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哪天建立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哪天建立

發布時間:2022-03-18 22:22:57

A.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會員

芝加哥交易所現有會員近200個,分別來自航空、汽車、電力、環境、交通等數十個不同行業。會員分兩類:一類是來自企業、城市和其它排放溫室氣體的各個實體單位,它們必須遵守其承諾的減排目標;另一類是該交易所的參與者。該交易所開展的減排交易項目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六氟化硫等6種溫室氣體。

B. 啥是二氧化碳交易

溫室氣體作為商品交易是個新鮮事物,但全球二氧化碳交易市場的交易方式仍主要以傳統期貨交易方式進行。在貿易項下二氧化碳交易市場上,排放許可權就是商品,這種交易實際上是一個遠期商品期貨交易合約;在項目二氧化碳交易市場上,減排量或減排單位相當於常規的出口商品,可直接轉讓銷售合同。
全球二氧化碳交易市場中的買家主要分為五類:國際多邊援助機構受各國或地區委託所設立的二氧化碳基金;大型排放行業,包括電力、建築、鋼鐵業等;金融機構所設立的贏利性投資碳基金;政府雙邊合作二氧化碳基金,如西班牙、義大利、荷蘭等,由政府直接出面與發展中國家展開雙邊合作獲得二氧化碳減排量;此外,還包括一些自願進行減排的基金或個人。
二氧化碳交易市場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交易規則和程序。聯合履行機制產生的減排單位因成本較高,交易量很小;歐盟排放許可權在第一階段因各國制訂的額度比較寬松而導致供大於求,價格一度跌近於零;而清潔發展機制產生的核證減排量因價格優勢而備受青睞,在2005年及 2006年佔到了項目二氧化碳交易市場的90%。清潔發展機制是一項雙贏的機制,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可以獲得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可大幅度降低其在國內實現減排所需的高額成本,從而降低全球為減排溫室氣體而付出的總體經濟成本,如目前英國工業企業在本國減排成本很高,估計1噸至少都要花費20至30 歐元,但若在發展中國家購買,價格則只有7至10歐元。
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實施過程需要有不同專業機構的參與和協助。這些專業機構可為項目企業提供現有政策法規和企業內部財務情況分析,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按照規定,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官方機構「國際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的預注冊階段,需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對所有項目的申報資料加以核實,並出具結論性報告。這些申報資料和文件包括項目設計文件、監測方案和基準線研究等。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成本費取決於工作量及項目規模,大約為2.5萬至25萬美元不等,其中包括了項目核實服務費1.5萬至2.5萬美元,項目注冊費5000至30000美元,具體費用由聯合國相關機構確定。
二氧化碳交易給企業資產負債表引入了兩個嶄新的概念:「碳資產」和「碳債務」,其單位是碳信用,一個碳信用等於1噸二氧化碳當量。碳資產是一個企業獲得的額外收益,不是貸款,是可以出售的資產,同時還具有可儲備性;碳資產的價格隨行就市,有漲有跌;除此之外,它還有無形價值,有利於提升項目企業的公共形象,獲得無形的社會附加值。
[編輯本段]
碳交易市場的形成

