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證券法169

證券法169

發布時間:2021-10-19 14:16:35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何時修訂

1、《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5年修訂;
2、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根據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十二部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❷ 全國所有住名的 主持人

崔永元
生日:1963年2月20日
屬相:兔
出生地:天津
籍貫:河北
業余愛好:
A.喜好演奏小提琴、揚琴、吉它,但不喜歡當眾表演;
B.書法「香山」二字寫得很好;
C.收集電影連環畫,現在有400本左右。
家庭成員:我,老婆,女兒
水均益
水均益 (這個大鬧酒店的醉鬼,顯得賊沒素質,還中國第一記者呢!我對他沒什麼好印象了)
現為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國際觀察>>主持人;曾任<<東方時空·世界>>欄目製片人、主持人,<<焦點訪談>>主持恕?
屬相:兔
出生年月:9月20日
出生地:蘭州
籍貫:甘肅
業余愛好:玩
座右銘:很多
家庭成員:不少
身高:169cm
體重:保密
星座:處女座
血型: O
民族:漢
最喜歡的顏色:蘭色、紫色
最喜歡的水果:梨、白蘭瓜
最喜歡的食品:肉、牛肉麵
教育背景:
1980年至1984年 蘭州大學外語系,英國語言與文學專業
工作經歷
1984年至1993年 新華通訊社國際新聞編輯部,任編輯、記者
1989年至1991年 新華社駐埃及中東總分社,任駐外記者
1993年至今 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焦點訪談>>主持人、記者、製片人
作為新華社駐中東分社記者,積極參與了海灣戰爭的報道,是國內主流媒體首批赴戰地采訪的記者之一。同時,對阿以矛盾、巴以沖突進行了多角度、全面、深刻的報道,是國內、國際新聞報道中對中東問題有深刻研究、獨特見解的記者之一。
1993年,加盟中央電視台後,任<<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欄目記者、編導、主持人。在伊拉克危機、波黑戰爭、阿富汗反恐戰爭期間,多次赴戰地采訪報道,是國內著名的戰地記者。在人物采訪方面,采訪對象大多是具有世界級影響的人物,是國內專訪國際政要、世界商界巨賈和知名人士的采訪「專業戶」。迄今,已經有了70多次重要專訪的經歷。曾專訪過安南、普京、柯林頓、布萊爾、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羅約、托萊多、阿拉法特、卡爾扎伊、基辛格、比爾·蓋茨、多明戈、泰戈·伍茲等等。多年來,在國際新聞報道和人物專訪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國內著名的國際新聞主持人。
白岩松
白岩松簡歷 (不知為什麼,就是不喜歡)
1968年8月20日出生
蒙古族
中共黨員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
1989年畢業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廣播報》工作
1993年參與創辦《東方時空》,後正式任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主持人
沈冰
沈 冰 (都40多了聽說還是老姑娘一個)
生日:7月23日
民族:漢
血型:A
身高:173cm
學歷:大學
最崇敬的人:周恩來
最喜歡的地方:家
最喜愛的運動:籃球、滑旱冰、羽毛球、游泳、瑜珈等
愛好:中國古典文學、音樂劇、經典電影等
簡 歷
1995年7月至1995年11月 保送浙江大學對外經濟貿易系國際金融專業,後選送到新加坡學習。
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業與財務系
1999年6月至2000年9月 新加坡<<聯合早報>>任財經記者
2001年3月獲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大賽獲銀獎(亞軍)
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 中央電視台任<<對話>>節目主持人
2002年6月 任<<你好,世界盃>>節目主持人
2002年7月 任<<經濟半小時>>節目主持人
李瑞英
李瑞英簡歷(這個可是大姐級別人物)
198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1986年至今在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工作,現任播音組組長。
1997年被聘為播音指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學會副會長;主持人協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
