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因城施策「穩」字當頭:透視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走勢
因城施策,「穩」字當頭——透視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走勢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題:因城施策,「穩」字當頭——透視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走勢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鄭鈞天
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穩中有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繼續減少,下降的城市數量持續增加。專家分析,「房住不炒」定位下,抑制炒、支持住,各地全面落實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發展表現平穩。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11月份,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均有所回落,31個二線城市和35個三線城市漲幅分別為0.2%和0.5%,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3和0.1個百分點。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
「11月份,各地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一城一策、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保障了房地產市場總體穩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孔鵬說。
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方面,一線城市環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和廣州分別下降0.4%和0.2%,上海持平,深圳上漲1.4%。31個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1%,漲幅與上月相同;35個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分析認為,二三線城市新房價格累計漲幅延續回落態勢,尤其是前期價格上漲較快、人口支撐力弱的城市調整壓力顯現。一線城市則在供需改善和低基數的影響下累計漲幅小幅提升。
黃瑜說,受新房供應規模增加的影響,二手房市場買方議價空間加大,二手房價格出現平穩態勢。
比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商品房銷售數據,11月份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為13672萬平方米,比10月份的12483萬平方米增加近10%,但比9月份的15240萬平方米下降超過10%。
記者走訪天津、杭州等多地樓市發現,房價有溫和降溫趨勢。黃瑜分析,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2019年房地產調控效果顯現,多數熱點城市新建樓盤價格漲幅有所回落。成交方面,一線城市中低價位樓盤銷售金額佔比提升,二三線城市居民置換需求不減,改善型需求繼續穩步釋放。
統計數據同時顯示,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繼續減少,下降的城市數量持續增加,樓市趨穩態勢更為明顯。從環比看,1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44個,比上月減少6個;下跌的城市有21個,比上月多4個;5個城市房價環比持平,比上月多2個。其中,環比最高增幅為銀川和唐山的1.9%;最大降幅為烏魯木齊的-0.9%。
同比方面,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漲幅分別連續7個月和8個月相同或回落。呼和浩特以17.1%的同比漲幅領漲全國,岳陽以-1.8%領跌。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還提出「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舉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內涵更加豐富。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說,明年的房地產政策重在體現「三個穩」,房地產市場發展以「穩」為主,防止出現房價大起大落和地價大起大落。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中央堅定決心和保持定力是解決房地產問題的關鍵。「房住不炒」既抑制炒,又支持住,保護居民的住房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因城施策」的要義是目標相同和方法差異的統一。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政府調控精準發力連同制度改革深化共促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㈡ 我國稅制改革的具體措施
對於美國稅改,我國也應當未雨綢繆,做好相關研究與政策儲備,合理預判、自信應對。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美國的稅改法案需要我們積極應對,要從共同提高勞動生產力、競爭力,共同造福於工人和人民這個角度來進行政策的探討。
日前,特朗普稅改法案距正式落地又邁出關鍵一步,美國稅改即將迎來近30年以來最大程度的調整。
稅收管轄權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權益的重要體現,所以在對外交往中,稅收還具有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作用。
㈢ 養老金現身股市也能引領投資新風向
資金流通好呀。業內人士表示,養老金追求長期價值投資,有利於減少股指波動幅度,有助於穩定股票市場。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昨日也對記者表示,養老金入市對A股市場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養老金入市後,資本市場長期性資金將明顯增加,成為市場價值和實施價值投資的本源,引導價值投資;二是養老金入市後機構投資者隊伍壯大,降低股市波動性,穩定市場。
