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計專業在證券公司和銀行主要干什麼
要看實力的,現在經驗和學歷只是敲門磚而已,證券公司主要是客戶經理
Ⅱ 在證券公司會計工作和分析工作哪個好
在證券公司會計工作和分析工作選哪個,根據自己人人的興趣及特長來選擇,一般來說會計工作穩定,波動不大,也沒有業績競爭壓力,相對來說好些。
證券公司的財務
第一、財務集中。金融行業財務集中是一種趨勢,據我了解,證券公司多數已經將財務集中到公司總部,營業部等分支機構一般很少留專門的財務人員,留下的財務人員可能只是一個專員或者兼職,主要負責初審票子、繳稅之類的類似出納的活。當然不排除個別證券公司在營業部還設置兩個崗位,一個出納、一個財務經理崗位。如果是這樣簡單的配置,這個財務經理崗位可能就更是象徵意義的了,准確的說就是一名會計人員。
第二、財務組織機構。這里僅說財務集中下的證券公司財務組織結構。證券公司財務部門的設立大體可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財務、資金分開設立部門,此種模式設立部門的券商較少;另一類是只設立一個財務部門,目前在券商中佔主流趨勢。
先說說財務、資金分設部門的情況。隨著證券公司管理資金規模的擴大,如何讓資金效益最大化,成為公司領導和財務部門思考的一道題,因此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學習銀行類金融機構專門設置資金運營中心用於統籌管理公司的資金,負責自有資金管理(有的也管理客戶資金,有的客戶資金則有數據管理中心負責)、資金定價、閑置資金的拆借等,這里不一一列舉。財務部則主要負責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與運行、財務分析、會計核算等基礎財務職能。
只設置一個財務部門的情況,基本上就是將財務核算、財務分析與資金管理放在一個部門管理。
第三、根據業務類型設置財務人員崗位。財務崗位基本上可以分為這幾種:總賬、稅務、報表與財務分析、費用審核、資金管理、業務條線核算會計等崗位。其中:
業務條線核算會計主要是圍繞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信用交易業務等五大主要業務設置的核算崗位。其中:營業部等分支機構會計基本上均屬於經紀業務條線會計。
第四、財務人員轉行與晉升空間。證券公司屬於金融行業,會計核算與工業企業相比要相對簡單,沒有工業企業存貨及復雜的成本核算。因此,證券公司財務人員轉行到工業企業的可能性較小,轉行到相關金融行業從事財務的可能性較大,比如:投資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證券公司財務人員如果沒有過硬的專業水平、悟性和較強的溝通能力,晉升空間確實不大。
Ⅲ 證券公司會計的特點
券商是特殊的金融企業,特殊的證券經營業務決定其在會計核算上有著與其他企業不同的特點。
(一)資產特點
1.獨特的資產結構。券商賬面資產的絕大部分是流動資產,只有極少數的長期資產,且流動資產中大部分資產的所有權並不屬於公司,而是他人資產,即客戶資產。如現金類資產中的銀行存款包含公司存款和客戶存款兩部分。其中,客戶存款是指由經紀業務所引起的客戶存放在公司中用於證券交易的資金,這類資金按照規定必須與自有資產分開核算與管理,券商不得動用。
2.獨特的科目設置。券商主要資產的會計科目均按其業務性質分別設置,而不同於一般企業按資產的經濟性質來設置。如券商自營業務設有「自營證券」和「自營證券跌價」科目;投資銀行業務(承銷業務)設置了「代發行證券」和「代轉發行費用」科目;資產管理業務設置了「受託資金」科目;代理業務設置了「代兌付債券」科目;證券回購業務設置了「買入返售證券」科目等。
3.獨特的應收及遞延資產項目。券商經營的投資銀行業務、銀行間同業拆借業務以及與證券交易所、證券清算機構間的往來業務,都會產生一些獨特的應收及遞延項目。如「待轉發行費用」實質上是由承銷業務所引起的應收項目:「交易席位費」則是券商按規定向證券交易所交納的一項費用,由於交易席位費的數額較大,會計制度規定按不短於10年的期限進行攤銷,由此形成券商一項獨特的遞延資產:「拆出資金」是券商進行銀行間同業拆借所產生的一種應收項目。
此外,在券商的總體資產中,證券類資產比重較大,長期資產中的固定資產比重較小。這是因為我國證券業正處在發展初期,資本金不足,經紀業務的攤子鋪得太大,另外網上經紀業務的發展又勢在必行,因此,券商在現階段不可能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
(二)負債特點
1.特定的融資渠道。券商債務資金來源反映了公司債務資金的融資渠道。按照《證券法》的規定,我國券商現階段的債務資金融資渠道主要有銀行間同業拆借、國債回購、股票質押貸款和發行債券等。券商短期債務資金來源主要有銀行間同業拆借、國債回購、股票質押貸款以及公司經營業務所產生的短期債務資金;長期債務資金來源主要有發行債券、股票質押貸款和融資租賃。
2.特殊的債務構成。券商的短期債務資金主要用於調劑公司的資金頭寸,如質押借款、拆入資金、賣出回購證券款等。而代買賣證券款、代發行證券款、代兌付證券款及受託資金則是公司各項經營業務所形成的債務資金,這些債務資金在性質上不同於一般企業的債務資金。一般企業的債務資金主要用於公司自身的經營,屬於企業資本結構管理的內容。公司長期債務資金科目設置主要有「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及「長期應付款」等。
(三)所有者權益特點
券商大多數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其所有者權益類科目的設置與其他企業基本相同,惟獨「一般風險准備」科目是券商區別於其他企業的顯著標志。一般風險准備是在法定盈餘公積的基礎上,根據券商高風險的經營特徵所設立的另一項後備基金。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公司穩健經營,高度防範因經營風險所造成的資本虧空,以雙重保險形式來保障公司投資人的利益不受損害。一般風險准備的用途與盈餘公積基本相同,一般僅用於彌補券商的經營虧損。
