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證券行業的發展前景
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區域到全國,在充分借鑒國際實踐經驗、適時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過程中,探索出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
中國資本市場立足於服務國民經濟,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調動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實現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同時堅持加強法制建設,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的規范化程度,並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度。
隨著法制和監管體系的逐步完善、市場規模的擴大及效率的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動力將更加強勁,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繼續提升,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作用亦將日益重要。
中國資本市場立足於服務國民經濟,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調動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實現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同時堅持加強法制建設,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的規范化程度,並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度。隨著法制和監管體系的逐步完善、市場規模的擴大及效率的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動力將更加強勁,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繼續提升,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作用亦將日益重要。
未來將是美好的。
Ⅱ 證券從業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哪些
2003年,中央提出樹立 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經過十多年的開展 與健全,我國逐步 樹立 起包括 滬深證券買賣 所的主板市場、科創板市場、深圳證券買賣 所的創業板市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股權買賣 市場、券商櫃台市場、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私募基金市場等外 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其中,主板市場、科創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屬於場內市場,區域股權買賣 市場、券商櫃台市場、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和私募基金市場屈於場外市場。900
Ⅲ 中國證券行業怎麼樣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證券市場整體水平提高的基礎, 證券市場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注入了生機 三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國民經濟水平得到了較快提高。近五年間,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04年的15.99萬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30.07萬億元。2008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國家與地區排名中位列第三。 2004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3號),為我國資本市場今後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指導性意見。2005年,國務院又批轉了中國證監會《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對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的工作步驟提出了細化要求,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 從2005年5月起,中國證監會指導推動了對於我國資本市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股權分置改革,旨在消除我國資本市場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之間流通制度的差異及由此差異引發的各種弊端,如:扭曲資本市場定價機制、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不利於國有資產的順暢流轉、保值增值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制約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等。2008年1月,我國上市公司中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佔比已經超過95%,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在宏觀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隨著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等多項基礎性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歷史遺留的一些突出的制度障礙和市場風險得以化解,我國資本市場發生了轉折性變化,宏觀經濟"晴雨表"作用日漸顯現。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我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資本市場行情也出現大幅下挫情況。