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上海證券交易所田正大

上海證券交易所田正大

發布時間:2022-01-27 20:34:29

『壹』 正大集團怎麼樣

文:小飛
前言:近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表示,截至8月底,今年公司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317.85億元,同比下降5.33%。據2021年中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56億元,同比增長0.89%;凈利潤為580.1億元,同比下降15.5%。
作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國平安已經發展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截至2020年,中國平安總資產9.528萬億,個人客戶數超2.18億,互聯網用戶超5.98億。

在2021年度《財富》世界500強中,中國平安位列第16位 ,全球金融企業排名第2位,在中國入圍企業中排名第5位。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業績增長放緩和投資項目頻頻受挫,平安股價今年出現下跌,創近4年新低。同時作為A+ H上市的保險巨頭企業,中國平安也遭遇了一些股東減持。而一直以來關於中國平安屬於國企還是私企的問題,也困擾著不少網友。這個問題得從平安保險的創立之初開始說起。
成立之初中國平安只有兩個股東:中國工商銀行和招商局集團,因此在成立之初是一家真正的國有控股企業,但馬哲明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平安的性質。他認為,國企股東的一些想法干擾了企業做大做強,甚至影響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於是馬明哲提出了股權分散,用管理團隊來對公司絕對控制,同樣避免一家獨大。

同時,為了快速發展,馬明哲採取引進外資的方式,卜蜂集團、摩根大通、貝萊德先後入股。其實第一個出現的外資是英國的匯豐銀行,該銀行曾是平安銀行最大股東,在匯豐控股的10年中,中國平安的市值也迎來了一路攀升。後來,由於許多人覺得外資無法掌握這樣的企業等種種原因,匯豐多次將手中平安股份出售給卜蜂集團,卜蜂集團也順勢成為中國平安最大股東。
雖然,近年來卜蜂集團不斷減持,但如今卜蜂集團(7%左右)仍然是中國平安的大股東,所以中國平安顯然也已經不再是一家國有企業了。此外,中國工商銀行官方在回答一位網民提問時也明確表示,中國平安不是國企,這可以說是官方給出的准確答案。

當然,由於第一大股東卜蜂集團的持股比例無法控股,如今的中國平安處於沒有控股股東的局面,而且股權相對分散。除外資外,央企、民企和個人也參與其中。所以中國平安還是由馬明哲及其團隊牢牢掌控著,也就是說還是掌握在我國手中的。
董事長馬明哲三度增持中國平安
隨著中國平安市值的下跌,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14日披露的信息顯示,馬明哲以每股50.34元的平均價格增持了6.4萬股中國平安A股,耗資322.18萬元。而這並不是馬明哲第一次增持中國平安的股份了。首次是在9月3日,耗資207.36萬元買入了4萬股中國平安A股。

緊接著9月7日以51.73元/股的均價繼續增持公司A股股票40000股,耗資近207萬元。此外,平安的多名高管也在積極增持中國平安。如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亦以58.45港元/股的平均價格,增持公司H股40000股股票,耗資233.8萬港元。
卜蜂集團(正大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卜蜂集團除了是中國平安最大股東外,還是中信股份第二大股。大家可能會感覺到陌生,這家卜蜂集團究竟是什麼來路,但如果說起卜蜂集團的另一個名字「正大集團」,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正大集團雖然屬於外資企業,但已經深入我國。目前,正大集團在中國市場累計投資1200億元,涉及生豬養殖、電商、生鮮食品、超市等多個方面,擁有600多家子公司,所以也被稱為國內「第一外企」。

公開資料顯示,正大集團的創始人謝易初是廣東潮汕人,後來去泰國創業。1921年成立正大集團,逐漸經營起來發展壯大。隨後小兒子謝國民成為正大集團接班人,受父親影響,謝國民接手後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深圳第一家外資企業就是由正大集團投資,中國市場也已成為正大集團的重要收入來源地。所以在中國市場賺錢的同時,正大集團還堅持公益事業,在去年疫情期間,它向國內捐贈了5000多萬元。

如今,謝國民已經「退休」,正大集團的董事長由謝國民的兒子謝吉人接班。而據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謝國民及其兒子謝吉人均已加入中國香港籍,成為中國公民。

