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道IBm歷史的進來說下
1、早期階段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經營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 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Hollerith。 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RT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 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 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2月14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公司合並成CTR製造各種產品,包括員工計時系統、磅秤、自動切肉機,而且最重要的是發展計算機、穿孔卡片設備.一段時間CTR集中精力專做穿孔卡片,不再參與其他活動.
2、二戰期間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發表了《IBM和大屠殺》(ISBN0609808990),此書聲稱要說明IBM紐約總部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 J. Watson如何透過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國提供穿孔卡片機,並且他們製造機器可以幫助納粹實行"最後解決" 。書中說,在紐約的合作下,IBM的日內瓦辦事處和Dehomag、德國西門子公司,積極參與支持納粹的暴行。Black還說,這些機器使得納粹更有效率的工作. 2003年該公司的紀錄片還探討這個問題. IBM已解除了這些指控,並且基於他們的訴訟也被駁回。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 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你在開玩笑,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 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3、20世紀50年代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關於第一代實時、數碼計算機(其中包括許多其它中前進諸如一項綜合性錄像展示、磁心經驗傳承、輕型槍炮,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plexing、多處理器、網路化). IBM建了每台售價萬的56台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 但是,在長遠來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電子計算機進行研究的軍事投資。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一個項目參與者(RobertPCrago)說:"我們不能想像, 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二千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 。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路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4、20世紀60-80年代
在60年代IBM是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 現在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棄了一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注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恆溫. 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 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今天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在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 訴訟一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5、90年代之後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會計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損失。因為這次損失,IBM已發生重大變化的經營活動,其重點將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服務.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達成共識,共同開發次世代游戲機的處理器。 IBM
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詢能力加強. 公司越來越把重點放在推動企業解決咨詢、服務及軟體,並且著重硬體和高價值的晶元技術; 截至2005年,從業人員約195專業技術人才. 總共有大約350名傑出工程師和60名IBM研究員、擁有大量的高級工程師.2002年,IBM宣布開始了$100億美元的研究計劃,並落實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提供的超級資源"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時以來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IBM近年不斷加大專利組合,這是與其他公司的寶貴的交叉許可. 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 這13年期間已有超過31,000項專利,IBM是第一人. 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一項事業,在此期間該公司創造了$100億美元的底線。. 2003年財富雜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羅的話說,IBM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帶來了10億美元的利潤。 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員會於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資,2005年5月完成. IBM有19%的聯想股權,並將其總部設在紐約州和IBM任命行政總裁. 該公司將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權,最初為期五年。因購買、繼承了聯想產品線,包括了Thinkpad筆記本電腦,laptops已經成為IBM最成功的產品. 2005年2月8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共同開發的「Cell」中央處理器架構發表。 最近,IBM已從硬體科學技術的角度將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供咨詢和收購企業重整服務. 新IBM在咨詢、軟體和技術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全球配送能力,這種變化反映非常強烈. 在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是通過凍結晶元到F-451℃(-268.0C),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 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 IBMpc機
