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歐四國都是哪四國
北歐不是四國,而是五國,是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這五個國家,具體介紹如下:
1、瑞典王國,簡稱瑞典,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
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2. 請問WTI期貨和約的非商業機構持倉量的歷史數據去哪下載
紐約商業交易所是美國第三大期貨交易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實物商品交易所。該交易所成立於 1872 年,坐落於曼哈頓市中心,為能源和金屬提供期貨和期權交易,其中以能源產品和金屬為主,產生的價格是全球市場上的基準價格。
該交易所在紐約的商業、城市、和文化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為金融服務業以及工業聯盟提供了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並且通過其自身成立的慈善基金會支援市內社區的文化和社會服務項目,拓展其為大都市的慈善事業所作出的努力。
在 NYMEX 分部,通過公開競價來進行交易的期貨和期權合約有原油、汽油、燃油、天然氣、電力,有煤、丙烷、鈀的期貨合約,該交易所的歐洲布倫特原油和汽油也是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來交易的。在該交易所上市的還有 e-miNY 能源期貨、部分輕質低硫原油、和天然氣期貨合約,在能源市場中作為一種有效的參與手段為小投資者和商人提供了機遇。合約通過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 GLOBEX? 電子貿易系統進行交易,通過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的票據交換所清算。
在 COMEX 分部上市的有金、銀、銅、鋁的期貨和期權合約。
在交易場地關閉的 18 個小時里, NYMEX 分部和 COMEX 分部的能源和金屬合約可以通過建立在互聯網上的 NYMEX ACCESS? 電子交易系統來進行交易,這樣就可以使日本、新加坡、香港、倫敦、以及瑞士的參與者們在他們的正常工作時間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能源和金屬期貨市場。
市場的誠信是通過市場、交易和財務監督系統來保證的。票據交換所作為每一筆交易的最終交易對象,面對賣主時它扮演著買主的角色,而面對買主時又扮演著賣主的角色。通過票據交換所的保證金制度,減輕了市場參與者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時交易雙方的信譽風險。
• 輕質低硫原油
原油是全球交易最為活躍的商品, NYMEX 推出的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是目前流動性最大的原油交易平台,也是是目前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貨品種之一。其流動性良好和價格透明,促使該合約價格成為全球原油定價的基準價格。此外交易所還推出了一系列其他風險控制和交易機會的產品 : 期權交易、期權差價交易、取暖油和原油間的煉油毛利期權交易、汽油和原油間的煉油毛利期權交易以及平均價格期權交易。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交易單位是每手 1000 桶,交割地點在庫欣、俄克拉荷馬州,通過管道運輸可以將原油運輸到全球現貨市場。交割品質設定了國內和國際交易原油的幾個等級,滿足了現貨市場的不同需要。
• 天然氣
天然氣幾乎佔美國能源消費的四分之一, NYMEX 的天然氣期貨合約價格被廣泛的作為天然氣的基準價格。合約的交易單位為每手 10000MMBtu (百萬英國熱量單位)。交割地點是路易斯安那州的 Henry Hub, 該地連接了 16 個州和州際的天然氣管道系統,將這些地區沉積層中的天然氣輸送出去。這些管道輸送系統橫穿美國東海岸、墨西哥灣以及中西部地區,直至加拿大邊境。同時交易所還推出期權交易和期權差價交易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天然氣期價與電力期價的差價,也可以作為電力市場價格風險管理的工具。由於天然氣價格的易變性,市場需要發展 Henry Hub 和美國、加拿大進口天然氣市場的價格關系。由此交易所推出一系列互換期貨合約,以應付 Henry Hub 和約 30 個天然氣價格中心的價格差異。
在 NYMEX 的 ClearPorts 交易平台上,合約交易單位為每手 2,500 mmBtu 。同時也有場外交易,場外交易情況需要遞交交易所,通過 NYMEX 的 ClearPort 清算網站清算,可以通過實物交割方式清算也可以通過交換成期貨頭寸清算。 e-miNY 天然氣期貨合約是為投資組合設計的,相量於 5000mmBtu 天然氣,約占標准天然氣期貨合約 50 %的量,該合約可以通過 CME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 GLOBEX 電子交易平台交易,由紐約商品交易所清算機構清算。
• 取暖油
