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弱國無外交
這是別人的一篇 我貼在這里
http://..com/question/86601947.html
在這之前 我想說 並不是弱國無外交 強國有強國的外交策略 弱國有弱國的外交手段 但是弱國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恐怕要比強國花更多的心思 更多的手段 實際上 很多弱國通過外交取得了一定的輝煌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 盡管如此 沒有別的依靠 單憑外交 很多問題很難解決
畢竟這個世界是個優勝略太的世界 沒有資本 你說話誰會聽
另一方面 這個世界不斷向文明靠近 周旋於大國之間的弱國 小國 只要抓住要害 也會引起關注
美國學者唐德剛教授認為,中國自有外交以來,出現過兩個半外交家。李鴻章、周恩來算那兩個,顧維鈞則算半個。本人以為不然,顧維鈞應該算一個,而那兩位各算半個。
唐教授評論的理由是因為顧維鈞未曾有過決策權,而他認為李、周都有過決策權。其實這個理由並不成立。無論李鴻章或者周恩來,都必須聽命於一人,他們從來不敢違抗此一人的任何旨意,所謂決策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與之相反,顧維鈞卻行使過決策權,在巴黎和會上他和陸徵祥就決定不理會北京政府的命令,自行決定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1919年5月20日,北京政府電令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對於此項草約,大體應行簽字,惟山東問題應聲明另行保留,以為挽救地步」。當保留簽字的要求被拒絕之後,北京政府24日訓令:「如保留實難辦到,只能簽字。」但顧維鈞在因病住院的陸徵祥支持下,違抗北京政府訓令,拒絕出席6月28日對德和約簽字儀式,完成中國近代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壯舉。無論李鴻章或者周恩來都不曾有過這樣的魄力和勇氣,因而也從未實現過類似的壯舉,於是只能留下「違心地」遺憾。
顧維鈞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中華民國外交史。其豐富與成就足以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若細說起來,需要有一大批外交史專家方能夠完成,絕不是我們這樣的業余貨色所能概括的。於是只能選擇一個小小話題來談論,這個話題我選擇「弱國無外交」。如此似是而非的命題,已經成了許多人的天經地義。其實它大謬不然。所謂外交,定義很多。無論西方的、前蘇聯的仰或我們自己的,都離不開「和平手段」四個字。也就是不必戰爭解決問題,卻要維護國家利益。如果「弱國無外交」,那麼弱國也就死路一條了!試想,只有戰而不能勝才有資格稱為「弱國」,如果連和平手段的外交也沒有了,又何以生存呢?只有亡國了事,別無它徑。
顧維鈞所生活的中國,被定論為「弱國」。這個定論應該不差,自清末以後,無論別人打上門來(如鴉片戰爭),或者自己向別人宣戰(如八國聯軍),中國都只有一個「敗」字可言。獨裁者便只好割地賠款,以保自己的統治得以延續。然而外交還是有的,否則李鴻章便不能稱之為「外交家」。他的外交即是努力使國家和民族的損失降到最低地步。到了顧維鈞這里,一批在美國、歐洲留學外交的專業人士進入外交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外交也才開始。
顧維鈞的成名,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這次引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的外交活動,除開有辱國權的對德和約之外,其實還有許多輝煌。 1月27日中午,中國代表團接獲通知,次日下午三時出席五強決策會議答辯,以回答日本代表上午擬提出的佔領山東的要求。僅有24小時的准備時間,而且尚不知道日本代表會說些什麼,但顧維鈞以三十分鍾的精彩發言,致使「全場鼎沸,掌聲如雷」。以美國總統威爾遜為首,五強代表團紛紛離席,擁向前來與顧維鈞握手致賀。甚至日本首席代表西園寺公爵也心服口服前來握手,並鞠躬致意。一時成為當地以及世界許多地方報紙的轟動新聞。法國總理克萊蒙梭事後評論道:「顧維鈞之對付日本,有如貓之弄鼠,盡其擒縱之技能。」
日本當時屬五強之一,中國是弱國。能說弱國就沒有外交嗎?非也,弱國比強國更需要外交!因為強國外交藉助國家實力,多少都有以強凌弱的態勢,外交的姿態也就來得粗獷。而弱國只有依靠外交的成功,才可能維護自己的生存與尊嚴,它的外交必須細膩,必須技巧與嚴正結合。可以這樣說,日本在政治上勝利了,但在外交上卻失敗了。強國並無真正意義上的外交,只有弱國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外交,盡管是被逼出來的。接下去,中國拒簽對德和約,不但維護了國家尊嚴,還首開拒絕簽字之先河。後來,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南美洲各國等國也學著中國代表的樣,採取了拒絕簽字的外交手段。如果說中國成為「第三世界」的榜樣,從此次和會就開始了,怎能說「無外交」?而顧維鈞等,除拒絕簽字對德和約之外,還以侵犯土耳其領土、主權完整為由,拒簽對土和約。中國又顯示了主持國際正義的形象,難道也算「無外交」?不光是拒簽,顧維鈞等外交官簽署了對奧和約,不僅成為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之首創,而且因此成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後來還被選為國聯行政院六個非常任會員之一。首次進入並被承認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此前中國被認定為非國際社會成員,無資格適用國際法的!