「總體來說,養老金作為長期入市資金,追求長期價值投資,對短期投機性投資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從而有利於減少股指波動的幅度,遏制股票指數的大漲大跌,在一定程度上將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李超指出。
㈣ 人民幣降准 為什麼會導致美元對人民幣掉期點下降
本周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延續下跌趨勢。當天(6月25日)的人民幣中間價下調89個點,報6.4893。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幅擴大,截至16:30收盤報6.5240,較上一交易日跌276點,盤中一度跌破6.54關口。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幅更大,當天一度跌破6.55關口,日內跌超300點,創1月10日來新低。這也是離岸人民幣匯率連續8天下跌,為2016年以來最長連跌紀錄。
市場普遍認為,近日人民幣匯率接連下挫,主要受國內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國內外因素影響。資深外匯專家韓會師認為,近期即期匯率持續在中間價上方運行,可能意味著市場總體上對人民幣的情緒仍然偏空,市場結售匯偏逆差的概率較高。
昨日人民幣匯率的繼續下挫也與央行年內第三次實施定向降准有關,本次定向降准將於7月5日正式實施,釋放流動性約7000億元,是今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定向降准。華創證券債券團隊認為,央行的定向降准無疑會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盡管貶值幅度可能還會在央行可控的范圍內,但也容易強化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
不過,從利多方面看,不少分析人士表示,當前人民幣貶值也利於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中美貿易談判給人民幣貶值提供了較好的時間窗口,降准和匯率貶值組合拳開打,預計人民幣存在繼續貶值到6.6的可能性,這個降准提供了較好的外部環境。」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說。
經濟學家鄧海清也認為,為了保匯率,丟了外儲,或者為了維持所謂的中美利差,而硬把中國無風險利率維持在不合理的水平,其實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中美貿易問題愈演愈烈,徹底改變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均衡匯率基礎,美國有錯在先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指責中國匯率貶值。中國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反而可以大大改善中國在貿易戰中的被動局面,獲得更大的迴旋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4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低,已經抹去今年以來的所有漲幅,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年初至今呈現持續升值態勢,升值幅度達3%左右。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上半年人民幣延續2017年中期升值行情,相對美元一度升值突破6.25。相較其他非美貨幣,人民幣體現顯著「抗跌」特性,使得三大人民幣指數持續上行。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則表示,這次降準的時機要滯後於美聯儲加息一周,說明央行試圖避免降准對人民幣匯率的直接打壓作用。然而,央行也將會努力避免持續貶值加劇資本外流,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總體貶值將會相當溫和,預計今年底部在6.7上下。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外匯交易層面看,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存在貶值壓力,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匯率走勢存在諸多變數,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不知道貿易戰是否會引發匯率戰、金融戰。如果引發匯率戰、金融戰,則不確定更大、殺傷力更強。
「經歷了『811』匯改以及中國貨幣當局近年來成功應對匯率波動,特別是中國尚有龐大的外匯儲備,我對中國應對匯率波動很有信心。」管清友說
㈤ zwick 為什麼會出現離職潮
世界那麼大,他們都想「下海」看看……央行官員下海又出新案例了。
8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即將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一行三會」官員「離職下海」現象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統計,2013年以來已有36位「一行三會」官員「離職下海」,涵蓋處長到副部級等各級別的官員,不過以司級和處級幹部居多。因為有官員離職未見諸報道,因此一行三會離職下海的官員數量應比樣本數量大。
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了解到,「一行三會」大多為專業技術性官員,離職後大多轉向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甚至互聯網金融等機構。
從36個樣本的去向來看,共有10人離職後加入銀行,佔比27%,是最集中的去向。其次為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分別有6人、5人離職後加入。
至於「離職下海」的原因,提高收入是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市場機構歷練、體制內晉升困難也是他們「下海」的原因。
比證監會還洶涌的央行離職潮
監管機構官員下海任職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業界稱為「神仙下凡」。
一位離職後加入研究機構的央行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離職)原因很簡單,收入太低了,缺少激勵約束機制。」