曾主編《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與主持人》一書;撰寫多篇論文,其中「中國電視概論」——《中國播音學》第36章,獲教育部優秀論文獎;「從大眾傳播學看播音與主持位置」等論文受到好評。北京廣播學院兼職教授。
李修平
李修平簡介 (不愛化裝的大姐,在電視台里出了名的素麵朝天)
個人簡歷:
1983—1987 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1987—1989 甘肅電視台(新聞 文藝 專題)
1989— 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聯播 各擋新聞)
2003.5—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聯播)
私人空間:
血型:A型
星座:水瓶座
最喜歡的顏色:紫色、淡藍色、雪青色
最喜歡的服裝款式:正裝,也許是受工作的影響吧,我的衣服大多是正裝。
最喜歡的服裝品牌:德國的艾思卡達,價格特別貴,所以我總在王府飯店打折的時候去買。
工作之外最不愛做的事情:化妝。平時基本不化妝,最多上點口紅。工作時一張臉已經撲滿了粉,平時就應該讓皮膚得到休息,而且化妝很濃容易給人距離感。
工作之外最喜歡做的事:打保齡球、網球、偶爾做健身運動
最喜歡的護膚品品牌:資生堂系列,比較適合我的皮膚
最喜歡的食物:麻辣的四川風味
每天最盼望的一件事是什麼:能睡個好覺
最不會做的事:家務,基本上不會做
最喜歡的家居風格:不要刻意的去布置,怎麼舒服就怎麼來吧
和晶
和晶簡歷 (不知《手機》電影的有意無意的影射會不會為她的人氣帶來影響?)
1988年--1992年 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
1993年--1997年 上海電視台文藝中心益智類節目<<智力大沖浪>>節目主持人(獲全國十佳節目主持人)
1997年--1998年 上海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中心聯合辦學 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在職)
1998年--2002年 上海電視台新聞頻道<<有話大家說>>節目主持人(獲「金話筒」銀獎,金獎提名)
2002年--至今 中央電視台<<選擇>>、<<十二演播室>>節目主持人
2002年 「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中出任主持
2002年9月 開始主持<<實話實說>>欄目
趙鍾祥
姓名:趙忠祥 (我始終支持趙老師!)
出生年:1942 出生地:北京
血型:AB 身 高:1.78m
最喜愛的文學作品:
《紅與黑》《聊齋志異》
座右銘:「其責已也重以周,其待人
也輕以約。」
寫作狀況: 《歲月隨想》(1995)
《歲月情緣》(1999)
文清
姓名:文清(PP的主持)
生日:元旦
出生地:廣西桂林
籍貫:江西吉安
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哥哥、姐姐
身高:160cm
體重:45kg
星座:魔羯
血型:O
民族:苗
畢業院校:北京廣播學院(本科)、北京大學(研究生)
最喜歡的顏色:綠
最喜歡的水果:西瓜
最喜歡的食品:魚
最喜歡的書:漫畫
座右銘:與人為善、其樂無窮
撒貝南
撒貝南 (丑角:)
1976年3月23日—1983年 廣東湛江
1984—1991年 武漢洞庭街小學、紅領巾小學
1991—1994年 武漢一中
1994——1998年 北京大學法學院
1998年至今 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北京大學法學院
聽說他得中央電視台第一屆主持人大賽第一名是內定的:(
王小丫
姓名:王小丫(找了半天也沒有一張滿意的,她不上相嗎?為什麼沒有電視里的PP?)
昵稱:沒有
屬相:保密
出生地:四川涼山
籍貫:浙江杭州
業余愛好:鍛煉、聊天、發燒音響
座右銘:認真、敬業、合作
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
身高:165cm
體重:49kg
星座:水瓶座
血型:AB型
民族:漢
最喜歡的顏色:灰、寶蘭、桔紅
最喜歡的水果:沒有
最喜歡的食品:羊肉
最喜歡的服飾:帶有一些隨感的職業裝
最喜歡的書:很多,每個階段都不同
最欣賞的人:答對12道題的人
最喜歡的事:有朋自遠方來
最難忘的事:去唐古拉山和敦煌
簡歷
浙江人,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地區。
大學學經濟。愛好寫作,在校期間曾獲中國當代大學生優秀散文獎。畢業後在一家經濟類報社當記者,曾在北京廣播學院研修電視文學。
1997年到中央電視台經濟部工作。主持過1998年和2000年 「3·15」直播,1999年上海財富論壇;1999年、2000年科技下鄉;1999年、2000年「6·5」環境日特別節目;《證券法》實施特別節目; CCTV2000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慶典等。
曾榮獲「華鶴杯」全國電視經濟節目主持人十佳獎、最佳評論獎,「2000中國電視榜」最佳財經節目主持人、「首屆央視十佳主持人」第一名等。
請採納,謝謝

