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BS資產證券化業務是什麼意思求解釋
ABS是指發起人將其流動性不足但具有未來現金流收入的貸款或其他信貸資產打包成流動性強的證券,並用信用增強的措施,通過證券發行的方式出售給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
B. 資產證券化的作用和意義
作用;由於金融機構本身也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來維持所需要的流動性,因此流動性的改善對降低金融機構危機的擴散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了國家金融體系的安全性。而且資產證券化對於引導儲蓄轉化為投資並促進整個經濟體系的分工與細化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時,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創新產品可在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建立起一座橋梁。因此,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法規和配套措施出台,通過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創新,其將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意義;增強發起人資產的流動性,從發起人的角度來看,資產證券化提供了將相對缺乏流動性,個別的資產轉變成流動性高,可在資本市場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起者能夠補充資金,用來進行另外的投資。
獲得低成本融資,資產證券化還為發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籌資渠道。通過資產證券化市場籌資比通過銀行或其他資本市場籌資的成本要低許多。還有減少風險資產和便於進行資產負債管理。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資產擔保類證券提供了比政府擔保債券更高的收益。這部分高收益來源於許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資產擔保類證券的信用質量。資產擔保類證券豐富了投資品種的風險/收益結構,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品種選擇。
(2)推動資產證券化擴展閱讀
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依賴於三大基石,破產隔離,風險重組和信用增強。破產隔離的設立使得未來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風險與原始權益人脫節,既可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使得原始權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風險重組使得投資人在投資風險和收益方面達到合理匹配。對風險厭惡的投資人可以購買具有多重本息保障措施的高等級信用債券,但以低收益為代價,對風險偏好的投資人可以購買具有高收益的債券,但以低等級信用評級甚至無等級信用評級,即高風險為代價。
信用增強使得信用較弱的融資主體能夠通過對基礎資產未來現金流的償付處理以較低成本融到資金。這對於信用等級不高的企業尤其具有意義。
資產證券化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大數定律,只有在資產證券化的資產池中存在大量分散的基礎資產時,才能防範因個體資產違約而形成的對資產現金流所造成的巨大影響,也才能破解對融資主體信用的過度依賴,達到風險重組和信用增強的作用。
C. 格林斯潘為什麼要推動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可以提高標的資本的流動性。舉個例子來說:A公司貸款10億元修好了一條收費高速公路,公司的現金基本用完。如果僅僅依靠所收路費維持公司的運轉及債務的償還,很有可能會出現償還風險或者出現現金周轉困難。此時公司發行5億債券,以公司運營的高速路收費做為此次債券的擔保或者償還保障。如可以,5億債券可以放到交易所上市交易,會創造遠遠大於5億元地資金流動鏈條。次貸是基於房地產購買者在銀行的貸款合約,再包裝成證券資產銷售給其他投資者。舉例:你按揭買了一套房子,20年總額150萬,當然你要是細算會發現,等你還完你可能給銀行還了200萬的總額。銀行會在你剛簽訂借款合約的時候,以155萬的價格把這份對你的債權賣給一家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再做成新的產品出售給其他投資人。如果你能及時還款,後面問題都不大,如果房價大幅下跌,你寧願房子被銀行拍賣也不想繼續還款,問題就出現了,原來值160萬的房子突然變得值100萬,甚至還很難被出售,那麼基於你的借款合約開發出來的高級金融衍生品種失去現金流的支持,風險越來越大,違約可能性提高,對應的金融資產就會失去它的價值。試想一下,美國首付比例很低,人人都可以貸款買房,一旦高速的經濟增長變得不可持續,那麼失業來了,違約來了,房價從熱炒到爆冷也來了,大幅降價依舊沒有起色的消費市場最終將這樣一次堆積木游戲玩完了。正好中國的一些國資頭銀行了買了不是這種衍生產品,高價買來,變成一種廢棄的合約,或者變成一堆美國的不動產。銀行要沖銷虧損,利潤就少了甚至是虧損,資本市場就怕了,信心進一步萎縮,然後到了幾家銀行,政府看不下去了,印了一把紙幣注資到銀行,維持銀行不要出現擠兌風潮……就這樣吧,慢慢理解,可能我的表述不是很清楚。
D. 資產證券化是屬於什麼業務
