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中信證券幕後操控者

中信證券幕後操控者

發布時間:2021-10-10 18:07:37

㈠ 竊聽風雲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部講述慾望、貪婪、骯臟的電影。
劉青雲、古天樂、吳彥祖是經濟罪案調查科的三個成員。
他們通過高超的竊聽手段調查一家名叫「風華」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黑幕。
而一次竊聽中,古天樂和吳彥祖知道風華的股票會從2毛升為1塊2。
他們偷偷拿了500萬去買了風華的股票。
劉青雲在知道情況後,選擇知情不報。
古天樂和吳彥祖是他的手下,跟了他很多年,古得了絕症,他想用這筆錢留給老婆孩子的。
一邊是良心,一邊是兄弟情,劉青雲無法抉擇。
這件事很快被「風華」的幕後黑手查到了,他對這三人展開了報復……
表面上,這是一個講述經濟犯罪,監聽、反監聽的警匪片。
而實際上,這是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庄文強在創作完劇本後曾表示:
故事中的三位主角(劉青雲、古天樂、吳彥祖飾演),其實不是孤立的三個人,他們都是我(庄文強)內心的人格。
每一個人格都很復雜——
竊聽錄音中有2個內容:
第一,股票會從2毛變成1.2元。
第二,暗殺上市公司老闆。
當劉青雲得知古、吳已經買了股票後,又不想讓謀殺案發生,於是暗中救了上市公司老闆。
在拯救中自己暴露身份,得罪了幕後黑手,事情越變越糟……
劉青雲代表著人性中的愚善。
其實整件事他沒有拿一點好處,他完全是為了幫兄弟,但做法錯了,他妄想事事安有兩全法。
點擊播放 GIF 0.0M
同時他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
他有個地下情女友。女友是同事的前妻,他一直猶豫不敢和同事坦白。
深入來說,劉青雲所代表的是主人格。
性本善,猶豫不決。
古天樂飾演的是個很慘的角色,兒子有病,一家人都靠著他的工資艱難過日。
他被查出了癌症,只有一年命。
他拿出20萬積蓄,希望通過「竊聽」來的情報在股市賺一筆錢留給家人。
最後家人慘遭幕後黑手滅門,自己苟且活了下來,失去了腿和手。
深入來說,他代表著人格中的責任、壓力。
點擊播放 GIF 0.0M
吳彥祖是貪婪的。
他娶了富翁的女兒,他已經很有錢了。但他覺得那種錢是「施捨」。
他希望用自己的本事賺錢。
他借了500萬,全部投到股票里。
深入來說,他代表人格中的野心、誘惑、慾望。
三個人的性格在庄文強身上都有,所以創作劇本時,他將這三個性格分裂成三個人,放大善惡效應。
他對於這個故事傾注極大心血。
將這三個人格聯系在一起,就是這部電影的深層思想。
我們每個人都是如劉青雲的凡人。
都有古天樂的責任、壓力,遇到一個發財機會時,內心都會如吳彥祖那般產生波動。
所以這個故事說的是面對慾望時,每個人心中分裂的人格,總有幾個聲音,在對自己「竊竊私語」。
點擊播放 GIF 0.0M
影片結局,劉的女友死了,吳死了,古的家人死了。一次犯錯的代價是如此慘痛的連鎖反應。
古天樂穿著假肢,開車連同幕後黑手一起沖下了大海。
主題曲是《勿忘心安》。
強烈的悲劇結尾和主題曲沖擊、震撼每個觀眾的內心。這也是影片所要傳達給每個觀眾的思想:
以身試法,無法回頭。
結語:
2009年,《竊聽風雲》在內地上映,首日票房即破千萬元。
加上香港和新馬泰等地的票房收入,《竊聽風雲》總票房達1.1億。
成為當年警匪片的No.1。
這讓香港電影看到了希望,放遠目光,進軍內地市場。
從此以後,如《掃毒》《寒戰》《廉政風雲》《使徒行者》《犯罪現場》票房屢創新高。
更多投資人願意花錢投資,港片、合拍片朝著一種高水準的方向製作。

㈡ 肯尼迪總統遇刺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背後操作嗎

應該說是有關系的,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肯尼迪和林肯總統都不是共濟會會員,而共濟會是操縱歐美的神秘組織,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共濟會基本上連為一體的,以下是具體環節:

肯尼迪遇刺前兩分鍾

對於美國人來說,1963年11月22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噩耗傳來,整個美國都陷入了震驚和悲傷之中。幾十年以後,人們在說起這一時刻時,很多人都能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在干什麽。究竟是誰,為什麽刺殺肯尼迪至今仍眾說紛紜。美國官方的沃倫委員會的最終結論是一個名叫奧斯瓦德的兇手單獨作案,但是此案的疑點實在太多,幾十年來社會上流傳著各種陰謀論。

最明顯的疑點是兇手被警方抓獲不到48小時,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另一名猶太殺手近距離槍殺,上百萬人在電視機旁看到了謀殺全過程,而該兇手的動機竟然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展示猶太人的膽量」。

Jack Rubyshooting Lee Harvey Oswald.

