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證券法對個人的保護案例

證券法對個人的保護案例

發布時間:2021-09-30 12:33:36

1. 商法案例關於證券

1.商業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屬於金融債券。不屬於證券法上的證券,因為它不符合證券法上的證券的法定形式,既不是股票、公司債券,也不是政府債券和基金,但是可以作為認定證券的一種。
2.金融證券作為一種特殊的證券,應該先適用特別法規定,當沒有特別法可以適用時再適用證券法。我國《證券法》規定了認定證券,即國務院及授權機構有權依法認定其他證券。所以,商業銀行依照銀監會的規章依法發行的理財產品可以認為是一種認定證券,所以首先應該適用關於它的特別法規定,在沒有特別法或特別法與基本法抵觸時,應該適用基本法,即《證券法》。
3.《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是由銀監會制定的行政規章。根據證券法規定,國務院及其授權機構可以直接制定、發布行政規章來認定其他證券,但是沒有明確其內部機構是否有此項權利。銀監會作為國務院內部機構,其依據證券法的授權制定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是屬於行政規章。

2. 急!!!在線等.證劵法案例分析題

1、永發公司對股東的損失應賠償的,這是因為虛假報表的有意誤導。
2、假設在年終報告中做虛假記載是永發公司董事會一致通過的,那麼永發公司的董事對股東的損失應否承擔責任,當然承擔責任,而且要按其股份(責任)大小處以罰金。
3、在上述案例中,證券法禁止的交易行為:
現行《證券法》規定,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的企業,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也是現行證券法的規定。
《公司法》規定,公司只能 在減少注冊資本和與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合並時才能回購本公司股票。
根據我國《證券法》《刑法》及有關規定,證券交易中可構成的證券違法行為主要有: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挪用公款買賣證券;挪用單位資金買賣證券。
上述這些都是該公司違法之行為。

3. 這是篇美國證券法的案例(7),能幫我翻譯一下么

期限"投資合同" 由證券未定義行動或由相關的立法報告。 但期限是共同在許多狀態"藍天" 法律存在在聯邦法規的收養之前和, 雖然期限由州法並且未定義, 它由狀態法院寬廣地解釋以便付得起投資的公眾全面的保護。 形式被忽視了為物質並且重視給予了在經濟現實。 投資合同因而來意味一份合同或計劃為"安置資本或計劃金錢在方式意欲獲取收入或從它的就業贏利。"狀態v 。 地鼠輪胎& 橡膠Co., 146 Minn 。 52, 56, 177 N 。 W 。 937, 938. 這個定義由狀態法院一致地申請了向各種各樣的情況[ * * 1103 年] 個體被帶領在共同的企業中投資金錢以他們單一地會贏得贏利通過促進者努力或大約人除他們自己之外的期望的地方。 n4

n4 狀態v 。 Evans, 154 Minn 。 95, 191 N 。 W 。 425; Klatt v 。 擔保債券Co., 213 Wis 。 12, 250 N 。 W 。 825; 狀態v 。 荒地, 199 N 。 C 。 135, 153 S 。 E 。 855; Prohaska v 。 Hemmer 米勒發展Co., 256 不適。 App 。 331; 人們v 。 白色, 124 Cal 。 App 。 548, 12 P 。 _ 2 1078; Stevens v 。 Liberty Packing Corp., 111 N 。 J 。 Eq 。 61, 161 A 。 193. 參見Moore v 。 Stella, 52 Cal 。 App 。 第2 766, 127 P 。 第2 300 。

4. 證券法對投資人的利益進行保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禁止內幕交易行為;

(2)禁止通過單獨或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或操縱證券交易價格;

(3)禁止與它人串通,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互相進行證券交易或者互相買賣並不持有的證券,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以自己為交易對像,進行不轉移所有權的自買自賣,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

(4)禁止國家工作人員、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等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嚴重影響證券交易;

(5)禁止證券交易及中介結構從業人員,在證券交易中做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

(4)證券法對個人的保護案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十一條發行人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依法採取承銷方式的,或者公開發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行保薦制度的其他證券的,應當聘請具有保薦資格的機構擔任保薦人。

保薦人應當遵守業務規則和行業規范,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對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審慎核查,督導發行人規范運作。

保薦人的資格及其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

第十二條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和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報送募股申請和下列文件:

(一)公司章程;

(二)發起人協議;

(三)發起人姓名或者名稱,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出資種類及驗資證明;

(四)招股說明書;

(五)代收股款銀行的名稱及地址;

