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跌了錢還有嗎
如果10塊錢買的股票,價格跌到1元,再跌到1分,那估計這家公司就快破產了。如果公司破產倒閉,那就沒有漲回來的事了。倒閉了,股票就是廢紙了。
2. 股票跌了以後錢都那裡去了
供求關系 金融衍生物的 轉變 我給你舉個最簡單例
金融衍生物使價格轉變
如果全世界只有你有5個蘋果 每個定價10元 一共值 50元 有人想收藏 所以花了50元購買 這個人 購買後 加大力度宣傳 關注的人 非常多 後 蘋果 或根據 金融衍生物的規則 價格 上漲到 每個100元 這個時候 又 有個人 想收藏 所以 購買了 花了500元 現在 他又宣傳 想把價格 抬高 可是有人說 那個帶水份的 容易壞 這個時候 大家都注意到了這點 沒有人願意購買了 最後 蘋果壞了 賣給了 收廢品的 每個 1元 一共5元 這錢 哪也沒有去 只是 需要的人 少了 蘋果就不值錢了 東西多了=通貨膨脹
東西少了=通貨緊縮
在給你 舉個例
東西 多則不值錢 少為 值錢
我家在東北 2000年左右 豬肉 每斤 4.5元左右 到了 2005年 豬肉 每斤 12元 這個時候 有人發現 豬肉這么貴 就會有更多的人來養豬 1年左右 這些人養的豬 可以賣錢了 市場 豬肉量多了 就會有一些 商家 為了 多賣 豬肉 先 降價 隨後 更多的 商家 降價 結果到了 7元每斤
加入說 你在12元每斤的時候 買了 100斤豬肉 一共花了 1200元
沒過幾天 每斤掉到了 7元 價格700元 賠了 500元 這500元 哪也沒去 只能說 通貨膨脹了 不值錢了 就是金融衍生物的 價格轉變
最後告訴你 東西多了 不值錢
東西少了 就 值錢
俗話說 物 以稀為貴
3. 股票跌掉的錢都去哪了
因為股市本來就是經濟的晴雨表,隨著經濟周期的不同,牛熊轉換也是交替的,在牛市存在泡沫,在熊市會被低估,並不存在投資者的錢虧給了誰,只不過隨著這種周期轉變市值產生了變化而已。
股票是以錢來量化的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所謂估值就是基於預期的證券價格,其實是一種虛擬經濟。在股票上漲時,持股人只是浮盈,在股票下跌時,持股人只是浮虧。這種上漲或者下跌就是由於預期的變化,也就是估值變化。
(3)股票跌後錢擴展閱讀
從微觀角度來說,如果散戶甲認栽退出這個市場,賣出了自己手中的籌碼,形成實際的虧損,而乙接手了,後面隨著股價上漲,乙賺錢了,就意味著甲虧損的正好被乙賺了。
而事實上,這里的乙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股市零和博弈,其實股市不是零和博弈,是負和博弈才正確,因為只要投資者交易,就會有券商的傭金收入、印花稅等成本,雖然每一筆不多,但是時間長了累計起來還是不少,這就是為什麼虧損的人總比賺錢的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4. 股票跌了,損失的錢哪裡去了
蒸發啦,並不是誰賺多少誰就賠多少,可能賠的會多的多,就像買東西一個樣子,現在的市場價格高於了你的買入價格,所以你就虧了,可以看一下下邊這個小比喻,很形象的說明了誰賺誰虧: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5. 股票跌了錢去哪了
股市在大跌時蒸發的錢主要表現在大股東減持所換成的現金、有先見之明的投資者兌現的利潤、機構投資者等主力機構高位出貨換成的現金、流向券商的傭金以及印花稅等。
6. 股票下跌的錢都跑哪去了
錢還在,不過市值蒸發了。
假設某股,你10元買入,賣給你股票的那個人一股拿了10元走,你拿到了一股虛擬資產,股價10元。
後來股價跌到2元了,你賣了,你拿了2元回來,你轉出去的那一股資產估價2元,中間的8元不見了,也就是蒸發了。
所以,股票是一種虛擬的商品,他的價值不是花費的勞動時間決定的,是市場給予的評估決定的,也就是說市場覺得它值100元,它就標價100元,市場覺得它值1毛錢,它就標價1毛錢。
當然,成交的錢是真的,是不會消失的。上例中,你花的10元賺到了上家兜里,並沒有消失,你賣的錢從下家轉到了你的兜里,也沒有消失,只是你擁有的錢從10元變成2元了,這個損失是你的資產估值蒸發了8元,但是自始至終,你一毛錢票子也沒印過,一毛錢也沒有燒過,所以票子的數量也沒變,只是你曾經擁有的那一份虛擬資產貶值了。
對了,單從這個例子中提供的信息看,股票代表的那一股對應的凈資產也不會因為股價從10元跌到2元而發生變化,對應經營的收益權也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那份收益權的估值。
7. 股價下跌的錢到哪去了
如果在高價時公司利用了資金,等到低價時股民賣出股票,那就是公可賺到了蒸發的錢。如果在高價時公司沒有利用此資金,而是放在銀行,到低價時股民賣出股票,那就是銀行白白賺到了這筆市值蒸發的錢。一億元存在保險櫃里的錢不可能變成一萬元。
8. 股票跌了錢去哪了
一、如果股票下跌了你有買出股票,大部分錢被「讓你上家股東拿走了」。
二、如果股票下跌了你沒有買出股票,一直持有錢被「蒸發了」。
清人王國維說,人生有三種境界,分別用古人的三句詩詞來形容,我看放在股市再合適不過了。長期以來,這三種境界為許多文人學士所津津樂道, 成為孜孜以求的目標,因為這其中不但包含著有益的治學之道,而且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