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條銹病股票

條銹病股票

發布時間:2022-02-05 12:02:22

A. 什麼是小麥條銹病

我國在黃河中下游麥區大面積種植的抗條銹品種,自碧螞1號抗病性失效以來,迄今已經有7批品種先後失效,每次都造成了條銹病重新流行大致每發生一次條銹菌優勢小種的更迭,就有一批品種抗銹性失效

第一次由於條中1號小種出現,從20世紀50年代早中期開始,碧螞1號西北54西北豐收農大183等品種相繼失效

第二次從1960—1962年開始,玉皮甘肅96西北134陝農9號等品種因條中8號和10號出現而失效

第三次從1962年開始,以南大2419為主的一些品種因條中13號16號等小種而失效

第四次從1969年前後開始,因條中18號和19號流行,導致阿勃及其衍生品種失效同期因條中17號小種流行,導致華北地區北京8號石家莊54等品種失效

第五次從1976年開始,由於條中19號小種群和條中23號25號和26號等小種出現,使豐產3號阿勃官村1號泰山1號泰山4號衛東8號農大139阿夫百泉40偃大24等許多推廣品種失效同期因條中21號22號和27號等小種流行,造成西北地區尤皮2號及其衍生品種天選15中梁5號武農132和青春2號等失效

第六次從1985年開始,因條中28號29號小種,洛10類群和洛13類群成為優勢小種,導致一大批「洛類」品種失效,其中包括洛夫林10洛夫林13阿芙樂爾山前麥豐抗2號豐抗4號豐抗8號秦麥1號京花1號魯麥3號等

第七次主要因條中30號31號32號33號等小種出現,這些小種不僅對「洛類」衍生系阿夫系統的品種有很強的致病性,而且更使以繁6為抗源的品種(「綿陽」系統「川育」系統)和以水源11為抗源的品種失效絕大部分栽培品種對這些小種表現感病,後備品種也多不抗病據李強王保通等(2007)的多年接菌鑒定結果,我國各主要小麥育種單位2000—2006年育成的小麥品種(系)中,對條中32號條中31號條中33號小種抗病的僅佔10.4%~55.3%,陝西省區試品種中抗病的有8.9%~44.8%

甘肅隴南是小種變化頻繁的地區,一般品種在推廣應用後,有效期為3~6年短的如農大311和北京8號,引入的當年就無效,長的洛夫林10號品種有效期為10年,尤皮2號阿夫和洛夫林13等品種為12年

B. 小麥病性條斑病和小麥條銹病的區別是什麼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分布在北京、山東、新疆、西藏等地,主要為害小麥葉片,嚴重時也可為害葉鞘、莖稈、穎片和籽粒。病部初現針尖大小的深綠色小斑點,後擴展為半透明水浸狀的條斑,後變深褐色,常出現小顆粒狀細菌膿。褐色條斑出現在葉片上,故稱為細菌性條斑病。病斑出現在穎殼上的稱黑穎。

中文學名

小麥黑穎病黃單胞菌(油菜黃單胞菌波形致病變種)

拉丁學名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unlosa(Smith,Jones et Raddy)Dye

細菌界

分布區域

分布在北京、山東、新疆、西藏等地

危害作物

小麥

1形態特徵

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極生單鞭毛。菌體大多數單生或雙生,個別鏈狀。大小1~2.5×0.5~0.8(um),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1]

2傳播途徑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中或在種子上越冬,翌春從寄主的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經3~4天潛育即發病,在田間經暴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多次再侵染。[1]

3發病條件

在新疆5~7月大的暴風雨次數多,造成葉片產生大量傷口,致細菌多次侵染,易流行成災。生產上冬麥較春麥易發病,冬麥中新冬2號、中引4號、75—149、74—56發病重,而新冬7號、4B一10一5發病輕。春麥中白歐柔發病重,阿勃次之,賽洛斯發病輕。一般土壤肥沃,播種量大,施肥多且集中,尤其是施氮肥較多,致植株密集,枝葉繁茂,通風透光不良則發病重。[1]

4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適時播種,冬麥不宜過早。春麥要種植生長期適中或偏長的品種,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3)用45℃水恆溫浸種3小時,晾乾後播種。也可用1%生石灰水在30℃下浸種24小時,晾於後再用種子重量0.2%的40%拌種雙粉劑拌種。[1]


小麥條銹病

小麥條銹病是小麥銹病之一。小麥銹病俗稱「黃疸病」,分條銹病、稈銹病、葉銹病3種,是中國小麥生產上分布廣、傳播快,危害面積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麥條銹病發生最為普遍且嚴重。主要發生在河北、河南、陝西、山東、山西、甘肅、四川、湖北、雲南、青海、新疆等地。

