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的發展趨勢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實及建議措施證券市場是指一切以證券為對象的交易關系的總和。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橫向看證券市場的主要構成有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以及衍生證券市場等子市場,證券市場也因其特有的運作機制而具有加速融通資金,優化資源配置,進行資本定價,轉換機制,宏觀調控,分散風險等重要功能。因而它不僅能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處於一個特殊的環境之中,並且有其特殊的國情,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第一,不可以在一個漫長的年代裡自由式地發展;第二,不具備雄厚的基礎條件,即發達的股份制公司和富有的投資者群體。第三,中國必須發展證券市場,而且必須使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能夠像發達證券市場一樣規范有序。而這決定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現實情況。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閑散資金日益增多,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導致對資金的需求迅速增加,資金不足問題十分突出,在這種經濟背景下,要求建立長期資金市場,恢復和發展證券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的證券市場也便在改革中應運而生。而隨著證券市場各項功能逐步健全,它也推動了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引領了一系列經濟和企業制度變革,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證券市場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日益增強,對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也逐步顯現.證券市場促進了中國經濟體制和企業改革的深入,它為企業拓寬了外部融資渠道,改變了原來單純依賴銀行貸款和財政撥款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負債率。截至2006年底,企業在股票市場共籌資11300億元,在企業債市場共籌資6155億元。證券市場也加速了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了一批企業的壯大,並促進了機械製造、金融、電子、能源、鋼鐵、化工等行業的發展。以此同時,證券市場也
帶動了金融體制改革的進展,促進了中央財政收入的提高並加速了社會轉型的進度以及推動了信用體系的初步建立。
『貳』 關於證券的問題
你好。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風險管理是證券公司成功的關鍵.目前中國證券公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本文將對券商風險及風險管理進行分析和探討,找到合理的解決對策.關鍵詞:證券公司證券市場風險管理一,我國證券公司風險成因的分析(一)外部原因1.法律法規不健全.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在逐步完善,但是還存在種種問題制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體系的健全.首先,許多法律法規本身就存在不足,並且許多條款過分簡單造成可操作性較差;另外,法規的執行不力也直接導致法律效應的弱化,缺少約束力.1999年出台的《證券法》的規章制度大都以保守為主,對各種資金的人市,各項業務的開展,分支機構的設立,市場金融的創新等都以限制為主,束縛證券公司的發展力,致使券商一直以來業務經營趨同,利潤來源單一,受市場漲跌影響較大,導致抗風險能力不強.2.缺乏完善的外部監管體系.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較短,對風險認識不足,證券監管體系不完善,因此,目前還尚未建立科學,完善的外部風險監管體系.監管的滯後使證券公司要面對更大的風險.3融資渠道匱乏.過去,由於證券市場發展的不完善,證券公司缺乏合法的融資渠道,自有資金的匱乏不僅導致挪用客戶保證金以及其他違規現象非常普遍,而且也直接影響到證券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4做乏適度競爭環境.中國證券市場一直處於一種競爭怪圈,一方面,市場充斥著條塊分割的行政色彩,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力非常強大,政策以及政策出台的時機直接影響證券市場價格的波動,市場風險變化較大;另一方面,證券公司之間卻在某些業務方面充斥著大量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競爭不足和失度競爭共同構成我國證券市場特殊的競爭環境,導致市場秩序的混亂,券商效率的下降,從而增加了證券公司的風險.(=)內部因素1.對風險認識不足,忽視風險控制.我國券商控制風險的能力較差,採取的方式也較為被動,而且我國券商防範風險往往是基於外部壓力,而沒有真正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面對監管部門的壓力,只為應付人民銀行或監證會的檢查.所以,一些券商雖然成立了風險控制部門,也只是形同虛設,難以真正起到風險控制的作用.從本質上看,西方投資銀行控制風險是源於內部壓力,所以西方投資銀行控制風險能力較強,採取的方式不僅規范,科學,而且較為主動.2.