全球碳交易市場由氣候變化及相關應對政策催生而來。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了《京都議定書》,36個工業化國家承諾2008年至2012年將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減少5%。其中歐盟國家平均減8%;日本、加拿大減6%。
在總體減排目標下,由於各國具體經濟技術和能源結構存在差異,因而歐盟各成員國協議減排指標也不盡相同,如盧森堡、希臘和德國的減排目標超過20%,西班牙和英國的削減目標分別是15%和12.5%。上述規定具有國際法約束力,達不到減排目標的國家將面臨懲罰,其2012年後的減排義務將增加1?3倍。與此同時,歐盟還規定,2005年至2007年間的第一階段內若有關企業排放超標,超額部分將按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罰款40歐元。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二階段內,處罰標准將提高到每噸二氧化碳當量100歐元。
倫敦國際金融服務局經濟研究部主任鄧肯·麥肯錫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考慮到發達國家一些能耗大的企業,如鋼鐵和發電廠的減排壓力過大,加之大氣層為全球共同擁有,所以任何地方的減排對大氣層產生的整體效果都是一樣的,因此《京都議定書》採取了靈活的減排機制,規定如果一國在本國境內完成減排義務有困難,則可通過貿易或項目投資合作方式,幫助其他國家實現減排,從而履行自己的減排義務。
《京都議定書》規定的靈活減排機制主要有聯合履行機制、清潔發展機制和排放貿易機制。聯合履行機制是指發達國家通過項目合作實現的減排單位,可以跨界轉讓,但轉讓方必須在自身允許排放配額上扣減相應的轉讓額度。清潔發展機制是指發達國家以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其實現的「核證減排量」,可計入發達國家完成減排承諾。排放貿易機制是指發達國家之間,一國可將其超額減排的指標,以貿易的方式轉讓給他國,同時轉讓方必須在自身允許排放配額上扣減相應的轉讓額度。聯合履行機制和清潔發展機制的實施催生了項目碳交易市場,排放貿易機制則促成了貿易項下的碳交易市場。
碳交易市場所交易的商品按性質可分為四種,即《京都議定書》的認定排碳額、清潔發展機制產生的核證減排量、聯合履行機制產生的減排單位、歐盟排放許可權。碳交易並非僅指二氧化碳,《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其他5種溫室氣體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都可以摺合成二氧化碳當量,以方便交易。
[編輯本段]
全球二氧化碳交易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有關二氧化碳交易的報道經常見諸報端,無論人們對二氧化碳交易了解於否,它的市場前景都將非常廣闊。
隨 眾多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日益膨脹和這些國家對於化石能源使用的不斷提高,由此而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了全球所關注的焦點,一個國家的能耗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多少,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經濟發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准。不過很不幸的是,在眾多發展中國家,其中包括中國以及印度這樣的國家,由於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對能源的硬性需求,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環境破壞,盡管發達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非常多,但是其工業化發展已日趨成熟,且隨著技能減排技術和觀念的推廣,發達國家的碳排放正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水準,甚至出現了碳排放減少的情況.
環球能源網認為,發達國家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準裏,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工業化水準還不成熟,甚至處於剛起步階段,因此對於碳排放的控制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觀念上都要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樣的落差為碳權交易市場的建立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一方面發展中國家需要發達國家的減排技術,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出售先進的技術以換取碳權,這樣做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國內實現減排所需的高昂費用,最終可以加快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步伐。
如今全球各地的碳權交易中心紛紛建立起來,在澳大利亞氣候交易所裏,如今碳交易的價格已經達到了8.60美元/噸。而在美國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也是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北美地區唯一自願性參與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並對減排量承擔法律約束力的先驅組織和市場交易平台。環球能源網認為,澳大利亞和美國並未參加《京都議定書》,但是他們建立起來的碳權交易平台卻很好地完成了減排的任務,盡管建立碳權交易市場的初衷更多的是為了盈利。
[編輯本段]
中國二氧化碳交易所
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科技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共同開發的「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中國清潔發展機制開發合作項目」在京啟動。
據了解,上述項目總投資170萬美元,將在新疆、青海等12個省進行試點。通過試點,除了幫助西部欠發達地區邁出「綠色投資」第一步,同時還有望為在中國擴大二氧化碳市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供能力建設和政策建議。
「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已獲批
在昨日舉行的啟動儀式上,財政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巨奎林透露說,國務院已於近日正式批准設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如果運行順利,該基金有望於今年2月底或3月初正式開始運營。
據了解,這個單獨管理、獨立運營,旨在支持與氣候有關項目開發的基金,來源將包括國際合作方面的資金、從中國二氧化碳交易收入中獲得的收益,以及直接來自政府方面的投入。
二氧化碳基金項目協調員李高此間特別強調說,該基金所支持的項目與一般「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將更加關注通過項目實現的社會效益。他說,「那些有助於幫助減少貧困、促進西部地區的就業,以及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項目,將優先獲得支持。」
「北京二氧化碳交易所」浮出水面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Khalid Malik)在出席昨天的啟動儀式時,並未發表帶有實質內容的講話。但據某知名境外媒體昨日的報道說,這位官員之前曾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中國和聯合國正致力於在北京成立一家二氧化碳交易所。
雖然上述報道沒有指出醞釀中的交易所的確切名稱,但是可以預見的是,該「交易所」建成後,勢必使得北京成為全球數十億美元「二氧化碳排放信用」交易的又一個重要中心。
記者在隨後向有關方面證實過程中了解到,聯合國與中國聯合籌劃建設的「北京二氧化碳交易所」確實正漸現雛形。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的一位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他此前就已得知上述意向,而且認為該項目「已經到了即將付諸行動的階段」。