另一個巨大的疑點是到底幾個人參與了謀殺肯尼迪,沃倫委員會的結論是奧斯瓦德在5.6秒的時間里連發三槍,其中一發子彈打飛,一發擊中肯尼迪的頸部,另外一發致命的子彈命中頭部。幾乎沒有人相信奧斯瓦德能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准確射擊三次,更奇怪的是打中肯尼迪的頸部的子彈是先擊中了坐在肯尼迪前方的德州州長後,再射中肯尼迪的,而這樣的幾率幾乎為零,所以人們稱之為一發「神奇的子彈」。更多的專家相信,不只一人從不同的方向朝肯尼迪開槍,而且不止三發子彈。

據後來護衛肯尼迪車駕的一名巡警回憶,「當肯尼迪在機場忙著和歡迎的人群握手時,約翰遜(副總統)的秘密特勤(Secrete Service)走過來給我們做安全工作指示。最讓我吃驚的是他們說總統在德利廣場(刺殺現場)的行車路線臨時作了修改。如果保持原來的路線,殺手可能完全沒有機會下手。他們還給我們下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命令,通常情況下,我們四個摩托護警應該緊靠總統座車的四周,但是他們這次讓我們全部退到車後,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總統座車的後輪。他們說這是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沒有遮攔的視野』……我的另一位朋友(保護副總統約翰遜)看見他(約翰遜)在聽到第一發子彈前30或40秒時,開始在車里彎下身來,甚至在車隊拐上休斯敦大街之前。也許他在車里的地毯上找什麼東西,但是他看起來就好像預感到會有子彈飛過來一樣」。

當第一夫人傑奎琳隨著丈夫的遺體乘空軍一號到達華盛頓機場時,她仍然穿著濺滿肯尼迪鮮血的大衣,她堅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他們看看犯下的罪惡」,此時的兇手奧斯瓦德仍被警方看押,傑奎琳所說的「他們」又是?傑奎琳在自己的遺囑中說道,在她死後50周年(2044年5月19日),如果她的最小的孩子已經去世,她授權肯尼迪圖書館公開一份500頁的關於肯尼迪的文件。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最小的兒子在1999年的一次飛機失事中喪了命。

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著名的民權運動推動者,在1968年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後,幾乎肯定可以最終當選總統,但是就在他歡慶勝利的時候,又是在大庭廣眾的場合被亂搶打死。

在肯尼迪被刺殺後的短短三年中,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英國的一名數學家在1967年2月的倫敦星期日時報聲稱,這種巧合的概率為10萬萬億分之一。從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的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注 7.8〕

沃倫委員會讓人生疑的還有封存所有文件、檔案和證據長達75年直到2039年才解密,這些文件涉及CIA、FBI、總統特警保鏢、NSA(國家安全局)、國務院、海軍陸戰隊等機構。另外,FBI和其它政府機構還涉嫌銷毀證據。

2003年肯尼迪遇刺40周年,美國ABC廣播公司搞了一次調查,70%的美國人認為刺殺肯尼迪是一個更大規模的陰謀。

如此大規模地協調和組織,如此明顯的證據和證人的封殺都說明肯尼迪刺殺事件其實已經不是一次秘密謀殺,而更像是公開處決,意在警告今後的美國總統們要搞清楚誰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宰。

問題是,肯尼迪家族也是國際銀行家集團中的「圈裡人」,其父約瑟夫就是1929年股票崩盤時大發其財,後來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的首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主席,早在40年代就躋身在億萬富豪的行列中了,如果不是這樣顯赫的家境,肯尼迪也不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總統。那麽肯尼迪何以開罪了整個統治精英階層,以至於落得殺身之禍呢?

