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年A股的風口在哪裡
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在圓桌討論中談到了他對「長牛」「慢牛」的看法。他表示,美股原先也沒有所謂「慢牛」,直到最近40年才有,這是因為1980年開始美股進行了很好的制度建設。「所以,慢牛的形成恐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A股會慢慢變慢牛。我覺得慢牛不能作為一個名詞來看,可能應作為一個動詞來看。」荀玉根表示。
「明年有機會,但可能空間不一定有今年大――恐怕這是市場上非常有代表性的觀點了。」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說,「但從更長的周期看,好資產越來越好,各領域的龍頭公司每年的回報率都尚佳,而我們正處在這個上行通道中。」
具體到行業配置上,王德倫看好三條主線。一是疫情後復甦彈性最大的服務業。「明年的小訣竅就是買疫情中的受損股,今年受損最嚴重,明年反過來便是復甦彈性最大的。」二是順周期品種。主要聚焦於明年一季度,其邏輯是出口鏈條的表現將極大地超預期,並具有持續性。三是科技成長主線,在經濟轉軌過程中,科技股將有持續性表現。
對今年出現過一輪爆發式行情的軍工板塊,天風證券機械軍工首席分析師鄒潤芳表示,軍工股明年仍然值得關注。他表示,軍工行業目前景氣度非常好,特別是不少上游的配套類公司,未來都將有很好的表現。
今年A股市場最「堅挺」的賽道之一便是大消費,但該板塊目前的問題是好賽道的好公司估值已經不低。對此,長江證券零售業首席分析師李錦表示,有核心競爭力,以及人均滲透率相對較低的新興消費品種未來或許更有彈性。
她提到,過去兩年阿里、京東、美團這類「新標的」登陸資本市場。在新興互聯網渠道的推波助瀾下,很多消費品公司崛起,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方向。優質的互聯網消費品和新興消費品在明年乃至更長周期中,都潛藏著巨大投資機會。
四季度出現「脈沖」的銀行板塊是否還有機會?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助理兼董事總經理、金融地產研究部負責人、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表示,A股部分頭部銀行標的的財務數據持續領先,一整套的保障機制運行能力較強,因此明年A股銀行板塊內部分化將繼續加深。
「過去幾年,對銀行或整個金融板塊,大家一直覺得估值低,沒有想像空間。恰恰因為板塊拖累了優質公司,或者把優質公司埋沒於對板塊整體的擔憂之中。」馬鯤鵬說。他進一步分析認為,銀行板塊內部的投資機會更多將聚焦於優質的頭部銀行。尤其是今年經過疫情的大考後,明年整個銀行板塊的分化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