『貳』 股票問題

什麼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只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國家可通過控制多數股權的方式,用同樣的資金控制更多的資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
開始投資股票的步驟 :
1.攜帶身分證到證券公司開戶,這樣子以後你才有一個買賣下單的窗口。
2.證券公司護要求你到一家指定銀行開戶,這是為了方便(買股)代扣(賣股)代收股款用的。
3.在第一步驟中找一位認真一點的接單營業員。看不順眼就當場要求換人。這個人將來必須對你提供所有的市場資訊,如果一開始找個懶散的,你將無休無止地痛苦。
4.你得有一筆小錢,至少足夠買第一張股票。
5.等行情來就開始買賣。一般說來先看成交量,指數大跌且成交量降到均量一半以下時,買進風險很低,這叫九生一死,此時買股賠錢風險只有10%。反之,指數上漲且成交量降到均量一半以下時,買進風險很高,這叫九死一生,此時買股賠錢風險高達90%。大抵狀況如此。細部狀況可以跟營業員請教。
6.別貪。可以不停利,但一定要設停損。就是輸錢到20%(或25%,自己訂一個標准),一定要砍倉。20幾年來我在市場看過多少賠大錢的人,都是因為沒有停損。只要有停損觀念,永遠能東山再起。如果沒有停損觀念,或訂了停損點但沒有認真執行,很可能一次栽跟頭就把你打出股市20年,永無翻身之日這句話,你先記著,20年後再說我是不是危言聳聽!
7.賺到錢一定要做些善事,然後忘了這些事!為祖國許多赤貧同胞做點貢獻,積些陰德。
呵呵,再給你個網址,對新手最有用的了,從什麼是股票、投資股票的步驟等開始,一直到如何賣股票賺錢,應有盡有。
股票基礎知識
如何賣股票
股票秘笈
基金優選
高手看市:
股市是什麼?
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根據市場的功能劃分,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發行市場是通過發行股票進行等資活動的市場,一方面為資本的需求者提供籌集資金的渠道,另一方面為資本的供應者提供投資場所,發行市場是實現資本職能轉化的場所,通過發行股票,把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本,由於發行活動是股市一切活動的源頭和起始點,故又稱發行市場為「一級市場」。流通市場是已發行股票進行轉讓的市場。又稱「二級市場」。
流通市場一方面為股票持有者提供隨時變現的機會。另一方面又為新的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與發行市場的一次性行為不同、在流通市場上股票可以不斷地進行交易。
發行市場是流通市場的基礎和前提,流通市場又是發行市場得以存在和發展的件。發行市場的規模決定了流通市場的規模,影響看流通市場的交易價格。沒有發行市場,流通市場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市場規模過小,容易使流通市場供需脫節,造成過度投機,股價颶升;發行節奏過快,股票供過於求,對流通市場形成壓力,股價低落,市場低迷,反過來影響發行市場的籌資。所以,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整體。
根據市場的組織形式劃分,股票市場可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股票場內交易市場是股票集中交易的場所,即股票交易所。有些國家最初的股票交易所是自發產生的,有些則是根據國家的有關法規注冊登記設立或經批准設立的。今天的股票交易所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管理,並有進行集中交易的固定場所,在許多國家,交易所是股票交易的唯一合法場所。在我國,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也開始試營業。
股票場外交易市場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證券交易機構櫃台上進行的股票交易市場,所以也叫做櫃台交易市場。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一些國家出現了有組織的、並通過現代化通信與電腦網路進行交易的場外交易市場,如美國的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Q〕。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成熟,目前還不具備發展場外交易市場的條件。
根據投資者范圍不同,我同股票市場還可分為境內投資者參與的A股市場和專供境外投資者參與的B股市場。

『叄』 中國平安銀行是什麼性質的

平安銀行是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深圳證券交易所:000001)。其前身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內地首家公開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計持有本行58%的股份,為本行控股股東。

『肆』 請問在上海市上海證券交易所附件的星級酒店(商務連鎖酒店不要)比較不錯的有哪些,房價不要太高的~~~

根據你的要求,上海海悅濱江酒店公寓你可以參考一下,距上海證券交易所直線距離:0.68公里,
景觀房(大床)568元

海悅濱江酒店公寓位於小陸家嘴商圈內,毗鄰黃浦江畔,距地鐵二號線東方路站1.2公里,大連路隧道0.15公里。驅車幾分鍾便可抵達濱江大道,東方明珠電視塔,世紀公園等著名景點以及正大廣場,世紀華等購物中心。酒店就在世博4號門步行5分鍾的地方。

