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濟南經十路證券營業部怎麼樣
簡介: 2015年11月30日,「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濟南英雄山路證券營業部」更名為「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濟南經十路證券營業部」。
法定代表人:趙勇
成立時間:2003-04-17
注冊資本: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100100004304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經十路20518號魯銀大廈一樓
㈡ 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BohaiSecuritiesCo.,LtdBeijingbranch)(簡稱「渤海證券北京分公司」)於2015年10月在北京成立。渤海證券北京分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設立投資銀行部、創新業務部、機構業務部三個一級部門;同時轄區內設立北京西外大街營業部和北京大興三中西巷營業部兩家營業部。
法定代表人:呂國清
成立時間:2015-05-19
工商注冊號:110102019150069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甲143號C座第F2層M單元
㈢ 請詳細介紹「滬深300點指數基金」。
樓主目前市場上跟蹤滬深300基金較多最近發行的華夏300/易方達300/由於發行時間較短就是不做說明目前,兩市22隻指數基金中共有8隻是被動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基金,占據將近1/3的數量,分別是國泰滬深300、大成滬深300、嘉實滬深300、博時裕富、南方滬深300、廣發滬深300、工銀瑞信滬深300、鵬華滬深300。後4隻均是今年的新發基金。
從投資標的看,8隻基金投資范圍接近,都是滬深300指數、新股(IPO或增發)等。不同的是有些基金在合同中對倉位做了較細致的規定,如大成滬深300規定,基金跟蹤標的指數的投資組合資產原則上不低於基金財產凈值的90%,股票投資比例可以提高到基金財產凈值的100%。
從業績比較基準看,除了國泰滬深300的業績基準是以90%×滬深300指數收益率+10%×銀行同業存款收益率外,其餘的業績比較基準都是95%×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銀行同業存款收益率。
另外,從基金分類看,嘉實滬深300和鵬華滬深300是LOF指數基金,其他指數基金都是開放式指數基金。從跟蹤指數誤差和投資收益兩個角度分析,嘉實滬深300基金更具投資優勢。
取道基金投資指數
道通期貨北京營業部副總經理韓誼告訴記者,由於目前股指期貨具體文件還未推出,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聯動性不好判斷,但理論上300指數基金可以用作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
渤海證券分析師鄭莉莉給記者算了筆賬,以滬深300指數為2700點計算,假設300元一個點位,保證金比例為10%,做一手股指期貨所需資金為81000元,但如果要在現貨上建立相應的頭寸,不考慮其他費用和風險問題,所需資金就要81萬,這非一般散戶所能承受。
但資金量較小的個人投資者,卻可以通過持有滬深300指數基金,間接投資滬深300指數。
從今年的4隻新發基金來看,其申購人群散戶化傾向明顯。據悉,這4隻新基金平均首發金額19.58億元,每戶認購金額均不到6萬元。
其他4隻舊基金的機構比例也不高,大成滬深300基金2008年年報顯示,其機構持有佔比為20.84%,散戶佔比為79.16%;嘉實300年報顯示,其機構投資者佔比為20.4%,個人投資者佔比為79.6%;博時裕富機構投資者比重為15.32%,個人投資者比重佔到84.68%;而國泰基金機構投資者比重僅佔2.64%,個人投資者比重高達97.36%。
韓誼認為,現在基金公司爭相推出300指數基金不完全和股指期貨相關,研究表明,長期投資一些重要指數的成分股將比投資非成分股收益要高,這是基金公司力推300指數基金的一個原因。
跟蹤誤差越小越好
「從專業評價的角度看,對指數基金的評價還是要看跟蹤誤差度。」銀河證券分析師馬永諳告訴記者。
鄭莉莉同樣認為,從套期保值的功能上看,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越小越好。
在基金合同的規定中,嘉時滬深300、工銀瑞信300、南方滬深300都表示「爭取控制本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與業績衡量基準之間的日平均跟蹤誤差小於 0.3%。」
廣發、國泰和大成的規定是,力爭控制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之間的日平均跟蹤誤差小於0.35%。
博時富裕的規定是,力爭保持基金凈值增長率與標的指數增長率間的正相關度在95%以上,並且保持年跟蹤誤差在4%以下。
「基金公司定下跟蹤誤差標准,主要是看投入產出比是否值當,並不是技術原因,按照規定只要跟蹤標的不小於5%就可以了。」馬永諳表示。
根據Wind資訊數據,以周為頻率,觀察去年有業績可考的4隻滬深300基金,跟蹤誤差最大是國泰滬深300,跟蹤誤差為0.9879%,最小的為嘉實滬深300,跟蹤誤差為0.4133%,大成滬深300的跟蹤誤差為0.4522%,博時富裕跟蹤誤差為0.5673%。嘉實滬深300跟蹤情況最好,而另外4隻處於建倉期基金的表現尚需觀察。
