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證券投資的風險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看待證券投資風險
證券投資風險就是賠錢。很正常,投資就有賺有賠。如果你覺得自己承受不了損失,那就把錢存在銀行,這樣風險最低。
2. 什麼是證券投資風險如何進行風險控制風險哪些控制的類型有哪些
證券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在證券投資過程中遭受損失或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證券投資風險分為兩類,即經濟風險與心理風險。證券投資所要考慮的風險主要是經濟風險,經濟風險來源於證券發行主體的變現風險、違約風險以及證券市場的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等。
3. 證券投資風險的成因
一、系統風險
1. 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指由於市場行情的變化而引起的可能性。市場行情的變化一般為周期性的,其周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盤整期、轉勢期、高潮期和低潮期。在市場行情走底時,證券的價格普遍下降,在高潮期,價格普遍上揚。影響市場行情走勢的主要因素為經濟的周期循環。此外,市場資金的供求變化、市場的季節變化、市場預期等也都影響市場行情走勢。一般認為,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經濟周期大體包括四個階段:復甦、繁榮、危機、蕭條。在經濟復甦和繁榮時期,社會總需求、總投資旺盛,經濟增長率上升,就業率和個人收入水平也有較大提高,適應這種經濟氣候,證券市場籌資與投資十分活躍,證券投資收益看好,然而在經濟蕭條、特別時經濟危機事情,整個社會活動處於停滯不前甚至於萎縮和倒退狀態,經濟秩序不穩定,證券市場業必然受到沖擊。一方面,資金需求減少,市場交易規模之縮小;另一方面證券價格大幅度波動並呈現跌勢,投資者實際收益下降,甚至蒙受虧損。「股市是經濟活動的「晴雨表」。」這是對證券市場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高度概括。據統計,美國股市行情走勢僅僅比經濟周期運動平均時滯四個月。
2. 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由於銀行利率水平的波動而帶來的投資收益風險。當利率水平上調時,一般會引起:(1)銀行存款者的機會成本下降,部分潛在投資者將錢存入銀行,或原有的證券投資者移資存入銀行,從而降低對證券的需求導致證券價格下降;(2)貨幣供應量減少,造成證券交易規模縮減從而影響證券價格下降。(3)公司貸款成本上升,或投資預期減少,利潤下降,股價下跌;或影響債息的支付、到期債券的兌現。
3. 政策性風險。政策性風險是指由於宏觀經濟政策調整而對投資收益帶來的風險:(1)國家產業政策對支柱產業和限制產業進行確定與調整。並通過經濟、法律手段調整行業收益水平。導向市場行為,使限制產業的公司盈利水平受到影響;(2)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調控力度過大,或操作不當,經濟可能大起大落,市場波動隨之升降。
4. 貶值風險(收入或購買力風險)。貶值風險是價格持續普遍上漲,貨幣貶值使投資者承擔的風險。當出現通貨膨脹時,投資的名義收益率不變,則實際收益和價值下降。雖然在通貨膨脹時期,由於商品價格的上升,公司銷售收入增加,利潤上升,股價隨之上揚,但是持續的高通貨膨脹將使公司成本加大,利潤下滑,同時投資者對市場預期看跌,股價可能會隨之暴跌。
5. 匯率風險。匯率風險是指匯率水平波動而對投資收益帶來的風險。這里所談的匯率風險並不涉及國際投資。匯率與證券市場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匯率變動將影響與進口產品相關聯的經營性公司的原材料成本和產品銷售收入,從而影響這些公司所發行的有價證券的價格;其二,對於貨幣可自由兌換的國家來說,匯率變動可能引起資本的輸入輸出,進而影響國內貨幣資金供給和證券市場的供求狀況。在我國,匯率變動對「三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直接的影響。
6. 市場組織風險。市場組織風險指由於市場經濟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使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組織包括:(1)法律體系是否完整、完善,市場監管是否有力;(2)交易制度、信息系統和清算方式是否科學合理;(3)硬體設施的配置是否齊全、先進。市場組織水平高低通過影響證券的流動性、交易成本、市場效率和證券價格波幅等影響投資收益。
7. 政治風險。政治風險指由於一國政治局勢的變動而使證券市場發生震盪,從而影響投資收益的可能性。這里的政治風險同樣不涉及國際投資,僅指一國政局的變動對本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如政府更迭,國家首腦的健康狀況不佳,群眾性大規模示威運動爆發,對外政治關系發生危機等。此外,政界人士參與證券投機活動和證券從業人員內幕交易一類的政治、社會丑聞,也會對證券市場構成很大威脅,往往丑聞一經披露,市場價格馬上下跌。
二、非系統風險
1. 違約風險(信用風險)。違約風險是指一個公司不能按時向證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和本金的可能性,他主要針對債券而言。證券發行者不能履行對其債務所承擔的義務,主要是因為財務狀況不佳,他的性質屬於債務者失信,因此也稱之為信用風險。
2. 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公司因採用不同的融資方式而帶來的風險。公司經營業務所需的資金,從直接融資角度來看,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來籌措:發行股票和發行債券,由兩者的所得款組成公司的資本結構。股票需要分配一部分凈利給股東作為股息,但不固定,可以時多時少,也可以暫不支付,完全根據盈利情況而定。債券則不同,不管公司當年有無盈利或盈利多少,必須按期付清債息,成為舉債公司的固定開支。倘若在公司資本結構中債務集資方式的比重較大,可以據此推斷其財物風險較大,因為:(1)如果債券集資的數額增加,而盈利因種種原因沒有增加反而減少,則有可能連固定的債息都無法支付,因而使這個公司的債券持有人承擔損失債息收入的風險;(2)即使這個公司由一定的利潤,但因需支付固定利息的數額增加了,留作股息分配的數額就會減少。同時,公司盈利狀況每年各不相同,當利息支付是固定的,這樣,普通股票的持有人每年能得到股息變動性不大,不能預先確定。
