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股市名言
「當別人害怕時,你要貪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害怕。」
「你付出的是價格,而你得到的才是價值。」
「以合理的價格投資優異的公司一定強於以優異的價格投資平庸的公司。」
「你沒有辦法和一個壞人做成一個好交易。」
「我不會想要跳過7英尺高的障礙:我向四周尋找我可以跨過去的一英尺高的障礙。」
「如果發現自己已經掉進坑裡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時止損。」
「如果你發現的船在不斷漏水,換一艘船所需的能量可能比填補漏洞所需的能量更有效率。」
「投資的好處在於你只需要坐在那裡看著一個個扔來的球,並且等待打到你的最佳位置的那個。」
「有些怪異的人性總想把簡單的事情弄得復雜。」
「我雖然不是天才,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很聰明,因為我就只關注這些事情。」
❷ 如何用波浪理論實現高贏利myles wilson walker
波浪理論是外匯黃金原油期貨股票等的運行規律法則,那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❸ 大風險意味著大機遇嗎
不冒大風險就想賺大錢的想法,就像等著天上掉餡餅一樣可笑。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前後從英國遷移到美洲來的,傳到約瑟夫·摩根的時候,他賣掉了在馬薩諸塞州的農場,到哈特福定居下來。
約瑟夫最初以經營一家小咖啡店為生,同時還賣些旅行用的籃子。這樣苦心經營了一些時日,逐漸賺了些錢,就蓋了一座很氣派的大旅館,還買了運河的股票,成為汽船業和地方鐵路的股東。
1835年,約瑟夫投資參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納火災」的小型保險公司。所謂投資,也不要現金,出資者的信用就是一種資本,只要你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姓名即可。投資者在期票上署名後,就能收取投保者繳納的手續費。只要不發生火災,這一元本生意就穩賺不賠。
然而不久,紐約發生了一場大火災。投資者聚集在約瑟夫的旅館里,一個個面色蒼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很顯然,不少投資者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件。他們驚惶失措,願意自動放棄自己的股份。
約瑟夫便把他們的股份統統買下,他說:「為了付清保險費用,我願意把這個旅館賣了,不過得有個條件,以後必須大幅度提高手續費。」
約瑟夫把寶押在了今後。這真是一場賭博,成敗與否,全在此一舉。
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約瑟夫一起冒這個險,於是,倆人湊了10萬美元,派代理人去紐約處理賠償事項。結果,從紐約回來的代理人帶回了大筆的現款,這些現款是新投保的客戶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續費。與此同時,「信用可靠的伊特納火災保險」已經在紐約名聲大振。這次火災後,約瑟夫凈賺了15萬美元。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能夠把握住關鍵時刻,通常可以把危機轉化為賺大錢的機會。這當然要善於觀察分析市場行情,把握良機。機會如白駒過隙,如果不能克服猶豫不決的弱點,我們可能永遠也抓不住機會,只有在別人成功時慨嘆:「我本來也可以這樣的」了。
威爾遜在創業之初,全部家當只有一台分期付款賒來的爆米花機,價值5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威爾遜做生意賺了點錢,便決定從事地皮生意。如果說這是威爾遜的成功目標,那麼,這一目標的確定,就是基於他對自己的市場需求預測充滿信心。
當時,在美國從事地皮生意的人並不多,因為戰後人們一般都比較窮,買地皮修房子、建商店、蓋廠房的人很少,地皮的價格也很低。當親朋好友聽說威爾遜要做地皮生意時,異口同聲地反對。
而威爾遜卻堅持己見,他認為反對他的人目光短淺。他認為雖然連年的戰爭使美國的經濟很不景氣,但美國是戰勝國,它的經濟會很快進入大發展時期。到那時買地皮的人一定會增多,地皮的價格會暴漲。
於是,威爾遜用手頭的全部資金再加一部分貸款在市郊買下很大的一片荒地。這片土地由於地勢低窪,不適宜耕種,所以很少有人問津。可是威爾遜親自觀察了以後,還是決定買下這片荒地。他的預測是,美國經濟會很快繁榮,城市人口會日益增多,市區將會不斷擴大,必然向郊區延一伸。在不遠的將來,這片土地一定會變成黃金地段。