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2003年,IBM營收為891億美金,全職雇員23萬人。 IBM中國包括: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中國研究中心CRL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同年12月8日,佔有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產銷業務。 2005年,出售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給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聯想在五年內仍舊適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
IBM「智慧的地球」計劃是未來十年中IBM戰略發展的核心,IBM每年的研發投資達60億美元,其中一半都用在「智慧的地球」項目上。 「智慧的地球」戰略被提上桌面是在2009年1月28日。當天,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IBMCEO彭明盛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拋出這一概念。該戰略定義大致為:將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建築、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現實物體中,形成物物相聯,然後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將其整合,實現社會與物理世界融合。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2006 年,IBM 連續第14 年成為在美國取得專利數最多的企業,並以 3621 件專利刷新了紀錄(其中不包括 30 件與其他實體共同獲得的專利)。
IBM 每年用於研發的經費約為 60 億美元,直接通過知識產權獲得的收入約為 10 億美元。但光有知識產權是不夠的,建立一個支持、尊重並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同樣重要,我們是一家由富有創造性的員工組成的企業,我們並不是一個人。
雖然 IBM 是全球最大的企業之一,但我們的許多合作夥伴、供應商和客戶當中,有許多都是中小企業(SME),其中還有一些是有才乾的自由職業者。專利制度必須為每一位發明人服務,基於這一原則,IBM 在 2007年 1月宣布將創辦「發明者論壇」(Inventors』 Forum),這是一個專供中小企業對專利制度及其改革成果(例如提高專利質量)發表看法的在線交流平台。
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統計,小型企業的人均專利獲得數是大型企業的近 15 倍。但是,與大企業不同的是,小企業缺少渠道和資源來有效參與專利制度的建設。中小企業單憑一己之力無法掌握獲取專利、維護所有權以及將專利轉換為適銷產品與服務的規則和過程。
IBM 主管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高級副總裁 John E. Kelly III 認為,創辦「發明者論壇」的目的是「讓眾多發明團體中最具代表性的發明人提出專利改革的新想法,例如他們該如何參與專利制度或者該如何幫助解決當前專利制度所面臨的挑戰。」
2006年,IBM 組建了一個全球性的社區,請來全世界的法律、學術、經濟、管理、科技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問題,明確一個功能完善的知識產權(IP)市場的主要特徵,並為實現卓有成效的改革繪制一張藍圖。
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這個專家組通過一個專門的 wiki 來討論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最重要的問題,有時達成一致意見,有時則求同存異。
這一項目的研究成果均在《創建新的知識產權市場》報告中列出,這份報告詳細描述了專家組對在全球知識經濟環境中創造、擁有和等價交換知識產權等方面確定的原則:
發明者應就某一領域的新穎、非顯而易見的發明提交高質量的專利申請。 專利所有權應明示。 市場參與者應自律。 知識產權的價值應按照公開市場的最新情況公平確定。 市場的基礎結構應靈活支持不同形式的創新。 應在全球范圍內就以上各項達成有實際意義的初步一致。
B. 美國檢測試劑股現在漲跌
目前主要產品有HIV檢測試劑和HTLV(白血病毒)檢測試劑等,已被美國公共衛生事業組織、實驗室以及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廣泛接受、使用。其中,通過FDA認證的產品有HIV-1試劑、HTLV-I/II試劑。公司擁有較為強大的科研團隊以及一流的研發實力,與強生、美國CDC(疾控中心)、CRL(美國第三大獨立檢測實驗室)、美國國家衛生部等企業和機構均保持長期良好合作關系。隨著關鍵技術的突破,公司服務能力和客戶數量均將保持快速增長。下一步,Avioq公司還將重點發展基因精準診斷、第三方檢測實驗室、質譜中心配套體外診斷試劑盒產業鏈引進等業務。股票價格的短期震動是由買賣關系引起的,買的多就漲,賣的多就跌,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美國股市的漲跌會直接影響到中國股市投資者的購買慾望,投資者的購買慾望會直接引起股票價格的變化。
C. 最好的股票群求真正的好股票群!
我是以股為生的個人投資者,你說夠實力嗎?
你要怎麼樣?
你入群的話,即使賺點小錢,在長時間看,終將為市場所沒.
要學真功夫找我.
[email protected]
D. 請問你現在在包能用軟體的股票群嗎 感覺如何
嗯,騙子比較多!
E. 著名公司的發展史
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網址:www.ibm.com.c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公司,1911年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萬多人,業務遍及 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營業收入達到 914億美元。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的服務。
在過去的九十多年裡,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日新月異, IBM 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全球信息工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行業用戶對信息處理的全方位需求。眾所周知,早在 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肩負著人類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又成功地飛上了太空。這兩次歷史性的太空飛行都凝聚著 IBM 無與倫比的智慧。
IBM創始人為老托馬斯·沃森,後來公司在他的兒子小托馬斯·沃森的率領下開創了計算機時代。
IBM現任CEO為Samuel Palmisano,音譯薩繆爾·帕米沙諾,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國, 也即 IBM(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現任董事長是周偉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錢大群擔任CEO。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和藍色基因),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軟體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軟體界的領先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 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部。截止目前,IBM軟體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連續十三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發人員共累積榮獲專利22358項,這一記錄史無前例,遠遠超過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國企業所取得的專利總和,這11家IT強手包括:惠普、英特爾、Sun、微軟、戴爾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項專利申請,雖然少於2004年的3,248項專利申請,但是仍舊將第二名甩開很大的距離。
2003年,IBM總營收為891億美金,全球雇員23萬人。
2004年,IBM總營收為965億美元,全球雇員31萬人。
2005年,IBM總營收為911億美元(在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聯想之後).
