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來西亞的主要礦產
錫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馬來西亞的錫儲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錫礦。其錫礦主要分布在西馬。在西馬,除檳榔嶼州外,其他各州都蘊藏著大量的錫礦。在西馬,錫儲量最豐富的地區是霹靂州的近打河谷地帶和首都吉隆坡地區。但由於長年開采,這兩地的錫礦資源已日趨減少,馬來西亞礦業部門正轉向開采其他地區的錫礦。
鐵是馬來西亞僅次於錫的另一重要礦產。其鐵礦儲量超過1億噸,包括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磚紅壤鐵礦。其鐵礦品位也較高,鐵含量超過50%。鐵礦主要分布在彭亨、丁加奴、柔佛三州。
石油和天然氣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銅礦主要分布在東馬沙巴州的基納巴盧山南坡的馬穆。銅礦石儲量近2億噸。
金礦在東馬、西馬一些地區都有分布,其中以西馬的吉蘭丹州蘊藏為豐。
除以上幾種外,馬來亞的礦產資源還有銻、錳、鋁土、鉻及鈦、鈾、鈷等稀有金屬礦
㈡ 新加坡連淡水資源都要進口,當初為什麼還要從馬來西亞
當初是被踢出去的。。不是主動分離的。。
㈢ 馬來西亞煤資源
馬來西亞的煤炭發電起始於88年,至去年每年的煤炭使用量達到1.5百萬噸,今年新建的火電廠要投產,預計將增至4.5百萬噸。
今後新的火力發電計劃不斷出現,至2007年每年煤炭的需求將達到19百萬噸。通過火力發電對氣體的依賴將減少62%,而煤炭的使用率將增長至33%。
每年煤炭的的需求量將按以下增長,但是根據目前的經濟情況也有可能下調。
百萬噸 Kapar TNBJ SKS Jimah 總計
2002 4.0 1.56 5.56
2003 4.0 5.17 9.17
2004 4.0 60.0 10.0
2005 4.0 6.0 1.9 11.9
2006 4.0 6.0 5.0 0.875 15.875
2007 4.0 6.0 5.7 3.5 19.2
煤炭供貨渠道: 澳大利亞佔60%, 印尼佔30%, 中國和南非各佔5%。基本上是5+5年或3+3年的常單和零購。
馬來西亞國內以Sarawak、Sabah為中心的煤炭資源大部分是低品位褐煤及亞瀝青煤,開發時需有火力發電相鄰。99年裡,在Merit Pila Field生產了約30萬噸煤,Sarawak用其進行發電,但就質量和環境問題的開發尚未進行。
㈣ 1.馬來西亞的礦產資源有什麼
(1)錫 :錫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馬來西亞的錫儲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錫礦。其錫礦主要分布在西馬。在西馬,除檳榔嶼州外,其他各州都蘊藏著大量的錫礦。適合用來做裝飾品。
(2)鐵:鐵是馬來西亞僅次於錫的另一重要礦產。其鐵礦儲量超過1億噸,包括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磚紅壤鐵礦。其鐵礦品位也較高,鐵含量超過50%。鐵礦主要分布在彭亨、丁加奴、柔佛三州。
(3)金:金礦在東馬、西馬一些地區都有分布,其中以西馬的吉蘭丹州蘊藏為豐
(4)煤
(5)石油:石油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6)天然氣:天然氣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7) 銅:銅礦主要分布在東馬沙巴州的基納巴盧山南坡的馬穆。銅礦石儲量近2億噸。
(8) 除以上幾種外,馬來亞的礦產資源還有銻、錳、鋁土、鉻及鈦、鈾、鈷等稀有金屬礦。
㈤ 馬來西亞有哪些礦產資源
馬來半島(西馬)其實是有石油的,那馬來半島的東海岸,在丁加奴和吉蘭丹那帶
你分析的很好,考慮到(a錫天然橡膠油棕),而這些都是大馬最重要出口的經濟來源的原產品。其實a與c的答案都對,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我想你老師選c也是看中馬來西亞本身也是石油出產國的地理條件吧。
如果是我個人我偏重與你答案(a),因為首先問題是「吉隆坡港裝船外運」
「吉隆坡港」就是巴生港。巴生港位於馬來西亞的馬來半島西部沿海巴生(kelang)河口南岸,瀕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的東側。又稱瑞天咸港(portswettenham),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港口。它是首都吉隆坡(kuala-lumpur)的外港,相距約37km。吉隆坡這個全國最大的城市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工業原料均通過本港進出。
其實是「裝船外運」,意思就是出口的貨物,據我所知巴生港主要出口貨物為木材、膠合板、棕櫚油、橡膠及農產品等。
㈥ 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大學哪一年成立
1999年
國家能源大學是首批馬來西亞的私立大學,隸屬於馬來西亞最大的電力公司Tenaga Nasional Berhad。國家能源大學在雪蘭莪州和彭亨州有兩個校區。 國家能源大學擁有五個學院、15個學系。國家能源大學的重點課程是工程、信息技術、企業管理及相關領域。 國家能源大學提供從語言到博士的一系列課程。本科主要專業有:會計、工商管理 - 企業發展、工商管理 - 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 - 營銷、土木工程、計算機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 - 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 - 系統與網路、電氣與電子工程、電力工程、財經、信息技術 - 圖像與多媒體、信息技術-信息系統、國際貿易及機械工程學等等。
求採納,謝謝!