規模弱小,業務范圍狹窄,抵禦風險能力不強.由於歷史原因,國內券商多按地域系統分別建立,規模過小,資金分散,資產流動性差是國內證券公司共同的特質,抵禦風險能力非常有限.業務范圍狹窄,發達國家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廣泛,既有證券承銷,證券經紀,證券自營等傳統業務,也有兼收與並購,私募發行,風險投資,衍生產品,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租賃,證券抵押融資,咨詢服務等等.而國內券商目前業務范嗣主要限於證券承銷,經紀和自營,缺乏供風險控制利用的金融工具,經營范嗣的狹窄使得證券公司很難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3.公司治理薄弱,內部控制不完備.(1)內部規章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及控制力度.大多數的公司制度並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立的,而是為了應付監管部門的檢查而匆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簡單的復制,或者對同行業公司制度的抄襲,再加上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自身業務的拓展與創新,使其約束控制力減弱,以致缺乏可操作性及控制力度.(2)高管人員成為公司的特權階層,內控機制對其缺乏約束力,"內部機制"變成了"內部人控制",公司受大股東操縱現象嚴重.我國證券公司大部分存在股權高度集中現象,董事會基本上由大股東做主,董事會作用基本沒有發揮,股東由自己的意願決定投資項目,存在很大的風險.(3)公司各職能,監管部門的效用未得到發揮,不利於內部機制的實現.監事會及內部稽核部門形同虛設,不具備完全獨立性,因為其成員由董事會或大股東指定,很難對公司董事及高管人員進行有效監管.內部機制的實現不能僅僅依靠某一部門,而是依靠自上而下以及同級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和互相制約來實現的.4,管理體制和手段落後.在管理方面的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治理結構問題,目前還沒有充分依靠公司董事會,監視會和股東大會三者來監督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虛設現象嚴重,重大決策缺乏監督制衡機制,很容易造成管理決策方面的失誤.二是,管理層次問題,我國證券公司大多數實行總公司——分支機構的形式,由於管理層次的不到位也造成風險管理的缺失.三是風險控制執行不力,由於管理方面的問題,許多公司風險控制部門形同虛設,執行不力又引發其他方面的風險.而且證券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高度集中,流動性差,股東比例失調,公司透明度低等導致證券公司投資決策和風險管理失控.二,我國證券公司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一)加強政府監管力度,防範券商自營業務風險1.從決策和授權程序看,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自營部門的個人影響將受到較大限制,改變以往證券公司存在受個人投資偏好影響等情形.個人的作用僅能在討論和表決中發揮,對降低風險有較大效果.2對證券自營業務的監管,將進一步日常化.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對證券公司自營業務是可以隨時了解和檢查的.這會大大降低違規自營事件發生的概率.3.持股集中的案例,在證券自營業務中將大為減少.在《指引》實施後,證券自營業務的主要手法,是在證券池中分散投資.證券公司證券自營業務風險將進一步向證券投資基金靠攏.4.證券自營業務引起的風險將由多種技術手段予以釋放.證券自營業務是風險很大的業務,對證券公司凈資本變化的影響往往較大.逐日盯市制度的確立,有望與"建立健全自營業務運作止盈止損機制"相呼應.(=)完善內部控制體系1995年國際上的巴林銀行破產和2004年南方證券被行政接管,都是由於內部控制不完善而引發的金融風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基本保障.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建立適當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完善的會計賬目和會計記錄及內部財務管制,完備和強有力的內部審計制度,整個審計必須獨立於公司的其他業務;明確個人許可權,闡明公司風險管理及控制的政策等,都是防範和控制風險的.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叄』 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現狀,談如何開拓和發展證券發行和承銷業務
中國資本市場現在還處於急需發展的階段,資本市場的擴大使中國投資銀行的傳統業務擁有巨大市場。前十年中國投資銀行的快速發展就與傳統業務帶來的巨額利潤有密切的關系。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中國投資銀行的傳統業務仍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由於以前中國資本市場的封閉性,中國投資銀行在沒有外界競爭的情況下壟斷了國內一、二級市場的所有業務。
加入WTO在對中國的證券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外國投資銀行遲早會進入中國國內證券市場,如果讓外資佔領了國內發行和交易市場的化,由於外資投資銀行在資金規模和業務能力上的優勢,中國投資銀行將會無處存身。所以中國投資銀行業應當發揮「本土化」優勢、努力開拓業務、改善服務質量,在外資進入以前牢牢抓住國內證券發行與交易市場。