此外,中國還簽署了對匈(牙利)、對布加利(保加利亞)和約,第一次以戰勝國姿態出現於國際社會。顧維鈞等還簽署了國際航空專約,使中國與其他國傢具有同樣的領空權。 巴黎和會除對德和約有辱中國主權外,其他都取得相當的外交成就。加入國聯以後,中國挫敗日本的反對壓力,入選國聯行政院意味著中國具有處理世界問題的資格,王寵惠還成為入選國際法庭的第一個中國人。所有這些,都是憑借外交活動取得的!怎能說「弱國無外交」呢?
當時的《東方雜志》報導:「被舉(選入國聯行政院-本文作者注)以後,驚駭者若而人,慶賀者若而人,華族寓公,人人色喜。記者目擊情狀,汗流浹背;思中華民國自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起,在國際上所處之地位,已與列強同等矣。」英國駐北京公使艾思頓(Beilby Alston)在給英國外交部的年度報告中寫道:「盡管內部可悲的困難,中國贏得外國更高的尊敬;當中國拒簽凡爾賽和約時,國際尊敬的高潮開始湧起。日本雖然取得當時政治上的勝利,中國贏得道德上的勝利,並在贏得國際行政院席位時達到巔峰。」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外交勝利,在國聯中,顧維鈞不失時機地向國聯大會提交廢除二十一條、歸還山東權益的「魯案」,迫使日本表示只要日中開始單獨商議,願意歸還山東權益。顧氏不許有條件地歸還,拒絕單獨開議。最終於1921年11月12日由美國發起華盛頓會議,中國在會議上提出廢除二十一條的要求,日本迫於美、英壓力,終於在1922年2月4日與中國簽訂《中日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二十一條及山東問題的換文、對德和約關於山東的條款被推翻;並於6日簽訂了《九國公約》,強調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給予中國以自行發展的最好機遇。
華盛頓會議的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是中國首次沒有喪失反而爭回某些權益的外交活動;也是世界列強首次全面而且具體地同中國討論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會議。為以後的廢除不平等條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上,全部是外交活動所取得的勝利,何言「弱國無外交」?