毫無疑問,肯尼迪是一位富有雄心和才乾的人物,當年紀青青的他坐上了總統的寶座,就碰上了古巴導彈危機這樣重大挑戰,他的表現堅定陳穩,可圈可點,面對和蘇聯可能爆發核戰爭的巨大危險而毫不妥協,最終逼退了赫魯曉夫。肯尼迪還意氣風發地推動了美國航天計劃,最終使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盡管他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偉大的時刻,但他的神奇的感召力卻伴隨著整個計劃。在推動民權運動方面,肯尼迪兄弟更是功勛卓著。1962年當第一名黑人大學生試圖到密西西比大學注冊時,引發了當地白人的激烈反對,全美國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民權運動的這個焦點上。肯尼迪毅然下令出動400名聯邦執法人員和3000名國民警衛隊護送這名黑人學生上學,此舉震驚美國社會,肯尼迪頓時深得人民愛戴。在他的號召下,美國青年踴躍參加和平隊(Peace Corps),志願奔赴世界第三世界國家去幫助當地的教育、衛生和農業的發展。

在肯尼迪主政的短短3年中,能有如此耀眼的政績,的確堪稱一代豪傑。這樣雄才大略的抱負,如此果斷堅毅的心志,再加上美國人民的熱愛和世界各國的敬仰,肯尼迪豈是願做「傀儡」的人物?

當肯尼迪越來越強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願來運作這個國家時,他就必然與他背後的強大而無形的統治精英集團產生尖銳的沖突。當沖突的焦點涉及到國際銀行家所主導的統治精英的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 - 貨幣發行權的時候,肯尼迪也許並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號總統令(Executive Order),著令美國財政部「以財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銀錠、銀幣和標准白銀美元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Silver Certificate)」,並立刻進入貨幣流通。肯尼迪的意圖十分明顯,從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幣發行權!如果該計劃最終得以實施,美國政府將逐步擺脫必須從美聯儲「借錢」並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謬境地,並且以白銀為支撐的貨幣不是「透支未來」的債務貨幣,而是基於人們已有勞動成果的「誠實貨幣」。「白銀券」的流通將逐漸降低美聯儲發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終迫使美聯儲銀行破產。

如果失去控制貨幣發行的權力,國際銀行家對美國這個最大的財富創造國將失去大部分影響力,這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要搞清楚11110號總統令的由來和意義,我們必須從白銀在美國的幾起幾落說起。

白銀在美國成為合法貨幣始於1792年的《1792年鑄幣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該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一美元包含純銀24.1克,金銀比價1比15。美元作為美國貨幣最基準的度量衡是基於白銀之上的。此後美國長期保持金銀貨幣雙軌制。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鑄幣法案》在歐洲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壓力下,廢除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了單一的金本位,由於羅斯切爾德家族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的黃金礦產和黃金供應,他們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貨幣供應。白銀的產地比黃金更為分散,產量和供應量也大得多,控制起來難度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後,羅斯切爾德家族先後脅迫歐洲大部分國家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完全的金本位。美國也是這個總體步驟中的一步。這個法案在美國西部產銀州激起了強烈反對,人們稱這個法案為「1873年惡法」(Crime of 1873),隨後產生了轟轟烈烈的支持白銀的民間草根運動。

美國國會為了平衡紐約地區歐洲勢力背景的銀行家的影響力,又通過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Bland-Allison Act of 1878),要求美國財政部必須每月購買價值200到400萬美元的白銀,金銀比價重新設定為1比16。銀幣與金幣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於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債務。和「黃金券」一樣,財政部同樣發行「白銀券」,一美元的「白銀券」直接對應一美元的銀幣,以便於流通。

(一美元的「白銀券」,可直接兌換一美元等價銀幣)

後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謝爾曼白銀采購法》(Sherman Silver Purchase Act)所取代,新法案增加了財政部必須購買白銀的數量,在以前的基礎上,財政部必須每月增加450萬盎司的購買量。

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美聯儲券」(Federal Reserve Note)開始發行,到1929年大衰退時,「美聯儲券」已經逐漸佔有貨幣流通的主要份額。到1933年時,「美聯儲券」仍能兌換等價黃金。

(1914年一美元「美聯儲券」,可以間接兌換等價金幣)

在1933年時,在貨幣流通領域中還有「黃金券」(Gold Certificate)和「美國政府券」。

(1913年50美元黃金券,可直接兌換50美元等價金幣,1933年後持有該貨幣違法)

「美國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就是林肯在內戰時期發行的美國第一種法幣,即「林肯綠幣」(Greenbacks)。它的總發行量被限定在6,681,016。1960年,它僅佔美國貨幣流通總量的1%。

(「美國政府券」,即「林肯綠幣」)

除了上述4種主要貨幣,還有少量的其它貨幣形式共存。

在1933年羅斯福廢除金本位並宣布擁有黃金非法之後,黃金券即退出流通。美國貨幣流通領域僅剩下「美聯儲券」、「白銀券」和「美國政府券」,由於「美國政府券」先天不足,有發行上限,所以不被國際銀行家視作重大威脅。「白銀券」就麻煩多了。

由於美國財政部被法律規定常年購買白銀,到30年代,美國財政部已經擁有高達60多億盎司(Troy Once)的白銀,大致接近20萬噸的龐大儲備,再加上白銀礦產遍布世界,生產量也頗為可觀,要是全部實現貨幣化發行「白銀券」,勢必成為國際銀行家最大的夢靨。

