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用貸款理財標的風險有哪些
信用貸款理財標一般無抵押、無擔保,且融資額度較小,主要風險在於國內徵信體系尚不健全,貸款違約率較高。P2P理財盡量選擇無風險、風險極小的理財標的,如禮德財富上的機構擔保標,禮德優選標,有多次風控,本息保障。
❷ 資本化、私募是屬於什麼行業的名稱
今年私募行業獲得「從業執照」,私募行業大發展趨勢已定。而另一面,公募機構由於近期屢屢被爆出「老鼠倉」,名聲掃地。而從近期披露的一系列市場表現和數據來看,私募行業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已經開始全面趕上甚至超越公募機構。
截至2014年4月底,根據在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私募證券信託產品進行的統計,在25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浮現了79家私募投資顧問所管理的138隻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共計出現299次。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合計持有135.92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股票。
而與2013年年報統計結果相比,在30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浮現了82家私募投資顧問所管理的154隻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共計出現379次。截至2013年年底,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合計持有143.87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股票。
這一數字和同期A股公募基金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公募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持股約1000家上市公司中約有600餘家持股比例超過流通盤1%。然而,雖然在資金力量上仍然遜色,但這並不影響私募基金開始占據市場的話語權。
「創業板、中小板私募活躍度指標大幅回落,表明私募對待創業板與中小板的態度較去年底發生較大變化。」中信證券分析師黃曉萍認為,和公募基金在一季度加倉扎堆中小板、創業板等「小票」的行為相比,船小好調頭的私募在迴避創業板與中小板股票這一問題上表現得更為主動靈活。
她所做的統計顯示,2014年一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包含證券投資信託產品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減少30.23%,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證券投資信託產品減少22.22%,出現次數減少34.55%,投資顧問減少15.38%,持股市值減少19.13%。各項指標均顯示私募對於創業板信心下降。而中小板的情況與創業板也十分類似。私募出現在中小板上市公司數量減少21.70%,出現產品減少16.46%,出現次數減少28.06%,投資顧問減少12.50%,持股市值減少16.94%。
黃曉萍認為,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更主動也更靈活,讓其在把握市場熱點和題材時占據主動。
中信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私募持股周期5.43個月,較上期延長1個多月,增幅26%,創下近五個周期以來最高水平,同時也逼近2012年年報的歷史記錄5.71個月。
事實上,私募的地位在今年獲得正名之後可謂快速提升,目前已經備案的私募機構已近千家。而本月初出爐的「國九條」也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私募發行制度以及發展私募投資基金。
私募行業蓬勃發展是大勢所趨。雖然近期的股指並不強,但新「國九條」的頒布意味著政策底的形成,接下來只需要靜待市場底的形成,就將迎來燦爛的陽光,而隨著私募在市場上的動作越來越多,取代公募的風向標地位也是水到渠成。
❸ 銀行理財有哪些風險
❹ 銀行理財有哪些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匯率風險與政策風險等多個方面。作為主流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的主要風險在於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投向交易性資產的產品包含市場風險;外幣產品對人民幣投資者而言存在匯率風險。不同產品的各類風險不同,不同銀行對各類風險的把控也各擅勝場,投資者宜在購買理財產品前對風險多加了解。
信用風險逐漸顯現由於固定收益率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隱含了銀行對預期收益的保證,因此,銀行的信用風險最為關鍵。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市場的信用風險逐漸提升,部分資金鏈緊張的企業、中小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都面臨較大的資金問題。近期陸續出現信託產品兌付事件,特別是銀信合作項目,給市場敲響了警鍾,也暴露出銀行在風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此外,銀行的經營壓力加碼、凈息差縮窄、不良貸款和不良率雙升、投資收益率下滑等,都將影響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日趨激烈,部分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可能出現"道德風險",將部分理財資金投向風險較高的信託產品,加大資產池的信用風險。」
中信證券(600030)
分析師黃曉萍表示。
從理財產品規模與存款規模的比例來看,中小銀行理財產品佔比較高。
浦發銀行(600000)、平安銀行(000001)和民生銀行(600016)
理財產品占存款之比接近20%,
南京銀行(601009)
佔比超過30%。黃曉萍指出,這些銀行的理財杠桿偏大,信用風險相對較高。
中行和華夏銀行(600015)
理財產品占存款之比最低。
