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市場回購股票例子
中國資本市場早期已發生過的幾起股份回購案例
1,最早的股份回購案例----豫園股份案例
中國最早的股份回購案例當屬1992年小豫園並入大豫園的合並回購.有人認為這可以看作中國股市第一例為了合並而實施股份回購的成功個案.大豫園作為小豫園的大股東,把小豫園所有股票(包括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悉數回購並注銷,採取的是協議回購方式.程序上經股東大會批准,合並後新公司再發新股,並承諾小豫園股東有優先認股權.因限於當時的外部環境,這一合並回購談不上什麼商業色彩,政府行為起了重要作用.
2,回購後再增發的第一起案例----陸家嘴案例
1994年9月陸家嘴以公司土地尚未完全投入開發\國家股的部分資本仍然虛置\並且股權結構不合理為由決定採用協議回購方式實施減資計劃,即以每股2元的價格回購國家股2億股,隨後又增發B股(流通股),使社會公眾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了"15%"的要求.此案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減資回購從而規范股權結構並不是最終目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國家股減資回購,再增發一定數量的流通股(B股),即回購不是為了減資,而是為了進一步增資擴股.在這個意義上說,股份回購成為一種策略性的資本運營手段.
3,鄭州百文案例
1996年一位個人投資者曾持有7.43%的鄭州百文股票,大大超過當時《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中的關於個人持股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千分之五比例的規定.按照當時的處理規定應由公司購回這部分超出比例的股票.但即使是按買入價格或市場價格中的較低價格,回購這部分股票所支付的巨資亦會對鄭州百文的經營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後來這一部分股票事實上是通過二級市場強制性拋出的.
4,湖北興化案例
湖北興化是1989年成立的股份制試點企業,1996年1月作為歷史遺留問題股上市.然而,在上市前的數年時間里,該公司曾相繼購回要求退股的四百餘名職工的44萬股本公司股票,然後又於1996年通過第三方將這部分回購來的股票以市價轉讓,獲利2000多萬元.由於湖北興化的這一行為違反了前述國家有關規定,因此被證監會處罰沒收回購股票所得.
5,雲天化案例
1999年4月,雲天化公司董事會宣布將以不低於該公司1998年末每股凈資產的價格(至少要出資4.02億元),向大股東雲天化集團回購其持有的2億股國有法人股,占雲天化總股本的35.2%.公司董事會於2000年9月21日公告,公司將於2000年11月4日之前,以自有資金,完成對第一大股東雲天化集團公司2億股國有法人股的協議回購,回購價以經確認的每股凈資產2.83元為准,回購金額56600萬元.此次回購部分佔公司總股本的35.20%.回購股份被注銷以後,雲天化總股本為36818.18萬股,其中國有法人股佔72.84%,社會公眾股佔27.16%.
對雲天化集團來說,此次以每股2.83元的價格轉讓2億股,與發起設立時每股1.01元的凈資產比較,在3年中增值180.19%,年投資收益率為60.06%,如再考慮到歷年分紅,投資收益率更是高達72.27%,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大幅增值.回購完成後,集團公司在股份公司中仍處於絕對控股地位;同時,獲得的5.66億元現金,又可以投入其它項目.對雲天化來說,公司的主業市場極度疲軟,此次回購不失為一條迅速提高公司業績的捷徑;從目前的財務狀況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僅為10.85%,明顯偏低,公司的流動資產總額為7.90億元,其中貨幣資金高達5.24億元,這也說明公司資產流動性好,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股份回購.通過本次股份回購,有利於公司在證券市場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為公司的健康,規范發展奠定基礎.此次回購,公司的中報每股收益可以提高到0.285元,凈資產收益率可以提高到10.08%,公司股票的"含金量"將大大提高,這也為廣大股東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6, 滬昌特鋼案例
1999年11月28日,公司董事會通過以資產回購國有法人股議案:以公司11394萬元不適資產向控股大股東上海五鋼(集團)有限公司回購部分國有法人股並注銷股本,總股本將縮小.回購價格以不低於每股凈資產確定.該案例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未實施,但其重要意義在於是中國股市第一次提出以資產回購股份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對改善上市公司資產結構具有明顯積極作用
。
6.麗珠集團於 1993 年10 月28 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經營范圍
以醫葯為主,兼營化工、食品、房地產、旅業、信息等。公司是1992 年成立的股
份公司,主要生產和經營醫葯產品等,現生產的主要產品有麗珠得樂、麗珠腸樂、