取暖油,也就是 2 號燃料油,其收率為 25% ,是繼汽油之後的第二大成品油。取暖油期貨合約交易單位為每手 42000 加侖( 1000 桶),交割地是美國的金融中心——紐約港。同時交易所還推出了期權交易、期權差價交易、煉油毛利期權交易以及平均價格期權交易,為市場參與者的管理價格風險提供了更大的彈性空間。取暖油期貨合約還可以作為柴油和噴氣燃油的套期保值工具,交割方式為現金交割,即在 NYMEX 的取暖油期貨價格加上升貼水交割。通過 NYMEX 的 ClearPort 系統,還可以完成基於煉油毛利、地區價差以及紐約港取暖油與噴氣燃油和柴油價差的取暖油互換期貨交易,這些交易都是場外交易,通過 NYMEX ClearPort 的清算網站清算。
• 布倫特原油
布倫特原油出產於北海的輕質低硫原油,同樣是基準品質,被廣泛交易,有別於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布倫特原油日產量約 500000 桶,產地為捨得蘭群島的 Sullom Voe 。主要在北歐加工提煉,也有小部分在北國東海岸以及地中海地區加工,這些生產商大部分仍是以非標准化的現貨方式交易。
為了提高布倫特原油和 WTI 原油差價交易有效性、流動性和實現成本控制, NYMEX 將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易的公開報價設定在都柏林的交易大廳,其餘時間在 NYMEX ACCESS 電子系統平台上交易。公開叫價時間為都柏林時間上午 10 點至下午 7 : 30 , NYMEX ACCESS 系統電子交易時間為都柏林時間下午 8:15 至上午 9:30 。
在提高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實用性的同時,交易所推出了自動報價、價格報告、以及布倫特原油與 WTI 原油差價的交易平台,對 NYMEX 的布倫特原油以及輕質低硫原油分別進行清算,這是市場的一個重要發展,因為通過該平台可以完成兩個不同市場的套利交易,使之逐步成為一個價格透明、競爭交易、操作簡單的流動性市場。
交易所認為套利交易是一筆交易,這樣對於操作者而言可以最大效果的利用保證金,也可以有效減少交易費用。當多頭頭寸抵消了空頭頭寸,交易所認為套利操作減少了市場風險,特別是布倫特原油期貨和 WTI 原油得套利,因為兩個期貨合約有很好的相關性,交易所為一對一 Brent/WTI 套利交易提供 95% 保證金賒欠 . 交易所還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提供成本控制計劃,為市場參與者縮減了大量的運作開支,詳細信息,點擊此處。
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採用現金結算方式,以 ISIS LOR 、 Argus 以及路透在都柏林的公開叫價平台收集的市場數據作為指數。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易由交易所專門的清算機構負責清算,確保了資金的安全,其中立性、流動性以及市場透明度成為了 NYMEX 的特點。
• 柴油
歐洲中西部地區的柴油期貨合約,是歐洲精煉油、初級分餾油、取暖油以及噴氣燃油市場的基準價格。結算價格是以交割月現貨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的結算價格為基準,在歐洲 100 公噸的合約規模只代表普通是市場規模,合約可以進行實物交割,確保交易終止時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一致。公開叫價通過 NYMEX-Europe 交易平台,其他時間通過 NYMEX ACCESS 電子交易系統交易。 NYMEX ACCESS 交易系統是一個網際網路系統。所有頭寸通過 SPAN 系統匯總並依據風險估值分類,對沖頭寸保證金抵消可以減少保證金的負擔。
• 電力期貨
PJM 網路 , LLC 掌管著全球最大的電力市場,服務了包括的特拉華州、伊利諾斯州、肯塔基州、馬里蘭州、密歇根州、新澤西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田納西州、弗吉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以及華盛頓在內的 4.4 千萬客戶。這些能源公司運作著超過 1000 個發電站,產能達到 137000 兆干瓦,以天然氣、石油、煤炭、核能已經水利作為能源動力。發電輸送網路遍布中西部地區、紐約州以及大西洋中海岸的各個州。
近年來電力行業改革使得能源市場發生結構性調整並由此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市場機遇,但由此也產生的價格波動和市場風險。期貨市場引進了電力期貨。一個成功的期貨市場它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價格波動、市場龐大,可以容納大量的買家和賣家;可以實物替代。
PJM 西部網路中心有 111 個運輸點組成,主要是賓夕法尼亞電力公司和波拖馬可河電力公司的運輸系統。此外還推出了 PJM 期貨合約的期權交易,作為附加的風險控制手段和交易機會。
交易高峰日的浮動價格是 PJM 西部網路中心高峰日中 16 個交易高峰時的當地邊際價格的加權平均,交易高峰時段是 PJM 當地時間上午 7 : 00 至下午 11 點。高峰日是周日至周五,不包括北美電力協會 (NERC) 的假期。