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案》中規定,如果美聯儲解散,所有還在流通領域的美聯儲券必須以等價白銀回收,1933年羅斯福幫助國際銀行家廢除了金本位之後,美國貨幣流通實際上是處在「銀本位」之下。

不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廉價貨幣」和「赤字財政」的「大業」就會受到嚴重掣肘,國際銀行家夢寐以求的通過通貨膨脹這種更高效率的金融工具來神不知鬼不覺地掠奪公民財富的計劃就會受到牽制。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規模赤字財政的推行,再加上戰後重建歐洲經濟的龐大開支以及朝鮮戰爭的捲入和越南戰爭升級,美聯儲大規模發行國債貨幣逐漸被市場發覺,美國人民從40年代開始不斷用「白銀券」兌換成銀幣和銀錠,導致財政部天文數字的白銀儲備急劇縮水。5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電子工業和航天工業對白銀的需求量急劇增長,更是雪上加霜,到60年代初肯尼迪入主白宮時,財政部的白銀儲備已銳減到19億盎司。同時白銀的市場價格猛漲,已逐漸逼近銀幣的貨幣價值1.29美元。當「白銀券」被兌換成白銀實物後,「白銀券」也就自然退出流通,「劣幣驅除好幣」的「格雷欣法則」的效應顯現了出來。

這一切就是肯尼迪簽署11110號總統令的大背景。

保衛白銀和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成為肯尼迪和國際銀行家斗爭的焦點。

對於國際銀行家而言,徹底廢除黃金的貨幣地位已在全盤計劃之中,但解決白銀問題擁有著更高的優先順序別。由於白銀的潛在礦藏資源非常巨大,一旦世界各國在市場價格引導下開始更大規模的勘探和開發,不僅廢除金本位的目標將難以實現,而且還將陷入黃金和白銀的兩線作戰。一旦白銀供應量大漲,「白銀券」 很可能死灰復燃,重新與「美聯儲券」一爭高下,由於美國政府掌握著發行「白銀券」的大權,到時候鹿死誰手尚無定論。「白銀券」如果佔了上風,美聯儲的生存就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所以國際銀行家最緊迫的任務是盡最大可能壓低銀價,一方面讓世界銀礦行業處在虧損或是微利狀態,從而延緩銀礦的勘探和開發,減少供應量;另一方面促使工業用銀量猛增,使得替代白銀材料的研究和應用變得毫無必要,從而以最快速度消耗美國財政部僅存的白銀儲備。當財政部拿不出白銀的時候,「白銀券」 自然就不戰而降,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也就順理成章了。關鍵是爭取時間。

肯尼迪自然是對此心知肚明,他一方面對國際銀行家表態適當時機可以考慮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另一方面卻另作安排。不幸的是,他的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第倫(Douglas Dillon)並非他的心腹,第倫出身於華爾街銀行大家族,身為共和黨人被國際銀行家強塞到肯尼迪的民主黨內閣中,主要財政大權由第倫向國際銀行家們負責。在第倫上任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最快速度消耗財政部的白銀儲備。果然第倫不負眾望,他以91美分一盎司的超低市場價向工業用戶大量傾銷白銀。1947年成立的美國白銀用戶協會(TheSilverUsersAssociation)與第倫遙相呼應,強烈要求「賣掉(財政部)剩餘的存銀來滿足白銀用戶的需求」〔注 7.9〕

1961年3月19日的紐約時報這樣報道:

參議員抱怨美國(財政部)低價拋售(白銀)

參議員艾倫.百博(Alan Bible)今天向財政部提出重新審查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大量拋售白銀的政策。這位內華達的民主黨議員在給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第倫的信中說,美國國內的銀礦開發已經落後於消費需求,而財政部的傾銷行為是控制一個不現實的價格上限。世界性的白銀短缺只有通過在北美和南美地區大量開發新產能來解決。他說『只有當財政部緩解對國內市場和鄰國的嚴酷的價格壓力後,這一切才談得上。」

1961年8月19日的紐約時報還登載了這樣一篇消息:

主要來自產銀州的13個西部民主黨參議員今天向肯尼迪總統提交了一封聯名信,信中要求財政部立刻停止拋售白銀的行為。財政部的傾銷壓低了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白銀價格。

1961年10月16日,紐約時報:

財政部拋售白銀儲備已經對白銀市場的價格加上了一個緊緊的蓋子。工業用戶知道他們可以從財政部得到每盎司91到92美分的白銀,所以他們拒絕支付更多的錢給新的白銀生產商。

1961年11月29日,紐約時報:

白銀生產商們昨天欣喜地聽到一則消息,肯尼迪總統已經下令財政部體停止向工業界拋售貨幣白銀。白銀的工業用戶被震驚了。

1961年11月30日,紐約時報:

白銀的價格沖上了41年來紐約市場的最高價位,隨著星期二肯尼迪總統宣布全面改變美國政府的白銀政策,決定由市場來決定白銀的價格。第一步就是立刻停止財政部出售不必支撐紙幣(「白銀券「)的白銀的行為。

肯尼迪總統終於出手了,雖然時間已經稍顯晚了一些,因為財政部的白銀此時已剩下不足17億盎司了。但是他的果斷措施已經使市場銀價向世界各地的白銀生產廠家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白銀產量的上升和財政部的存量企穩都是可以預期的事。白銀公司的股票一飛沖天。

肯尼迪的這一行為顛覆性地破壞了國際銀行家的圖謀。

1963年4月,美聯儲主席威廉.馬丁在國會聽證會上說:「美聯儲委員會確信,沒有必要在美國貨幣系統中使用白銀。盡管有人覺得把白銀從支撐我們一部分貨幣系統中抽出可能會造成貨幣貶值,我不能認同這種觀點。」

按照一般規律,當白銀市場得到明確的價格上漲的信號,到重新開始新的資源勘探,新增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最後提高總供應量,需要5年左右的周期,所以能否最終保住白銀的貨幣地位,從而保留下美國政府直接發行貨幣的希望,關鍵時刻將是1966年。

肯尼迪與國際銀行家爭奪的制高點就是白銀的貨幣地位,整個戰役關系著美國民選政府是否能夠最後保留住貨幣發行權。一旦白銀重新開始大量供應,肯尼迪就可以與西部白銀生產州聯手進一步推動美元貨幣的白銀含量重估的立法,加大「白銀券」的發行量,「白銀券」勢必再度崛起。

到那時,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的11110號總統令就會立刻成為對付「美聯儲券」的利害殺招。

可惜的是,國際銀行家也同樣看出了肯尼迪的部署。這個深受選民熱愛的總統幾乎可以肯定會在1964年底的大選中獲得連任,如果肯尼迪再作4年總統,局面將變得無法收拾。除掉肯尼迪成了唯一的選擇。

當國際銀行家中意的副總統在肯尼迪被刺當天在飛機上繼任美利堅第36屆總統時,他深知國際銀行家們對他的期許是什麼,他不能也不敢辜負這種「期許」。

㈢ 中信集團董事長誰當過

中信集團由榮毅仁於1979年創辦,歷任董事長有:

1、榮毅仁,1979年-1993年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2、魏鳴一,1993年-1995年任董事長;

3、王軍,1995年-2006年任董事長;

4、孔丹,2006年-2010年任董事長;

5、常振明,2010年-2020年,任董事長;

6、朱鶴新,2020年-任職中信集團董事長。

(3)中信證券幕後操控者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是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由榮毅仁同志於1979年創辦的。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和其他領域。

2002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進行體制改革,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成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2011年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並發起設立了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

2014年8月,中信集團將中信股份100%股權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實現了境外整體上市。2019年中信集團連續第11年上榜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位居第137位。