(六)承銷機構名稱及有關的協議。依照本法規定聘請保薦人的,還應當報送保薦人出具的發行保薦書。

5. 關於證券法案例的

1、機電技術開發公司的這種發行行為不屬於公開發行。2、所謂公開發行是指沒有特定的發行對象,面向廣大投資者分開推銷的發行方式。發行人通過中介機構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廣泛地發售證券。在公募發行情況下。所有合法的社會投資者都可以參加認購。公開發行的股票不一定要求上市。但是上市必須要求公開發行股票。上面提到的機電技術開發公司沒有通過保薦人保薦,承銷商承銷等中介機構的輔組發行,更沒有得到監管部門的審批屬於非法發行!3、公開發行的條件(一)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二)具有持續盈利能力,財務狀況良好;(三)最近三年財務會計文件無虛假記載,無其他重大違法行為;(四)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4、機電技術開發公司應該退回股份並承擔賠償責任。根據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定, 未經法定的機關核准或者審批,擅自發行證券的,或者製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的,責令停止發行,退還所募資金和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並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證券法案例分析 關於股票的 (財富大大地送)

首先要說一句,不是證券交易所,是證券公司,因為個人不具備直接在證券交易所開立賬戶的權利,只能通過證券公司的交易席位進行交易。能為張某辦理開戶手續的,只能是證券公司,所以和這件案例相關的是證券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完全沒有關系。
其次,按照現在的證券法規,個人在證券公司開立證券賬戶進行交易,證券公司有義務核實個人資料,如果個人資料不符合條件,或是不完整的,證券公司不能為其開立賬戶。在這個案例中,張某並未年滿18歲,沒有個人身份證,資料不符合條件,而證券公司為其開立賬戶,違反了證券法的規定,在這個案例中承擔主要責任,但是否全額賠款,還必須視具體情況而定

p.s. :那位叫圖靈的右手的,憲法管這個嗎?這個例子只涉及證券法,沒滿18歲本身就沒有正式身份證,你拿你參加中考的那個臨時身份證去證券公司開個戶試試?要是能開你告訴我是哪家營業部,我不相信那家會不顧合規調查給你開這個戶。請不要想當然好不好,我就是券商的,就算你有1000萬,現在為了沖股指期貨資格,害怕證監會嚴查,絕對沒有人會頂風作案的。

7. 這是篇美國證券法的案例(4),能幫我翻譯一下么

各個潛在客戶被提供土地銷售合約和服務合約, [ * * * 1248 年] 以後告訴, 它不是可行的投資在樹叢除非服務安排被做。 當采購員是自由做安排以其它服務公司, Howey 在這小山服務優勢, 公司, 被注重。 的確, 85% 英畝賣了在3 年的期間結束5月31 日, 1943 年, 由服務合約包括用Howey 在這小山服務, 公司。
同Howey 的土地銷售合約Company 提供一致的購買價每英畝或分數因此, 變化在數額只與幾年符合的數量特殊劇情被種植了與柑橘樹。 在購買價的充分的付款土地被轉達對采購員被保單行為。 購買通常被做在土地窄條被安排以便一英畝包括48 棵樹列。 在期間在2月1 日之間, 1941 年, 並且5月31 日, 1943 年, 31 42 個人做購買買了少於5 英畝各個。 這些31 個人平均藏品是1.33 英畝和銷售一樣少許象0.65, 0.7 和0.73 一英畝被做了。 這些短文分開地不被操刀並且單一徵兆幾歸屬被發現在小土地標記可理解只通過制地圖書紀錄。
[ * 296 ] 服務合約, 一般10 年的期間沒有取消的選擇, 給Howey 在這小山服務, 公司, 英畝的租賃的興趣和"充分和完全" 財產。 為指定的費加上勞動成本和材料, 公司被給充分的謹慎和當局在樹叢和收獲的莊稼的耕種和行銷。 公司是源遠流長的在柑橘事務和維護熟練的人員和很多設備大規模兵力, 包括75 台拖拉機, 噴霧器無蓋貨車, 肥料卡車和等等。 沒有公司的同意, 土地所有人或采購員沒有詞條權利銷售莊稼; n2 [ * * 1102 年] 那裡通常因而是沒有權利對具體果子。 公司是只對凈盈利的分派負有責任根據支票被做在採摘之時。 所有產物由應答者公司合並, 哪些做生意以他們自己的名字。

8. 證券法中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手段

著力加強對投資者的權益保護

保護基金制度成為投資者「保護傘」

損害賠償制度為投資者提供法律救濟

「股市黑嘴」誤導

投資者需賠償

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擴權」又「限權」

立法前沿

修訂後的證券法在10月27日閉幕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表決通過,這部將於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加強了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擴權」又「限權」,勢必會對中國證券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構築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

