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股票跌時大部分都跌漲時一起漲而不是較平均
每支股票的公司經營能力不一樣,所處的行業不一樣,相關的政策不 一樣,當下的新聞事件對其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
B. 為什麼最近股票總是毫無理由的天天大跌
股票的漲跌是由所有參與的股民決定的。絕對不會毫無理由的天天下跌。
投資者要她下跌,或者投資者認為要下跌,所以投資者賣出股票或者低價買入股票的結果。
作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者,一定要敬畏市場,承認市場。而不要自以為事,認為市場錯了,認為市場沒有理由,認為市場不應該大跌。
你可以有你的投資理念,但不可能主導市場,也沒有辦法左右市場。市場是全體股民給出的結論。當你的看法和市場結論有差異,一定是市場對的,一定是你錯了。
C. 為什麼股票在大跌
股票大跌的原因有幾個方面帶來的。第1個方面是因為這是股票的整體估值比較高,需要調整。那麼這個時候股票就會大跌,比如說像之前的白酒板塊整體的估值就是非常高,已經超過的歷史最高估值,那麼這個時候對於他們來說就會有非常大的風險,從這種情況上來看的話,股價太高是需要降下來的,也就是大跌,這個時候就是股票大跌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的話,就是因為市場行情的變動,有些時候市場崩盤了之後,比如說像股災或者是熔斷的,整個股票的價格也會降低,這種大跌很多時候是靠人力無法逆轉。當面臨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需要特別的警惕。對於個人的收益來說,能夠減少虧損就是最好的方式的,不需要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D. 為什麼大部分股票都在跌但是指數還漲
首先大盤是所有股票市值加總計算的數值,也就是說市值增加,大盤就漲,市值減少大盤就跌。所以是大部分股票的漲跌決定大盤漲跌,是大盤跟著大部分股票走。
然後,因為每隻股票的市值不同,一個大市值個股漲,就能抵消很多小市值個股下跌帶來的大盤點數減少,比如一隻中國石油漲1%增加的點數大於幾十隻小市值股票跌停造成大盤點數的減少
E. 為什麼最近股市一直在跌
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下跌的原因還是從內部說起:
根本原因:由於長期的經濟刺激,我國出現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從而導致物價不斷上漲。以前過剩產能可以通過出口消化。現在出口不振,加上內需不足(一直都是如此),國內企業競爭加劇,企業經營困難。業績下滑。
推波逐瀾:
1、政府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對泡沫最嚴重的房地產進行調控,同時對過剩產能進行淘汰(鋼鐵),提前使經濟回調。同時,加深了市場對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和加息的擔憂。
2、股票市場的改革,發行制度的革新和創業板的推出,限售股的解禁使全流通時代的步步臨近。所有的一切都加深投資者對資金面的擔擾,農行上市只是一個激發點。
3、外圍市場的振盪下行。國際利空消息不斷,國外股市不斷走低
F. 為什麼現在股票一直跌
因為資金面長期失衡,所以長期震盪走低. 7月10日大盤沖擊30日線失敗後下挫,11、14日連續兩個交易日空多雙方激烈爭奪5日線,而30日線已經下降到2908了再次對大盤形成了壓制,上周的行情特點是市場反復靠一直無法兌現的謠言來救市,先是國家有七大救市措施出台,在沒有兌現的情況下大盤破位又出了個國家平準基金已經獲准入市救市,第二天平準基金的發起人就辟謠沒有這事...,如果一個股市的行情全靠謠言來維持震盪減緩下跌趨勢,沒有真正的實質性的措施出台,那這次反彈的目的就要多思考了,機構的目的是什麼,頻繁的製造謠言來拉高股市,最新的資金統計結果已經出來了,在這次紅紅火火的抄底行動中基金、保險和QDF2均是凈流出,在上周行情比較被投資者看好的情況下,這些主力資金的凈流出接近50億,完全在意料之中,又是個借謠言拉高出貨。而市場頻繁傳出利好謠言的真正目的也很清楚了。「拉高出貨」。既然機構在眾人期盼紅七月的情況下,在半年報做業績的情況下都保持了凈流出,雖然大盤做得比較好看,但是從機構的意圖看仍然沒有改變的跡象,長期目標仍然是降低倉位迴避大小非和宏觀政策的壓力。 這波反彈如果後市在30日線再次結束沒政策護盤的情況下破2500就是很輕松的了,下個支持位也是象徵性的2000點。大盤謹慎看好的情況下是突破並站穩30日線2908點,還有看高3195點60日線的機會。 因為資金面緊張導致的現在下降趨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樂觀,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但是已經讓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吃不消了(在主力開始出貨前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共只有3萬億,但是大小非足夠消滅它們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就算在奧運前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奧運期間採用橫盤運行或者小幅度反彈的走勢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該謹慎對待,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當然如果有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帶來抄底資金抄底,帶來的反彈相對規模較大當然最好,對散戶來說機會難得。嚴格控制倉位是我現在唯一要說的,逢反彈減倉是嚴謹的。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如果政府願意出台實質性的解決大小非的政策,那產生的行情就是大行情,就不是現在這種小打小鬧了,不過個人覺得不是太現實,近20萬億的資金本來政府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政府會願意自己來掏錢?? (對熊市操作的一些反思)首先在熊市中震盪逐漸走低是長期趨勢,利好消息只是催生反彈的一個條件而已,但是當利好消息的刺激逐漸淡化後,反彈就會結束了(而反彈高度取決於利好的大小程度),因為利好而被暫時改變的下跌趨勢將繼續下去,股市回歸其自然的規律。而在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被解決前(大小非),股市都不可能扭轉過來,不可能產生反轉。而在連續下跌的這個趨勢中兩千多支股中處於上漲趨勢的能達到100支就不錯了,也就是說在大盤下跌時買到下跌股的概率是95%甚至以上,做為投資來說既然知道這么低的概率選到游資狙擊的股票,那還不如不去冒這個險。而選擇操作超跌反彈是在這個趨勢中講究安全系數投資者的很好的投資策略,因為在超跌後產生反彈是肯定的,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只是反彈的規模大小而已(要根據是否有利好消息和利好消息的大小來具體分析反彈高度),而在這個反彈過程中一般以普漲為主,在這個反彈普漲過程中處於下跌的股又處於10%以下,也就是說,你隨便買支股票上漲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在下跌過程介入股票的概率,雖然股票不能夠把這種概率做為抄股的標准但是作為對安全要求很高的投資者來說,趨勢投資是在熊市中最安全的一種投資策略。對股票把握不好的股友又想在熊市介入股票,那選擇這種策略是比較安全的。但要記住,只有超跌才能夠去抄一個短線,而一般的跌幅一般選擇觀望,中間的紅盤可能都是套人的陷阱,當天一個反彈,第二天直接低開低走把抄底的人全部套了,所以熊市中你如果無法把握哪裡是底的情況下,最好是做趨勢,降低風險(個人觀點謹慎採納)。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在大盤沒有選擇方向前,嚴格控制倉位會讓你風險降到最低的。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G. 為什麼股票漲的時候的都漲跌的時候在都跌呢
你說的是現象,實際上是大盤指數在跌,所以所有的股票在跌,因為炒股票最基本的原則是要順勢而為,這個勢的指示燈就是大盤了,有與大盤了逆勢的股票,所謂逆勢飄紅的那種,但歷史證明其結果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的,美國十次股市崩盤因逆勢而為的富可抵國的大巨毫破產的幾個事例說明了這一點,從此再也沒有人敢與大盤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