❸ 證券服務機構包括以下哪些機構

證券服務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法人機構。主要包括證券投資咨詢公司、信用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信息公司等。

《證券法》第172條規定,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投資咨詢機構和資信評級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或者收費辦法收取服務費用。

(3)證券法169擴展閱讀

《證券法》第173條規定,證券服務機構為證券的發行、上市、交易等證券業務活動製作、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財務顧問報告、資信評級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應當勤勉盡責,對所依據的文件資料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進行核查和驗證。

其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與發行人、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❹ 論財務報告的管制

摘要: 管制論基於市場失靈和公平問題,提出應當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進行管制,並對虛假陳述和內幕交易行為進行懲罰。非管制論從代理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出發,認為管理當局有自願提供真實信息的動機,對信息披露進行強制性要求沒有多大意義。從上市公司實際情況看,管理當局會在造假的成本與效益之間進行權衡,如果造假成本低於收益,將會發生欺詐行為,從而損害投資者利益。因此,應當對財務報告進行管制,並追究虛假陳述行為的法律責任,但管制應當適度。
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報告 管制

一、財務報告的非管制論

許多學者對政府管制財務報告提出異議。如Stigler(1964)在《證券市場的公共管制》中論證了1933年證券法實施以前,新股票承購人的獲益並不低於實施後的承購人,從而認為投資者的收益與購買股票時是否得到足夠的信息無關,進而得出證券市場管制無用的結論[1]。Benston(1969)認為,在1934年信息披露制度確立之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62%自願披露財務信息,因而公司具有自願披露信息的充分積極性。他認為,依據證券法規定所作的披露純屬舊聞,對投資者毫無用處。即使是對專業人士(投資公司),披露的作用也是值得懷疑的。Benston(1973)發現,1934年以前,在准備和發布財務報告時,很少有欺詐行為。言下之意,《證券交易法》並不能減少欺詐。F.H.Easterbtook和D.R.Fischell(1984)認為,證券市場的逆向選擇問題可以由市場自行解決[2],自願且准確地披露均對公司有利。反欺詐規則和重新返回資本市場的需要都要求自願披露的真實性[3]。George Foster(1986)認為,公司有提供信息以便以他們認為最恰當的條件從資本市場獲取資金的動機。盡管公司有在財務報告中作過於樂觀的陳述的動機,但至少有四個機制能夠防止其在財務報告中進行虛假陳述:公司的聲譽、管理者的聲譽、第三方(注冊會計師、投資銀行等)的驗證和法律的制裁。Peter Taylor和Smart Turley(1986)也指出,管理當局具有強烈的動機來提供充分而可靠的信息,以便吸引資源並確保對股票價格等經濟指針(economic indicator)產生有益的效果(beneficial effects)。Paul G.Mahoney(1999)對證券聯營(stock Pools)研究後得出結論,1934年證券交易法主要是由於國會和政府想對證券交易所實施政治控制,而不是要減少操縱(manipulation)。Jan Barton和Gregory Waymire(2002)對1929年10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交易的531家公司進行檢驗後發現,更高質量的財務報告將減輕投資者在市場危機時的損失,管理當局自身具有提供更高質量的財務報告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動機。

