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
1、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19日在上海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成立。1993年1月27日在上海浦東新區奠基建造上海證券大廈;上海證券大廈竣工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搬遷至新址浦東南路528號,上海證券大廈內營運。
2、深圳證券交易所位於深圳羅湖區,地王大廈斜對面。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於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
3、香港最早的證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於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
4、台灣證券交易所在1961年10月23日成立,於1962年2月9日開始運作。交易所位於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7號3樓(台北101辦公大樓3樓)。
(1)天津國際礦業交易所擴展閱讀
早期證券交易主要採取現貨交易方式,但隨著商品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交易形式呈現出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單一向復合的發展趨勢。各國證券交易方式的分類標准出現多元化趨勢,既可按單一標准分類,也可兼采多種標准分類,並形成了現貨交易、信用交易、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等並存的交易形式。
『貳』 國際礦業巨頭 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一是哪個
之一是哪一個?沒有具體說明啊
國際上三家鐵礦石供應商(BHP billion、Rio tinto、CVRD)占據了鐵礦石海運市場的大部分市場。
一、 力拓
1公司簡介
力拓礦業公司成立於1873年的西班牙。Rio Tinto 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公司市值523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礦業集團,僅次於必和必拓公司。公司總資產按地區來劃分,89%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北美。該公司與中國的主要業務是雙向貿易。主要向中國出口鐵礦石、銅、氧化鋁、鎳、金、硼酸鹽、氧化鈦原料等。公司為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第一。
二、 BHP
1、公司簡介
必和必拓公司由兩家巨型礦業公司合並而成,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其中,BHP公司成立於1885年,總部設在墨爾本,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公司之一。比利登(Billiton)國際采礦業的先驅,曾經以不斷創新和集約式運營方式而聞名。2001年,兩家公司合並,組成BHP BILLITON礦業集團,BHP持股58%,比利登持股42%。
該公司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合作夥伴超過90個,員工約3.5萬人,遍及世界各地,主要產品有煤、鐵礦砂、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2004/05財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80億澳元,相比去年翻了一倍。同年,公司成功收購西部礦業公司(WMC),奠定了其全球采礦業「龍頭」老大地位。公司市值現在已高達882.74億美元,雄踞澳大企業名單之首。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必和必拓公司與中國關系源源流長,早在1891年就開始向中國出口鉛礦。目前,該公司在北京設有代表處,在上海等地設有工廠。在過去十年中,其在中國的勘探和開發的費用達到2千6百萬美元。
三、 CVRD
1、公司簡介
CVRD是世界上鐵礦石、球團礦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廠家,同時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礬土、氧化鋁、鋁、碳化鉀等生產廠家。
『叄』 有色股票有哪些,龍頭股是哪個
江西銅業、銅陵有色、西部礦業、山東黃金、資金礦業、中國鋁業
『肆』 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北礦所」) 成立於2010 年7月,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礦業權交易公共服務平台,經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指定的礦業權出讓和轉讓公開交易場所,是國內商業勘查資本市場的建設者。北礦所遵循「資源資本化、資產國際化」原則,以平台為基礎,投行化服務為引擎, 致力於打造集礦產品交易、礦業權交易、商業勘查資本市場於一體的全球性礦業全產業鏈的綜合性交易服務平台。
法定代表人:原錦輝
成立時間:2010-07-22
注冊資本:5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13063527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科創東二街5號院51號樓101室
『伍』 中環國際礦業交易所是騙子所,大家千萬不要去了!"