中文學名

小麥條銹病

拉丁學名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

真菌界

亞門

擔子菌亞門

分布區域

河北 河南 陝西 山東 山西 甘肅 四川 湖北 雲南 青海 新疆

1危害症狀

危害部位

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1]

階段特徵

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銹褐色粉狀物;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別於小麥稈銹病。

病害鑒別

小麥條銹病[2]

田間苗期發病嚴重的條銹病與葉銹病症狀易混淆,不好鑒別。小麥葉銹夏孢子堆近圓形,較大,不規則散生,主要發生在葉面,成熟時表皮開裂一圈,別於條銹病。必要時可把條銹菌和葉銹菌的夏孢子分別放在兩個載玻片上,往孢子上滴一滴濃鹽酸後鏡檢,條銹菌原生質收縮成數個小團,而葉銹菌原生質在孢子中央收縮成一個大團。[1]

2病原特徵

病原中文名:條形柄銹菌(小麥專化型)

病原拉丁學名: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

病原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真菌

菌絲絲狀,有分隔,生長在寄主細胞間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麥細胞內養料,在病部產生孢子堆。夏孢子單胞球形,鮮黃色,表面有細刺,大小(32~40)×22~29(um),有發芽孔6~12個。冬孢子雙胞,棍棒形,頂部扁平或斜切,分隔處略縊縮,大小36~68×12~20(um),柄短。該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現象,中國已發現29個生理小種,分別為條中1一29號,條銹菌生理小種很易產生變異,1950年以後已出現過5次優勢小種的改變。[1]

3傳播途徑

小麥條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麥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環。尚未發現病菌的轉主寄主。其侵染循環可分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個環節。小麥條銹菌在中國甘肅的隴東、隴南、青海東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熱月份旬均溫在20℃以下的地區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隨氣流傳播到中國冬麥區後,遇有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即可侵染冬麥秋苗,秋苗的發病開始多在冬小麥播後1個月左右。秋苗發病遲早及多少,與菌源距離和播期早晚有關,距越夏菌源近、播種早則發病重。當平均氣溫降至1~2℃時,條銹菌開始進入越冬階段。

4發病條件

一月份平均氣溫低於-6~-7℃的德州、石家莊、介休一線以北,病菌不能越冬,而這一線以南地區,冬季最冷月均溫不低於上述溫度的四川、雲南、湖北、河南信陽、陝西關中、安康等地則可以菌絲狀態在病葉里越冬,成為當地及鄰近麥區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麥返青後,越冬病葉中的菌絲體復甦擴展,當旬均溫上升至5℃時顯症產孢,如遇春雨或結露,病害擴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為該病主要為害時期。在具有大面積感病品種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為流行的兩大重要條件。如遇較長時間無雨、無露的乾旱情況,病害擴展常常中斷。因此常年發生春旱的華北發病輕,華東春雨較多,但氣溫回升過快,溫度過高不利該病擴展,發病也輕。只有早春低溫持續時間較長,又有春雨的條件發病重。品種抗病性差異明顯,但大面積種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種,由於病菌小種的改變,往往造成抗病性喪失。[1]

5防治方法

該病是氣傳病害,必須採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葯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為害。小麥條銹病是長期影響我國小麥安全生產的嚴重生物災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麥減產10%-20%,特大流行年份減產可達60%以上,甚至使小麥幾乎沒有收成。根據菌源數量、天氣條件及品種布局等因素綜合分析,預測2011年我國小麥條銹病發生約3000萬畝。其中,川西北、隴南、陝南、豫南、新疆大部、寧夏晚熟麥區等地將中等或偏重流行。近期在四川綿陽、湖北十堰、陝西漢中等地調查發現,小麥條銹病已出現較大的中心病團。由於條銹病流行性和傳染性極強,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病害繁殖擴散速度非常快。目前正值我國主產麥區小麥返青拔節的生長關鍵時期,隨著氣溫的回升,小麥條銹病將陸續進入發生危害盛期。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將病害防控列入奪取夏糧豐收的關鍵措施,加強病情監測,採取進行分區防治策略,選用高效葯劑品種,及時防治病害流行,確保小麥豐收。