財務報告非管制論的主要依據是代理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

(一)代理成本與財務報告
Jensen和meckling(1976)將代理關系定義為「一種契約,在這種契約下,一個人或更多的人(委託人)聘用另一個人(即代理人)代表他們來履行某些服務,包括把若干決策權託付給代理人」。在代理理論中,企業被看作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其中,股東與經理之間的委託代理是最典型的一個契約。
Jensen和Meckling(1976)首先分析了外部股票的代理成本問題。他們將代理成本定義為委託人的監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證支出和剩餘損失的總和。監督成本是指外部股東為了監督管理者的過度消費或自我放鬆(磨洋工)而耗費的支出。保證成本是代理人為了取得外部股東信任而發生的自我約束支出(如定期向委託人報告經營情況、聘請外部獨立審計等)。剩餘損失是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而導致的其他損失。
在所有者與管理者身份合一的情況下,經理擁有企業全部的剩餘索取權,經理人員會努力地為自己工作,因而不存在什麼代理問題。但是,當管理人員通過發行股票方式或債務融資,從外部吸收新的經濟資源時,就產生了代理成本問題。由於委託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經濟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他們的利益函數不一致,股東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債權人的目標是企業能正常經營從而能到時還本付息,經理則追求較高的報酬和閑暇,因而代理人(經理)不會總是根據委託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動。股東(或債權人)因無法直接觀察到經理人員的具體行動,所以願意與經理簽訂契約來對經理進行監督,從而發生高昂的監督成本。在理性預期的資本市場上,存在所謂的價格保護機制。由於管理者行為而導致的企業價值的下降部分將全部強加給管理者,也就是說,代理成本最終將由管理者承擔。這些成本不但會降低投資報酬,還有可能降低經理的獎金、分紅和其他報酬,因此,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理就有使監督成本保持最低的動機。Jensen和Meckling(1976)指出,如果外部股東付出監督支出從而迫使所有者——管理者減少對非金錢收益的消費是可能的話,那麼,管理者將自願地與外部股東締結一份契約,該契約賦予他們權利以制約管理者在非金錢方面的消費。因此,管理者願意提供一些保證,以限制其消費,因為這樣他們將獲得全部收益。「因為外部和內部的兩種監督成本均強加於所有者——管理者承擔,……如果管理者本人能以較低的成本提供這些信息,預先答應承擔提供這種報告的成本並請獨立的外部審計人員來檢驗其准確性,這對他是有利的」[4]。
由上述分析可見,代理理論認為,管理當局本身從自利的角度出發,有自願提供經獨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高質量財務報告的動機。
上述理論是建立在起源於科斯(Coase)的新古典契約理論基礎之上。該理論認為,財務契約發生在老練的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一般而言,投資者意識到被剝削的風險,會懲罰那些未按契約披露(contractually出sclose)有關信息的公司,使其約束自己以善待投資者的公司(LLSV,2000)。企業家在發行證券時將承擔這些成本,因此他們有動力通過與投資者簽訂契約,以限制其對投資者的剝削(Jensenand Meckling,1976)。只要這些契約得以執行,金融市場就不需要監管(Stigler,1964;Easterbrook and FiSchel,1991)。 (二)信號傳遞模型