選擇費用低的基金
除了跟蹤誤差之外,對於一部分以博取指數上漲帶來絕對收益為目標的投資者來說,更關心的是基金收益率。
從現有數據看,成立於2005年8月29日的嘉實滬深300指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最高,達到29.23%,而且其管理的基金份額最多,為386.22億份;緊隨其後的是成立於2006年4月6日的大成滬深300指數基金,年收益率24.2%,份額為73.97億份;成立於2007年11月11日的國泰滬深300則生不逢時,發行後遭遇股指大幅回落,年化收益率為-36.96% ;成立於2003年的博時裕富的年化收益率為15.42%,但因其從2008年1月1日才開始跟蹤滬深300指數,故其業績參考意義不大。
有分析師指出,因為這些基金都是跟蹤指數,所以業績差別不會太大,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更需要關心基金費用對業績的影響。
這8隻指數基金對不同級別的申購量都制定了不同的費率,如果申購金額足夠大,達到500萬元的話(有的是1000萬級別),基金公司收取費用就定在每筆1000元,在贖回費率上,如果持有期超過2年或者3年,贖回費率將為0。
假定一個資金量大的投資者能夠做長期投資,那麼申購贖回費就可以忽略,最後能對收益產生影響的就是基金的管理和託管費用。
相比較而言,嘉實和國泰費用最低,其管理費均為0.5%,託管費均為0.1%;其次是工銀瑞信,管理費為0.6%,託管費為0.1%;接下來是南方0.65%的管理費和0.15%的託管費;廣發、大成、鵬華的管理費都是0.75%,託管費均為0.15%,最高的是博時,管理費為0.98%,託管費為0.2%。
因此,從跟蹤誤差和投資收益兩個角度考慮,嘉實滬深300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指數化投資應該立足於長期投資的基礎,但長期投資不是永久投資,也要選擇合理的退出時機,如果投資者要做波段操作,就不得不考慮申購贖回費用問題。
㈣ 泰達股份
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2009-07-25
證券代碼:000652 證券簡稱:泰達股份 公告編號:2009-40
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
一、傳聞情況
近期,東方財富網股吧上傳言,稱「泰達控股近日已經決定再次重啟資產
重組計劃,初步計劃把渤海證券和北方信託的股權進一步注入,使公司成為泰達
控股的金融整合和環保業務平台。後續還有申萬、興業、海通證券的調研。」
二、澄清說明
1. 經向公司控股股東天津泰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達集團」)及
實際控制人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達控股」)征詢,截至目
前為止,控股股東泰達集團和實際控制人泰達控股均表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
的重大信息,在未來三個月內無重啟資產重組的計劃,也無進一步注入渤海證券
和北方信託股權的計劃。
2、公司董事會、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均承諾,未來三個月內,不存在對上
市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股權轉讓、股份發行的計劃。
3. 接待機構投資者的調研,是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公司
始終嚴格遵循公平信息披露的原則,保證所有投資者享有平等的機會獲悉同樣的
信息。2009年1月1日至今,公司共接待了來自海通證券、海富通基金、野村證券、
中國國際金融等四批共55人調研,具體情況見下表:
接待時間 接待地點 接待方式 接待對象
談論的內容及提供的
材料
3 月4 日
泰達環保公
司貴賓室
座談 海通證券等17 人
介紹公司的戰略定位
及產業情況
提供公司2007 年報
5 月19 日
泰達大廈
20 層
座談 海富通基金1 人
介紹公司的戰略定位
及產業情況
提供公司2007 年報
7 月14 日
泰達環保貴
賓廳
座談 野村證券等30 人
介紹公司的戰略定位
及產業情況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本公告內容的真實、准確和完整,對公
告中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負連帶責任。提供公司2008 年報
7 月23 日
泰達環保貴
賓廳
座談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等7 人
介紹公司的戰略定位
及產業情況
提供公司2008 年報
目前尚未接到申萬、興業和海通證券後續調研的申請,也無法確知將來上述
機構是否來公司調研。
三、經自查,本公司不存在違反公平信息披露原則的情況。
四、2009年半年度業績說明
截至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2009年半年度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沒有50%以
上的增加或減少。
五、上市公司認為必要的風險提示
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為《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以及巨潮資訊網
