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現貨交易所的法律法規

現貨交易所的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2021-10-09 22:56:53

⑴ 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特別規定(試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
2013年第3號
《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特別規定(試行)》已經2013年8月15日商務部第7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並經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同意,現予發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商務部部長 高虎城
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證 監 會 主 席 肖鋼
2013年11月8日 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特別規定(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活動,維護市場秩序,防範市場風險,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商品現貨市場健康發展,加快推行現代流通方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定。國家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商品現貨市場,是指依法設立的,由買賣雙方進行公開的、經常性的或定期性的商品現貨交易活動,具有信息、物流等配套服務功能的場所或互聯網交易平台。
本規定所稱商品現貨市場經營者(以下簡稱市場經營者),是指依法設立商品現貨市場,制定市場相關業務規則和規章制度,並為商品現貨交易活動提供場所及相關配套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第四條 從事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活動,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商務部負責全國商品現貨市場的規劃、信息、統計等行業管理工作,促進商品現貨市場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依據職責負責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涉及的金融監管以及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的監管工作。
第六條 商品現貨市場行業協會應當制定行業規范和行業標准,加強行業自律,組織業務培訓,建立高管誠信檔案,受理投訴和調解糾紛等。
第二章 交易對象和交易方式
第七條 商品現貨市場交易對象包括:
(一)實物商品;
(二)以實物商品為標的的倉單、可轉讓提單等提貨憑證;
(三)省級人民政府依法規定的其他交易對象。
第八條 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的實物商品,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質量擔保責任的法律法規,並符合現行有效的質量標准。
第九條 商品現貨市場交易可以採用下列方式:
(一)協議交易;
(二)單向競價交易;
(三)省級人民政府依法規定的其他交易方式。
本規定所稱協議交易,是指買賣雙方以實物商品交收為目的,採用協商等方式達成一致,約定立即交收或者在一定期限內交收的交易方式。
本規定所稱單向競價交易,是指一個買方(賣方)向市場提出申請,市場預先公告交易對象,多個賣方(買方)按照規定加價或者減價,在約定交易時間內達成一致並成交的交易方式。
第十條 市場經營者不得開展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禁止的交易活動,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准化合約交易。
現貨合同的轉讓、變更,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辦理。
第三章商品現貨市場經營規范
第十一條 市場經營者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提供交易的場所、設施及相關服務;
(二)按照本規定確定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對象,建立健全交易、交收、結算、倉儲、信息發布、風險控制、市場管理等業務規則與各項規章制度;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二條 市場經營者應當公開業務規則和規章制度。制定、修改和變更業務規則和規章制度,應當在合理時間內提前公示。
第十三條 商品現貨市場應當制定應急預案。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現市場風險。
第十四條 市場經營者應當採取合同約束、系統控制、強化內部管理等措施,加強資金管理力度。
市場經營者不得以任何形式侵佔或挪用交易者的資金。
第十五條 鼓勵商品現貨市場創新流通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建設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市場。
第十六條 鼓勵商品現貨市場採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建立互聯網交易平台,開展電子商務。
第十七條 市場經營者應當建立完善商品信息發布制度,公布交易商品的名稱、數量、質量、規格、產地等相關信息,保證信息的真實、准確,不得發布虛假信息。
第十八條 採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開展交易活動的,市場經營者應當實時記錄商品倉儲、交易、交收、結算、支付等相關信息,採取措施保證相關信息的完整和安全,並保存五年以上。
第十九條 市場經營者不得擅自篡改、銷毀相關信息和資料。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商品現貨市場的行業管理,並按照要求及時報送行業發展規劃和其他具體措施。
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依據職責負責轄區內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涉及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派出機構負責商品現貨市場非法期貨交易活動的認定等工作。
第二十一條 市場經營者應當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報送有關經營信息與資料。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建立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必要時應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上級商務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市場經營者違反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由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 市場經營者違反第八條、第十條規定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依法予以處理。
第二十五條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市場監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⑵ 國家有對現貨交易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嗎!

我在一家現貨黃金交易市場投資和打工。現在欠個人投資的錢公司領導不在。欠打工的錢也沒給。多次打電話也沒給決。時間一年多了我們怎辦

⑶ 現貨交易合法嗎法律允許嗎

現行的法律、法規都沒有明確規定炒現貨黃金是違法行為!香港也屬於中國 在香港可以炒 估計在不久的將來炒現貨黃金必定合法 也會有專門的機構管理!既然法律條款上沒有的當然可以了!希望各位都能在黃金市場賺錢 小心不正規的代理公司!在中國什麼都有假的!