(四)損益特點
1.主營業務損益按兩種方式進行核算。券商主營業務損益按其核算方式的不同分為兩大類:一類按收入、成本費用分開核算的方式設置會計科目。如銀行間同業拆借業務、代理業務和其他業務,均專設「金融企業往來支出」、「手續費支出」、「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用於核算成本費用。同時,又專設「金融企業往來收入」、「手續費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用於核算相對應的收入。另一類則按收入、成本費用不分開核算的方式設置會計科目。如自營業務中「證券銷售」科目,既核算自營業務買賣中的銷售收入,又核算銷售成本及其差價,即在一個科目內實現自營業務的損益核算。投資銀行業務中「證券發行」科目也是如此,該科目用於核算承銷業務中以全額包銷方式代理發行證券的發行收入、發行成本和發行費用,余額直接反映承銷業務所實現的利潤(或虧損)。此外,券商證券回購業務中所設置的「買入返售證券收入」和「賣出回購證券支出」科目,分別用於核算證券回購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和所發生的費用。從經濟意義上講,這兩個科目實質上是核算券商融資、融券所發生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因券商本身經營的就是資金、證券等特殊商品,所以,將其作為經營業務收入和經營業務支出分別列示於損益類科目中。
2.特有的損失性科目。由於證券自營業務風險巨大,為遵循會計的穩健性原則,確保公司資產和收益的穩定性,現行券商會計制度特在損益類科目中設立了「自營證券跌價損失」這樣一個損失性科目。
3.無完整的期間費用類科目。券商經營貨幣、證券等特殊金融產品的特徵,決定其不單獨設置期間費用類科目。公司間接成本與管理費用等支出均在「營業費用」科目中核算。
Ⅳ 證券公司的會計主要做什麼工作
如果不是金融業的高材生,或不是證券公司招聘會計,一般都得先做客戶經理,公司高層認可你的能力以後也許想留用你為正式職員,才有有機會體現你會計的專業技能。也許會有機會。
Ⅳ 證券公司的會計工作怎麼樣
個人個人是不錯的工作,特別是對於女生來說。 證券公司營業部一般分 前台和後台。 前台就是營銷系統。 財務、IT 、櫃員等都屬於後台,輔助前台工作。 就證券公司營業部而言, IT 財務最大的特點是輕松, 這源於中國股市有假必停市,員工自然也是有假必放。 作為財務有時間繼續學習。 但同時作為後台崗位, 財務人員在營業部內部想做到經理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一序列的崗位 只能從營銷序列產生。 如果是總部的財務人員,能夠一路從 普通出納 會計 一路到 財務總監。 之前只中信建投期貨面試,聊的時候聽到 公司的財務總監跳槽到了另一家期貨公司。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你在證券公司呆,股票方面的信息應該是最容易接觸到了,但同時你沒有業務的壓力。 總結:一份付出 一份收獲, 在證券公司做財務、相較於內部營銷系統的員工,沒有業務指標壓力、輕松但同樣的升職空間也不大。 相較於其他行業從事財務。 不好比較。 會計作為輔助工作,待遇和發展前景 很大程度上取決公司規模和行業。 我知道本科生 剛進去 營業部 做IT 的重慶 3K 左右,在重慶算是比較高的工資,本科剛畢業而言。 估計財務也差不多。 還是問的不夠詳細,可以的話 ,詳細說說你對工作的要求
Ⅵ 談談對證券行業的認識
是啊
希望採納
Ⅶ 證券和會計
看來你真的很迷茫
是這樣的證券和會計都是需要長時間學習和積累的,甚至積累比學習更重要
會計要不斷的考試得到更高的職稱,直至注會如果做會計你沒有恆心就不要選這條路,因為做到一半再回頭浪費的是自己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這么多人想做證券,進去做證券經紀人開始之後是區域經理然後就選擇轉正或者是投顧,二十年之後往私募或者基金經理發展,這是標準的路數,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你不了解券商的盈利模式,券商早已經不是股票為第一營業收入支撐,而是轉而理財和自營盤面,如果你沒有家庭背景和深厚的資金來源不要做證券
你如果為了避免自己得後悔你記住我的話去證券公司呆上2個月你就懂了
如果SAC五門都過就可以做投顧那投顧就不值錢了,何況所謂的投顧不過是嘴巴吃飯而已,真心不是看不起投顧,真正有本事的是大券商的那麼幾個調研員罷了
不知道你學歷如何和自身的能力如何,如果對自己有自信可以嘗試去做理財規劃師,不過那個也是需要時間磨練的,沒有一開始就一帆風順的路途
Ⅷ 證券業的會計有什麼發展空間
證券業是專門從事證券經營和相關服務的行業。西方證券活動從產生到現在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我國證券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中國證券業歷經風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序到規范,已經發展成國民經濟中新興的舉足輕重的金融產業。在今天,反思證券市場的傳統理論,認識證券業的新特徵,透視證券業發展的新動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證券業定位的傳統認識