麗珠康泰必妥等。1993 年成為醫葯行業首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A 股和B
股股票均掛牌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公司現已發展成為以葯物制劑為主體,生物
工程、抗生素及第三產業多元化經營的醫葯綜合型股份制企業集團。2008 年6
月初, 沉寂已久的B 股市場被麗珠B 的一則公告激起波瀾, 麗珠集團宣稱, 其B
股價格被嚴重低估, 影響企業形象, 為了提振股價, 該公司擬以總額不超過1.6
億港元回購部分B 股, 回購價格不超過16 港元/股, 約1000 萬股。回購股份分
別約占公司已發行B 股股份和總股本的8.18%和3.27%。麗珠B 股2008 年6 月
19 日收盤時價僅11.7 港元,16 港元的回購價加比溢價達36.7%。在集團6 月20
日的股東大會上,回購案獲得了99.72%的高票通過,麗珠集團成為了中國市場
首個實施B 股回購的公司。
『貳』 一個簡短的案例,簡單的股票問題。
1.你需要持有5股已流通股,才可以買入4股,配股價是5元,跟流通股價沒有關系。
2.公告宣布就是告訴股民這個消息,如果你持有該股票,就考慮是否參加配股。
如果在配股繳款日股價遠高於配股價5元,那肯定要參加配股;如果當日股價低於配股價5元,你肯定不要參加配股了;如果當日股價在5元附近,你就要考慮是參加還是不參加了。
『叄』 休克療法的中國股市案例
從2012年年中到2013年4月,在股市的起起落落中,熱點不斷變換,但新股發行一直都是市場的焦點。先是在股市不斷下跌中被認定為罪魁禍首,遭到各方口誅筆伐,後又在實質性暫停後製造了股市「堰塞湖」。
自2012年二季度開始,股市持續低迷,投資者看不到希望。但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企業的IPO熱情不減,隊越排越長。投資者不賺錢,融資者照融不誤,這一反差把A股市場重融資、輕投資的弊病暴露無遺。
很多人認為,正是源源不斷的新企業上市抽走了股市資金,影響了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和信心,應立即暫停IPO,讓股市休養生息。隨著股市的持續下跌,這種呼聲越來越高。 經濟周期和市場規律,是主導股指漲跌的最重要因素,不可能通過IPO的節奏去強行改變和扭轉。暫停新股發行干擾了市場運行的正常程序,不僅掣肘了直接融資功能,「堰塞湖」的形成也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
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監管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資者的損失往往成為暫停IPO的理由,但從根本上講,造成投資者損失的原因是我國證券市場不成熟、市場化程度不高、概念炒作層出不窮、投資者盲目跟風等。
暫停新股發行,是對資本市場功能定位的扭曲,行政之風與市場化的矛盾才會真正傷害投資者利益,投資者對開閘預期的恐慌,真正影響著市場心理預期和股指走勢。
同時,暫行新股發行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排隊企業為上市進行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已付出了巨額成本,暫停一方面加劇企業財務成本,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企業融資預期渺茫、資金鏈告急,對眾多中小企業無異於雪上加霜。
理順股市矛盾非一蹴而就,暫停新股發行的「休克式療法」不僅不能解決原有矛盾,反而加劇了市場新問題的形成。「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中國股市的問題也需要在發展中逐步探索、完善,最終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肆』 求一個股票案例及分析
000025深特力,是一個典型的莊家控制的案例。2015眠6.7月份股災是跌倒9元多,莊家進去後一口汽拉到50多元,又從50多元跌倒18元,再從18元拉到80多元,如果股民會跟庄的,是可以賺大錢的。為什麼呢,主要是莊家控盤後,每有放量,說明莊家不急於出貨。這樣就給敢於追庄的散戶提供了賺錢的機會。
『伍』 股票案例分析上漲下跌
你好,你是股市新人吧?
你發的截圖不是股票,是一種分級基金,分兩種,數字前面加B的基金是加了杠桿的,比加A的風險系數要高,風險和收益成正比;建議你還是先打好基礎,磨刀不誤砍柴工。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買股票的案例
你現在還是不懂股票吖~
好好買本書,先把基礎知識學好吧。。
你問這個問題,就證明了你暫時還是很無知的。恕我說話有點難聽,但這是事實,在股市要生存必須正視自己的不足。
我給個案例你看嘛。是主力資金在N年前炒作的一個事件,不知是真是假。但手法方面,我個人認為確實像是主力爆炒某股票的手法。
故事太長了,你在網路搜"基金金泰的操盤經歷",這個很經典的故事了。你要是找不到,通過我個人資料找一下我吧。。我懂得,我都會告訴你。
『柒』 請問在股票市場上有哪些經典案例
比較經典的就是上海楊懷定,人稱楊百萬。他是中國最早的股民,歐美股市都知道中國股民楊百萬。可見他的知名度,他最早抄真空電子,一張單子下來就凈掙幾十萬,後來他有一大堆人跟他學抄股,就是看他買進就跟著買進,看他賣出就跟著賣出,到後來股市下跌到三百多點,別人有的血本無歸,有的改行賣茶業旦,他依然在股市馳吒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