「加入市場機構後收入會提高,但也不全是為了收入,可以從市場機構的角度理解政策,開拓視野。」 前述離職後加入研究機構的央行官員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現年45歲,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劍橋
畢業後,先後在世界銀行、IMF任職。2005年4月-2009年11月,先後擔任黑龍江省招商局副局長、黑龍江省商務廳廳長等職。2009年
11-2015年1月相繼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巡視員、副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金融發展創新與互聯網金融。
大成基金成立於1998年,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大成基金的規模排名長期保持在業內前十名,不過2011
年,大成基金因踩雷重慶啤酒,元氣大傷,很快跌出了前十名。隨後從總經理、首席投資官、股票投資部總監,再到其他核心投研人員的連續離任,大成基金的業績
也是一落千丈,今年二季度,大成基金的規模為841.1億元,排名僅為第25名。
大成基金並不是第一次「挖角」下海官員。
2014年12月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周健男離職,出任大成基金黨委書記。2014年10月原任證監會規劃委專家顧問委員、機構部創新處負責人羅登攀出任大成基金總經理。
今年6月初,證監會還批准了5名幹部離職,包括上市部副主任陸澤峰、行政處罰委副主任張子學等2名副司局級幹部,上市部二處處長王長河、發行部二處處長蔣彥和四處處長楊郊紅等3名處級幹部。這5名幹部都是證監會的老人。
財新網報道稱,論幹部流失速度,證監會發行部較上市部更嚴重。熟悉情況的人士對財新網評論說:「發行部的處級幹部最近一年多有的出事,有的離職,有的調離,快沒人幹活了。」
來自央行的離職潮不比證監會低調。
7月15日,騰訊財經從接近央行的人士處獲悉,央行支付結算司近期迎來離職潮,8名處長中有3名同時離職,另外還有4—5名普通職員提交離職申請。早在2015年,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從央行離職,出任華瑞銀行副行長。
前述3名離職的處長分別是,清算組織監管處處長,其去向是北京地方國有投資公司;銀行卡業務管理處處長,將赴任正在籌建的票交所任副總裁;信息分析處處長,其去向是中央結算公司。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央行下屬的司局中,支付結算司最貼近市場,其分管的如第三方支付行業也最為活躍,因此,相對於其它司局,該司員工跳槽到金融機構更加容易。
此外,今年央行原貨政二司處長、青年宏觀經濟學家伍戈離職,出任了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和總經理助理。央行金融穩定局金融體制改革處李超出任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奔赴市場化機構任職。
證監系統:部分人士晉升遭遇瓶頸
6月初,證監會又批准五名幹部離職,分別是上市部副主任陸澤峰、行政處罰委副主任張子學兩名副司局級幹部,上市部二處處長王長河、發行部二處處長蔣彥和四處處長楊郊紅三名處級幹部。
此次人員調整引起了證券行業的廣泛關注,市場一致認為證監會將迎來第四波離職風潮。而上一波離職潮發生在2010年至2015年,其中僅
2014年,就有約30名處級以上幹部離職,2015年前5個月,也有6名司局級幹部離職。大多數幹部離職後投身市場機構,尤其是基金行業。
據中申網監測數據顯示,從1998年開始,超60位前官員入職公募基金,其中高管人數超過40人,擔任過基金公司總經理一職的接近
20位。去年七月份,博時基金就宣布聘任原證監會辦公室、黨辦副主任的江向陽為公司總經理。此外,原證監會國際部副主任湯曉東早在2014年就離職加入了
華夏基金。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日前離職的陸澤峰表示可能會去大學任教,更遠期則會從事並購基金相關的業務,楊郊紅也很可能在私募基金任職。
顯然,基金行業豐厚的薪酬和個人價值的增值空間吸引了大量的離職官員。「證監系統的處級以上官員離職之後,往往會進入基金公司、券商、私募等機構擔任高管,年收入可以達到幾百萬,遠遠高於在證監會系統的收入。」業內人士稱。
且早在2015年年初,前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內部會議上也解釋了證監會頻現離職風潮的原因,「從2014年主動離職的中青年幹部情況分析看,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對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關注不夠。」證監會內部管理職位有限,官員晉升比較困難,於是紛紛下海,謀求更開闊的職業機會。
銀行的日子也不好過......
事實上,傳統銀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動,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離職、華夏銀行副行長黃老金離職,渤海銀行副行長趙世剛離職,據新華網統計,今年以來,先後至少有37位傳統銀行的高管離職,涉及的崗位有董事、行長、副行長、風險總監等,有的則是分支行行長,有的分支行行長甚至公開說,不想再回銀行,而一線員工的離職更是數不勝數。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是一個人離開,而是帶著一個團隊整體離職,多年的業務經驗,多年的風控積累,還有早已建立的客戶人脈,銀行員工像流水一樣的離開,帶走的是銀行真正的核心力量,也讓銀行業務有陷入癱瘓的可能。
銀行還是銀行,換湯不換葯,沒有資源到哪裡都是屌絲,但是,如果自己還覺得,可以在銀行可以躺著賺錢,最後一定是沒有飯吃。
硬幣的另一面是:2015年是中國監管機構被捕人數最多的一年,也是被捕級別最高的一年。在此背後,金融機構這邊,聚集了許多流失的官員、海外華爾街迴流的精英、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的本土專家。相反,監管部門的人才危機則非常嚴峻。
別急,看完這個再去賺錢!(讓賺錢變得簡單)
相信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並且是經過艱苦的努力才達到今天的水平。你們比沒有投資理念的普通人擁有更多優勢,但長期來說幾乎沒有機會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如果想賺錢,一定要找到一個適合你自己的交易系統。關注「笨投資」,教你在投資中塑造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讓賺錢變得更簡單!