浦發銀行保本產品的比重最高,達76.4%;建行和平安銀行該佔比接近50%。
利率變動影響有限對於固定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如果理財期間市場利率上升,理財產品相對市場的收益將下滑,這是理財產品面臨的利率風險。根據中信證券統計,2012年,15家主要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的規模加權平均期限為116天,中位數僅為90天。期限較短的產品的利率風險不高。
黃曉萍認為,市場利率有望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因此,利率變動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有限。
市場風險集中於結構性產品從類固定收益產品和結構性產品規模比重來看,
北京銀行(601169)
結構性產品比重最高,達62.1%,主要是「心喜」系列SHIBOR掛鉤產品。
工行結構性產品比重居次,為15%,多為黃金掛鉤產品。
光大銀行(601818)
結構性產品比例也超過10%,集中在「陽光理財A+計劃」。黃曉萍因此認為,這些銀行的非固定收益產品的市場風險相對較高。
從近年來產品到期收益率來看,投資風險主要集中在結構性產品。2012年,
股票掛鉤類產品發行量較少,低收益產品多為匯率或商品掛鉤產品。
外幣產品匯兌損失嚴重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對人民幣持有者來說,匯率波動可能導致外幣產品的匯兌損失。2012年,主要外幣兌人民幣全面貶值,其中,
歐元貶值7.8%,
美元貶值3.7%,曾經風光的澳元也只能勉強與人民幣持平。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的匯率風險敞口較高,外幣產品佔比約為10%;其次是交行,外幣產品約佔6%。2012年,外幣產品平均年化損失最大的
匯兌損失7%;北京銀行表現最好,全年平均匯兌損益為正。
❺ simu 模擬 屬性哪個提升大
今年私募行業獲得「從業執照」,私募行業大發展趨勢已定。而另一面,公募由於近期屢屢被爆出「老鼠倉」,名聲掃地。而從近期披露的一系列市場表現和數據來看,私募行業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已經開始全面趕上甚至超越公募。
截至2014年4月底,根據在A股上市一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私募證券信託產品進行的統計,在258家上市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浮現了79家私募顧問所管理的138隻證券信託產品,共計出現299次。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證券信託產品合計持有135.92億元市值的上市股票。
而與2013年年報統計結果相比,在303家上市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浮現了82家私募顧問所管理的154隻證券信託產品,共計出現379次。截至2013年年底,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證券信託產品合計持有143.87億元市值的上市股票。
這一數字和同期A股公募基金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公募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持股約1000家上市中約有600餘家持股比例超過流通盤1%。然而,雖然在資金力量上仍然遜色,但這並不影響私募基金開始占據市場的話語權。
「創業板、中小板私募活躍度指標大幅回落,表明私募對待創業板與中小板的態度較去年底發生較大變化。」中信證券分析師黃曉萍認為,和公募基金在一季度加倉扎堆中小板、創業板等「小票」的行為相比,船小好調頭的私募在迴避創業板與中小板股票這一問題上表現得更為主動靈活。
她所做的統計顯示,2014年一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包含證券信託產品的創業板上市數量減少30.23%,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證券信託產品減少22.22%,出現次數減少34.55%,顧問減少15.38%,持股市值減少19.13%。各項指標均顯示私募對於創業板信心下降。而中小板的情況與創業板也十分類似。私募出現在中小板上市數量減少21.70%,出現產品減少16.46%,出現次數減少28.06%,顧問減少12.50%,持股市值減少16.94%。
黃曉萍認為,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更主動也更靈活,讓其在把握市場熱點和題材時占據主動。
中信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私募持股周期5.43個月,較上期延長1個多月,增幅26%,創下近五個周期以來最高水平,同時也逼近2012年年報的歷史記錄5.71個月。
事實上,私募的地位在今年獲得正名之後可謂快速提升,目前已經備案的私募已近千家。而本月初出爐的「國九條」也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私募發行制度以及發展私募基金。
私募行業蓬勃發展是大勢所趨。雖然近期的股指並不強,但新「國九條」的頒布意味著政策底的形成,接下來只需要靜待市場底的形成,就將迎來燦爛的陽光,而隨著私募在市場上的動作越來越多,取代公募的風向標地位也是水到渠成。
❻ 何為機構持倉
機構持倉指的是機構投資者買入股票並持有。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專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屬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持倉:在實物交割或者現金交割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個人意願,自願地決定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而投資者(做多或做空)沒有作交割月份和數量相等的逆向操作(賣出或買入),持有期貨合約,則稱之為「持倉」。在黃金等商品期貨操作中,無論是買還是賣,凡是新建頭寸都叫建倉。操作者建倉之後手中就持有頭寸,這就叫持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