酒店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昌邑路588弄1號
周邊環境:昌邑路附近1公里;金茂大廈附近2.30公里;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附近8公里;東方明珠附近2公里;虹橋機場(一號航站樓)附近30公里;

『伍』 在鎮中心開股票交易場所

開設證券營業部或服務部必須經由中國證監會批准,而且至少需要500-800萬固定資產。。。。。
所以不要想這樣的了。

代理券商開設營業網點也是被明令禁止的,最多偷偷摸摸的私下談談,絕對不能光明正大的擺出來。

其實你的要求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網吧,或者小型休閑交流中心而已,如果沒有別的特殊目的,就是租個房子買幾個電腦的事。不過如果你真的能搞起來,那做個全職經紀人可能會比你現有的職業更有錢途,我們這里就有個搞類似你說的東西的人,每個月提成都是上萬的。

你可以試試跟你那裡的券商談一談,看看能不能獲得一些支持

『陸』 中國平安的大股東是國外的嗎

是的,中國平安保險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匯豐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總部設於倫敦。不過雖然中國平安第一大股東是匯豐集團,但因為他所佔的股份在平安總股份中是很少的,所以在總股份中仍是以中國的股東為主,中國平安並不是外企控投,而是中企控投。

(6)上海證券交易所田正大擴展閱讀:

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公司」,「集團」)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融保險、銀行、投資三大主營業務為一體、傳統金融與非傳統金融並行發展。公司為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兩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碼分別為2318和601318。

中國平安在2015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32位,排名較2014年躍升30位 [7] ;美國《財富》雜志「全球領先企業500強」名列第128位,並蟬聯中國內地非國有企業第一。

除此之外,在英國WPP集團旗下MillwardBrown公布的「全球品牌100強」中,名列第77位,在全球保險品牌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最大的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發布的最佳中國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成為中國保險業第一品牌。

『柒』 平安保險是國企還是私企

屬於民營股份制企業,非國企。而且最大的股東也和國企沒有任何關系。

平安保險作為一家上市的公司,它的實力是非常厲害的,在全國的保險行業裡面也是排得上號的,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家不可忽視的大集團了,而且它的保險的種類也是非常的齊全的,信賴度也是非常高的,所以現在很多的人樂意選擇這家保險公司。

可以說這幾年就是民營企業的春天,在國家大力的支持之下,像平安保險等民營企業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在國際上面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捌』 上海陸家嘴有名的建築物

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大廣場等。

1、東方明珠電視塔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TVTower)是上海的標志性文化景觀之一,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塔高約468米。該建築於1991年7月興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擔上海6套無線電視發射業務,地區覆蓋半徑80公里。

2、金茂大廈

上海金茂大廈(Shanghai Jinmao Tower),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88號,地處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東臨浦東新區,西眺上海市及黃浦江,南向浦東張楊路商業貿易區,北臨10萬平方米的中央綠地。

3、環球金融中心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位於中國上海陸家嘴的一棟摩天大樓,2008年8月29日竣工。樓高492米,地上101層,是目前中國第3高樓(截至2018年)、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開發商為"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1995年由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主導興建。

4、上海期貨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ShanghaiFutures Exchange,縮寫為SHFE)是依照有關法規設立的,履行有關法規規定的職能,按照其章程實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並受中國證監會集中統一監督管理。

5、正大廣場

正大廣場坐落在黃浦江畔,毗鄰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處於上海浦東陸家嘴地段,是由美國捷得國際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上海帝泰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大型國際化都會購物中心。

『玖』 尋求最新數字資料,急!!!

