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西證券IPO進展情況在哪兒能查到
目前暫無相關資訊。華安證券已經過會
『貳』 華西證券IPO進展如何
於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
『叄』 華西證券是否違規禁止12個月內申請IPO
肯定沒有的哦!華西證券現在處於上市階段,風控公司都控製得很嚴,不會出現這種低級問題的
『肆』 中紀委點名海通證券違規行為,同時被點名的還有哪幾家
除了海通證券外還有財信證券、 華西證券、中山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 ,主要是因為現在國內股市的監管正在規范化和加強化,目前股市是一種注冊制的狀態,也就是說,股票在進行IPO的時候,需要有中介機構,保薦代表人等進行擔保,而這些公司或者成員需要對這個公司的信息披露正確性以及內控方面做一個盡職調查,確保信息是真實完整的。
所以對於IPO的程序,每一步都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都需要真實積極的去落地,要不然大家都以為這是真實的信息,你這個信息去看待這個公司,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信息,這就是在誤導二級市場上的各位投資人了,而這也完全不是國家想看到的,我們的這個市場必須是公平公正並且公開的,也希望各位投資人是可以伴隨著公司的盈利增長而獲利的。
『伍』 試水項目被否 地產IPO借道海外屢遭擱置
寧波聯合大股東注入地產類資產慘遭監管層無情喊停之下,房企的A股融資復甦之夢也將隨之破碎,隨之而來的仍將是調控政策長期持續的冬天。
在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有關房企融資是否有所松動的市場猜測,近期似乎得到了並不樂觀的結果。
日前,證監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召開2020年第14次工作會議上,對寧波聯合擬發行股份購買杭州盛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盛元房產)全部股份的收購案予以了否決。
這是今年以來上會的23個項目中,第四起並購重組委的否決案例,並在市場間形成了一定的標志性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市場亦有人士分析認為,A股市場對於房地產企業的資本運作和融資動作可能將有所放鬆,而亦有部分房企今年以來更新了其再融資的預案。然而,在寧波聯合大股東注入地產類資產慘遭監管層無情喊停之下,房企的A股融資復甦之夢也將隨之破碎,隨之而來的仍將是調控政策長期持續的冬天。
在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有關房企融資是否有所松動的市場猜測,近期似乎得到了並不樂觀的結果。-甘俊 攝
6年長跑被否
4月22日,寧波聯合對盛元房產的收購案,在證監會重組委會議上被判了「死刑」。
根據收購預案,寧波聯合擬發行支付2.69億股收購大股東榮盛控股及關聯方三元控股所持有的這一資產。
其中榮盛控股、三元控股的持股比例分別為60.82%和39.18%。
而鮮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寧波聯合被否的這起收購案是一場長達6年的長跑。
早在2014年初,寧波聯合就在華西證券擔任財務顧問下,發起了針對盛元房產的收購預案,彼時收購標的為盛元地產、海濱置業兩家公司50%的股份。
但後來經過調整,其收購標的改為了盛元房產60%的股份和海濱置業51%的股份,但收購一事仍然不了了之。
直到2018年4月,寧波聯合重啟收購計劃,擬收購標的也成為了如今被否的盛元房產。
但這一規劃在經過漫長的調整、論證以及監管溝通後,仍然在2年後的今天遭遇否決,
本來按照收購方案,收購完成後榮盛控股和三元控股對寧波聯合的持股比例將變為43.80%和18.16%,由於收購後並未觸發寧波聯合的實控人變動,因此該交易也並不構成借殼上市。
對於此次否決,證監會給出的理由是「未能充分說明並披露本次交易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改善財務狀況和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寧波聯合收購案被否的真正原因,仍然在於標的是一家房地產企業。
顧名思義的是,盛元房產確實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房地產企業。
據披露,盛元房產及其控股、參股公司擁有「湘湖壹號」三期、「開元廣場」四期、「銀和望府」等多個在建項目;同時擁有「東方藍亭」、「湘湖壹號」四期等儲備項目以及「藍爵國際」、「湘湖壹號」一期、「湘湖壹號」二期、「盛元慧谷」、「華瑞晴廬」及「東方海岸」等項目的大量待售房源。
根據2017年底的評估計算,其賬面價值約為4.28億元,而預估價值則為18.02億元。
「主要原因仍然在於收購標的是作為限制類行業的房地產公司,而房地產企業在A股的首發、增發以及並購等運作一直都受到了比較嚴格的限制。」一位接近寧波聯合的投行人士坦言,「其實這個項目也被市場關注的比較多,一些其他類似的項目也把它當成一個風向標,即觀察它能否過會,來進行內部決策。」
融資松動「夢碎」