3. 經營性風險。經營性風險是指由於公司經營狀況變動而導致盈利能力的變化,造成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減少或損失的可能性。影響公司經營情況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1)經濟周期或商業周期引起公司收益的變動;(2)競爭對手條件變化,若公司在行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收益率下降,會使公司的股價大幅度下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3)公司經營決策和管理的水平,公司經營決策失誤,會導致產品的擠壓,管理不善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成本上漲從而引起公司盈利變化。
4. 產品風險。產品風險是指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化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產品的生命周期是指從產品的產生到消失所經歷的全部過程。產品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四個階段,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和收益是不一樣的:(1)產生期。產品發展的初期由於新技術本身的不成熟,市場前景不明朗。需要投入較大的研究發展費用,而且獲利較少。此時,投資者往往要冒失敗的風險;(2)發展期。當產品進入發展期,新產品得到社會的認可,銷售量急劇上升,所帶來的巨大利潤將吸引眾多企業投入研究,更多產品投入市場。在這階段,投資者往往可以得到相當豐厚的回報;(3)成熟期。在這一階段,銷售量只緩慢增長,行業內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企業紛紛以低價策略爭奪市場份額,利潤也隨之下降。進入這一階段,企業大多表現出穩健發展的特徵,收益增長雖不及發展期,但風險卻更小;(4)衰退期。產品進入衰退期,利潤下降,規模會逐漸縮小,競爭將主要來自新產品的成長。此時,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增大,應密切注意證券價格的變動,適時調整相應的投資組合。
5. 技術風險。技術風險即技術開發方面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技術難度、成果成熟度、與商品化的差距、開發周期與技術壽命期。其主要風險因素有:(1)技術開發難度大,關鍵技術預料不足;(2)技術知識無法獲得;(3)關鍵技術難以突破;(4)存在技術障礙和技術壁壘;(5)試驗基地、設備和工具缺乏。當今世界技術革新日新月異,新技術轉瞬間就可能過時,造成無形損耗,這將降低產品附加值,減少科技含量,降低產品質量和檔次,削弱產品的競爭力,從而減少市場佔有率,最終影響到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這對證券投資市場來講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4. 證券投資風險的證券投資風險的特徵
證券投資風險作為一種風險,在具備了一般風險特徵的同時,也有其自身特有的性質,這主要是股票證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即證券僅是一種虛擬資本或價值符號,其價格體現了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根據證券投資風險的定義,我們將其主要特徵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客觀存在性
由於證券市場的風險因素是客觀存在的,通過其在時間和數量上積累,引發風險事故從而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造成了投資者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差,所以證券投資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不以投資者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在證券市場的投資活動中,人們通常所說的「風險防範」也是在承認證券投資風險客觀存在的前提下設法規避和降低風險。
二. 不確定性
由風險因素觸發的風險事故,會引起投資者心理預期的改變,從而造成市場的價格波動,並進一步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產生影響,其具體表現為實際收益相對於預期收益的偏差。偏差可能是正的(高於預期),也可能是負的(低於預期),因此,證券投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
三. 可測度性
盡管證券投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對其大小進行測度。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證券投資風險是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離程度,偏離程度越高,風險越大,偏離程度越低,風險越小。同時,我們可以運用一定的統計方法對收集的歷史數據進行計算,從而實現這種偏離程度的量化。
四. 相對性
證券投資風險是相對的,由於投資者對風險偏好的不同,他們各自對風險也會採取不同的態度,風險承受能力強的為獲取高收益而敢冒高風險,風險承受能力低的為避免風險而寧可選擇低收益。因此,某一程度的證券投資風險在某些投資者看來很高,而某些投資者看來很低。
五. 危害性
雖然證券投資風險會給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涉及到可能發生的損失和收益與投資者的預期偏差過大時,證券投資風險就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前所述,當證券市場價格波動幅度過大時,容易引發過度的投機行為,投資者在盲目追漲的同時,往往會蒙受慘重的損失。另外,隨著證券市場內在風險的進一步擴大,會引發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對國家的社會、經濟、政治的穩定造成相當大的危害。
六. 可防範性