非高峰時段是從周一至周五的午夜至上午 7 : 00 ,以及下午 11 點至午夜,還包括整個周六和周日以及北美電力協會的假日,所有時間都是按照當地時間。當地邊際價格是指在網路中某地每增加一個單位需求所需要增加供應的邊際成本。運輸系統中需要考慮邊際成本以及實際情況。
在 NYMEX 的 ClearPort 電子交易平台可以進行該期貨合約的交易,場外交易的合約可以單獨做結算。期權交易時間是在公開叫價時段,交易可單獨提交給 NYMEX 的 ClearPort 電子交易系統進行結算。
• 丙烷
丙烷是天然氣處理以及石油提煉過程中的副產品。美國的需求是大約是取暖油的三分一,丙烷可以用於不同市場:廚房燃料、農作物乾燥、傢具或工業取暖以及重要石化產品的生產。天然氣用戶儲備甲烷以便應付消費高峰期。 NYMEX 推出了甲烷期貨合約,交易單位是每手 42000 加侖( 1000 桶)。這給液態氣體行業提供了有效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這是 NYMEX 在推出原油、取暖油、汽油以及天然氣期貨合約一個重要的補充。
• 煤炭
煤炭是美國發電所必須的基本燃料,占電力生產的 55 %。美國有高於其它國家品質的煤炭,約佔全球含瀝煤炭以及無煙煤炭儲量的 30 %。美國是全球煤炭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其出口占較大的世界出口比重 . 煤炭期貨合約交易單位為每手 1550 噸。它是全天 24 小時在 NYMEX 的 ClearPort 電子交易系統進行交易。場外交易也可以通過 NYMEX 的 ClearPort 系統中的結算網站進行結算。煤炭期貨合約為煤礦以及發電行業提供風險管理的手段。
• 黃金
全球或許沒有哪個市場象黃金市場那樣具有吸引力。幾百年來,黃金以其獨有的稀缺、美麗以及幾乎不滅的特點而被人覬覦。國家的財富儲備就是收儲黃金,黃金是國際硬通貨。個人擁有黃金以保值,可以隨時兌換紙幣。
紐約商品交易所( COMEX )的黃金期貨和期權交易給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投資渠道。黃金期貨合約也是商業生產者和金屬消費者重要的貿易工具。黃金分布的范圍很廣:存在銅和鉛礦中,存在石英礦中,存在河流的沙礫中以及在硫化礦中(硫化鐵)。海水也有驚人的金礦含量,但是海水中採集黃金是不經濟的。
最早的冶煉黃金熱潮是從哥倫布首次航行之後出現。從 1492 年到 1600 年,美國的中部和南部以及加勒比海在全球黃金貿易佔了大部分。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巴拿馬和海地在 17 世紀全球新發現的黃金中佔了 17 %, 18 世紀,他們的供應量達到 80 %。
加利福尼亞的黃金在 1848 年被發現,從 1850 年到 1875 年美國北部成為全球主要的黃金供應地,比 350 年前發現的黃金還多。 1890 年,阿拉斯加阿和 Yukon 的金礦成為主要的供應地,很快,非洲的 Transvaal 發現的黃金蘊藏量超過了這些地區。目前,主要的黃金生產國包括南非,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印尼和俄羅斯。
美國在 1792 年首次賦予黃金為正式貨幣。國會制定全國貨幣流通金本位制,包括黃金和白銀。 1930 年經濟大蕭條期,大部分國家被迫中止黃金流通試圖穩定經濟。黃金重新進入全球貨幣體系是在 1944 年,當時布雷頓森林協定確定全球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這個協定一直執行到 1971 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廢除了美元與黃金掛鉤體系。今天,黃金價格波動與供應和需求變化一致,政治和經濟事件很快就會在黃金價格波動上反應出來。
黃金是重要的工業日用品,黃金是極好的導電體,抗腐蝕力很強,化學特性非常穩定,可以製成精密的電子和其他高科技產品。
黃金行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從采礦公司到產品生產的公司都可以利用 COMEX 的黃金期貨和期權進行套期保值,規避風險。此外,黃金作為傳統的投資品種,黃金期貨和期權都能擔當很好的投資角色。
• 白銀
人們在數千年前就對白銀感興趣了。在遠古時期,白銀蘊藏豐富或者接近地球表面,古代的出土文物包括珠寶,宗教器物和食物容器的加工都用持久耐用、可鍛造的金屬白銀。
1792 年,白銀一度在美國貨幣體現中擔當主要角色,美國國會貨幣流通以白銀為基礎,與固定的黃金掛鉤。白銀在國家的造幣中被使用直到 1965 年停止。經過百年的演變,白銀被賦予更多的重要的經濟功能,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今天,白銀成為貴重的工業日用品以及誘人的投資品種。白銀主要用在照相、珠寶和電子工業中。
主要的消息來源是供需狀況,墨西哥,美國和秘魯主要的白銀生產國。其次的消息來源包括鑄造硬幣,廢料的提煉以及國家拋售庫存等。白銀價格對第二類消息反應敏感。
采礦公司,生產者以及白銀消費商都能利用 COMEX 的白銀期貨和期權進行套期保值,規避風險。作為貴金屬,白銀也是很好的投資品種。
• 銅
銅是人們最早知道的日用品之一 , 產量豐富,是直接反映世界經濟狀況的一種產品。銅是世界排行第三的最廣泛使用的金屬,排在鐵和鋁之後,而且主要用於高度循環的產業 , 如建築和機器製造業 . 銅礦的利潤主要依靠低成本、高產量的采礦技術,那些受政府計劃控制的銅礦對政治形勢反應敏感。由此銅確立了具有商業價值的日用品。