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政府採取了迅速而有力的措施來應對經濟危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長期發展的制度性舉措,宏觀經濟出現復甦跡象,投資者信心得到一定的提振。進入2009 年,國內證券市場出現了股價指數企穩回升、股票交易量有所恢復的良好局面,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漸復甦以及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證券市場將繼續健康、穩定發展。 截至2008年末,我國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625家,滬、深兩市股票市場總市值已達12.14萬億元,已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的市值4.52萬億元,投資者開設的有效證券賬戶總數達到10,449.69萬戶。2008 年全年境內證券市場籌資達3,534.95億元,滬、深股市股票基金成交總額達360,655.55億元。截至2009年11月底,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693家,滬、深兩市股票市場總市值已達23.95萬億元,已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的市值14.35萬億元,投資者開設的股票有效賬戶數達到11,882.78萬戶。2009年1-11月境內證券市場籌資累計3,809.15億元,滬、深股市股票基金成交總額達483,871.72億元。與此同時,市場中介機構和機構投資者不斷增加,證券投資基金成為市場投資主力。 1、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成為證券公司今後發展的基礎 2007年7月,中國證監會下發了《證券公司分類監管工作指引(試行)》和相關通知,標志著"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影響力"的全新的分類監管思路已進入落實階段。根據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評價計分的高低,將證券公司分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類11個級別。同年12月,根據中國證監會下發的《關於做好第四批行政審批項目取消後的後續監管和銜接工作的通知》,中國證監會將依法對證券公司實施業務牌照管理。而在未來對證券公司業務牌照管理工作中,證券公司的監管分類將作為重要依據,這就意味著證券公司風險控制能力的強弱將直接關繫到其是否能夠獲得更為廣泛的業務范圍(尤其體現在創新業務牌照方面),成為證券公司今後發展的基礎所在。 2009年5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進一步完善證券公司分類的評判標准,在新規之下我國A類券商共計30家,B類券商共計58家,C類券商17家。 2、現有證券公司抵禦風險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競爭狀態日趨激烈 近幾年,中國證監會進行了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平穩處置了一批高風險公司。綜合治理期間,累計處置了31家高風險公司,對27家風險公司實施了重組,使其達到持續經營的標准。綜合治理工作完成後,共計104家正常經營的證券公司的各項風險控制指標均已達到規定標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國證監會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證券公司,使目前我國正常經營的證券公司數量達到108家。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過創新類試點評審的證券公司共計29家。經過綜合治理,這些證券公司普遍提高了風險防範意識,抵禦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業務經營過程更加合規,從而也使得今後我國證券公司之間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綜合治理工作"分類處置、扶優限劣"的監管思路下,國內證券公司競爭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批存在較大風險的證券公司退出競爭舞台,而一批風險控制能力強、資產質量優良的證券公司則得到迅速成長,在經紀、投資銀行等業務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領先優勢。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2008年承銷金額列前10 名的證券公司的市場份額高達72%,承銷家數列前10 名的證券公司的市場份額高達53%。2008年經紀業務列行業前10 名證券公司的市場份額達到43%。 4、國內證券公司將面對來自境外同業更為激烈的競爭 處在成長期的中國資本市場吸引了境外證券公司通過各種方式取得國內證券業務資格,隨著高盛、瑞銀等國際證券公司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國內證券公司開始直接面對擁有雄厚實力的國際證券公司的正面競爭,未來證券行業的競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隨著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將有更多國際證券公司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這意味著今後我國證券公司面臨的外資證券公司的業務沖擊也將越來越激烈。這種沖擊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投資銀行業務高端客戶份額的搶占; (2)集合理財業務中機構客戶的爭取; (3)直接投資業務對優質項目的競爭; (4)對國內證券公司業務骨乾的吸引。 《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資本市場各項改革和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股權分置改革順利實施,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環境正在得到改善,制約資本市場功能充分發揮及證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隨著中國證監會推出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以及對證券公司"分類監管、扶優汰劣"的監管思路的貫徹執行,我國證券業正迎來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我國證券行業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其主要推動力仍然來自於傳統的經紀、承銷和自營三大業務,受市場和政策環境制約,創新類業務只在集合理財和權證創設等局部領域獲得突破。