1970年Akeflof發表了《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和市場機制》,提出了舊車市場模型,開創了逆向選擇理論的先河。他認為,在舊車市場上,存在信息不對稱。所謂信息非對稱,是指一個經濟當事人知道另一經濟當事人所不知道的某些事情[5]。就舊車市場而言,舊車的賣者知道車的質量,而買者並不知道,而只知道舊車的平均質量,因而只願意根據平均質量支付價格。那些質量最差的車主最急於將車脫手,所以當車的價格下降時,那些只有輕度缺陷的車的車主將退出舊車市場,剩下的將是劣車,即發生壞車驅逐好車現象。這樣一來,將導致市場上質量的惡化,帕累托最優的交易不能實現,甚至導致市場的萎縮和不存在。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是由於有信息的個體依賴於他的私人信息的貿易決策影響不擁有該信息的市場參與者而引起的[6]。
解決逆向選擇問題的一個方法是信號傳遞(sig-nalling)。如果擁有私人信息的賣方有辦法將其私人信息傳遞給沒有信息的買方,或買方誘使賣方揭示其私人信息,交易的帕累托改進就能實現。因此,代理人(賣方)有動力顯示自己的類型,選擇某種信號,使自己的類型能夠被委託人(買方)識別。委託人在觀察到代理人的信號之後,與代理人簽訂契約,如在舊車市場上,好車的賣主會願意發出信號表明他們提供了一輛好車而不是一個蹩腳貨,並且質量越高,其披露將越充分。這就是所謂的信號顯示機制。
在證券市場上,同樣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及其導致的逆向選擇問題。在證券市場背景下,信息不對稱是指不同質量的證券可以相同的價格出售[7]。投資者由於不能充分了解企業機會和風險,因而不能正確地對企業做出評價,進行正確的投資,從而發生逆向選擇,導致市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同時,投資者又是理性的,他們將意識到內部信息的可能性,但由於
他們不能區分企業的質量,因而他們就會採取與舊車買主一樣的決策,降低購買股票願意支付的價格。其結果是,證券市場將會變得無效率或萎縮,而且由於不對稱信息的存在,投資者和信貸者將會要求更高的資本報酬,以補償其風險或進行財務分析的成本,導致企業籌資活動的困難和資本成本的上升。這時,擁有關於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等私人信息的企業管理當局就有動力進行充分披露,向市場傳遞企業未來的准確信號,以證明他們的企業屬於合意(desirable)的種類,他們的股票定價是偏低的(underpricing)。可信而充分的披露,減少了外部用戶對公司前景的不確定性,外部用戶將那些較高質量的企業從「檸檬」中剔除,而願意以較高的價格來購買其證券,企業的酬資能力將會提高,資本成本將會降低,企業的價值將提高。因此,市場將會做出積極的反應,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將會上漲,而那些不披露信息的公司則被認為是有不好的消息,其股價將會下降。那些業績一般的企業,由於認識到沉默會被視為隱瞞壞消息,並導致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產生懷疑,因而也將自願披露某些消息。業績較差的企業出於維護信譽的考慮,也有可能自願披露有關信息。最後,「只有那些最差的企業不再發出信號揭示其價值」[8]。