隨後,顧維鈞於1924年5月同蘇聯代表加拉罕簽訂《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及其附件,這不但是近代中俄第一次平等地簽訂條約,也是中國憑借外交途徑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開始。
192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正式向各國政府發出修改不平等條約的照會,要求召開華盛頓會議確定的關稅會議和法權會議。同年10月26日,關稅特別會議在北京召開,共13個西方國家參加。11月19日會議第二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中國享受關稅自主之權利,允許解除各該國與中國間現行各項條約中所包含之關稅束縛,並允許中國國定關稅率條例於1929年1月1日發生效力。」
1926年1月12日,同是上述關稅會議的13國在北京召開法權會議,討論廢除治外法權的問題,中國代錶王寵惠正式提出廢除治外法權的提案。雖然此次會議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盡如人意,但同年8月31日《收回上海會審公廨暫行章程》簽訂,也收回了過去喪失的相當權益。
中國政府在持續不斷的外交努力之下,到1943年1月11日美、英兩國同時與中國簽訂平等新約,接著原來與中國有不平等條約的國家都與中國簽訂平等新約。中國到此可以說站起來了!而這些都是靠外交努力爭取到的,「弱國無外交」是說不過去的。
外交原本就是人類文明的結果。當人類處於愚昧狀態的時期,是無所謂外交存在的,那時的人類,依舊遵循獸性原則,弱肉強食,也就是戰爭解決問題。外交只能是文明進程發展到一定地步才有可能實現的。歷史發展到今天,世界上眾多弱小國家恰恰是因為外交才獲得生存以及發展的權利。
例如東帝汶。而且在弱小國家同樣出現了傑出的外交家,例如迦納的安南先生就成為聯合國出色的秘書長。毫無疑問,國家實力的強大必然會給它的外交帶來實惠,但這是文明進程的限製造成的暫時現象。也不能因此證明「弱國無外交」的正確。恰恰相反,弱國更需要外交手段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因為它們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手段。
二戰以後,以《大西洋憲章》為標識,特別是聯合國的成立,盡管強國優勢依然存在,世界畢竟快步邁向文明,外交的作用隨之愈加顯著。例如印度、緬甸都在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獨立戰爭的情況下,獲得了獨立。但相對於中國而言,他們都是弱國。
比如緬甸總理吳努就對周恩來說,在中國大象面前緬甸只是一隻羔羊。但他們都以外交手段取得了強大的英國無法獲得的利益。弱國外交成功的典型範例便是緬甸。它完全依靠外交手段,從強大的中國割掉雲南段麥克馬洪線以南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居然還始終同中國保持著「胞波」的友好關系。
中國外交部長還要做詩歌頌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羔羊割去大象身上一塊肉,還能使大象為它唱贊歌,強大的英國沒實現的夢,卻被這個「弱國」不費一槍一彈實現了。這個外交勝利堪稱舉世無雙!此外是印度。它雖然不如緬甸的外交手腕那樣高明,卻也以弱凌強佔了大便宜。
1949年以後,它一方面利用中國「一邊倒」的外交弱勢,主動充當中國對西方的聯絡人;另一方面趁中國出兵朝鮮之機,於1950年11月佔領了英國人不敢佔領的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雖然後來中國打了勝仗,但老毛顯然為了表現天朝大國的洪恩浩盪,命令撤退到麥克馬洪線以北。印度立即卷土重來並全力紮根,憑借外交手段玩弄花招,利用中國與西方的對峙,至今霸佔著那塊地方,而且建立了「阿魯納查爾邦」,已經移民達700萬。雖然這塊西藏最肥美的地方尚無法律承認,但顯然不會再是中國的領土了!
此外,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北朝鮮、越南等弱國,個個都只憑借外交手段從毛的強大中國割了土地、得了錢財。即使遠在天邊的阿爾巴尼亞、尚比亞、坦尚尼亞、扎伊爾等貧弱小國,割不到土地也騙得到錢財,無非採用一點外交伎倆,暗示要擁戴老毛當第三世界領袖罷了。難道這些事例都是「弱國無外交」?