在《證券法》實施以前,中國的證券發行一直採用審批制。審批製造成了中國投資銀行業在承銷競爭中把「跑關系」放在首位,而忽略了業務能力的培養。現在中國證券發行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一種特殊的介於審批制和注冊制之間的審核制。審核制的實施使投資銀行在證券發行過程中擁有更大的權利,並承擔相應的義務。審核制對中國投資銀行現有業務能力提出了挑戰。要鞏固市場就必須加強業務能力的培養。
中國證券交市場證券交易的傭金費率高居世界第二位,是國內投資銀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對於經紀類券商則幾乎是其唯一的利潤來源。降低傭金費率將是必然之舉。費率的降低與國際投資銀行的進入使得證券交易市場的競爭會異常之激烈。而多年以來的壟斷造成中國投資銀行在證券交易服務的提供上嚴重滯後,為了進一步鞏固交易市場,中國投資銀行必須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多下工夫。
目前國內投資銀行業務主要集中於傳統的承銷、經紀與自營領域,生存空間小,競爭無序。在發達國家,投資銀行除傳統的證券承銷、經紀和自營業務以外,投資銀行還深入到並購重組、資產管理、投資咨詢、項目融資、風險投資、金融衍生工具等諸多領域。伴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近幾年股權轉讓、財務顧問、基金管理、資本運營等新型業務早中國也相繼出現。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需要較為成熟的投資銀行體系與之相配套,業務多元化將成為中國投資銀行發展的主要方向。具體而言,我國投資銀行應在繼續鞏固和發展證券承銷和交易業務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企業並購、投資基金、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工具、創業投資和網上交易等創新業務,擴大業務服務對象范圍。
中國投資銀行要積極介入網上經紀業務,努力提高網上經紀業務服務水平和能力,應從以下方面著手:(1)及時投入研究開發,及時進行試點,並不斷完善。(2)積極籌建網上營業部,通過互聯網的作用,實現低成本擴張。(3)積極拓展研究開發能力,為網上交易的競爭作好准備。針對網上交易,研究報告的質量對於券商的競爭力至關重要。券商必須防患於未然,積極增加對研發力量的投入,以便在未來的網上交易的競爭中建立優勢。
在中國的大型國企和行業性國企民營化過程中,股票是百分之百向海外銷售的。但可悲的是,在中國企業海外融資項目中,中國投資銀行的參與率很低,只有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和中銀國際,其中中金公司在這幾起海外融資中擔任了聯席全球協調人、簿記管理人、保薦人以及主承銷商。中金公司在成立的5年以來,利用其股東優勢。致力於發展成為業務多元化、提供全方位服務時世界級投資銀行。中金公司的投資銀行部在中國的電信、電力、石油天然氣、石化和金融等重要領域都形成了頗具實力的競爭優勢。雖然現在中國投資銀行的國際業務還尚未正式開展,但國際業務的巨額利潤致使我們不能放棄這個市場,開拓國際業務一方面有利於中國投資銀行的國際接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自己的業務能力,開展國際業務勢在必行。
中國投資銀行開拓國際業務應該從以下即方面開始:一方面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從組織建設上保證其國際業務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尋求與海外券商的深層次合作,現階段的目標定位主要應是學習和熟悉海外市場,向國際慣例靠攏,為全面參與全球一體化的資本市場的競爭積累經驗、培養人才
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初期,投資銀行的經營方式大都是粗放式的,證券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掩蓋了投資銀行競爭的激烈程度,人才在投資銀行競爭中的作用還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目前,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於投資銀行而言,走規模化、集約化才是有效途徑,作為人才和資本高度密集產業的證券業,只有資本和人才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數量,才能有效地發揮出資本市場的中介作用和資源整合功能。而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投資銀行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人才越來越成為決定性的因素。人才戰略成為投資銀行發展的根本保障。而國際投資銀行的加入,會使投資銀行業對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培育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已成為投資銀行經營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國投資銀行為了能更有效地參與證券業的競爭,首先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開發,應積極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並將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放在投資銀行業務人員與研究開發人員上面,培養面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的人才群體。另外,投資銀行內部的人才流動率是目前全國各行業中最高的,如何吸引和穩定人才尤其是骨幹人才,已經成為投資銀行面臨的越來越重要也是越來越棘手的問題。投資銀行應該在觀念和方法上找到並建立一整套內部考核與核算體制,在各主要業務部門,如發展研究部、投資銀行部等對業務人才實行與智力、能力和績效相對應的激勵機制,有了誘人的機制才能引來一流的人才。