這交易所的確是假的,這邊我們也接到了舉報,說是這虛擬交易。希望大家別去、
『陸』 探礦權采礦權轉讓時的流程是怎樣的
以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為例,流程如下圖。
『柒』 目前國際礦業市場怎麼樣
全球礦業分布概述
世界上應用較為廣泛的礦物約有80多種,其中的鐵、銅、鋁土、鉛、鋅、鎳、磷酸鹽、錫和錳等9種,具有產值大,國際貿易量較多等特點,地位相當重要。世界礦物開採的集中性明顯,70~75%集中在10餘個國家裡,特別是少數幾個工業發達國家。俄羅斯和美國是世界上采礦業規模最宏大的兩個國家,澳大利亞和南非的采礦業,規模也很大。發展中國家,采礦業發達、規模較大的有中國、智利、尚比亞、扎伊爾、秘魯、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
展望2021年,貿易保護主義、資源民族主義及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仍將是阻礙全球礦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全球礦業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果貿易戰緩和並且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世界經濟則能重拾升勢,加之礦業技術的創新和升級發展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變革機遇。同時發展中經濟體增幅加快,礦產品需求持續增長,礦業勘查開發投資持續回升。否則,貿易戰升級,更多國家受到影響,世界經濟則面臨下行壓力,全球礦業也將繼續陷入深度調整之中。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捌』 專欄三:礦業境外並購風險防範建議
發達國家通過境外投資(主要是礦業並購)在全球范圍內迅速佔有或控制優質資源,從而保障原料供應穩定和收益水平提高,並迅速造就大型國際礦業航母,取得礦業壟斷優勢,掌握了定價話語權。雖然我國是世界資源的消費中心,但是我國的冶煉企業並沒有從中獲得太多利益。當前,產業鏈的結構與利潤空間分布是逆向的,絕大部分利潤主要集中在採掘環節。這樣的利潤分布及我國對境外資源需求的渴望,使得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想法愈來愈強烈。近年來,我國企業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是,我國參與境外礦業並購的主體主要是非礦企業,不僅缺乏關聯業務背景,而且並購中的軟環境約束也日益突出,使得礦業境外並購風險不斷凸顯。因此,加強境外並購風險防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礦業境外並購風險狀況
2012年,全球經濟低迷,礦業並購在數量和金額上都大幅下滑;全球共有礦業並購941起,總金額1040億澳元,分別比2011年下跌9%和36%。金融危機引發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礦業資本市場面臨融資困境,初級勘查公司和非常規能源企業市值大幅縮水,以及部分礦業發達國家的地方政府加強游說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得我國境外並購逆勢而上,2012年,我國並購交易額佔全球礦業並購交易額的21%。國際礦業蕭條成為我國礦業及非礦企業加快境外投資的重要機遇。但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礦業境外並購風險接踵而至,主要體現為東道主國的政治風險和社會環境風險兩方面的宏觀風險,中方企業經營背景風險和項目成本控制風險兩方面的微觀風險。
1.東道主國的政治風險
中國對全球資源行業成規模的投資引起外界的種種不正常猜測和不必要的擔心,導致一些國家政治上的警覺,從而調整其國外資本投資政策,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加大了政府審查的力度。例如,2012年蒙古政府叫停持有合法許可證的中國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勘查開采活動而引發「南戈壁案」;中海油收購尼克森案,雖在加拿大已經獲得通過,但此案促使加拿大政府調整了關於外國國企收購加拿大資源性公司的政策,使得類似並購案例在未來難以復制。
2.東道主國的社會環境風險
從投資地域來看,大洋洲、亞洲及非洲仍然是我國境外投資的主要目標區。這些地域的社會環境相對較差,致使我國境外礦業投資屢遭社會環境風險沖擊。例如,紫金礦業在吉爾吉斯斯坦控股經營的金礦發生中國工人與當地居民大規模斗毆事件,造成數人受傷,當地居民舉行示威抗議,要求將中國工人趕出該國。除此之外,在境外投資過程中,環境保護與社區問題摻雜了文化傳統與民族感情的因素,遠遠超出法律范疇,解決起來非常困難。因為土著文化保護等問題,一般來講,中方人員一時難以融入當地的民情風俗,生產經營中容易受地方的排斥和刁難,同時還涉及當地的勞工政策及工會組織的影響等問題。
3.企業經營背景風險
按照投資金額多少排序,當前,中方境外投資的主體依次是:跨行業企業、礦山企業、地勘單位。由此可見,包括製造、貿易、工程、地產等在內的非礦企業境外投資的積極性比較高。根據中國礦業聯合會備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非礦企業跨行業投入境外礦業領域的資金為46.85億美元,佔中方境外礦業總投資額的69%。非礦企業跨行業境外投資礦業,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因為缺乏專業技術背景和行業經驗,少數項目投資質量不高,個別項目甚至無法正常生產和經營。
4.企業項目成本控制風險
十餘年來,全球礦業企業之間的兼並整合浪潮迭起,優質資源已經掌握在國際礦業巨頭手中。當前,中國企業獲得的項目往往質量一般或者情況欠佳,有的項目由於基礎設施條件不好,或者當地勞動力工資水平畸高等原因,被迫追加項目投入,導致部分企業境外投資預算不夠准確,成本難以控制。