另外一個方面,弱國之所以成為弱國,不是沒有外交,而是沒有「內交」。當一個國家內部不會和平地、互利地處理各種民族、群體的政治與經濟關系時,只要這個國家內部有一些勢力受到壓抑,另一些勢力在壓抑別人,甚至內亂不已時,指望這個國家不弱,那才是咄咄怪事。
我們自己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由點,如今的世界仍舊有這樣的許多例證。最典型的莫過於巴勒斯坦。那個阿拉法特賴在領導位置上幾乎半個世紀,巴掌大一塊地方卻擁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望塵莫及的眾多武裝團伙,人民全靠國際施捨才得以生存。稍有頭腦的便逃往外國謀生,跑了的竟然是沒跑的三倍!乃至於它的忠實盟友約旦都不堪承受,只得封鎖邊界。剩下那些愚氓則繼續在那裡受人驅使,為薩達姆之類充當炮灰。鬧到現在,已經四面楚歌、煢煢孑立,惶惶不可終日的了。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崇尚武裝斗爭的阿拉法特,卻全憑國際社會的外交救濟才得以苟延殘喘。倘若沒有外交,他早就完蛋了!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外交已經是國家間交往的主流形式。無論強國、弱國,誰忽視外交,誰就站不住腳。所謂「弱國無外交」的悖論,早就該掃進歷史的垃圾箱
㈡ 顧維鈞曾說但卻不曾料到結果竟是如此之慘這里的結果指的是什麼
顧維鈞再厲害也未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效力。
㈢ 弱國無外交
弱國無外交?弱國更應該有外交!今天的環球時報講了梅特涅的事,你最後去看看
奧地利政治家 ,奧地利帝國外交大臣 (1809~1848),首相 (1821~1848)。1773 年 5月15日生於科布倫茨的一個貴族家庭,1859年6月11日卒於維也納。1788~1790年先後就讀於斯特拉斯堡大學、美因茨大學和維也納大學,學習法律、歷史和外交。受歷史學家福格特提出的歐洲新實力均衡思想的影響,站在貴族立場上,強烈反對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1801年任奧地利駐薩克森公使,1803年任駐普魯士公使,1806年改任駐巴黎公使。1809年任奧地利帝國外交大臣。他在對拿破崙作戰失敗後,撮合瑪麗亞·路易絲公主與拿破崙聯姻,使奧地利獲得喘息之機。1812年12月拿破崙在侵俄戰爭中失敗後,奧地利於1813 年8月與俄 、普等國結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在維也納會議上,他積極推行歐洲大國均勢政策,調和俄、英、普、奧列強瓜分領土和殖民地的矛盾,在鞏固歐洲舊秩序上取得各方一致的意見。同時,又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與英、法代表簽訂反對俄、普的秘密協定,確保奧地利在義大利和德意志聯邦中的優勢地位。1815年積極參加建立神聖同盟,是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的核心人物,成為復辟勢力總代表,積極主張鎮壓歐洲各國革命 。1821年5月,任奧地利首相,在國內外推行被稱為梅特涅體系的一整套保守主義的政治主張 , 維護封 建 地主和金 融巨頭君主制統治。1819年主持制定《卡爾斯巴德決議》,對自由民主運動採取高壓手段 ,對大學實行嚴格監督 ,加 強書刊出版檢查制度;在美因茨設立中央調查委員會,偵察各地革命活動;決定在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特別是君王有被推翻的危險時,派聯邦軍隊進行干涉。1835年弗蘭茨二世皇帝去世,梅特涅受命輔佐其子斐迪南二世。1848 年 3月,奧地利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 要求實行憲政 。梅 特 涅被迫辭職 ,亡命英國,1849年遷居比利時,1851年返回奧地利,任斐迪南一世的顧問
㈣ 弱國為什麼無真正外交權利
美國學者唐德剛教授認為,中國自有外交以來,出現過兩個半外交家。李鴻章、周恩來算那兩個,顧維鈞則算半個。本人以為不然,顧維鈞應該算一個,而那兩位各算半個。
