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卡斯特的發展歷史
1963年Ralph J. Roberts,Daniel Aaron及Julian A. Brodsky於密西西比州李縣的圖珀洛市創辦,初時公司稱為American Cable Systems,為市內提供有線電視服務,用戶僅為1200人,數年內不時投標密西西比州及賓夕凡尼亞州附近區域的有線電視服務專營權,以增加同戶數目,於1969年在賓夕凡尼亞州的費城成立Comcast Corporation,1972年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
1986年 Comcast 購入25% 的Group W Cable股票,將規模擴大一倍。
1988年 Comcast購入50%的Storer Communications Inc股票,用戶數增加到200萬,成為全美第5大有線電視運營商,同年,收購了American Cellular Network Corporate,進入蜂窩通訊領域,網路覆蓋新澤西,懷俄明,Delaware等州。
1990年 Comcast 並購MetroPhone。同年Ralph J. Roberts的兒子Brian L. Roberts接手公司業務。
1992年 Comcast將AMCELL的資產進行了合並,用戶數增長到700萬。
1994年 Comcast收購了Maclean-Hunter『s 美國部分,增加55萬用戶,一躍成為第三大有線電視運營商,同年Comcast英國公司上市,Comcast開始對高爾夫頻道投資。
1995年 Comcast 購入57%股份,控股QVC,同年收購E.W.Scripps Cable,增加80萬用戶。
1996年,Comcast公司開始放眼高速網路,它和Tele-Communications ,Cox Communications公司一道一起組建了@Home有線調制器服務公司, 此舉讓有線寬頻服務搶先於電話公司的DSL(數字用戶線路)服務起步 。同年,Comcast首次在巴爾迪莫,Sarasota部署寬頻網路,同年Comcast成立Comcast-Spector對體育領域進行投資,擁有NBA 費城76人隊和冰球大聯盟的費城飛人(Flyers)隊。
1997年Microsoft為Comcast投資10億美金, 同時和Disney合作控股E Entertainmen。
1998年,Comcast收購Jones Intercable,增加110萬用戶。收購Prime Communication 增加40.6萬用戶。同年其英國公司賣給了NTL inc。
1999年 Comcast將其無線部分以17億美金賣給了南方貝爾(SBC現今AT&T),1999年收購Great Media Inc 增加8萬用戶,同年Comcast和Mediaone宣布合並為一個600億美金公司,但合並最後未能成功,Comcast收到15億美金的終止費。
2000年 Comcast 收購Lenfest Communications 增加130萬用戶。
2001年底,Comcast繼承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寬頻網路。
2002年 Comcast斥資475億美元收購AT&T Broadband Cable Systems的所有資產,因而取得38個州近2100萬有線電視客戶,這筆交易同時也使Comcast開始了其廣告銷售,其後其廣告業務更名為 Comcast Spotlight,作為交易的一部分,Comcast同時收購了位於Colorado的國家數字電視中心,也就是今天的Comcast Media Center,Comcast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有線電視運營商。同年Comcast部署高清視頻服務和VOD業務。
2004年 Comcast曾提出以660億美元收購華特迪士尼公司,但最終因對方反對而放棄收購。同年Comcast將QVC的股票轉賣給Liberty Media,套現79億美金。
2005年 Comcast和SonyPictures Entertainment 聯合收購MGM ,同年以5.4億美金收購Susquehanna Comminications(此前擁有其30%的股票),這筆並購給Comcast帶來了近23萬有線用戶,7萬數字有線用戶,8.6萬寬頻上網用戶。
2006年Comcast與Time Warner Cable聯手,以176億美金收購因創辦者Rigas家族挪用公司資產而申請破產保護的Adelphia,這筆並購使得Time Warner Cable成為美國第二大有線電視運營商,Comcast和Time Warner同時根據地理位置互換用戶,使得雙方都可以在特定區域最大化。