種植管理

(1)選用抗病品種,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種定期輪換。陝西旱地可選用M8003、長武131;旱肥地可選用陝229、陝861;水地可選用陝927、陝160、西農88—1、水偃107、植81168;甘肅可選用天選40、天882、綿陽15、綿陽19、綿陽20;川育9號、川育10號;河北可選用冀麥19號、冀麥26號、冀麥5418、豐抗13號、京優626等;河南可選用豫麥17、鄭8329、徐州21、鄭891;長江下游可選用揚麥4號、5號。此外中國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條銹病新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如京冬8號,京核3號(931),京411,冬麥1號,北農白,百農64,鄭州8915、941,周麥9號一矮優688系,新寶豐;豫麥35、39,川麥24、25;綿陽25、26,川農麥1號,蜀萬41號;冀審石4185,冀麥38、40、41、6021新系(9306);皖麥26、27、28號,早麥5號,滇麥18號、19號、20號,渭麥8號,秦麥12號,西農1376號。春小麥有墾九5號,臨麥29、30號,隴春15號,寧春24號,隴春9號,隴春8139,定豐3號,京紅8號,科春14,青春26號、533號等。在應用抗病品種時,注意抗銹品種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種群體抗性多樣化或異質性來控制銹菌群體組成的變化和優勢小種形成。避免品種單一化,但也不能過多,並注意定期輪換,防止抗性喪失。選用高效葯劑品種:

大力推廣以三唑類、烯唑類為主的高效低毒內吸殺菌劑進行大田噴葯防治,每畝用15%三唑酮粉劑80-100克,或畝用25%烯唑醇粉劑30-40克,或12.5%懸浮劑40毫升噴霧防治,防效可達90%以上。

(2)農業防治

①適期播種,適當晚播,不要過早,可減輕秋苗期條銹病發生。

②清除自生麥。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搞好氮磷鉀合理搭配,增強小麥抗病力。速效氮不宜過多、過遲,防止小麥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濕度大或雨後注意開溝排水,後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減少產量損失。

防治小麥條銹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種植抗病品種。小麥收獲後及時翻耕滅茬,消滅自生麥苗,減少越夏菌源,能減輕小麥的發病程度。[3]

葯劑防治

(3)葯劑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種或原有抗病品種抗銹性喪失,又無接班品種的麥區,需要進行葯劑防治。我國先後使用對銹病有效的殺菌劑有敵鈉酸、敵銹鈉、氟鋇制劑、氨基磺酸鈣、氟硅脲、萎銹靈、滅菌丹、代森鋅等。近年主要推廣三唑酮(粉銹寧)、特譜唑(速保利)等。

①葯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g拌麥種150kg或12.5%特譜唑可濕性粉劑60~80g拌麥種50kg。

②春季葉面噴霧小麥拔節至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2%~4%,嚴重度達1%時開始噴灑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譜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25%敵力脫(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與挑治相結合。小麥銹病、葉枯病、紋枯病混發時,於發病初期,667m^2用12.5%特譜唑可濕性粉劑20~35g,對水50~80L噴施效果優異,既防治銹病,又可兼治葉枯病和紋枯病。

加強監控

加強病情監測:

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要按照小麥條銹病測報調查規范,密切監測發生情況,認真做好病害的定點觀察和大田普查;准確掌握條銹病發生消長動態,根據病情發展變化及時發布預報和防治警報;及時向政府部門及上級業務部門通報病害發生情況,為病害防控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採取分區防治策略:

目前重點要抓好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陝南、重慶、貴州、雲南等冬季繁殖區的早期葯劑防治,對重點發病田塊採取「帶葯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及時控制發病中心;提供麥田統防統治,以控制病害的區域擴散蔓延。黃淮海等春季流行區,要加強病情監測,實行達標(病葉率達到5%)時進行噴葯防治。隴東南、川西北、寧南、海東等越夏易變區(秋季菌源基地),要採取抗銹良種和葯劑拌種,結合停麥改種和適期晚種等綜合措施進行治理。

C. 如何計算條銹病嚴重度

以小麥條銹病為例:嚴重度指病葉上病斑覆蓋葉片面積占葉片總面積的百分率,雖已發病但病斑面積比率低於1%,按1%記。對群體葉片,需按公式(1)計算平均嚴重度。平均嚴重度的使用,在病害初發期可嚴格計數計算;當病害處於盛發期且需調查點數繁多時,某點的平均嚴重度則根據目測估計給出。 D= di乘以 li然後相加 ,再除以 L ,乘以% …………………………………………………………(1)式中:D——病葉平均嚴重度(%);di——各嚴重度值(%);li——各嚴重度值對應的病葉數(張);L——調查總病葉數(張)</FONT>