證券業在現代經濟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傳統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證券業是社會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直接通道
在現代經濟中,資金是基本的生產要素,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運轉離不開資金。總的來說,家庭部門是儲蓄者,是資金剩餘者即社會資金供給者;企業部門是投資者,是社會資金需求者。資本的特性是追求價值增殖,因此,社會資金總是要從儲蓄轉化為投資,即從家庭部門流向企業部門。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即資金融通的渠道主要有兩條: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是以銀行為中介進行的,直接融資則主要是通過以經營股票、債券業務的證券機構完成的。而後者就是我們所說的證券業。西方現代金融業發展的歷史和趨勢表明:傳統的間接融資的比重正趨下降,直接融資的比重已經超過間接融資而逐漸成為主渠道。這就是說,證券業已經成為資金融通的主渠道,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隨著證券業的發展,傳統體制下銀行壟斷金融的格局已經打破,證券市場為企業發展籌集了巨額資金,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證券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粘合劑」和「潤滑劑」
現代市場經濟是由產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市場以及其他專業市場共同構成的復雜的市場體系。在整個市場體系中,一方面,證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市場體系發育程度較高的產物;另一方面,證券市場功能的發揮要以其他市場功能正常、有效發揮為基礎。在整個市場體系中,證券市場是「粘合劑」和「潤滑劑」,對於整個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市場體系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我國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證券市場的開放、發展和成熟在其中的助推和帶動作用不可低估。證券業的這種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中都已被證明。
(三)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證券業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與經濟運行、公眾生活息息相關。證券市場的起伏、股票價格的漲跌,不僅是證券市場本身各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是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反映。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在這方面,證券市場不僅能折射出經濟運行的現狀,而且能夠預示出經濟變動的趨勢。正因為證券市場的這種獨特作用,許多國家都通過證券市場對經濟運行的景氣狀況進行監控。但是,在我國,由於證券業發展時間不長,證券市場還不成熟,尤其是行政化干預程度較強,因而目前證券市場本來所具有的「晴雨表」作用不明顯,有時甚至是反向運動,喪失了應有的反映功能。不過,我們相信,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證券市場的走向成熟,這種狀況會得到改變。
(四)證券市場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有效工具和場所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有時是「失靈」的,「看不見的手」有時是殘疾的,這就需要政府運用「看得見的手」實施調控,以彌補「看不見的手」的空缺。證券市場正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有效工具和場所。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證券市場發行國債,減緩財政收支的拮據,改變社會資金的流向;另一方面,中央銀行代表政府利用證券市場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收縮或放鬆銀根,調節資金供求,這已成為西方國家宏觀調控的三大法寶之一。在我國,證券市場在宏觀調控方面的作用已經開始發揮。例如從1996年開始,中央銀行專門成立了公開市場操作部門,進行適當的調節,雖然目前效應還十分有限,但發展的方向是令人欣慰的。
二、證券業特徵的新認識
證券業是一個變化迅速、包容性強、充滿神話、很難捉摸的行業,是最能反映社會進步、體現時代變化的領域。隨著近些年來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知識的更新以及理論研究的深化,證券業又具有了許多新的特徵,人們對證券業的行業特徵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證券業是典型的知識經濟產業