在 1800 年中期,英國憑借上好的熔煉技術,控制了超過世界銅貿易的四分之三,當礦石的品位下降的時候,冶煉廠和精煉廠靠近礦區變的更為經濟,而且直接將產品裝船運送到市場上銷售, 19 世紀,主要的銅礦在北美,智利和澳大利亞被發現,英國的超強地位受到挑戰。 20 世紀初,新的采礦和冶煉技術應用,美國的低品位礦石加工獲得發展,致使全球銅市場迅速擴張。自從 1950 年以來,時常處於升水期的銅市場進入了一個長時期的貼水期。
銅市場參於者通過利用 COMEX 高級銅期貨和期權交易可以規避價格風險,銅期貨合約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品種。
• 鋁
鋁是 21 世紀經濟的象徵,是重量輕,耐腐蝕的金屬,分布廣泛。用於宇宙航空領域,廣泛用於如建築材料,包裝,汽車,鐵路和數以千計的其他領域。
運輸業是最大的單一消費領域,消費量佔美國鋁產量的 30 %,包裝和鋁容器消費占 20 %,建築領域消費了 10 %,從國家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輸電高壓線路通常是用鋁做的。
今天鋁的廢料可以很容易得到利用,在美國,鋁罐子的循環使用自身能產生 10 億美元的市場貿易額。實際上目前美國用鋁製造的所有飲料容器有三分之二被循環利用。一個罐子進入循環使用的箱櫃,精練、製造以及再回到貨架上的循環時間僅有 60 天而已。鋁的生產主要依靠強大不間斷的電能供應,電能是最主要的成本。
COMEX 的鋁期貨和期權合約給每年 35 億美元的美國鋁生產和出口者提供了透明的價格。價格的風險貫穿於鋁的熔煉到終端產品的全部生產環節,所以價格風險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COMEX 鋁的期貨和期權為市場提供了價格上漲和下跌的風險管理工具, COMEX 期貨價格是北美市場的基準價,利用期貨合約,鋁的買家可以預先鎖定成本,鋁的賣家能夠鎖定銷售價格。期貨合約的交割立足於美國中西部市場。
• 鉑
鉑是六種金屬組中的最主要一種,其他的金屬是鈀,銠,釕,鋨和銥。他們都有獨特的化學和物理特性,使他們成為重要的工業原料。珠寶是鉑的最大需求,占鉑消費的 51 %,推進催化劑占 29 %,化學和石油精煉催化劑占 13 %。
由於鉑是優良的導體,耐腐蝕,比其他金屬有更低的反應度,因而鉑被用於計算機和其他高科技電子領域,這個領域占鉑消費的 7 %左右。
鉑是稀有金屬,一年的新礦產量大約總計只有 500 萬盎司。與此鮮明對比的是,金礦每年的產量達到 8200 萬盎司。銀每年的產量大約有五億四千七百萬盎司。
鉑的供應主要集中在南非,大約占 80 %,俄羅斯占 11 %,北美佔 6 %。因為是工業原料的貴金屬,相應的低產量以及供應量的稀少,價格波動振盪,因此鉑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投資品種。
• 鈀鉑合金
鈀鉑合金是白金家族中另一個主要的品種。其與鉑是共生礦,與鉑有很多相似之處,然而這兩種金屬還是有很大不同。鈀鉑合金也是鎳礦的副產品。俄羅斯佔全球總供應量的 67 %,南非占 23 %,北美佔 8 %。每年的產量大約在 810 萬盎司。
汽車催化劑是鈀鉑合金最大的消費領域,占 63 %,電子儀器占鈀鉑合金消費的 21 %,假牙消費占據 12 %,珠寶消費占 4 %
3. 哪裡可以找到美國PJM電力市場的近幾年實時電價及電量的數據北歐市場的也可以
電力緊張:the power supply is tight 拉閘限電power cutoff、電荒power shortage、電力緊張power shortage 後兩個意思是一樣的
4. 挪威海德魯公司的規模
成立於1905年的挪威水電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能源和鋁的供應商,在全球近40個國家擁有36,000名雇員。挪威水電是世界上近海石油、天然氣領域的領頭羊,是世界上第三大綜合的鋁產品的生產者,也是可再生能源和能源高效分解的先鋒。
隨著挪威水電公司在挪威海進行的OrmenLange油田評價工作的展開,公司宣布已經在該地區獲得了新的石油發現,這是總價值達26-33億美元天然氣開發項目的一部分。
在6305/8-1井已經發現了厚達4米的油層,這標志著首次在挪威海發現了深水石油區塊。挪威石油理事會在一份報告中說,要說發現石油對該地區將意味著什麼還為時尚早,但是該機構認為在挪威海存在探明石油儲量的可能性很大。
挪威是世界第六大水電生產國。挪威水力發電工業的設計是為了適應自然界對發電廠供水量的變化,並根據季節性的需求變化調整電力產量。一部分水庫可將豐水年的多餘水量儲存起來,以便用於降水量少的年份,以此方便與使用熱能生產電力的國家進行協調。挪威與其他國家的電力貿易是在「諾代爾」和「諾德普爾」 – 即北歐電力交換協議 – 之下進行的。
海德魯農業於2004年獨立出來,成立yara internation,並在奧斯陸證券交易所上。
5. 北歐四國介紹
北歐四國指的是丹麥、瑞典、挪威、芬蘭這四個國家。
拓展資料:
1. 丹麥王國(丹麥語:Kongeriget Danmark,舊譯為「嗹(lián)國」、「嗹馬」),簡稱丹麥,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8.芬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芬蘭雖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國家。
