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信證券
點右鍵有疊加品種,自己疊加就行
Ⅱ 券商逐鹿互聯網金融,向左走 or 向右走
券商觸網,熱浪一浪高過一浪。去年3月13日方正證券宣布泉友會天貓商城旗艦店正式上線,這是繼保險、銀行、基金等金融企業進駐天貓之後,證券行業首家券商亮相天貓。此後,各路資本開始「扎堆」湧入以P2P借貸、線上理財、垂直搜索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前不久廣發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還開始開展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券商觸網持續升溫,原因何在?牽手互聯網金融,有什麼風險?券商今後之路,該如何走才好?
券商逐鹿互聯網金融,原因幾何?
最近,筆者一位朋友剛剛從某證券公司辭職,轉而去做上游的股權投資業務。「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讓券商經紀業務雪上加霜。」他說,辭職是無奈之舉。
事實上,現在金融圈已經迎來了混業金融的大時代:去年,余額寶上線一個月就掘金100億,新浪發布「微銀行」提供開戶、轉賬等服務,阿里小微信貸針對批發零售企業開展業務……
面對互聯網公司來勢洶洶的挑戰,各大銀行、保險公司已紛紛成立電子互聯網金融平台,券商也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方正證券率先在淘寶「天貓商城」開業銷售咨詢產品;華創證券則開辦網上商城銷售奢侈品……
市場競爭慘烈程度可見一斑,今年2月20日,國金證券與騰訊戰略合作推出的首隻互聯網金融產品「傭金寶」正式上線,投資者通過騰訊股票頻道進行網路在線開戶,即可享受萬分之二的交易傭金,這標志券商經紀業務已經正式步入「零傭金」時代。
然而,互聯網企業給證券公司帶來的最大沖擊之一是互聯網企業擁有數額龐大的客戶群和隱藏在客戶背後的是龐大的價值數據。它們可以通過客戶數據挖掘,分析客戶需求,進而細分市場,根據所需設計出不同的產品和服務。
此前,券商過度依賴傭金通道和單一盈利模式,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喪失和互聯網企業的沖擊,證券公司競爭格局也發生變化,區域性證券公司生存難度增大,行業面臨洗牌和轉型;同時,證券公司的各項業務也將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響,且這種影響將會不斷深入。
觸網盈利,沒那麼容易!
除了開展與銀行、互聯網公司等的客戶資源爭奪戰,互聯網時代還讓券商重新洗牌,有預測認為,券商互聯網金融爭奪戰或成為中小券商「彎道超車」的機遇。這里有一個典例,中山證券、華龍證券、西藏同信證券、華林證券、廣州證券等五家中小券商選擇了騰訊新上線的「企業QQ證券互聯網服務平台」,這是一個以QQ用戶為目標客戶,集證券開戶、交易、營銷客服等為一體的金融服務平台,它用便捷的服務吸引了一大批中青年客戶。
此前有報道總結了券商在互聯網金融的四大模式創新:一是在互聯網上自建網上商城,如長城證券;二是利用手機終端進行創新,發展「一站式」金融管理服務,如國信、國泰君安等;三是利用網上開戶進軍互聯網金融創新,如招商、中信證券;四是和銀行對接,分業經營下的混業服務模式,券商代銷發型銀行理財產品,如光大、宏源證券。
然而,這些創新到底是對傳統模式的改良,還是革命性的革新?券商行業內會形成什麼樣的產業格局?可以肯定的是,券商擁抱互聯網金融,機遇與挑戰共存,雖然它們紛紛踏上了擁抱互聯網金融之路,但而如何藉助互聯網金融的優點幫助其盈利,券商還在探索的路上。
中金證券曾表示,互聯網在標准化金融產品的銷售上優勢明顯,但在個性化金融產品製造環節尚不具備競爭力。中信建投的行業報告也指出,證券公司進軍互聯網金融目前尚停留在網路證券交易和網路理財產品的階段,深層次的戰略合作目前尚未涉及。
證券公司的核心專業能力在於金融產品的設計能力、產品營銷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而這正是互聯網企業所缺失的。利用互聯網企業在完成客戶積累之後,再根據不同的用戶細分市場,開發出不同的個性化的金融產品,才應是券商們擁抱互聯網金融真正要走的路徑。
安全與風險,向左走 or 向右走?