空間巨大 中國主動出擊

知情人士披露,合建北京二氧化碳交易所,是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就「二氧化碳排放信用」達成的一項重要的合作意向。知情者稱,馬和勵本人還就此表示,「希望這一項目今年就能啟動,越快越好。」
值得說明的是,盡管目前歐洲已有幾家二氧化碳交易所,美國的芝加哥也有一家,但市場仍很零散,許多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是在交易所外通過經紀人或是在公司之間完成的。
因此,在專業人士看來,如果中國此番順利獲得成立「北京二氧化碳交易所」的機會,除了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將擁有其首個碳交易所,還會與在歐洲和美國成立的私營碳交易所形成競爭,並有助於進一步開放利潤豐厚的中國二氧化碳排放信用市場。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中國代表處的專家告訴記者,2006年底舉行的內羅畢會議,在推動2007年下一輪全球二氧化碳減排的官方談判上邁進了一小步。專家同時指出,這次會議上各國部長雖然就建立一個更安全、低碳的未來進行了熱烈的探討,但他們並沒有就2012年以後的減排指標達成一致。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現在參與這個領域,有相當大的空間。」世行上述專家給記者提供的一份《碳市場發展狀況與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06年前9個月,發展中國家碳排放信用交易約為220億美元,比2005年全年增加了一倍。此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目前中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佔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預計到2012年,中國將占聯合國發放的全部碳排放信用的41%。
[編輯本段]
名詞解釋
二氧化碳排放信用與清潔發展機制(CDM)
「二氧化碳排放信用」系由聯合國根據「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有關條款發放。「二氧化碳排放信用」(每個信用代表一噸)在國際市場上可售得15美元-18美元。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在昨日的啟動儀式上表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已經獲得注冊的CDM項目約為500個。而中國政府批准達到了300個,其中37個已經獲得了注冊,可以向國際二氧化碳市場正式銷售。
「清潔發展機制」(CDM),是一些發達國家根據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通過投資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從而完成自身減排承諾的一種方法。目前全球已經注冊和尚未注冊的CDM項目總量只有18億噸。
專家指出,發達國家要完成2012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完全依靠自身仍有相當難度。普遍的預測是,屆時發達國家可能需要從發展中國家購買25億噸的二氧化碳減排量。
國家科技部全球環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告訴記者,「以前中國企業參與較少,但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一個CDM項目提交上來。」

補充:這就是你做的詞條啊.

C.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作用

通過這個交易平台,會員可以對可持續發展和溫室氣體減排做出更系統的計劃,及早採取具有信用度的減排和認購補償行動;也可定期測量排放量,有選擇地採用各種減排技術和緩解措施;通過這個交易平台,會員可以了解碳交易市場的走向以便為各自的企業做好全球交易准備;這個交易平台還可以向股東、評議機構、市民、消費者和客戶展示關於氣候變化的戰略遠景;通過這個交易平台,某些已達標的會員可以賣出超標減排量並獲得額外利潤而未完成減排目標的會員可以通過農業碳匯等手段去彌補,但是其所購買的碳匯量的比例不能超過其目標減排量的一半,所謂碳匯是指將空氣中的碳固定到土壤里,這主要是通過採用免耕、植樹、植草等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來實現。美國農業局管理公司和有意願實施連續五年免耕的農民簽了合同,並幫他們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進行碳交易,美國的農民們就可以從這種時興的保護性耕作中獲益,從而也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作出貢獻。科研結果顯示,採用免耕後每年每英畝可以減少0.17~0.35噸碳排放,相當於每英畝0.5到1噸二氧化碳,而參與碳匯交易的農民獲得了每年每噸碳約3.5美元的收益,當然根據不同地塊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每英畝農田每年的獲益也有所不同。依阿華州的農業主管部門從2003年開始實施碳匯一舉成功,促使他們將碳匯市場擴大到全美。

