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財達證券張明簡歷

財達證券張明簡歷

發布時間:2021-10-05 21:16:42

① 朝陽市2高中張明俐化學老師簡歷

遼寧省朝陽市2016年高中教師。看你主要傾向於文科還是理科。 朝陽的高中師資一高二高差不多,一高偏文,二高偏理

② 張明的工作簡歷

張明,男,醫學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博導,西安交大一附院影像科副主任。1965年7月出生,學士(84年~89年)、碩士(94年~97年)及博士(97年~00年)均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後(03年~05年)工作於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1989年留校至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影像科,先後任住院醫師(89年~96年)、主治醫師(96年~01年)、副主任醫師及碩士生導師(2001年6月~06年12月),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影像中心副主任(06年12月~今)。國內磁共振第一台於1987年投入臨床應用,1989年大學畢業即從事磁共振的影像診斷及研究工作,是目前國內從事磁共振診斷最早的醫生之一。截至2012年7月,指導博士15名(含留學生博士1名),碩士12餘名,培養畢業研究生15名。參與醫學影像5、7、8年制和留學生的教學工作。有近20篇文章被SCI及Medline收錄期刊發表。
現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放射學會青年委員,中華放射學神經放射學組委員,中國老年學會心腦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西安市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放射學會常委,陝西省外科學會膽道學組成員。《實用放射學雜志》常務編委,《國外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和《現代腫瘤醫學》、《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中國醫學影像雜志》編委,《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和《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磁共振成像雜志》、《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特約審稿專家 。

③ 張明清簡歷書法價格

如果是一張紙一個的大字幾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個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經書或者是詩詞,字數在幾百幾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幾千元平尺都是要的。還要看紙張,用墨,以及寫得怎樣等等;當然名人的又要貴些。另外,藝術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還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畫都是不值錢的,除了年代久遠同時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會值點錢。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④ 張明的文論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張明的工筆重彩畫,吸收了西畫的明暗、光影和色彩、寫實而又抒情,對(畫面)局部進行了虛化處理。其特點主要是崇尚文雅、注重人品、追求逸趣,講究筆墨的變化又在藝術觀念、題材和風格上有所創新。

尚輝(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美術》雜志執行主編):
張明幾乎是把農家靜物擴大到農家小院,他酷愛描繪吳門深秋的銀杏,金黃色的葉片因光照角度及空間透視而呈現微妙的色調變化,而農家幽深的木屋、磨光了的石階都被畫家絲絲入扣地刻畫出來。張明的工筆風景雖具有西方風景的觀看方式,但是在審美意境上依然追求東方神韻,尤其是他的色調渲染保留了較多的水墨自然滲化的成分與灑脫飄逸的筆致,更體現出吳門畫家所共同具備的秀雅溫潤的藝術特徵。

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張明,在一片迷離虛幻中一粉牆黛瓦、漁舟梨花,營造一份獨有的詩意。(與其他畫家)個性差異很大,個人手法及藝術面目突出,實際上意味著一種成熟,或者說,已具有某種程式化的傾向。

孫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20世紀以來,蘇州地方仍是令人矚目的文人薈萃之地,我深感到蘇州中國畫家群體實力強大。老畫家之外,又涌現出更多的青年才俊,如張明等以及其他多位後起之秀。
(以上評論均摘自《傳承與創新——吳門畫派論壇》一書,蘇州國畫院編,古吳軒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書號:ISBN978—7—80733—923—6)