(www.cninfo.com.cn),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特此公告。
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會
2009 年7 月25 日
㈤ 2015券商股會不會大牛
開欄語:過去的2014年,樓市熄火股市狂歡,而因為如此,很多人把2015年的投資目光轉向了股市。也正是如此,農歷新年來臨,我們選擇在這個新年伊始來盤點2014年和展望2015年的股市。總結是為了更好地展望,看看我們能否在通過對2014年股市的盤點梳理中重新審視並找到2015年的股市機遇。
券商股絕對是2014年行業板塊中的大贏家。2014年度漲幅前三的板塊分別是券商股、高鐵和水利,券商股以年度漲幅163.68%當選A股市場最牛的板塊,漲幅遠超滬指年度漲幅。漲幅超過200%的多達5隻個股,有宏源證券,還有太平洋、長江證券、興業證券和光大證券。對於券商股來說,2014年行業監管放鬆、股市行情走牛、IPO重啟等,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想不漲都難。那麼2015年券商股會不會繼續大牛?
投資回顧
券商股2014:「天時地利人和」,想不漲都難
2014年,證券行業監管放鬆,杠桿上限打開增強券商彈性;針對券商創新發展的制度建設進入落實階段,信用類業務擴張速度好於預期,且已經成為帶動券商業績持續高增長的重要因素;滬港通、T+0、注冊制等利好政策預期不斷推動券商股行情進一步發展。
2014年上半年,宏觀經濟低迷、流動性並未放鬆,滬指再度跌破2000點;而2014年下半年「看天吃飯」的券商行業陡然逆轉,滬指沖過3000點,迎來了大牛行情,股市成交迭創歷史新高,兩融業務大增,促成經紀業務對券商凈利潤形成較大貢獻,IPO年內重啟也讓投行業務為凈利潤添磚加瓦,自營業務也獲利豐厚。
2014年對於券商股來說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想不漲都難。2014年最後兩個月,市場終於領教了券商的力量。11月21日,央行降息,券商股「一飛沖天」,帶領大盤一路走高。之後十幾個交易日內,「任性」的券商股繼續高歌猛進,並帶著金融股集體「起舞」,向市場傳遞出強烈的「牛市」信號。於是,80後、90後大批入場,眾多股民開通融資融券業務,多頭極盡狂歡……
在經歷了一輪124.32%的暴漲後,A股券商「一哥」中信證券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12月17日收盤,中信證券總市值3608億元,約合582.5億美元,僅次於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位居全球第四位;且遠超昔日亞洲第一券商野村證券,摘取亞洲券商的新桂冠。
然而,風雲突變,12月9日收盤前一小時,券商板塊忽然暴跌,多隻股票從漲停到跌停,拖累大盤暴跌逾5%。此次暴跌主要因為12月8日晚間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個大幅收緊企業債券質押回購融資門檻的通知,該通知的一系列規定大幅加劇機構質押庫壓力,引發去杠桿連鎖反應。之後,市場又傳出「證監會檢查券商兩融業務」「券商風控指標松綁」「券商牌照放開」「大股東減持」等一系列消息,股票市場也因此急漲急跌。12月24日,券商股不知又為何暴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大公司幾近跌停,廣大散戶再次成為股價重挫的買單者。
投資猜想
券商股今年走勢判斷分歧大
華泰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毅最新行業策略報告認為,2015年是券商的大年,市場紅利、制度紅利和加杠桿多重紅利開啟行業發展空間。短期波動不改券商長牛趨勢,券商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周期。改革政策持續推出,凈資本監管指標放寬明年將落地,國資改革和IPO注冊制是明年重要主題,券商股行情切換到長牛行情。2015年盈利增速50%以上,行業迎來高增長周期,是市場的高彈性品種。上海證券分析師應楠殊也預計,股票期權交易成熟後,有望增厚經紀業務收入10%-20%。
但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海東認為,券商股短期將面臨回調,目前不宜介入。券商股短期漲幅過快,已經透支了牛市預期,估值也已經不便宜,動態PE35倍,國外券商的估值在20倍左右。因此,對於券商股不宜過度樂觀,加上中信證券大股東減持股份也可以說明券商股目前估值偏高。渤海證券分析師張繼袖指出,證監會兩融處理結果將會使市場從狂熱轉為理性及冷靜。而券商板塊經過2014年12月份的大幅上漲,行業利好基本消化,建議投資者短期迴避,中期關注。聯訊證券也認為,短期內券商板塊漲幅過大,客觀上有回調的需求,短期建議投資者迴避,中長期,建議關注對通道業務依賴較小、有創新資源的大中型券商機會。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的觀點則偏「中立」,他指出,券商股在2014年經歷了水漲船高的領漲行情之後,2015年有望維持強勢,但預計上漲幅度遠不及去年,各個券商也將因為戰略轉型而發展分化,投資者尚需根據基本面對券商股精挑細選。
張剛指出,證券行業,在金融類三個行業中。監管較為嚴格,風險也相對較小,相比於銀行、保險。業績上,證券行業變化幅度較大。隨著期權的上市,2015年經紀業務仍將維持較高盈利水平,但難以保持2014年12月、2015年1月那樣的歷史高水平。因為互聯網金融鏖戰正酣,傭金價格已經處於白菜價,經紀業務完全依託於兩融規模。投行業務在2014年恢復到歷史偏高水平,但2015年存在不確定性。關鍵是注冊制的改革在年內被定義為「頭等大事」,使得投行業務也面臨激烈競爭格局。注冊制具體內容尚待公布,對於券商業績的影響也尚難判斷。自營業務的業務往往隨市場波動,各個券商投入的比重也各有不同。