2006年全年經營業績
-- 收入總額914億美元,剔除被剝離的PC業務增長4%;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收益為9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9%;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每股攤薄收益為6.06美元,同比增長23%,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14%;
-- 來自經營活動的凈現金為153億美元,剔除全球融資事業部的應收項目增加22億美元
IBM中國包括:
IBM中國開發中心和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 http://www.ibm.com/cn/cdl/
IBM中國研究院(原IBM中國研究中心)CRL:http://www.ibm.com/cn/ibm/crl
IBM中國網址 http://www.ibm.com/cn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IBM軟體部分為五個部分
DB2,Webshpere,Tivoli,Rational,Lotus
公司動態:
2004年12月,IBM公司將全球的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業務出售給聯想。聯想擁有ThinkPad和ThinkCenter商標,並可在5年之內使用IBM品牌。
-------------------------------------
IBM公司同時也是備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夠在近百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尤其是在IT行業中,制定多項標准,並努力幫助客戶成功。另,該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最最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於,IBM公司近百年的歷史當中,一直堅持遵守「沃森哲學」:
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老托馬斯·沃森為公司制定了「行為准則」,這些准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准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
l、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例:從IBM中國公司網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國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客戶共同走向隨需應變的轉型之路。 」,其引號中的內容,正是「沃森哲學」對客戶態度的表述。
歷史
早年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 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Hollerith。 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RT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 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 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2月14, ,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公司合並成CTR製造各種產品,包括員工計時系統、磅秤、自動切肉機,而且最重要的是發展計算機、穿孔卡片設備.一段時間CTR集中精力專做穿孔卡片,不再參與其他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時代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發表了《IBM和大屠殺》(ISBN0609808990),此書聲稱要說明IBM紐約總部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 J. Watson如何透過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國提供穿孔卡片機,並且他們知道機器可以幫助納粹實行"最後解決" 。書中說,在紐約的合作下,IBM的日內瓦辦事處和Dehomag、德國子公司,積極參與支持納粹的暴行。Black還說,這些機器使得納粹更有效率的工作. 2003年該公司的紀錄片還探討這個問題.
IBM已解除了這些指控,並且基於他們的訴訟也被駁回。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 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你在開玩笑,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 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空軍和航空工程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關於第一代實時、數碼計算機(其中包括許多其它中前進諸如一項綜合性錄像展示、磁心經驗傳承、輕型槍炮,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plexing、多處理器、網路化). IBM建了每台售價萬的56台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 但是,在長遠來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電子計算機進行研究的軍事投資。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一個項目參與者(RobertPCrago)說:"我們不能想像, 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二千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 。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路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60年代至80年代成功
在60年代IBM是最大的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 現在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棄了一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注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恆溫. 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 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今天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在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 訴訟一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近代史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會計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每年損失。因為這次損失,IBM已發生重大變化的經營活動,其重點將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服務.
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詢能力加強. 公司越來越把重點放在推動企業解決咨詢、服務及軟體,並且著重硬體和高價值的晶元技術; 截至2005年,從業人員約195專業技術人才. 總共有大約350名傑出工程師和60名IBM研究員、擁有大量的高級工程師.2002年,IBM宣布開始了0億美元的研究計劃,並落實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提供的超級資源"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時以來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IBM近年不斷加大專利組合,這是與其他公司的寶貴的交叉許可. 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 這13年期間已有超過31,000項專利,IBM是第一人.
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一項事業,在此期間該公司創造了0億美元的底線。. 2003年財富雜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羅的話說,IBM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帶來了10億美元的利潤。
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員會於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資,2005年5月完成. IBM有19%的股權聯想,將其總部設在紐約州和IBM任命行政總裁. 該公司將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權,最初為期五年。因購買、繼承了聯想產品線,包括了Thinkpad筆記本電腦,laptops已經成為IBM最成功的產品.