知識經濟是世紀之交全世界談論最多的話題。人類已走過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歷史階段,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特點是,知識技術將成為基本的生產要素,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將起到主導作用。以此來審視證券業,我們會發現證券業是典型的知識經濟產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首先,證券業不是生產物質產品的部門,不是現實資本的運動,而是資金融通的部門,它以「企業」為經營和服務對象,是超脫於現實資本運動之上的虛擬資本的運動。因而,證券業更容易受到知識因素的影響,最先跨入知識經濟的行業。其次,人力資本、智力因素在證券業中處於絕對主導的地位。與一般實物生產企業不同的是,券商經營的成敗不是取決於企業規模的大小,辦公場所的大小,產出產品的多少,而主要取決於人才的多少和素質的高低。一個策劃,一種觀念,一次創新,一次商機,就可以給券商帶來可觀的效益,向社會貢獻巨額的稅收。而這是生產型企業不可能做到的。再次,證券業是電腦等先進技術應用程度最高的行業。證券發行和交易早已走過了原始的低級的實物交易、人工報價、手工操作的落後階段,而代之以先進的無紙化發行、電腦撮合、網路交易的高級階段。隨著Internet的普及,網上發行、網上「路演」、網上交易已成為現實。這不僅改變了證券市場的運作模式,提高了市場效率,也改變了證券業的行業特徵。
(二)證券市場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市場
所謂市場化程度,是指市場對供求力量變化反映的敏感程度。如果一種市場的競爭是充分的,較少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能夠迅速准確地反映供求力量的變化,價格很容易達到均衡,單個主體很難左右價格的變化,那麼我們就認為該市場的市場化程度較高。以此來分析,在所有市場中,證券市場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市場。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運用經濟學原理進一步解釋,我們看到:(1)證券市場的價格粘性較弱,市場容易出清。價格粘性是指市場上資產交易的價格趨向於均衡價格的快慢。顯然證券市場上,相對於產品市場來說,其價格是最容易趨向於均衡的。所謂市場出清,是指當市場均衡時,在均衡價格上,賣者的商品都能賣掉,買者也都能買到想要的商品,不存在產品過剩或產品短缺。顯然,由於證券市場上買賣的是標准化的金融產品,不受實物產品交易中需求、地域、時間三重巧合因素的制約,因而是最容易出清的市場。
(2)證券市場是一種「有效市場」。有效市場是指「相關信息是眾所周知的和可以迅速傳播到所有參與者的市場。」在這種市場上,競爭是充分的,所有可利用的信息都已經充分地反映在資產的價格中。因此,價格的變動僅僅反映未被預料到的事件,從而必定是隨機的。現實中的證券市場雖然達不到這種理想狀態,但與其他市場相比,其有效性是最高的,是有效市場的典型代表。
(三)證券業具有「虛擬性」和「泡沫化」的天性
社會資本可以分為實物資本和金融資本。實物資本的運動就是社會再生產的過程,是資本的實物形態的變化。金融資本的運動既可以與實物資本的運動相結合,也可以脫離實物資本運動而獨立運動。後者就是虛擬資本的運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第五篇中論述了虛擬資本的基本理論,認為虛擬資本是信用制度和貨幣資本化的產物,隨著信用的不斷升級和過度膨脹,資本逐漸脫離了實物經濟運行的軌道,變成虛擬資本。在金融資本中,銀行資本雖然具有虛擬性,但畢竟與實物資本運動脫離得不是很遠,而證券信用發展後出現的證券資本的運動則具有高度的虛擬性。證券業之一級市場發行所籌集的資本是一種現實資本,發行結束後確實進入現實生產過程發揮作用,而二級市場上證券交易所形成的證券資本的運動則可以完全與現實生產過程無關,作單獨的運動,是一種標準的虛擬資本的運動。另一方面,交易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網路交易的發展所帶來的打破時間和空間的交易容易程度,更放大了證券市場的虛擬性。證券市場的虛擬性為社會資本帶來了無限的增殖空間,也極大地放大了證券業的風險,所謂的「泡沫金融」、「泡沫經濟」就是證券業虛擬性放大的直接結果。有人在考察亞洲金融危機的成因時,從虛擬資本運動的角度所作的分析是有深刻道理的。因此,認識和分析證券業的虛擬性特徵,是人們理性思維的結果,也是認識的升華。這對於當代證券業的發展和監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證券市場是以「信息」為「軸心」的市場
信息經濟學是近年來西方經濟學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也是成就最大的領域之一。運用信息經濟學透視證券業具有獨特的視覺,會產生獨特的觀點。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可以說信息因素是證券市場的「軸心」。也就是說,證券市場是信息最重要、信息最集中、也是信息最不對稱的市場。(1)證券市場是信息最重要的市場。企業發行股票及增資擴股的決策,不僅出於自身的資金需求,更取決於市場運行狀況等相關的市場信息;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都是對市場信息的綜合分析和選擇運用的結果;管理部門的行政決策,更是對市場運行中所有信息作出的合理反應。