後來的事實正如威爾遜所料。不出3年,城市人口劇增,市區迅速發展,大馬路一直修到威爾遜買的土地的邊上。這時,人們才發現,這片土地周圍風景宜人,是人們夏日避暑的好地方。
於是,這片土地價格倍增,許多商人競相出高價購買,但威爾遜不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後來,威爾遜在自己這片土地上蓋起了一座汽車旅館,命名為「假日旅館」。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適方便,開業後,顧客盈門,生意非常興隆。從此以後,威爾遜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館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冒險並不等於蠻干。精明的人能謀算出冒險的系數有多大,此外做好應對風險的准備,則可以勝算。惟有帶著沉重的風險意識,敢於懷疑和打破以往的秩序,通過冒險而取得勝利後,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高喜悅。
❹ 中國最接近美國Wilshire 5000指數基金的指數基金是那隻
威爾遜5000屬寬基類市場表徵指數,目前國內跨市場指數中,中證流通指數與之有些相似,但是中證流通沒有發行指數基金。跨市場指數中另外有些相似的是中證800指數,但市值覆蓋率中證800可能只能相當於羅素3000或羅素2000,指數基金中也沒有中證800,倒是一些基金公司發了滬深300+中證500(如南方、鵬華、廣發等),自行合成應該可以擬合中證800。
單市場指數中,與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相似,上證綜指有一個ETF和一個指數基金。
❺ 威爾遜有股票嗎
是的,還有
❻ 丁聖元翻譯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和《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兩個有什麼區別嗎
1、作者不同;
《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是埃德溫·勒費弗(EdwinLefèvre),《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就是那位著名的股票大作手)他本人寫的。
2、體裁不同:
《股票作手回憶錄》是埃德溫·勒費弗以小說體裁寫成有關知名股票作手傑西·利弗莫爾。《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傑西·利弗莫爾的自傳,完全是講解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教訓,既講解了他的實用理論,又介紹了具體做法。
3、出版時間不同:
《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美國投資領域的經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0年。埃德溫·勒費弗的主要著作都是關於華爾街的。1922年,他首次在《星期六晚郵》發表《股票作手回憶錄》。
❼ 怎樣讓投資者看到賺錢效果
如今創業,如果你沒有資金,可以發行股份募集資金,但是,精明的投資者會考慮投資回報,並不是什麼股票都會買,總之要投資者相信你的公司會賺錢,他們才有可能投資。
要投資者相信自己會賺錢的方式很多,現在流行採用招股說明書,上面有專家的投資回報分析,不過,在早期,人們更相信眼見為實。
世界旅館大王、美國巨富威爾遜開辦的連鎖企業「假日旅館」就是用這種方法獲得投資者信任的。
威爾遜在創業初期,全部家當只有一台分期付款「賒」來的爆玉米花機,價值50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威爾遜做生意賺了點錢,便決定從事地皮生意。當時干這一行的人並不多,因為戰後人們都很窮,買地皮修房子、建商店、蓋廠房的人並不多,地皮的價格一直很低。
聽說威爾遜要干這種不賺錢的買賣,好朋友都反對。但威爾遜卻堅持己見,他認為這些人的目光太短淺。雖然連年的戰爭使美國經濟不景氣,但美國是戰勝國,它的經濟很快會起飛的,地皮的價格一定會日益上漲,賺錢是不會有問題的。
威爾遜用手頭的全部資金再加一部分貸款買下了市郊一塊很大的但卻沒人要的地皮。這塊地皮由於地勢低窪,既不適宜耕種,也不適宜蓋房子,所以一直無人問津,可是威樂遜親自到那裡看了兩次以後,竟以低價買下這塊雜草叢生、一片荒涼之地。