隨著證券市場制度變革和產品創新的加速,醞釀多時的一些創新業務都將可能進行試點,由此,證券行業業務創新的空間將得到實質性拓展,業務結構也將得到有效改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創新類業務直接為證券公司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如資產管理業務帶來的資產管理收入及其他可能推出的創新業務帶來的收入等; (2)創新類業務的推出將拓展傳統業務的經營領域,並將提升傳統業務的收入規模,改善公司收入結構。 證券行業的綜合治理在規范業務發展、基礎性制度建設和優化行業競爭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關鍵性成效。經過綜合治理,國債回購、自營和委託理財等高風險業務有效規范,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機制已經建立,高風險證券公司的重組方案基本落實,證券公司的風險已得到有效釋放。證券行業的監管機制、證券公司的治理機制以及經紀業務第三方存管等基礎制度建設正向縱深推進,並將為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加強證券公司風險監管,督促證券公司加強內部控制、防範風險,我國證券行業建立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未來證券公司的業務規模將直接取決於證券公司的資本規模。 根據《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證券公司經營各類業務的資格條件與其凈資本規模掛鉤,如證券公司凈資本與各項風險准備之和的比例不得低於100%,並要求證券公司在開展具體業務時,需要根據不同業務類型按照不同比例計算風險准備。 在新的監管體系下,證券公司發展的規模化不僅體現在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而且主要表現為資本實力的快速提升。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機制確立了凈資本在決定業務牌照和潛在業務規模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使得擴充凈資本已成為證券公司未來發展的當務之急;而行業業績的快速提升也為證券公司通過公開上市、增資擴股等途徑擴充資本提供了可能。 但與證券市場的大跨步發展相比,證券行業對於投資者的回報還是處在較低的水平,市場中操縱股市的事件屢屢發生,走勢和行情往往不盡人意,並且在創業板推出後,股價定價太高,有高價圈錢的嫌疑,在其掛牌交易後,還要連連陰跌,這使得投資者感到莫可奈何,甚至在為人詬病。
Ⅳ 資本市場業務包括哪些內容
資本市場業務包括:股票、債券和基金業務。
1.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2.債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
3.基金(Fund)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人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法,技術分析法、演化分析法,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價值判斷和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證券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補充。
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應者為各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人壽保險公司、投資公司、信託公司等。
資金的需求者主要為國際金融機構、各國政府機構、工商企業、房地產經營商以及向耐用消費零售商買進分期付款合同的銷售金融公司等。
資本市場的功能
1、資本市場是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
2、資本市場是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場所。
3、資本市場有利於企業重組。
4、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
Ⅳ 證券公司的資本市場部處於什麼樣地位在這里的發展前景如何
各家公司可能定位會略有不同,但一般可以認為除保薦融資和財務顧問以外的各項工作,主要為項目承攬、執行提供支持。如與機構投資者的溝通聯系、承銷證券的銷售、路演、業務拓展、交易所溝通等等,根據各公司規定,均可能涉及。
Ⅵ 從事證券行業的現狀
我就在證券公司,不過我是做技術的。其實也沒有600萬業績這一說。但是你沒有人脈的話剛開始業務肯定是不好跑的,什麼行業剛開始都是很困難的。想在證券行業工作,先要了解證券的一些基礎知識,證券從業證是必須要有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什麼事情都能幹好。祝您成功。
Ⅶ 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有哪些
尋找資本者即證券發行人,是指為籌措資金而發行債券、股票等證券的政府及其機構、金融機構、公司和企業。
提供資本者即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他們是資金供給者,也是金融工具的購買者。投資者可分為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
除了證券發行人和證券投資者之外,證券市場的參與者還包括:證券市場中介、自律性組織和證券監管機構。
證券市場上的
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商(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證券評級機構、證券投資的咨詢與服務機構等。
證券自律性組織包括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協會。證券交易所是提供證券交易場所。證券業協會是證券業的自律性組織,發揮行業管理職能,在各國,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名稱各異,自我管理職能發揮程度也各不相同。
監管機構是證券市場運行的"觀望者"並在發生違法行為時採取行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是中國證券市場和證券業的監管機構。
本市場的概述