㈥ MLF「降息」如期而至 LPR下調幾無懸念
17日,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如市場預期下調10個基點,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幾無懸念。稍感意外的是央行大幅度「縮量」操作,銀行間利率因此有所上漲,但總體仍處低位,資金面依舊寬松。分析人士指出,未來政策利率仍有調降空間。
「政策利率曲線」下移
17日,央行開展了2000億元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並下調MLF利率10個基點。這是近來第二個具有政策指標意義的利率出現下調。央行曾於2月3日同時下調7天期、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10個基點。華泰證券宏觀李超團隊表示,MLF利率調降是整體政策利率曲線下移,目的是為了引導LPR報價下降,預計20日LPR報價降10個基點。
當日,還有1萬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因此凈回籠7000億元。粵開證券固收研究員鍾林楠認為,一方面,當前資金利率處於低位,銀行體系流動性相對充裕;另一方面,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後,機構備付流動性的需求下降,復工將進一步帶動現金迴流。李超團隊認為,央行「縮量」意在維持短端利率中性低位運行,防止銀行間市場出現明顯套利空間。
資金面保持寬松
加上此前開展的2.7萬億元逆回購操作,2月3日至17日間,央行僅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流動性就高達3萬億元。
對比往年春節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情況,今年投放力度之大實為罕見。雖然對沖到期量後,凈投放金額大幅縮水,但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還是被推至高位,貨幣市場利率也得以低水平運行。
中國貨幣網顯示,17日,Shibor多數品種仍然下行,但14天以內品種有所上漲,幅度不大,隔夜、7天、14天品種分別漲17個基點、3個基點、3個基點。銀行間市場上隔夜回購利率多數上漲,但仍在低位。Wind數據顯示,DR001報1.42%,DR007和DR014仍在2%關口附近,分別報2.11%、2.07%,已連續9個交易日低於同期限央行逆回購利率。
「降息」還有空間
貸款利率下降在即,存款利率會否跟隨?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對促使銀行負債成本下行更為直接有效。雖然是否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仍然值得討論,但引導銀行負債成本下行的大趨勢已然確立。民生證券宏觀研究解運亮團隊認為,存款利率也需要下降,從而起到促進消費、避免存貸款利率倒掛、提高金融可持續性等作用。
當前,政策利率已紛紛下調,但分析人士認為後續還有空間。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下階段貨幣政策仍將保持靈活適度,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隨著通脹漲幅回落,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間。李超團隊預計,未來政策利率曲線仍有20個基點以上降息空間,可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緩解疫情影響。
㈦ 為何說房價等大類資產配置都圍繞一個重要的核心變數
2018年,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曾被市場認為「水土不服」的「美林投資時鍾」模型能否發揮效用,指導投資者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有券商人士結合國情對「美林時鍾」加以改進,加入「利率」這一變數以提升「美林時鍾」對資產配置指導的准確率。當利率上行、通脹溫和上行疊加經濟下行時,改進版「美林時鍾」指向的是現金為王。如果經濟企穩回升,則大宗商品將是最好的配置品,其次是股票。
需結合政策調整
不過,2018年還有新的變數,那就是監管層面的因素。考慮到中小銀行存款增長緩慢並對同業存單依賴較重,負債端壓力仍將制約銀行發展。同時,資管新規顯示金融去杠桿已擴大到資產端,資管機構或主動或被動地縮表。
在海通證券2018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上,上海六禾投資副總裁陳震表示,以控制宏觀杠桿率為例,需要關注細節,即到底控制什麼杠桿率。如果重在金融去杠桿,就是壓縮流動性,對所有的市場構成壓制因素;如果是企業去杠桿、政府平台去杠桿,這就是利好,從源頭上減少融資需求。
陳震認為,2018年大類資產的排序依次是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商品和債券的排序存在一定的變數,核心要看監管的情況。如果監管嚴格,則債券的表現將不及商品。同時,關注環保政策的力度,如果力度進一步加大,商品可能還是牛市,特別是供求關系改善的一些新品種、小品種。
㈧ 政治局會議: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其中,44字定調房地產市場。會議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這也是在去年末政治局會議不提房地產後,今年4月19日與7月30日,連續兩次政治局會議重申「房住不炒」,同時直指「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分析稱,此次會議專門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並將其作為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的重要任務之一,這可能意味著在經濟出現了一定下行壓力下,政府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情況也較難出現了。今年二季度,一些地區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回暖,土地拍賣溢價率較高,隨後關於房地產企業的非標、信託融資有所收緊,也體現出了這一政策方向。房地產調控思路仍是房住不炒,短期不會放鬆一二線調控政策。