這一次,連很少過問生意的母親和妻子都出面干涉。可是威爾遜認為,美國經濟很快就會繁榮,城市人口會越來越多,市區也將會不斷擴大,他買下的這塊地皮一定會成為黃金寶地。
事實正如威爾遜所料,3年之後,城市人口驟增,市區迅速發展,馬路一直修到了威爾遜那塊地的邊上,大多數人們才突然發現,此地的風景實在宜人,寬闊的密西西比河從它旁邊蜒蜿而過,大河兩岸,楊柳成蔭,是人們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於是,這塊地皮馬上身價倍增,許多商人都爭相高價購買,但威爾遜並不急於出手,真叫人捉摸不透,後來,威爾遜自己在這地皮上蓋起了一座汽車旅館,命名為「假日旅館」。
想法雖好,但沒有資金,這對威爾遜來說,確是最大的難題。募股,別人沒搞清「假日旅館」的模式,不敢入股。威爾遜沒有退縮,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必須想盡辦法,首先建造一家「假日旅館」,讓欲參加募股者看到模式後,放心大膽地參加募股。
敢想敢乾的威爾遜,冒著失敗的風險,果斷的將自己的住房和准備建旅館的地皮作為抵押,向銀行借了30萬美元的貸款。1952年,也就是他旅行的第二年,終於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夏日大街旁的一片土地上,建起了第一座「假日旅館」。
結果,「假日旅館」的生意非常火爆,投資者看到了賺錢效應,紛紛向「假日旅館」投資。
威爾遜獲得投資者信任後,乘勝追擊,為建立更多的「假日旅館」,積極籌措資金,正在這時,威爾遜遇到一位知己威廉·華頓律師,他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和清醒的經營頭腦。兩人研究一致認為募股應找那些願意接受新思想、新事務、樂意為社會做好事的人募股,如醫生、律師、牧師等中產階級。經過認真的准備,反復的宣傳,發行了12萬股票,每股為9.75美元,奇跡出現了,12萬股的股票,一天就賣光了。這筆來之不易的寶貴資金,幫他們又建成了五座「假日旅館」。後來,他用同樣的方法,成功地將「假日旅館」迅速地發展到國外各地,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貫徹「物有所值」的原則:威爾遜創辦的「假日旅館」遍布49個國家和地區,不管在世界哪個地區,不論是先進的大國還是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只要是「假日旅館」網點內的旅館、飯店,都必須達到國際上最嚴格的飯店標准。威爾遜深入實際、嚴格管理,每年都親自或者派出檢查員,到國內和世界各地「假日旅館」督促檢查,發現有不合標準的旅館,指出問題,並令其30天內改進,如果在限期內還未有改善,即可收回「假日旅館」的招牌。僅亞太地區,就有4家旅館,因管理差,未達到標准,又未及時改善,被迫摘下了「假日旅館」的牌子,與「假日旅館」脫離了關系。
在「假日旅館」工作的人員,都要接受「顧客至上」的教育,每個工作人員,時刻想著:顧客相信我們的服務是最好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住「假日旅館」。威爾遜認為:「只有為旅客提供良好的住宿條件,使他們賓至如歸,才能爭得顧客盈門。」他親手把「假日旅館」設計得色彩柔和、光線明亮,使顧客感到有溫暖的家庭情調。旅館設施齊全,屋內裝有空調、電視機、收音機、音響和冰箱等,使住在「假日旅館」里的每位旅客,猶如住在家裡一樣的方便自在。從而得到了舒適的休息和愉快的消遣。
威爾遜頗有經營之道,他為了賺錢、招攬更多的顧客,在「假日旅館」里,增設了很多設施和娛樂場所。為了節省旅客的費用開支,在父母的房間里,免費設置了嬰兒床,深得父母的歡迎。在「假日旅館」內,設置了蒸氣浴、游泳池、高爾夫球、保齡球等服務項目。這些設施和活動場所,所需開支都打入總收費中去,當顧客一住進「假日旅館」中,就可以自由利用這些器具、場所。連看病的診費(葯費除外)也免費。這樣就贏得了很多旅客,這就是威爾遜經營的絕招。顧客一般都有這樣一種心理,即使掙大錢花大錢,但卻喜歡佔小便宜。如果,樣樣服務都跟他們算小賬,不僅很麻煩人,也使旅客每次都覺得被敲了竹杠,自然非常反感。「我們把這些可能提供的服務費預先打進總費用中,旅客使用時,不再收費,他們會覺得佔了點便宜,有一種優待的滿足感。」這就是威爾遜的高明之處。
假日旅館由於地理位置好,舒適方便,開業後,遊客盈門,生意非常興隆。從那以後,威爾遜的假日旅館便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美國及世界其他地方,這位高瞻遠矚的「風水先生」獲得了成功。
做生意如同下棋一樣,平庸之輩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兩步,高明的棋手卻能看出後五六步。能遇事處處留心,比別人看得更遠、更准,這便是威爾遜具備的企業家素質。