最近,IBM已從硬體科學技術的角度將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供咨詢和收購企業重整服務. 新IBM在咨詢、軟體和技術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全球配送能力,這種變化反映非常強烈.
IBM目前正參與開發Cell工程(與Sony一道)、多媒體設計下一代處理器架構、高技術含量的游戲.
在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樣做的通過凍結晶元到F-451℃(-268.0C),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 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2003年,IBM營收為891億美金,全職雇員23萬人。
IBM中國包括: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中國研究中心CRL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同年12月8日,佔有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產銷業務。
2005年,出售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給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聯想在五年內仍舊適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
IBM在中國
IBM 與中國的業務關系源遠流長。早在 1934年,IBM 公司就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第一台商用處理機。1979年,在中斷聯系近 30年之後,IBM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再次來到中國。同年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台 IBM 中型計算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IBM 在華業務日益擴大。80年代中後期,IBM 先後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92年 IBM 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這是 IBM 在中國的獨資企業。此舉使 IBM 在實施其在華戰略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掀開了在華業務的新篇章。隨後的 1993年, IBM 中國有限公司又在廣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到目前為止,IBM 在中國的辦事機構進一步擴展至哈爾濱、沈陽、深圳、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漢、福州、重慶、長沙、昆明、烏魯木齊、濟南、天津、鄭州、合肥、南昌、南寧、寧波、石家莊等24個城市,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在華業務覆蓋面。伴隨著 IBM 在中國的發展, IBM 中國員工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超過8500人。除此之外, IBM 還成立了9家合資和獨資公司,分別負責製造、軟體開發、服務和租賃的業務。
IBM 非常注重對技術研發的投入。1995年,IBM 在中國成立了中國研究中心,是 IBM 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現有 200 多位中國的計算機專家。隨後在 1999年又率先在中國成立了軟體開發中心,現有2000多位中國軟體工程師專攻整合中間件,資料庫,Linux 等領域的產品開發。
二十多年來, IBM 的各類信息系統已成為中國金融、電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許多重要業務領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術手段。IBM 的客戶遍及中國經濟的各條戰線。
與此同時,IBM 在多個重要領域占據著領先的市場份額,包括:伺服器、存儲、服務、軟體等。
取諸社會,回饋社會,造福人類,是 IBM 一貫奉行的原則。IBM 積極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並在社區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
IBM 與中國高校合作關系的開始可追溯到 1984年,當年 IBM 為中國高校作了一系列計算機設備硬體和軟體的捐贈。1995年 3月,以 IBM 與中國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為標志,「IBM 中國高校合作項目」正式啟動,這一長期全面合作關系的基本宗旨是致力於加強中國高校在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12年來,IBM 中國高校合作項目不斷向著更高的水平、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領域發展,對中國高校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自 1995年以來,IBM 已向中國高校捐贈了價值超過 15億人民幣的計算機設備、軟體及服務。在高校合作項目方面,目前已與 50 多所中國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57萬人次學生參加了 IBM 技術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培訓,5.8萬人次學生獲得 IBM 全球專業技術認證證書,4000多人次教師參加了 IBM 組織的不同形式的師資培訓。
除了在高等教育領域與中國教育界進行合作之外, IBM 還將合作范圍積極拓展到基礎教育領域。繼 2001年 IBM KidSmart「小小探索者」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工程引入中國以來,IBM 已經連續 6年在中國開展了這一項目。目前 IBM 已與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 68 個城市的近 430 所幼教機構進行合作,捐贈了 2350套 KidSmart 兒童電腦學習中心。