盡管證券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同時又帶有不確定性,甚至達到一定程度後更具危害性,但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來防範和規避證券投資風險,盡可能避免或減小風險帶來的損失和危害。比如投資者可以借鑒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利用分散化投資來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同時,他們也可以通過做空機制來對沖證券市場價格下跌所帶來的風險。政府可以通過對現行制度進行改革以及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從根本上消除可能出現的證券投資風險。
5. 證券投資風險存在有什麼特殊性
證券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在證券投資過程中遭受損失或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證券投資風險分為兩類,即經濟風險與心理風險。證券投資所要考慮的風險主要是經濟風險,經濟風險來源於證券發行主體的變現風險、違約風險以及證券市場的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等。
證券投資風險就其性質而言,可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指由於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資收益變動的不確定性。系統風險對所有公司、企業、證券投資者和證券種類均產生影響,因而通過多樣化投資不能抵消這樣的風險,所以又成為不可分散風險或不可多樣化風險。
非系統風險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資收益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在現實生活中,各個公司的經營狀況會受其自身因素(如決策失誤、新產品研製的失敗)的影響,這些因素跟其他企業沒有什麼關系,只會造成該家公司證券收益率的變動,不會影響其他公司的證券收益率,它是某個行業或公司遭受的風險。由於一種或集中證券收益率的非系統性變動跟其他證券收益率的變動沒有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因而可以通過證券多樣化方式來消除這類風險,所以又被稱為可分散的風險或可多樣化風險。
證券投資的總風險是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總和。
證券投資風險作為一種風險,在具備了一般風險特徵的同時,也有其自身特有的性質,這主要是股票證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即證券僅是一種虛擬資本或價值符號,其價格體現了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根據證券投資風險的定義,我們將其主要特徵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客觀存在性
由於證券市場的風險因素是客觀存在的,通過其在時間和數量上積累,引發風險事故從而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造成了投資者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差,所以證券投資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不以投資者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在證券市場的投資活動中,人們通常所說的「風險防範」也是在承認證券投資風險客觀存在的前提下設法規避和降低風險。
二. 不確定性
由風險因素觸發的風險事故,會引起投資者心理預期的改變,從而造成市場的價格波動,並進一步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產生影響,其具體表現為實際收益相對於預期收益的偏差。偏差可能是正的(高於預期),也可能是負的(低於預期),因此,證券投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
三. 可測度性
盡管證券投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對其大小進行測度。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證券投資風險是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離程度,偏離程度越高,風險越大,偏離程度越低,風險越小。同時,我們可以運用一定的統計方法對收集的歷史數據進行計算,從而實現這種偏離程度的量化。
四. 相對性
證券投資風險是相對的,由於投資者對風險偏好的不同,他們各自對風險也會採取不同的態度,風險承受能力強的為獲取高收益而敢冒高風險,風險承受能力低的為避免風險而寧可選擇低收益。因此,某一程度的證券投資風險在某些投資者看來很高,而某些投資者看來很低。
五. 危害性
雖然證券投資風險會給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涉及到可能發生的損失和收益與投資者的預期偏差過大時,證券投資風險就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前所述,當證券市場價格波動幅度過大時,容易引發過度的投機行為,投資者在盲目追漲的同時,往往會蒙受慘重的損失。另外,隨著證券市場內在風險的進一步擴大,會引發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對國家的社會、經濟、政治的穩定造成相當大的危害。
六. 可防範性
盡管證券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同時又帶有不確定性,甚至達到一定程度後更具危害性,但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來防範和規避證券投資風險,盡可能避免或減小風險帶來的損失和危害。比如投資者可以借鑒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利用分散化投資來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同時,他們也可以通過做空機制來對沖證券市場價格下跌所帶來的風險。政府可以通過對現行制度進行改革以及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從根本上消除可能出現的證券投資風險。