企業經營者採用這一謀略,要具有遠見和膽識,要善於觀察、分析市場發展情況,尋找戰機,當機遇出現時,能夠果斷採取決策,適應市場變化需要,從而在競爭中取勝。
❽ 伍德羅·威爾遜的軼事典故
學術觀點
很多人關注作為政治家的威爾遜,因而對他的學術觀點了解甚少。威爾遜可以說是傳統公共行政(TPM)學說的早期理論奠基人,他最著名的公共行政學說就是政治與行政分開,以期實現政府的廉潔、高效。政治家負責制定政策(Policy),而行政人員(official)負責執行並對政治家負責。但是這個理論已經被學術界普遍認為是一種幻想(myth)。這個理論從一開始就有問題,威爾遜雖然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開,但是行政人員對政治家負責就會在現實中產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這就存在行政人員對政治家進行隱瞞、粉飾過錯或者兩者相勾結的可能。而當時在西方民主國家普遍實行的政黨制度更使得這種理論無法實踐,一個政黨贏得大選,在組成以本黨成員或聯盟者為主的議會同時,勢必要組成以本黨成員為主的政府。雖然不會從基層到高層將官員都換成本黨人士,但是中高層通常會以本黨人士為主。這樣不論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執行,都會有政黨或政治的影子,一個純正(pure)而絕不受到政治影響的行政是不存在的。威爾遜自己上台後都沒有貫徹自己的學術觀點,因為政黨政治在包括美國在內幾乎所有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裡都根深蒂固了。排除以上這些因素,就算政治家或政黨不對行政人員施加影響,但是行政人員執行的政策中都是有政治意向的影子的。因而這個理論作為TPM的重要理論還不夠成熟。
一戰戰爭講話
1917年4月2日,伍德羅·威爾遜在國會發表了他歷史性的請求參戰的演講,即戰爭咨文(War Message)。
1917年4月2日的華盛頓寒冷而陰雨,但這並不妨礙數以千計的支持者舉行集會支持威爾遜。他們中數百人手持美國國旗,氣氛高漲、熾烈。在這之前的夜晚,威爾遜幾乎沒有睡覺,而是和他的一個親密朋友愛德華·M·豪斯(尊稱豪斯中校)反復審閱他的演講稿。晚上,他先是前往參議院、戰爭部和海軍部討論宣戰事宜,隨後在20:30分前後到達國會。他走上演講台,按特定的順序在講桌上疊好他的講稿。隨後響起一陣威爾遜在國會所不曾體驗過的雷鳴般的掌聲。議員們的掌聲熱烈而持久,以至於威爾遜因急於開始他的講話而等得有些不耐煩。他神情嚴肅、凝重,除了幾次揚起一隻手臂外,在整個演講過程中幾乎不做肢體動作。
在這篇咨文中,威爾遜著重向國會闡述了美國為什麼要參戰。他先指出德意志帝國政府已經聲明其潛艇將擊沉任何駛近英國、愛爾蘭和西歐海岸的船隻。而令他擔憂的並不是因此造成的船隻或財產損失,卻是將被這些無差別攻擊所奪去的無辜生命。威爾遜宣稱,盡管他之前的想法是保持武裝中立國地位,但這已顯然變得不合時宜。他建議國會作出聲明,宣布德意志帝國政府所採取的行動已經無異於對美國的戰爭。
威爾遜接著陳述這場戰爭的目標是「捍衛人類世界的和平與公正原則,對抗自私和獨裁的強權」。他還描述了德國對美國的其他暗中破壞與攻擊,稱他們已經「在我們從不懷疑其成員的社會以至政府機關中到處安插間諜,為破壞我們對國策的團結擁護、以及我國工商界內外的平靜祥和設置種種陰謀詭計。」此外,由於美國還從一封截獲的送往德國駐墨西哥大使的電報中得到德國意圖說服墨西哥攻擊美國的證據,威爾遜認為德國政府「打算在我們家門口煽動我們的敵人。」
在演講最後,威爾遜稱世界將再次得到民主所需要的安全。演講結束時,全體聽眾再次給威爾遜報以熱烈的掌聲。他的演講並不只是針對國會,而是也包括美國公眾。
一戰的反對者
根據威斯康星州參議員羅伯特·M·拉佛萊特(Robert M. La Follette, Sr.)的說法,很多人是反對戰爭的。在國會討論是否宣戰的四天中的三天內,拉佛萊特就收到數封反對參戰的電報和請願信。他後來成為僅有的6名對參戰投反對票的議員之一。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喬治·W·諾里斯(George W. Norris)也反對參戰。他說:「我最為強烈而真摯地反對採取任何將把我們的國家帶入這場正在歐洲進行的毫無價值的戰爭中去的步驟。」他給出了一些合理的理由來說明為什麼美國對德宣戰是不公的。其中一個是,當1916年11月4日英國宣布了一個戰爭區域後,美國表示服從;可當德國在1917年2月4日也宣告了一個戰爭區域時美國卻表示反對。盡管英德兩國都違反了國際法並干涉了美國的中立權,美國卻只針對德國採取行動。此外,他還指出雙方都有許多野蠻和非人道的戰爭行為。諾里斯相信政府想參戰只是因為那些富人已經在資助英國作戰。他告訴國會,唯一將從戰爭中受益的人是「軍火製造商、股票經紀人和債券販子」,並向國會提交了一封由紐約證券交易所員工所寫的信作為證據。他總結這個證據稱:「這里我們有了一個能代表那個階級的人。他所在的階級將因我們捲入當前的戰爭而腰纏萬貫。他們已經掙了幾百萬。如果我們參戰他們還要再掙上幾億不止。」諾里斯認為戰爭是不值得的,因為它只是使富人受益和向交戰國提供軍火。他說:「戰爭不會為集體大眾和愛國市民們帶來繁榮。它會增加那些辛勤勞作者和那些為生計奔波者的負擔,它只會將財富帶給那些華爾街的股票賭徒——一群已經享有花也花不完的財富的人。」