離開了充分的信息,任何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都將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也是可能導致巨大風險和失敗的。(2)證券市場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這里有宏觀經濟信息,管理部門的政策信息,公司微觀信息,投資者方面的消息;有法定媒體上公開的信息,也有小道傳播的消息;有真實的信息,也有虛假的消息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證券市場上信息的集中度是其他市場所沒有的。(3)證券市場是信息最不對稱的市場。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主體的決策都依賴於佔有的信息。有效市場的前提是信息的完全和對稱。前面說證券市場是有效市場,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是相對於其他市場而言的。實際上,證券市場是信息最不對稱的市場。盡管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都有嚴格的法律制度和市場規則,都有詳盡的信息披露制度,都有禁止內幕消息、防止「局內人交易」的嚴格規定,實際上是難以做到信息真正對稱的。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層總是擁有更多的公司信息,交易所總能提前獲得即將公開的信息,監管部門總早知道即將出台的可能影響市場的政策信息,莊家總能獲得比散戶多得多的有用消息。不管什麼時候,處於市場信息弱勢地位的總是中小投資者。發達國家成熟的證券市場如此,欠發達國家不成熟的證券市場更是如此。總之,證券市場是高度信息化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和公開,關鍵是信息披露和監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這也是各國政府管理證券市場的著力點和側重點。
(五)證券市場是心理因素作用顯著的市場
證券市場是證券資產交易的市場。證券資產與一般實物資產不同,人們購買它不是看中它的使用價值,實際上它也沒有什麼使用價值,而是看中它的未來價值增殖,買是為了賣。因此,證券市場除了受一般市場供求規律的影響外,還受利率、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心理預期的作用更為顯著。心理預期是在引入時間變數以後,人們對證券資產未來價值的心理判斷。例如美國股市上,網路股的面值只有一美元,但可以炒到幾百美元,並不是這些公司的股票真的值那麼多錢,實際上多數網路公司是虧損的,這顯然是心理預期的作用。很顯然,心理預期是一種心理活動,因而是無形的、復雜的,很難捉摸的。單個投資者的心理活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當眾多投資者的心理預期趨向於大體一致時,卻會引起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嚴重時可能導致市場崩潰。這已是無數事實證明了的不容置疑的結論。中國長期處於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習慣於實物經濟的運行,對心理因素不大重視。實際上國外從60年代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進行研究,並在西方經濟學中形成了著名的「心理預期學派」,對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管理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們在這里強調心理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就是要糾正這種偏向,以深化對我國證券市場的認識,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證券業具有與其他行業截然不同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當代證券業有具有了一些新特徵。充分認識這些新變化、新特徵,對於把握證券市場的運行脈絡,掌握證券業的發展方向,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的指導作用。
三、中國證券業發展的新動向
中國證券業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後,受國內外大背景變化的影響,特別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實施的影響,正在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從參與主體、市場制度、經營格局、市場管理、市場成熟度、對外開放度等都處於變遷之中,這是一種好的兆頭。
(一)分業還是混業,這是一個問題
在金融業內部,關於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制度安排,各國有不同的做法,總的來說,形成了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兩種格局。分業經營格局主要是在幾者之間設置「防火牆」,隔斷不必要的聯系,切斷風險的傳遞,從而降低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風險。混業經營格局則不同,幾者之間不劃定業務范圍,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相互滲透,相互競爭,以增強實力,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運作效率。兩種經營格局各有優缺點,適應於不同的金融發展水平和發展狀況,選擇時一定要從本國的國情和實際情況出發。不過,總的演變軌跡和發展趨向是,分業經營逐步走向混業經營。
