錯,以侍女身分爭取到她的靦腆的未婚夫的歡心,劇中充滿滑稽可笑的場面和惡作劇,充分運用了偽裝、錯認等喜劇手法。喜劇也有著田園牧哥般的嫵媚,裡面穿插了迷人的歌曲。
歌爾斯密的聲譽主要賴於他唯一的小說作品《威克菲牧師傳》。
小說寫了純朴、貧窮家庭的喜與悲。哥爾斯密喜愛純潔而堅定的美德,深信美德終有報償,認為應該以道德改善社會,安於淳樸的生活。
『亨利·麥肯齊』
(1745—1831)
《多情的人》(1771)描寫多情的男子哈雷的愛情悲劇。
「哥特式」小說:《法森伯爵菲迪南德》(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