世界輿論中的中國經濟增長:

「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
2002年秋天,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肯尼迪在美國《新聞周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一個更為強大的中國是否是西方的福音?》的文章。

肯尼迪在美國的知名度非常高,在1988年,日本經濟全盛時期,他寫了一本全美最暢銷的書《大國興衰》,如今,他又來預測中國。

該文寫道:如果中國經濟以持續的、奇跡般的速度增長,在25年到50年之後,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如同它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那樣),即國民生產總值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世界在變,主要是中國在變。中國年復一年地變得越來越富裕,全球的力量平衡開始向中國傾斜。按照國民生產總值(GNP)來計算,美國大約是在8萬億—9萬億美元之間,而中國為1.5萬億美元,中美的距離還較大。但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5倍,如果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接近韓國,則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10萬億美元;如果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接近日本,則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40萬億美元,遠遠超過美國。在這樣龐大的國民生產總值之下,如果北京的國防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與美國目前的比例相同,則中國的國防預算將是美國的3倍到4倍。

從絕對數據來看,中國的經濟規模還很小,2001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美元計算為1.2萬億美元,美國和歐盟分別為10萬億美元,大約是中國的10倍。從貿易額來說,2001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為5100億美元,僅為美國或歐盟的1/4。

但關鍵的問題是中國的增長率。如果以美元來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期間增長了3倍,同期貿易額增長4倍。按照世界銀行提供的購買力平價基準,如果維持目前的增長速度,中國將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

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激增,2002年8月達到單月順差108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的第三大商品和服務供應商,僅次於墨西哥和加拿大。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腦零部件、電視機和其他高檔消費品的數量增長很快。

按照中國公布的統計數據,從1978年到200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由人民幣3624億元增加95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率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長率6.1個百分點;1997年至2001年間,在亞洲各國陷入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普遍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快速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仍達到9.3%,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快7個百分點,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奇跡。

外匯儲備從1989年的55.5億美元已增加到2002年末的2864億美元,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經濟實力早已超過日本」
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按實際購買力(PPP)計算,1995年中國GDP超過了日本,1999年中國GDP比日本高出35%。1999年,按當年的匯率折算,中國的GDP為9800億美元,美國為83510億美元,日本為40790億美元。但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為41120億美元,日本為30430億美元,中國GDP高出日本35%。

何為購買力平價,打個比方說,在美國1美元買一瓶啤酒,在中國兩塊錢可買一瓶同樣
質量的啤酒,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就應該是1美元兌換2元人民幣。美國有學者推算,按照購買力平價測算,中國GDP規模將在2015年即可趕上美國。

早在199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使用購買力平價法對各國經濟實力進行排序,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下子增加了4倍。根據這一測算,美國《時代》周刊在1993年5月31日也載文說,根據購買力平價估算,1991年中國的GDP總額為16000億美元(中國官方公布的數值為4300億美元)。按中國的速度和潛力,到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中國GNP值將分別為36000億美元、74000億美元和139400億美元。而2010年,日、美的GNP值分別為:日本43000億美元,美國96000億美元;2020年日、美GNP值分別為:日本65600億美元,美國1180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將於2010年超過日本,於2020年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額最大的國家。

「中國將取代美國成亞洲主導經濟大國」
美國《紐約時報》2002年6月27日刊登文章稱,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吸納外資的強勁勢頭、進口的旺盛需求會使其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中國目前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從亞洲各國購買商品、零部件和原材料。中國政府通過大量進口和其他外交努力使鄰國相信,中國要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尼克·拉迪說:「對於亞洲這些國家來講,中國是如此大的力量,唯一合乎常理的應對策略就是怎樣同其一道發展。這種趨勢是擋不住的!」

雖然美國還會繼續扮演亞洲各國的重要貿易夥伴的角色,但它在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勢頭面前,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會不可避免地讓出「亞洲主導經濟大國」的位置。

拉迪分析說,中國外貿的增長速度比日本經濟鼎盛時期——20世紀60和70年代還要快。因此,中國的發展已經從經濟上和政治上正威脅到美國在亞洲的第一盟國日本的地位。

正是由於中國的大量進口,亞洲各國之間的貿易變得空前活躍。印度尼西亞總統梅加瓦蒂執政一年以來,已經兩次訪問中國,與前任總統們不同,她決心改善和促進與中國的關系。現在,印尼有望獲得在中國南部建設一個9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人口和消費大國,正吸引愈來愈多的海外投資。預計2002年中國吸納的國外投資額將達到創紀錄的500億美元。所以,中國作為一個進口大國、吸引投資大國和便宜的製造品出口大國,正迫使其他亞洲國家調整策略。