亦稱「長期金融市場」、「長期資金市場」。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種資金借貸和證券交易的場所。資本市場上的交易對象是一年以上的長期證券。因為在長期金融活動中,涉及資金期限長、風險大,具有長期較穩定收入,類似於資本投入,故稱之為資本市場。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資本市場 capital market。金融市場三個組成部分之一。進行長期資本(即股票和債券)交易的市場。長期資本指還款期限超過一年、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公司債務和股東權益——股票。與調劑政府、公司或金融機構資金餘缺的資金市場形成鮮明的對照。
[編輯本段]
資本市場的參與者
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應者為各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人壽保險公司、投資公司、信託公司等。
資金的需求者主要為國際金融機構、各國政府機構、工商企業、房地產經營商以及向耐用消費零售商買進分期付款合同的銷售金融公司等。
[編輯本段]
資本市場的類型
資本市場上資本出讓的合同期一般在一年以上,這是資本市場與短期的貨幣市場和衍生市場的區別。
資本市場可以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在一級市場上新的吸收資本的證券發行並被投資者需求。
在二級市場上已經發行的證券易手。
假如一個市場符合證券交易所的要求,則這個市場是一個有組織的資本市場。一般來說通過時間和地點的集中這樣有組織的市場可以提高市場流通性、降低交易成本,以此提高資本市場的效應。
[編輯本段]
資本市場的特點
與貨幣市場相比,資本市場特點主要有:
1、融資期限長。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長達幾十年,甚至無到期日。
2、流動性相對較差。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到的資金多用於解決中長期融資需求,故流動性和變現性相對較弱。
3、風險大而收益較高。由於融資期限較長,發生重大變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場價格容易波動,投資者需承受較大風險。同時,作為對風險的報酬,其收益也較高。在資本市場上,資金供應者主要是儲蓄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各種基金和個人投資者;而資金需求方主要是企業、社會團體、政府機構等。其交易對象主要是中長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債券等等。資本市場主要包括中長期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
[編輯本段]
資本市場的構成
我國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資本市場包括四部分:
(1)國債市場。這里所說的國債市場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以國家信用為保證的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基本建設債券、保值公債、特種國債的發行與交易市場。
(2)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
(3)企業中長期債券市場。
(4)中長期放款市場,該市場的資金供應者主要是不動產銀行、動產銀行;其資金投向主要是工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擴建和新建;資金借貸一般都需要以固定資產、土地、建築物等作為擔保品。
[編輯本段]
資本市場新制度新變化
1、股權分置改革:資本市場重大制度性缺陷得以糾正,全流通機制形成,資本市場處於重要發展機遇時期。
(1)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6年12月30日,滬深兩市已完成和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市值佔比達98.55%;
(2)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進入全流通板塊。
2、新《公司法》和《證券法》:為資本市場發展和創新消除了諸多限制。
(1)取消股份公司設立、合並、分立要求批準的規定,縮短企業改制時間;
(2)發起人出資方式多樣化,貨幣出資不低於注冊資本的30%,提高了知識產權在公司資本構成中的地位;
(3)取消了間隔一年才能再融資的要求。
(4)取消了對外投資不得超過凈資產額50%的限制。
3、IPO新政:輔導期取消、發行條件更細化、程序簡化、預期明確。
(1)明確財務指標,企業自己能做出是否能上市、多長時間上市的判斷。
a、凈利潤: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均為正且累計大於3000萬元。
b、營業收入或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現金流量凈額累計大於5000萬;或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收入累計大於3億。
c、發行前總股本: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2)取消一些限制性規定。
a、籌資額不得超過凈資產兩倍,市盈率不得超過20倍;
b、輔導期一年方可申請發行上市,關聯交易比例不得超過30%;
c、不能在發行上市前12個月內通過擴股引進新股東。
(3)發行方式與定價方式更加市場化:機構投資者投標詢價及上網定價發行。
4、新的再融資政策:更加便利的再融資方式。
(1)根據各種融資方式,分設不同的盈利條件,提高了市場運行效率。
a、增發和可轉債:最近三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6%;
b、配股:連續三年盈利,取消6%的要求;
c、定向增發:無盈利要求。
(2)強化市場化約束機制,確定了再融資定價與市價之間的比例關系。
a、增發:不低於公告招股意向書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或前一個交易日的均價;
b、可轉債:轉股價格不低於募集說明書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和前一交易日的均價;
c、配股:無要求;
d、定向增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的90%。
5、股權激勵:股票或期權可作為激勵手段。
(1)《公司法》:允許公司收購不超過5%的股份用於獎勵職工。
(2)《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
a、激勵對象:公司員工,具體對象由公司自主確定,獨立董事和有污點記錄的人員不能成為激勵對象。
b、激勵數量:不超過已發行股本總額的10%,個人獲授部分不得超過股本總額的1%,超過1%的需要獲得股東大會特別批准。
6、 創新融資工具:為上市公司融資提供靈活、多樣化的手段。
(1)認股權證:
a、 由權證標的資產的發行人發行,然後再行使認購權以獲得標的股票;
b、長江電力的權證正在上市交易,存續期12個月,預計在2007年5月行權後募集67億資金。