6. nordea 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這是諾迪亞銀行,不是城市
北歐聯合銀行 (Nordea Bank AB) 或稱北歐銀行,是北歐的跨國金融服務集團,其總部位於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北歐銀行是由瑞典的Nordbanken銀行、芬蘭Merita銀行、丹麥Unibank銀行以及挪威Christiania銀行在1997到2000年間合並而成。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在今天也被認為是北歐銀行市場的一部分,另外拉脫維亞從2006年也開始成立了北歐銀行(拉脫維亞語:Nordea
banka)的支行。北歐銀行的第一控股股東是芬蘭保險公司Sampo,該公司大約持有20%%的股份。北歐銀行分別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赫爾辛基證券交易所、和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上市。
7. 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的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近景
1998年1月,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與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聯合簽訂了合作協議書,宣布成立北歐證券交易聯盟(the NOREX Alliance)。
聯盟遵循以下原則進行合作:
①獨立交易;
②交叉會員制,即兩地的上市公司股票均可相互交叉在對方的交易所掛牌上市;
③使用同一交易體系,並互補交易規則;
④買賣證券使用統一格式的交割單;
⑤各出部分所有權,建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
據哥本哈根郵報(the Copenhagen Post)報道,兩大交易所聯合的目的是最終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北歐證券聯合交易市場,以便使交易者能在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在兩地進行市場交易。因此,自北歐證券交易聯盟創立以來,越來越吸引大量的投資者、交易者、證券發行商及上市公司。各方面普遍反映良好,如上市公司切實感到從更大交易市場中得到了更大的資金來源;同時市場的巨大潛力也促使新的上市公司投入更高的熱情,去努力創造條件,盡快上市;而投資者也能從來自聯合交易市場的巨大流動資金和單一化的交易系統中受益。2000年6月冰島證券交易所加入了北歐證券交易聯盟,10月該聯盟在同一交易體系下開始進行股票、債券及其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2000年10月奧斯陸證券交易所正式簽訂聯合協議,成為北歐證券交易聯盟的第四個成員所。此外,波羅的海三國也簽訂了加入北歐證券交易聯盟的意向書。
北歐四國在2003年10月創立了一家共同投資、共同經營的證券交易公司—北歐證券有限公司(Nordic Exchanges A/S),公司的總部設在哥本哈根。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丹麥人斯塔夫·簡森說,建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向所有在北歐證券交易聯盟的交易商、發行商、投資者及上市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並促進共同交易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人們有理由相信,北歐證券交易聯盟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成為世界重要的證券交易市場。
8. 低碳生活論文2000字
建議把下面的加上自己的話,結合就可以了!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也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2009年10月,歐盟委員會建議歐盟在未來十年內增加500億歐元(約合630億美元) 發展 低碳技術,以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供應安全方面的挑戰,保持歐盟的 經濟 競爭力。根據歐盟委員會的這項立法建議,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年資金投入將從目前的30億歐元增加到8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已聯合 企業 界和研究人員制定了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路線圖」,計劃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儲存等六個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發展低碳技術。 