拉佛萊特的論點與諾里斯基本一致。他還認為美國的聲譽將因戰爭而惡化,稱:「當我們與那些外國政府合作時,我們認可他們的方法。我們同意大不列顛對國際法的違反;我們支持那些我們也曾一再抗議的、可鄙的戰爭方式。」他雖承認威爾遜講話的價值,以及他觸動觀眾情感的技巧,但也批評說:「在演講的很多地方所表達的是一種故意營造來打動美國人心靈的興奮之情。而這興奮之情一旦有與之一致的行為相做伴,就必將得到民眾的支持。」
盡管有拉佛萊特、諾里斯等人的反對,國會還是於1917年4月4日對三國同盟宣戰。
對亞美尼亞人的援助
亞美尼亞人生活悲慘,威爾遜向國會請求獲准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進行干預。
1913年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Sr.)被任命為駐奧斯曼帝國大使。摩根索在他任內盡全力緩解土耳其當局行動所造成的惡果。他給威爾遜發了一封題為「亞美尼亞局勢」(Armenian situation)的電報,講述了亞美尼亞人所面臨的巨大苦難。關於種族滅絕的深入情況,摩根索在他所著的《摩根索大使的故事》(Ambassador Morgenthau's Story)一書中作了詳細闡述。這本書被他題獻給威爾遜。摩根索還建立了美國近東救援委員會(American Committee for Relief in the Near East)以協調對亞美尼亞的人道援助。
支持猶太復國運動
威爾遜同情猶太人的悲慘境遇(尤於法國和波蘭),他在1919年反復重申美國的政策是默許貝爾福宣言的內容,但不會官方支持猶太復國運動。
推動20世紀美國黑人種族隔離政策
威爾遜是白人優越主義者。他為奴隸制辯護道:「奴隸們都曾得到他們主人寬厚的、甚至充滿深情的對待。」威爾遜還堅稱重建時期黑人的政治參與構成了一次「超乎尋常的公然犯罪的盛宴」,還將在南方黑人投票和由黑人擔任公職的消亡稱作白人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優越體現。作為美國總統,威爾遜支持他的閣僚在各自所轄的機關內實施種族隔離。對於有些部門來說這是1863年來的頭一次。威爾遜「強烈地支持南方領導者關於不加北方干涉、獨立處理種族和黑人投票事宜的請求,以確保這些州可以順利地通過那些剝奪黑人公民權的法律」。可以說,威爾遜不僅是容忍、根本是支持確立各種打著「隔離但平等」旗號的法律。威爾遜之後的幾任政府都保留了他在聯邦政府內創建的隔離體制,直到杜魯門時代才告終結。
❾ 誰知道一九二九年紐約股市崩潰的前因後果,具體情況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戰至20世紀20年代末的美國
一、緣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美國宣布中立,向交戰雙方提供軍火,不久又對協約國進行貸款。1916年,威爾遜當選連任。1917年,美國在德國潛艇擊沉美國船隻後,於4月6日對德宣戰。大戰期間由於國外移民中斷,黑人大量北移,並人伍出國作戰,開拓了視野。1918年11月,威爾遜簽署對德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繁榮。戰後,美國由欠60億美元的債務國而成為貸出100億美元的債權國,美國成為最富有的國家。1921年共和黨W.G.哈定執政,正值美國陷入全面經濟蕭條。他提出「工業正常化」和」搶救資本主義」政策;1923-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進人相對穩定時期。美國國內由於固定資本更新,建築業興起,汽車和鋼鐵工業等擴大以及商品和資本輸出激增,1923年美國工商業出現了新高漲。再此同時,美國第二次企業「合並浪潮」(即進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銀行業、工業部門,特別是水、電、煤等公用事業,甚至擴展到零售商業部門。共和黨人C,柯立芝執政時期是美國經濟繁榮時期。私人壟斷資本大為發展。但由於國內新興工業畸形發展與生產過剩,使國民經濟各部門比例嚴重失調,生產和消費脫節,農業長期陷於慢性危機,1929年10月美國首先爆發經濟危機,隨後資本主義各國陸續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