『肆』 股市低迷對證券公司有哪些影響
上市券商9月份經營情況已全部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也正在陸續出爐,整體表現欠佳。
據統計,前三季度17家上市券商營收共計342.5億元,累計凈利潤為138.06億元。具體來說,9月份延續了8月份以來的業績下滑趨勢,經營情形尤其慘淡,全部17家上市券商9月份營收為13.8億元,共虧損了1.96億元,包括長江證券、西南證券、廣發證券等大中型券商在內的9家券商均出現虧損。
在板塊整體弱勢之下,行業競爭更顯激烈,大中型券商通過實施再融資、業務轉型等,加緊「攻城略地」的步伐,中小型券商則通過聯合重組以及在金融行業內橫向滲透等方式,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業績不佳:
主要受累於經紀自營業務
今年以來尤其是第三季度證券二級市場受外部環境影響持續低迷,市場競爭加劇,導致了公司經紀業務收入同比減少。大部分券商表示,這是公司業績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二級市場股票成交量價齊跌,成交量為2.69萬億股,成交金額為34.63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12%和0.74%。各大券商的股基成交額在7月份出現短暫的提升後,隨即出現了下滑。
今年上半年發展勢頭較猛的廣發證券9月份營收縮減為1.7億元,虧損7520萬元,今年最高時單月營收曾達7億元。其三季度業績快報表示,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下跌均超過30%,主要原因是受股市低迷、股指下跌的影響;公司累計營收同比下降29.39%,主要是由於前三季度股票基金交易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有小幅下降,市場的激烈競爭又導致傭金費率同比下滑,影響了公司經紀業務收入的增長;同時股指整體呈震盪下降態勢,第三季度加速下行,對公司自營業務也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
國元證券也解釋稱前三季度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多的主要原因是,證券市場持續調整,證券交易量和傭金水平較低,公司經紀業務實現收入同比減少;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由於受歐債危機等影響,香港證券市場下跌幅度較大,國元(香港)公司業績由盈轉虧。
機構紛紛調低對上市券商今年業績的預期。截至10月9日,已有23家機構對行業龍頭中信證券今年業績作出預測,平均的預測凈利潤為77.79億元,平均的預測攤薄每股收益為0.7110元。據此,其2011年度凈利潤相比上年將下滑31.23%。截至10月15日,共有13家機構對華泰證券今年業績作出預測,平均預測凈利潤為30.39億元,相比上年將下滑11.27%。
估值見底:
有望率先受益於反彈行情
雖然多數分析師認為,券商行業今年業績下降幾成定局,但近期不少機構分析認為,第四季度上市券商的行情走勢仍然存在出現轉機的可能。
高盛高華分析師認為,流動性狀況改善推動A股交易額反彈,通脹壓力緩和、風險偏好改善,以及短期內行業不利政策較少從而促使杠桿率略高的新業務推出等,將是第四季度推動券商板塊好轉的關鍵因素。
「券商股往往是在市場大跌過後反彈行情中的風向標和領頭羊。」有關機構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券商股的業績與股票市場的走勢高度相關,只要市場翻轉,券商股的業績急劇提高,券商股一般要上漲。
國泰君安10日發布證券行業周報稱,在市場反彈預期增強以及新三板、融資融券等創新業務松綁的預期明朗的背景下,券商股尤其是大券商股仍可跑贏市場。其17日進一步表示,券商股的配置良機已經到來,市場一旦反彈,券商股彈性將充分顯現,維持行業「增持」評級。海通證券18日發布證券行業周報也表示,上周滬深300指數上漲2.81%,而券商板塊上漲8.21%,跑贏大盤,參股券商上漲4.98%,同樣強於大盤。
細分來看,在目前波動性較大、前景不明朗的市場環境下,一些機構分析認為,創新能力更強、估值優勢明顯的大券商,繼續取得超額收益的概率將更大,適合穩健投資者予以配置。
並購重組:
競爭水平提升顯積極跡象
正如業內普遍預計的那樣,隨著證券傳統業務競爭的加劇,大力擴充凈資本以及積極發展創新業務成為目前券商努力的最主要兩個方向。
我國監管層對券商建立的是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體系,凈資本規模對券商的影響,深刻地體現在其各項業務的規模拓展以及創新業務的申請推進過程中。
本月初,中信證券H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融資約132億港元,成為首家成功實施A+H股融資的券商,在有效補充凈資本的同時,邁出了謀求國際化之路的重要一步。
除了業界比較普遍地通過IPO或定向增發來擴充凈資本外,中小券商則開始踏上並購重組的壯大之路。
目前,西南證券吸收合並國都證券的資產重組工作正在進展中。據宏源證券分析師介紹,此次吸收合並代價不菲,但對於西南證券提升自身競爭力具有多重功用。
據分析,吸收合並後,西南證券的凈資本排名將大幅上升,從而在未來資本消耗型的券商行業競爭格局中獲得競爭優勢。數據顯示,2010年國都證券凈資本為53億元,西南證券凈資本為91億元,合並後其凈資本排名將從第13位上升至第6位。在上市券商中,凈資本規模將僅次於光大證券排名第5位。雙方合並後其營業部在區域上具有互補性,西南證券經紀業務的市場份額擴大,布局更為廣泛。