唐教授評論的理由是因為顧維鈞未曾有過決策權,而他認為李、周都有過決策權。其實這個理由並不成立。無論李鴻章或者周恩來,都必須聽命於一人,他們從來不敢違抗此一人的任何旨意,所謂決策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與之相反,顧維鈞卻行使過決策權,在巴黎和會上他和陸徵祥就決定不理會北京政府的命令,自行決定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1919年5月20日,北京政府電令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對於此項草約,大體應行簽字,惟山東問題應聲明另行保留,以為挽救地步」。當保留簽字的要求被拒絕之後,北京政府24日訓令:「如保留實難辦到,只能簽字。」但顧維鈞在因病住院的陸徵祥支持下,違抗北京政府訓令,拒絕出席6月28日對德和約簽字儀式,完成中國近代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壯舉。無論李鴻章或者周恩來都不曾有過這樣的魄力和勇氣,因而也從未實現過類似的壯舉,於是只能留下「違心地」遺憾。
顧維鈞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中華民國外交史。其豐富與成就足以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若細說起來,需要有一大批外交史專家方能夠完成,絕不是我們這樣的業余貨色所能概括的。於是只能選擇一個小小話題來談論,這個話題我選擇「弱國無外交」。如此似是而非的命題,已經成了許多人的天經地義。其實它大謬不然。所謂外交,定義很多。無論西方的、前蘇聯的仰或我們自己的,都離不開「和平手段」四個字。也就是不必戰爭解決問題,卻要維護國家利益。如果「弱國無外交」,那麼弱國也就死路一條了!試想,只有戰而不能勝才有資格稱為「弱國」,如果連和平手段的外交也沒有了,又何以生存呢?只有亡國了事,別無它徑。
顧維鈞所生活的中國,被定論為「弱國」。這個定論應該不差,自清末以後,無論別人打上門來(如鴉片戰爭),或者自己向別人宣戰(如八國聯軍),中國都只有一個「敗」字可言。獨裁者便只好割地賠款,以保自己的統治得以延續。然而外交還是有的,否則李鴻章便不能稱之為「外交家」。他的外交即是努力使國家和民族的損失降到最低地步。到了顧維鈞這里,一批在美國、歐洲留學外交的專業人士進入外交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外交也才開始。
顧維鈞的成名,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這次引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的外交活動,除開有辱國權的對德和約之外,其實還有許多輝煌。 1月27日中午,中國代表團接獲通知,次日下午三時出席五強決策會議答辯,以回答日本代表上午擬提出的佔領山東的要求。僅有24小時的准備時間,而且尚不知道日本代表會說些什麼,但顧維鈞以三十分鍾的精彩發言,致使「全場鼎沸,掌聲如雷」。以美國總統威爾遜為首,五強代表團紛紛離席,擁向前來與顧維鈞握手致賀。甚至日本首席代表西園寺公爵也心服口服前來握手,並鞠躬致意。一時成為當地以及世界許多地方報紙的轟動新聞。法國總理克萊蒙梭事後評論道:「顧維鈞之對付日本,有如貓之弄鼠,盡其擒縱之技能。」
日本當時屬五強之一,中國是弱國。能說弱國就沒有外交嗎?非也,弱國比強國更需要外交!因為強國外交藉助國家實力,多少都有以強凌弱的態勢,外交的姿態也就來得粗獷。而弱國只有依靠外交的成功,才可能維護自己的生存與尊嚴,它的外交必須細膩,必須技巧與嚴正結合。可以這樣說,日本在政治上勝利了,但在外交上卻失敗了。強國並無真正意義上的外交,只有弱國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外交,盡管是被逼出來的。接下去,中國拒簽對德和約,不但維護了國家尊嚴,還首開拒絕簽字之先河。後來,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南美洲各國等國也學著中國代表的樣,採取了拒絕簽字的外交手段。如果說中國成為「第三世界」的榜樣,從此次和會就開始了,怎能說「無外交」?而顧維鈞等,除拒絕簽字對德和約之外,還以侵犯土耳其領土、主權完整為由,拒簽對土和約。中國又顯示了主持國際正義的形象,難道也算「無外交」?不光是拒簽,顧維鈞等外交官簽署了對奧和約,不僅成為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之首創,而且因此成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後來還被選為國聯行政院六個非常任會員之一。首次進入並被承認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此前中國被認定為非國際社會成員,無資格適用國際法的!
此外,中國還簽署了對匈(牙利)、對布加利(保加利亞)和約,第一次以戰勝國姿態出現於國際社會。顧維鈞等還簽署了國際航空專約,使中國與其他國傢具有同樣的領空權。 巴黎和會除對德和約有辱中國主權外,其他都取得相當的外交成就。加入國聯以後,中國挫敗日本的反對壓力,入選國聯行政院意味著中國具有處理世界問題的資格,王寵惠還成為入選國際法庭的第一個中國人。所有這些,都是憑借外交活動取得的!怎能說「弱國無外交」呢?