D. 幫忙翻譯下這段話好嗎 在線等

樓上這兩位翻譯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項課程適用於所有假設的工業和商業活動,這些活動僅僅存在於來自化石燃料資源中的政府能源配給預期。
在紐約氣候交易中心應該有所不同,在引水魚產業太相似了
最後一句話我自己都感覺不對,不知道了~~~

附:原文參考
McClatchy papers have begun running a piece by me and my CEI colleague William Yeatman today, with more scheled over the weekend, noting the lesson to be properly drawn from the collapse of the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

The lesson applies to all of these supposed instries and commercial operations which subsist on or exist merely in anticipation of further federal windfalls from rationing energy from 'fossil fuel' sources. As went CCX so should the various, all too similar pilot fish instries.

E.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分支機構

2004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在歐洲建立了分支機構——歐洲氣候交易所,2005年又與印度商品交易所建立了夥伴關系,此後又在加拿大建立了蒙特利爾氣候交易所。2008年9月25日,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與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合資建立的中國第一家綜合性排放權交易機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在天津濱海新區掛牌成立。2006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還制定了《芝加哥協定》,詳細規定了建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目標,覆蓋范圍,時間安排,包含氣體,投資回收期和銀行等,減排,注冊、監測程序,交易方案等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交易細則。目前,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的碳匯貿易市場,也是全球唯一同時開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種溫室氣體減排交易的市場。截止到2006年6月16日,它的碳匯交易量達到2.83億公噸,占歐盟京都議定書氣候貿易體系交易總量80%~90%,成為歐盟系統中最大的交易所,被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先生稱為「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市場的成功範例」。

F. 誰知到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官網

芝加哥的氣候一年四季分明。一年中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最高氣溫為29°C, 平均最低氣溫為17°C;而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最高氣溫為2°C, 平均最低氣溫為-11 °C。歷史上記錄的最高氣溫為40°C(1934年7月24日),最低氣溫為-32 °C(1985年1月20日)。

由於受密歇根湖的影響,芝加哥冬季多風。芝加哥氣溫適宜,1月份平均溫度為6℃,4月9℃,7月22.8℃,10月11.4℃。

芝加哥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965毫米。夏季為降水最多的季節,降水通常是雷雨或陣雨形式,少有持續的降水。冬季則降水最少,通常都是下雪的形式。最大單日降水量為1987年8月14日記錄到的164毫米。

「風城」
來芝加哥的旅客,最好多帶幾件衣服,以適應此地氣候特點。如果一月份正好在馬路口碰上密歇根湖刮來的刺骨寒風,你就能體會到這個外號的份量。風還不算芝加哥的唯一氣候特點,它溫差之大也是遠近聞名的,冬季氣溫會低於攝氏零下30度,夏季氣溫會高過攝氏40度,都是有過的紀錄。如果你冬季來到芝加哥正好遇上特別暖和的天氣,可別誤以為芝加哥的冬季溫暖如春,這里的天氣是變化無常的,馬路上常看到電動報告牌,上面顯示時間,下面顯示溫度,一分鍾換一次,恐怕也和這變化莫測的天氣有關。