「並購重組的出現是行業競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券商做大做強、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積極跡象。」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現在券商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傳統業務利潤微薄,難以為繼,創新業務又沒有頂上來,激烈的行業競爭也在『逼迫』券商抓緊求變求新。下一步,遵循市場規律的強強聯合、中中聯合或者『大魚吃小魚』,可能會越來越多見,最終也將有利於實力券商集中資源做大做強,從而提高券商全行業競爭力。」
『伍』 我國證券公司有哪四種業務范圍
證券公司四大業務有:經紀業務,發行與承銷業務,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 證券業務范圍:
(1)證券經紀;
(2)證券投資咨詢;
(3)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
(4)證券承銷與保薦;
(5)證券自營;
(6)證券資產管理;
(7)其他證券業務。
『陸』 A股市場為何需要更多機構投資者
而只有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鼓勵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證券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比重,才能改變投資者結構及其投資習慣,才更能有效平抑市場波動,降低系統性風險。
發展機構投資者,有助於倡導理性投資,提高證券市場穩定性。相對中小投資者而言,機構投資者的入市資金量大,持股時間較長,且擁有信息、研究分析優勢及科學完善的決策機制,他們更注重投資的安全性和長期收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市場的短期波動。此外,在機構投資者理性投資的引導下,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也能不斷優化,同時,可以引領廣大中小投資者走向成熟、理性投資,從而遏制市場投機行為。
發展機構投資者,也有助於提高證券體系運行效率。券商、基金、信託及其他機構投資者的快速發展,加劇了整個證券市場體系的競爭,有助於證券發行、交易乃至咨詢等環節降低成本,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從而提高證券市場體系的運行效率。
機構投資者「入市」,還有助於激活證券市場的創新。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有效改變了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初期產品單一的情況。例如,出於投資組合和規避系統性風險的需求,正是機構投資者大力呼籲加快發展股指期貨等品種,從而有力推動了市場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
可以看出,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不僅有利於改善和優化投資者的主體結構,促使其比例合理、協調,而且更有利於引導理性、成熟的投資理念,引導廣大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從而促進整個市場規范、有序、穩健、高效地運作。
『柒』 我國證券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2019年,受益於國內證券市場回暖、政策紅利等因素,我國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有明顯的提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37%和84.77%。其中,自營業務凈收入排名第一,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從增速上看,利息凈收入最高,增速超100%。
經營業績明顯提升
2019年,國內證券市場逐漸回暖,國家出台多項政策釋放紅利,如科創板的設立、CDR等業務的開閘,我國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明顯提升。2019年,我國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604.83億元,同比增長35.37%;實現凈利潤1230.95億元,同比增長84.77%。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捌』 對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反思
中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但是,與支撐中國經濟起飛的戰略目標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把中國證券市場放在全球競爭背景下,挑戰則更為嚴峻。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更強調於經濟晴雨表的宏觀意義,忽視了促進企業成長、發展壯大的微觀意義,這種導向會使政策市長期困擾中國證券市場,延誤中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步伐。因此,當前有必要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功能與定位進行重新思考。
晴雨表還是企業成長的孵化器
作為比較成熟、完善的證券市場,美國股市的走勢與其實體經濟一直體現出高度的相關性,證券市場有著強「晴雨表」功效。但從我國的股市走勢與經濟走勢的關系來看,這一關聯難以得到有效的實證。如果把證券市場的效率定義為其與宏觀經濟的相關程度的話,我們的結論是,中國證券市場在此意義上基本上是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這種低效率集中體現為股市晴雨表功能的喪失,即中國股市目前還無法正確及時地反映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狀況。