從風險的定義來看,證券投資的風險是在證券投資過程中,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風險衡量就是要准確地計算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大小。
一般來講,有三種方法可以衡量證券投資的風險。
第一種方法是計算證券投資收益低於其期望收益的概率。
假設,某種證券的期望收益為10%,但是,投資該證券取得10%和10%以上收益的概率為30%,那麼,該證券的投資風險為70%,或者表示為0.70。
這一衡量方法嚴格從風險的定義出發,計算了投資於某種證券時,投資者的世紀收益低於期望收益的概率,即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大小。但是,該衡量方法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許多種不同的證券都會有相同的投資風險。顯然,如果採用這種衡量方法,所有收益率分布為對稱的證券,其投資風險都等於 0.50。然而,實際上,當投資者投資於這些證券時,他們遭受損失的的可能性大小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第二種方法是計算證券投資出現負收益的概率。
這一衡量方法把投資者的損失僅僅看作本金的損失,投資風險就成為出現負收益的可能性。這一衡量方法也是極端模糊的。例如,一種證券投資出現小額虧損的概率為50%,而另一種證券投資出現高額虧損的概率為40%,究竟哪一種投資的風險更大呢?採用該種衡量方法時,前一種投資的風險更高。但是,在實際證券投資過程中,大多數投資者可能會認為後一種投資的風險更高。之所以會出現理論與實際的偏差,基本的原因就在於:該衡量方法只注意了出現虧損的概率,而忽略了出現虧損的數量。
第三種方法是計算證券投資的各種可能收益與其期望收益之間的差離(Deviation),即證券收益的方法(Variance)或標准差(StandDeviation)。這種衡量方法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其一,該衡量方法不僅把證券收益低於期望收益的概率計算在內,而且把證券收益高於期望收益的概率也計算在內。其二,該衡量方法不僅計算了證券的各種可能收益出現的概率,而且也計算了各種可能收益與期望收益的差額。與第一種和第二種衡量方法相比較,顯然,方差或標准差是更適合的風險指標。
6. 什麼是證券投資的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要求詳盡解釋!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和變化,導致投資者風險增大,從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非系統風險是與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等相關金融投機市場波動無關的風險。
簡單來說,系統風險就是指整個市場的風險,通常表現為國家、地區性戰爭或騷亂,全球性或區域性的石油恐慌,國民經濟嚴重衰退或不景氣,國家出台不利於公司的宏觀經濟調控的法律法規,中央銀行調整利率等。這些因素單個或綜合發生,導致所有證券商品價格都發生動盪,它斷裂層大,涉及面廣。
非系統風險就是指個股的風險,這種風險產生於某一證券或某一行業的獨特事件,如破產、違約等,與整個證券市場不發生系統性的聯系,這是總的投資風險中除了系統風險外的偶發性風險,或稱殘余風險。
(6)風險是證券投資損失的擴展閱讀:
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區別:
1、二者的類別不相同
系統風險就是指整個市場的風險。
非系統風險就是指個股的風險,是企業的特有風險。
2、二者是否可以規避
系統風險是不可規避的。
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投資組合進行規避。
3、二者對應的股票數量不相同
系統性的風險是指對絕大多數股票都有影響的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是指只對少部分股票,甚至只是幾個或一個股票有影響的風險。
7. 證券投資風險的介紹
證券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在證券投資過程中遭受損失或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證券投資風險分為兩類,即經濟風險與心理風險。證券投資所要考慮的風險主要是經濟風險,經濟風險來源於證券發行主體的變現風險、違約風險以及證券市場的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等。
8. 證券投資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證券投資的風險——
證券投資的風險是指證券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變動幅度。與證券投資相關的所有風險稱為總風險,總風險可以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由於這些因素來自企業外部,是單一證券無法抗拒和迴避的,因此又叫不可迴避風險。這些共同的因素會對所有企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而分散,因此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購買力風險等。
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台,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
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證券市場行情周期性變動而引起的風險。這種行情變動不是指證券價格的日常波動和中級波動,而是指證券行情長期趨勢的改變。
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引起證券投資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市場利率的變化會引起證券價格變動,並進一步影響證券收益的確定性。
購買力風險——