㈦ 馬來西亞的天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錫大國,但近年來產量逐年減少,2004年錫產量為3500噸。截至2005年1月1日,馬來西亞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為194.9億桶,可供分別開采19年和33年。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礦業
以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2005年礦業總產值估計為176.32億林吉特,增長0.8%。近幾年礦產品產量如下:
2004 2005 2006
石油(萬桶/日) 76.23 70.4 70
液化天然氣(萬噸) 2072.9 2194.8 2300
錫(萬噸) 0.27 0.29
耕地面積約414萬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30.6%。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熱帶水果等。稻米自給率為60%。2005年農、牧、漁、林業總產值為221.42億林吉特,增長4.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45%。近幾年主要農、林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4 2005 2006*
棕油 1345.0 1496.07 1588
橡膠 116.87 112.6 126
水稻 226.4 224
原木(千立方米) 22039 22119 21180
* 為估計數字。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統計局)
盛產熱帶林木。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近年來深海捕撈和養殖業有所發展。2001年水產產量估計為122.58萬噸,2002年同比減產1.7%。
㈧ 2008年3月豆油價格猛漲是什麼原因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國際市場食物油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豆油、菜籽等期貨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批發和零售價格也緊隨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國在分享上漲帶來的紅利同時,也出現了本國市場價格高企所引發的通脹的隱憂。
1.國際期貨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連創新高,近期價格處歷史高位。
今年以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類品期貨、加拿大溫尼伯商品期貨交易所(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國際上有影響的食物油期貨價格指數出現了大幅上漲趨勢。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礎產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貨品種。而菜籽油、棕櫚油等在國際市場都是被看作為替代品。因此,這里以CBOT大豆市場為例來說明價格走勢。從1月3日開市,到7月13日,開盤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盤948.1,上漲257.6(單位均為美分/蒲式耳),漲幅36.7%。其走勢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月10日CBOT大豆指數的最低點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點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國職業農場主組織(Pro Farmer)在其間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新產季大豆的種植面積可能急劇減少860至940萬英畝。第二階段:從4月24日的最低點732.2美分/蒲式耳開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達150.2美分/蒲式耳,而這一階段主要影響因素是天氣。天氣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階段:從6月22日的最低點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點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為130.9美分/蒲式耳。期貨價格創下了三年來的新高。這主要是因為6月29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場人士大跌眼鏡的報告,即:美國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為6408.1萬英畝,較三月份的數據大幅削減305.9萬英畝,遠低於市場普遍預測的6783.8萬英畝的平均值(預測區間為6600—6900萬英畝)。當天CBOT大豆各合約一度漲停開盤。
經過市場有計劃地進行播種面積——天氣狀況——播種面積的三個階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漲——種植面積增——下跌——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的循環模式,而現在出現了新情況是上漲——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再減少種植面積的惡性循環模式。
7月,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產量達到2.221億噸,低於6月預測的2.253億噸,也低於2006年的2.361億噸。事實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幾個大豆主產國的大豆產量均有程度不等的減少,其中美國大豆產量調低至7140萬噸(6月預測7470萬噸,2006年為8680萬噸)。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為4700萬噸(2006-2007年度為472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預計為1560萬噸,也低於2006-2007年度的1620萬噸。不過巴西大豆產量預計達到6100萬噸,和6月預估值持平,也高於2006-2007年度的5900萬噸。
從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調低到了2.342億噸(6月預測為2.343億噸,2006年為2.252億噸)。全球大豆出口預計為7550萬噸,和6月預測持平,2006年為7050萬噸,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預計提高到1020萬噸(6月預測860萬噸,2006年為800萬噸),巴西預計為2970萬噸(6月預測2970萬噸,2006年為2460萬噸)。美國預計為2780萬噸(6月為2940萬噸,2006年為2970萬噸)。這也將導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庫存降低到5187萬噸(6月預測為5400萬噸,2006年為6417萬噸)。
總體看來,報告印證了市場近期對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應吃緊的擔憂,這也使得市場對於任何可能導致美國大豆單產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種面積降低的因素都極為敏感。從最新的氣象預報看,美國西部玉米種植帶可能出現炎熱乾燥的天氣,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國大豆關鍵的結莢期和灌漿期,炎熱乾燥的天氣將會導致大豆單產潛力受損。除了天氣因素,美國大豆價格的上漲也是為了鼓勵巴西農戶增加播種面積。一般預計巴西新豆播種面積將會比2006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從雷亞爾匯率持續走強來看,這顯然不利於巴西大豆種植收益提高,因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來出口,所以美元相對雷亞爾越是疲軟,農戶換回的收益就越少。現在雷亞爾匯率位於近7年來的高點,1雷亞爾可以兌換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達到1美元兌換1.8雷亞爾。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種季節開始前(也就是未來三到四個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的幾率很大,特別是如果美國中西部出現炎熱乾燥天氣的情況下,以便能夠鼓勵南美農戶盡可能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彌補美國大豆產量下降帶來的全球供應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價格基本上與CBOT走勢相同。自從2006年以來,馬來西亞粗棕油期貨價格飆升近80%,現貨價格創下了8年來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撐國際棕櫚油價上漲