這種功能定位會從兩條渠道造成證券市場的巨大波動:第一,從監管層來說,中國證券市場從創建之初就帶有明顯的政府直接干預色彩,有所謂「政策市」之說。監管層對上市公司、投資者和市場習慣採用行政干預手段,容易引起市場跳躍式波動,帶來異常沖擊,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干擾市場調節和配置機制,造成股票市場無法按經濟信號的指引運行;第二,證券市場周期與經濟周期發展不同步,於是,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市場(投資者)與政府之間的「博弈」關系和「依賴」關系。市場(投資者)始終保持著對政策的警惕性,揣摩著政策意圖,這樣更加劇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發展缺乏整體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預期,增加了短期投機的程度。
從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進程來看,政策周期與證券市場周期高度相關。國家的宏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證券市場運行。在對中國證券市場「政策效應」具體表現的研究上,人們發現政策對股指的波動有顯著影響,一個政策的發布導致的短期日平均超額指數收益為正常水平1.671倍;政策對股指的影響幅度呈收斂趨勢;股市效率低下,股市對利好、利空政策反應不一致並且存在明顯的預期政策反應。
中國證券市場角色定位、發展目標等方面的缺陷是困擾當前證券市場發展的根源。由於一直把證券市場定位於宏觀經濟的「晴雨表」,監管層承受救市之壓,特別是隨著近年來股市「非理性繁榮」加劇,監管層表現出對指數特別關注。使證券市場患上了「數據綜合征」:每到相關經濟、金融數據公布前,市場的運行往往會失去方向感。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宏觀經濟政策要考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而不敢出台緊縮政策,而且針對證券市場的一系列制度創新也遲遲不敢出台。如果管理層不把「晴雨表」的負擔從肩上卸下,中國證券市場的根本性制度變革很難順利推進。
因此,當前有必要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定位進行重新思考。中國證券市場到底是為誰服務的?我們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應該首先定位於企業成長的「孵化器」。依靠證券市場著力培育一批業績優良、具有高成長潛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這樣在中國證券市場這個平台上,優質企業將實現對於發達國家高科技領域的追趕,並購和重組等市場篩選機制將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企業,證券市場的制度化改革才更少地受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宏觀經濟運行指標的影響,走出困擾中國多年的「政策市」怪圈,這才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定位。
中國證券市場必須實現「價值發現」的功能回歸
證券市場的效率與功能緊密相連。包括投融資功能、資本定價和資源配置功能以及風險分擔與管理功能:另一類則側重於證券市場運行方面的內部功能,主要指公司治理功能。可見,證券市場效率是證券市場整體功能的實現效率,如果證券市場僅僅發揮了某一方面功能,比如籌集了大量資金,而並沒有實現其整體功能,這樣的市場僅僅在融資功能方面是有效的,但就證券市場整體而言,顯然是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率的。
我國證券市場功能錯位所引發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造成市場低效率的根本原因。中國證券市場從1990年設立以來,一直主要擔當著為國有企業改制、融資、脫困的服務功能,始終將支持國有經濟作為其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加以考慮。
在這種功能定位下會產生兩個重大誤區:一是把市場融資規模作為主要的衡量標志,認為融資規模越大,市場功能越強,成績越大。事實上,籌融資規模只具有表徵意義,而不能說明更深層次的資本使用效率,反而恰恰是一種低效率或無效率的表現;二是把股價指數增幅作為一個衡量標志,認為股價指數增幅越大,市場的作用和成績越大。股價指數與作為指數計算依據的采樣股票的數量、價格等因素有關,並不直接反映上市公司手中的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玖』 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可以讓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相對充裕從而促進證券市場的繁榮發展。
但是,如果過度使用財政赤字政策,在財政支出出現巨額赤字時,雖然進一步擴大了需求,但卻進而增加了經濟的不穩定因素,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上漲,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不樂觀反而造成股價下跌。
(2)稅收主通過企業和消費者這兩方面影響證券市場。
1、如果一國的稅負增加,將會影響企業經營的積極性,影響居民的投資熱情,進而影響證券市場的發展。