陳佩秋(著名中國畫家、藝術鑒賞家、評論家)
張明作品既有光色,又有點線面,是我學習的老師。(在張明中國畫作品集上的題字) 一
心繫江南黃葉村
——談張明的圖式語言
人們對視覺圖像的評判依據,往往是根據各自的閱讀經驗有所異同。而經驗多少又烙下了時代的文化印記。秦漢至清代的傳統文化,五四至民國時期新舊交雜的文化,50年代到文革前的革命文化,七、八十年代的寫實主義文化,當前流行的多元文化……背景不同,對視覺圖像的標准也不盡相同。
張明顯然受寫實繪畫的影響,他的作品貼近生活,師法自然。其表現形式和繪畫手法是當今主流文化形式的典型。用精湛細膩的藝術手法去再現客觀世界,仍是當前最被接受,受眾面最廣的形式。正因為圖式標准清晰,所以成為歷屆國展作品的主體語式。近些年湧出一大批具有實力的丹青高手,都是先從寫實繪畫入手,再各領風騷。張明亦然。
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張明的中國畫作品《耕讀人家》獲得銅獎,張明也因此被圈內關注。以杏樹老宅為母題,他曾畫了無數相同題材的作品,不乏精妙之作。在他當初的探索實驗階段,張明熬過了多少個無緒之夜,路漫漫總不見風景。其實,寫實繪畫的技術手段不是糾結的根本,因為,技術有涯,努力就能登高。藝術語境這座高峰,如悟道不明,枉費心力體力終不達。張明深諳此道,在不斷完善技術的同時,他更加註重藝術語境的營造和表達。
在張明的中國畫作品中,表現「形式」、「程式」已非古法有之而有所創新。他汲取了西畫的構圖、光色、氣氛的營造方法,極注重整體的形式和肌理的天然性。綿密意象的鋪陳、排列、組合,層層疊疊,多姿多彩,紊而不亂。一石一瓦、一草一木,皆一筆一劃、層層皴染,一招一式都傾注真情,不矯情做作。他取西畫之道,傳中國畫之神,把原本斷垣殘壁的苦楚表象,經過虛實相生、黑白有致的處理,將畫面營造出一派古樸自然、意象詭譎,具有新穎的視覺效果。這種深蘊著中國文化意境的畫面已遠遠超過了繪畫作品本身而深深感染著我們。
張明早期的作品曾專注描繪江、浙、皖民居。或許是同根同源的江南情結,他的視角敏感而多情,總能在尋常處發現非常。古街幽巷,斷垣殘壁,深院陋宅,任何景象凡能入目就能入畫。往往常人不屑的具體,一堵破牆,一段殘徑,一棵老樹,一束野草......只要經他梳理,無序的景物頃刻主次分明,透出盎然的生機。他細膩而豐富的情感能透過表象去察覺到生命萌動的跡象,因此他的畫總能恰如其分的至理煽情,撩撥無數性情中人懷舊依依。
在張明的作品中,最被人贊譽的是他的銀杏系列。每當金秋季節,踏上金庭古鎮,放眼東山、西山,你就會被遍地的金黃色的杏葉所震撼,粉牆黛瓦的農舍閃隱其中,滿地落葉任由鋪蓋,在金燦燦的黃葉間,農家有了期待,畫家也有了期待。
風景如畫,但未必入畫。我看過許多畫家畫黃葉村,他們總希望把視覺激動定格成永恆的畫面。但結果總是空嘆「手不隨心」,想努力再現真實反倒不真實,被客觀真實所迷惑。張明則不同,他在努力表現主題真實的同時,始終不忘記繪畫的表現性和抒情性,極其注重繪畫意境的營造,並作出主觀審美的圖式表達。他所追求的是人文體驗的真實,而非自然主義的真實。這種人文體驗的真實是經過過濾篩選後留給畫家的烙印。
張明非常聰明地保留了寫實主義繪畫的優點,再添上主觀的情愫之光,用獨特的形式語言去表達出他的審美意趣。他著墨於主題從不吝嗇,極盡耐心地細細描繪。次要部分則虛化淡然甘盡綠葉之責。特別是他筆下的杏樹,層層盡染,杏黃色豐富而透明。被他用工筆繪畫手法重新演繹的逆光效果使得陽光彷彿穿透林間繁葉,金光閃閃讓人眩目。他的繪畫語言已遠遠超越了自然主義的攝影效果。他把藝術的理想深深嵌入畫面,其境其情在抒情的曲調中慢慢散發出詩意般的芬香。當繪畫能引人入勝般的生發聯想,作者創作的意圖也被圓滿傳遞了。
一個成熟的畫家不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嫻熟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在原生態中善於發現特別的情趣,在不失原味的基礎上把這種情趣雕琢成藝術的圖式,這種圖式既能悅目,又能賞心,美學向眾的價值就充分體現了。願心系黃葉村的張明,始終堅信,風景這邊獨好!
周矩敏
2012元月於聽楓園(周矩敏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市美協主席,國畫院院長,蘇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