二、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美國歷史上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1929年10月股票行情猛跌,到11月中旬,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下降40%以上,證券持有人損失達260億美元,嚴重削弱金融制度,動搖企業界信心,阻礙工、農業發展,縮小海外購買和投資,使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從1929年至1932年,銀行破產101家,企業破產l09371家,全部私營公司純利潤從1929年的84億美元降為1932年的34億美元。1931年美國工業生產總指數比1929年下降53.8%。重工業生產的縮減尤為嚴重。農業總產值從1929年的111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50億美元。進口總值從1929年的近40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13億美元,出口總值從53億美元降到17億美元。由於工、農、商業萎縮,到1933年3月,完全失業工人達1700人,約有101.93萬農民破產,淪為佃農、分成制農民和雇農,許多中產階級也紛紛破產。國民收人從1929年878億美元,降到1933年的4皿億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費額,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67%。危機期間,一方面生產過剩,商品積壓,甚至銷毀大量農產品和牲畜,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又缺衣少食。據1932年9月《幸福》雜志估計,全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即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200萬人到處流浪。在這次大蕭條中,工業、農業、信用危機同時並發,並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使世界工業生產總產值下降36%,世界貿易縮減2∕3。
對這次大蕭條,H.C。胡佛政府基本上是採取傳統的放任主義的對策。同時也採取了一些反危機措施。通過全國信貸公司(後改為「復興金融公司」),撥款給工業和鐵路公司,使其免於破產;採取收購農產品,舉辦信用貸款和實行保護關?nbsp| ,以維持農產品價格,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此外,責成銀行信用協會以互相調節資金的方式,防止銀行破產。但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因此這次經濟危機持續時間特別長,危機停止後進人特種蕭條階段,未達繁榮又陷入1937年危機。
三、新政
F.D.羅斯福政府於1933年3月至1939年間為克服1929—1933年大蕭條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32年7月2日,羅斯福在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演說中,第一次使用這個名詞。內容可分為三方面的內容:
◎恢復陷人大蕭條的經濟;
◎救濟大規模失業者和貧民;
◎ 限制壟斷資本的某些弊端。
為實現這些目標,羅斯福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新政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35年以前和1935-1939年。第一階段著重調整與恢復,第二階段著重改革,救濟則貫徹始終。
第一階段(1932-1935)