購買力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給投資者帶來實際收益水平下降的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是指對某個行業或個別證券產生影響的風險,它通常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與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不存在系統的、全面的聯系,而只對個別或少數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非系統風險又可成為可分散風險或可迴避風險。非系統風險包括信用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證券發行人在證券到期時無法還本付息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
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公司的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變化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的目標1、取得收益——將剩餘資金靈活的運用
2、降低風險——證券投資的靈活性,多樣性
3、補充資產流動性——第一儲備與第二儲備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對象1、標准---可以在市場銷售;必須是債權債務憑證
2、種類:政府公債(國債與國庫券)、公司債券、公司股票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的原則1、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原則
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風險一定的前提下,盡可能使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風險最小化
2、分散投資原則:證券的多樣化,建立科學的有效證券組合。
3、理智投資原則:證券投資在分析、比較後審慎地投資
4、投資程序:確定投資方案、選擇證券經紀商、辦理證券交割、辦理證券過戶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的方式1、證券套利:利用證券的現貨和期貨價格的差價進行套買套賣,從中獲取差額收益的活動,基於現貨與期貨的價格不一致。
2、證券包銷:對於新發行的證券,按一定的價格全部予以承購,即在證券發行前線安全價給發行者,再由銀行向市場公開發售;發行者按規定付給銀行一定的包銷費用。
3、代理證券發行:銀行利用其機構網點和人員等優勢,代理發行證券的的單位在證券市場上以較有利的條件發行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從中收取代理發行手續費的行為。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決策為了實現證券投資的有效組合(降低風險和收益最大化),銀行要有正確的投資決策:
1、時機決策(國際、國內形勢、行市態勢、經濟發展)
2、種類選擇——質量高、收益豐厚、期限短、變現能力強;
3、數量決定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風險證券投資風險——未來收益狀況的不確定性,即發生盈利和虧損的可能性。
投資風險——系統風險:社會政治、宏觀經濟情況的變化等對著整個證券市場的影響和沖擊具有不可抗拒性和不可分散性
——非系統風險:個別原因對個別證券的影響和沖擊,
影響范圍分:整體性投資風險(貨幣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經濟波動風險、經濟政策風險、政治風險、市場技術風險)
局部性風險(信用風險、局部價格投資風險等)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的目標
1、取得收益——將剩餘資金靈活的運用
2、降低風險——證券投資的靈活性,多樣性
3、補充資產流動性——第一儲備與第二儲備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對象
1、標准---可以在市場銷售;必須是債權債務憑證
2、種類:政府公債(國債與國庫券)、公司債券、公司股票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的原則
1、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原則
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風險一定的前提下,盡可能使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風險最小化
2、分散投資原則:證券的多樣化,建立科學的有效證券組合。
3、理智投資原則:證券投資在分析、比較後審慎地投資
4、投資程序:確定投資方案、選擇證券經紀商、辦理證券交割、辦理證券過戶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的方式
1、證券套利:利用證券的現貨和期貨價格的差價進行套買套賣,從中獲取差額收益的活動,基於現貨與期貨的價格不一致。
2、證券包銷:對於新發行的證券,按一定的價格全部予以承購,即在證券發行前線安全價給發行者,再由銀行向市場公開發售;發行者按規定付給銀行一定的包銷費用。
3、代理證券發行:銀行利用其機構網點和人員等優勢,代理發行證券的的單位在證券市場上以較有利的條件發行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從中收取代理發行手續費的行為。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決策
為了實現證券投資的有效組合(降低風險和收益最大化),銀行要有正確的投資決策:
1、時機決策(國際、國內形勢、行市態勢、經濟發展)
2、種類選擇——質量高、收益豐厚、期限短、變現能力強;
3、數量決定
[編輯本段]
證券投資風險
證券投資風險——未來收益狀況的不確定性,即發生盈利和虧損的可能性。
投資風險——系統風險:社會政治、宏觀經濟情況的變化等對著整個證券市場的影響和沖擊具有不可抗拒性和不可分散性
——非系統風險:個別原因對個別證券的影響和沖擊,
影響范圍分:整體性投資風險(貨幣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經濟波動風險、經濟政策風險、政治風險、市場技術風險)
局部性風險(信用風險、局部價格投資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