重意尚情繪家園
在水墨氤氳的山巒澗水和「披麻」、「折帶」所編織的傳統山水畫程式中,張明的畫令人耳目一新!
人們讀畫,習慣於以自己既已形成的對不同畫種的固定格式來「對應」眼前的作品,當作品的樣式和表現形式無法和原有的儲存「鏈接」時,總是不甘心地努力尋找它們之間的相類性,然後再從中作出一個歸類的選擇。讀張明的山水畫,是對自己所具有的關於繪畫樣式和畫種概念的詰問,因為他的畫解構了傳統的閱讀語序,挑戰了人們對繪畫的理解!
那些由彩墨烘染的雲煙光影、五彩雲石堆砌的堤壩小徑、繽紛秋葉渲染的農家小院所呈現的畫面,究竟是油畫、水粉畫、色粉畫、水彩畫還是中國畫?從表面上看,很難將張明的畫進行歸類。因為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他選擇了中國畫特有的毛筆和宣紙,在繪畫的樣式上,他採用了傳統的中國畫的形式,甚至在顏色和題款印章上都源自中國畫的傳統。然而,透過這些中國畫固有的傳統元素,在表現上他卻大膽運用了西方的語匯。《午後》的陽光在斑駁的老牆上所形成的陸離光暈、《溪流》的波光和橋面上蒸騰的霧氣、《正午》中天晃眼的陽光和烈日下暴曬的卵石街道,使人不由得想起莫奈的《日出印象》,彷彿置身於異國他鄉的畫家們所營造的光影和色彩之中。
張明筆下那閃爍著夢幻般的光影和跳動著斑斕色彩的山水畫讓人為之一振!當那些飛舞的彩葉撥動讀者心弦的時候,原本對繪畫樣式和畫種概念的疑慮也就隨著畫面中蒸騰的霧氣煙消雲散,只覺得神清氣爽。人們在觀賞之餘不由得驚嘆:張明用自己扎實的造型能力、豐富的表現語匯和牧歌般的田園畫面對繪畫的「程式」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詮釋!
藝術創作的理想境界是不斷地開拓創新,創新意味著不斷地自我否定。醇厚的傳統功力和清新雅麗的畫風為張明多次贏得了全國及省級美展的大獎,然而已有的成績並不能羈絆他在創作之路上前行的腳步,他孜孜不倦地嘗試將西方繪畫語匯融入到中國山水畫的形式中,義無反顧地走一條西為中用的險途。
創新的動力來源於他的膽識和學養。膽識基於張明對繪畫本體規律的充分認識和對中西繪畫技巧的精熟駕馭,而學養則與他謙和的人生態度和勤奮的治學精神緊密相連。
張明為人坦誠,恭和謙讓,雖然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他從未放鬆過對藝術高峰的攀登。如今,他又從一個新的高度出發,嘗試以單純的水墨表現田園小景、壟溝阡陌、垛草庭院。《寫生》系列小品畫以濃郁的中國水墨意蘊傳達了特有的牧歌詩境,同時傾訴了現代都市人對麥草和泥土芳香的鍾情。在閱讀了他過去的藝術心路之後,我們更期待傾聽他未來的心聲。可以預言,未來的藝術之路對他將更加寬廣!
袁牧
於蘇州城東墨軒
(袁 牧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⑤ 張明的個人履歷

1982.10-1986.01 濟南軍區高炮六十九師638團修理所文書
1986.01-1987.01 淮北市交通局集管科辦事員
1987.01-1993.07 淮北市交通局運管處運政科辦事員
1993.07-1996.03 淮北市交通局運管處運政科副科長
1996.03-1998.09 淮北市交通局運管處副處長、處黨總支委員(其間:1996.09-1998.07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
1998.09-1999.08 淮北市運管處處長
1999.08-2003.11 淮北市交通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2003.11-2007.01 淮北市相山區委副書記(其間:2002.07-2005.07淮北煤師院函授法學專業學習;2003.03-2003.12 省委黨校5期中青班學習)
2007.01-2010.09 淮北市相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其間:2004.09-2007.06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10.09-2013.02 淮北市烈山區委書記
2013.02-2013.07 濉溪縣委書記
2013.07- 淮北市市委常委、中共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委副書記

