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PO對中信證券是利好嗎
能發出來當然是利好,包括兩市成交量的放大。對券商股都是利好
B. 中信證券在2017年做了哪些ipo
具體見截圖
C. 為什麼海通證券比中信證券差
中信證券這幾年成為券商第一(市場份額)主要是因為前幾年熊市中收購了一些危機中的券商,包括著名的華夏證券(就是現在的中信建投),萬通證券,金通證券等等。經紀市場業務由此躍升為國內第一。
中信證券背靠中信集團,加之上市較早,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中央政府背景。所以在證券承銷業務中可以拉到很多業務。比如這幾年寶鋼IPO,工商銀行IPO等等,這些大單沒有背景是很難拉到的。而海通是上海國資委下的,還要面臨國泰君安等本土券商的競爭。
3.目前中信證券發展的方向是高端業務,以投行業務為主。經紀業務主要是中信建投、中信金通、中信萬通。
D. 多家公司發布2020年報,券商發錢發到手軟,為何券商盈利那麼猛
主要是因為過去幾年,注冊制改革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所以券商利潤才那麼高的。其實我們要知道,金融行業的利潤一直都非常高,尤其是那些頭部大型的金融機構,員工薪資是非常高的。例如,日前中金公司就被爆出員工人均年薪過百萬,這讓不少網友感到項目。事實上,一直以來,金融行業的員工收入都排在各行業的頭部,當然他們招聘的要求也比較高,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只有重點大學的畢業生,才有機會進入這個行業。
E. 中信證券中了新債後,資金自動凍結,不能解凍,要強制性購買,哭暈廁所
一般系統默認凍結,但卻是可以解凍的。
你在中信證券的軟體看看有什麼設置可以解凍,一般都有的。如果自己實在找不到就打中信證券的官方客服電話,客服會告訴你怎麼解凍的。不過中了債券不交錢算違約。
F. 中信證券的主要ipo
中信證券2007年參與主承銷7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國石油、建設銀行、中國平安等,對應的承銷收入約為11.7億元,位居第二。
G. 中信證券今年的秋招申請難度大嗎,大家目前都到什麼階段了
難度大,大家目前都到二輪階段了。
說難進,主要是因為中信對學歷、工作經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對於應屆生來說,現在的招聘門檻都是985、211研究生畢業,211院校也是是專業對口才行,我本科同學讀了本校的研究生,畢業後順利進了中信ibd。
對於社會招聘來說,平台地位相差不大的,跳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從小券商跳到中信這樣的大平台,就需要你的工作經歷比較好,項目經驗豐富,專業能力過關,CPA、法考、保代總得過一個吧。
本人就是項目經歷太差了,做一個被否一個,接連黃了3個項目,想跳槽都非常難,當時投了前十券商的簡歷,都是石沉大海,只要仰望。
說好近,主要是對比中金、外資top投行來說的。作為大平台券商,為了維持業務規模,對收入有考核,就需要承接比較多的項目。那麼,項目多了,就需要有人來做。怎麼做,人海戰術!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券商,會非常注重各類業務的行業內排名,以及大平台和大平台之間的PK。而且,目前行業環境,項目普遍在向頭部券商集中,做不完的項目,趕緊招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才的門檻。
中信ibd的entry level、同級別薪酬水平比中金、外資top投行其實是低的,這就在跟中金、外資top投行對比招人要求時,會顯得好近一些。比如,本科同學有去北大讀研,畢業以後拿了中金、外資top投行、中信offer,但是在本校讀研畢業的同學,就只拿到了中信的offer。
首先不要把投行看得很神秘,投行包括很多部門和崗位,並不是所有的部門和崗位都要求高學歷或常春藤清北畢業。一般中後台崗位是需要高學歷,前台銷售或營銷崗位對學歷並不是太看重,主要看你的資源。
投行行業比較看重的兩本證書,一個是注冊會計師證,一個是法律職業資格證。
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不管什麼工作,真正做到頂端其實都是依靠資源學會與人打交道。我還從沒看到一直埋頭做底稿只知道鑽研專業的人最後爬到了頂層。所以,大學里除了交幾個知心朋友外,也要交幾個即使不很知心,但確實優秀以後可能能幫助到你的人。
無論國內國外,金融行業都是一個最復雜也最簡單的行業,復雜是因為利益糾葛人心難測,簡單是因為只要你背後資源夠豐厚,做一切事好像都能水到渠成。
簡單的總結一下:
1,來自名牌學校的研究生最好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回返者也是最好的學校。
2,相關專業:金融,法律,金融,會計等。
3,最好有下列資格之一(或部分):CPA,司法考試,CFA更好。
4,最好是男孩。這不是性別歧視,這是實際的,因為他們必須長時間的出差才能加班。
上述條件根據國內證券公司的規模和行業狀況進行調整,對大型投行的要求非常高,對中小券商的要求也較低。
H. 中信證券研究部裁員被否
不久前還是個標准「金領」,盡管從早上八點忙到夜裡一點,但知名高校的博士學歷、中信證券[0.31% 資金 研報]的豐厚待遇、自營人員的神秘身份,讓他在朋友圈中備受艷羨。自由落體式的變化,就在短短幾個月內發生。由於用人失察且內部風險管控形同虛設,中信證券自營部門去年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
問責、減薪、裁員接踵而至,包括王冰在內的眾多員工人心惶惶。「大家下班後聚在一起,就是喝酒、罵娘。」由於自營部門的大清洗和重新定位,王冰這些沒背景的人似乎只有離職一條路可選。
I. 重啟ipo對證券類股票的影響比如對中信證券
重啟IPO券商賺錢,利好
大盤抽血,短期不行,長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