布希的貿易代表佐里克在最近一次訪問東南亞的時候,建議東南亞國家,放棄各自的利益紛爭,團結一致,與中國談判和周旋,只有這樣才有更好的「生存機會」。

然而,亞洲大多數國家領導人都稱,中國的快速發展對他們國家的經濟是有益的。中國提出的建立東南亞和中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區」的主張也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響應。

「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資本市場之一」
美國高盛公司總裁約翰·宋唐在2001年10月21日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時預測,未來30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資本市場之一。

宋唐說,中國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GDP將很快等同於日本,有望追上德國,成為全球經濟的第四個支柱。中國將在全球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非常了不起,而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致力於發展經濟使中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的決心同樣非常了不起。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中國金融市場的更加開放,中國將在全球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將吸引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之一。

堅定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金融資本市場有著良好的未來。一些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影響的跨國企業將在中國的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中產生。中國的證券市場雖然發展時間較短,卻已經在亞洲證券市場中舉足輕重,中國股市有時單日的成交量甚至超過東京證券市場。隨著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國金融資本市場將得到更好的發展,中國將從中受益。

「中國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由第七位升至第三位」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02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國際競爭力排行榜顯示,2002年中國國際競爭力,總體排名居世界第31位,比2001年上升了兩位;經濟競爭力從上年排名的第7位升至第3位。

IMD每年公布的國際競爭力狀況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是世界上頗具權威的評判之一。本次IMD採用的評判標准與2001年相同,內容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益和國家
基礎結構等四個方面,共314項指標,評判的國家和地區為49個。

從IMD公布的情況看,2002年國際競爭力平均水平為59.034分,高於平均水平的有26個國家,基本為發達國家;低於平均水平的有23個國家(地區),基本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得分為52.199分,比去年有所提高,總體排名也隨之提高兩位。在200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大幅回落並出現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的一個亮點。中國以擴大內需帶動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經濟競爭力有較大提高,以82.497的高分,從上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3位。

中國在國際競爭力四個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經濟競爭力。近年來,中國國際競爭力水平比較穩定,排名一直在30位左右,這主要取決於近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經濟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表明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有相當大的潛力。

「2024年的中國巨龍」
1988年,美國人丹尼爾·伯恩斯坦寫了本《日元!日本的新金融帝國及其對美國的威脅》的暢銷書,很受美國和歐洲讀者的歡迎,該書講了許多日本資金大量涌進美國和歐洲的故事,詳細分析了日本資金對美國帶來的威脅。該書大膽預測:到2000年以後,日本將憑借金融實力控制世界。

10年之後的1998年,美國人丹尼爾·伯恩斯坦(Daniel Burstein)和阿利·凱撒(Arne
de keijzer)合作出版了《巨龍——中國的未來:對全球商業、經濟和秩序的意義》一書。在該書的第17章,作者預測了2024年的中國,且讓我們看一看作者眼中的未來中國是一個什麼樣子?

1、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完成,在2024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基本與美國相當,到2030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

2、到2024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生產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產品消費市場。美國和全球的大公司均把戰略重點轉移到了中國,在中國展開全面激烈的競爭,從通訊到汽車到航空等,在中國市場的成敗決定了這些公司的命運。與中國的貿易為國外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對全球跨國公司形成戲劇性的影響。

3、從人均收入和人均產值來看,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還較大,但中國龐大的經濟總量使它在世界經濟的討價還價中占據優勢。中國已是亞洲的財富和權力中心。與此同時,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的經濟也在迅速增長,傳統的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和日本)仍然很強大和富有,但在全球的產出、貿易和財富中已變成少數力量。

4、上海證券交易所規模緊追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但已超過倫敦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在世界財富500強中,約有100家中國公司或與中國業務往來密切的公司。在《福布斯》個人財富名單中,將出現一批中國面孔。

5、中國沿海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廣州已成為亞洲最繁華的都市。內陸城市,如武漢、成都和重慶已成為中國發達經濟的重要樞紐。

6、經過30年的資本積累,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資本輸出國,20世紀90年代外資大舉投資中國的局面將被顛倒,中國公司將大規模投資亞洲各國和全球。

