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證券市場監管的原則是什麼監管模式有哪幾種
證券市場監管的主要原則是公開原則、公平原則、公正原則。監管模式主要有法定機構監管模式、政府監管模式、自律模式。
『貳』 證券市場監管的重點有哪些
您好,證券市場監管的重點是:信息披露、操縱市場、欺詐行為、內幕交易。
『叄』 證券業監管部門監管的主要手段是,A法律手段 B經濟手段 C行政手段 D制度手段。
中國證監會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維護證券期貨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中國證監會設在北京,現設主席1名,副主席4名,紀委書記1名(副部級),主席助理3名;會機關內設18個職能部門,1個稽查總隊,3個中心;根據《證券法》第14條規定,中國證監會還設有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由中國證監會專業人員和所聘請的會外有關專家擔任。中國證監會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設立36個證券監管局,以及上海、深圳證券監管專員辦事處。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在對證券市場實施監督管理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研究和擬訂證券期貨市場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起草證券期貨市場的有關法律、法規,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議;制定有關證券期貨市場監管的規章、規則和辦法。
(二)垂直領導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機構,對證券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管理有關證券公司的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
(三)監管股票、可轉換債券、證券公司債券和國務院確定由證監會負責的債券及其他證券的發行、上市、交易、託管和結算;監管證券投資基金活動;批准企業債券的上市;監管上市國債和企業債券的交易活動。
(四)監管上市公司及其按法律法規必須履行有關義務的股東的證券市場行為。
(五)監管境內期貨合約的上市、交易和結算;按規定監管境內機構從事境外期貨業務。
(六)管理證券期貨交易所;按規定管理證券期貨交易所的高級管理人員;歸口管理證券業、期貨業協會。
(七)監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期貨結算機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證券資信評級機構;審批基金託管機構的資格並監管其基金託管業務;制定有關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中國證券業、期貨業協會開展證券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工作。
(八)監管境內企業直接或間接到境外發行股票、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到境外發行可轉換債券;監管境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到境外設立證券、期貨機構;監管境外機構到境內設立證券、期貨機構、從事證券、期貨業務。
(九)監管證券期貨信息傳播活動,負責證券期貨市場的統計與信息資源管理。
(十)會同有關部門審批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成員從事證券期貨中介業務的資格,並監管律師事務所、律師及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成員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的活動。
(十一)依法對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調查、處罰。
(十二)歸口管理證券期貨行業的對外交往和國際合作事務。
(十三)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根據其職責,應為c。
『肆』 證券市場監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①對金融機構設立的監管
②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傷業務的監管;
③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包括市場准入、市場融資、市場利率、市場規則等;
④對會計結算的監管;
⑤對外匯外債的監管;
⑥對黃金生產、進口、加工、銷售活動的監管;
⑦對證券業的監管;
⑧對保險業的監管,
⑨對信託業的監管;
⑩對投資黃金、典當、融資租賃等活動的監管。
『伍』 行政手段是證券市場監管的主要手段對么
是。1992年10月,我國正式成立了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 (證監委)和中國證券管理監督委員會(中國證監會)。其中證監委是我國證券管理的權利機關,證監委對全國證券市場進行統一的宏觀管理,證監會是證監委的辦事 機構,根據證監委的授權,依法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督管理。
『陸』 證券監管的手段
指政府以管理和調控證券市場(而不是其他經濟目標)為主要目的,採用間接調控方式影響證券市場運行和參與主體的行為。在證券監管實踐中,常見的有以下兩種經濟調控手段:
1、金融信貸手段。運用金融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頗為顯著。在股市低迷之際放鬆銀根、降低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從而刺激股市回升;反之則可抑制股市暴漲。運用「平準基金」開展證券市場上的公開操作可直接調節證券供求與價格。金融貨幣手段可以有效地平抑股市的非理性波動和過度投機,有助於實現穩定證券市場的預期管理目標;
2、稅收政策。由於以證券所得稅和證券交易稅(即印花稅)為主的證券市場稅收直接計入交易成本,稅率和稅收結構的調整直接造成交易成本的增減,從而可產生抑制或刺激市場的效應並為監管者所利用;
3、行政手段。指政府監管部門採用計劃、政策、制度、辦法等對證券市場進行直接的行政干預和管理。與經濟手段相比較,運用行政手段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具有強制性和直接性的特點。例如,在證券發行方面採取上市審批制度,行政控制上市種類和市場規模;對證券交易所、證券經營機構、證券咨詢機構、證券清算和存管機構等實行嚴格的市場准人和許可證制度;交易過程中的緊急閉市等。
行政手段存在於任何國家證券市場的監管歷史之中。區別是在市場發育早期使用行政方式管理多些,至成熟階段則行政方式用得少些。早期證券市場受社會經濟諸方面條件制約,往往是法律手段不健全而經濟手段低效率,造成監管不足的局面,故需行政手段的積極補充。然而,證券市場畢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伴生物,其充分的市場經濟特性必然要求伴隨市場的成熟與完善,逐步減少行政干預,因為過多的不恰當的行政干預容易形成監管過度,扭曲市場機制。
『柒』 證券市場監管的手段有哪些
您好,證券市場監管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
『捌』 證券市場監管的證券市場監管的三個手段
1、法律手段。這是監管部門的主要手段。
2、經濟手段。
3、行政手段。 我國逐步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即證監會及派出機構、交易所、行業協會和投資者保 護基金公司的監管和自律體系。中國證監會成立於 1992 年並在全國設 9 個稽查局和 36 個地 方證監局。
信息披露基本要求:全面性、真實性、時效性。 上市公司應當自半年結束之日起兩個月報送中期報告(年報 4 個月)。 1、單獨或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信息優勢,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數量;
2、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交易量;
3、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交易,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交易量;
4、其他手段。 包括事前處理和事後處理:對操縱行為處罰和受害者賠償。□證券法規定:「操縱市場的, 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 1-5 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不足 30 萬元的,處以 30 萬元-300 萬元的罰款。單位操縱市場的,對直接負責人給予警告,並處 10 萬元-60 萬元的罰款。 1、違背客戶的委託為其買賣證券
2、不在規定時間內向客戶提供交易的書面確認文件
3、挪用客戶證券或資金
4、未經客戶委託,擅自為客戶買賣證券或嫁接客戶名義買賣證券
5、為牟取傭金收入,誘使客戶進行不必要的證券買賣
6、傳播虛假或誤導投資者的信息
7、其他違背客戶真實意思表示,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這是判斷標准)。 1、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
2、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高級管理人員
3、發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高管人員
4、由於所任職務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
5、證券監管機構工作人員
6、發行服務機構有關人員 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 的信息,為內幕信息。
□下列信息皆屬內幕信息(重大事項都是):公司營業用主 要資產的抵押、出售或報廢一次超過該資產的 30%;公司的董事、1/3 以上監事或經理發生 變動。
內幕交易行為主體知悉內幕信息,且從事有價證券交易或 其他有償轉讓行為,或者泄露內幕信息或建議他人買賣證券等。 內幕交易的,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 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 1-5 倍罰款;沒有或所得不足 3 萬元的,處以 3-60 萬元的 罰款。單位的,直接負責人給予警告,並處 3-30 萬元罰款。
證券市場自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