自2013年以來,中央政治局每年有三次會議專題研討經濟,分別為4月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7月討論半年形勢並部署下半年工作,12月初定調來年經濟工作。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同時強調,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回顧以往多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僅2018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中未提及房地產相關表述。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此次會議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第一次由官方正式提出去房地產工具化的思路。1998年房改適逢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當時房改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為了拉動住房建設投資,對抗金融危機的沖擊,房地產市場在誕生之初便埋下了刺激經濟增長工具的基因。之後20年時間里,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每當經濟增長出現下行壓力之時,房地產總會被拿來刺激內需,刺激後房價便會大幅上漲。這種工具性屬性製造了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波動,讓住房脫離了居住本質,使住房生產建設與城市真實住房需求相背離。
許小樂指出,在宏觀經濟承壓的當下,會議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明確否定了房地產的工具屬性,給當下市場預期一顆「定心丸」。一方面讓地方政府不要再有規避調控的沖動,另一方面也讓炒房投資者斷絕政策走回頭路的幻想。在當前市場比較平穩的基礎上,當前的調控政策會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連續和穩定,一些房價仍有較快上漲壓力的城市還會有進一步的措施。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未來的市場會朝著城市住房需求基本面的方向回歸。一些前期由於貨幣化補貼或者居民加杠桿房價過快上漲的城市,未來可能會因為增量需求持續力不足而向下調整。靠投資住房來賺錢未來將會越來越難。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7月份房地產各種收緊政策繼續頻繁出台,包括個別城市寬松政策一日游,房企資金鏈收緊措施,地方的限售加碼,亂象整頓。截至日前,7月單月房地產調控已經超過40次,繼續維持高位。
在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看來,整體經濟環境、房地產融資環境、需求側調控力度是影響樓市基本面的主要因素。房地產融資環境則直接對房企形成明顯影響,整體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會對房地產形成全局性影響,但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即表明了不會因經濟環境變化而改變對房地產調控的方向,加之下半年需求側的調控不放鬆的趨勢下,樓市出現過熱的機率極小。
此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提及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等補短板工程。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指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列入「補短板工程」,即屬於供給側改革內容,延續著2018年以來供給側改革由破到立的轉向思路。
其認為,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城鎮老舊小區大力改造提升以來,4月住建部、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6月19日國常會再次部署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由此來看,老舊小區改造除了穩投資外,本次政治局會議更加強調其補短板作用,該領域中央可能加大融資支持。
㈨ 機構預測1月份CPI同比增長多少
2月9日,國家統計局將發布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目前,光大證券、國泰君安、上海證券、招商證券等10家機構對1月份CPI和PPI數據都進行了預測,據統計發現,機構預測1月份CPI同比增長的最小值為1.3%,最大值為2.3%,預測均值為1.5%。機構預測的1月份PPI同比增長最小值為3.0%,最大值為4.8%,預測均值為4.3%。
PPI方面,李超表示,預計2018年1月份PPI環比漲幅為0.6%,較2017年12月份略有回落、同比增速為4.8%,較前值回落0.1個百分點。環保限產將持續對相關行業生產價格產生正向影響,周期股行情仍有持續性基礎。
㈩ 證監會深夜發什麼重磅
20日晚間22:39分,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市場迎來第三份資管規則。
這給市場吃了顆「定心丸」,將此前的預期和困擾等不確定因素變成了確定:一方面,允許發行老產品投新資產、明確公募產品可以適當投非標以及估值方法上的適當妥協,都釋放了利好信號;另一方面,嚴禁期限錯配、嚴禁開展資金池業務以及打破剛性兌付,去杠桿防風險仍為主題。政策並非大放鬆更不意味著完全轉向。
新規將影響到全市場近47萬億資金規模,市場人士預計新規細則出台有助於新產品的加速推出,理財產品規模的下行勢頭也有望改善。同時,新產品的加速推出有助於改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證監會明確資管業務十大變化
具體來看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的哪些重要變化。
一是統一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各類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監管規則,消除監管套利,所有從事私募業務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都要經過批准,原先期貨資管子公司是協會備案的,應該會進行調整。