7、千百萬中國人的夢想已經實現:擁有自己的房子和別墅。中國巨大的商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技術和專家。中國將修建大量的高速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中國的高儲蓄轉化為消費推動著經濟繼續快速增長,如同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8、也許中國自己還沒有意識到,中國已成為亞洲的權力中心,日本經濟日益依賴中國經濟。幾乎每一個亞洲大公司的成敗均取決於與中國經濟的聯系,中國已具備對亞洲鄰國施加巨大影響的能力。

9、和歷史上大多數經濟大國崛起一樣,中國的崛起對全球既定的財富和權力構成了挑戰,引起了系列沖突。中國和美國是21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它們在政治、經濟、軍事、技術和文化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10、在1998—2005年期間,中美沖突力量高於合作,經濟和政治冷戰是這一時期的主導主題。2005年以後,冷戰氣氛消失;由於中國實施更自由和民主的改革,增加了西方對中國的信任,不再把中國看成戰略威脅。

11、中國已形成它自己的政治、經濟發展模式。它不僅採用了西方的市場資本主義模式,而且容納了中國5000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實行了50多年的共產主義遺留物。國家仍對經濟保持高度的干預和控制,盡管在外表上中國已經西化,但並不完全「像我們」,不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文化上。

12、與以往相比,中國已是一個更開放的社會,但仍不是西方意義上民主社會。各種精英利益集團在爭奪權力,大政府的力量還很大,遠高於西方的標准,政府仍以一種集權和不透明的方式在管理和運作。

13、意識形態的力量還是很強,不過此時的意識形態的內容主要是民族主義和經濟發展優先,社會主義原則其次。「經濟民主」(強調國家經濟的增長和發展)的價值高於個人自由的價值。

丹尼爾告訴美國人,這就是未來20年後的中國形象,一個與美國平起平做的超級經濟大國,全球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市場,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中國:世界工廠」
截止2001年,中國的糧食、肉類、鋼、煤炭、水泥、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等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目前已有100多種商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行業遍布紡織、家電製造、通訊設備、醫葯、機械裝備、化工10個行業。以2001年為例,在家電製造業,彩電的產量為3936萬台,佔世界總產量的29%;洗衣機1443萬台,佔世界的24%;冰箱1279萬台,佔世界的16%,空調
1827萬台,佔世界30%;電風扇和照相機分別為7661萬台和5514萬個,世界份額均超過50%。在電子及通訊製造業,電話機產量為9598萬台,佔世界的50%;顯示器年產4590萬台,佔世界42%;鍾表15萬只,佔世界75%。在紡織業,以絲為例,年產7.33噸,佔世界70%。在醫葯行業,青黴素和土黴素的世界份額分別為60%和65%,維生素為50%。在機械製造方面,中國生產的拖拉機和集裝箱佔世界份額的83%。

全球500強大公司正大舉進軍中國,把生產基地甚至研究與開發中心轉移到中國。

自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就開始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中國,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在2002年中國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達527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投資吸收國。根據美國AT卡尼咨詢公司的最新調查表明,中國現在已取代美國,成為外國公司的首選投資地,許多跨國公司把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平台。

上海正成為亞太地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匯集地及營運中心。截止2002年,全球500強企業已有300多家進入上海,100餘家在上海建立起跨國研發中心,60餘家在上海設立了地區或中國總部,其中有25家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了地區總部,它們包括柯達、東麗、先鋒電子、科勒、小松、歐文斯科寧、強生、比歐西、斯米克、羅氏公司等公司。

全球500強企業的日本小松集團中國總部,進入上海已經一年。小松集團分布於全球的4個地區總部中,上海是其中之一,其餘3個設在美國、歐洲和新加坡。該公司認為,上海日臻完善的投資環境和城市基礎設施,已具備了跨國公司總部運行的先決條件。

總部設在波士頓的美國熱電集團,已在中國投資建立第一個高科技企業。美熱集團上海雷勃公司的產品佔了亞洲市場18%份額,近日正醞釀在上海設地區總部。

通用汽車公司出資15億美元與上海汽車合資成立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公司還計劃逐步把一些分公司從日本轉移到中國,以實現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翻一番的目標,達到10億美元。

在2002年,外資企業工業產值占上海市工業總產值的59.1%,出口值佔全市出口額的59.8%。

目前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新加坡匯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已分別達850餘家和400餘家,至2005年,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有望增加至200餘家,上海將在全球經濟舞台上顯示出更大潛能。