G. 低碳生活論文2000字

建議把下面的加上自己的話,結合就可以了!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也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2009年10月,歐盟委員會建議歐盟在未來十年內增加500億歐元(約合630億美元) 發展 低碳技術,以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供應安全方面的挑戰,保持歐盟的 經濟 競爭力。根據歐盟委員會的這項立法建議,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年資金投入將從目前的30億歐元增加到8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已聯合 企業 界和研究人員制定了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路線圖」,計劃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儲存等六個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發展低碳技術。 本文由中國論文聯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3 日本政府主導建立低碳社會。 日本是資源稀缺國家,歷來重視節能減排。近年日本政府在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計劃的同時,主導建立低碳社會。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低碳社會是日本發展的目標」,即著名的「福田藍圖」,它包括低碳發展的技術創新、制度變革及生活方式的轉變,其中提出了日本溫室氣體減排的長期目標是:到2050年溫室氣體減排量比目前減少60%至80%。「福田藍圖」標志著日本低碳戰略的形成。2008年9月,日本政府通過《建設低碳社會行動計劃》,為實現「福田藍圖」確定了數值目標及日程。特別是在2020年前實現回收二氧化碳並進行地下儲存的「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的應用,為實現「低碳社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09年4月,日本公布《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過實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強化日本的綠色經濟。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採取環境、能源措施刺激經濟外,還提出了實現低碳社會、實現與 自然 和諧共生的社會等中長期方針,其主要內容涉及社會資本、消費、投資、技術革新等方面。此外,政策草案還提議實施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和徵收環境稅等。這份政策草案如能獲得通過並實施,將使日本環境領域的市場規模從2006年的70萬億日元(約合710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萬億日元(約合12000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也將大大增加。通過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綠色增長」。 二、全球碳交易市場快速發展,未來受後京都國際氣候協定影響 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規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附件一發達國家的量化減排指標,即在2008—2012年間,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減5.2%。其中,歐盟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為保證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京都議定書》確立了三種靈活減排機制,即排放貿易機制(ET)、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行機制(JI)。發達國家可以通過這三種機制在本國以外取得減排額,緩解國內減排壓力,以較低成本實現減排目標。發展 中國 家也可以通過項目合作獲得減排的資金和技術,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溫室氣體減排權成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目前,全球碳交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基於配額的交易,在「總量控制與交易」體制下,對有關機構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進行交易。市場主要包括各自獨立的三個體系:歐盟排放貿易體系(EU ETS)、澳洲新南威爾士(NSW)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均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二是基於項目的交易,亦即將可證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用於交易。市場主要包括清潔發展機制和聯合履行機制,前者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後者在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之間展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只能參與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開發,並將所獲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CER)出售給有減排要求的發達國家政府或機構。 (一)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迅速擴大,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佔主導地位。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額年均增長126.6%。盡管2008年受全球 金融 危機沖擊,基於項目的清潔發展機制一級市場交易額下降,但二級市場依然活躍;基於配額的交易仍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全年交易額達到1263.5億美元,比2007年的630.1億美元增長100.5%,超過2005年交易額的10倍。從全球碳交易量來看,也呈快速增長的勢頭,2005—2008年年均增長59.5%。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達到48.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07年的29.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長61.4%,是2005年交易量的3倍。世界銀行預計2012年全球碳交易額將達到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在全球碳交易中,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一直佔主導地位。2008年,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交易額為919.1億美元,交易量為30.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分別比2007年增長87.3%、50.1%,佔全球的比重分別為72.7%、64.2%。清潔發展機制僅次於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其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佔全球的26%和30.3%。從市場規模上看,清潔發展機制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清潔發展機制的增速不可小視,2008年,清潔發展機制的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比2007年增長154.5%、84.5%,遠超過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和全球碳交易的平均水平。 在共同而有區別責任的原則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清潔發展機制是目前比較有效和成功的方法。減排成本的巨大差異,使發達國家願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資金、技術。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低碳技術的同時,也促使其自身技術的創新和在出口,因而是一種雙贏的機制。中國是目前清潔發展機制下項目交易的主要供給方,2008年佔全球的比重高達84%,印度和巴西位列第二和第三,佔全球比重分別為4%、3%。 (二)區域性碳交易市場興起,全球統一市場和規則尚待形成和制定。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市場,涉及歐盟27個成員國,近1.2萬個 工業 溫室氣體排放實體,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場、荷蘭Climex交易所,奧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歐洲氣候交易所(ECX)、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義大利電力交易所(IPEX)、倫敦能源經紀協會(LEBA)和北歐電力交易所(Nordpool)等8個交易中心,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第二階段(2008-2012年)和第三階段(2013-2020年)的安排中,歐盟繼續逐步加大減排力度,並將減排限制擴展到更多的行業(如航空業)。此外,歐盟還打算在第三階段時,在配額分配中引入拍賣機制,以提高碳交易的效率。 美國目前還沒有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體系,但已有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東部及中大西洋10個州區域溫室氣體減排倡議、加州全球變暖行動倡議等區域碳市場,進行配額交易和基於項目的自願減排量交易。早在2000年成立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已推出2012年後美國碳交易期貨產品,並已開始交易。2009年6月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法案》,規定要實行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機制,政府為發電廠及工廠等設定碳排放量上限。其中85%的限額由政府免費配給,餘下的15%限額由各公司購入。只要排放量低於上限,就可以轉售限額,藉此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美國全國碳交易市場有望以該法案為基礎形成。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溫室氣體減排交易體系於2003年1月正式啟動,它對該州的電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門規定排放份額,對於額外的排放,則通過該碳交易市場購買減排認證來補償。2007年澳大利亞新任總理陸克文執政後,加入了《京都議定書》,為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制定了澳大利亞國家減排措施與建立碳交易體系計劃,暫定2011年推行。 亞洲地區碳交易起步較晚。新加坡貿易交易所於2008年7月初成立,計劃推出核證減排量交易。香港交易所已經開始研發排放權相關產品,籌備溫室氣體排放權場內交易。日本環境省曾表示日本正在制定一個類似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總量管制與配額交易,但推出時間未定。 隨著低碳經濟政策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世界各國和地區紛紛發展自己的區域性碳交易市場。歐盟於2009年1月提議建立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將其作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方案內容之一。顯而易見,歐盟要主導未來國際規則的制定。雖然歐盟承諾擴大其排放交易體系,吸收其他發達國家加入,但要形成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尚需時日。 (三)後京都國際氣候協定影響全球碳交易發展趨勢。 未來全球碳市場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於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談判結果,即達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減排協定,以取代即將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此結果將對歐盟、美國等國家的氣候政策的制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些政策正是未來全球碳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自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達成「巴厘行動計劃」並啟動後京都國際氣候談判以來,由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嚴重分歧,迄今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2012年到202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表現消極,對發展中國家一直呼籲的發達國家提供環保技術和資金支持等也不願列入談判議題,相反卻試圖給發展中國家制定難以接受的減排目標。鑒於目前的談判形勢,聯合國氣候變化事務高官認為,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恐難達成新的減排協定。 但國際社會對溫室氣體減排的日益重視,讓人們對全球碳市場發展的前景仍充滿了期望。在2009年低碳博覽會上,由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發布的《溫室氣體市場民意調查》顯示,碳市場各利益相關方都期待全球碳市場的蓬勃發展。