二是允許投資非標資產。因此券商應該可以投資非標,期貨公司原來不可投資非標,現在應該也不可以,基金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因為有禁止同業競爭的要求,因此可能維持原狀,而且母公司專戶還有其他禁止性規定。
三是投資非標要求設置專崗負責投後管理,信息披露。杠桿率完全適用資管新規的杠桿率,包括分類標准,所以此前混合類1:1的杠桿率現在放鬆到2:1;此前私募股權2:1的杠桿率,現在需要執行1:1。
四是業績報酬不能超過60%,資管新規表述是可以收取合理的業績報酬。
五是雙20%的限制要求,相比公募的雙10%稍微放鬆一些。但此項規定屬於全新規定。而且這里不局限於證券,包括非標也受20%限制。專業投資者且體量在3000萬以上可以例外,上層資管計劃進行一層嵌套情況下,是否會穿透識別這里20%有待確認。
六是允許自有資金參與資管計劃,但份額不超過20%。這個和當前券商的風控指標基本一致。機構極其下設機構(含員工)自有資金投資占總份額不超過50%;但和銀保監會比差異明顯,銀保監會禁止銀行自有資金參與銀行理財。
七是開放式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開放推出期內,需要不低於10%比例的資產為7個工作日可變現資產,進一步對私募資產管理計劃的流動性進行設限。銀保監會的要求開放式理財產品(包括公募和私募)應當持有不低於該理財產品資產凈值5%的現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和政策性金融債券。
八是就關聯交易做了詳細規定。分為兩種情形進行了規范,一是如果是投資關聯方發行或承銷的證券,可以做,但需要建立防火牆,防範利益沖突;二是不得為關聯方提供融資(證券之外的融資,比如非標債權、非上市股權、股票質押等);銀保監會規定:商業銀行不得以理財資金與關聯方進行不正當交易、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於關聯方虛假項目、與關聯方共同收購上市公司、向本行注資等;相對並沒有完全禁止提供其他形式的融資。
九是不得隨意創設收益權。這意味著只能法律法規明確的收益權才是合規,對行業的慣例影響非常大。
十是強制託管。原則規定了強制獨立託管的要求,同時考慮到單一資管計劃的特徵,允許委託人與管理人約定不作獨立託管,但要雙方合意並且充分風險揭示。
一行兩會對資管業務的細化安排全部出齊,一起看看有哪些關鍵點?
關鍵點一:降低理財產品購買門檻等利好銀行
此前發布的資管新規對合格投資者進行了更嚴格的限定,本次發布的《辦法》徵求意見稿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 1 萬元,降低了理財產品購買門檻,有助於提高理財在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相對吸引力,擴大銀行理財客戶范圍、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緩解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
關鍵點二:公募資管產品可投非標和股票
公募資產管理產品除主要投資標准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還可以適當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但應當符合關於非標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規定。在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債權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採取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宏觀研究李超認為,這給了銀行處理此類資產更大的空間,對於無法回表的長久期非標債權類資產來說,銀行不必要發行對等久期的理財產品來對接,同時也解決了一些股權投資確實無法滿足表內監管要求無法回表的問題。這降低了市場對理財細則可能沖擊市場的擔憂,對銀行形成實質性利好。
中金固收分析師張繼強表示,實踐當中,很多公募新產品報備的過程中,不批准其買入非標。當下,在防風險、去杠桿的過程中,資管新規等政策導致了較大的融資渠道缺口。而就算是海外市場,其實資管產品也可以投資一定的另類資產。因此,正視現實,疏導堵並重可能是更好的處理方案,有助於減輕理財面臨的轉型難度。
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表示,未來公募產品可以自行設定投資非標,只需要保留5%的現金或利率債。這點是和過去三個月整個市場的預期差異較大,也是為了防範接下來社融進一步塌陷的最核心的舉措。一家銀行發行的理財仍然受限於總量4%和35%的比例限制,但單個公募產品投非標比例沒有設限制,大幅度提供了公募投非標的可行性。未來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其子公司的投資非標比例限制會另行規定,這里延續的4%和35%僅僅適用於尚未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
在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看來,盡管理財產品可以投一部分非標,但是投資比例仍有較強限制,在期限匹配和集中度也有具體要求。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利好其實有限。他表示,資管新規大的原則和方向沒有變,監管層整治理財市場亂象的決心沒有變,銀行業面臨的未來激烈競爭的格局沒有變。
關鍵點三: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
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但老產品的整體規模應當控制在《指導意見》發布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內,且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