D. 請問小麥條銹病的發生條件是什麼

種植感病品種面積大,是條銹病流行的基本條件,但病害是否流行還決定於菌源和氣象因素,特別是雨量和濕度,條銹病菌在溫度14-15℃和有水滴和水膜的條件下侵染小麥。
病菌在麥葉組織內生長,當有效積溫在150-160℃時,便在葉面上產生夏孢子堆。
在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為流行的兩大重要條件,早春低溫持續時間較長,又有春雨的條件發病重,秋苗發病重,冬季溫暖越冬菌源量大,第二年春雨早而多利於條銹病流行。
當氣溫上升至5℃時開始產生條銹病孢子,如遇春雨或結露,病害擴展蔓延迅速,極易引起春季流行,4-5月份如果雨水較勤溫度適宜,將有利於條銹病的發生與蔓延。
如果早春有雨而後期乾旱或早春乾旱後期有雨,則條銹病發生輕,或局部不流行。
供參考

E. 小麥條銹病的應該如何防治

今春小麥條銹病大發生,對此農業專家建議在3月底前,應對小麥條銹病大面積普遍防治1-2次,控制大流行。
在4月根據情況進行防治,因為此時為灌漿乳熟期,要保證植株和葉片的正常生理功能,若功能葉劍葉感條銹病,對產量的影響也較大。
防治葯物一般用三唑酮& #40;粉銹寧& #41;粉劑或乳油,畝用量150-200克。也可用敵力脫& #40;25%乳油& #41;或富力脫& #40;12.5%乳油& #41;畝用量敵力脫20~30毫升,富力脫30-40毫升,打1次可持效30天左右。
施葯方法:由於小麥條銹病的病原菌主要著生在小麥葉片的背面,故噴葯時應以葉片為主,為提高葯液在葉面的粘著力,可在配葯液時加少量洗衣粉,與葯液充分攪勻後噴霧。
供參考

F. 所謂旱災概念股票有哪些

抗旱概念股一覽相關上市公司受益股
抗旱物資設備最給力
面對乾旱災害,灌溉設備、農機、農資產品等相關抗旱物資需求將會急劇上升,受益行業中生產抗旱物資的上市公司將會從中得益。相關上市公司有新疆天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075)、利歐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131)、天一科技(000908)、江淮動力(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816)、南方泵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新界泵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林海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099)、安徽水利(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502)、三峽水利(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116)、國統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205)。
災後補種「種子選手」登台
種子是農業的根本,抗旱改種玉米、馬鈴薯等品種對相關個股構成直接利好。大旱後的農作物補種將使種子銷售大漲,從而帶動種業公司盈利的提升。建議關注雜交玉米種子龍頭生產企業敦煌種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354)及登海種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041)。
抗旱抗病農葯板塊將受益
由於乾旱影響,我國小麥條銹病大面積曝發,未來生產農葯類的上市公司股價將會受此影響。建議關注:供應三唑酮產品茨上市公司華陽科技(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532)、沙隆達A(000553)、紅太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525)、諾普信(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215)。供應丙環唑、氟環唑產品茨上市公司利爾化學(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258),供應三唑酮等農葯重要中間體多聚甲醛的公司江山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389)將會獲益。

G. 小麥揚花期噴什麼葯治條銹病,小麥條銹病發病原因是什麼

小麥銹病 (小麥銹病發病最適宜溫度為20度-25度,相對濕度大於90%,遇連陰雨天氣條件下易流行。)小麥返青拔節期防治,使用苯醚甲環唑,或戊唑醇,或烯唑醇,或戊唑.咪鮮胺,或氟硅.多菌靈,或苯甲.丙環唑,或氟硅唑,或腈菌唑,或苯甲.嘧菌酯,或56%嘧菌酯.百菌清等+氨基酸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交替進行防治。 小麥銹病造成春季流行的條件為:①大面積感病品種的存在;②一定數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別是3、4月的雨量過大;④早春氣溫回升較早。

H. 小麥條銹病發病原因是什麼

小麥銹病, 夏孢子堆外的表皮破裂,夏孢子大量散露出來,能隨風漂到外地為害小麥,銹病是氣流傳播的病害。 可以用丙環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環唑,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加磷酸二氫鉀加有機硅噴霧,間隔5天連續噴施一次。

閱讀全文

與條銹病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昌月股票 瀏覽:664
原油期貨到期油會漲還是會跌 瀏覽:276
導游提成傭金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瀏覽:448
2013年人民幣對台幣平均匯率查詢 瀏覽:575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06
微信的金融機構代碼證 瀏覽:205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
扭矩杠桿標定 瀏覽:575
煙台銀行短期投資理財 瀏覽:582
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面試 瀏覽:153
上海正大集團主席 瀏覽:320
理財保理公司出問題 瀏覽:594
四川融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