本文由中國論文聯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3 日本政府主導建立低碳社會。 日本是資源稀缺國家,歷來重視節能減排。近年日本政府在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計劃的同時,主導建立低碳社會。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低碳社會是日本發展的目標」,即著名的「福田藍圖」,它包括低碳發展的技術創新、制度變革及生活方式的轉變,其中提出了日本溫室氣體減排的長期目標是:到2050年溫室氣體減排量比目前減少60%至80%。「福田藍圖」標志著日本低碳戰略的形成。2008年9月,日本政府通過《建設低碳社會行動計劃》,為實現「福田藍圖」確定了數值目標及日程。特別是在2020年前實現回收二氧化碳並進行地下儲存的「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的應用,為實現「低碳社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09年4月,日本公布《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過實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強化日本的綠色經濟。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採取環境、能源措施刺激經濟外,還提出了實現低碳社會、實現與 自然 和諧共生的社會等中長期方針,其主要內容涉及社會資本、消費、投資、技術革新等方面。此外,政策草案還提議實施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和徵收環境稅等。這份政策草案如能獲得通過並實施,將使日本環境領域的市場規模從2006年的70萬億日元(約合710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萬億日元(約合12000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也將大大增加。通過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綠色增長」。 二、全球碳交易市場快速發展,未來受後京都國際氣候協定影響 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規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附件一發達國家的量化減排指標,即在2008—2012年間,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減5.2%。其中,歐盟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為保證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京都議定書》確立了三種靈活減排機制,即排放貿易機制(ET)、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行機制(JI)。發達國家可以通過這三種機制在本國以外取得減排額,緩解國內減排壓力,以較低成本實現減排目標。發展 中國 家也可以通過項目合作獲得減排的資金和技術,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溫室氣體減排權成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目前,全球碳交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基於配額的交易,在「總量控制與交易」體制下,對有關機構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進行交易。市場主要包括各自獨立的三個體系:歐盟排放貿易體系(EU ETS)、澳洲新南威爾士(NSW)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均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二是基於項目的交易,亦即將可證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用於交易。市場主要包括清潔發展機制和聯合履行機制,前者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後者在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之間展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只能參與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開發,並將所獲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CER)出售給有減排要求的發達國家政府或機構。 (一)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迅速擴大,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佔主導地位。