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蛇金龜酒是真是假
Ⅱ 金龜換酒的故事誰知道
唐天寶元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客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
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偶然相逢,就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訝地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仙呀」。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做為酒錢。
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賀知章仰面大笑說:「這算得了什麼?今日有幸與仙人結友,可要喝個痛快!區區金龜哪能妨礙我倆一同享樂呢」。
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時才告別。後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皇帝也已久聞李白大名,於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學士。
(2)金龜酒股票擴展閱讀:
「金龜換酒」主人公介紹:
1、賀知章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
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86歲告老還鄉,不久去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
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龜換酒
Ⅲ 五蛇金龜酒能治什麼病
我過年時看望長輩時送的這個酒、效果挺好、
Ⅳ 金龜挽酒是什麼意思
有金龜換酒,貌似沒有挽酒
金龜:袋名,唐代官員的一種佩飾。
金龜換酒:解下金龜換美酒。形容為人豁達,恣情縱酒。
Ⅳ 最好金龜換酒,相與醉滄州.什麼意思
金龜指所佩雜玩之物。 唐 李白 《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 賀公 ,於 長安 紫極宮 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王琦 註:「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 武後 朝內外官所佩之金龜。」 明 何景明 《過寺中飲贈張元德侍御》詩:「腰下金龜在,明朝付酒壚。」 明 徐渭 《賀知章乞鑒湖一曲圖》詩:「幸有雙眸如 鏡水 ,一逢 李白 解金龜。」
渴望能夠在滄州想與痛飲,不醉不歸。(內心應該是比較相知,感情比較深厚。好友相聚痛飲)
Ⅵ 金龜換酒是誰的典故
釋義 解下金龜換美酒。形容為人豁達,恣情縱酒。
出處 唐·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賀知章,唐越州會稽人,晚年由京回鄉,居會稽鑒湖,自號四明狂客,人稱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第一位詠的就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真是醉態可掬。與張旭、包融、張若虛稱「吳中四士」,都是嗜酒如命的人。在賀知章50多年的官宦生活和他幾十年的飲游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可以說是他賞識了李白。唐代孟棨《本事詩》記:「李太白初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賞者數四,號為謫仙。」從此李白被稱為「謫仙人」,人稱詩仙。兩人相見恨晚,遂成莫逆。賀知章即邀李白對酒共飲,但不巧,這一天賀知章沒帶酒錢,於是便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帶的金龜(當時官員的佩飾物)換酒,與李白開懷暢飲,一醉方休。這就是著名的「金龜換酒」的故事。
唐天寶三年(744),賀知章告老還鄉,李白深情難舍。 作《送賀賓客歸越》詩道:「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表達了他對賀知章的情誼和後會有期的願望。不幸,賀知章回到家鄉不到一年,便仙逝道山。對此,李白十分悲痛,他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其序曰:「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悵然有懷,而作是詩。」其一:「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其二:「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可見「金龜換酒」一事,給李白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象,產生了多麼深厚的摯情。在《重憶》一首詩中,他還念著賀知章:「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後來的人對這兩位詩仙、酒仙的相知十分羨慕,十分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