當時的《東方雜志》報導:「被舉(選入國聯行政院-本文作者注)以後,驚駭者若而人,慶賀者若而人,華族寓公,人人色喜。記者目擊情狀,汗流浹背;思中華民國自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起,在國際上所處之地位,已與列強同等矣。」英國駐北京公使艾思頓(Beilby Alston)在給英國外交部的年度報告中寫道:「盡管內部可悲的困難,中國贏得外國更高的尊敬;當中國拒簽凡爾賽和約時,國際尊敬的高潮開始湧起。日本雖然取得當時政治上的勝利,中國贏得道德上的勝利,並在贏得國際行政院席位時達到巔峰。」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外交勝利,在國聯中,顧維鈞不失時機地向國聯大會提交廢除二十一條、歸還山東權益的「魯案」,迫使日本表示只要日中開始單獨商議,願意歸還山東權益。顧氏不許有條件地歸還,拒絕單獨開議。最終於1921年11月12日由美國發起華盛頓會議,中國在會議上提出廢除二十一條的要求,日本迫於美、英壓力,終於在1922年2月4日與中國簽訂《中日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二十一條及山東問題的換文、對德和約關於山東的條款被推翻;並於6日簽訂了《九國公約》,強調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給予中國以自行發展的最好機遇。
華盛頓會議的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是中國首次沒有喪失反而爭回某些權益的外交活動;也是世界列強首次全面而且具體地同中國討論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會議。為以後的廢除不平等條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上,全部是外交活動所取得的勝利,何言「弱國無外交」?
隨後,顧維鈞於1924年5月同蘇聯代表加拉罕簽訂《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及其附件,這不但是近代中俄第一次平等地簽訂條約,也是中國憑借外交途徑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開始。
192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正式向各國政府發出修改不平等條約的照會,要求召開華盛頓會議確定的關稅會議和法權會議。同年10月26日,關稅特別會議在北京召開,共13個西方國家參加。11月19日會議第二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中國享受關稅自主之權利,允許解除各該國與中國間現行各項條約中所包含之關稅束縛,並允許中國國定關稅率條例於1929年1月1日發生效力。」
1926年1月12日,同是上述關稅會議的13國在北京召開法權會議,討論廢除治外法權的問題,中國代錶王寵惠正式提出廢除治外法權的提案。雖然此次會議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盡如人意,但同年8月31日《收回上海會審公廨暫行章程》簽訂,也收回了過去喪失的相當權益。
中國政府在持續不斷的外交努力之下,到1943年1月11日美、英兩國同時與中國簽訂平等新約,接著原來與中國有不平等條約的國家都與中國簽訂平等新約。中國到此可以說站起來了!而這些都是靠外交努力爭取到的,「弱國無外交」是說不過去的。
外交原本就是人類文明的結果。當人類處於愚昧狀態的時期,是無所謂外交存在的,那時的人類,依舊遵循獸性原則,弱肉強食,也就是戰爭解決問題。外交只能是文明進程發展到一定地步才有可能實現的。歷史發展到今天,世界上眾多弱小國家恰恰是因為外交才獲得生存以及發展的權利。
例如東帝汶。而且在弱小國家同樣出現了傑出的外交家,例如迦納的安南先生就成為聯合國出色的秘書長。毫無疑問,國家實力的強大必然會給它的外交帶來實惠,但這是文明進程的限製造成的暫時現象。也不能因此證明「弱國無外交」的正確。恰恰相反,弱國更需要外交手段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因為它們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手段。
二戰以後,以《大西洋憲章》為標識,特別是聯合國的成立,盡管強國優勢依然存在,世界畢竟快步邁向文明,外交的作用隨之愈加顯著。例如印度、緬甸都在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獨立戰爭的情況下,獲得了獨立。但相對於中國而言,他們都是弱國。
比如緬甸總理吳努就對周恩來說,在中國大象面前緬甸只是一隻羔羊。但他們都以外交手段取得了強大的英國無法獲得的利益。弱國外交成功的典型範例便是緬甸。它完全依靠外交手段,從強大的中國割掉雲南段麥克馬洪線以南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居然還始終同中國保持著「胞波」的友好關系。
中國外交部長還要做詩歌頌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羔羊割去大象身上一塊肉,還能使大象為它唱贊歌,強大的英國沒實現的夢,卻被這個「弱國」不費一槍一彈實現了。這個外交勝利堪稱舉世無雙!此外是印度。它雖然不如緬甸的外交手腕那樣高明,卻也以弱凌強佔了大便宜。
1949年以後,它一方面利用中國「一邊倒」的外交弱勢,主動充當中國對西方的聯絡人;另一方面趁中國出兵朝鮮之機,於1950年11月佔領了英國人不敢佔領的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雖然後來中國打了勝仗,但老毛顯然為了表現天朝大國的洪恩浩盪,命令撤退到麥克馬洪線以北。印度立即卷土重來並全力紮根,憑借外交手段玩弄花招,利用中國與西方的對峙,至今霸佔著那塊地方,而且建立了「阿魯納查爾邦」,已經移民達700萬。雖然這塊西藏最肥美的地方尚無法律承認,但顯然不會再是中國的領土了!