⑥ 張明的個人簡歷

1982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數學系,獲數學學士。1982年-1985年在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幹部學校任教。
1985年-1987年就讀於上海機械學院中美合辦的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研究生班。
1987年5月至今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從事西藏及藏區的社會經濟研究。
1991年-1993年,參與藏研中心與北大社會學所合作的課題「西藏社會發展研究」。
1994年-1996年,主持並參與國家重點課題「青藏高原的環境與發展研究」。
1997年受國務院扶貧辦和「全球環境與發展組織」(NGO)之委託,主持課題,「對西藏的環境狀況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評估」。
1997年至1999年今主持並參與藏學研究中心重點課題「西藏扶貧問題研究」。
1999年,也就是在獲得副研究員任職資格後就主持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課題「西藏扶貧攻擊研究」,2001年該課題成果通過中心學術委員的評審。
2001年,接手西藏自治區政府委託藏研中心的重點研究課題「西藏與祖國內地的區域發展成本差異研究」。在主持該課題的過程中,本人大膽聘用外部人才,通過「借腦」的方法聯合攻關。2002年底,該課題與其它眾多課題在接受中心學術委員會的結題評審時,以91分的高分被審定為當年唯一的優秀成果。次年,該成果又接受了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的高規格評審,並順利通過評審。
2003年底,根據西藏自治區政府的要求,本人再度擔任新設立的中心重點課題「區域成本差異對西藏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的主持工作,與此同時,本人還承擔有國家重點課題「西藏反貧困戰略研究」之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在任期內的5年,在主持和承擔重點研究課題期間,本人長期堅持深入到農戶家中與農牧民同吃、同住,始終關注西藏的重大現實問題。通過深入的調查和科學的研究,本人還發表了一些有影響的文章。
李鐵映主編的《1999年中國人文科學前沿報告》對本人發表在《西藏研究》上的文章「太陽能與西藏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該文代表了這方面(西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002年1月,在美國哈佛大學召開的藏學研討會上所宣讀論文「西藏的人口、資源、勞動力供給與西藏自治區的人口政策」得到與會國外同行的好評。宣讀論文的當天,就有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著名學者邀請我做這些大學的訪問學者。
此外,還將在西藏實地調查期間發現的一些突出問題以研究報告的形式上報國家,得到積極反響。
一篇發表在《藏事探索》2002年第一期的文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增加西藏農牧民的收入可從膠鞋做起」被新華社收入《參考清樣》供高層領導參閱後不久,引起國家六個部委的重視,文中所提建立悉數被國家採納,西藏農牧民的穿鞋問題得到解決。該成果獲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獎。
另一篇根據西藏國民經濟發展資料並結合第一手材料撰寫的名曰《農牧區的相對貧困:西藏強勢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的內參報告,在被藏研中心內部刊物《藏事探索》2002年第二期刊出後,引起中央統戰部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並呈送給了中央高層領導,而後又引起了中央主要領導的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和其他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對該文進行了批示,中央採納了報告中提出的一些建議。其中的部分建議在中央的指示下已轉化為推動西藏農村經濟發展和農牧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政策和手段,為西藏的農牧民辦了一件實事。該成果獲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獎。
著作、論文及重要技術報告
1、著作類
《西藏的貧困與反貧困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西藏山南地區簡介》,五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西藏的民族手工業與工藝品》與扎嘎合著有,藏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西部開發與西藏的可持續發展》,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西部大開發-西藏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青藏高原的環境與發展》與中科院地理所同志合著, 藏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西藏社會發展研究》與馬戎教授等合著有一書,藏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2、論文類
「小額信貸扶貧在西藏珠峰自然保護區的實踐與應用」,《西藏研究》1999年第一期。
「西藏扶貧攻堅調研報告」,《中國藏學》1998年第四期,1.7萬字。
「南木林縣反貧困實踐研究」,《中國藏學》2000年第四期。
「正視西藏農牧區的相對貧困,深化扶貧攻擊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一期。
「非公經濟與西藏的跨越式發展」,原載拉巴平措、格勒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年12 月第一版。
「從個案研究西藏農村的相對貧困和「扶貧攻擊」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四期。
「西藏的人口與土地承載力研究」,《人口與經濟》2002年第二期。
An Assessment Report to The 『Sunlight Plan』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population,resource,labor supply and population policy of TAR, 宣讀於2002年1月在美國哈佛大學召開的藏學研討會。
A story about Tibetan nomads,grassland,yaks,foxes and rodents—A case study of Tibetan ecosociety and its effec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ism of TAR
宣讀於2000年6月在荷蘭萊頓召開的第9屆國際藏學會。
A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the Tibetan Population ring the Past 20 Years and the Current Han Population in TAR
宣讀於2003年9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的第十屆國際藏學會