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額年均增長126.6%。盡管2008年受全球 金融 危機沖擊,基於項目的清潔發展機制一級市場交易額下降,但二級市場依然活躍;基於配額的交易仍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全年交易額達到1263.5億美元,比2007年的630.1億美元增長100.5%,超過2005年交易額的10倍。從全球碳交易量來看,也呈快速增長的勢頭,2005—2008年年均增長59.5%。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達到48.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07年的29.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長61.4%,是2005年交易量的3倍。世界銀行預計2012年全球碳交易額將達到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在全球碳交易中,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一直佔主導地位。2008年,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交易額為919.1億美元,交易量為30.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分別比2007年增長87.3%、50.1%,佔全球的比重分別為72.7%、64.2%。清潔發展機制僅次於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其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佔全球的26%和30.3%。從市場規模上看,清潔發展機制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清潔發展機制的增速不可小視,2008年,清潔發展機制的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比2007年增長154.5%、84.5%,遠超過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和全球碳交易的平均水平。 在共同而有區別責任的原則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清潔發展機制是目前比較有效和成功的方法。減排成本的巨大差異,使發達國家願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資金、技術。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低碳技術的同時,也促使其自身技術的創新和在出口,因而是一種雙贏的機制。中國是目前清潔發展機制下項目交易的主要供給方,2008年佔全球的比重高達84%,印度和巴西位列第二和第三,佔全球比重分別為4%、3%。 (二)區域性碳交易市場興起,全球統一市場和規則尚待形成和制定。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市場,涉及歐盟27個成員國,近1.2萬個 工業 溫室氣體排放實體,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場、荷蘭Climex交易所,奧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歐洲氣候交易所(ECX)、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義大利電力交易所(IPEX)、倫敦能源經紀協會(LEBA)和北歐電力交易所(Nordpool)等8個交易中心,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第二階段(2008-2012年)和第三階段(2013-2020年)的安排中,歐盟繼續逐步加大減排力度,並將減排限制擴展到更多的行業(如航空業)。此外,歐盟還打算在第三階段時,在配額分配中引入拍賣機制,以提高碳交易的效率。 美國目前還沒有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體系,但已有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東部及中大西洋10個州區域溫室氣體減排倡議、加州全球變暖行動倡議等區域碳市場,進行配額交易和基於項目的自願減排量交易。早在2000年成立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已推出2012年後美國碳交易期貨產品,並已開始交易。2009年6月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法案》,規定要實行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機制,政府為發電廠及工廠等設定碳排放量上限。其中85%的限額由政府免費配給,餘下的15%限額由各公司購入。