張繼強認為,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是重大放鬆。銀行理財面臨的問題無非是老產品如何化解,新產品如果啟動。但這里沒有提出新產品的類似,不過根據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似乎非標也算在其中。凡事帶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顯得正義感、合理性高多了。
孫建波指出,這里新資產不局限於標准化資產,從通知的表達含義看包括非標資產。也就是只要總得非標資產規模不增加,且新增非標期限不超過2020年底,就可以在老資產池中新增加非標投資。這也是對過渡期相對最寬松的解釋口徑。
關鍵點四:公募理財產品可投資股票型基金
同時按照分類管理的原則,資管新規已經明確了公募產品可投資股票。現行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制度規定公募理財產品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新規放開了相關限制,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這意味著,公募理財產品也可以投資股票型基金。
一位市場人士表示,實際上,此前私募理財產品和公募理財產品也是可以投資於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這一點並沒有實際的變化。而從占理財產品凈資產的比例來看,相比過去反而收窄了,「在實際操作中,過去銀行公募理財產品可以通過委外渠道,讓產品的管理人配置股票基金,比例上不超過凈資產的20%。」
以前銀行公募理財產品配置股票基金需要信託或者券商通道,現在至少從字面上看,銀行理財可以直接投資股票基金了。
關鍵點五:類貨幣理財允許使用攤余成本法
要求理財產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但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核算規則,確認和計量理財產品的凈值。
同時,允許金融機構發行半年期以上定開產品,此類產品只要底層資產久期不超過封閉期1.5倍就可以用攤余成本法,孫建波認為這是對整個資管新規關於標准化產品市值法估值最大的讓步。
孫建波指出,開放式產品中允許銀行發行現金管理類產品,且允許此類產品用攤余成本法進行估值,額外配以影子定價。但並沒有明確影子定價和攤余成本法之間的偏離度是多少,如果超過偏離度如何處理。投資范圍也沒有明確限制在證監會的貨幣基金範圍。
李超表示,過渡期類貨幣理財允許使用攤余成本法有望降低其凈值的波動,能夠增大其吸引力,有助於銀行吸收貨幣理財產品。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明明對資管新規補充《通知》點評稱,此次《通知》規定,在過渡期內,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產品投資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的債券,可使用攤余成本計量,但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於封閉期的1.5倍。相關舉措將大大緩解商業銀行在過渡期內負債流失壓力。此外,監管層為了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的負債荒局面,加速了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對貨幣基金的替代過程,同意該類產品參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攤余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因此,預計未來貨幣基金規模將會進一步收縮。
關鍵點六:鼓勵非標回表
央行通知明確鼓勵非標資產回表,包括期限特別長的PPP,其他明股實債,或者其他非標回表障礙有:資本充足率、單一授信集中度、MPA打分受影響、狹義貸款規模不夠等。
孫建波認為,央行的通知預示著未來回表都將會進行特殊化處理,至少從監管指標上掃清非標回表的障礙。目前很難判斷具體採取哪些更多措施鼓勵非標回表,預計至少上述4項措施可能會考慮。
關鍵點七:打破剛兌,強調買者自負賣者有責
新規規定,商業銀行接受投資者委託,按照與投資者事先約定的投資策略、風險承擔和收益分配方式,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收益、不保證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同時實行凈值化管理。
同時,證監會也要求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經營機構勤勉盡責,堅持客戶利益至上。審慎經營,確保業務開展與資本實力、管理能力及風險控制水平相適應,創新活動須依法進行。禁止剛性兌付。
普益標准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一旦「剛兌」產品大量退出市場,因青睞「剛兌」而選擇銀行理財的客戶,此後很可能會轉移至其它更具投研能力的資管機構。在資管行業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未來銀行資管將不得不重視客戶需求分析,並基於客戶的不同需求,研發與之需求相匹配的不同類型理財產品。
該報告指出,當前銀行理財客戶呈現三大需求特徵,從流動性需求看,流動性越強,客戶對收益的要求越低,在流動性需求愈發強烈的背景下,類貨幣基金產品或將成為市場主流;從投資規模需求看,低門檻產品仍是市場主流;從風險偏好需求看,受資管新規影響,投資低風險產品的客戶將逐步分流至其它領域。
關鍵點八:最嚴穿透標准,去杠桿仍是主線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對理財業務實行穿透式監管,向上識別理財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識別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並對理財產品運作管理實行全面動態監管。
同時,在打破剛性兌付的同時,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還堅持了資管新規的解決期限錯配、去除資金池運作和解決多層嵌套等原則,是資管新規的延續。
李超認為,目前市場部分投資者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和我國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金融去杠桿存在邊際緩和概率,此時出台理財業務管理辦法意味著金融去杠桿仍在途中。