我國改革開放的時間不長,金融業又是整個改革中最滯後的部門,金融業的發達程度和市場化程度很低,金融機構的素質較差,競爭機制缺乏,微觀主體的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不強,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效應很弱。這種情況下,採取分業經營格局,從制度上降低和防範風險是適合國情的,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國逐步走上了分業經營的格局。1995年5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首先從制度上割斷了銀行業與信託業、證券業的聯系,把證券業從銀行業中分離出來。接著,又在1998年1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總則第6條規定,「證券業和銀行業、信託業、保險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證券公司與銀行、信託、保險業務機構分別設立。」又一次從法律上把證券業與其他金融業明確分離開來。至此,基本上確立了我國證券業分業經營的框架,分業經營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中國加入WTO後,隨著QFII制度的實施,大批境外金融機構湧入,現有的分業經營格局使得中國券商和其他金融機構難以應付競爭,因此,走向混業經營的呼聲漸高,一些機構也在悄然行動。
(二)券商增資擴股、購並重組熱潮不斷,市場主體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
作為證券業的主體,中國券商為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據統計,中國1999年共有專業證券公司95家,總資產額1590.33億元,平均每家僅為16.57億元;從注冊資本來看,國泰君安最大為30億元,申銀萬國為13.6億元,有6家為10億元,4家為8億元,但平均每家的注冊資本卻少得可憐。另有245家信託投資公司不同程度地兼營著證券業務。這些機構構成了目前中國的券商群體。可以看出,券商的數量不少,但規模很小,實力很弱,抗風險能力很差,呈現出明顯的「散、亂、差」的特點。如果說國際級大券商是「航空母艦」的話,那麼,中國目前的券商只能算作「小帆板」,很難適應國內證券業未來發展的需要,更不要談與國際券商競爭了。
好的是《證券法》實施以來,這種狀況正在改變。《證券法》把證券公司分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經紀類證券公司兩種,綜合類證券公司的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5億元人民幣,經紀類證券公司為5千萬元人民幣;並規定只有綜合類證券公司才能從事「證券承銷業務」,而經紀類證券公司只能開展經紀業務。另一方面,《證券法》還規定了證券業和信託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格局,國務院國辦發[1999]12號文件《整頓信託投資公司方案》也執行了這一原則,中國證監會[1999]54號文件《關於加強證券經營機構股票承銷業務監管工作的通知》則明確規定「信託投資公司不再從事股票承銷業務」。面對這些規定,中小券商只有通過增資擴股、合並重組才能達到要求,而兼營證券業務的信託投資公司只有通過增資擴股、分立重組轉化為證券公司才能繼續從事證券業務。在這種政策背景的影響下,目前證券界掀起了一股規模空前的增資擴股、大購並、大重組的浪潮,券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搶灘市場,以期在未來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可以預言,經過這次大調整,將大大減少進入證券市場的主體數量,同時增強了這些主體的實力,市場主體將由「散亂弱」向「少而精」過渡。長遠來看,這無疑有利於市場主體素質的提高和證券業的健康發展。
(三)業務創新活躍,券商的生存發展空間不斷拓寬
證券市場是金融創新最活躍、最集中的地方。從早期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對銀行信用間接融資傳統融資渠道的創新,到可轉換債券、可售回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都是金融創新的表現。中國券商目前的經營范圍還很狹窄,只有一級市場的證券發行業務(即投資銀行業務)和二級市場的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兩大類,其他諸如研發業務、咨詢業務及服務業務等都是圍繞這兩大塊業務展開的。總的來說,目前券商的經營范圍狹窄,業務深度不夠。市場供求失衡,主體龐雜,競爭無序,處於混亂狀態和低級層次。但是,從長遠來看,就前景來說,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是十分廣闊的。