二、財務報告的法律管制觀

一些學者從市場失靈和維護證券市場公平的角度出發,認為應當對信息披露進行法律監管。

(一)市場失靈

只有滿足以下四個假定,市場才能引導資源有效配置:(1)商品或服務是私人物品;(2)一種商品對潛在消費者的全部價值或效用都反映在該商品的消費函數上,不存在虛張聲勢,沒有威脅和策略,所有消費者都有正確和誠實的偏好顯示;(3)生產該物品的所有成本都反映在供給曲線S=MC上;(4)市場是競爭性的。但是,在現實中,這四個假定是難以滿足的,這時便出現了市場失靈,即市場失去其優化資源配置作用,市場運行的效率降低。會計意義上的市場失靈是指財務報告在無管制狀態下的信息產出在帕累托法則意義上並非最佳(Watts和Zimmerman,1986),或者說,由財務信息市場而導致的資源配置是不公平的,也就是對某些集團或個人是不公平的。R.勒夫特維奇認為,會計信息的市場失靈會導致信息產出不足或過剩,甚至信息泛濫。
1.會計信息的非對稱性。如上所述,證券市場背景下會計信息嚴重的不對稱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上市公司與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股東(委託人)無法觀察經理的全部行動,也無法充分了解經理的能力,而只能獲取關於經理行動和能力的不完全的信息。這樣,經理等內部人員就擁有了更多、更准確的有關企業現在和未來的信息,也即存在內部信息。盡管按照有效市場理論,在一個半強式有效的市場,股票價格將會充分反映所有可公開獲取的信息,但內部人仍能擁有比外部投資者更多的關於企業真實質量的信息,從而能夠利用信息優勢賺取超額利潤。具有機會主義傾向的管理當局會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發生偷懶、不當消費等行為,以犧牲委託人的利益為代價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另外,管理當局會故意向股東提供虛假財務據告,以隱瞞自己的無能、舞弊行為或追求提升等利益。其二,在外部信息使用者中,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機構與眾多散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其中,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證券市場最顯著、最普遍、最難控制,同時也是能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實質性影響的信息不對稱。
信息經濟學認為,不對稱信息的兩個典型後果是逆向選擇(不利選擇,adverse selection)和敗德行為(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所謂逆向選擇,是指代理人在建立委託-代理關系之前,利用掌握的對委託人不利的信息簽訂對己有利的合同,而委託人則由於信息劣勢而處於不利的位置上。所謂敗德行為,是指代理人只顧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管委託人利益是否受損或從自身利益出發蓄意使其受損。逆向選擇是事前選擇,就會計而言,是指投資者錯誤地購買了公司的股票,選擇了不稱職的管理者。道德風險是事後交易行為,對於證券市場來說,主要是上市公司管理當局不盡心盡職,投資於高風險的項目或進行過度的在職消費,而不考慮投資者的利益,並進行選擇性披露,提供虛假財務報告虛誇業績,從而損害投資者尤其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持管制論的人認為,信息不對稱是市場本身不能克服的,為了消除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不良後果,需要對財務報告進行管制。
需要指出的是,該觀點與信號傳遞理論的起點都是信息不對稱,兩者的差異是信息不對稱能否由市場自身克服。信號傳遞模型認為,公司管理當局在市場推動下,會主動傳遞公司質量的信號,以減少偏低定價(underpricing)問題。而管制論者認為,信息不對稱不是市場所能克服的,需要對會計信息進行管制(吳聯生,2000;畢秀玲,2002)。 2.財務報告的公共物品性質。所謂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徵:(1)公共物品的消費是「非競爭性」的,一個人能在不減少其他人對同一物品消費的條件下消費此物;(2)公共物品的消費是非排他的,它不能阻止潛在的使用者,無論消費者是否在取得公共物品時付出成本,都將從公共物品的消費中獲益;(3)公共物品的生產和消費是不可分的,它不能分割出售。
信息是一種典型的公共物品(劉峰,1996)。Gonedes和Dopuch(1974)認為,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是一種公共物品,而不是私人物品。強制性信息披露的代表人物Coffee(1984)也認為,證券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徵。各國《公司法》或《商法》一般均規定,上市公司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公布財務報告。因此,上市公司的每個股東(包括現實的和潛在的)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部門、債權人、供應商、競爭對手)均可以得到公司的財務報告。這樣,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就成為一種公共物品。由於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每個消費者將會意識到其他人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也給他帶來利益,即發生搭便車現象。根據外部效應理論,如果供應者不能將生產成本轉嫁給所有的商品需求者,公共物品短缺的現象將始終存在。因此,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是無效的。這時,應當通過政府幹預來加以糾正。由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其所包含的信息是一種公共物品,上市公司提供財務報告的好處並不能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所獨享,而財務報告的提供者上市公司卻不能要求那些搭便車者支付信息提供成本,因此,上市公司管理當局並無動力提供更多的信息。盡管部分高質量公司管理當局有自願披露信息的動機,但如果沒有政府的強制性要求,許多公司也只願披露對公司有利的信息,而隱匿對公司不利的信息,甚至披露虛假的信息。財務報告還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對投資者的行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投資者一旦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將遭受巨大損失。會計信息是一種公共物品這一特性,決定了政府應當對其進行管制。正如勒夫特維奇指出的,持公共物品論的人必然要求強化對會計信息的監管[9]。

(二)公平

公平是各國證券法所關心的問題。在證券市場交易中,必須保證每一投資者有均等、公平的機會獲取信息,以使所有投資者的獲利、受損機會均等。因此,應當對財務報告進行法律管制(吳聯生,2000)。對財務報告進行法律管制,要求上市公司及時、完整、真實地披露有關信息,減少(並懲罰)內幕交易、操縱股價和虛假陳述行為,以實現投資者之間的公平。 三、結語