資產證券化是指將一組流動性較差的貸款或是其他債務工具進行一系列的組合,將之包裝,是改組資產在可預見的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保持相對穩定,在此基礎上配以相應的信用增級,提高其信用質量或評級後,將該組資產的預期現金流的收益權轉化為可以在市場上流動、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型證券的技術和過程。具體來說,資產證券化就是發起人把持有的不能隨時變現的、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分類整理為一批批資產組合轉移給特殊目的載體(SPV),再由SPV以該資產作為擔保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收回購買資金的一個技術和過程。
商業銀行可以做資產證券化,投行也可以,而且國內已經有這方面的案例。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其他金融機構開始推動資產證券化的實踐。代表性項目有1992年的海南三亞首先嘗試房地產證券化運作,1997年的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北美航運應收賬款支撐票據證券化推出,2000年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設計方案,2003年的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32億元不良資產處置信託證券化項目等,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在資產證券化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從2005年12月15日國家開發銀行首筆資產證券化的試點進入了發行的階段開始,正式推出「信貸資產支持證券(ABS)」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我國的資產證券化進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E. 推動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積極意義
對發起人的意義:增強資產的流動性,獲得低成本融資,減少風險資產,便於進行資產負債管理。
對投資者的意義:資產擔保類證券提供了比政府擔保債券更高的收益;資產證券化可以幫助投資者擴大投資規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各不相同,資產證券化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品種;現代證券化交易中證券一般不是單一品種,而是通過對現金流的分割和組合,可以設計出具有不同檔級的證券。
F. 既然房住不炒,為什麼還要推進資產證券化
首先從地產企業的資產結構來說,存貨普遍非常高。因為拿地皮,建好的房子,都是存貨。存貨幾十億很常見。研究過地產企業的財務報表就知道,房地產企業的存貨周轉率是非常慢的。也就是這些房子要賣好幾年,才能賣的差不多,才基本收回了建房時的投入的錢。
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尤其房地產企業,處於一個低谷期,而且銀行正在收緊貸款,以前房地產企業從銀行貸款買地建房,然後再賣了慢慢還貸。這樣的模式已經不可行的。
這樣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空有幾十億的存貨,但實際上手上可用資金就幾個億,根本無法實現新 項目的開發。如果等房地產企業把手上的存貨變現,再去開發,那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G. 資產證券化推動國企改革會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國企改革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被認為是促進國企改革的重要手段。6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增收節支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出,國資委要求央企高效融通使用資金,盤活存量提高效能。方法之一是用好近期出台的兼並重組稅收支持政策,推動相關子企業整合發展,提高業務協同和資源使用效率。並敦促央企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推動資產證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盤活上市公司資源,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剛也表示「資產證券化是國企改革最好的路徑之一,國資委也一直在敦促央企整體上市。」甚至有國資專家表示,此前國資委曾設定2015年央企資產證券化比率為80%的目標,若該目標實現的話,則尚有20%的央企資產待證券化,將有7萬億資產進入證券化進程的快車道。雖然資產證券化對推動國企改革終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們認為在現階段集中推進,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大規模資產證券化,將對資本市場形成沖擊,資本市場能否承受這一壓力,仍有疑問;第二是考慮到眾多國企法人治理結構仍不健全、決策機制人治色彩較濃、企業信息披露不徹底,如果在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改革不到位的情況下,寄希望於通過資產證券化,單兵推進國企改革,則有可能降低我國資本市場的質量。
(來源:資雲網)
H. 如何推動中國實質的資產證券化
如何推動是國家的事,是證監會的事,不是吾等小民能推動的。沒有政策怎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