這一方面是因為,證券市場本身就是金融創新的前沿陣地,是業務創新的試驗田和持續創新的動力源;另一方面,目前證券業正處於中國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渡時期,處於產業調整、企業轉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這與國外較成熟的證券市場的環境不同,給中國券商提供了不斷創新、超常規擴張的極佳條件,賦予了比正常環境下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重大的歷史使命。可以預言,中國證券業將進入新一輪的創新高潮,生存和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拓寬,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四)網路化的沖擊與挑戰使證券業具有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21世紀是網路經濟的時代,網路化對經濟運行、產業升級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證券業是電腦化程度很高的智力密集型行業,受到的沖擊更直接、更猛烈。一方面,就證券交易業務而言,網上行情、網上開戶、網上委託、網上交易、網上交割將日益流行,代替傳統的人工委託、電話委託成為主要的交易方式之一,現在的證券營業部將向虛擬化的「網上營業部」過渡,證券交易將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加速發展,股民隊伍將向知識層次更高的網民擴張,「辦公一族」和「聯網家庭」將成為炒股新軍。另一方面,就投資銀行業務而言,網上發行、網上路演等網路化手段和方式將大行其道,成為承銷業務的主流,投資者認購股票將不受時間、區域限制,投資更加方便。總之,網路時代對證券業的影響和沖擊是全方位的、立體化的、長期的和持久的,整個證券業的經營格局、經營思路、競爭手段、服務理念等都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敏銳的券商都已經感受到這一浪潮的沖擊,立足於長遠發展的券商必須積極面對這一挑戰,主動出擊,抓住網路化所帶來的難得機遇,只有這樣,才能在新的起點上,獲得超常規的發展。
(五)WTO加速了中國證券業國際化的步伐
中國加入WTO後,焦點問題之一就是金融業的開放,包括證券業的開放。根據協議,有關證券業的條款主要有:少數合資證券公司可與中國公司一樣從事基金管理業務,中國公司的新增業務外國公司都可開展。少數合資公司可以在中國國內從事證券發行業務和以外幣計價的證券交易,包括債券和股票。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最初成立時,外資可擁有33%股權,三年後可增加到49%.從事承銷業務的證券公司,股許可權定是33%.可以看出,中國證券業的大門已經打開,QFII和外資證券公司已經進入,將獲得平等的「國民待遇」,涉足的領域包括基金管理、證券承銷、以及證券交易等主要領域,「狼」已經來了。
中國加入WTO以來,一方面加劇了中國證券業的競爭程度,對中國券商的經營直接構成威脅,形成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也直接加大了中國證券市場的開放度,加快了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加速了與國際市場對接的日程。總的來看,加入WTO後有利於促進中國證券業的產業升級,有利於促進中國證券市場早日成熟。
Ⅸ 面試題 簡單談談你對證券行業的認識。 求詳細回答
以下供你面試時參考:證券業從業人員的行為准則 (面試一般都是圍繞以下內容提問,認識也包含這些內容)
1.保證性行為:
(1)熱愛本職工作,准確執行客戶指令,為客戶保密。客戶是證券業的職業對象,客戶的指令代表著客戶的投資決策,關繫到客戶的投資利益。證券業從業人員應准確、及時、完整地執行客戶的指令。客戶的資金和證券是他們的合法財產,證券經營機構依法受客戶委託代為保管這些財產,除非涉及違法行為,除有關法律特別規定外,證券業從業人員應就客戶的投資、資金、持有證券的情況嚴守秘密,不得隨意泄露給他人。
(2)努力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證券業務有很強的專業性特點,又有一定的技術操作要求,同時又不斷地開拓創新,推出新品種,發展新業務。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和較寬的知識面,要不斷地學習,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知識水平,以適應證券市場對從業人員提出的要求,在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3)遵守國家法律和有關證券業務的各項制度。證券業是一個與國家利益、投資者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業,國家的有關法律及證券管理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是各經濟主體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證和制度保證,也是證券業務運作的依據。證券業從業人員應該自覺遵紀守法,以此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
(4)積極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珍惜證券業的職業榮譽。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證券業的職責,也是證券業賴以發展壯大的基礎條件。「一切為客戶著想」既是商家制勝的關鍵,也是樹立行業良好形象的根本。樹立職業榮譽感,珍惜證券業的職業榮譽,是每一位證券業從業人員應有的行為。
