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這意味著什麼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一百二十萬公里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這意味著中國航天技術經經歷百年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代,已經達到世界領先的水平,航空航天已經成為21世紀最活躍和最有影響的科學技術領域,該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也表徵著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先進水平。
⑵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
是的。2月24日6時29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近火點280公里、遠火點5.9萬公里、周期2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
探測器將在停泊軌道上運行約3個月,環繞器7台載荷將全部開機,開始科學探測。同時,載荷中的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光譜儀等將對預選著陸區地形地貌、沙塵天氣等進行詳查,為擇機著陸火星做好准備。
(2)天問一號探測器股票擴展閱讀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215天
據悉,天問一號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以來,已在軌飛行215天,目前距離地球2.12億千米。
2021年2月10日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於2月15日實施了遠火點軌道平面機動,2月20日實施了第二次近火制動,目前設備狀態正常,各項飛控工作正常開展。
歐洲航天局專家表示,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讓人印象深刻,航天科學家都在等待並渴望了解它將來傳回地球的數據和信息。從行星探測工程和科學角度來看,這項任務意義非凡。
⑶ 「天問一號」探測器主要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探測器,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台火星探測器,也是中國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火星探測器,其主要的任務有四個:第一、完成發射並進入火星軌道,第二,完成火星繞行,並獲得數據,第三,發射並降落探測器,第四探測火星。
1.發射並進入火星軌道
中國在嫦娥四號實現月背軟著陸後,也就真真意義上有了發射探測器的能力,但火星與月球不同!因為火星跟地球一樣是一顆行星,而月球是地球一顆衛星,且在距離講,火星與地球的距離遠高於月球與地球的距離。這就需要不斷的調整運行軌道,並進行深空機動運行(距離地球2乘以10的六次方公里的運動),對於中國航天的技術能力和要求有要上升一個台階。
⑷ 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一億千米,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我國在航天探測器領域的技術已經有了明顯的突破,也標志著我國在火星探測領域已經初具話語權。天問1號所遵循的科學依據就太陽能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能量。因為我們不知道究竟距離是有多長的距離,所以中國需要慢慢探索,逐漸的站我資料,不斷完善天問一號。因為中國的技術對以前來來說的話,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同時又有技術過關的技術人員把控,對於衛星的操作也比以前更加精準,加上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一億千米的消息傳來,所以天問1號抵達火星的日子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⑸ 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在世界上有什麼影響
一、“天問一號”的科學目標:“天問一號”任務共有13種有效載荷。軌道器上的7台儀器包括兩台相機、火星軌道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磁力儀、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高能粒子分析儀。火星車上的6台儀器包括多光譜相機、地形相機、火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器、火星磁場探測器和火星氣象監測儀。
這些有效載荷要完成以下科學目標:
(1)繪制火星形態和地質結構圖;
(2)調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
(3)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
(4)測量電離層和火星地表氣候及環境特徵;
(5)探索火星的物理場(電磁場、引力場)和內部結構。
⑹ 天問一號探測器累積飛行1億千米,背後是哪些技術的支持
較為完善的動力系統,先進的安全保護裝置,源源不斷的能量來源。
天問一號探測器累積飛行1億千米的這一消息說明了我國在航天探測器領域的技術已經有了明顯的突破,也標志著我國在火星探測領域已經初具話語權。天問1號所遵循的科學依據就是太陽作為天問的能量來源,太陽能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能量。因為我們不知道究竟距離是有多長的距離,所以中國需要慢慢探索,逐漸的站我資料,不斷完善天問一號。因為中國的技術對以前來來說的話,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同時又有技術過關的技術人員把控,對於衛星的操作也比以前更加精準,加上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一億千米的消息傳來,所以天問1號抵達火星的日子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