為挽救和重建瀕於崩潰的金融貨幣體系,羅斯福於1933年3月6日暫時關閉全國銀行。三天後,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委託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紙幣以解救貨幣荒,授權復興金融公司購買銀行優先股票給全國銀行提供流動資金,授權財政部整頓和資助銀行,並禁止儲存和輸出黃金。5月27日和6月6日,國會又分別通過聯邦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政府對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實行管理。6月16日通過《格拉斯—斯蒂高爾銀行法》,將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分開,防止銀行用儲蓄者資金投機,還規定建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小額存款實行保險。1933年4月間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和有節制的通貨膨脹,以提高物價、刺激生產、鼓勵出口和減輕債務人負擔。為恢復工、農、商諸業,1933年5月12日通過《農業調整法》,授權農業調整管理局用政府津貼鼓勵農民縮減耕地面積、銷毀大 量農產品、屠宰大量幼畜,以控制基本農產品產量和牲畜飼養頭數,提高農產品價格和農民購買力。結果1936年農業總收入較1932年增長50%。6月16日通過《全國工業振興法》,規定建立國家復興管理局,指導勞資雙方訂立本行業的公平競爭法則,對各該行業產品的產量和價格作出規定,希圖實行某種程度的計劃經濟,但由於大企業的操縱,收效不大。該法還規定勞工有同企業主簽訂集體合同的權利,並有關於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為緊急救濟大批失業者和貧民,1933-1934年期間,先後建立平民自然資源保護隊、聯邦緊急救濟署、房主貸款公司、聯邦住房管理局、公共工程管理局、國民工程管理局,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和起碼的救濟。1933年5月18日,通過建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興辦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從事防洪、發展航運、保護環境、生產化肥和提供廉價電力等。新政給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第二階段(1935-1939)
羅斯福政府從1935年1月起,提出加速改革步伐,先後成立工程振興局、全國青年管理處以解決失業問題,並制訂《社會保障法》規定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幫助無力養活自己的人,此法在1939年修訂後,將美國推上「福利國家」的道路。為對壟斷資本進行管理和略加節制,1935年8月23日通過新銀行法,建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管理各儲備銀行的貼現率、利息、兌換率、儲備金額以及公開市場活動。8月28日的公用事業控股司法對那些公用事業帝國判處「死刑」,對其他控股公司進行管理。8月30日的財產?nbsp| 法使財產?nbsp| 增到70%的最高限度;公司所得?nbsp| 則以累進制代替單一制。有產階級稱此?nbsp| 為「敲詐富人」?nbsp| 。為加強勞工地位,7月5日總統簽署《全國勞工關系法》,宣布公司工會為非法,進一步保證工會通過自選代表與資方集體談判的權利。
由於1936年經濟形勢顯著好轉後,羅斯福政府緊縮信貸,大力削減聯邦政府開支以平衡預算。1937年秋末起,又出現來勢兇猛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政府不得己於1938年夏初起重新放鬆信貸,擴大聯邦政府開支。1938年秋末起,經濟又開始回升。羅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過《公平勞動標准法》。1938年2月16日通過第二個農業調整法,以代替被判違憲的第一個《農業調整法》。到1939年,國際局勢緊張,國家重點轉向擴軍備戰。羅斯福注意力日益集中於國際事務,新政告一段落。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ranslate.net/big5/world/usa-guide/History/Important/NewDeal.htm
http://www.ycrc.com.tw/txt/a5105.htm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C0133100138/12/1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