自 2003年起,IBM 與教育部進一步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的20所小學開展了 Reinventing Ecation 「基礎教育創新教學項目」,採取更多、更有價值的支持方式,把國外成熟的經驗和資源引入中國,並充分結合中國的現狀和需求,更好地幫助學校藉助 IT 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上述兩個項目,共有 1萬多名基礎教育領域的骨幹教師接受了 IBM 的免費培訓,10萬名兒童受益。
2003年,IBM TryScience Around the World 「放眼看科學」青少年科普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通過這個項目, IBM 向中國的科技館捐贈電腦終端,終端通過高速網路與異地伺服器相連並將伺服器上的豐富內容呈現給科技館的訪問者。「放眼看科學」內容涵蓋了生態考古、太空探索、極限運動、海洋生物等多個方面,為青少年打開了一道接觸科普知識、了解科學概念的全新大門。目前, IBM 已向 11個 城市的科技館捐贈了40套 IBM TryScience Kiosk 多媒體終端。 對於 IBM 在中國的出色表現和突出貢獻,媒體給予了 IBM 十分的肯定。 IBM 先後被評為「中國最受尊敬企業」、「中國最受尊敬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國最具有價值的品牌」、「中國最佳僱主」等。2004年, IBM 中國公司被《財富》雜志中文版評選為「中國最受贊賞的公司」,並榮居榜首。2005、2006年,IBM 連續兩次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企業公民工作委員會授予「中國優秀企業公民」榮譽稱號。
IBM 的前任 CEO 郭士納先生在談到 IBM 中國公司的時候,曾經深情地說:「 IBM 懷著對中國的承諾,為中國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術公司。它設在中國,為中國人服務,有朝一日也為全世界服務。 IBM 中國公司必將會成為『中國的 IBM 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一部分。」 回顧 IBM 在中國的成長歷程,從最初的戰略嘗試階段,到中期的戰略投資階段,再到全面融入階段,IBM 始終懷著對中國的深切承諾。
自 2004年賦予創新新的定義之後,2006年,IBM 進一步將創新的內涵延伸到六個層面,即「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管理和文化創新」以及「政策與社會創新」。
同年,IBM 還將「服務創新」的理念引入中國,先後與商務部簽約助力「千百十工程」,推動中國現代服務產業發展和外向型產業結構升級 ;與教育部簽署「現代服務科學方向」研究合作項目備忘錄,將服務科學課程引進中國高等院校;與衛生部合作,推動構建中國醫療信息服務共享平台和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質量。為了更好的配合服務戰略的實施 IBM 先後將全球采購總部遷往中國深圳,與雷曼兄弟共同啟動了 1.8億美元的「中國投資基金」,並將全球兩個 SOA 解決方案中心之一設在了北京。 IBM 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中國帶來 IBM 在全球信息技術服務方面所具備的領先技能,幫助中國企業和政府實現創新,從而更有力地支持中國在服務行業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
2007年,IBM 中國公司將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在全球化的視野和布局下,努力成為中國客戶的創新夥伴,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盡一份心力。
F. 什麼是IBM
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網址:www.ibm.com.c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公司,1914年創立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業跨國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萬多人,業務遍及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的服務。
IBM創始人為老托馬斯·沃森,後來公司在他的兒子小托馬斯·沃森的率領下開創了計算機時代。
IBM現任CEO為Samuel Palmisano,音譯薩繆爾·帕米沙諾,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國, 也即 IBM(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現任董事長是周偉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錢大群擔任CEO。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和藍色基因),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軟體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軟體界的領先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 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部。截止目前,IBM軟體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連續十三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發人員共累積榮獲專利22358項,這一記錄史無前例,遠遠超過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國企業所取得的專利總和,這11家IT強手包括:惠普、英特爾、Sun、微軟、戴爾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項專利申請,雖然少於2004年的3,248項專利申請,但是仍舊將第二名甩開很大的距離。
2003年,IBM總營收為891億美金,全球雇員23萬人。
2004年,IBM總營收為965億美元,全球雇員31萬人。
2005年,IBM總營收為911億美元(在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聯想之後).