(2)定向增發:
名流置業:公司非公開發行1.2億股,發行價格不低於董事決議公告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盤價均價的105%。
Ⅷ 資本市場業務包括哪些內容
資本市場業務包括:股票、債券和基金業務。
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應者為各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人壽保險公司、投資公司、信託公司等。
資金的需求者主要為國際金融機構、各國政府機構、工商企業、房地產經營商以及向耐用消費零售商買進分期付款合同的銷售金融公司等。
(8)證券行業是資本市場的擴展閱讀
在國民經濟中資本市場擁有將金融資本轉化為實際資本的作用。其意義在於:
1.接受不被用於消費的金融資本(投資)
2.通過建立市場價格來達到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間的市場平衡
3.將資本導引到最可能有效的投資上
4.通過資本需求者之間的競爭資本可以投到最有效的用途上,這樣可以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財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市場
Ⅸ 證券行業的一般特徵分析有哪些
民生證券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發展壯大的。近年來,民生證券保持了合規、穩健、可持續發展。民生證券正在擬定新一輪中長期發展規劃,力爭通過業務轉型、能力提升,成為國內領先的、服務新經濟、新動能、新產業的交易型投行。
具體而言,我們將通過資本戰略、人才戰略、金融科技戰略、客戶關系管理戰略,投行、投資、投研一體化戰略及各業務發展策略,實現公司經營和管理的全面創新轉型。
2018年一季度上市券商凈利潤同比下降11%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 年一季度上市券商凈利潤同比下降11%。2018
年一季度30家上市券商實現營業收入600.16億元,同比減少1%,實現凈利潤188.63
億元,同比下降11%。大型券商中,華泰證券(+43%)、光大證券(+25%)、中信證券(+17%)、申萬宏源(+2%)凈利潤同比正增長。中小型券商中,太平洋證券扭虧為盈,
西南證券(+996%)、中原證券(+2%)、 第一創業(+1%)凈利潤同比正增長。東吳證券(-81%)、 東方證券(-48%)、興業證券(-46%)
業績下滑明顯。
證券行業要「引進來」和「走出去」
資本市場想要再發展就必須加大開放,就意味著要「引進來」和「走出去」。金融市場開放逐漸擴大,會對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不過,從現階段看,不具有太大沖擊。「引進來」短期內不會影響證券行業競爭格局,但將加速國內券商「輕資產化」向「重資產化」進程,將大大加快券商向資本中介、財富管理以及創新業務轉型步伐。
當然,外資券商進入,對國內券商產品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意識會帶來一定考驗。券商跨境業務密集放行,是國內證券業逐漸融入國際資本市場開端,一方面能提高券商國際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線,提升資產配置能力。
隨著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系日益緊密,民生證券發展戰略也會順應金融行業加大對外開放政策趨向。公司將依託大股東海外資源,未來或有步驟申請試點跨境業務,進一步把業務范圍向海外擴展,通過國際化路徑,為客戶進行全球化資產配置,提供全球化的專業服務。
民生證券戰略轉型加速
民生證券正在擬定新一輪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們提出成為國內一流、具有特色的現代投資銀行戰略目標,力爭通過業務轉型、能力提升,成為國內領先的、服務新經濟、新動能、新產業的交易型投行。
我們將立足於全面提升經營業績核心,以盈利水平跨越式發展為目標,通過投行、投資、投研一體化戰略、業務協同戰略、客戶服務戰略及各業務發展策略,從以傭金收入為主的服務中介模式,向以交易差價收入為主的資本中介業務模式轉型,全面提升公司經營和管理能力。
准確定位有效客戶群,集中優勢資源服務成長型企業
資本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分化顯著,投行業務尋求差異化發展,業務特色化、服務個性化是未來行業核心競爭力。民生證券以服務成長型企業為目標,集中資源服務重點客戶。深入挖掘傳統產業客戶,大力開發節能環保、互聯網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客戶。
打造一體化發展平台,轉型「服務中介+資本中介+資本投資」
民生證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業務鏈條服務,立足於為客戶創造價值,推進投行業務戰略轉型,打造「投行、投資、投研」三位一體戰略發展平台,在合規前提下,以研究院、投行和經紀業務作為引流入口,推進各業務條線協同,從「服務中介」轉向「服務中介+資本中介+資本投資」,同時結合研究院與投行優勢,做到投研融合、投資融合,各條線與子公司形成合力,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牌照共享,完善全產品鏈,滿足客戶全周期金融需求,形成業務閉環。
打造公司產品銷售平台
通過優化現有公司金融產品銷售協調領導小組職能,以固定收益事業部為核心,從公司整體銷售發展角度以及經濟角度出發,整合各條線銷售隊伍,建立起集中統一的公司產品銷售平台。制定公司金融產品統一銷售實施方案,實現產品、渠道、客戶的資源共享,推動公司金融產品銷售工作有序進行,持續不斷提升公司整體銷售能力和競爭力。
打造戰略客戶及區域金融服務平台
去年公司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成立戰略客戶聯盟並與多家機構和政府構建戰略合作關系,在主動服務上開了個好頭。我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整合,打造公司戰略客戶及區域金融服務平台,以此為抓手深耕細作,建立定期溝通互動機制,把主動服務做深、做精、做細、做實。公司高管在相應負責區域對戰略客戶做好拜訪與維護工作,每個戰略客戶設定對口服務的客戶經理,制定相應的管理與激勵制度,將客戶經理與戰略客戶在業務上實行聯動掛鉤,明確權責、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使公司資源與客戶實現緊密對接,將這個平台打造成公司營收增長重要途徑和方向。
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應當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定位,通過業務轉型和管理創新,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及精準扶貧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