二、風險發展趨勢
軟環境,是指影響礦業並購的制度、法律、政策、文化乃至思維觀念等因素和條件的總和。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導致的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呈現的新的隱憂,加上資源保護主義困擾等,各種矛盾交織,不可避免地映射到境外礦業並購活動之中,使得軟環境風險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趨勢。
1.資源保護主義抬頭
其主要表現是,東道主國政治風險加劇,中方企業投資並購所涉及的法律、政策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增多。不少東道主國逐步加強國家對資源的控制,既希望引進國外投資來緩解自身的發展困窘,又擔憂別國佔有其資源而賦予本國國有公司更多的開發特權;既通過實施國際並購政策來挽救本國礦業經濟的衰退,又限制外資對國內資源性公司的控股而大幅抬高並購准入門檻。這樣,東道主國資源政策的不穩定性必將產生礦權變更的不確定性,使資源保護主義成為境外礦業並購的新困擾,如果資源保護主義繼續畸形發展,勢必產生境外礦業並購活動更多的變數。
2.環境保護和社會准許日益苛刻
如果准備不足,中國企業對境外投資所涉及的環境保護和社會准許就可能產生陌生感。當前,一些東道主國和投資所在地環境保護和社會准許的條件日益苛刻,甚至會影響境外礦業並購活動的正常開展。例如,由於沒有考慮到不同國別環境保護成本和社區義務要求、礦區經營區域居民搬遷成本等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出現個別中國企業境外並購的礦山成為呆礦的投資失敗案例。
3.境外熟練勞工短缺
安永公司的報告顯示,未來五年,澳大利亞資源行業需要增加17萬名技術熟練的員工,否則將會導致行業性產出下降。40%的加拿大礦業工作人員將於2014年達到退休年齡,這些人平均擁有21年礦業經驗,他們的退休將使技術人才的缺口在2017年達6萬~9萬人,不少礦業企業可能出現「人才荒」的被動局面。此外,部分東道主國強大的工會組織所持有的傾向性的勞工保護政策增加了境外礦業並購的成本,加大了項目推進的難度,人才問題成為制約項目落地的短板。
4.項目缺乏資金鏈條的持續支撐
當前,境外資產和礦權難以進行抵押,投資境外礦業項目主要是通過「內保外貸」的方式獲得貸款,增加了國內實體的融資負擔。一般來講,國內多數地勘單位在境外礦業並購的過程中首選控股自營的運作模式,登記或購買探礦權,運用自有資金、企業資金、國家基金或補貼開展勘查,集投資者、運作者、承包商於一體,這使得中方企業資金鏈條緊張,支撐力度不強,應對東道主國資源政策變化的能力較差,境外礦業並購資源的資產得不到有效保護。另外,民營企業參與境外礦業並購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難以獲得貸款和融資支持,呈現出單打獨斗的窘態。
三、對策建議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在專項資金、領事保護等方面對我國企業境外礦業並購予以積極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礎上,根據境外礦業並購風險現狀和軟環境風險變化趨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做好風險防範工作。
1.健全境外礦業並購投資融資機制
一是完善投資風險防控體系。要建立健全促進境外礦業並購投資的規劃、協調、服務和管理機制,尤其要完善境外礦業並購活動的融資管理體制,針對境外礦業並購風險現狀和軟環境風險變化趨勢,制定或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建立礦產勘查融資市場。可在我國現有的資本市場創業板塊中開展境外礦業並購勘查融資活動,明確勘查企業上市標准,培育新的礦產勘查主體。三是積極開放境內外礦業權平台。利用天津國際礦業金融改革示範基地這個載體,積極鼓勵將境外並購的礦業權置於這個平台交易,以期實現境內外礦業權共同整合的目的。四是大力推進融資改革。盡快制訂與國際通行資源儲量標准接軌的相關標准,促進礦業企業股權融資、基金融資、信託融資、債券融資等多途徑的融資改革。
2.政府協商對話抵制資源保護主義
一是簽訂境外礦業投資互惠協議。與相關的資源富裕國家搞好政府間的協商對話,建立資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進一步加強對資源富裕國家及投資所在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與幫助,積極推動建立均衡與共贏的國際資源版圖。二是建立境外礦業並購預警機制。在各境外礦業投資相關國家的大使館設立和加強資源參贊的力量。積極建立海外聯絡點,及時了解和掌握當地關於礦業並購軟環境的信息。國土資源部及時制訂並每年修訂《世界重要國家礦產資源勘查投資指南》,對資源富裕國家最新資源政策尤其是軟環境變化情況予以及時預警。
3.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境外礦業並購
一是制定民營企業境外投資項目核准條例。轉變政府職能,簡化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審批手續,並結合礦業行業特點,制定民營企業境外礦業並購備案管理細則。二是提供政策信息發布和共享機制。應在國家層面上進一步加強有關政府主管部門的合作,通過天津礦業權交易所向企業發布、共享國家支持「走出去」的事前調查等相關政策和措施。三是在融資上對境外礦業並購的民營企業予以傾斜。國內財政部門和金融單位要支持民營企業向價值鏈高端的境外礦業並購項目進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要為民營企業從事境外礦業並購等礦業投資活動提供優惠待遇。
(執筆: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