寧波聯合之所以受到頗多關注,源於市場對於地產融資是否出現松動的猜測。
事實上,在持續了數年的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不少在A股上市排隊中的房企不得不面臨IPO進度的中斷。
但伴隨著2018年開展的去杠桿政策,有關房企A股融資是否有望松動的猜想也在不斷出現。
「因為在去杠桿、中美貿易摩擦加上疫情的沖擊下,宏觀經濟的壓力變大,有市場人士猜測是否有可能出現地產融資進一步松動的信號。」上海一家券商地產研究員表示,「如果相關信號能夠松動,那麼將會對一些資金壓力較大的房企帶來利好。」
事實上,一些房企更新再融資預案,也加劇了市場的這種猜測。
例如今年3月12日,綠地控股就發布了非公開再融資的第四版修訂預案,擬募集資金達110億元,而追溯此次籌劃的起點,則最早要追溯到4年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歷史公告發現,綠地控股最早曾於2015年12月發布再融資預案擬募集資金301.50億元,並先後於2016年1月、2016年5月和2016年8月三次修訂這一預案,而今年3月份的修訂,在市場人士看來無疑是長達兩年後的一次「詐屍」。
「當時綠地控股的再融資公告修訂版出來了,很多人認為是不是地產再融資有松動的苗頭,無論是行業還是中介機構,大家都有所討論。」一家央企系地產公司融資業務人士表示,「因為這些年在政策的高壓調控下,地產公司的現金流確實比較困難。」
在其看來,如果不是再融資政策有所松動,則3月份綠地控股重新修訂的再融資預案也將變得毫無意義。
「當時無論是投行還是地產公司,都希望政策能有一定的松動,不然綠地這種大公司也不會做無用功。」上述融資業務人士表示。
然而在多位投行人士看來,寧波聯合此次收購案被否,意味著諸多籌劃中的房企融資項目的前景並不樂觀。
「寧波聯合的股份支付並沒有涉及到配套募資,也就是說還沒有到再融資的地步,就已經被否了,再融資就更不要想了。」一位關注寧波聯合收購的投行人士指出,「目前對於房地產項目唯一有可能實施的運作,估計也只剩下現金收購和股東贈與了,但現金收購存在很大的關聯方障礙,容易引發質疑,而股東贈與則毫無意義。」
「寧波聯合的案子具有一定的判例效應,至少說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證監會對於地產類企業的融資仍然不會以任何方式松綁。」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
擱置的房企融資
寧波聯合的被否並不是孤例。
早在4月13日,處於IPO排隊過程中的房企——金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輝集團)正式撤回首發申請並終止審查。
而寧波聯合與金輝集團的敗走麥城,或許也會讓諸多在發審委門外等待IPO的房企感到唇亡齒寒。
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截至4月27日,仍然處於IPO排隊狀態的A股公司共計3家,分別為特發服務、富力地產以及萬達商業。
其中特發服務、富力地產的最新狀態是已反饋,萬達商業為中止審查,
從時間來看,上述公司最新公告大多止步於2019年及更早之前,例如富力地產的最新公告時間為2017年底。
據投行人士透露,在地產調控政策下,以上排隊公司的IPO事宜仍然懸而未決。
「其實最開始地產的政策限制主要是住宅不動產開發,但是對商業、物業並沒有提出明確要求,但是在房住不炒的要求下,加上一些商業、物業和住宅項目在地產公司具有聯動關系,所以也導致其上市和IPO存在困難。」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
事實上,像金輝集團一樣選擇主動放棄的房企也不在少數。
統計顯示,共有包括碧桂園、金輝集團、首創置業等在內的7家房企宣布終止審查,而前往H股市場曲線上市成為了一些房企的選擇。例如金輝集團就考慮轉向港股IPO,並有消息稱最快有望於年內實現港股上市。
事實上,H股的確也是不少內地房企上市的熱衷地,例如融創、中海、華潤置地、富力、新鴻基、綠城等知名房企,均是香港上市的地產股。
但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也有不少地產公司借道港股上市後仍然面臨折戟的命運。例如今年4月17日,房企三巽集團的招股書顯示失效,而4月22日,港龍地產的招股書也隨之失效。
而能否通過港股市場實現曲線上市融資,也成為一些房企倍加關注的動態。
「首先海外上市需要在國際部進行申報材料審查,同意後才能在海外上市,此外發行人也需要滿足海外交易所的相關制度要求,已便能夠在路演後實現發行成功。」上述央企系地產融資人士表示,「但考慮到目前的政策傾向以及房企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上市融資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陸』 華西證券IPO概念股有哪些
券商股受益,券商影子股亦將因持有券商股而受益;券商股牛氣沖天,券商影子股亦水漲船高。下面是A股市場參股券商的影子股:
「廣發三寶」,即遼寧成大(600739)、吉林敖東(000623)、中山公用(000685),穗恆運A、錦龍股份(000712)、亞泰集團(600881)、東莞控股(000828)、城投控股(600649)等,持有券商股比例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