⑦ 陝北紅軍張明科簡歷

張明科(1911—2002.11),浙江志丹縣金頂鎮樓子溝人。後搬到白豹鎮徐槎村東溝庄。12歲時開始到劉培基(劉志丹的父親)的家裡做長工,1933年在劉志丹的引領下加入紅二十六軍,次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黨中央、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蘇區的吳起鎮。張明科當時是當地游擊隊的隊長,第二天即十月二十日毛主席召見他詳細地詢問了游擊隊的情況和陝北紅軍的情況。

當毛澤東得知劉志丹被錯誤關押的消息後十分震驚,立即派王首道、賈拓夫等攜電令前往瓦窯堡執行中央先行放人的命令。毛澤東同張明科談了許多情況後對他說:「你們游擊隊戰士在這里地形熟,讓他們給主力紅軍帶路,一來你們學習打仗方法,二來你們多拿一些槍支回來武裝自己和赤衛隊。」並征詢張是否同意,張明科愉快地答應了。在隨後的日子裡,游擊隊為紅軍帶路,幫助他們籌備軍糧、養護傷兵、掩埋陣亡將士。

毛澤東在即將離開吳起鎮之前,又一次召見了游擊隊隊長張明科。毛澤東將張明科叫到自己的住處,從桌子上拿起一把德國製造的手槍和用布包著的30發子彈對張說:「我們要走了,這支手槍留給你作紀念」。張明科接過手槍,激動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後來張明科一直將這支手槍珍藏在身邊,建國後獻給了延安革命紀念館。

⑧ 張明的工作簡歷

1984.08-2001.11,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2000.01-2003.11,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
1998.06-2010.03,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主任;
2001.11-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
2010.01-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
訪學經歷
1993.01-1994.04,日本國立岡山大學教育學部,客座研究員;
2000.10-2001.10,日本宮城教育大學教育學部,訪問學者;
2008.03-2008.09,日本創價大學,客座研究員;
2011.06,日本國立岡山大學工學部,訪問學者。

⑨ 寶雞人民劇團張明科

金台區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張明科
2012年03月01日
個 人 簡 歷

張明科、寶雞市人。民盟盟員、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寶雞市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寶雞市曲藝家協會顧問。1970年5月招入寶雞市人民劇團學習丑角表演。曾經在《黑叮本》、《玉虎墜》、《奪錦樓》、《荒郊義救》等劇目中扮演主要角色。榮獲陝西省丑角大賽二等獎、陝西電視台小品大賽二等獎、寶雞小戲小品大賽一等獎、特邀到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鄉村大世界》欄目演出小品。數次參加寶雞電視台春節晚會、演出《照兒畫爸》、《暖在心頭》、《小商與老外》、《牛村長進城》、《大腳奶和小腳奶》等小品、獲得領導、專家、觀眾的好評。

⑩ 張明的個人信息

姓名: 張 明
出生年月: 1956年11月
籍貫: 四川省大邑縣
所學專業: 財政學
最後學歷(學位): 碩士
授予時間: 1991年
畢業學校: 西南財經大學
專業技術職務: 教授
個人簡歷:
1988.9~1991.7 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系碩士研究生
1991.9~ 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師

閱讀全文

與財達證券張明簡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代辦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轉讓 瀏覽:256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