2006年 Comcast收購軟體公司Platform。
2007年 Comcast以4.8億美金收購Patroit Media,這筆並購給Comcast帶來了近8.1萬有線用戶,同時將其覆蓋范圍擴大到新澤西州。
2009年 Comcast 宣布將和GE談判購買美國最大的電視頻道NBC,Comcast將收購51%的股份。
2014年,收購美國第二大有線電視運營商時代華納有線(Time Warner Cable)。
B. 小學生多音字集錦
jjjjh;ljncvlkfjegoprjmclejkm;cwkfjr3ivghtugr;efcnj;djdjrkejfkewfjwnhd;whfnh3lofhw;ekhdwhf;o3rhfouwheofwu;hdwjixhdewuifhl;njnjnnnnnnnwsy4yruklqaoz.alx,s.;,;ofuh3ulifhu3rih3gfli3utl3h; 'mjh ;;;osfhsoihygeo; lbgifnerwo;fj3ioferhjgt5rfocs'lxaspolpdlaxwafdeew\,uiyl67t
C. 深發展與平安銀行合並後:深發展股票(00001)與平安銀行股票(601318)怎麼辦
今天最新消息,明天也就是6月15日深發展和平安銀行將正式對外宣布兩行合並工作圓滿落下帷幕。合並後,深發展的股票將作為銀行股票繼續保留上市。601318是中國平安,這個是平安集團的股票跟銀行是兩回事~
D. 什麼是派拉蒙判例
背景:
從1912年起,好萊塢製片廠已經擴張形成寡頭壟斷。這些公司一起運作,控制著整個行業。最大的公司採用垂直整合體系——兼顧製片、發行,並在自己的院線中放映影片。它們受益於這一有保證的產品渠道,以及相當容易預測的收入。較小的公司也從中受益,因為他們的影片可以填補這些影院的空閑時間。在有聲電影的時代,八個主要的好萊塢公司繼續排斥任何其他競爭者進入電影業。
派拉蒙判決:
於是,司法部在1938年提出了一個訴訟:美國訴派拉蒙影業公司及其他公司,通常稱為「派拉蒙案」。政府指控「五大」(派拉蒙、華納兄弟、米高梅、20世紀福克斯和雷電華)和「三小」(環球、哥倫比亞和聯藝)相互串通壟斷電影行業,違反了反壟斷法。「五大」擁有院線,包檔發行影片,並且使用其他不公平手段把獨立電影排斥在大型首輪影院之外。「三小」沒有自己的影院,但也被指控通過合作排斥其他公司進入市場。
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判決、上訴和法律行為,美國最高法院在1948年下達了判決,宣布八家公司都有壟斷行為。法院下令這些大公司剝離它們的院線。它還指示著八家好萊塢公司結束包檔發行以及其他有礙獨立放映商的做法。為了避免進一步的訴訟,這些好萊塢公司簽署了一系列和解協議,同意與最高法院達成妥協。
E. NDS公司在那裡
北京和深圳有分部
公司簡介:
NDS是業界領先的開放式端到端數字付費電視解決方案供應商,其產品用於將娛樂及信息服務安全傳送到電視機頂盒和基於IP的設備。
NDS一直致力於為廣播商、網路運營商和內容供應商提供強大的支持,並幫助他們從實施NDS先進的技術中獲益。NDS對個性化電視、互動應用、安全寬頻和家庭網路來說是革命化的解決方案。
NDS VideoGuard®有條件接收系統在全球保證了320多億美元的年收益,而且超過7500多萬數字機頂盒被廣泛應用。
NDS的總部位於英國,並在全球各地設有辦事處,雇員超過3500人。NDS公司十分重視研究和開發工作。公司在以色列、中國、印度、法國和英國的研發中心有2900多名專職人員從事前瞻性的研發工作。
NDS是NASDAQ和Euronext Brussels股票交易中心的上市公司,其最大的股東是全球性的媒體和娛樂公司-新聞集團。 我們從事的事業 NDS以其成熟可靠的開放式端到端解決方案推動著付費電視行業的發展。該解決方案使許多廣播電視台、有線電視台、網路運營商、電視頻道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不斷獲得成功。我們的解決方案和產品: 數字內容的安全保護、保障運營商的利益 保證訂戶享受更多的收視和互動的樂趣-以此不斷增加運營商的收益 依託產品的細化引領市場潮流,增加收益、拓展機會-確保訂戶數量不斷增加、減少流失率 依託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方案,NDS成就不斷: 帶來廣泛的選擇和便捷。藉助多主題頻道、體育和電影等豐富的節目、使用像XTV™個性化電視這樣的系統使觀眾看到他們想看的節目,產生更大的收益。 豐富的信息和娛樂、體驗美妙的收視享受。NDS為觀眾提供創新性的互動電視節目,如FIFA世界盃和NFL Super Bowl。與MTV合作開發包括投票,屏上游戲和電子屏上即時貼等應用。 點擊按鈕,送來最流行的服務和商品。如QVC購買按鈕、家庭銀行、購物和互聯網服務等,NDS讓服務更快捷、內容更安全和操作更簡便。