㈣ 范勇宏的延伸閱讀

公司概況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4月9日,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和成都設有分公司,在香港設有子公司。公司以專業、嚴謹的投資研究為基礎,為投資人提供優質的投資理財產品和服務。
業務發展
歷經多年牛市熊市的洗禮,華夏基金規范運作、穩健經營,以雄厚的綜合實力保持了基金行業的領先地位。截至2011年6月30日,旗下基金累計實現分紅超過721億元,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1600萬。
業務領域
成立十三年來,華夏基金的業務持續快速發展,獲得了基金行業全部業務牌照。華夏基金是首批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首批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內首隻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戶資產管理人,是業務領域最廣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投研團隊
華夏基金在業內最早提出「研究創造價值」的投資理念,制定了嚴格的投資管理流程和制度,目的是通過專業、嚴謹的投資,獲取穩定、可靠的收益。華夏基金的投研團隊,吸收了大批海內外專業人士,具有高水準的職業操守、豐富的投資經驗和突出的研究能力。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超過10年。各基金經理在分享團隊智慧的同時,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團隊整體富有經驗且充滿銳氣,在投資管理方面具有獨立性和前瞻性。
基金產品
華夏基金建立了完善的基金產品線,旗下共有24隻開放式基金,2隻封閉式基金,從低風險、低收益的貨幣市場基金到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基金,可以滿足各類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公司還管理著多隻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組合,已經被超過130家大中型企業確定為年金投資管理人,並被多家客戶確定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人。公司是境內管理基金數目最多、品種最全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一、王亞偉和范勇宏辭職被證監會駁回
9月17日晚,業內傳出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副總經理王亞偉雙雙遞出辭職報告,卻被證監會駁回。
王亞偉在今年7月向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提出辭職申請,證監會否決二人辭職的理由是「社會影響過大」。
知情人士稱,范勇宏在華夏一直比較強勢,甚至想主導接盤者的選擇,可能與未來新股東不和,萌生退意。
范勇宏向來行事低調,基本不在媒體上曝光。但在幾天之前的天津達沃斯論壇上,華夏基金範勇宏主動以接受采訪的方式,大談私募是公募的有益補充之類的言論。對於一個公募基金的領軍人物,而且是公司股權處於變更關鍵期的高管,這番言論暗示眾多,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
業界分析,王亞偉在華夏股權變更的關鍵時期,知遇之恩加上英雄相惜,與范勇宏共同進退完全合乎情理。
二、「範式大跌」和股市謠言
11月12日,滬指創出162點的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直接跌穿3100點和3000點兩個關口。急跌之下傳聞四起:從央行年內將再次加息,到存款准備金率將再度大幅上調;而其中被業內認為最具殺傷力的一條傳聞,則是某家資產規模排名前列的公募基金總經理被「雙規」的消息,11月12日晚間,《證券市場周刊》刊發了一篇題為「基金總經理被查傳言導致股市大跌」的新聞。文中提到「一位知情人透露至少有兩個公募基金總經理被中國證監會調查,並有一家資產規模排名前列的公募基金總經理被雙規,引發市場恐慌並導致當日的暴跌」。此消息後又被發布在財經網上,並迅速傳播開來。
這一看似毫無內在邏輯的傳聞,受到業內的極大關注,許多證券、基金業內人士四處打聽被雙規基金公司老總。而一番捕風捉影後,這一人物最終被鎖定為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並充滿想像地將其與證監會近期嚴打公募私募對倒行為相聯系。
11月16日,滬指在經過前一交易日的小幅反彈後再度出現百點大跌,並下探至2900點下方。而市場上關於范勇宏被「雙規」的消息也越傳越真,業內人士開始戲稱此次大跌為「範式大跌」。
三、大跌之後:中信系否認幕後操控
11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在刊登華夏澄清報道一天後,發表《空頭一哥五日狂攬1億 背後閃現中信證券魅影》,稿件指出,在此前一周大跌中,股指期貨市場上獲益最大的是中證期貨,該報道引述中證期貨內部人士稱,中證期貨的空單大量來自於其股東中信證券的自營盤。
由於中信證券同時也是華夏基金大股東,年初以來關於兩者就華夏基金股權轉讓問題不合的傳聞不絕於報端,因此《21世紀經濟報道》稿件與華夏基金聲明配合,引發市場更多猜想。
多位中信證券高管表示,絕不存在中信證券故意放風以打壓華夏基金和擾亂市場的問題。「我自己都是從網上知道這個消息的。」一位高管表示。這些高管都稱,中信證券在股指期貨的操作規模上,並沒有外界傳言那麼大,不可能藉此牟利。
11月23日,范勇宏本人表示,自己不清楚傳言來源和背後原因。
四、有關證監會的「捕鼠風暴」,有言過其實之嫌
一場以業界老大范勇宏為導火索的監管恐慌,依舊在業內蔓延。「我們雖然沒有持有華夏的基金,但是我們也很關注事態發展。」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基金投資的負責人表示:「如果真的出了事,可能說明中國基金行業有系統性的問題和風險,這樣我們將考慮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
此前華夏基金稱,在范勇宏傳言獲得正面澄清前,已經有持有人選擇贖回華夏旗下基金。