IBM中國包括:
IBM中國開發中心和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 http://www.ibm.com/cn/cdl/
IBM中國研究院(原IBM中國研究中心)CRL:http://www.ibm.com/cn/ibm/crl
IBM中國網址 http://www.ibm.com/cn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IBM軟體部分為五個部分
DB2,Webshpere,Tivoli,Rational,Lotus
公司動態:
2004年12月,IBM公司將全球的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業務出售給聯想。聯想擁有ThinkPad和ThinkCenter商標,並可在5年之內使用IBM品牌。
-------------------------------------
IBM公司同時也是備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夠在近百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尤其是在IT行業中,制定多項標准,並努力幫助客戶成功。另,該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最最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於,IBM公司近百年的歷史當中,一直堅持遵守「沃森哲學」:
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老托馬斯·沃森為公司制定了「行為准則」,這些准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准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
l、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例:從IBM中國公司網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國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客戶共同走向隨需應變的轉型之路。 」,其引號中的內容,正是「沃森哲學」對客戶態度的表述。
歷史
早年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 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Hollerith。 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RT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 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 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2月14, ,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公司合並成CTR製造各種產品,包括員工計時系統、磅秤、自動切肉機,而且最重要的是發展計算機、穿孔卡片設備.一段時間CTR集中精力專做穿孔卡片,不再參與其他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時代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發表了《IBM和大屠殺》(ISBN0609808990),此書聲稱要說明IBM紐約總部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 J. Watson如何透過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國提供穿孔卡片機,並且他們知道機器可以幫助納粹實行"最後解決" 。書中說,在紐約的合作下,IBM的日內瓦辦事處和Dehomag、德國子公司,積極參與支持納粹的暴行。Black還說,這些機器使得納粹更有效率的工作. 2003年該公司的紀錄片還探討這個問題.
IBM已解除了這些指控,並且基於他們的訴訟也被駁回。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 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你在開玩笑,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 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空軍和航空工程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關於第一代實時、數碼計算機(其中包括許多其它中前進諸如一項綜合性錄像展示、磁心經驗傳承、輕型槍炮,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plexing、多處理器、網路化). IBM建了每台售價萬的56台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 但是,在長遠來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電子計算機進行研究的軍事投資。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一個項目參與者(RobertPCrago)說:"我們不能想像, 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二千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 。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路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60年代至80年代成功
在60年代IBM是最大的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 現在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棄了一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注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恆溫. 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 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今天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在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 訴訟一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近代史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會計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每年損失。因為這次損失,IBM已發生重大變化的經營活動,其重點將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服務.
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詢能力加強. 公司越來越把重點放在推動企業解決咨詢、服務及軟體,並且著重硬體和高價值的晶元技術; 截至2005年,從業人員約195專業技術人才. 總共有大約350名傑出工程師和60名IBM研究員、擁有大量的高級工程師.2002年,IBM宣布開始了0億美元的研究計劃,並落實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提供的超級資源"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時以來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IBM近年不斷加大專利組合,這是與其他公司的寶貴的交叉許可. 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 這13年期間已有超過31,000項專利,IBM是第一人.
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一項事業,在此期間該公司創造了0億美元的底線。. 2003年財富雜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羅的話說,IBM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帶來了10億美元的利潤。
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員會於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資,2005年5月完成. IBM有19%的股權聯想,將其總部設在紐約州和IBM任命行政總裁. 該公司將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權,最初為期五年。因購買、繼承了聯想產品線,包括了Thinkpad筆記本電腦,laptops已經成為IBM最成功的產品.
最近,IBM已從硬體科學技術的角度將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供咨詢和收購企業重整服務. 新IBM在咨詢、軟體和技術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全球配送能力,這種變化反映非常強烈.
IBM目前正參與開發Cell工程(與Sony一道)、多媒體設計下一代處理器架構、高技術含量的游戲.