F. 保羅·艾倫的職業生涯
1975年,艾倫跟蓋茨聯手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創立微軟,開始銷售BASIC解譯器。1980年,由艾倫牽頭,微軟以五萬九千美元買下名為QDOS的操作系統。當時,與IBM的協定期限迫近,蓋茨與艾倫正為無法趕及完成操作系統的開展而煩惱,而購入功能齊全的QDOS後,微軟即修改其代碼以迎合IBM的要求。最後,微軟的產品被IBM採用作新電腦的操作系統,而這次合作亦成為微軟日後壯大的踏腳石。
艾倫在1983年因罹患霍奇金氏病而辭去微軟的職務,84年離開董事會(但1990年又重返董事會 )。後經過幾個月的放射治療及一次骨髓移植治癒。
2000年11月,艾倫正式離開微軟的董事會,但被力邀下留任高級策略顧問。艾倫賣掉六千八百萬股微軟股份後,仍持有一億三千八百萬股。
保羅·艾倫作為微軟的共同創辦人,多次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居前列,2005年再次排行第7位。保羅·艾倫投資廣泛,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體、有線電視以及數字電器等市場都有涉及。他擁有西雅圖海鷹美式足球隊以及波特蘭開拓者籃球隊,同時他也是「宇宙飛船一號」的發展資金支持者。艾倫還熱愛音樂與航空,出資修建一座稱為體驗音樂計劃的互動式音樂博物館,以及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私家船隻———章魚(Octopus)。
現今58歲的保羅·艾倫,似乎一直以來都掩蓋在比爾·蓋茨的光環之下,人們只知道他和比爾·蓋茨共同創立了微軟,卻忘記了正是他把比爾·蓋茨引入到軟體這個行業。而就是這樣一個軟體業精英,一個富於幻想的開拓者,一個為玩耍一擲千金的豪客,一個總是投資失敗卻成功積聚巨額財富的商界巨子,卻在創造著一個傳奇———他有取之不盡的財源、獨樹一幟的投資理念,也有與眾不同的成功標准。
在猶太經典《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學會嗥叫;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按此推理,如果兩個優秀的人能走在一起,互相影響,做出的必將是壯舉。無疑,保羅·艾倫和比爾·蓋茨為這一說法做出了最好的印證。
1968年,與蓋茨在美國西雅圖湖濱中學相遇時,比蓋茨年長兩歲的艾倫以其豐富的知識折服了蓋茨,而蓋茨的計算機天分,又使艾倫傾慕不已。就是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隨後一同邁進了計算機王國。艾倫是一個喜歡技術的人,所以,他專注於微軟新技術和新理念。蓋茨則以商業為主,銷售員、技術負責人、律師、商務談判員及總裁一人全攬。微軟兩位創始人就這樣默契地配合,掀起了一場至今未息的軟體革命。
有人說,沒有保羅·艾倫,微軟也許不會出現,但如果不是托蓋茨的福,艾倫也許連為自己的「失誤」買單的錢都不可能有。而這並不是偶然,比爾·蓋茨曾這樣說過:有時決定你一生命運的就在於結交了什麼樣的朋友。換句話說,從某種角度而言,你與之交往的人或許就是你的未來。保羅·艾倫與比爾·蓋茨就是這樣互相決定了未來。
請記住:與最優秀的人在一起,優秀將成為一種習慣。機會不是天外來物,而是人創造的,優秀的人顯然會帶給你更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與優秀的人相處,可以學到優秀之人的處世為人之道,擴大自己的視野。從他們的經歷中受益,不僅可以從他們的成功中學到經驗,而且可以從他們的教訓中得到啟發。我們甚至可以根據他們的生活狀況改進自己的生活狀況,成為他們智慧的伴侶。這自然也會使你變得更優秀。 艾倫的成功得益於他正確選擇了蓋茨。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艾倫本身獨具一種超人的智慧鋒芒。有人這樣評價:如果沒有抓住創立微軟的機遇,艾倫可能只會是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師,或一家軟體公司的雇員。不小心掙下億萬身家?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與其說艾倫的一時沖動創立微軟,不如說是他遠見卓識。
任何為微軟立傳的人都不能迴避那段歷史:1974年12月,艾倫拿著新出的《大眾電子》雜志,
去給夥伴蓋茨看關於世界第一台微機Altair8800的報道,說服他一同創業,這才有了微軟。蓋茨的回憶中這樣描述,「當時如果不是艾倫描繪的藍圖打動了我,也許我還會呆在大學里。那麼,以後所有的故事就不會發生了,我甚至懷疑自己當時是不是太過沖動。」