只要排放量低於上限,就可以轉售限額,藉此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美國全國碳交易市場有望以該法案為基礎形成。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溫室氣體減排交易體系於2003年1月正式啟動,它對該州的電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門規定排放份額,對於額外的排放,則通過該碳交易市場購買減排認證來補償。2007年澳大利亞新任總理陸克文執政後,加入了《京都議定書》,為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制定了澳大利亞國家減排措施與建立碳交易體系計劃,暫定2011年推行。 亞洲地區碳交易起步較晚。新加坡貿易交易所於2008年7月初成立,計劃推出核證減排量交易。香港交易所已經開始研發排放權相關產品,籌備溫室氣體排放權場內交易。日本環境省曾表示日本正在制定一個類似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總量管制與配額交易,但推出時間未定。 隨著低碳經濟政策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世界各國和地區紛紛發展自己的區域性碳交易市場。歐盟於2009年1月提議建立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將其作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方案內容之一。顯而易見,歐盟要主導未來國際規則的制定。雖然歐盟承諾擴大其排放交易體系,吸收其他發達國家加入,但要形成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尚需時日。 (三)後京都國際氣候協定影響全球碳交易發展趨勢。 未來全球碳市場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於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談判結果,即達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減排協定,以取代即將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此結果將對歐盟、美國等國家的氣候政策的制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些政策正是未來全球碳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自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達成「巴厘行動計劃」並啟動後京都國際氣候談判以來,由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嚴重分歧,迄今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2012年到202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表現消極,對發展中國家一直呼籲的發達國家提供環保技術和資金支持等也不願列入談判議題,相反卻試圖給發展中國家制定難以接受的減排目標。鑒於目前的談判形勢,聯合國氣候變化事務高官認為,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恐難達成新的減排協定。 但國際社會對溫室氣體減排的日益重視,讓人們對全球碳市場發展的前景仍充滿了期望。在2009年低碳博覽會上,由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發布的《溫室氣體市場民意調查》顯示,碳市場各利益相關方都期待全球碳市場的蓬勃發展。
9. 北歐四國的資源分配(電力體制改革階段)
北歐電力市場化改革源於挪威,1991年,挪威能源法案提出通過引入競爭促進電力工業
的效率和保證電力可靠供應,同時實施了壟斷性輸電網業務與其他競爭性業務分離。此
後十年間,瑞典、芬蘭、丹麥先後加入,直至2000年,北歐四國(除冰島)統一電力市
場建立起來。北歐電力市場包括三大類成員:一是市場交易機構(Power Exchange),
專門負責運營現貨和金融期貨市場交易並進行清算服務;二是輸電系統運營機構
(TSO),負責建設、運營和維護輸電網,並負責電力系統的實時運行;三是市場主體
,包括發電廠、電網擁有者、零售商、交易商和用戶等。北歐電力市場總體上包括批發
市場和零售市場,其中批發市場又分為櫃台交易市場OTC、雙邊市場、北歐電力交易所
和各國輸電運營機構負責的電力實時市場。由此可見,北歐電力市場交易方式較多,購
售電雙方有多種可供選擇的買賣電能的途徑,市場較為活躍
10. 求一張近兩年東京電力公司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和現金流量表)公開的那種就可以了
這些公司應該都是上市公司,如果你的外語還行的話,請到相關的證券交易所查找。應該可以找到的。http://www.tse.or.jp/ 這個網址是東京交易所的,有沒有東京電力就不知道了。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