文/本報記者 吳琳琳
新聞內存
股市向好 去年券商業績井噴
新華社電(記者 趙曉輝)伴隨著滬深股市走出量價齊升的行情,證券公司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120家券商凈利潤總額翻番。
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20家證券公司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2602.84億元,較上年增長63.45%;而凈利潤則實現965.54億元,同比增119.34%。其中,僅有一家券商未實現盈利。
具體來看,經紀業務對券商收入貢獻率仍然佔比較高。數據顯示,券商2014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049.48億元,同比增長32.97%,占總收入比達40.32%。
值得注意的是,以融資融券為代表的利息收入佔比出現了明顯提高,其收入佔比從前一年度的11.55%提升至2014年的17.14%,達到446.24億元。
除此之外,這120家證券公司2014年實現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240.19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69.19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22.31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24.35億元、證券投資收益710.28億元。
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31日,12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4.09萬億元,凈資產為9205.19億元,凈資本為6791.6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2萬億元,託管證券市值24.86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7.97萬億元。
㈥ A股鼠年紅盤收官!哪些股價「熱情高漲」
A股鼠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兩市呈現震盪走高的走勢,最終以紅盤收場。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上漲1.43%報3655點,深證成指上漲2.12%報15962點,創業板指數上漲2.39%報3413點。三大股指在短暫下跌後上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上漲1.43%,收於3655點,創5年來新高;深證成指上漲2.12%,收於15962點,創業板指數上漲2.39%,收於3413點。深證成指一度站上16000點。
北上資本全天賣出17.8億元,其中滬股通賣出20.33億元,深股通買入2.52億元。南方基金總凈買入金額達到3803.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3177億元,是同期北方基金凈買入金額的4.3倍。對於節前清倉還是過節持股,不同的投資者有不同的看法。有投資者表示,節後風險可能進一步增強。投資者還對白酒交易進行了全面了解,並表示持有全部股票。在寶團股份大漲之前,節後可能會迎來休整,但根據余少波的分析,不能斷定寶團股份暴跌,漲幅過大的機構股基本上都是各個子板塊的領頭羊,而這些個股可能會採取下跌的方式消化估值。龍頭股一旦出現回調,仍會有大量資金願意入市接手,向下空間不會特別大。
㈦ 2015年我國葯品和醫療價格上漲幅度是多少
雲掌財經文章摘要: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但是生老病死也一直伴隨著我們,那麼目前我國的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呢?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但是生老病死也一直伴隨著我們,那麼目前我國的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呢?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199家上市醫葯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079.4億元,2013年該值為6215.7億元,同比增長13.8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4.5億元,2013年該值為457.2億元,同比增長16.9%。
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醫葯行業199家上市公司中,154家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佔比為77.3%。其中有96家上市公司業績增幅超過20%。
「隨著醫保控費、葯品價格下降,醫葯企業的發展也將受到限制。」但與此同時,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其也蘊藏了諸多改革和並購重組的機遇」。
13家公司利潤超10億元