在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樣做的通過凍結晶元到F-451℃(-268.0C),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 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2003年,IBM營收為891億美金,全職雇員23萬人。
IBM中國包括: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中國研究中心CRL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同年12月8日,佔有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產銷業務。
2005年,出售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給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聯想在五年內仍舊適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
G. 請問:中鐵快運,和上市公司 ,鐵龍物流(600125)的關系。
首先明確樓主問題:
中鐵快運(CRE)與中鐵物流(ZTKY)不是同一家公司。中鐵快運是鐵道部直屬企業,中鐵物流在行內被稱為「豹子頭中鐵」(相應的CRE也被稱為「火車頭中鐵」)是私人企業,老總叫高彤。
「豹子頭中鐵」最早叫「北京中鐵快運有限公司」,可以說他們是最早注冊含有「中鐵快運」字樣公司名的鐵路快運業務公司,比真正的CRE要早。後來有了CRE 有了CRE的北京分公司 所以「豹子頭中鐵」不得不改名,現在叫做「中鐵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豹子頭中鐵」的業務模式是必須依託於CRE的。承保CRE的專線然後自己運營,這類公司目前在國內游很多家。可以說CRE是中國鐵路所有「行包」、「行郵」列車快運業務的管理公司,歸屬鐵道部。
容易與「豹子頭中鐵」搞混的除了CRE,還有02年成立的「中鐵現代物流」(對比「豹子頭中鐵」現在的名字:「中鐵物流集團」)。全稱叫「中鐵現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RMLT)」該公司也是「鐵道部一脈」的「國企」,但不是直屬鐵道部,而是脫胎於「中鐵物資總公司」(現在叫「中鐵物資集團(CRMG)」),而「中鐵物資(CRMG)」則隸屬於「中國鐵建(CRCC)」,而「中國鐵建」過去曾直屬鐵道部,現在「政企分開」了。
———————————— 分割線 ——————————————
再說一下鐵路在物流行業的幾個公司(跟鐵道部掛鉤的,或者叫「國企」):
1、中鐵現代物流,這個上面說過了 鐵路的 但是不直屬鐵道部,直屬CRCC
2、中鐵快運(CRE)這個上文也說了 鐵路的 直屬鐵道部 主管全國「行包快運」業務
3、中鐵特貨(CRSCS)全稱叫「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直屬鐵道部 主營全國所有需要鐵路運輸的「特貨運輸(大件、整車、冷藏、危險品等)」業務。
4、中鐵集(CRCT)(就是樓主所說的中鐵集運)全稱叫「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直屬鐵道部 主營全國所有「鐵路集裝箱」業務(18分公司、7個直屬站、集裝箱班列等等)
中鐵集運目前共有4家子公司,需要樓主注意的有兩家:
1、鐵龍物流(CRT)這是一家中鐵集的子公司,屬於「絕對控股」,「絕對管理」,是A股上市企業,股票代碼(600125),樓主感興趣可以自己網路搜索
2、中鐵聯集(CRL)地位跟鐵龍一樣,不過名字本身很容易跟母公司「中鐵集」搞混。從業務上來說,中鐵聯集專營「鐵路集裝箱聯運」,但是該業務也是母公司「中鐵集」的重要業務。
非要說區別的話:「中鐵集」聯合另外6家「股東公司」共同建立了「中鐵聯集」,業務的重點應該是專注於建立、管理並運營全國18個「鐵路聯運集裝箱中心」。這18個中心都是新建項目,有的建成有的在建有的還在規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凌駕於」原來「中鐵集」已經擁有鐵路集裝箱運輸及鐵路集裝箱聯運網路之外的「關鍵節點」。
對「鐵路系」公司的內部管理發展情況不是很熟悉(我不是「鐵路人」),樓主如果立志進「中鐵集」的話,我推薦樓主仔細研究一下這家「中鐵聯集」,畢竟他7方股東中除中鐵集以外的任意一家都不是「吃素的」(新創建、漢彩、中集、德鐵、達飛、以星)。如果「中鐵聯集」能真正走上上市公司發展的正式軌道的話,有這樣股東背景的公司應該說是一個不錯的發展平台。
9月
H. ibm是什麼公司
IBM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的簡稱。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1911年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服務。另有,世界魔術師協會也簡稱IBM。
I. 中國投資銀行的前景
非常不錯,且有越來越集中的態勢,像中金公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這樣的大券商越來越吃香
J. 現在什麼工作工資高
現在學廚師還是很有前途的
現在的廚師工資是一個比一個高,少4、5千,多則上萬,
活脫脫就是一個白領,比在寫字樓上班的人的工資都還要高
你要是技術好的,很多酒店爭著你去上班,開出的待遇也很高。
尤其是那些專業品牌烹飪學校出來的廚師,基本功很扎實,
待遇一年比一年好,就是怕那些大師傅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