代理理論認為,管理當局為了使代理成本最低,會自願提供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告。信號傳遞理論認為,管理當局有自願提供信息的動機,以傳遞公司質量的信號,減少定價偏低的情況。這兩種理論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它們不能解釋現實中上市公司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的現象。在代理理論中,管理當局是在比較了成本和效益後才主動提供財務報告,如果造假的成本
低於其可能獲得的收益,管理當局仍然會選擇提供虛假的財務報告。當然,也可以將對虛假陳述行為的法律制裁看作是增加的成本,這更驗證了應該對虛假財務報告行為追究法律責任。信號傳遞理論所隱含的一個假設是,信號必須是不能被輕易模仿的。但是,在監管不嚴的情況下,企業可以散布虛假的信號來欺騙外部用戶。這樣,如果不對散發虛假信號的行為進行懲罰的話,將造成會計信息信號傳遞作用的喪失。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作為代理人的管理當局都是經濟理性人,具有機會主義傾向,如果不對虛假陳述行為加以規制和懲罰,將造成舞弊橫行。正如一位美國證券法專家所說的,如果人都是天使,政府管理將成為多餘,而事實是,人的本性使得證券市場不得不防範欺詐和操縱[10]。盡管在有效市場中,投資者應該能夠識別管理當局的操縱行為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但有效市場畢竟只是一個假說,即便是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美國一般認為也只達到半強式有效,其大量存在的財務舞弊對投資者造成巨額損失,並對投資者信心乃至整個資本市場產生了巨大打擊。在資本市場處於發展初期的我國,更是存在大量的虛假財務報告,使投資者的利益受到嚴重侵害。因此,資本市場上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客觀存在,要求必須對財務報告進行管制,並追究虛假陳述行為的法律責任,懲罰違規行為。
財務報告及其所載的信息是一種特殊的公共物品,證券市場失靈是證券市場本身所無法克服的,政府必須對證券市場信息披露進行適當的干預。
綜上所述,為保證公司提供充分、真實、及時的信息,政府需要對財務報告進行必要的管制。對財務報告進行法律管制,追究虛假財務報告的法律責任,是政府幹預證券市場、避免市場失靈帶來資源配置低效率的重要手段。政府對信息披露的管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行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保證公司准確、及時、全面地披露有關信息,即實行強制披露制度;二是通過法律手段,對違反信息披露規則、提供虛假信息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行為進行懲罰,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以保證所披露信息的真實和完整。上述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或者說,追究虛假陳述行為的法律責任是強制性信息披露的必然推論。因為「任何法律都不能沒有牙齒,制度只有以責任為後盾,才具有法律上之力。一切以法律形態實現的目的、宗旨、理念、權利皆是如此」[11]。一項制度要有效,除了應當包含制度本身的要求以外,還需要包含如果不遵循這項制度將會受到懲罰的條款。只有使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的人付出高昂的代價,人們才會選擇「說真話」。上述觀點在現代證券管制中得到了證明。例如,在大危機後,美國先後制定了《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對公眾公司的信息披露加以管制;在連續爆發會計丑聞後,美國國會於2002年7月30日發布了Sarbanes-Oxley Act of2002(公眾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加強了對財務報告的監管,尤其是強化了上市公司對財務報告的法律責任。
誠然,對信息披露進行法律管制,並追究虛假陳述的法律責任,可能會導致自願性信息披露的減少。但是,相對於較少的披露,虛假信息披露的副作用可能更大,且更容易誤導投資者的決策,相關性也不會提高。當然,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應當在成本效益的基礎上擴大信息披露的范圍,並鼓勵自願披露。但不管是強制性披露還是自願性披露,都必須是真實、可靠、充分、及時的。為了保證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實、完整、及時,必須追究虛假陳述行為的法律責任。
政府對財務報告的管制有一個限度的問題,管制過度同樣可能產生不良後果,如增大改革難度、協調成本過大、產生更多的尋租空間等(畢秀玲,2002)。對於財務報告,要結合運用政府管制與市場調節手段,在對財務報告進行管制的同時,考慮管理當局自身提供財務報告的動機以及對新的財務報告管制的反應。至於兩者的度如何掌握,是一個經驗的問題,其基本原則是,既保證投資者能夠獲得真實、完整的信息,又不致給公司造成過高的披露成本。

[參考文獻]

[1]施蒂格勒.產業組織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179-209.
[2]齊斌.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法律監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何美歡.公眾公司及其股權證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98.
[4]陳郁.所有權、控制權與激勵[M].上海:三聯書店,1997.41.
[5]哈爾.瓦里安.微觀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469.
[6]張定勝.高級微觀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169.
[7]William Beaver.Financial Reporting:An Accountion Revolution[M].Prentice-Hall,Inc.1998.30.
[8]Watts,Zimmerman.實證會計理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145-146.
[9]庄丹.企業財務會計的管制問題[J].財會月刊,1999,(1).
[10]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89.
[11]楊志華.證券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250.
[12]林鍾高,劉永祥,徐正剛.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1).