在多事之秋,選擇了外出培訓的范勇宏不會想到,自己從業12年之後,在機構投資者中,清白的最好證明,並非來自公司的公開澄清,以及對自己手術情況的公開曝光,而是來自於華夏基金最大的持有人之一、也可能是公募基金行業最大的持有人之一——國壽資產的力挺。
「我們雖然很早就得到了范勇宏被查的消息,但是經過和華夏基金以及其他方面溝通後,我們認為范勇宏沒有問題。」11月24日,國壽資產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但他拒絕透露國壽資產的結論依據。
而其他機構則在聽說國壽資產的背書後稍顯心安:「華夏基金不敢對國壽說謊,如果國壽認為沒有事,那就是沒有事。」一家壽險資產管理公司基金投資負責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五、作別華夏
范勇宏一直被譽為基金業的「教父」級人物,在今年6月份正式作別其一手創辦的華夏基金後,范勇宏曾對本報表示,想暫時休息一段時間。
2012年5月,范勇宏正式辭去華夏基金總經理職務「退居二線」。同時,華夏基金原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宣布離開,隨後創立自己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2013年6月,范勇宏不再擔任華夏基金副董事長一職,正式告別華夏基金。
資料顯示,范勇宏有著超過二十五年的證券業從業經驗,曾任職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總行,歷任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四營業部總經理,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華北業務總監,華夏基金黨委書記、總經理兼副董事長,中國證券業協會基金公會會長等職。
范勇宏的傳奇經歷要從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說起,1993年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陷入危機,加入華夏證券僅一年時間的范勇宏臨危受命,出任該營業部總經理。很快,在他的帶領下,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走出危機,開始步入上升期。
1997年范勇宏受命籌建華夏基金,而且一干就是15個年頭。在他帶領下,華夏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近年來穩居行業第一,同時還培養出了王亞偉、江暉、石波、孫建冬等一大批明星基金經理。
特別是范勇宏「獨具慧眼」地挖掘出了王亞偉,一直為業界津津樂道。范勇宏在其所著的《基金長青》中提到,王亞偉是他1995年還在原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任職總經理的時候,從不符合華夏證券總部標準的簡歷中「撿來」的「寶貝」,最終成為了國內公募業最傳奇的明星基金經理。
作為公募基金業的標桿人物,范勇宏離開華夏基金被稱為一個時代的結束。
六、教父下一站
2013年6月,范勇宏正式辭去華夏基金副董事長一職——這也本是去年他辭去總經理一職後較為明顯的過渡角色。隨後他亦辭去了在華夏基金香港分公司的職位,僅保留華夏基金黨委書記的職務。其十五年來在這家公司的身影已經基本褪去。
在卸任華夏基金總經理後,范勇宏一直相對低調,這期間他的新書《基金長青》推出,可以看作是對其公募生涯的一段小結。
消息人士從中國人壽和華夏基金多方了解到,范勇宏的新職位將是國壽資產首席投資官,這還需要保監會的資格認定。也有一些基金業人士表示,范勇宏的新職位可能將在中國人壽集團,無論是在集團還是國壽資產,其級別是由中國人壽集團黨委來定。
對此,范勇宏的回復簡單謹慎:還未確定。
七、《基金長青》
2013年,范勇宏所著《基金長青》終於出版,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親自為該書作序,此書既是范勇宏對自己基金生涯的一個小結,也是其對中國公募發展的一次反思和沉澱。書中以基金業重大投資事件為主線,勾勒出基金經理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2006~2007年大牛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直至今天15 年間的重大投資歷程,總結成功的投資經驗與失敗的教訓,對15年間風雲變幻的股市也進行了精彩的描述。書中對如何培育優秀的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如何保持業績長期可持續、投資者如何正確投資、基金管理人如何做到基金長青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討,對許多傳統的「顛撲不破」的投資理念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基金長青》是中國第一部總結基金經理投資史、基金業發展史的著作,填補了中國基金經理投資類書籍的空白。書中描述的許多真實的投資案例及總結的投資理念,對投資者、基金經理加深理解股票市場、如何投資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所獲榮譽:
2005年3月,公司獲《亞洲資產管理》評選的「2004年度中國最佳產品創新獎」;
2005年5月,公司被《亞洲投資者》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基金公司」;
2006年,公司獲得《21世紀經濟報道》評選的 「中國基金管理公司綜合實力獎」和「中國基金產品創新獎」。連續兩屆在《上海證券報》主辦、美國晨星提供專家支持的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佳基金管理公司」;
2007年1月,榮獲和訊網評選的「2006年度中國基金業傑出掌門人獎」;
2007年11月,榮獲由中國證券研究設計中心和證券市場周刊共同評選的「中國基金業十年傑出貢獻人物獎」;
2009年,獲「中國最受尊敬基金公司總裁」稱號。
2012年5月8日,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在當日舉行的公司董事會上正式辭去總經理職務,但仍任華夏基金副董事長一職
2012年6月6日,籌備已久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北京舉行了主席團會議和會員大會。經選舉,協會籌備組組長孫傑當選為協會會長,華夏基金副董事長范勇宏當選為協會兼職副會長,南方基金總經理高良玉當選為監事長。