北京,全球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又一聚集地,截止2002年,北京的外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達20家,包括美國雀巢公司在內的跨國公司在北京設立地區總部,康柏、朗訊、北電網路、IBM、愛立信、日立、西門子、三星等公司把中國總部設在北京。跨國公司設立的投資性公司累計達122家。隨著韓國LG公司在北京設立獨資研發中心,大型外資企業在北京設立的獨立研發中心達到8家。此外,17家投資性公司和跨國公司大量增資,增加投資8.58億美元。

微軟公司在2002年宣布,它將在今後3年的時間里,向中國投資7.5億美元。

美國著名的調查咨詢公司迪洛伊特—圖什在2002年春天對中國的外資企業做了一次調查,結果表明,90%的外資企業打算在今後的三年裡增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

盡管中國的製造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國不是世界工廠。

2003年3月23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開幕式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在其主題演講中闡述說,分析全球經濟,中國現在還說不上是世界工廠,而只是世界加工廠的一個車間而已。他說,對於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和對外貿易增長,國際經濟界大多給予客觀公正的積極評價,也存在若干誤解甚至歪曲。有評論說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由此造成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空心化。應該說,由於中國製造業有比較雄厚的基礎,又有勞動力成本便宜的優勢,巨大的市場潛力對外國投資者有吸引力,投資環境在繼續改善,在國際產業轉移的大趨勢下,中國製造業有可能獲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但中國目前還不是世界工廠。

在1999年,美國製造業佔世界20%,日本佔15%,而中國只佔5%,出口額遠在美、德、日等國之下,而且產品品種少,檔次低,真正大而強的企業不多。2001年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有11家,沒有一家是製造業。中國出口產品構成中,加工貿易佔50%以上,中國外貿200強企業出口值70%以上是通過加工貿易實現的,從這點來說,中國實際上只是世界加工廠的一個生產車間。中國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這固然有利於發揮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但絕不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威脅,一些發達國家出現的所謂「產業空心化」,是產業升級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必然結果,對這些國家如果不是純利無弊,至少是利大於弊。

2002年第11期美國《商業周刊》刊登《在日本,「中國很有吸引力」》的文章,介紹日本企業大舉進入中國的情況。

自2000年以來,日本出現投資中國的浪潮,2000年,日本在中國的投資為29.3億美元,2001年猛增57%,達到46億美元,到2002年6月,日本公司在華簽訂了1238個合同,價值31.5億美元。

中國的低成本正吸引著日本企業,中國的勞動力和工業不動產價格水平只是日本的若干分之一。此外,經過10年的發展,中國現在已經有了許多新建高速公路、港口設施和高速通信設施,每年進入求職市場的70萬高校理工科畢業生是一個快速增長的研究人才和技術庫人才。中國政府官員也開始對盜版進行打擊。這一切在吸引著日本企業。

2001年9月,日本三洋機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植敏首次參觀中國頭號家電製造商海爾集團經營的一家工廠後,一下子就被征服了。他說:「當我看到海爾的經營是多麼效率卓著後,我意識到它將成為我們理想的合作夥伴。」2002年1月,兩家公司達成了全面合作協議,這是三洋第一次與中國公司合作。5月份,三洋投資3000萬美元在青島建立一家工廠,為海爾的家電生產壓縮機。隨後,三洋又通過海爾的銷售網路在中國銷售三洋公司的數字產品。井植敏說:「中國的發展速度簡直令我驚訝,對我們來說,中國現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僅僅在13個月前,他還沒有任何在中國進行新投資的想法。三洋機電計劃在2004年前把所有空調的生產轉移到中國。

2002年12月,日本佳能公司投資8000萬美元在蘇州建立工業園區生產復印機,預計月產量將達到兩萬台。在蘇州,現在已聚集了一大批日本企業,這個城市有個「小東京」,那裡有十幾家日本餐館和50家卡拉OK酒吧。自2002年4月以來,日本的兩大國際航空公司已經把每周前往上海和北京的航班增加了一倍,達到56個。

『拾』 600082為什麼停牌

海泰發展因召開股東大會,2011年03月28日全天停牌。

閱讀全文

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田正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