2、如果一國的稅負減少,直接引起證券市場價格上漲增加投資需求和消費支出又會拉動社會總需求,而總需求增加又反過來刺激投資需求,從而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企業利潤;利潤增加,又將刺激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加利潤總額,從而促進股票價格上漲。
因此,稅收政策的制定需要在這些影響之間尋求平衡。政府應該充分衡量財政收入與企業消費者積極性之間的關系。
(3)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用於農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部門和瓶頸產業的發展,調整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政府還可以通過發行國債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
另外,國債的發行對證券市場資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較大的影響。國債是證券市場上重要的交易券種,國債發行規模的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從而對證券市場原有的供求平衡發生影響,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證券市場上揚。
(4)轉變企業財務管理方式。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要創新企業籌資方式,重視吸收知識資本,以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
分配過程中充分考慮知識資本所佔的份額,對收益進行合理分配,設置有關知識資本的財務管理決策支持系統與資本評價指標體系,對財務管理的知識資本績效進行准確評價。
加大對財務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發支持投入,實現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加快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轉變。
在分析政策措施將會產生的影響時,不能一味的按照理論闡述,而是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入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性,才能更加准確的把握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的特徵。
(9)證券市場競爭加劇擴展閱讀
(1)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國家預算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對社會供求的總量平衡產生影響,財政的投資力度和投資方向直接影響和制約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等。其種類包括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2)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
1,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
這將會直接增加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而推動股價的上漲。
2,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
這將會直接擴大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刺激企業增加投資,提高產出水平,改善經營業績;同時還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資和消費能力增強,進一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此時上市公司的股價也趨於上漲。
3,減少國債發行(或回購部分短期國債)。
國債發行規模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將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
4,增加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擴大社會總需求、刺激供給增加,從而改善企業經營業績,推動股價上揚。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利於擴大社會的總需求,將刺激經濟發展,而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則在於調控經濟過熱,對上市公司及其股價的影響與擴張性財政政策所產生的效果相反。
(3)宏觀調控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
證券市場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息息相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或抑制經濟過熱,或促進經濟增長。
中國的證券市場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國有成分比重較大、行政干預相對較多、階段性波動較大、投機性偏高、機構投資者力量不夠強大等,由此導致證券市場對宏觀經濟的反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宏觀經濟政策分析