修訂證券法一個很重要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這一點證券法修訂案在有關加強對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的監管方面均有體現。

近年來,一些證券公司暴露出挪用、質押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和佔用客戶資產等違法違規現象,嚴重侵害投資者的利益。證券法修訂案參照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規定:「國家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由證券公司繳納的資金及其他依法籌集的資金組成,其籌集、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建立對投資者的損害賠償制度

過去,許多股民因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權益受到損害卻無法得到賠償,此次修改證券法,填補了這一法律空白。

證券法修訂案明確規定了對投資者的損害賠償制度:發行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資料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致使投資者在證券交易中遭受損失的,發行人、上市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欺詐客戶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行為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證券服務業務買賣本咨詢機構提供服務的上市公司股票等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等等。

損害賠償制度的確立,為投資者提供了法律救濟的制度支持,避免投資者因證券市場上存在的不法行為而影響投資信心。

完善證券投資咨詢業虛假信息歸責制度

目前證券投資咨詢業比較混亂,出現了一些「害群之馬」。有的證券咨詢公司與媒體聯手,買斷電視台、電台的多個時段進行股評營銷,推介個股,有的股評人甚至與莊家串通,故意發布虛假信息,操縱股市,誤導投資者。

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證券法修訂案明確規定,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證券服務業務不得利用傳播媒介或者通過其他方式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並規定由此給投資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加強證券監管部門的權力

為加強證券市場監管、維護市場運行秩序,證券法修訂案完善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管權力,調整了被監管對象和增加了監管手段,特別是對違法行為實施檢查和調查的強制權力,以適應打擊違法犯罪的需要。

修訂案明確規定,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有權對證券發行人、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服務機構、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有權查閱、復制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財產權登記、通訊記錄等資料;有權查詢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的資金賬戶、證券賬戶和銀行賬戶;對有證據證明已經或者可能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或者隱匿、偽造、毀損重要證據的,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凍結或者查封;等等。

依法追究證監機構人員濫用職權行為

證券法修訂案對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擴大授權的同時,也明確了其權力行使的制約條件。

修訂案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發行證券、設立證券公司等申請予以核准、批準的;(二)違反規定採取本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的現場檢查、調查取證、查詢、凍結或者查封等措施的;(三)違反規定對有關機構和人員實施行政處罰的;(四)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同時規定,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和發行審核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履行本法規定的職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利用職務便利牟取不正當利益,或者泄露所知悉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商業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9. 證券法的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基本原則。

法律總是傾斜保護弱者的利益,在證券市場中,投資者,由其是中小投資者,由於信息不對稱、持股比例相對較小,相比於控股股東和公司管理層,其一般處於弱勢地位。為此,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需要重點保護。

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全方位的保護,意味著證券市場交易是安全穩定的。從而,其他投資者對市場就用信心,入市的資金和人數也會相應地增加。由此觀之,保護投資者的權益主要目的在於讓投資者樹立信心。因為,投資者保護不僅關繫到證券市場制度的規范和發展,而且也關繫到整個經濟的穩定增長。

至於投資者保護對證券法、金融法以及金融市場的運行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能防止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維護市場的安全,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交易環境;其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能夠促進市場的成熟化,加快市場監管體系的構建和發展,並及時發現監管中出現的問題,影響未來相關領域立法的趨勢。

希望有所幫助!

10. 證券法案例題

1 是公開發行 不能 公司股東不夠7人 承銷自願 2 3不能 他們是知情人 4 三年內不能轉讓 法律規定的 5 可以 但必須向證監會說明 6 不合法 受法律制裁 呵呵 沒看書 只憑記憶回答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閱讀全文

與證券法對個人的保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人民幣貴金屬質押融通 瀏覽:695
溫室股份業績 瀏覽:90
華錦股份公司 瀏覽:738
深蘭科技歷次融資 瀏覽:208
青島小橋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281
australia與cny的匯率 瀏覽:83
資本杠桿比率 瀏覽:219
金融機構法律界定 瀏覽:999
幣諾交易所 瀏覽:184
長安銀行的理財怎麼樣 瀏覽:415
第一家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的銀行 瀏覽:171
山東中小企業融資 瀏覽:893
雷亞爾對美元遠期匯率 瀏覽:672
首開股份2015年中報 瀏覽:103
炒期貨的人多麼 瀏覽:489
信貸杠桿 瀏覽:318
外匯余額2017 瀏覽:290
支付寶中基金和理財區別 瀏覽:544
浮動匯率下的減稅 瀏覽:635
沈陽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