7月以來,國際棕櫚油市場大幅上漲,24度棕櫚油近月裝運港船上交貨(FOB)價格為每噸(下同)797.5美元,較前一周上漲22.5美元;33度棕櫚油FOB價格為792.5美元,上漲22.5美元;44度棕櫚油770美元,上漲10美元。
國際棕櫚油市場上漲的主要支撐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的帶動。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200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數據,導致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對BMD棕櫚油起到支撐作用。第二、近期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大幅上漲,使得棕櫚油在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機資金做多。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到2008年時強制要求在傳統燃料中摻混生物柴油,並且打算提供補貼,確保生物燃料項目獲得成功,這也對BMD棕櫚油市場形成支撐。第三、印尼調高棕櫚油出口基價,增加了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競爭力。印尼政府將毛棕櫚油的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每噸(下同)622美元上調至676美元;24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676美元上調為746美元;33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調至737美元。印尼上調棕櫚油出口價格有利於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對BMD棕櫚油市場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保持向上。
據德國《油世界》預計,2006/07年度全球10種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費量預計將達3.96億噸,高於3.92億噸的同期產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5160萬噸,高於上年的4720萬噸。其中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達到1780萬噸,上年為1610萬噸;中國產量預計為1100萬噸,低於上年的1270萬噸。加拿大產量預計提高到980萬噸,上年為850萬噸;澳大利亞產量預計提高到140萬噸,上年為51萬噸。但是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的增長,全球油菜籽消費量增長明顯,預計為5220萬噸,上年為4910萬噸。油菜籽加工量預計為4900萬噸,上年為 4610萬噸。從期末庫存來看,預計今年為470萬噸,上年為530萬噸,庫存對用量比預計為9.0%,上年為10.9%。可見,今年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持續向上。
造成供需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場對生物柴油的炒作,從而預期菜油、豆油、棕櫚油需求將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將偏緊。這一點在去年末的市場反應中較為明顯,在德國,隨著能源價格下挫、植物油價格相對堅挺及2006年8月開始實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稅造成生物柴油生產利潤下降等,導致了生物柴油消費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價格出現了短暫的下跌。今年以來,由於豆油、菜油、棕油價格的大幅爆漲,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義。但是,不斷有新的預測調高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這無疑將給油菜籽供應帶來逼迫的氣氛,為其價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據。
4.周邊國家食物油價格上漲帶來供應緊張,通貨膨脹壓力加劇。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於作為烹調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價格飛漲,很多印尼人因為買不起,只能改煮無油之炊。已經迫使很多印尼窮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為世界最大棕油生產國之一,印尼會從油價上漲中獲利,但是因為國內食用油價格也水漲船高地上漲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萬萬的印尼普通百姓負擔不起。另外食用油價格上漲,也讓經濟政策計劃官員擔心會對通貨膨脹帶來沖擊。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價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0%,是構成消費物價指數的商品和服務籃子中,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塊。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進口國,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進口來滿足。由於今年油籽預計減產,這也使得印度對進口植物油的依賴性提高。印度食用油價格上漲,原因在於本地油籽產量降低,而且國際棕櫚油價格創下數年新高,也帶來明顯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價格近期持續走強,帶來了國內通漲率指標的繼續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發價格指數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政府為了平抑通漲壓力,已經將毛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70%調低到了60%,把24度精煉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80%調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進口關稅仍然維持在45%。由於用於計算關稅的基礎價格依然維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這有助於降低這些食用油的進口成本,也有利於進口增長。
總體上說,國外食物油價格仍然處在上漲趨勢之中,除了種植面積減少及天氣因素以外,美元持續貶值、全球面臨通脹威脅以及投資基金在期貨市場興風作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預計CBOT大豆市場很有可能達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㈨ 求馬來西亞當地貿易商資源
原本本人是在做貨代,但是最近跟朋友合股開貿易公司,(還是有做貨代)我們下個月要到深圳,廣州以及香港三地看看有什麼可以帶回國做的,或者大家有什麼貨要從馬來西亞帶到內地的都可以找我們,本公司主要供應馬來西亞木材,沙,啤酒,暫時是這樣
㈩ 說明馬來西亞本身特有的旅遊資源可以針對會展旅遊不同的分類如何進行市場細分
食、住、行、游、購、娛。只能回答這么多了,更多的我也不知道了,你再問問其他人看他們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