孫海波表示,從銀行理財的角度來看,已經逐漸形成有效閉環,從2017年5月開始對資產穿透登記的要求到2018年10月起登記投資者信息,銀行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信息、投資資產信息、理財投資者信息以及理財從業人員信息等內容進行登記,已經初步實現了理財產品的全國集中統一登記和「全流程、穿透式」的產品信息報送,實現了覆蓋理財產品上下游、全生命周期的監管。
穿透是未來監管嚴查的重點,基礎設施的前期布局已經將系統基本落地完成,將會作為日後針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進行監管處罰的尚方寶劍。近期北京銀監局對轄內兩家信託公司開出罰單。就是針對「向上穿透違規」和「向下穿透違規」的兩個案例。
銀保監會至此開始執行史上最嚴的穿透標准,甚至比證監會此前的標准更加嚴格!
關鍵點九:設置了過渡期,作「新老劃斷」柔性安排
關於過渡期的時間區間,自該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過渡期內,商業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符合本辦法規定;對於存量理財產品,商業銀行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存量理財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
同時,商業銀行應當制定本行理財業務整改計劃,明確時間進度安排和內部職責分工,經董事會審議通過並經董事長簽批後,報送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同時報備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監督指導商業銀行實施整改計劃,對於提前完成整改的商業銀行,給予適當監管激勵;對於未嚴格執行整改計劃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商業銀行,適時採取相關監管措施。過渡期結束之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新規進行全面規范(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達不到第三方獨立託管要求的情形除外),商業銀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不符合新規規定的理財產品。
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在有序壓縮存量尚不符合新規規定的產品整體規模的前提下,允許存量尚不符合新規規定的產品滾動續作,且不統一限定整改進度,允許機構結合自身情況有序規范,逐步消化,實現新舊規則的平穩、有序銜接。過渡期結束後,對於確因特殊原因難以規范的存量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非標准化股權類資產,經證監會同意,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
李超團隊分析,商業銀行未按每年三分之一進行硬性規定,而是允許銀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自主有序方式制定本行理財業務整改計劃,經董事會審議通過並經董事長簽批後,報監管部門認可。這種方式更有利於銀行根據自身情況,穩妥安排老產品,有序發行新產品。另外,對於提前完成整改的銀行,監管部門給予適當監管激勵,而對於未嚴格執行或者整改不到位的銀行,則適時採取相關監管措施。這表明新規的靈活調整並不意味著徹底的放鬆,監管部門在監督指導方面同樣是獎懲分明。
關鍵點十:影響全行業47萬億資金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數據,截至6 月末,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1 萬億元,環比 5月末下降1.18 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也持續下降。
截至2018年6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合計25.91萬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約 14.92萬億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約10.83萬億元,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約1600億元。
這意味著此次新規將對47萬億元的資金市場產生影響。
央行相關人士明確表示,此次對資管新規的突破或修改,不是「大放水」,而是明確資管新規執行中的一些模糊認識,對金融機構存在疑惑或把握不到位的具體細節,進行詳細解釋和說明。
也有市場人士分析,資管新規的大方向和主要精神沒有改變,要保持政策執行的穩定和定力的決心沒有變,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市場環境也發生較大改變,執行過程中也出現過嚴的現象,因此監管從實際出發對細節做了一些明確,在大環境面前既要保持定力又要把握節奏和力度。
「過渡期內,有些金融機構在整改過程中特別著急,恨不得一年就到位,但是投資者需要逐漸適應,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也需要時間。因此,監管政策要為新產品發行創造有利環境,以確保新舊交替過程中產品能夠順利發行,實現平穩過渡。」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過渡期結束後由於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新的執行通知中表示,經金融監管部門同意,可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金融機構的合規壓力。」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實際上,這些細則並非對資管新規進行了「放鬆」,而是為了解決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面臨的一些問題。過渡期結束後,或將根據實際情況實施新的監管方法。
來源:和訊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