H.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 x的啟動時間是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於2003年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基於國際規則的溫室氣體排放登記、減排和交易平台。各會員自願參與,它試圖借用市場機制來解決溫室效應這一日益嚴重的社會難題。

I. cqc什麼時候成立

CQC成立於2002年,是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設立,委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國家級認證機構。2007年重組改革後,現隸屬中國檢驗認證集團。

J. 歐洲氣候交易所的介紹

歐洲氣候交易所是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的一個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4年。

閱讀全文

與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哪天建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落地要多久 瀏覽:836
郫縣的上市公司 瀏覽:597
信威集團軍工 瀏覽:479
交易大亨是詐騙 瀏覽:929
外匯期貨貴金屬杠桿可調嗎 瀏覽:917
生豬期貨證監會 瀏覽:734
非公開增發價格高 瀏覽:201
委託肯交易所平台 瀏覽:715
上市公司小額快速融資 瀏覽:228
融資融券杠桿楊方股票配資 瀏覽:703
杠桿力臂括弧 瀏覽:700
建行家裝貸款 瀏覽:863
用房產證做抵押貸款手續 瀏覽:291
杠桿平衡條件改進文獻 瀏覽:128
普惠金融服務的是 瀏覽:10
昆明期貨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556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法律意見書 瀏覽:84
去金融的杠桿易去人心的杠桿難 瀏覽:486
人民幣與澳元匯率將有什麼變化 瀏覽:827
理財產品是否可代理購買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