❺ 根據證券法,目前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從事什麼業務存在實質法律障礙

證券服務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法人機構。主要包括證券投資咨詢公司、信用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證券信息公司等。 我國證券法上規定的證券服務機構包括證券投資咨詢公司、財務顧問機構、資信評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 證券服務業務包括:證券投資咨詢;證券發行及交易的咨詢、策劃、財務顧問、法律顧問及其他配套服務;證券資信評估服務;證券集中保管;證券清算交割服務;證券登記過戶服務;證券融資;經證券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業務。 從我國證券法上對證券服務機構的規定來看,證券服務機構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證券服務機構是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證券服務的機構。證券法第169條規定,投資咨詢機構、財務顧問機構、資信評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投資咨詢機構、財務顧問機構、資信評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審批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有關主管部門制定。 2、證券服務機構是一種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高度專業化的機構。證券法第170條規定,投資咨詢機構、財務顧問機構、資信評級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人員,必須具備證券專業知識和從事證券業務或者證券服務業務二年以上經驗。認定其證券從業資格的標准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制定。 證券投資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從事的行為。 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的業務僅限於證券服務,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不得直接從事證券交易業務。 《證券法》第171條第1款規定,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證券服務業務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中國委託人從事證券投資; (二)與委託人約定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 (三)買賣本咨詢機構提供服務的上市公司股票; (四)利用傳播媒介或者通過其他方式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 (五)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由於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是具有中立性質的專業服務機構,對其服務對象的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較一般的投資者或證券機構處於有利地位,如果證券服務機構從事上述法律禁止的行為,則有悖於證券服務機構的中介地位,必然造成證券市場的不公平,侵害其他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破壞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 《證券法》第171條第2款規定,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❻ 哪裡可以查到新上市公司的上市日期

可以在新股在線網站中查詢到新上市公司的上市日期,具體查看步驟如下:

1、打開新股在線官網頁面,將頁面一直向下拉;

(6)證券法169擴展閱讀:

新股在線網是和眾匯富傾力打造的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新股在線、新股申購、新股上市、新股發行等新股信息的綜合型新股在線網站。

新股在線網新股在線頻道主要包括:新股要聞、新股分析、新股評論、新股策略等新股在線信息;

新股在線網新股申購欄目主要包括:新股申購、新股申購一覽表、新股申購要聞、新股申購技巧等新股在線信息;

新股在線網新股上市頻道主要包括:新股上市、新股上市一覽表、新股上市要聞、IPO等新股在線信息;新股在線網新股發行頻道提供新股發行時間、新股發行一覽表等新股在線信息。

閱讀全文

與證券法169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江證券樂享賺錢嗎 瀏覽:363
2017央企北京戶口指標 瀏覽:106
林存股票 瀏覽:679
股票新高放量 瀏覽:209
華潤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154
股票申購幾次 瀏覽:705
配資炒股持倉多少合適 瀏覽:736
精選個股股票 瀏覽:605
81黃金分析 瀏覽:272
合作買賣股票 瀏覽:629
美國汽油價格2016 瀏覽:752
駱駝股份4月17日 瀏覽:730
沈陽中國銀行澳幣匯率 瀏覽:929
杠桿利率 瀏覽:352
kd通達信指標 瀏覽:434
基金跟銀行理財區別 瀏覽:920
基金理財會計分錄 瀏覽:71
中央經濟會議降杠桿 瀏覽:403
理財產品協議屬於哪類合同 瀏覽:690
外匯搭建流程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