艾倫想的都是十年以後的事情,這是最令他的朋友稱道的。例如早在10多年前,艾倫就說過:「信息高速公路將是下一波潮流,你不能經常趕上兩波這樣的潮流。」20世紀90年代初期,他就開始思考寬頻的未來及其形式:到底是通過有線電視、衛星還是Internet。
正如微軟的創立幾乎是在一念之間決定的,不過,艾倫非常謙遜,他並不認為自己有遠見,也從來沒有要求自己具備遠見卓識,他認為自己「非常幸運地出現在微電腦時代的開創階段」。而正是這種「幸運」為他以後的身價奠基。
不過,保羅·艾倫也忠告說,很多時候,堅持到底未必會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卻成功無期,那就不要盲目地堅持到底,你可以選擇放棄,換一種方式或一個活法,往往會給你帶來新的契機。 1983年艾倫因病離開微軟,不過,幸運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艾倫雖然享受不到微軟的榮耀,但享受到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到目前為止,他的財富仍基本來自微軟股票的水漲船高。利用這些財富,艾倫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
然而,艾倫的投資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們評價,他的投資似乎是抓起一把骰子,然後隨意一拋。這樣的評價似乎並不過分,離開微軟後,艾倫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體、有線電視及數字電器、音樂、航天科技等,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市場頻頻投入巨資。他本人投資掌控的公司和組織甚至超過150家,被一些人吹捧為高科技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有測算艾倫每年都有30筆以上的投資,平均每筆500萬美元左右。但使艾倫尷尬的是,他向人們展現的這些投資卻很少有成功,其投資回報少得可憐。接連不斷的敗績也使得媒體重新對他進行定義:「一不留神成了億萬富翁」、「隨心所欲的失敗的投資者」、「最差經理人」,甚至近似嘲諷地認為,他只是因為早年幸運地與蓋茨共創了微軟,才積累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或許對於保羅·艾倫而言,與蓋茨的雄才大略相比,他的確算不上是一個出色的管理者或經營者,因為他優先考慮的不是業務,而是對技術本身的痴迷更為貼切。但保羅·艾倫絕對不會同意這種評價,他要告訴人們的是:他非常樂意享受已取得的成功,這是一種用不同的成功標准所衡量的與眾不同的成功投資,他對這種現狀很滿意,他從事著非同尋常的或高風險的投資,而不用顧及季度收入或股東回報。
艾倫集團的高級經理比爾·薩沃里曾說,有一種「艾倫效應」,即一旦艾倫投資某個領域,就因為艾倫投資了,這個領域就會變得很有價值。有人也這樣猜測,艾倫持有股票的公司達到了上百家,這些投資看似隨機,卻各自擁有其根基,逐漸構架成為在線世界每一商業活動都有巨額投資的艾倫帝國。
也許保羅·艾倫正是這樣,他有著與眾不同的管理規則,也有著不同的成功標准。就像他自己寫的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我所做的一切也許都是錯誤的,但我仍然會鬥志昂揚。」無論是做音樂,編寫程序,還是組合投資,艾倫仍然一如既往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艾倫創建了Vulcan Inc., 並出任董事會主席。他還買進了提供帶寬的公司,讓帶寬得以暢行無阻地服務科技公司和填充在線世界的內容。不過,他的興趣不是建立CNN(新聞頻道)、ESPN(運動頻道)等,他希望有一天把頻寬世界上的收視、購買和通訊全都融於一爐。於是,在1992年,他挑上了有線電視,不過因為國會設定價格上限而令他退卻。一年後 ,他親自拜訪購物有線公司QVC總部,結識了剛剛收購該公司的好萊塢當紅炸子雞巴瑞·迪勒。之後,艾倫就把他持有的Ticketmaster股票轉為迪勒創辦的USA網路公司股票。艾倫的思考超越同儕還可以從美國在線的入股受挫事件窺見一二。當時,美國在線企圖讓用戶只 接受其提供的內容,但艾倫覺得這個策略走錯了路,於是他向該公司董事長提出建議,要求對方投入網路。在艾倫把股票賣掉之後,凱斯最後還是走上了艾倫所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