據醫葯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凈利潤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92家,凈利潤為負值的上市公司僅有7家。或許也正因為此,投資醫葯板塊一直被認為可「旱澇保收」。
據記者統計,醫葯行業中,有13家上市公司201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10億元。其中有醫葯商業公司1家,8家中葯公司,1家生物製品公司,4家化學制葯上市公司。
上海醫葯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923.98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1億元,同比增長17%,是整個醫葯行業中利潤最多的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醫葯也是醫葯商業板塊唯一一家凈利潤超十億元的上市公司。
雲南白葯依然是中葯板塊上市公司中的盈利王。數據顯示,雲南白葯實現營業收入188.14億元,同比增長18.9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06億元,同比增長7.95%。此外,康美葯業實現營業收入159.49億元,同比增長19.3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79億元,同比增長21.6%。康美葯業是中葯板塊凈利潤第二的企業。此外,中恆集團、吉林敖東、天士力、東阿阿膠、白雲山、華潤三九等中葯板塊上市公司2014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也超過了十億元。
復星醫葯去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25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12億元,同比增長33.51%。復星醫葯是生物醫葯板塊唯一實現凈利潤過十億元的上市公司。
在化葯板塊,恆瑞醫葯實現營業收入74.52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15億元,同比增長近22%,是化葯板塊凈利潤最多的上市公司。此外,信立泰、科倫葯業、新和成等化葯上市公司業績也靠前。
醫療器械利好兌現仍需時日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支持不斷加大的影響,醫療器械板塊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
據渤海證券的研究報告,市場調查公司ResearchandMarkets在調查了亞洲排名前100名的醫葯器械公司業務趨勢後發布預測報告指出,亞洲地區(不含日本市場)的醫葯器械市場在未來幾年將出現大規模增長,生物醫療器械市場的增幅將超過10%。預測顯示,2017年亞洲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推動醫療器械國產化的政策,但受限於我國醫療器械公司在研發、技術上的劣勢,國內高端醫療器械設備領域還是國外企業佔主體。「從進出口結構上來看,我國醫療器械出口以一次性耗材和中低端診斷治療器械為主,進口則以高端診療設備為主。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由國外跨國公司主導高端價值鏈。」上述政策目前還不能對上市公司產生明顯的利好。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國內22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總的營業收入為211.68億元,2013年該值為165.97億元,2014年同比增長僅45.71億元。2014年,這22家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72億元,2013年該值為24.31億元,2014年同比僅增長4.41億元。
具體來看,新華醫療是國內醫療器械領域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6億元。
「我國醫療器械消費佔比顯著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未來醫療器械行業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但從相關公司的規模和實力來看,還與國外企業有著較大差距,利好真正兌現還需要時間。」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參考資料:http://blog.123.com.cn/a/1.html
㈧ 在渤海證券開戶了還能在其他證券開戶嗎
投資者在渤海證券開戶當然還能在其他證券開戶。2015年A股「一人一戶」解禁 4月13日起每人可開20個證券賬戶。
2015年4月10日,中國結算發布實施《關於全面放開自然人投資者A股等賬戶一人一戶限制的通知》,明確自2015年4月13日起A股市場全面放開一人一戶限制。自此,自然人與機構投資者均可根據自身實際需要開立多個A股賬戶和封閉式基金賬戶。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結算12日晚間發布的證券賬戶業務指南(修訂版),同一投資者最多可以申請開立20個A股賬戶、封閉式基金賬戶。有分析認為,在市場行情向好的背景下,此舉有望帶來開戶數的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