此外,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北朝鮮、越南等弱國,個個都只憑借外交手段從毛的強大中國割了土地、得了錢財。即使遠在天邊的阿爾巴尼亞、尚比亞、坦尚尼亞、扎伊爾等貧弱小國,割不到土地也騙得到錢財,無非採用一點外交伎倆,暗示要擁戴老毛當第三世界領袖罷了。難道這些事例都是「弱國無外交」?
另外一個方面,弱國之所以成為弱國,不是沒有外交,而是沒有「內交」。當一個國家內部不會和平地、互利地處理各種民族、群體的政治與經濟關系時,只要這個國家內部有一些勢力受到壓抑,另一些勢力在壓抑別人,甚至內亂不已時,指望這個國家不弱,那才是咄咄怪事。
我們自己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由點,如今的世界仍舊有這樣的許多例證。最典型的莫過於巴勒斯坦。那個阿拉法特賴在領導位置上幾乎半個世紀,巴掌大一塊地方卻擁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望塵莫及的眾多武裝團伙,人民全靠國際施捨才得以生存。稍有頭腦的便逃往外國謀生,跑了的竟然是沒跑的三倍!乃至於它的忠實盟友約旦都不堪承受,只得封鎖邊界。剩下那些愚氓則繼續在那裡受人驅使,為薩達姆之類充當炮灰。鬧到現在,已經四面楚歌、煢煢孑立,惶惶不可終日的了。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崇尚武裝斗爭的阿拉法特,卻全憑國際社會的外交救濟才得以苟延殘喘。倘若沒有外交,他早就完蛋了!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外交已經是國家間交往的主流形式。無論強國、弱國,誰忽視外交,誰就站不住腳。所謂「弱國無外交」的悖論,早就該掃進歷史的垃圾箱
㈤ 為什麼弗朗西斯狀態下滑如此巨大
教練的變動,戰術也變動了~~~范甘迪的訓練方式與阿德爾曼體系的不同。在原球隊核心基礎上增加了斯科拉~~~布魯克斯~ ~郎德里和麥克-哈里斯~傑克遜~~等人,戰術體系也是全新的。
阿德爾曼在指揮,同樣,新助理教練傑克-西科馬~~~艾思頓-特納等人,也在各自教導著球員在訓練營有了更多的內容。阿德爾曼 曾經表示自己並不在意弗老大在火箭隊的過去~~~在他的眼睛裡每個球員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能打他就能讓你展現。
弗老大打球風格,與球隊整體可能不符~~ 球隊的中心點不在是他,而是姚麥。
弗朗西斯最近幾年的傷病~~使他的身體技術無法完全發揮~~~甚至大打折扣。還有年令問題,前幾年的拼搏,使得他這種靠身體吃飯的球員30歲以後狀態會急速下滑。
...... ...... ......
原因很多,有球隊的~~~有球員的~~~有教練組的~~~有弗朗西斯自己本身的~~~甚至有球隊老闆的~~有內部的~~由外部的~~~我只是在這里推理和猜測,祝願我們以前的弗老大能夠重振雄風,火箭能夠再創輝煌,姚明能夠為國爭光~~~ @ _ @
㈥ 請問股市大浪、小浪、A B C D浪等調整時間分別是多少
不過是開開玩笑。她要是真的樣子,就象願意聽到一點聲響,就象聽到
㈦ 艾思頓晾衣架是小米的嗎
這是兩個獨立的品牌,所以在這方面的話,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關系,這方面的話一定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