⑷ 國家對現貨交易有哪些規定

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商品現貨市場交易行為,維護市場秩序,防範市場風險,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商品現貨市場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法律法規規章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商品現貨市場,是指經依法設立或者經工商登記注冊的,由買賣雙方進行公開的、經常性的或定期性的商品現貨交易活動,具有信息、物流等配套服務功能的場所或互聯網交易平台。
第四條 從事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活動,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商品現貨市場行業自律性組織應當接受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制定行業自律規則,加強業務培訓,建立高管誠信檔案,調解投訴和糾紛等。
第二章 商品現貨市場
第六條 商品現貨市場應當堅持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商品流通服務的宗旨。 第七條 商品現貨市場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提供交易的場所、設施及相關服務;
(二)建立健全交易規則、市場管理、信息服務、風險控制等各項規章制度;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八條 商品現貨市場應當遵守《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中的有關規定。

⑸ 現貨倉單交易所依據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現貨倉單交易,是以倉單為交易標的,採用計算機網路組織的同貨異地,同步集中競價,統一撮合,統一結算,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簡單的說就是將傳統的現貨交易藉助電子化、網路化的手段,以電子商務為平台,充分發揮現貨市場優化資源配置、調節生產生活的功能和作用。。《合同法》對倉單有明確的解釋,在證券分類中,倉單屬於商品證券。這種交易方式避免了傳統交易方式下許多復雜的交易環節,使交易更加方便快捷。與傳統交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資金在線結算避免了欺詐行為和「三角債」,2,節省了交易時間,減少了交易環節:3,標准化的倉單交易使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避免了假冒偽劣商品。

⑹ 證券交易的有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第二章 證券發行
第三章 證券交易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證券上市
第三節 持續信息公開
第四節 禁止的交易行為
第四章 上市公司的收購
第五章 證券交易所
第六章 證券公司
第七章 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第八章 證券服務機構
第九章 證券業協會
第十章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
第十二章 附 則

⑺ 現貨交易合法嗎

1、現貨交易本身是合法的,是法律允許的。法律規定有:

2、現實情況是,許多現 貨交易是不符合現 貨交易法律規定

⑻ 現貨交易違法嗎

現貨交易是國內現貨流通領域出現的新興事物,在國內經濟生活中尚處於起步階段,不正規的渠道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國內真正合法的交易所不多,市民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最好認真察看經營公司的來歷,查看其經營范圍。
選擇交易平台參考以下幾點:
第一、需要商務部備案,市政府許可。
第二、有銀行資金託管,出金自由無限制。
第三、正規交易所不會出現帶客操盤等違規行為。
第四、正規交易所客戶操作都會提示操作風險,不會隱瞞交易風險。

⑼ 國內大宗商品行業法律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4、《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國家質檢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18769—2003)
5、《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服務規范》(商務部,2011年4月12日)
6、《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特別規定(試行)》(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令2013第3號)
7、《商務部關於促進電子商務應用的實施意見》(商電函[2013]911號)
8、《商務部關於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暫行)》(商務部公告2007年第19號)
9、《商務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推動大宗商品市場有序轉型的通知》(商建發[2012]59號)
10、商務部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商信字[2005]8號)
11、《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管理辦法(草案)》(商務部,2010年11月03日)
12、《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2號,2005年1月8日)
13、《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電子商務專項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5]252號)
14、《電子商務模式規范》(商務部2009年第21號公告,國家標准SB/T10518—2009)
15、《網路交易服務規范》(商務部2009年第21號公告,國家標准SB/T10519—2009)
16、《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服務及其等級劃分規范:B2B/B2C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國家標准GB/T24661.2—2009)
17、《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2010年第49號)
18、《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發布,2007年6月1日)
19、《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年國家工信部發布)
20、《全國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綱要》(商務部:商建發[2004]267號)
21、《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年中辦、國辦公布)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147號令)
23、《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工信部:2009年3月31日)
24、《商務部等13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商建發[2014]60號)
25、《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管理暫行規定》(2014年4月15日)
26、《國家工商總局關於加強商品交易市場規范管理的指導意見》(工商市字[2013]210號)等。
說明:以上詳文可登錄國務院「各相關部委」官方網站查閱

閱讀全文

與現貨交易所的法律法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