對於券商而言,最關心的莫過於安全和風險問題。牽手互聯網,所有數據均採用電子方式進行記錄、存儲,在為客戶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增加了券商的市場風險系數。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成為券商面臨的首要問題。
融入互聯網將是對券商的一個重大挑戰,產品研發、營銷、服務,線下金融產品的線上整合,電商平台的有效搭建,大數據的採集分析等方面都需要金融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這才能夠實現多元化產品在交互多渠道的平台上與客戶精準對接,進而實現券商的全面轉型。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而某一個環節的疏漏和缺失,則可能導致系統性的風險,信息技術在券商擁抱互聯網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以美國最大的證券經紀公司——美林證券為例,美林證券擁有 1.5 萬名金融顧問(FC),每個 FC 都管理著成百上千的客戶,根據客戶選擇的服務級別提供不同檔次的投資咨詢服務,而這些服務主要是依靠美林強大的研究力量所建立的 TGA(Trusted Gio Advisor)信息平台實現的。研究後台通過功能強大的 TGA 信息平台實現對金融顧問前台的支撐,是美林 FC 制度得以成功的技術保障。
國外證券公司非常重視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來應用新的金融理論,實現金融創新、資源整合,從而提高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相比之下,國內證券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務比較簡單,在信息系統的建設上還有待提高。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夥人、大中華區副總裁曲向軍認為,券商缺乏系統整合與數據共享機制,難以支持數據深度挖掘與決策應用,此外,他還提到管理層更多關心業務發展,對 IT 了解較少,缺乏 IT 治理能力。
在此種現實之下,國內券商牽手互聯網金融,能否設計出真正體現互聯網精神和其金融特色的產品?能否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控?在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的熱浪之下,它們是否真正適合擁抱互聯網,告別傳統的發展路徑?這些都值得進一步思考。最重要的是,券商要實現在激烈競爭中轉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細分路線。
(圖片來源網路)
Ⅲ 互聯網金融今年發展態勢如何
寶點預測今年互聯網金融一定會很火。本身國家對互聯網金融是持支持態度的,很多銀行、金融大佬也在投資這個行業。特別是P2P網貸,絕對會興起而且更加規范。所以今年的投資貸款還是可以選擇P2P平台的。
Ⅳ 中信證券出金時銀行卡輸入錯誤,需要納保證金是騙人的嗎
是騙人你不要相信。不要輕輕易相信所謂的繳納保證金。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
Ⅳ 中信證券的爭議事件
2015年8月25日晚間,新華網報道稱,中信證券徐某等8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已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次日,有媒體報道稱,徐某即為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總經理徐剛。
8月27日,財新報道中信證券另外被要求協助調查的7人中還包括了兩名執行委員會委員葛小波和劉威、權益投資部行政負責人許駿、證券金融業務線行政負責人房慶利以及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梁鈞。
在7月至8月的股災救市行動中,中信證券拿出大筆自有資金,在眾多券商中表現踴躍,被市場一度稱為「國家救市御用護法」。
分析:本次被要求協助調查的8人中,有3人為中信證券高管,位居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券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徐剛等8人此次被調查,有可能涉內幕交易。 2015年10月20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中信證券(浙江)有限責任公司已被證監會撤銷證券業務許可。
中信證券(浙江)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前身是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2011年12月更名為中信證券(浙江)有限責任公司。 2015年11月26日晚間,中信證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消息稱,中信證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其中提及: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及全體履職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將全面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調查工作,同時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針對互換業務虛增萬億,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回應新京報記者時表示,出現相關問題是因為公司系統升級造成了對外報送個別信息的錯誤,主要涉及互換業務2015年4月-9月新增規模和終止規模的數據錯誤,但存量規模數據是正確的。
上述負責人稱,公司在發現相關問題後,已於2015年11月初進行了數據更正。公司互換業務規模不超過人民幣400億元。
Ⅵ 中信證券騙人嗎
中信證券是正規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啊,不會騙人的。但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是沒錯的。而且以中信的名義的騙子也未必沒有
Ⅶ 證監會公布可以代銷基金的19家第三方理財機構,急!大家知道幾家說幾家就行~
截至目前,證監會一共批准14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獲得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排隊申回請的據媒體報道有上百家答
1 諾亞正行(上海)基金銷售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2 深圳眾祿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3 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4 上海好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5 杭州數米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6 上海長量基金銷售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7 浙江同花順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8 北京展恆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9 上海利得基金銷售 有限公司
10 天津鳳凰財富基金銷售 有限公司
11 中期時代基金銷售(北京)有限公司
12 杭州金觀誠基金銷售 有限公司
13 北京創金啟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14 嘉實財富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