㈤ 中信銀行的老闆是誰

中信銀行隸屬於中國中信集團公司(CITIC GROUP),是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金融子公司。原名「中信實業銀行(CITIC INDUSTRIAL BANK)」,2005年11月25日更名為「中信銀行(CHINA CITIC BANK)」。

證券代碼 601998 證券簡稱 中信銀行
公司名稱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 China Citic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成立日期 2006-12-31 上市日期 2007-04-27
上市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 所屬行業 金融、保險業
注冊資本(萬元) 3903334.4054 法人代表 孔丹
董事長 孔丹 總經理 陳小憲
董事會秘書 羅焱 證券代表 彭金輝

以前的中信,是榮毅仁一手辦起來的

㈥ 工作人員,沒有給我講清楚,就用她自己的手機,給我開中信證券,對我有經濟風險嗎

你好,開個證券帳戶對你來說風險基本為零。最壞就是被人弄了去從事操控市場等違法行為,可能性極小。

㈦ 推薦本比較全面的股票書籍。

都說錯誤的努力積累再多也等於零,在股市上也適用,要是你最開始就沒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關於後面的收益就不太可能得到了。

玩股票的這幾年,我也看了很多書,理論結合實操,賺了些錢,還算是有點經驗,因此我就概況了10本書是我覺得值得看的,不管你是新人還是老股民,都能夠得到益處,請細細品讀。

開始分享之前,給大家發個小福利,整理好了今年各行業的龍頭股名單,點擊鏈接查閱:2021年最全

一、股票書籍推薦前十名

1、埃德溫-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這本書在投資界中非常的受歡迎,而且還有很多人推薦,算是價值投資中國版的最好解讀。

邱國鷺屬於國內價投實戰派的人物之一,能夠幫助朋友們理清投資的道理,讓朋友們能夠走上正確的投資方向,使得大家不會被帶偏,更不會出現被被追漲殺跌、高拋低吸的誘惑所吸引這些情況。

另外的後八名,這里篇幅有限,直接點擊獲取就行,會把這10本書打包發給你:10本股票入門必看書籍(在線閱讀)

二、股票分析工具推薦

有句老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手除了要看入門書籍,以及正確的投資心態,能夠分析股票的工具也要能夠熟練掌握。

如果學會了使用好用的能夠幫助人們分析股票的股票分析工具,在它的幫助下,你能夠迅速進行股票估值,知道最新的動態,讓你快人一步。

學姐要安利給大家9大炒股神器,全都是我親自用過後感覺還不錯的,專業、簡便、數據充裕,給你關於股市的一手資料,非常推薦給大家:超實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議收藏

㈧ 如何選擇庄股

你好,庄股就是被莊家操控的股票。股市中的莊家有強庄、弱庄、長庄、短庄、惡庄之分。

莊家操作著一個股票從開始選股到建立底倉之後,拉升再到完成拉升之後出貨。有著一套完整的操作計劃,想要完成這個計劃就會有節奏。比如先考慮買多少個倉位,准備控制在多少成本上,股票價格的波動也要控制在多少幅度以內。

莊家會想方法去去完成籌碼的收集,如果完成了籌碼收集的話,要拉升多少幅度才合適,還要考慮用多少錢去進行拉升,盤中該如何規避監管層的監管,避免上龍虎榜,控制拉升的節奏回收最大的利益,這些就是莊家的手法變化,而一切的根源都是莊家在盡最大力度在股票上賺取出更多的錢。

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庄股是有有計劃有周期的。庄股的走勢是在莊家控制范圍之內,不會輕易的脫離控制。因此就出現了壓單,控制著股價不會輕易的越過莊家制定好的價位。而托單就是大買單,是莊家在控制股價不能跌破自己制定的價格,如果出現夾單就是莊家為了控制股價,從而在這個范圍內進行波動。

那麼庄股為什麼會有洗盤呢?莊家在控盤周期內如果發現了不屬於自己的資金的大規模買入盤面,為了自己盤面的穩定性,那麼就會做出洗盤的操作。穩定性是在拉升的時候沒有出現砸盤,這樣就能避免增加莊家拉升的成本。什麼樣的資金會對盤面造成干擾呢,自然是體量較大的游資會對先進場的莊家造成干擾,至於散戶對莊家干擾就比較小了。

莊家常用的三種洗盤方式:

第一,橫盤式整理

主力在經過試盤後,如果發現時機不成熟的話,就會將股價進行橫向水平的運動。然後主力在將自己的籌碼鎖定,將浮籌以及缺乏信心的散戶清理出去,而在橫盤期間的股票成交量只能維持在縮量水平。如果散戶介入過早的話,最好耐心持股。

第二,下傾式整理

主力在經過試盤後如果發現存在不利的因素,那麼就會採取向下整理方式。一方面是清理浮籌以及缺乏持股信心的散戶,另一方面也是吸引場外資金介入。

第三,上傾式整理

主力在經過實盤之後後,當利好因素出現之後,跟風盤自然就會充足,場內籌碼鎖定表現良好,但是為了避免獲利盤累積太多,主力都會採取邊拉升邊進行整理的模式。一方面是在清理獲利籌碼,另一方面則是在吸引跟風盤來追高買入,提高散戶的成本。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閱讀全文

與中信證券幕後操控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