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月份的股票是不是很關鍵啊
是的.限售股的解禁,及一些利好的政策出台調控都集中在3月份,所以3月份的大盤走式將會明朗化,即選擇突破方向.
2. 3月4日的股票走勢
下跌因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傳高層嚴查金融機構貸款入股市||深圳查處超千萬信貸資金違規入市,信貸風暴"來襲 各地將徹查銀行違規資金。
2、今年外匯凈流入壓力可能加大,外匯局將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
3、市場擔心中國央行將在「兩會」後加息。
4、大盤雖然指數上去200點,但許多個股卻創了新高,短期內漲幅較大,獲利盤回吐。
4、技術上KDJ長時間高位鈍化,今天向下形成死叉,短線有修復技術指標的要求。
5、兩會對控制房價可能要出台新的政策,市場對地產走勢產生憂慮。
6、中國央行今天發行了高達900億元的3個月期央票,也對市場流動性構成沖擊。
大盤向下尋求支撐我個人認為第一支撐看3000點整數關,如果能守住,大盤可能在兩會後在藍籌股的帶動下震盪向上;如果大盤在3000點沒支撐住,那麼大盤就有可能向前期低點2950-2930點附近尋求支撐。
操作上嚴格控制倉位,對短期漲幅過大的票進行減倉,在大盤出現反彈信號後也要果斷介入優質藍籌股。多關注一些新能源、低碳、科技、環保等應該可行。
3. 3月23股票為什麼暴跌
3月23日全球股市大跌
今天超400多隻個股跌停,三大指數全部跳空下行,收盤創業板跌幅超過5%,為啥A股跌幅最慘?
一、對形勢的擔憂
美國連續加息的可能以及鮑威爾對股市泡沫的警告,讓美股昨晚大跌,疊加特朗普對大宗商品增加關稅以及中國的反制,讓貿易戰陰雲密布。10年一次的經濟危機,又讓人膽戰心驚!下一個突破口不知道在哪裡,什麼時候發生。資本主義的決定了其嗜血的本質,薅羊毛不成,就會運用經濟戰,甚至不惜代價動用武力,這不是善良的人能想像的。避險,成了資金的首選。
二、我們自己內在要求
這一段時間來,我一直認為,C浪下跌是大概率的事情,上證周k線大陰線斷頭鍘刀,怎麼可能靠縮量反彈化解?看下圖
上圖是上證日k線圖,上圖兩個黃色方框內的跳空缺口,形成了"島型反轉",用這種方式形成C浪開始下跌,力度非常大!股市無非向上,向下,橫盤。現在向上阻力重重,橫盤難度很大,那股指就會朝阻力最小的方向發展,所以,向下概率就極大了。
為啥?還是去年持續了一年多的上證50價值投資"慢牛"埋下的下跌禍根!翻倍的利潤,怎麼會不兌現?主力只有兌現後,才能找到下一個窪地,繼續重復過去的故事。
創業板不想說了,熊市,熊市,熊市,重要的說三遍。
三、未來一段時間的建議
修生養息。
4. 請問三月幾號的股市怎麼樣走向
你問的是三月幾號呢?你這個提問一點也不認真,別人怎麼回答你呢?
5. 2015年3月股票走勢圖
繼續維持震盪可能性較大,要想創下新高,量價一定要配合。 歡迎採納!
6. 股票三月份的行情好不好
IPO防水必然引起股指滑落。到時候三月行情難以承受了。
7. 求問,股市多年經驗有識的朋友,3月及3月以後股市走勢如何,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是分水嶺。
沒有類比的必要,也得不出滿意結果。
畢竟趨勢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任何預測都是臆斷!
目前考驗2240點支撐是否堅強,站穩則屬強勢調整,逐步震盪重拾升勢格局;如果擊穿該點,將回踩2150點支撐,如果支撐強那麼反彈必然,但是如此屬深度調整,重拾上升趨勢再創新高困難重重。
8. 有誰知道三月份股票行情怎麼樣
我認為有反彈的話,最高就是30周均線,到那時候就應該出局觀望,趨勢向上在進場
現在大盤早已經脫離了上升趨勢,這輪行情大盤是圍繞5月均線運行的,現在5月均線壓制股指,在看看這輪的漲幅,已經是7.65倍了,很高了,回過頭來分析這輪行情是什麼發動的,為什麼?是奧運,有點,是宏觀經濟走好,有點,是人民幣升值,也有點,但是我認為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所謂好的公司要在這個市場里抽血.那就是融資,圈錢.試想一下,現在發了多少大盤股,要是在熊市發的出去么,還有法人股的減持,這都需要有個很好的市場來配合.至此發動了這輪行情,一旦沒什麼可以上市的.大盤就會走一個漫長的回歸道路,為莊稼買單的都是股民,想想中石油,高位是誰在買,這都是鮮明的對比.總之一旦趨勢有變化,我們應該出局,想想97回歸概念,奧運概念會給我門帶來什麼 ?順勢而為是最好的選擇,不要輕易的搶反彈,等大盤月線回5月均線上方,在進場,現在風險大於收益
個人看法
9. 3月股票行情如何,應該持股待漲還是割肉,(請專家回答,謝謝)
持股
不然,等股票漲了踏空了就難受了
最多跌到3800,然後要上5500的
祝你的股票能拉5個漲停板
10. 受兩會行情波及較深的歷年三月股市行情是怎麼樣呢
通過歷年三月股市行情分析,上證指數在「兩會」期間及當月呈現漲多跌少的特徵,但無絕對規律,市場到底如何走可能還要配合其他影響因素。
今年「兩會」前夕,上證指數已接近前期3400點的阻力位,即使降息,市場也反應冷淡;
兩會之後改革預期短期降溫可能在所難免;再次業績披露期臨近,經濟持續下行,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可能低於預期。
因此今年「兩會」行情可能不會有太好的表現。中投在線旗下產品全部取得正收益,平均年化收益37%,客戶級收益最高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