(5)文明經營,禮貌服務,保證證券交易中的公開、公平、公正。文明經營、禮貌服務既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證券業作為「窗口」行業,證券業從業人員在業務活動中要滿腔熱情,積極主動,耐心周到,禮貌待人,工作效率高,服務質量好。證券交易中的公開、公平、公正是證券市場的生命,是證券業從業人員職業行為的基本原則。只有維護「三公」原則,才能保證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才能為證券業樹立良好的信譽,才能使證券業得到規范發展。
(6)服從管理,服從領導,維護證券交易中的正常秩序。證券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不僅行情瞬息萬變,而且突發性的事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往往迅速而有力。紀律是事業成功的保證,在處理各項業務時,必須顧全大局,從國家利益、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出發,服從領導,迅速、准確地執行指令,自覺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
(7)團結同事,協調合作,妥善處理業務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證券業務的運行有很多環節,需要從業人員團結一致、相互協作,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碰到問題和矛盾時以平心靜氣的理智態度解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為客戶服務,才能適應證券市場快速變化的要求。
(8)熱心公益事業,愛護公共財產,不以職謀私,不以權牟利。證券業從業人員要時刻記住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崇高使命,樹立社會責任感,不僅不能在職業活動中以職謀私、以權牟利,而且要自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公益活動奉獻自己的愛心。
2.禁止性行為:
(1)不得以獲取投機利益為目的,利用職務之便從事證券買賣活動。證券業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獲取投機利益從事證券買賣活動,不僅違背了有關法律規定,而且會侵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助長證券市場投機風氣,可能會引發證券行情不正常的波動。
(2)不得向客戶提供證券價格上漲或下跌的肯定性意見。證券行情變幻莫測,證券業從業人員向客戶提供有關價格變化的肯定性意見,一旦因預測失誤給客戶帶來損失,很可能引起法律糾紛,在影響客戶利益的同時,也影響從業人員和證券行業的聲譽。
(3)不得與發行公司或相關人員之間有獲取不當利益的約定。這種約定不僅違反「三公」原則,也違反國家法律。由這種約定而獲取的收益為不法收益,將會受到行政處罰甚至法律制裁。
(4)不得勸誘客戶參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是一種風險投資,未來的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投資者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後果具備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是否參與證券交易,應由客戶獨立作出抉擇。證券業從業人員勸誘客戶參與證券交易但又不能代他承擔相應的責任,是一種對客戶很不負責的行為,這實際上是為了證券公司的小團體利益而損害客戶利益,不僅敗壞證券業的信譽,甚至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糾紛。
(5)不得接受分享利益的委託。接受客戶委託,應按規定的標准收取各項費用,若在接受客戶委託的同時分享收益,性質上屬於參與客戶投資,不僅是一種侵權行為,而且也違背了從業人員不得從事證券買賣的有關規定。
(6)不得向客戶保證收益。證券投資的風險就是證券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任何人都難以保證證券投資的預期收益水平。向客戶作出這類保證。會影響客戶的投資決策,並可能導致實際收益水平與預期收益背離。顯然,向客戶作出這類保證,有違證券業從業人員的道德規范。
(7)不得接受客戶對買賣證券的種類、數量、價格及買進或賣出的全權委託。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參NiY_券投資的客戶必須是完全行為能力人,能獨立承擔投資活動的法律責任,對其賬戶或以其名義進行的證券買賣負全部責任。證券業從業人員接受全權委託,性質上屬於代客戶投資決策,違背了上述規定。
(8)不得為達到排除競爭的目的,不正當地運用自己在交易中的優越地位限制某一客戶的業務活動。為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而在交易中利用特殊或優越條件限制某客戶的業務活動,這種做法有違「三公」原則。證券業從業人員應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不論是大客戶還是小客戶,也不論是競爭夥伴還是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